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3:18:4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一)诵读

1、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

1、全词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3、作者李煜有哪些愁?为何而愁?

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4、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四、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物质——李煜在南唐当皇帝时过着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的生活,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

精神——欢乐、权利、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是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相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杜甫

五、分析鉴赏——品读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好在哪里? (

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雕栏玉砌”为虚写,代指旧日南唐宫中的建筑之外,还泛指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这是以点代面、以物代物,合乎借代规则。“朱颜”为实写,南唐宫中旧日的宫女早已老去。暗里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深怀恋和自己切肤的亡国恨。将“雕栏玉砌”与“朱颜”进行对比,写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用春水来比喻愁,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六、课堂总结: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七、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推荐第2篇: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语

1200多年前,江南有一个出身帝王之家、才华横溢、无心富贵,既多情、又痴情、更深情的翩翩公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皇帝,他是失败的,失败到国破家亡、妻陷身死的地步;作为一个文人,他的成功又是空前绝后的,在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人生剧变之后,他淌尽了全部的泪,沥尽了全部的血,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李煜蘸着泪和血写成《虞美人》。

二、作品概说

(一)简单介绍李煜的生平、爱好、经历、性格、评价、代表作品。

(二)前期作品绮丽柔靡,空虚轻浮,如《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三)后期作品沉痛凄凉,真切感人,如《虞美人》,被后人评为“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千古词坛南面王”。

三、作品诵读

(一)学生自读:解决生词、生字,体会作者情感,酝酿。

(二)示范吟诵:配以低沉凄迷的音乐《二胡〃汉宫秋》,重读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四、作品鉴赏

(一)主要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重点提示:“愁”的内涵: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思乡之痛、离情之苦。

(三)难点提示:“愁”的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发问、比喻。

五、拓展运用

(一)通过“绝命词”的故事,点出《虞美人》的地位(千古词帝)。

(二)请1—2名学生谈谈对《虞美人》的理解感悟(正面引导,积极鼓励)。

(三)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人的情感,如并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六、积累巩固

引导学生齐声诵读、亦读亦诵、熟读成诵。

七、结束语

最美丽的诗歌往往是最绝望的吟唱,最感人的吟唱往往是最纯粹的眼泪。《虞美人》堪称是“最纯粹的眼泪”和“最绝望的吟唱”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衰。最后,我们通过聆听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来更进一步的体味这首词。

推荐第3篇: 虞美人/李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并背诵诗歌

2.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把握重点词句的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虞美人》歌曲导入(1分钟)

二、走近作者李煜。(3分钟) 1.学生朗读写作背景(配乐)

公元974年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

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结,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教师简介作者生平与成就。

三、展示学习目标,播放朗诵视频(2分钟)

四、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展示朗诵成果,师生点评。(4分钟)

五、鉴赏探究(25分钟)

(一)词作整体把握

(二)分组讨论探究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

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4.“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

10、11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比喻

夸张

借代

设问

对比

(三)名句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例举形象表现愁的诗句。 规律总结。

(四)艺术赏析 三次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

课后习题

1.课堂检测•高考链接(4分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这两句如何表现抽象的愁?(6分)

2.作业:扩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1分钟) 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推荐第4篇: 虞美人/李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一般方法和技巧,理解文意。 能力目标

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情景导入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那大家是否能找出一些这样“含泪”的“不朽”篇章来?

学生1: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诗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生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学生3:食指的《热爱生命》也是浸透了作者自己泪水的。

学生4:《红楼梦》的作者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总结:所以由此可见,很多的诗歌都是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的。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点评:通过引入缪塞的话,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个小小的回顾,做到触类旁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说

㈠词牌的由来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虞美人也叫丽春花、赛牡丹、小种罂粟花、蝴蝶满园春等,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我国也广泛栽培,以江、浙一带最多,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切花。虞美人兼具素雅与浓艳华丽之美,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国古典艺术中美人的丰韵,堪称花草中的妙品。但虞美人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抑制中枢神经中毒,严重可致生命危险。

㈡关于李煜。

三、知人论世:

李煜全档案

姓名:李煜

字: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身世:国君--阶下囚

特长:绘画、书法、音律、诗文、词

外型:一目重瞳子

性格:纯真

代表作:《虞美人》、《浪淘沙》等

了解了李煜和时代背景,“愁”的内容就很明白了。

明确:亡国之愁。

师:接下来请同学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煜?(提示:可讲述其生平或作品)

生畅所欲言,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师补充: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实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课后普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三.读 ⒈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⒉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⒊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⒋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⒌生配乐齐读诗歌

[点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感

⒈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⒉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⒊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光易逝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朱颜已改——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五、品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⒊“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⒋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解说: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⒎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人生短暂无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⒏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⒐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确: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赏析《虞美人》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能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这样一个广泛的交流,学生对其中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避免了老师全盘教,而学生盲目学的现象出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拓

⒈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⒉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⒊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实录:李煜词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他的用词非常的清新自然,很少用一些冷僻生涩的字词,学生能很快地把握诗歌的含义。再加上他的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李煜诗词的魅力。] ⒋课堂训练(投影显示)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七、写

请按照以下的模式试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现阶段的心情: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例一:关山白云何意归?断雁叫西风。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 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恼人还有几多苦?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例二:春夏秋冬几轮回?年华有几何。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 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问来生何去何从?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例三:青山秀水何处寻?江南梦已了。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 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墨绿屏障几时回?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例四: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 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梦?凭任一叶扁舟向东流。

课堂小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我想他在饮下宋太祖赐的牵机药时,心里肯定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二是为诗人的悲哀。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面对国破家亡,面对长苍生黎民,面对怀才不遇,面对亲人、友人、情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李煜在绝望中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

(法国 弗朗索瓦•拉伯雷)

课后习题

1、默写《虞美人》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

推荐第5篇: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

李煜

涟水县第一中学

胡亚东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流程

一.引——情景导入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二、说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师补充: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三.读

⒈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⒉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悲哀、感伤、低沉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⒊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1)前半句巨大的愁烦劈空而来,所以句声要渐强,“何时”要放慢语速。后半句沉浸到往事之中,声音要渐弱,“知多少”要放慢语速。

(2)诵读这两句要以平淡的语调出之,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后句要注意切分词句,强调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诵读时要把物是人非的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的悲哀,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诵读时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形容愁之深之多的词语“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⒋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⒌生齐读诗歌

四、感

⒈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⒉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⒊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 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 实景: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光易逝 悲 虚写:回忆往事——知多少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又东风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虚写:回忆往事——不堪回首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恨 朱颜已改——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向东流——愁

五、品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解说: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⒊“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⒋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解说: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⒌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

问 答

何时了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⒍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⒎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人生短暂无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⒏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明确: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可联想)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感其声:分析平仄(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两字平声。读来亦如春水时起时伏,连绵不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⒐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明确: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这在宋太祖看来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查阅了赏析《虞美人》的文章,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同学们都能就这个问题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大家这样一个广泛的交流,学生对其中重点的字词和句子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避免了老师全盘教,而学生盲目学的现象出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拓 ⒈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愁的无绪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⒉问: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刘邦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他有万夫莫开之勇,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荡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敌手,就死吧!无非一死,夫复何求!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面临绝境,没有半点的屈膝求饶,而是慷慨悲歌。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他和虞姬的爱情在最后的关头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爱,荡气回肠!这就是项羽,他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间,不仅让我们目睹了他英雄壮烈的一生,更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可以说,他死的时候,既是一个豪气冲天的英雄,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项羽的绝笔虽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难怪宋代才女李清照为这位英雄俊才击板叫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之所以两千年来为后人所追忆,怀念,多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总结:潮起潮落,没落了多少尘埃,在千年的风中,王者远去的身影已无处可寻,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浑,或豪迈,或凄冷,或悲壮,留待后人去细细咀嚼,去细细回味!

⒊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词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他的用词非常的清新自然,很少用一些冷僻生涩的字词,学生能很快地把握诗歌的含义。再加上他的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李煜诗词的魅力。]

⒋课堂训练(投影显示)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七、写

请按照以下的模式试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现阶段的心情: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例一:关山白云何意归?断雁叫西风。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恼人还有几多苦?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例二:春夏秋冬几轮回?年华有几何。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问来生何去何从?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例三:青山秀水何处寻?江南梦已了。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墨绿屏障几时回?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例四: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梦?凭任一叶扁舟向东流。

八、结

⒈小结: 李煜只是李煜,一个文诌诌的词人罢了。不是勾践,勾践他亡过国,但他能“卧薪尝胆”,能够“三千越甲可吞吴”,最终成就复国大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是悲从中来,伤心怀旧,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从他做亡国奴的那天开始的,可以说,是亡国的代价,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诗的伟大词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我想他在饮下宋太祖赐的牵机药时,心里肯定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为帝王的悲哀,二是为诗人的悲哀。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的确,太感性、太重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看着李煜忧郁的脸,我们会觉得李煜如果不当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面对国破家亡,面对长苍生黎民,面对怀才不遇,面对亲人、友人、情人别离,诗人那或愤怒或黯然或无奈的心绪,总化为一行行的诗句,一行行的饱蘸着诗人血泪的诗句,诗人的血与泪,摧开了一簇簇灿烂的艺术之花。

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李煜在绝望中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她哭,他就对你哭——(法国)弗朗索瓦·拉伯雷

⒉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屏幕播放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⒊学生背诵全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九、作业

1、默写《虞美人》

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

推荐第6篇:《虞美人》李煜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 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疑难问题,请记录下来。 【探究案】:

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知识链接】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窥檐语清圆 2.翻译下列句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推荐第7篇:评李煜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大约作于南唐后主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978年)。据《五代诗话》(卷一)中《蓉槎蠡说》一文里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歌声未毕,牵机随至。”牵机是指毒药,从这里我们足以看出这首词是致李煜于死地的直接原因之一。

在这首词中,李煜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以问为起句,以答为结句,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使作者自己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起句以问的形式劈空而下,似乎有点没头没脑。其实这一句蕴含的感情,十分深沉。由于作者李煜是南唐后主,在位时花天酒地。后来南唐灭于宋,李煜当了俘虏被囚禁起来。昔日的荣华宝贵变成了今日的冷落孤凄,这种经历使他厌倦岁月的周而复始,冲口道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幽怨之词。

词的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从字面上看上去,与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好象没什么联系,但从感情上,与第一句表现的感情互为因果。年年月满,岁岁花开,前途茫茫,苦无出路,回过头看看自己的过去,反过来更增添了绝望的哀愁。

词的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从感情的脉络来说,与词的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隔句相承。作了俘虏,囚居异地,屈辱地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生活,使李煜对一切都失掉了兴趣,根本不想看到伤情的“春花秋月”了。但是,春风不解人意,偏偏又吹到他囚居的小楼上来挑逗,月色偏偏又照到了小楼上来拂动他的情思。春风明月依旧妩媚,这给眷恋帝王生活、多愁善感的李煜增添了多少烦恼!

词的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与“往事知多少”句内容上似乎有矛盾——痛苦已使词人害怕回首往事,可偏偏又要回首往事,这确实矛盾!这只有从情感上去体会,去把握,才可理解。回忆往事是痛苦的,但痛苦的现实又迫使自己不能不去回首,这恰恰表现了李煜此时此刻无法摆脱愁苦心绪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境。

词的下阕第

一、二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等等这些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在这里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南唐后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词的最后一问一答的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是这首词的灵魂所在,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在这里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这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束的这两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在这两句词中,作者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但是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他愁思的真实内涵,即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可作者在词中表现的仅仅是它的外部形态,也就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抽取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土沦丧,民不聊生,不少仁人志士低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说明了这种情况。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所以李煜这首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词一会儿写眼前景物,一会儿抒发着恋过去的感情,句与句之间又好象处处出现矛盾。但是我们只要把握住它的感情基调和理出感的脉络,就不难理解了。它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最后两句点出来了,无论是写过去还是写现在,都是为抒发词人象春水一样无穷无尽、连绵不断的忧愁。它从头到尾贯穿着一种感情——“愁”。

李煜所抒发的是亡国之君的个人哀愁,这种个人哀愁谈不上什么社会意义,但是却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那些在生活中有不幸遭遇或者丧失掉某些美好东西的读者,很容易同词中表达的典型情感相呼应,引发出自己的愁苦之情。我们在阅读这首词的时候只要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脉络,就能对它的艺术性作出正确评价。欣赏中感情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摸准艺术品的感情基调,调动自己类似的情感体验,去体味它,才能获得更高更深的美的享受。

推荐第8篇:李煜虞美人正式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高二语文组 张小燕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

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词,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词的能力; (2)品味词作,探讨李煜在词中怎样展现愁情。

2、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2)鉴赏李煜的两首词作,评价李煜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学情。

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着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往往脱离作家及特定的时代背景,断章取义,挖掘不出诗文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东西;其次是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鉴赏兴趣和鉴赏技巧不足,兴趣的缺乏使学生读不进去,自然也就无法理解,而技巧的不足使学生鉴赏时只能留于表面,无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二)说教法。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丰富学生的鉴赏技巧,我遵循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播放带画面的费玉清的缠绵哀怨的歌曲《虞美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走进文本。

2、诵读教学法 。文言诗词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规律, 通过声情并茂的吟诵,自然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为进入诗歌的情境打好基础。

3、讨论、分析探究法 。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置了三个探究点,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培养鉴赏兴趣、丰富鉴赏技巧的过程。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伴唱歌曲,提起兴趣,走入文本。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赏析本词中也完成了对以往知识、方法的回顾和整合。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词最初是歌唱的文学,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更好地置身诗境。在课前三分钟我设计用课件播放费玉清的缠满哀怨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体会本词的音韵美,在幽怨的音乐氛围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置身诗境,为下面的赏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听完歌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歌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表扬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由此进入他的千古绝唱《虞美人》

(二)板书课题和作者;

(三)诵读: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1、老师朗读这首词。我首先诵读这首词,同时提醒学生,让他们认真聆听,在我朗读完之后,让学生谈对词作的感受。然后在此强调读诗词的注意事项:注意节奏、韵律和情感,要求学生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

2、给学生两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在上课之前也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这首词,不知道学生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读这首词,在我讲解词的感情基调之后,让学生带着这种凄凉悲惋的情感自由诵读这首词。

3、请两名同学朗读,力求声情并茂,让一名学生进行点评,然后由我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4、学生配乐齐读文本。

(四)分析鉴赏,品读词作。在分析作品上总体采用了体现“教师主导性”的问题引导法和“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是我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再进行小结的方法,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欣赏音乐和听、读作品,让学生总体把握全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我首先提出问题:请找出词中最能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学生回答之后,板书“愁”字,并由此引出问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提示学生从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

由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由我总结自己的观点,学生每提及一点愁情,我就在把这一点板书出来,然后我再加以补充,组成了本课板书的主要框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其积极性)

我设计了对这个探讨问题的总结是刚刚同学们都说了自己的看法,都说了不同的哀愁,但是有一点共同之处。这首词流传至今,最主要是感情真挚,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正如 缪塞所说,世上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句话用在《虞美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虞美人》正是以它的字字血泪,打动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李煜的读者,在这首词中,我们不仅读到了一行行美丽的词句,读到的更多是词人愁苦、绝望的心情,孤寂、悲凉的处境。

2、由李煜在词中展现的愁情,此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题,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有关含“愁”字的诗句,让学生交流,然后我列举一二,重点分析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句《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式相同,让我们更好地体会的愁之深、愁之多、愁之长、愁之绵绵不绝。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深度。

3、前面的环节让学生学会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因此,在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感受这首词中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然后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我再加以点拨。

4、品读了李煜的这两首词之后,学生对李煜也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又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题,“在你的心目中,李煜是一个怎样的人?”因为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所以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谈谈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听了学生的看法之后,我也谈了对李煜的看法。

我设计了对老师对李煜的看法。看来同学们对李煜有不同的评价,这里老师也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李煜只是李煜,他是一个文绉绉的真情词人,他不是勾践,勾践亡过国,但是他卧薪尝胆,最终三千越甲吞了吴,恢复了自己的霸业。而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悲从中来,他选择的是沉溺于这样的痛苦之中,选择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之中永远也拔不出来,心念旧爱,最终死于自己心爱的词。但是我们说,李煜的成功恰恰又是从他的亡国开始的,可以说,亡国的代价,却成就了一代可追唐诗的词人。政治是艺术的天敌。怪不得有人说李煜:“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还有人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他的成功就在于它的作品里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当我们的目光越过千年我们会觉得真挚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更会觉得,如果李煜不当皇帝,放在山林之间,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谪仙。

5、课堂小结。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对《虞美人》的学习,走进了一代词宗李煜。在我们语文课上还会学习到更多迁客骚人的精彩之作,“昔人已去,佳作犹存”,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感知他们的欢哀苦乐,品味他们的精彩人生,读文就是读人,以后我们还可以从饮酒诗走进陶渊明,从赤壁赋走进苏东坡,从一剪梅走进李清照,让我们不断地从这些文化名人身上汲取精神的氧分,来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最后赠送同学们两句话“品诗冶性情,读文味人生”。(在ppt上展示)

6、学生再次齐读文本。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五)布置作业。

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虞美人》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

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

四、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进行总结,李煜的愁有哪些?有往事之哀,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愁情。板书设计使学生对本词的内容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本词的主旨。

五、说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反复诵读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拓展阅读,拓展延伸,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今后仍需努力改。

推荐第9篇: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虞美人》

【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

【展示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 姓名:李煜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 【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无限悲哀伤感

【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

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1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好在哪里?

囚居的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预示着有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经不在了,皇帝的身份也已经不在了。故国凝聚了自己人生的荣耀和梦幻。“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知识回顾: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1、解字义

2、绘画面

3、答手法

4、抒情感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个字好?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改”字好,改变的是朱颜(经历风吹雨打),除了朱颜还有: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和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三组对比:春花秋月

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 实写

往事

故国 朱颜

想象中的景色,是虚写,此处既有对比,又有虚实结合。表现时空永恒而人事变化无常。

宇宙永恒不变而人生短暂无常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探究完毕后全班自由诵读 【名句赏析】

语出自然,浑然天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

2 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回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课文小结】

李煜的这首词发自内心,字字浸血。既抒发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又流露出了词人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哀叹命运等人类所共鸣的情绪,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南唐灭亡后,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他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悲恨激楚、感慨深重。

【华章感读,当堂成诵】

【作业】作业:写一段话给李煜。

示例:我愿在那洇染了西风的落寞归路上,你能一路好走,魂归那故时南唐,会心一笑,风发意气,挥腕再提一联绝唱,临风击节长歌,快意酣然。终不必,再垂泪伤怀。 【唱词】以歌赠你,愿你不再垂泪伤怀。全班唱歌

推荐第10篇:作个才人真绝代——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虞美人》教学设计

【设想】

《虞美人》是南唐亡国之君李煜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绝笔之作,问世以来,以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传唱千古,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曾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又续定写了多少首名动千古的诗篇。学习这首词,结合《望江南》《浪淘沙》《相见欢》,让学生感知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了解一位词人:李煜,感受一种感情:愁,学习一种表现手法:化抽象为具体。

注重感悟,体验,让学生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入境入情,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 利用多媒体提供画面、诗词文字,烘托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开篇:

1.导语:在我国前后相续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王朝不断更替,开国创业之君被人记住的很多,但亡国之君被人记住的就了了无几了,现在人们熟悉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乐不思蜀”的蜀汉后主刘禅——刘阿斗(蜀国灭亡后,刘禅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念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一幅亡国昏庸之君的形象跃然纸上,落下千古笑柄)。再一位就是李煜,人们可能不知他的名,但知他的词(放《虞美人》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穿过时空,一直流传到今天。

2.简介李煜:同学介绍,教师概括。

着重介绍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无能,但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工书法,善绘画,精通音律,诗文有一定造诣,词的成就甚高。二是,一生屈辱,做皇帝对宋称臣,时时有亡国之忧,亡国后被软禁,精神、人格倍受摧残。亡国后时时忧,日日愁,眼流泪,心滴血,只有到词中去寻找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

二、起

亡国的李煜并不像刘禅那样,而是时时怀念故国,遥《望江南》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探讨:

1.要了解词的内容,最关键的一个字是什么? 2.词定的内容是什么?是繁华还是凄凉?

结:从表面看,似乎这首词不达意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的眷恋,实际上所要表达的是另一面——今日处境的无限无限悲凉。由一“恨”字即可展现。文章不定当前之处境,不作下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旧梦作有力反托,正因昔日不可再现,所以梦越是繁华热闹,对繁华的留恋越深,今日更感悲凉。结句写繁华戛然而止,留下大段空白,隐藏无限悲怆,言犹未尽,言尽而意无穷。

板书:以昔日之繁华衬今日之愁情

三、承

幽禁他国的李煜,不是阿斗,贪于安逸,而是思恋故国,整日以泪洗面,沉于悲哀之中,唯一的欢乐只有在梦中追寻,但梦中之情何能再现: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分上下下阕叙说词意。

2.用什么来引起人们的共鸣? 词意:上阕:凄凉之景,凄苦哀伤之情。(今昔对比)。用倒叙的手法,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了作者残梦,回到了真实人生凄凉景地中来,倍感悲凉。景情相依,梦与现实交融,写的婉转曲折。下阕:写亡国后不能见故土的哀痛之感。“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的痛楚,“流水”同叹“春归何处”,“天上人间”相隔甚远,身在何处,国在何方。亡国之后囚居生涯之中的危苦心情展露无遗。

评: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伤春怀国,都写得哀感动人。词中不作帝王家语,而以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哀伤,感情从心中流出,以歌当哭,可与人感情上自然沟通,唤起人们的共鸣。“别时容易见时难”,人们皆有其感,因而流传甚广。

四、转

梦醒后干什么?梦醒后又能做什么?“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于是: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勾,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袁枚说:“诗由情者生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简析之。

写“愁”极其形象。抽象“离愁”,被作者写得形象可感,“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尽愁“丝”,成为千古妙笔。整首词又是十分自然,就象脱口说出一般,语言朴素得如日常口语,不用一丝的雕饰,纯是心理的外露。

想一想写人的感情形象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

五、合

天天思国,日日哀愁,最终他那无尽的哀思化为一江春水,冲出感情的闸门,一泄千里,流传千古以至无穷。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简介:《虞美人》是一首惊天动泣鬼神的文字,千古传诵不衰,是李煜最为人们熟知的一首词。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伎作乐,唱这首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将他毒死,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

探究:

1、品感情(谬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首词充满悲愤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浓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也为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2、赏手法

词中用了那些对比?

三组对比:一是春花秋月无休止与人生短暂对比

二是东风又来与故国回首对比

三是雕栏玉砌今犹在与只是朱颜改对比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愁思如春水汪洋,茫茫一片,如春水奔流,无以止息。

形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化抽象为具体:忧愁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泄,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如: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

写愁之深: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写愁之长: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写愁之多,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写愁之味:李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写愁不尽:“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写愁之重: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五、结:

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愁: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是“愁”的文学

一直都很喜欢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因此我认为词是“愁”的文学,既然如此我们在阅读诗词时就要学会找出、体会、并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愁”和“恨”。

一、读词,要学会从词中“寻愁觅恨”

从柳永的《雨霖铃》“我们能够读出柳永的离别之愁,因为他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表明了分别之际的愁苦。

从李煜的《虞美人》我们能够读出李煜的亡国之愁,因为他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点出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从晏殊词《蝶恋花》我们能够读出闺中少妇的思念之愁,因为她说“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表明了对远方人儿的思念之情。

„„

二、品词,要明白作者寄予在字里行间的“情愁怨恨“

愁为何物,乃一种情绪,情绪何以见得,须借外物以传达,因此,愁本无状,但外物有形,愁蕴于有形之物中则愁亦有形。

例如:《雨霖铃》

“愁”是柳永耳边那声声凄切的蝉鸣。蝉遇寒而悲泣,人离别则伤心,蝉声即心声,蝉语是人情。

愁是柳永眼中傍晚的长亭,长亭即为离别处,傍晚正是伤心时,睹亭离愁正浓,觉晚别意更深。

愁是柳永想像中的楚天烟波,千里烟波乃是愁朦胧,暮霭沉沉则为别幽幽,千里外何处是尽头?楚天阔都是别后的落寞。

愁是柳永心中的那残月杨柳,残月应照不眠人,杨柳只怜别离客;不眠只为离别后,故托杨柳寄离情。

李煜的《虞美人》

愁是李煜眼中的“春花秋月”,春花何其美,秋月何其明,良辰美景虽在,可故国已成为梦境,睹物思国,物是人非,颠倒了时空,岂不愁杀人。

愁是李煜回忆中的“雕栏玉砌”,那宫殿如今谁在居住?当时的红颜今在何处?家国不在,身为囚虏,一腔愁绪,该向谁诉?

晏殊《蝶恋花》

愁是那少妇眼中的菊和兰,晨雾缭绕是为愁而生,兰挂玉露,那是为愁而泣,菊兰都染着愁气息。

愁是少妇眼中那双燕子的身影,燕双飞,人独立;燕离去,人守巢,人不如燕双双飞,燕那知人的孤独愁滋味。

愁是少妇眼中的那轮皎月,月儿一夜皎辉洒床前,惹得思念的人儿一夜不合眼,无知的月儿,岂不令人心烦。

愁是少妇眼中的天涯路。独上高楼倍觉凄凉,茫茫天涯路正是愁肠,路迢迢无尽,愁绵绵不绝;前方之路藐藐不知向何方,思念之愁悠悠哪里是归宿。路是少妇心中的愁,愁是少妇眼中的路,望尽天涯为寄愁。

三、评词,要学会“解愁说恨”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那么作者是借助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把这种抽象的情感表达出来,使我们觉得可观可感呢?在阅读平、评价诗词时我们应扎住作者的表达方式。

1、直抒胸臆袒露愁:例如,“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明月不谙离恨苦;,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今昔对比强化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催人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现在与将来对比,人是物非让人忧。

3、虚实结合呈现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总之词是愁的文学,我们在阅读诗词时,一定要有一颗善感的心,体会作者揉碎在字里行间的愁情恨意。用一双聪慧的眼光,发现作者如何巧妙的把种种无以言说的愁情传达出来的!

第11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等分析:

㈠、教材分析:本课是《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音韵。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㈡、学情分析: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学生学习诗词气氛浓,热情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养成了充分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高学生诵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㈢、考情分析:古代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的一大重点,分值6分或8分,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将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㈡、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㈢、情感目标: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契合的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

㈠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㈡教学难点:

1、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的真挚情感。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朗读法 讨论法。

读——悟——探究——品味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失去江山的李煜整日以泪洗面,写出了最绝望的诗篇,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

一首词: 忘不了我的如画江山

——走进李煜的《虞美人》(出示幻灯片)

二、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3、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进一步体会作者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的真挚情感。(出示幻灯片)

三、作者简介:

• 由学生介绍,根据可下注释,教师补充。

四、介绍词牌: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出示幻灯片)

㈠虞美人: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㈡词牌名——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五、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一)找学生朗诵诗歌,指导读音断句。(出示幻灯片)

(二)由学生自由朗诵。听录音,然后齐读。

(三)指导诵读:(出示幻灯片)

总体要求,诵读时语调,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诵读提要:⑴前句声渐强,情绪核心词“何时”要放慢语速,强调愁绪无法遏制;

⑵ 后句声音渐弱,沉浸到往事回忆之中, 感慨万端的“知多少”宜放慢语速。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诵读提要:(设想自己是抒情主人公,做到眼中有景,心中有悲情。)

⑴前句以平淡的语调,语速要慢,“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东风”收尾要淡。

⑵后句注意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之感,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区分开。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诵读提要:(要有物是人非之感,诵读时把这种深沉的感慨表现出来。)

⑴ 强调切分词句,通过语音的顿挫、凝滞表现巨大悲哀。

⑵“朱颜改”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提要:(整首词情绪的高潮,诵读时要把这种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⑴“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

⑵“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三)听录音,然后齐读。

六、研读课文

(一)问题: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应当是哪个字?

——愁。

(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三)思考题 :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⑴问题:春花秋月,美景当前,谁人不怜,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

明确答案:

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⑵问题:“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答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欢乐、自由,风花雪月,至尊的地位等等。

⑶、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一次对比

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 (短暂无常)—----(永恒不变)

虚(回忆)———实(现实)

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⑴问题:“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答案:“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二次对比

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永恒不变)————(短暂无常)

实(现实)————虚(过去)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⑴问题: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明确答案: ⑴朱颜:日渐衰老,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

⑵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⑶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⑵小结:作者是如何来写“愁”的?(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三次对比

雕栏玉砌————朱颜改 (没变)————(人变)

物是———— 人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4、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示幻灯片) 明确答案: ⑴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⑵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

⑶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⑷结句以设问的形式和富有感染力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引人深省,又形象概括。

5、小结:(出示幻灯片)

这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借代,设问等艺术手法。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所有充满愁思的人们共通的感情,这首词所具有的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正是这首词的杰出艺术成就所在。

七、探究:(出示幻灯片)

问题: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

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试联系作者的身世,

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明确答案:

1、生活的巨大转变: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

2、作者本身的性格敏感懦弱,又向往逍遥自在的生活,加上这种巨大的生活落差,作者心中的愁肠百结,用词表达出来,字字血泪、感慨深重。

3、《虞美人》中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

八、拓展:(出示幻灯片)

(一)字字血泪

1、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胭脂泪, 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4、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二)赤子之心

1、王国维说过后主是赤子之心(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暇,有一种清澈的魅力,是那么的纯洁、真诚、坦然)。

2、他往往采用直写心意的那种抒情手段,把自己的整个心灵一下子捧到你面前,让你一览无余,那你就不得不被他那种毫不保留的真诚所感动,就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3、作为俘虏他学不会谄媚主上换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但至少应该沉默,不剖露自己,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他却一遍遍在唱着自己的家国之恨。那么真诚,那么的令人痛彻心扉。

(三)命如玄机

1、这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了他绝命的一笔。

2、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只能含着一汪血色撕心裂肺地感慨——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啊!

3、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4、身为一国之主的他,没有成就一生霸业,成为一代明主,反而沦为阶下之囚,为人所害。而因在词曲方面的巨大成就,被人尊称“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四)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九、听音乐。欣赏:《虞美人》《相见欢》(出示幻灯片、播放音乐)

感受:李煜的赤子之情,

探究:李煜的精神世界。

第12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上传: 邱益莲

更新时间:2013-8-11 15:18:04 《虞美人》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 九江外国语学校邱益莲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中二年级

使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词学习,体会李煜后期词的特点。

2、体悟“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学习重点

1、朗读,体会词的意境和语言。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作者表达满腔愁绪的手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

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材料,猜猜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 投影: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谜底: 是一种花,是一味中药,也是词牌名。谜底:

二、走近李煜

先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李煜,之后老师补充资料: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作的言怀述志的新词体,直接倾诉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三、鉴赏本词

1、让学生试读本词,推敲该如何朗读才能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之后请一女同学来示范朗读,并说说为何要这样读,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再请一男同学朗读,力求演绎岀李煜的感情,然后请其他同学对该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3、听名家朗读(放朗读录音),教师点拨朗读应注意的事项。

4、同学齐读,并思考本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并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

投影展示: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他的愁的,你能看出本词是以血书写的吗? 提示:注意抓住重要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 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探究:

1.集中鉴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春水”有哪些特点?以春水喻愁,写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多媒体展示:

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无休无止,永无尽头。

1 多——越来越多(一江春水)

2 久——永无尽期(春水长流不息) 写出了“愁”的 3 长——没有尽头

4 深——刻骨铭心(春水的海)

5 无时不在

好处:用比喻写愁,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把愁得深度和力度表现出来了。

2、你能举出用类似手法写愁的其他诗句吗?并就你所举的例子做点分析。同学列举后教师作归纳:投影展示

抽刀斩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复愁。————李白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唯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

四、总结

1、放背景音乐,让全班配乐朗读。

2、总结李煜词中表现的“愁”的具体内容。

先由学生总结,然后老师归纳,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愁情 1 屈辱

2 悔恨

3 痛苦

4 孤独

5 对人生的厌倦

1.李煜的词为何对人影响如此之大?

“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由主要是追忆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煜后期的词,就是和着血泪写成的。

五、作业:(多媒体展示)拓展阅读: 读《浪淘沙》,探究它和课文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感情?又分别说出了那些人生际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六、唱

1、词是用来唱的,请一个会唱的同学给大家唱一唱

2、播放多媒体,听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在哀婉的音乐声中,再次感受李煜的愁。

第13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品味词作的辞采美,情感美,音韵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总结规律。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整体感知词作的内涵及情感主旨,全面深入了解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失国之悲。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 缪塞

二、学习目标展示(多媒体课件)

三、学生诵读作品,初步感知作品的音韵美,辞采美。(注意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四、播放视频:祝克非《品读〈虞美人〉》(15分钟)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风格,了解《虞美人》的艺术魅力及艺术价值,同时全面深入了解作品的内涵、情感主旨。

五、检测学生对作品的感知效果:

1、整体感知:

设问: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愁

“愁”的内涵包含哪些方面?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2、重点突破:

(1)“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学生讨论,个人答案展示)

明确:“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2)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 (学生代表演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分析评价代表的解题结果——展示答案——总结规律)

明确:比喻、设问

以水喻愁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3、规律总结:

赏析名句题解题步骤:

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句子意境——点明手法分析具体运用——艺术效果分析

4、拓展延伸:

你还举出其他写愁的诗句吗? 学生举例 例句展示: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李白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李煜

6、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六、课堂小结: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生之祸。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七、课后作业:(比较鉴赏)

《虞美人》和李煜同时期所作的另一首《浪淘沙》各自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1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名)

投影呈现:两张古都金陵图(金陵城的回望)

一、引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

生:(小声)想。

师:这“想”的声音不够“响”嘛!

生(大声):想!

师:好,那我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要求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师(深情地):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生:李煜。

师: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师: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投影呈现:江水图。《虞美人》全词内容。)

二、读

师: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赵楠读得声音洪亮,韵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这不大应该。陈露的感情处理好一些。

师:应该什么样的感情?

生:低沉、凄凉,在声调上有曲折。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评价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都不好,重音上只处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读得不怎么样?

师:依你说,应该怎么处理?

生:我觉得这几词要读好: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师:你再来试试读读。

生:(读)

师:大家说刘欣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刚才刘欣在读的时候,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生:我想试一下。

师:来,先为勇敢的挑战者鼓掌!

生:(读)

(学生再次鼓掌)

师:怎么样?

生(乱):比刘欣更好!棒!

师:汪晓雨不愧是年级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不过老师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战一回!

生(齐):好!(鼓掌)

师:我可是有备而来的,备好了音乐,我读完后大家再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给我面子,也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不给我面子。

生:(笑)。

师:(配乐朗诵)

生:(掌声)

师(见一学生举手):你说——

生:老师读得很投入,不过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

师:恩?

生:“玉砌”的“砌”老师读成了“切”。 师:谢谢纠正。大家认为我比汪晓雨读得好的,举手!

(只有6个人举手,全班42人)

师:看来我是没希望超过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练练,争取超过她,有没有信心?

生(乱):好!没问题!

师:来,咱们一起背一遍,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春花34——

生:(齐背)

三、议

师: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生(齐)愁

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师: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

生:国家灭亡

师在黑板上书写“国家灭亡”。

生:还有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师在黑板上书写“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生:没有了妻妾的幸福。

师:恩?

(众生笑)

生:至少没有了家庭啊,家已经支离破碎了。

师:这才象话。(在黑板上书写“家庭支离破碎”)

生: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 师在黑板上书写“感时伤怀”

师:差不多了,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跟这几位同学说的差不多,看看——

投影呈现: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思家之苦

年华易逝

师: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师:好。这“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投影呈现:李后主是如何写这密密麻麻的愁情?(从艺术技巧进行赏析)

生: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有意境。

师: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生: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很细腻,使愁情具体可感。

师:好。

生: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

师:我看除了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投影呈现: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②比喻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很细腻,使愁情具体可感。

③对比

今昔对比惹愁情(今昔处境、今昔心境等)。

④发问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这三问,使抒情达到了极至。这三问,又何尝不是亡国君王悔不当初的天问。

师:我还想问问:你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生: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生:我觉得这愁愁得美。

师:为什么觉得美?

生: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师:说得好。

生: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师: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师: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看李煜的另一词作《浪淘沙》。

师:自读,并思考它与《虞美人》的相通之处。

投影呈现:《浪淘沙》词作内容。

生:都写的是离国离家之愁。但是没有仇恨,是纯净的愁情。

生:我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很动情,我读到这里哽咽的。

师:说说看。

生:这算是虚写吧,梦里寻找到极乐世界,加重了现实的悲凉。越是在梦里沉醉,越能看出现实处境的凄凉。

生:我喜欢“别时容易见时难”。一般说,相见很容易,作者却反过来说,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一旦告别了国与家,就彻底孤独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写到春天了。作者写春天是在怀念,也是反衬,是在与春天告别。 作业: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比较阅读,为我们的诗歌注入现代元素。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四、小结

投影呈现:尼采与缪塞的话(简介)。

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享年55岁),德国人,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阿尔弗雷德·德·缪塞(Alfred de Muet,1810—1857),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四夜组诗”,长诗《罗拉》,诗剧《酒杯与嘴唇》等。)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五、君君姐分享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我们可以传承经典,我们可以赋予经典诗文新的解读与活力。

下课。

第15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由浅入深感知全词。

2:把握词作内容,赏析重点词句,品味词作感情。

教学环节设计:导入新课——重点品读——整体感知——延伸拓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幻灯片“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2、幻灯片课题

二、品读(投影全词)

1、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师生评

2、大屏幕出示诵读提示:

①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考正白香词谱》

②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③读出节奏快慢和轻重音。

3、学生再读,再评

4、分析最能概括全词感情的词语“愁”?

5、投影显示: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6、介绍一下李煜和相关背景。

7、学生齐读词。

三、整体感受此词

1、思考:词中是用哪一句词来展现“愁情”的?

2、拓展:联系过去学过的诗句,想一想还有哪些巧妙运用表现手法将无形之愁化为有形之物的的诗句?

3、写作练习:

①试着用一种修辞将你的愁情表现出来。 ②学生上黑板写 ③师生评

4、思考:词中还能从其他哪些句子看出愁情呢?

5、思考:前六句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或者说在表达感情上有何共同点? 投影显示

春花秋月

何时了——往事

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

雕栏玉砌

应犹在——朱颜改

投影显示:

自然永恒

人事变迁 物是人非 盛衰感慨

6、小结。

四、课外延伸:

1、看课本课后第三题,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思考并讨论: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词中有哪些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2、学生思考、讨论,共同解决

五、结束语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诗人缪塞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李煜的伟大就在于他是用血和泪铸就了伟大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感情齐背全词。 六: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140页13-14题

第16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陕西兴平华兴中学 王海军 713106 教学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幻灯片)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三、欣赏歌曲,领悟意境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说明:通过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声和演员出色的表演这一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词有初步的感受。)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思路结构图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6.总结艺术特色: 1.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六、拓展阅读 1.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断,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七、作业(任选一题) 1.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课本P40),写一篇3四百字的赏析文章(或联系现实写感想)。 2.将《浪淘沙》与《虞美人》作比较赏析(从情感、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字数不限。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八、再次欣赏《虞美人》flash,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附板书设计: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附:

《虞美人》赏析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 ,都已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

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在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 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后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1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上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选自《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第17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词作内容。

2.深入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

3.学习词人为表达情感所用到的白描、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词人“丢家弃国之愁”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这首词采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

[教学构想]:通过多媒体和mp3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以“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贯穿全文,结合词人生平大事,通过意象的解读领会此词的“愁”的内涵,引入词人的其他作品中写愁的词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五七言的近体诗,经过唐朝无数人的努力,各领风骚,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难以再出佳作,这时词成了文学的新宠,温庭筠韦庄开创了一代词风,但花间词香软秾艳,贵重而不适用,真正一扫脂粉味赋予词可以和唐诗相比美的品格的是李煜。王国维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他完成了词从歌女助兴的工具到士大夫寓意抒情手段的转变,被奉为宋词的开山祖师。

二、作者简介:李煜的生平,大家结合注释了解一下。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生活思想都有了巨大变化,其情其思,凄怆动人,从降宋到被毒死的两年零七个月期间,是他创作的最高峰,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杰出地位。

而我们今天要赏析的《虞美人》就是他在死前的那一天晚上写的,所以有人说这首词是伤心人语,也有人说这首词是以血书者,当然还有人说这一首词可以称为词中之帝。我们不管人们怎样的评价,这首词大家并不陌生。以前会背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阅历的丰富,我们的理解肯定有一些不同。

三、诵读感悟:

1、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并找同学从上述三个方面来评价朗读。

2、播放音频、指导朗读。

3、重读找出体会作者情感的词语,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只是”、“几多”,低沉凄迷的基调。

四、整体感知:

1、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词?用一句话来概括。—亡国之音、绝笔之词。

2、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故国之思?往事、故国、明月···

五、精读细品:

1、哪个字可以概括全词的情感?“愁”

2、讲解:李煜的哀怨和愁都有哪些呢? (1).我们来看看词的前六句。大家自己先读一读品一品。开头的第一句是怎么说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首句对春花秋月发出强烈责问,春花秋月美啊,但作者说何时了,我们知道,花有开有落,月有圆有缺,花开有花谢,花谢还有花开的时候,月也是这样的。他看到了春花秋月,今年的花是这样的开着,明年它还会再开,但是我的过去呢?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往事之哀。朱自清也曾说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呢?”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往事已随风消逝,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词人发出了“往事知多少”的慨叹,关于往事的记忆是多还是少?越来越少了。面对眼前这样的春花秋月美景,竟丝毫不能引起作者的半刻欢乐,反而陷入对往事的沉痛怀念中。

(2).往下怎么说了?而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以前怎样?东风没变。但我的国家呢? “不堪回首月明中”, 不堪,不能承受了,不能回忆了,越回忆越痛苦。他会回想起哪些往事呢?是后宫佳丽,锦衣玉食,是这样的生活吧?还有,最重要的我觉得是回忆过去的那种自由那种尊严。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很自然发出哀叹。。。这是亡国之痛啊。那什么是“月明中”呢?本词两次提到“月”,大家说说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试举带月诗词名句,月是代表思念的。补充回忆诗词中写月寄相思的句子。

(3).那还有愁吗?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啊!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都还一如以前那样,然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 阿监青娥老”,“朱颜改”改的不仅有后宫女子的容颜,也有自己的朱颜,更有国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总结:往事之哀让他痛啊,亡国之痛让他愁,物是人非让他欲语泪空流。 他在《望江南》中这样说过,“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青春不再,容颜已改,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他还说了:“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往事之哀,亡国之痛,有物是人非这样的悲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赏析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通其意:问君究竟有多少愁绪,正像那滚滚的春江水向东流去。 悟其情:修辞—比喻,(春江水有何特点?)水多流急、汪洋恣肆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如何?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达。这九个字,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

3、我们想一想,在古典诗词当中,描写愁的诗句有哪些?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里的“愁”有长短。秦观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里的“愁”有粗细。李清照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的“愁”有轻重。贺铸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他接连使用三个比喻,不仅描摹出其闲愁之多,而且给人一片迷离,朦朦胧胧,纷纷扰扰,缠缠绵绵,没完没了的感觉,形神兼备。这些名句,同是写愁,角度不同,手法一样高超,都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李后主“一江春水”的比喻,与之比肩,都已成为千古绝唱。

4、细品艺术手法:词人心中层层叠叠的愁思,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愁思之多,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又是如何来表现的“愁”的呢?

(1).语言自然朴素清丽,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一系列景物,有“春花秋月”、“小楼东风”还有“雕栏玉砌”。

(2).在这前面有“春花秋月”、“小楼东风”还有“雕栏玉砌”,这是美好的事物,但这美好的事物在作者的眼中真的是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吗?

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了以乐衬哀、今昔对比的手法。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春花秋月已经烟消云散了,小楼又东风的时候,故国已不堪回首了。然而自然界的兴盛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当他把最真纯敏锐深挚的心灵感情投注在破国亡家的苦痛之后,就写出了人类生命的共同苦难了——客观世界的永恒和人生的无常,就连苏轼也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总结:①意境的创设上:白描,虚实结合,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对比,③发问,④比喻。

5、引入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再读全词,边读边想象作者当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6、快速背诵。

7、回味。词不仅可以吟诵,还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让我们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再一次静静回味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凭吊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绝代词人吧!

六、迁移拓展:找出喜欢的词,说说理由。

《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上片触景生情,下片抒离别怅恨。白描与比兴相结合,在落梅与春草中寄寓离愁别恨。)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上片写景,景中含情,下片写人事,以“水长东”比喻离恨无穷期。白描勾勒特定场景,语言精练自然。)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上片写囚徒生活,现实和梦境对照。下片写亡国之痛。全词景与情、梦幻与现实、欢乐与悲恨交织。)

小结李煜词风的艺术特色:善用白描,表现人物心理,语言朴素,不事雕琢,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和手法,变花间词依红偎翠的风格为清丽疏朗,对后代词的创作影响巨大,不愧为宋词的开山祖师。

七、探究性学习:

1、如何评价李煜的愁?

2、《虞美人》词牌的来历,比较项羽和李煜两个末路君王的绝笔风格。

学生评价,老师补充看法:有人说李煜:“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惜薄命做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 国 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他的成功就在于它的作品里凄丽愁绪依然笼罩着千年以后的我们,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李后主因有赤子之心,所以情真意切,表达出亡国之苦,真挚动人。且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传达出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最美丽的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他的作品是用血书写出来的。

比较《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若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和李煜同是末路王侯,同时绝笔之词的风格却不尽相同。我们在项羽的垓下歌里听到的是人杰鬼雄的铮铮呐喊,他宁愿死,也不愿见江东父老,一个霸气十足豪气冲天的英雄。更动人心魄的是它的铁汉的柔情荡气回肠,又是一个完美的殉情者。在他的诗里不仅读到了悲更多的是壮烈。李煜只是李煜,他是一个文绉绉的真情词人,在治国上一筹莫展的李煜,面对故国只能悲从中来,他选择的是沉溺于这样的痛苦之中,选择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之中永远也拔不出来,写下的是纯粹的血泪。

八、板书: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第18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词中的“悲愁”色彩解读。

3、背诵默写《虞美人》。

重点难点:

1、词人特殊身份的解读。

2、“多角度”思维的培养。

教具准备:

小黑板、Mp3播放器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由邓丽君演唱,意在让学生受到离愁情绪的感染,在课前就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曲《相见欢》,无限离别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是大家初中时候学习的一首词,那么是谁跟谁的离别? 生:李煜跟他的国家的离别。

师:那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说,南唐后主李煜丢了国。你怎么评价这样的国君?对于国君的褒贬,毛泽东是最有资格的一个“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而毛泽东对丢了国的李煜毫不客气:“他决不是一个称职的帝王!”

二、不称职的国君

(学生介绍李煜生平,老师归纳补充)

李煜25岁继位成为南唐后主。当时是宋太祖建隆二年,南唐已经是宋的属国。他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李煜在位15年,他39岁的时候蒙羞投降,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

三、绝代词人

前人吊李后主的诗“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 他是一个很好的文人,工于填词,通晓音律。”——毛泽东

他的词作以“亡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生活豪华奢侈,词作题材狭窄;后期亡国之君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较高。而本首《虞美人》据传是他最后的作品,千古经典。

四、鉴赏《虞美人》

1、诵读

(齐读,学生代表读,把握情感“愁”)

2、思考:春花最美、秋月最亮,作者为什么追问“何时了”?“东风”即“春风”,作者为何很不耐烦,用了“又东风”?

(学生讨论,感受李煜的绝望、心伤)

3、比较鉴赏稍早期作品《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伤春惜春

几时重:迷惘,但还心存希望

如果说《相见欢》一词中李煜还能叹还能盼,《虞美人》中的李煜已经是绝望之人、心死之人。被俘又过了一年,复国无望,即使花开月圆,梦想却最终破灭。手法:乐景衬哀情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缪塞

4、但是并非不愿回首就可以不回首的,泪光依稀中,李煜看到了什么? 明确: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之感,永恒与短暂之间的对比: ..永恒——对比——短暂

春花秋月————往事 小楼东风————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

5、面对这一切,李煜的情感——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 (学生讨论)

明确:①比喻的修辞,将愁形象化,化虚为实。

②化抽象为具体,愁之深之浓之重,难以遏制。 ③ “春水”呼应“春花”、“东风”,整体性强。

6、诵读、演唱

(带着“愁”之情感分组深情朗诵,播放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学生可跟唱,受到音乐感染)

五、卸去帝王外衣的平民

绝代词人呈现出了绝代才华,尽管已隔千年,尽管并没有李煜的独特经历,但是几乎所有的人,读到听到《虞美人》都会被深深折服,它有着摄人心魄的魅力。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广泛而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它表现的是人生共通的体验。

(小黑板展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我以为就是这两句把我们古今所有的人类,不但是中国人,是古今所有的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了,就是宇宙的永恒无尽与.人生的短暂无常。这是所有的人类的共同的悲哀。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

六、小结:

“知人论世”是我们鉴赏诗词最重要的方法,而只有“多角度”分析一个人,才能更好更近更准地评价一个人、评价一篇作品。“多角度”视点运用到写作方面,思路才能开阔,思维才能活跃。

七、拓展:

我们不妨在此将李煜和项羽对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绝笔之词,《垓下歌》与《虞美人》风格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练笔)

明确:项羽,一代枭雄,可是有勇无谋,最终兵败垓下。一曲《垓下歌》唱尽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壮语。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宁愿死,也不愿回去见江东父老,其死得实为壮烈!更动人心魄的是铁汉的柔情,对江东父老有情,对虞美人有情,连对那马也有情。让我们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儿女情长。除了悲,更多的是壮,是情,是美!

从李煜的身上,我们懂得了“政治与艺术是天敌”的道理,他只是一个文绉绉的词人罢了,这是命运“错位”的悲剧,又如屈原,而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此类例子,引人深思。

八、板书设计: 国君:不称职

虞美人 词人:绝代

愁:一江春水

平民:共通

永恒——(对比)——短暂

春花秋月————往事

(了)

小楼东风————故国

(又)

(乐景衬哀情)

雕栏玉砌————朱颜

(在)

(改)

九、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从①国君:不称职

②词人:绝代 ③平民:共通

三个角度“知人论世”,较为准确地定位李煜,思路清晰,便于更好地走近李煜和《虞美人》,又能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对写作很有帮助。

附: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19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帝王,却沦为了阶下囚;他,精于书画,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有人这样评论他: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对,李煜。看来同学们的文学功底很厚啊!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他,共同欣赏他的绝命词《虞美人》。(板书:虞美人)下面同学们一起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吟咏课文,熟读成诵;

2、品味鉴赏,掌握艺术表现手法;

3、体会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情感。

三、背景解读

(我们在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这样我们才能与作者结为心灵相通的朋友,所以我们这节课先从一段历史说起:)

公元975年春天,金陵城下,大兵压境,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南唐后主被迫脱下了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带领南唐官员肉袒出降。在宋军的押解下,他一路呜咽,来到汴京。第二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而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后主更为悲惨的日子在新皇帝即位后才刚刚开始。公元978年,在李煜42岁生日那一天,他远眺无法再见的千里河山,回想九五至尊的荣耀,念及锦衣玉食的生活,目睹一轮明月,吟唱了一曲悲苦绝望之词。

(李煜,一个错生在帝王之家的词人,因写《虞美人》而获罪,喝下了宋太宗赐给的毒酒,倒地而亡。一首词竟让李后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词呢?

下面进入我们的朗读环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词人的经历,揣摩词人的感情。)

四、文本研习

(一)一读:读文本,定基调

1、学生自由读,结合词人的经历,揣摩词人的情感;

2、两个学生个别读,师生评价;

(你认为谁读得好吗?好在何处?进一步追问朗读学生:你认为词人抒发了什么感情?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概括本词的感情基调?为什么?)

3、抓情感关键字眼, 共定感情基调。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小结:

作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没有了荣华富贵的生活,没有了性命的安全感,没有尊严,丧失自由,归国无望;在北宋已被羁押了3年之久,而那天又恰是他42岁的生日。此时此刻,这该是怎样百感交集啊!他的特殊身份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情感绝不同于一般凡夫俗子愁怨,它应该有悔恨、有失落、有无助、有绝望;这里面有故国之思,有亡国之恨;所以我们要抓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并加以重读。)

4、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找到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重读

(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名家的范读,感受词人难以名状的愁绪。)

5、名家范读;

(只要对词人的感受有深刻的理解,设身处地地站在词人的角度上,就一定能读出词的韵味。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得比上一次好。)

6、学生仿读。

(我们再请出两位同学带着你揣摩的情感加以朗读。

教师评论:同学们读得太棒了,非常好,感情把握得特别到位。) (人都有喜怒哀乐、当你遭遇忧愁之时,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学生回答:愁死了、很纠结,甚至还有特别特别特别郁闷。大部分同学都会用这种直抒胸臆的程度副词来表达感情,尽管这样,有时仍感觉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愁绪。李煜又是如何来表达国破家亡的愁恨的?下面我们二读阶段。)

(二)二读:品词句,抓亮点

1、

问题设计:你认为哪些词语或句子在情感表达上最富有表现力?使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要求:首先自己品味,然后四个同学为一组进行交流、探究,最后由一位代表展示汇集4人智慧的成果。)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和学生进一步分析其使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好处。

直接:几多愁、不堪回首

间接:以乐写哀(反衬):

(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王

夫之说: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对比:(在对比中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比喻(化虚为实):(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地汪洋恣肆、如

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3、(总结:本词在抒发情感上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各有各的好处。其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的词句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体现。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共同鉴赏以下的词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分析。)

(三)三读:重体悟,能背诵。

(体会了词人凄楚难言的痛苦,把握了传情的艺术手法后,请同学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朗读,这次应该最出彩。读完之后,相信你也能背诵下来。)

先自由挑选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然后学生齐背课文。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是后主的绝命词,感情深厚强烈,大胆抒发亡国之恨,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虞美人》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六、作业布置

第20篇: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一的学生对散文并不陌生,平常观察得知,大多数同学喜欢读散文,他们能说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且已经学习了第一册第一单元《威尼斯》等文,对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们仅停留在泛读的基础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阅读鉴赏散文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从意象出发,整体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人生愁苦。

2、理解词以乐景写哀景与巧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三问三答的结构特点。【重点难点】

重点:从意象出发,整体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人生愁苦。 难点:理解词以乐景写哀景和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教法学法】

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质疑—讨论合作为主线。

学法: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立足文本,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词作意象,发现问题,通过与文本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1课时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虞美人》音乐,营造哀伤愁苦的氛围。

一、导入新课

例举司马迁、屈原遭受挫折后发愤著书的事迹导入。

二、整体感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轻声朗读2,体会词作中词人流露的感情基调。

三、指导朗读,细品词作

(一)语速处理:缓慢、低沉——愁

请一学生朗读3。

(二)重点字词的朗读

思考:为了表现愁的情绪,哪些字词应该重读呢? 学生讨论,都给予鼓励。(把重点词分类)

1、名词的重读——意象的赏析

围绕幻灯片思考题(词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赏析词作的意象。

引导1:自由朗读,找出这首词中都有写了哪些景物? 引导2:这些景物都象征些什么 ?

引导3:这些美景能让你联想到哪些学过的诗句? 学生讨论

引导4:如果让你身处其中,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

5、但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时良辰好景也会虚设,徒叫人感伤。那么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遇上美好的事物或者一些特殊的日子不会感到高兴,反而会忧伤难过? 学生讨论

引导6:所以在这首词里这些美好的景物在词人眼中引发愁情也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真可谓良辰好景虚设。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拓展:《蜀相》(以加深对以乐景写哀情艺术手法的理解。) ★ 指导朗读

引导7: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心情看待这些景物,才能将这些令人愉快的意象读出哀情? ★ 一学生朗读

2、非意象的重读(了、又、不堪、犹、改、愁、流)

围绕思考题——非意象的重读赏析词作中“了、又、不堪、犹、改、愁、流”等重点字词的表达效果及词作的词眼。 引导1:这些字词重读的依据。

引导2:这几个词中表达最直接、情感最强烈的是哪个词? 引导

3、词作中是怎样描写这个“愁”字的? ★词眼赏析 学生讨论

点拨1:修辞手法(比喻、喻体、喻体的特点)

点拨2:句式特点(设问。无人倾诉,孤独愁苦不可言传,无可排遣。) 学生讨论:大家有没有感到过这无人倾诉愁海无边的时候呢? 拓展: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愁是人生无法排遣的一种情感。古今的人们都没办法消灭它。大家只好将他抒发宣泄出来,化作文字。那么关于愁的诗词句大家能想到哪些?诗词中描写“愁”的句子。 学生思考

★ 齐读,感受词人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无可言传无可排遣深切的愁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三)注意全词的节奏和连贯

思考:一首词往往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除了注意每一句中的语速、重点词的重读还要注意句与句的连贯性,讲究一气呵成,请大家将刚才赏析的字词句联合起来,看看句与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整首词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明确。

小结:这里,词人用三个设问句,自问自答,不仅使得词作浑然一体,而且将自己内心无可排遣无法向人诉说的只能独自在心头咀嚼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悲痛极其强烈,所以引起了后来人的共鸣,所以千古流传、被后人反复吟唱。

四、结构特点和艺术特色

引导:优秀的词作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优秀,还得知道它好在哪里,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我们才能有所超越。回顾词作找出写的好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1、三问三答。写出了愁的无法诉说。

2、乐景写哀情。对比之中更见愁的深刻。

3、巧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愁之长。 齐读

★ 再次听录音 ★ 背诵

五、进一步渲染愁情——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到底在作者身上发生了什么变故,叫他的愁情如此深切?李煜是在怎样的境遇中写下这首词篇的? 作者介绍。

六、总结

《虞美人》一词,李煜虽然是从个人遭遇出发抒发亡国之痛,但是因为他抒发的悲痛之情极其强烈,所以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这使得他的词作突破了个人身世之感,写出了人生的悲哀。让我们看到了某些人生的悲哀。在这一意义上,李煜的词写出了人生的痛苦。所以才让后人反复吟唱,所以才引来了杀身之祸。

七、拓展延伸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1、齐读

2、学生自己点评。(教师提示:从意象赏析入手)

3、学生诵读

八、布置作业:背诵《浪淘沙》《相见欢》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