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陋室铭教学设计(李清峰)

发布时间:2020-03-02 00:5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教学目标

16 陋室铭

李清峰

1、了解“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理解文章内容。

2、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字音、词意、疏通文意上不会费太大功夫。经过预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引陋室

同学们,在唐朝的时候,有位诗人,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也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子。在此背景下,这位诗人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二)预习反馈,了解陋室 (1)、了解了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2)、了解文体

陋室大家都能明白,就是简陋的居室的意思,那么“铭”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题目里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3)读准字音。

陋室铭(míng)

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 (hóng rú) 案牍(dú )诸葛庐( lú)西蜀(shǔ)何陋(lòu) (4)读出节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读出韵味

1 仙,灵,青,丁,经,形,亭。ing (6)朗读练习

全班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三)疏通文意

1、同学们翻译好了么,有什么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如果没有老师就要问一问大家了,请抬起头来,看看这些字词:(找同学回答)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

(3) 斯是陋室

(4) 惟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6)草色入帘青

(7) 谈笑有鸿儒

(8)往来无白丁(9)可以调素琴(10)阅金经(11)无丝竹之乱耳(12)无案牍之劳形

2、重点语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四)品味课文,欣赏陋室 理清内容:

1、文章主要写陋室,开头为什么要写山水?

运用类比的手法,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为以后的陋室描写埋下伏笔。山不在高低,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居住水就灵动了,屋子也不在于简陋或者华丽,只要居住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那陋室也可以有名了。

2、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话?请学生自由回答。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是什么意思,“高尚”,是作者的品德高尚,这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成为了主旨句。

3、文章题目是“陋室铭”,文章结尾又写到“何陋之有?”,那这个陋室到底是陋还是不陋?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不陋体现在以下方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景之雅见“惟吾德馨”,明“陋室”不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可知室中主人也绝非俗人。

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室中事,可见陋室主人的高雅的生活情趣。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写自己的陋室,为何要写别人了?

写诸葛亮、扬子云也就是写自己,因为他们都是君子,都是品德高尚的人。运用类比,以古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 E、孔子云:何陋之有?最后用孔子的话与陋室有关吗?

孔子的“何陋之有”,原文中还有一句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五)课堂检测

(1)用类比手法的引出陋室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3)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往来人物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生活高雅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表明以古贤自况,类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文章借用孔子的话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希望学生能学习这种高尚的情操,不要在现实中迷失了自己,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七)、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托物——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主题)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 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李清峰)
《陋室铭教学设计(李清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