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07 08:33:3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残疾人的美好情怀。

一、引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猜我在做什么?(教师做各种动作)你们是怎样知道的?(靠耳朵听到的)我们有两只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周围的事物,那么同学们想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我们的科学之旅,探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

(一)人耳的构造:

师:说到人耳,我们最熟悉不过了。在生物课中早就认识了耳朵,谁能回忆一下,人耳的构造是怎样的?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请大家结合我们学习的声现象知识和已有生物知识,讨论讨论人耳听到过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学生利用投影片或挂图讲解)

(教师暗地里用录音机把上述两个过程中把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录下来,这个过程可能有几个学生完成)。

师:根据同学的分析讲解。请大家小组讨论完成黑板上人耳听到声音的流程图。

(二)骨传导:

师:我把刚才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下面我们放一下,听听这些同学精彩的讲解。大家听是谁在回答问题,问学生自己听起来像不像? 提问:别人听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是你自己的,而自己听起来却不像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你能不能从声音传播的途径出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

学生实验,(想想做做)分析结论,并回答上面的问题。介绍骨传导。 师:人耳在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鼓膜或是听小骨损坏,都会导致听觉障碍,引起耳聋。那么耳聋就一定听不到声音了吗?你能有什么办法让耳聋的人听到声音吗?

师:人的耳朵如果不是听觉神经出现问题,只是传导障碍,是可以借助于骨传导来听到声音的。据说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仍能坚持谱曲,他就是用牙咬着一根木棒另一头抵在钢琴上,来创作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他在耳聋后谱写的一部《命运交响曲》。聆听这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不得不为这位伟大科学家的那种与困难斗争、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所折服。

请大家用双手捂住耳朵,还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吗?世界是美妙的,耳聋的人是无法听到这优美的乐曲的,也无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他们生活 在一个无声世界,在他们内心是痛苦的,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健全的身体。

师:当然现在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帮助耳聋的人听到声音的助听器更先进一些(简单介绍戴助听器)。

(三)双耳效应:

师:人类在自然进化的历史长河中,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其中,人的耳朵进化到今天已经非常的精良了。如果在进化过程中,只进化一只耳朵或者说人只有一只耳朵行不行呢?

生:提出想法,并说明原因。(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实验:让一名同学紧闭双眼,并用手捂住一只耳朵,让周围的同学轻轻的击掌。判断是哪个方向的同学在击掌。

师:可见人只有一耳朵虽然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准确的判断声音的方向,是不行的。这就是人的双耳效应。正是有了双耳效应才能使我们在欣赏交响乐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今天的立体声就是利用的双耳效应原理。有关双耳效应更多的了解,请同学阅读课本,走进科学世界。

生:学生阅读课本科学世界。

三、小结:我们时刻在与声音打交道,今天我们又进一步了解到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对你印象最深过程的是什么?

推荐第2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是初二学生开学的第二课,由于第一节学生刚学完声音的传播,学生会对本节很感兴趣,这节的特点是简单易懂、小实验探究较多,而且非常有趣,学生乐于参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挂图和课堂师生小游戏让学生了解人耳构造并知道人耳是怎样感知声音的,让学生知道保护好人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小游戏让让学生知道人耳的重要性,珍爱健康,同时也要关心他人,特别是聋哑人等。 重点:

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点:

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教学准备:音叉、小槌、挂图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传声介质有哪些?真空能不能传声?(学生作答) 引入新课:

老师的讲课声大家都能听到,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大家想听到我的讲课声,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1、要有声源;

2、要有传声介质;

3、人耳能感受声音。前两个我们上节课已经讨论过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人耳朵的学习,来认识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

(一)人耳感知声音途径 1.出示挂图。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你知道人耳的构造吗? 生:生物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从外耳道传人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你讲得很好。说明你生物学得很好。大家掌声鼓励。 你们知道耳聋是怎么回事吗? 生:在声音传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变成了耳聋。

师:正确。一般来说,耳聋分两类: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听觉神经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的,是声音传导发生障碍(如耳膜损坏)而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比较容易治疗。

同学们,假如我们都变成了耳聋,听不到任何声音,请想像一下,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 生:我们将听不到音乐,听不到老师讲课,无法与他人交谈、沟通,很苦闷。

生:我们上街听不到汽车喇叭声,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生:我们将失去获得信息的渠道,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里。 ………

师: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他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我们健康的人应该多关心,帮助他们,特别要尊重老人,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将来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使更多耳聋的人能听到声音。 合作探究

(二)骨传导

师:我把刚才几个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了下来,下面我们放一下,听听这些同学精彩的讲解。大家听是谁在回答问题,问学生自己听起来像不像?

提问:别人听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是你自己的,而自己听起来却不像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你能不能从声音传播的途径出发做一个大胆的猜想。

学生实验,(想想做做)分析结论,并回答上面的问题。

介绍骨传导。

师生共同活动:教材17页《想想做做》实验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从而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贝多芬晚年双耳失聪,他的耳聋就是非神经性耳聋,为了能继续进行音乐创作,他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创做出了大量的乐曲。他感知声音的方式就是骨传导。

小问题:生活中我们通过听录音机录自己唱的歌,感觉不是自己的声音,而别人听我们的录音和我们自己唱的歌却没什么两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自己听自己说话是骨传导,听自己的录音是空气传导,所以听起来不像自己的,而别人听自己说话和听自己的录音都是空气传导,所以听起来没什么区别。 合作探究

(三)双耳效应

师生共同游戏:让班级一名同学闭上眼睛,让他通过双耳感知声源的位置,看能否找准?再让该同学捂住一只耳朵,让他通过一只耳朵感知声源的位置,看能否找准?(教师暗示不同位置的同学鼓掌发出声音)

结论:双耳很容易判断准确声源的位置,单耳不容易判断准确声源的位置。

人耳能判断声源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因为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双耳的时刻,强弱和其它特征不同,这就是双耳效应的基础。

三、随堂训练习题。

四、学生总结,教师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大脑。

二、骨传导:通过人的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三、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 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六、教学后记:学生通过生动的有趣的课堂实验探究知道了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骨传导、双耳效应。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随堂就能学会。

推荐第3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设计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能力。

2.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生]耳朵。

[师]这里有一个声音,请同学们听一听是哪位同学?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生]耳聋是怎么回事?

[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生]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传导性耳聋。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 [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下颌骨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声音。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传声。

[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生]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双耳效应。请同学们阅读科学世界,完成活动二的内容。

[生]老师,我们明白了: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科学世界中介绍了一些知识,具体详细的知识,就要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查阅了。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自我检测内容 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

3.课后查资料了解“双声道”与“多声道”是如何实现的?把你的想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五、板书设计

空气传导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骨传导

基础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

推荐第4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③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好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声音在耳朵中是怎样传导”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谈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直接导入突出耳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耳朵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你想研究关于耳朵的哪些问题? (3)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并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如: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评析】学生对于耳的现有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以及知道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器官等知识上。而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这些知识学生们了解甚少,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从而累积资料,在头脑中留有一定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为了能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师进行后面的教学找好起点。

(4)带领学生选择本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

2、假设耳的结构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耳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组总结一个耳的结构。 (4)教师发耳的结构的贴纸。

(5)各组把分到的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试着根据自己组假设的结构拼成耳的形状。

【评析】教师课前做好了耳的各部分形状贴纸,让学生根据贴纸的形状一边拼摆一边和同伴交流想法,并修改自己最初的假设,在“验证──实践──验证”的活动中一步步接近科学的结论。 【注意】教师在设计有关耳的贴纸时可以将有关耳的结构的示意图复印后分剪,再分别复印。学生会在拼摆的过程中发现当各部分很好地衔接时才会呈现一个完整的耳的结构。

3、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1)谈话:现在,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你们组组装的耳朵到前面来展示。 (2)教师找两三个小组说说他们小组在刚开始时认为耳的结构是怎样的,然后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成功组装了一个完整的耳,如果没有成功又是如何修改自己的假设再进行验证的。

(3)全班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讨论,弄清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4、研究声音的传导途径

(1)谈话:根据耳的构造和搜集到的资料你能画出声音的传导途径吗? 【评析】有了前一部分的学习再加之学生的资料积累,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依据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画出声音传导的途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这个活动重在培养学生们整和信息的能力。

【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声波经外耳道振动鼓膜,鼓膜对各种声音都可共振。鼓膜的振动引起了3块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传导给耳蜗卵圆窗,使卵圆窗产生了同样的振动。卵圆窗的振动使螺旋器中的毛细胞产生兴奋,兴奋由位听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使人感知声音。

(2)让学生们观察教材中的图,说说为什么耳朵是一个奇妙的接收器。 【注意】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能理解,有自己的解释就可以,不必要求答案的统一。 【说明】在此有条件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动画片《猫和老鼠》中一集有关声音在耳中传导的动画,该集动画片可以更形象地把教材上的图画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同时也会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有关耳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五、认识耳的重要性

1、提问:谁来说说耳朵的重要性?

2、让学生用手捂住耳朵,教师轻声说一些话,然后让学生谈谈刚刚自己的感受。【评析】此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有听力障碍的人的角度来感受一下,从而可以使学生有真实的感受,让学生们理解有听力缺陷的人的处境,对他们报以爱心和同情心。

推荐第5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③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耳朵的构造。

2、鼓膜的振动。

二、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条橡皮筋、一个音叉、一些小米粒。

2.多媒体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

一、

1、课前播放音乐。

2、课前谈话:我们今天的课堂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对,这么多老师和领导不但关心大家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想不想把最最棒的你展现给大家?(想!)好,老师期待着你们的表现!上课!

3、师:课前老师播放了段音乐,好听吗?还想不想再听?(想)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优美的音乐?(想)好!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1、谈话: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耳朵的构造。师:师露出自己的耳朵,指着自己的耳廓。它是什么?(是耳廓,是耳朵的一部分)是不是只要有它就能听到声音?(生:不能)是的,仅仅有耳廓还不能听到声音,还得依靠耳朵里的一些“零件”才能听到。

师:那耳朵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谁愿意把你的耳朵借给老师,让大家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愿意)那我可得把你的脑袋剖开,大家才能看到里面的构造啊!你愿意吗?(不愿意)没关系,有高科技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出示课件:耳朵结构示意图)

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现在老师考察一下咱们的课前预习情况,谁上来看图片说说耳朵里都有些什么?(生答,老师随机板书: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再巩固,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说。

根据它的功能与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板书:外耳 中耳 内耳)

2、(出示耳朵构造模型)老师希望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耳的结构示意图,你也来当个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耳朵里面的构造。(及时给予指导,并给学生鼓励。)

3、好,现在我们已经对耳朵的构造有了基本的了解,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想)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播放视频《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三、鼓膜振动的实验

1、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声音传播的途径,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鼓膜的振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是怎样振动的?我想我也借不到鼓膜来做实验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研究。

2、师边说边演示: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玻璃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住,尽量的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就像这样,再把小米粒撒在上面,让学生先小声背一遍古诗,再大声背一遍古诗,仔细观察气球皮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声音大时,鼓膜振动明显,声音小时,鼓膜振动不明显。)

5、师问:其实我们的鼓膜就像气球皮一样,请大家想像一下,当声波传到鼓膜的时候,它就会怎样?(生:它就会像气球皮一样振动起来)

7、小结:

说的真好,不错,当声波传达到耳朵里时,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于是――――(生)我们就听到了外界发出的声音了。

四、耳廓的作用

1、师过渡:鼓膜是这么的重要,那咱们要注意把它保护好。那大家根据我们这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你以前的生活经验,来说说我们今后该如何保护鼓膜?(不能用坚硬的东西掏耳朵,以免戳破鼓膜;要远离躁声,碰到巨大声响时,我们要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大家是不是有点累了呢,那么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我来教大家一种听法,很有趣的,想不想试一试呢?(生:想)先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手掌朝前。听一会儿,再把手放下听一听,重复几次。听完后你们就知道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了。

2.现在你觉得耳廓有什么作用?

手掌合拢放在耳后时就相当于我们的耳廓变大了,收集到的声波就更多了。

3、有首儿歌《谁的耳朵长》,你们知道谁的耳朵长?(兔子)对,有好些动物的耳朵不但长而且还会向四周转动,那样它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波,为逃生做好准备,也是为了生存。

(多媒体播放音乐)

4、问:是不是很有趣?那现在你们该告诉我耳廓有什么作用了吗? (生:收集声音)

刚才我们听到的钢琴曲是贝多芬在身患耳疾时创作出来的,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想不想知道贝多芬在几乎没有听觉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创作的?贝多芬在28岁时就失聪了,他弹琴时嘴里咬着长棍子的一端,另一端抵住钢琴的键盘,这样进行创作,这种声音的传播方式叫骨传导。

5、老师这有个音叉,音叉是什么仪器?(发声仪器)老师这上面有数字,那数字又代表什么?(音叉每秒中振动的次数)老师敲击音叉后,用牙齿咬住,亲身感受骨传导。学生也亲自体验骨传导。

6、有一只耳朵就能听到声音,那为什么人和动物们都有两只耳朵?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围成一圈,让体验者站在中间,用布蒙住双眼和一只耳朵,然后一个同学拍手,让体验的同学确定声源方向,抓住拍手的同学。再用两只耳朵来做这个游戏,亲身感受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容易确定声源的位置)

五、激励总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了解了耳朵的构造,我知道了该怎样保护鼓膜),那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回去,可以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家人和邻居的小朋友听,你也来当当小老师,这样有助于巩固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2、自然界就是那么神奇,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会有新奇的发现,这就是科学精神!

我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科学眼,一颗清醒的科学头脑,一双灵巧的科学手,还有一对灵敏的科学耳朵。下课!

推荐第6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漳州实验小学科学教研组

注意事项:

1、听清楚问题,根据问题回答。

2、轻轻敲打小鼓后停下来记录,再敲打,再记录。

3、活动结束时,要坐好,并且不能动实验器材。

4、实验器材要放固定位置。

5、举手回答要积极

6、听声音手势、提什么问题、《芝麻开门》音乐

7、和客人打招呼。

8、组长敲打小鼓不能打到同学的手。

9、如果意见不同怎么办?做实验。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耳的构造。

2、知道耳朵的工作原理。

3、了解什么是噪声。科学探究

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保护听力的意识及措施

2、乐意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 知道耳朵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耳朵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和客人打个招呼,请坐。 师:上课之前,听段音乐吧。 播放《芝麻开门》主题音乐 师:这音乐是?

生:《芝麻开门》的主题音乐。

师:没错,主持人芝麻哥哥去年还到过我们学校呢。

师:(出示主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声音,我们是怎样听到呢? 生:用耳朵听到的

师:(对,用耳朵)人体这小小的器官可重要啦,今天,我们就和芝麻哥哥一起探究耳朵的奥秘,我们的耳朵在哪里?请你摸一摸、看一看同组同学的耳朵长什么样。 生:边看边摸。

师:我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 生:边说边回答。

师:(贴出耳朵模型图)看,这是我们人体右耳完整的模型图,刚才同学们所看到和摸到的只是耳朵结构中的一部分,这个叫“耳廓”(板书:耳廓)

(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一)探究耳廓的作用 师:耳廓有什么作用?

学生猜

师:好,我们也听听芝麻哥哥怎么说。(小声播放:扩大耳廓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声音)

生:太小声,听不清楚。

师:听不到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生:用扩音器、耳机、调大声音、拿到耳边„„

小结:用扩音器、调大声音、靠近声源都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听到声音 师:刚才老师看到这位同学做了这样的手势(老师演示),请说说你的想法吗? 生:见过老人家听不到声音的时候这样做,为了更清楚地听到声音。

师:把手放在耳廓后面,实际上是增大耳廓,增大耳廓真能更清楚地听到声音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大耳廓,谁愿意来试试? 生:学生举手,并试大耳廓。 师:你听到什么? 生:扩大耳廓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声音。 师:其它同学也想体验一下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看活动指南。请你读 生:

1、两个同学一组,站的距离保持不变。

2、用卡纸圈成圆锥状,小的一端靠近耳朵,大的一端朝着声源。

3、当声源的同学用同样的音量小声说话。

师:声源声音要小,卡纸不能圈得太尖,以免伤到耳朵。在你们的抽屉里有这

样的卡纸,好,活动开始。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3分钟)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你的收获或感受?

生:听到的声音更清楚、更大声、感觉好像在我们的耳边说话。(你呢?你说,请你)

师:所以,你认为在听到声音过程中耳廓起什么作用? 生:可以放大、可以扩大声音„„

师:你的意思是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声音是吗? 生:是的

师:可是我们耳朵是接收声音,所以换一个词说: 生:集中„„

师:可以用:收集声音

小结:看来耳廓可以收集声音,让我们更清楚地听到声音。

动物世界中,兔子、小狗、小猫等小动物的耳廓特别大,能接收到的声音也越多,就能更好地洞察环境的变化,从而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二)、探究鼓膜作用

师:(贴出音乐符)同学们,外界的声音被耳廓收集后进入这个通道,这个通道叫外耳道(音乐符到外耳道),外耳道是什么样子的? 生:一个通道、像桥„„

师:如同这位同学说的,弯曲的外耳道长约2.5厘米,它是声音的通道,声音从外耳道传递到这一层薄薄的膜,叫鼓膜(板书:鼓膜),(声音要怎样通过鼓膜继续传播?)(声音被鼓膜挡住了,接下去要怎么传播?) 师: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组说说 小组讨论 师:哪个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猜测

师:为了证实这位同学的猜测(同学们善于思考,能大胆提出不同猜想,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以?是的做实验。谁愿意把你的鼓膜借我们做实验? 生:不可以

师:是呀,我们不能把真实的鼓膜拿出来做实验,但可以做模拟实验,(出示教具贴在相应地方介绍)这是模拟外耳道和鼓膜,为了更明显看到实验现象,在这里加了个小球,副组长拿小鼓在距离模拟鼓膜10厘米左右处保护不变,组长用不同力度敲打小鼓当声源。具体活动指南,请看。

1、副组长拿小鼓,距离模拟外耳道10厘米左右,保持不变。组长用不同力度敲打小鼓。

2、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观察员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过程中保持桌椅不摇动。

师:请小组长到这里来领取实验器材,实验记录单在抽屉的信封里。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5分钟) 师: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当敲打小鼓时,模拟鼓膜上的小球会跳动„„ 师:小球为什么会跳动,谁来说明其中的道理? 生:鼓膜振动引起小球振动

小结:是的,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模拟鼓膜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实验表明,外界声音在耳道传递撞击鼓膜时,引起鼓膜振动。而且声音越大,鼓膜振动得越厉害,因此如果我们处在巨大声响中,有可能伤害到鼓膜。 师:鼓膜把振动传递给听小骨(板书:听小骨),听小骨如同刚才那个实验的小球,放大振动并传给耳蜗,耳蜗中的液体把振动转变为大脑能够识别的声音信号,由微纤毛传给听神经(板书:听神经)再由听神报告给大脑,这样我们就听到声音了。(去掉问号)

师:今天芝麻哥哥也带了一段关于声音在耳朵里如何旅行的视频。(播放视频)。

学生看视频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完成书本P74第一题。

学生填写

师:(课件出示)好,请看大屏幕,一起说声音在人耳怎么传播。 生: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填错的同学请课后订正) 师:可见我们能听到声音,耳朵里的每个“零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保护耳朵及关爱失聪人群 师:如果缺少其中一个“零件”会怎样? 生:听不到、成为聋子„„ 师:如果听不到声音你感觉如何? 生:很难过„„

小结:同学们,这个世界上就存在着一些听不到声音的人,所以,我们应当尊重、理解、关爱、帮助处在无声世界中的人并保护好自己的耳朵。 师:对于保护耳朵,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远离巨大声响„„

小结:(课件出示)老师帮大家总结成儿歌(稍缓),请读:

耳朵耳朵真柔弱,怕硬怕尖怕巨响 要使耳朵灵又敏,预防鼻炎、咽炎也要紧

(三)了解什么是噪声及其危害

师:好,现在闭上眼睛一起听听音乐放松放松。(播放音乐) 学生听音乐

师:大家为什么捂着耳朵呀。 生:太难听了

师:这声音听起来不舒服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让你听起来不舒服? 生:汽车喇叭声„„

小结:像这种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我们称它为噪声。关于噪声的知识请阅读课本35页。 生:阅读材料

师:通过阅读材料,你知道了噪声的哪些知识 生:噪声听起来不舒服„„

(声音轻柔)小结:同学们,事实上,很多噪声是人为的,长期遭受噪声的侵扰,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课间休息的时间不要尖叫、追逐打闹,轻拿轻放桌椅,为了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减少人为的噪声。

(五)、拓展延伸 师:很高兴,今天和芝麻哥哥一起探究了耳朵及其工作原理,关于耳朵,你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师:现轻拿轻放椅子,和客人打声招呼,随着轻音乐,悄悄离开教室

推荐第7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3年11月21日 漭水镇中心完小 听课教师:穆建兴、段相雄、字崇美、赵亚棋、李加永等

一、教学目标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教学重、难点:

1、耳朵的构造。

2、鼓膜的振动。

二、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条橡皮筋、一个音叉、一些小米粒。

2.多媒体课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一)

1、课前播放音乐。

2、课前谈话:我们今天的课堂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对,这么多老师和领导不但关心大家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想不想把最最棒的你展现给大家?(想!)好,老师期待着你们的表现!上课!

(二)、

1、师:课前老师播放了段音乐,好听吗?还想不想再听?(想)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优美的音乐?(想)好!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学前准备

复习题: (1)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有( )就有声音,( )停止,声音就消失。

(2)声音能在( )、( )、( )中传播。

(3)声音可以向( )传播。(选填“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1、谈话: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耳朵的构造。

师:师露出自己的耳朵,指着自己的耳廓。它是什么?(是耳廓,是耳朵的一部分)是不是只要有它就能听到声音?(生:不能)是的,仅仅有耳廓还不能听到声音,还得依靠耳朵里的一些“零件”才能听到。

师:那耳朵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谁愿意把你的耳朵借给老师,让大家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愿意)那我可得把你的脑袋剖开,大家才能看到里面的构造啊!你愿意吗?(不愿意)没关系,有高科技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出示课件:耳朵结构示意图)

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现在老师考察一下咱们的课前预习情况,谁上来看图片说说耳朵里都有些什么?(生答,老师随机板书: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再巩固,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说。

根据它的功能与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板书:外耳 中耳 内耳)

2、(出示耳朵构造模型)老师希望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耳的结构示意图,你也来当个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耳朵里面的构造。(及时给予指导,并给学生鼓励。)

3、好,现在我们已经对耳朵的构造有了基本的了解,那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想)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播放视频《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鼓膜振动的实验

1、师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视频了解了声音传播的途径,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鼓膜的振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是怎样振动的?我想我也借不到鼓膜来做实验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研究。

2、师边说边演示: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玻璃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住,尽量的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就像这样,再把小米粒撒在上面,然后敲鼓,仔细观察气球皮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4、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1)同一距离,发声强,鼓膜振动 ( ) ;发声弱,鼓膜振动 ( ) 。同一力度,距离近,鼓膜振动 ( ) ;距离远,鼓膜振动 ( ) 。(选填“强”或“弱”)

5、师问:其实我们的鼓膜就像气球皮一样,请大家想像一下,当声波传到鼓膜的时候,它就会怎样?(生:它就会像气球皮一样振动起来)

7、小结:

说的真好,不错,当声波传达到耳朵里时,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于是――――(生)我们就听到了外界发出的声音了。

(三)、耳廓的作用

1、师过渡:鼓膜是这么的重要,那咱们要注意把它保护好。那大家根据我们这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你以前的生活经验,来说说我们今后该如何保护鼓膜?(不能用坚硬的东西掏耳朵,以免戳破鼓膜;要远离躁声,碰到巨大声响时,我们要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大家是不是有点累了呢,那么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我来教大家一种听法,很有趣的,想不想试一试呢?(生:想)先把手放在耳廓后面,手掌朝前。听一会儿,再把手放下听一听,重复几次。听完后你们就更加了解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了。

(耳廓具有( )的作用)

2.现在你觉得耳廓有什么作用? 手掌合拢放在耳后时就相当于我们的耳廓变大了,收集到的声波就更多了。

1、

3、有首儿歌《谁的耳朵长》,你们知道谁的耳朵长?(兔子)对,有好些动物的耳朵不但长而且还会向四周转动,那样它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波,为逃

生做好准备,也是为了生存。 过关检测:

1、耳朵分为( )、( )、内耳三部分。

2、耳廓具有收集( )的作用。

3、耳廓收集的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入到鼓膜,会使鼓膜产生( )。

4、声音传递的路径:

声源-----( )--( )--( )--( )--( )---听神经

(教师讲评)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做了耳膜模拟实验,认识了耳廓的作用。现在我们就检测一下这节课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 (发放课堂检测题)

一、填空。

1、( )有耳廓和外耳道构成,( )由鼓膜和听小骨组成,( )由耳蜗等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2、对于同一声音,我们离声音远时,鼓膜振动( ),(选择“强”或“弱)离声音近时,鼓膜振动( )(选择“强”或“弱)。

二、判断 1.鼓膜振动越强,我们感受的声音越大。( ) 2.鼓膜如果破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 ) 3.听小骨的作用是把声音传递给大脑。( )

三、连线题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 )听神经 收集声波

( )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 )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 )耳廓 传递振动

( )鼓膜 传送声波

( )听小骨 产生振动

五、激励总结

1、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了解了耳朵的构造,我知道了该怎样保护鼓膜),那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回去,可以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家人和邻居的小朋友听,你也来当当小老师,这样有助于巩固我们所学到的知识。

2、自然界就是那么神奇,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会有新奇的发现,这就是科学精神!

我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科学眼,一颗清醒的科学头脑,一双灵巧的科学手,还有一对灵敏的科学耳朵。下课!

推荐第8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②建立声音的传导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③培养学生问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好耳的各部分形状的贴纸,耳朵结构的课件、哨子。

三、教学过程

导: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人是依靠身体的哪个器官感受声音的?

生:是耳朵

师:对,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有关耳朵的知识,你想了解哪些? 生: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耳朵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耳朵为什么会分泌耳屎? 生:有人为什么会耳聋?

声:耳朵为什么是半圆形?里面凹凸不平?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我们应该先研究哪一个?为什么?

生:研究耳朵的结构。只有研究了构造以后才能研究其它。 生:然后研究耳朵为什么能通到声音。 师:同意吗?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耳朵的构造

师:同学们,请用手指一下你的耳朵在哪儿?互相观察一下,你看到的耳朵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回答:耳朵是个半圆形,像个蘑菇。 声:耳朵的形状像数字3,有一条深深的管子。

师:同学们看到的像蘑菇一样的部分叫做耳廓,看到的一条细长的管子叫外耳道,耳廓和外耳道是耳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能够看得见的部分,叫外耳。〈板书〉

师:那么,外耳往里的部分是什么样的呢?能看到吗? 生:不能。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出示课件——耳的构造〉 问:外耳道往内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到有一个像骨头一样的东西。

生:我看到有一个像蜗牛一样的东西。周围还连着一条一条的线。 生:外耳道的里面有一个椭圆形的圆片。 生:外耳道很深。

师:外耳道的尽头,有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叫做鼓膜,与鼓膜相连的部分,像骨头一样的东西叫听小骨,听小骨往深处有一个像蜗牛一样的物体,我们称它为耳蜗,与耳蜗连着的一条一条的是听神经。其中鼓膜与听小骨属于中耳,耳蜗属于内耳部分。(板书)现在请你说一说耳朵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 巩固: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喜欢拼图吗?看那个小组能在最短 2

的时间内把耳朵拼好,并用铅笔把各部分的名称标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拼、写。上台展示。

2、指导学生认识耳的各部分功能

师:同学们都拼出来了,说明你们对耳朵已经非常熟悉了。 现在请你猜猜耳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 生:鼓膜很薄,也许有振动的作用。

生:耳廓像个蘑菇,可能有聚集声波的作用。 生:听神经能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耳廓像个大蘑菇,当有人在很远的地方叫你时,你会怎么做?说明什么? 生:(做动作)这样能听得清楚一些。 师:是吗?我们来做个小实验(教师吹哨)

学生实验、回答:我把手放在耳朵后面听到的声音更清楚。声音好像变大了。

师: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是传送声波的通道。(板书)声波从外耳道进入耳的哪部分?根据鼓膜的特点猜想它的作用? 生:振动

师:鼓膜有振动的作用,鼓膜带动听小骨的,最后声音的信号又 3

传给了耳的哪部分? 生:耳蜗

师: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听到的是振动吗? 生:不是,耳蜗能把振动变成声音。

生:耳蜗能把振动变成声音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师:同学们的推想很有道理,耳蜗是一条螺旋盘绕的管道,内有声波感受器,与听神经末梢相连,耳蜗的作用是将听小骨传来的振动转化为声音的信号传给大脑。

3、指导学生了解耳朵听声的过程

师:耳朵的构造和各个部分的作用我们已经了解了,你能使这说一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出示课件) 生:回答

生:大家说他回答的正确吗?请大家跟着画面把耳朵听声的过程叙述一遍。 生:复述

4、正确对待有听力障碍的人

师:耳朵对我们来说它太重要了,如果耳朵没保护好或受到伤害会有什么后果? 生:会听不到声音。

师:有听力障碍的人在生活中会遇到那些不便呢? 生:很不方便。

生:无法和别人交流,很孤独。

(游戏):学生捂住耳朵,教师轻声说话。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看到老师说话听不到很着急。

师:生活中你见过有听力障碍的人吗?如果想和有听力障碍的人进行交流该怎么办? 生:用手比划

生: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

师:想知道老师刚才说的话吗?是一句问候语(教学手语) 结束语: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耳朵的构造

生:我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我还学会了手语。

作业:课后收集更多的手语资料。

推荐第9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下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猜个谜,看图片(插入图),打一成语故事,为什么盗铃的人捂住了耳朵还被发现了呢?(捂得住自己的能捂住所有人的耳朵吗?)看来耳朵天生具有听声音的功能,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还要从耳朵的结构说起。

二、探究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1.探究耳廓

(插入耳廓图)我们手摸到的耳朵只是人耳的一小部分,叫耳廓。是由皮肤包裹着的有皱褶的软骨组成的。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波)近处的鞭炮响声波太强我们会捂住耳朵,那想听清远处微弱的声音我们该怎么做呢?(把手拢在耳后)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这样就相当于增大了耳廓的面积,便于收集声波)板书:耳廓——收集声波

2.探究耳道、鼓膜

人钻地道声波走耳道,(插耳道幻灯)被耳廓收集的声波会沿着耳道往深处走,所以声道的作用是什么?(板书:声道——声波通道)

声波在声道里走着走着迎面撞上了一层膜——鼓膜(插鼓膜幻灯),当声波遇到鼓膜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看不到鼓膜的变化但可以做个鼓膜模型观察一下。

鼓膜很薄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鼓膜呢?今天就用气球皮代替鼓膜,制造声音我们用音叉。实验要求看大屏幕:每组先请一位同学敲击音叉前端,要求分两步实验:用不同的力敲音叉距离膜同样近;用同样的力敲音叉距离膜由近到远分别观察现象。(学生领材料、观察记录)

学生汇报师板书:声音大——振动强;声音小——振动弱。 声音远——振动弱;声音近——振动强。

实验中我们看到小米在振动实际是什么也在振动?(气球皮)气球皮是在模拟什么(鼓膜)(插幻灯)所以鼓膜鼓膜遇到声波会怎样?(板书鼓膜——引起振动)

(插入图)在鼓膜后面还有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师拿耳模型讲解声传播路线)大家看着模型来理解一下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波通过耳廓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感受到声音了。(播静态结构图及动态图)

3.现在大家说掩耳盗铃那个人被抓住冤不冤?学生讲(不冤,健全人每个人都有双灵敏的耳朵他把这个常识忘记了。)我送给这个人两句话,大家读:自欺欺人多愚昧,掩耳盗铃少科学。我们以后要多读科学书多做科学事。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推荐第10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一段音乐感受耳廓的作用。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养成保护双耳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声波的传播路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耳朵模型 一个玻璃杯 一块气球皮 一根橡皮筋 食盐、音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以及传播的了,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生:通过耳朵

师: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分析资料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关于耳朵的资料,现在小组一起来分析一下你们搜集到资料,并完成耳朵的结构及功能图。小组讨论

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通过分析资料得到的信息? 小组汇报

师:大家的结论正确吗?我们来一步步的观察一下。

二、感受耳廓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听一段音乐,感受一下耳廓的作用。我来教大家一种听法。大家听音乐时,当我拍手时,请大家把手放在耳朵后面听,再拍手,把手放下来,依次类推。这样听到的音乐会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试试吧! (多媒体播放音乐)

2、问:是不是很有趣?我们的手相当于我们耳朵的哪个器官? 生:耳廓

师:那现在你们该告诉我耳廓有什么作用了吗? (生:收集声音)

看样大家刚开始的分析很正确。

三、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接下来的耳道主要负责把耳廓收集的声音传递给下一个器官,鼓膜。 同学们,大家是否真切的感受过鼓膜是怎样振动的?我们无法拿真是的鼓膜来研究,但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鼓膜模型”来模拟一下“鼓膜”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什么?这个实验我们应该怎么做? 音叉盒:产生声音 气球:鼓膜

(1)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烧杯上,在用橡皮筋固定住,尽量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

(2)把食盐粒洒在“鼓膜”上,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食盐粒在“鼓膜”上的运动状况。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各小组汇报观察情况。

师问:我们的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他就会振动。鼓膜把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再将震动传给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大脑接受听觉神经的信号,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

好了,谁来说一下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好,我们再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四、拓展

耳朵里的每一种器官都是很重要,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和事物会损坏我们的耳朵?

第11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执教者:呼图壁县第五中学 杨卫华

教材分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六课。本课是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变化、传播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课意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探究人的耳朵各个部分在帮助我们听声音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重点研究鼓膜的作用,鼓膜是一个很薄而且有弹性的组织,即使很轻的声音都可以让它产生振动。在这节课,学生要用一块很薄的气球皮,包住一个玻璃杯口制作一个鼓膜模型,通过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的耳朵是如何工作的。让学生通过自主经历问题——假设(猜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保护我们的耳朵》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耳朵的基本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耳朵各部分的功能进行推测,从学生的推测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问题的初始认识,在这,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实际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推测一下。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的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觉耳廓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鼓膜的作用。

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音乐导入——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鼓膜的作用——耳廓的作用——小结。音乐导入直接引出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鼓膜的实验是通过实验来证明(也是本课的重点),耳廓的作用的通过体验活动来感受,最后知道各部分的功能后,看着耳朵结构图,就能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过程讲清楚了,这也是小结部分。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我是选择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组装成“鼓膜模型”所以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个已经做好了的,直接去感受鼓膜的作用,怎样做成的,让其在课后完成,这样,对于这节课应该会更合理些。 总之,一堂课会有一些闪光点,也会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找准优点,改正不足,持之以恒,经常反思,备课时,多备学生,相信,会更上一层楼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个玻璃杯、气球皮(大于杯口)、音叉、橡胶锤、细盐、药匙、橡皮筋。

学生准备:每组1个玻璃杯、1个气球皮(大于杯口)、1个音叉、1个橡胶锤、少量的盐、1个药匙、1根橡皮筋、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播了段音乐,好听吗?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优美的音乐呢?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1、谈话: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耳朵的构造。

(课件呈现,右耳放大图)

师:这就是我们的耳朵,有它我们就能听见声音吗?

师露出自己的耳朵,指着自己的耳廓。 (生:不能)

师:是的,仅仅有耳廓还不能听到声音,还得依靠耳朵里面一些“零件“才能听到。

师:那耳朵里都有些什么“零件”呢?我得找个耳朵给大家瞧瞧。(走到一生面前)可以把你的耳朵借给大家看看吗?

(生:可以)

师:真的!那我可得把你的脑袋剖开,然后大家才能看见你耳朵里的构造呀!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这太残酷了,我也怕,我也不愿意,不过幸好有高科技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耳朵构造图)

2、师讲解: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结构图。现在老师考察一下大家的课前预习情况,哪位同学上来说一说耳朵里都有什么?

(生:边指边答,是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构成的。

师:表现真棒,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学习习惯真不错,课前预习很充分,现在我们一起齐读耳朵的结构,并看清楚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边说边点击鼠标,图上出现相应的名称)

师:根据它们的功能、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课件呈现并板书)

3、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动画再来回顾耳朵的结构吧! (flash动画呈现)

4.师:现在请大家思考我们的外耳、中耳、内耳各有什么作用呢?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小结:ppt播放各部分的作用。

三、鼓膜振动的实验

1、师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耳朵各部分的作用,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生:鼓膜的振动)

师:对,是鼓膜的振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是怎样振动的?我想我也借不到鼓膜来做实验了,但我们可以通过“鼓膜模型”模拟实验来进行探究。

2、师边说边演示: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玻璃杯上,尽量绷紧,再用橡皮筋固定住,因为我们的鼓膜是一层很薄的有弹性的膜,就像这样,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细盐,用音叉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比较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3、在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ppt呈现) (生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时控制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板书:远、近、强、弱)

师出示温馨提示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5、小组汇报交流实验记录单。

6、师问:其实我们的鼓膜就像气球皮一样,当声波传到鼓膜的时候,它就会怎样?

(生:它就会像气球皮一样振动起来)

7、师小结:

说的真好,不错,当声波传达到耳朵里时,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于是――――(生)我们就听到外界发出的声音了。

四、耳廓的作用

1、师过渡:鼓膜是那么的重要,那我们要注意把它保护好。大家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以前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以后该如何保护鼓膜? (生:不能用坚硬的东西掏耳朵,以免戳破鼓膜等)

师: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点累了呢,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我来教大家一种听法,很有趣的,想不想试一试呢?(生:想)先把手掌放在耳廓后面,手掌向前。(示范)。当我说“放”,你们就把手掌放在耳廓后对面;当我说“收”,你们就将手放下。反复几次,听完后你们就知道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了。明白了吗?这样听到的音乐才会别有一番情趣,我们一起试试吧!

(多媒体播放音乐)

2、问:是不是很有趣?那现在你们该告诉我耳廓有什么作用了吧? (生:收集声音)

3、师:你们知道哪种动物的耳朵长吗? (生:兔子) (出示小兔子的课件)

小兔子有一双长长的耳朵,它不仅灵活,而且还会向四周转动,兔子有着长长的耳廓,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它立刻撒腿就跑,还能为它躲避灾难呢?

五、拓展

师:人是靠耳朵来听到声音的,动物们呢?它们又是靠什么听到声音的?(生:耳朵)真的是这样吗?也有例外的,课下请大家搜集这方面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好不好?

六、激励总结

师:现在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了吧?谁来说一说? (生答)

师:很不错,描述很准确。现在我们通过动画回顾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吧!自然界就是那么神奇,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会有新奇的发现,这就是科学精神。

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科学眼,一个清醒的科学头脑,一双灵巧的科学手,还有一对灵敏的科学耳朵。

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请大家整理好实验器材安静的离开会场。

板书设计

第12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们都熟悉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还有《琵琶行?》中的诗剧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 实验

1、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黑板写字,倒水,走路等,让学生说教师在干什么。

一、1 结合生物知识,写出听到声音的过程的流程图:

你能说出人失聪的原因吗

1 思考:失聪的人就一定不能听到声音吗?《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他们靠什么来感知音乐?

二、骨传导

实验2:尝试用骨传导听声音 方法

1、用音叉听声音

(1)将敲响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

(2)用手指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尾部用嘴咬住,看能否听到声音,并比较一下,声音有什么不同。(注意一定要等到听不到声音时再用牙咬)

方法

2、用笔杆听声音

(1)先咬住笔杆的一端,用手指弹击他的另一端,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牙松开,仍用指弹击笔杆的另一端,这时再感受声音,两次的声音一样吗?

骨传导 介绍《千手观音》与骨传导的资料

三、双耳效应:

实验3:小游戏:让一位同学的一只耳朵堵上,只用一只听声音,并且合上眼,找一位同学在他旁边拍手,看这位同学对声源的感觉如何。如果把堵上的耳朵再放开,用两只耳朵听声音,看他对声源的感觉有什么变化。

2 双耳效应:由于声音传到人的两只耳朵时的( ) ,人们通过这种微小的差异就能 ( ) ,这就是双耳效应。

四、达标练习

1、人能听到双声道立体声广播中的立体声,主要原因是( ) A.声音是立体的 B.人耳具有双耳效应 C.有两个扬声器 D.一只耳朵也可听见立体声

2、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 B.医生用听诊器听取音叉的声音 C.用手堵住耳朵听音叉的声音

D.听到耳边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1、声音到达人耳,首先要引起 振动,这种震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它再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种: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 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如鼓膜损坏、听小骨损伤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 ,人也能感知声音。

3、声音到达人耳,首先要引起 振动,这种震动经过 及其他组织传给 ,它再把信号传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一般来说,耳聋分为两种:一类是神经性的,是由于 损坏引起的;一类是非神经性的,是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如鼓膜损坏、

3 听小骨损伤引起的)。前者不易治愈,后者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给 ,人也能感知声音。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到了哪些本领? 六 作业:借助书籍和电脑查阅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指标,总结成书面文字。

第13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2、知道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3、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学习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学习难点:双耳效应

二、知识准备

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播声音。

2、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受 影响。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人耳的结构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跟踪练习:

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 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 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 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 ②听小骨 ⑥传递信号

③听神经 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④耳蜗 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

【学点二】骨传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声音可以通过、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 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 跟踪练习:

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听觉作用 B.只有平衡作用

C.既有听觉作用,也有平衡作用 D.只有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四、小结

1、⑴人耳形成听觉的途径?

⑵什么是骨传导?

⑶声音传到两耳的什么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五、达标检测

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 振动→ 振动→ 信号→大脑→听到声音

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 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 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 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

第14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利用身边器材,增强物理趣味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很多实验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效果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那样的器材,或者做了效果也很差。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对有些实验进行改进。例如:用日常生活小物品自制一些教学用具来替代教材上实验的器材。这样更能体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讲《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节时,探究骨传声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能亲手做做敲音叉的实验,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但由于实验器材---音叉不能达到人手一个,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是就大打折扣了,要每个同学都轮流做又很浪费时间,所以我在讲这课时就琢磨,有没有学生身边的器材可以替代呢?经过研究我发现课本的小实验可以这样改进:(两人一组,然后互换)

1.用一只笔去敲一只铅笔,让同桌听声音。

2.自己堵住耳朵,同桌在用同样的力去敲同一只铅笔,感知声音。

3.自己堵住耳朵,将铅笔咬在口中,同桌在用同样的力去敲同一只铅笔,感知声音。

通过三次实验对比学生很容易理解骨传声的存在。做完小实验在给学生解答为什么自己趴在被窝感觉很大声的嚼薯片时,在旁边的妈妈却发现不了,随即我们又利用自己都有的牙齿做了小实验:

闭嘴轻叩牙齿直到同桌说听不到声音,自己却能感知较大的声音,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实验却能让每个同学感知骨传声的不同效果。

把音叉换成铅笔,效果一样,器材每人都有,大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身边处处有物理,只要用心,物理小实验小发明随处可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教学中发现小实验,使学生爱上物理,爱上科学。

长期用电脑,肩膀、脖子疼,这应该是好多人的职业病,所以按摩就成了爱好,每次回中国,最喜欢的就是去按摩,特别喜欢盲人按摩,在重庆家附近,有一家按摩院,很干净,有好几位盲人按摩师傅,我经常去那里,每次都被按摩院里的盲人师傅那种幽默、乐观感动,每次都受盲人师傅的教育。

( 盲人按摩,好多人的最爱)

(一) 大客车的眼睛那么大,难怪跑那麽快

跟我按摩的那位盲人师傅姓王,知识还很渊博,在那个按摩院里,看样子还有点权威,他是在13岁时因为眼病成为盲人的,因此,他看见过很多东西,知道世界是多么迷人,他还懂医,只要你愿意,他会告诉你的身体情况,一按到哪个部位,就知道你是否睡眠不好,肠胃不好,其实很多盲人都会说这些,关键是他说得很准,我们开玩笑说在他面前没有秘密,他幽默地说:“你有多少存款我摸不到哈”。

他说起眼病,头头是道,眼病共有一120多种,有先天的,有后天的。

先天育人,从来没有看过世界的样子,这种人,幸福是没有比较,不会产生失明后的失落,但也很不幸,从来没有看到世界有多精彩。

他说,他的一群盲伙伴出去玩的时候,虽然他盲,但还是可以迷迷糊糊看见一些大的东西,所以经常就成了带队,有一次,一个先天就盲的小兄弟,问他巴士是什么样子,有多大? 于是,他就把小兄弟带去看停在车站的巴士,,让小兄弟去摸,先摸车身有多长,再感受车门,车灯,当摸到车灯时,小兄弟说:“哎呀,眼睛那么大,难怪跑得那么快。”

虽然他们讲起这事情是以一种谈笑的口气,但是我听起来心里觉得很酸,眼睛湿润。。。。

(二) 如果有人换了你的媳妇,你怎麽知道

(盲人拉琴,用电脑)

去那里几次,跟盲人师傅们都熟了,他们聊天的范围也很广,说到他们的恋爱问题, 一按摩的客人问他们:相亲怎么办?

他们说:靠感觉,聊天、还要摸„„

另一客人又问他们假如谎报年龄怎么办,如何知道对方的真实年龄?

王师傅说:一般这样的情况,就把女方往更大的说:“你还怕有

四、五十岁了”,一般情况下,女方都怕年龄被说大,一急之下往往会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我才40岁咧,你怎么把我说那么大呢?”

更有趣的问题,有人问他们:如果有人换了你的媳妇儿,你怎么晓得?

众人都说:一摸就晓得„„ 还有人说:听脚步声就知道„„

还有人问:假如打架,是不是很麻烦?你怎么知道她的方位?一盲人说,先把地形侦查好,抓到就不放。。。就是四川的歇后语:瞎子把老婆---抓到就不放。

总之他们都有自己的方式,说起这些,他们的脸上是幸福的表情,虽然他们中的很多根本没有机会谈恋爱,更谈不上结婚。。。同时,他们很坦然,一点也不忌讳谈瞎的问题。

(三)哪来那麽多盲哥哦

王师傅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是在成都残联举行的一次活动。

1400多位盲人被邀请到一家农家乐。据描绘当时残联租了几十辆大巴,从各个按摩院把他们集中起来。能摸着打麻将的就打麻将,能唱歌的就唱歌,能钓鱼的就钓鱼,什么都不能做的就晒太阳。

吃饭的时候每一桌配两个服务员专门为盲人夹菜盛汤,十分快乐的一天。

回去时还是大巴士“一环路以内的举手!”“二环路以内的举手!”按居住地的路线来送他们回家。

大巴车浩浩荡荡,过路人看见说:哪来那么多盲哥哟? (盲人参加的各项比赛)

就那么一次活动,那么多年过去,说起这件事王师傅还在兴奋,那么感激。

我问:“你们一天到晚怎么那么开心呢?”,王师傅说:“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开心的事,就要看自己怎样调节,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要不开心呢?”

看到他们对生活幸福快乐,满足,让客人每次去那里身心都很放松。

盲人师傅说:我们是弱势群体,但要自食其力,不然社会看不起,连家里人都看不起;我们要学会满足,自信, 还要健康快乐,自己首先得看得起自己,珍惜生活,珍惜生命。

我们经常抱怨生活,一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与王师傅他们相比,我们很幸运,„„面对他们的开朗和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我觉得很惭愧„„

用心感受花的美丽)

但是可以

(虽然不能看,

第15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定稿)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①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

②能在已有的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导途径提出假设。 ③学会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并通过科学探究活动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 ② 知道耳廓的作用。 ②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②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③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米粒 【教学过程】

一、引入(传话游戏或者大耳朵图图直接引入)

出示(图图)认识他吗?观察,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耳朵有什么作用呢? 生:听声音

师:对,别人说的话我们是怎么听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出示课题)

交头接耳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传话游戏它的游戏规则是: 先由教师把传话内容悄悄地口传给每一行的第一个学生,然后按座位顺序以最快速度往下传。最后一位同学要大声地宣布出来,哪组又快又准,哪组就赢。注意每人只能说一遍。如果说多遍或者忘了自己主动退出游戏。(一只羊在咩咩叫,两只羊也在咩咩咩叫 !兔子的耳朵长,尾巴短!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表现最出色) 在这个游戏中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答)大家说到这么多,老师听到最多的一个是耳朵,你想知道关于耳朵的什么秘密呢?(鼓膜,耳朵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要想知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家觉得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耳朵里都有什么器官,耳朵的结构?)师板书耳朵的结构

1 2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自学环节

耳朵里都有什么器官呢?请打开课本57页,自学一分钟时间(课件出示: 比一比:哪个小组认识的最快!

生自学,师准备耳朵构造图粘贴在黑板上)

2、反馈

这是老师贴的一个耳朵结构图,耳朵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谁来帮老师贴一下(两到三个小组选代表贴)你们同意他们贴的吗?

耳朵里有这么多的器官,根据他们的功能和位置我们可以把它分为(课件展示)

3、推测

认识了耳朵的结构,你敢来大胆的来推测一下,我们的耳朵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感知到声音的吗?谁大胆的上来指着图给大家介绍一下,不管怎样这是自己的猜测,这只是你的猜测,不管对错都没关系,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之前先来说说你的想法(我的猜测是这样的:声音由耳廓收集来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可以感知到声音)再给一次机会,谁还想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4、讲授耳朵的结构(课件展示)

我想现在很多同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测,下面在同学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科学的解释。

5、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师:他听得很仔细,说的非常正确,有一对灵敏的耳朵,真了不起。

三、鼓膜振动实验

1、制作模型

1、刚才我们了解了声音传播的途径,知道了要想听到声音的重要条件是引起鼓膜的振动,当声音传达到鼓膜时,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就来做鼓膜振动实验,当然我们不能用真正的鼓膜来做实验,先自己来制作一个鼓膜模型。

2、介绍实验材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布、纸、气球皮,还有一些帮助我们做这个模型的东西,看到这些材料,我们该用其中的哪些东西,怎样来做这个鼓膜模型?小组讨论一下,提示:在每个小组的实验盒中,有一个关于鼓膜的小资料)

3、小组讨论

讨论好了,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4、反馈

2 3

请两到三个小组的,每组两个同学配合来介绍(实物展台:用老师的实验材料来做,并做介绍)

为什么没有用布或者纸,而用气球皮?因为鼓膜是有弹性的,你是从哪得到这个信息的?(老师提供的小资料上获得的,你可真会学习呀! )

5、制作鼓膜模型

生介绍模型的做法:我们先把气球皮蒙在塑料杯上,再用橡皮筋固定,注意尽量把气球皮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有弹性的一层膜。

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最先做好的小组老师要给他们组上升两格,做好的就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 鼓膜模型做好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开始做实验了,声音我们可以用音叉来制造,那这个实验应该怎样来操作呢?(师演示先用音叉来敲,有没有看到气球皮在振动?怎样才能更清楚的看到鼓膜的振动呢?指名来说,音量要大,放些细沙或者纸屑,细沙和纸屑的振动说明了鼓膜的振动)

5、分组实验:

1.分组活动:我们把音叉分别放在远处和近处,再轻敲和重敲音叉,观察气球皮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填写实验记录单)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3、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拿实验单介绍实验过程和结果(实物展台 生介绍)

音叉与模型距离不变:发声强,气球皮振动厉害。发声弱,气球皮振动微弱。

相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离模型距离近,气球皮振动厉害。距离远,气球皮振动微弱。

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声音传到鼓膜时,声音强,鼓膜振动厉害,声音弱,鼓膜振动就微弱;同样,声音离耳朵远时,鼓膜振动微弱,近时鼓膜振动厉害!

(三)教师小结: 我们的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各种不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鼓膜就会产生不同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四、耳廓的作用:

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段音乐吧!这次我们用一种别样的方法来听,很有趣的。大家先把手放在耳后,手掌围住耳朵。(示范)

生跟着老师做。

3 4

师:待会我说“开”,你们就把手掌向后打开。(示范)我说“收”,你们就把手掌围住耳朵,留一个小洞。(示范)

师:听明白了吗?照老师说的去做,你听到的音乐肯定与平时听到的不一样,很神奇的。想试试吗?

(2)说发现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音乐比平时听到是不是更有趣?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汇报.师:手掌合拢时就像我们耳廓的延续,现在你能告诉我,我们的耳廓有什么作用吗?

生:收集声音。

师:对,耳廓有收集声音的作用。小兔子就有一双长耳朵,它大大的耳廓,能收集到各方面的声音,只要有风吹草动,立刻撒腿就跑,这对长耳朵就是他们逃避灾难的法宝。

五、扩展

介绍各种动物的耳朵(课件展示)

六、总结

同学们,一只小小的耳朵里竟然有如此多的奥秘,好神奇啊!自然界就是这样的神奇,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总会有新的发现,这就是科学精神,我希望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科学眼,一颗清醒的科学头脑,一双灵巧的科学手,还有一对灵敏的科学耳朵。

第16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篇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反思一: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那么对声音的接受和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在学生用声波的形式借助物质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基础上,共同学习传递完整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过程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用鼓和吊有小球的纸屏实验。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让学生感知声波对阻碍物的影响状况。在这个实验中纸屏上吊的塑料泡沫小球起凸起纸屏振动的作用。学生懂得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整过运程作用。

二、在教学耳的构造时,重点从听觉产生的过程到人耳的基本构造。通过实物模型耳的展示,让学生形象描绘出听觉产生的过程,特别指出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相同。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耳朵。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性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懂得耳的构造每个部件具的特定功能。如: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三、对噪音知识的传授分别是:什么是噪音?(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生活中有哪些噪音?(建筑工地的杂音、火车的汽笛、机器的轰鸣等)身处嘈杂环境我们要怎样对待呢?(戴好耳塞,捂住耳朵,离开噪音区。

反思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这是第三单元声音的第6课教学内容,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前概念: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不断引起其他物体的振动,声音就被传播出去了。这一课继续循着声音的轨迹,探秘简单的空气振动是如何转变为人们理解的意思的。这与耳朵的作用分布开,要知道耳朵起着什么作用,就要先了解耳朵有些什么结构,一个物体的功能往往是与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自行车轮胎是圆的所以能够滚动,如果是方的就不行。

在认识耳朵结构时,提前将耳朵各部分剪开,请学生上台拼一拼,对于耳廓和耳朵,大家都是一致的,但是后面的就不清楚了,然后自学书本耳朵结构图,再请学生上台拼一拼,这个时候大家都能拼对了。这样反复的认识希望能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耳朵各部分的作用大多是无法用实验>证明的,所以只能引导加提示学生根据结构特点来推测。

鼓膜的模拟实验书本用了音叉来做,但自己实际做下来,效果很差,气球皮上的沙(或米或盐)基本不动,在4班上课时无意间发现扩音器说话时靠近气球皮效果相当好!

反思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 物理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引出疑问: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呢?,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让学生想 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 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而后,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 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我对本节 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 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 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 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

,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dvd试音碟让 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以加深学生的了解。

反思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3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导入——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耳廓的作用——鼓膜的作用——小结。复习导入可以将前几节课学习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且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很直接引出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些器官是老师介绍其功能,耳廓的作用的通过体验活动来感受,鼓膜的实验是通过实验来证明(也是本课的重点),最后知道各部分的功能后,看着耳朵结构图,就能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过程讲清楚了,这也是小结部分。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体验耳廓的作用实验时,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听音乐盒的声音作对比时,效果不是很明显。还一点:对着鼓膜模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示范的时候是用啊代替了讲话,似乎效果更明显,但是让学生分组做的时候,全班那么多同学一起发出啊的时候,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很吵的感觉,可以建议地用背唐诗代替啊,这样会使声音和谐一些,让听众也能感受声音之美。我是选择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组装成鼓膜模型所以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个已经做好了的,直接去感受鼓膜的作用,怎样做成的,让其在课后完成,这样,对于这节课应该会更合理些。总之,一堂课会有一些闪光点,也会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找准优点,改正不足,持之以恒,经常反思,备课时,多备学生,相信,会更上一层楼的。 篇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庆安县第五中学 武学斌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是一物理生物课,它既介绍了人而结构,有说明了人听到声音所必备的条件是生源(发声体的振动)——介质的传播——健康的耳朵。这样讲授下来我根据实际,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从图入手,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了。 在一开始学生阅读本课内容,根据预习找出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产生和听到声音的过程。巡堂指导。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把难克服,完成了教学重点。 我又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多媒体课件,骨传声知道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双耳失聪后就用牙齿咬住木棒一端,另一端定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冲从而继续创作。来激发学生对他们崇敬之情。

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创造力和能动性,都得到 了训练。

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当回小老师,回顾本节应当掌握的内容,回顾内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任何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本节课反思也有不足,由于学生表达能力较差,在课堂上学生表达这一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对其它方面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主意掌握每一个教学步骤的时间,以免影响教学质量。 篇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引出疑问:“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呢?”,“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而后,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 我对本节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dvd试音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以加深学生的了解。 篇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后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课后反思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是学生在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再来学习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在教学中,我从“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引出疑问:“人耳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呢?”,“耳聋的人是不是一定无法感知声音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并讨论得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及“失聪的原因”,让学生想办法帮助耳聋的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失聪的人带助听器能听到声音,有的却不能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到“骨能传导声音”。而后,他们主动讨论,利用这一原理想出了很多帮助非神经性耳聋的人感知声音的办法,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耳聋后感知乐曲”及春节晚会聋哑人排练“千手观音”时感知乐曲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带领学生学习“双耳效应”。 我对本节课最满意的是: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到“骨传导”这一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骨传导”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整个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双耳效应”的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欠缺,未能让学生亲身体会“立体声”,可能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想办法,比如播放录像或多媒体教室放dvd试音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立体声”,以加深学生的了解。

第17篇:《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公开课教学反思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这节课是声音特性的第一节课,是学生接触声音特性的第一个概念,这节课的学习至关重要,掌握了学习方法,在学习声音的另两个特性“响度”和“音色”时就会得心应手。

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初步接触探究实验,介绍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科学研究方法,需要花时间、重细节去理解掌握。虽然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结合,有丰富的听觉体验,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维,但有些欠缺的方面,主要从以下几点阐述: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 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初学物理,不能精练地将现象和结论进行总结,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2、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强训练。

3、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做得不够,在实验中,发现学生不能很好的设计出实验步骤,自己就着急把方法告诉学生。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着手改善。

1、学生方面:发挥学案作用,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归纳概括,养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识。

2、教师方面:斟酌教学语言表述,浅显又通俗易懂,平实又蕴含知识,不重复、不拖泥带水。设置合理的问题及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老师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

总之这一节公开课对我来说不但得到了锻炼,更让我知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更让学生有了一次与以往课堂不同的体验,同时领导和各位老师的评课更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努力,做得更好!

第18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

2.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3.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4.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科学词汇:外耳、中耳、内耳、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强弱、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科学方法:观察推测、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耳朵产生研究的兴趣。 2.养成细心观察、严谨实验的习惯。 核心价值观:鼓膜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

用实验认识声音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与鼓膜振动剧烈程度的关系 难点:

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合作讨论等。 教学准备:

1.一个铃铛、耳的模型、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橡筋、音叉、一小包精盐、课件。

2.每组: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橡筋、音叉、一小包精盐 气球皮要略大于玻璃杯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在桌底下摇动铃铛,问同学们:你们猜猜桌下藏着什么? 学生猜测,教师出示铃铛。

2.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猜出是铃铛? 学生说出是因为听到了铃铛的声音。 3.复习旧知。

经过前面几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铃铛是怎样产生声音的?(预设答案:铃铛振动产生声音。)铃铛在这里,声音是通过什么物质传播到你耳朵?(预设答案:空气)

4.质疑揭课。

是啊,铃铛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出示课题。

二、认识耳朵,推测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们先来认识耳朵是怎样的。现在我们就进入耳朵,来次“耳朵之旅”。

出示耳朵结构模型,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听觉神经。

2.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学生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3.中耳有一块鼓膜,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呢?(学生推测鼓膜的作用。)

三、研究鼓膜,了解作用 1.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1)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研究。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没法拿到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可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

(2)出示“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准备1个玻璃杯、气球皮,气球皮要略大于玻璃杯口,将气球皮蒙在玻璃杯口,绷紧,用橡筋捆紧(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

(3)出示一个音叉,放在“鼓膜模型”上方,用锤子敲一下。提问:声音有没有使气球皮振动呢?这样看得清楚吗?(不清楚)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在“鼓膜模型”上面最好洒一点点精盐,精盐不能粘在一起,要洒均匀。然后大家拿音叉在“鼓膜模型”上方用锤子敲一下,观察气球皮的运动。注意:音叉离气球皮稍近些。

(4)分组领材料,进行实验: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上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5)交流小结。

当你敲击音叉时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发现模拟鼓膜的气球皮有什么变化?说明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怎样?

小结: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1)提问:当我们用不同的力敲音叉,发出较强和较弱的声音时,观察比较鼓膜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猜想,提出注意点。

出示注意点:两次用的力要不同,让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要相同,都放在比较接近气球皮的位置,不要太远。

(3)分组活动: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上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有什么不同。

(4)交流小结: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3.研究鼓膜振动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1)提问:当我们用相同的力敲音叉,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近、较远的地方,比较鼓膜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猜想,提出注意点。

出示注意点:两次敲音叉用的力要相同,一次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近的位置,第二次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远的位置,比较两次“鼓膜”振动有什么不同?

(3)分组活动:用相同的力敲音叉,把音叉放在离“鼓膜”较近、较远的地方,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有什么不同。

(4)交流小结: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明确作用

1.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不同的声音通过外耳传到鼓膜,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振动。那么耳廓有什么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2.根据学生的设计,随机设计出实验:利用电脑持续播放一段音乐,以学生刚刚能听到为最佳音量。先让学生听听声音的强弱,再让学生把手放到耳廓后面,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再次感受声音的强弱。说说两次声音有什么变化?

3.为什么第二次手放到耳廓后面,我们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更清晰了呢?如果学生答不出来,你可以引导:这里手放在耳朵之后,耳廓比原来变得怎样了?(变大了)耳廓变大了,声音变清晰了,说明耳廓有什么作用?(预设答案:汇聚声音)

4、出示耳廓狐、土狼的耳廓图片,讲解耳廓狐、土狼能够听到非常微弱的声音,看了图片,你知道为什么呢?学生通过分析更加明确耳廓汇聚声音的作用。

5.课外调查还有哪些动物的耳朵是很特殊的?对它的听力有什么作用?

五、补充讲解,课堂总结

1.教师根据耳朵图片,讲解耳蜗、听觉神经的作用。 2.经过这节课学习,你能解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 3.学生解释,同时播放我们听到声音的整个过程的FLASH,看完之后,读书中P38的解释,学生对“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有个全面的认识。

4.提出疑问:如果声音过大,我们的耳朵会怎样呢?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下节课来研究。

六、课后作业: 完成科学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外耳、中耳、内耳

八、教学反思: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导入——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耳廓的作用——鼓膜的作用——小结。复习导入可以将前几节课学习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且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很直接引出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认识耳朵的结构和功能,有些器官是老师介绍其功能,耳廓的作用的通过体验活动来感受,鼓膜的实验是通过实验来证明(也是本课的重点),最后知道各部分的功能后,看着耳朵结构图,就能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过程讲清楚了,这也是小结部分。同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体验耳廓的作用实验时,在教室前面和后面听音乐盒的声音作对比时,效果不是很明显。还一点:对着鼓膜模型发出声音的时候,我示范的时候是用“啊”代替了讲话,似乎效果更明显,但是让学生分组做的时候,全班那么多同学一起发出“啊”的时候,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很吵的感觉,可以建议地用背唐诗代替“啊”,这样会使声音和谐一些,让听众也能感受声音之美。我是选择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组装成“鼓膜模型”所以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每个小组都提供一个已经做好了的,直接去感受鼓膜的作用,怎样做成的,让其在课后完成,这样,对于这节课应该会更合理些。

总之,一堂课会有一些闪光点,也会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找准优点,改正不足,持之以恒,经常反思,备课时,多备学生,相信,会更上一层楼的。

第19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的: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过程与技能

1. 能够根据耳朵的构造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2. 能够根据耳廓的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的假设。 3. 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的模拟研究。 科学知识

知道耳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 认识到噪音的危害,学会积极的应对噪音的办法。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 对人是怎样听到声音以及耳廓的功能提出合理假设。 ● 了解人耳的构造及作用,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 可以用模型对所学内容进行合理解释。 ● 对噪音有一定认识。

教学材料:耳膜模拟实验演示材料、大白纸、透明胶带、剪刀。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

师: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声音传播的媒介,那么我们究竟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教师直接提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研究声音,除了研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外,对声音的接收和感知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儿童已知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用声波的形式借助物质向各个方向的基础上,必然提出我们是怎样接收和感知声音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指声音的接收器构造、原理和对声音的感受的内容。 探索和调查

一、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1.你觉得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将你的预测填在表格上

--1--

(可以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 2.学生汇报预测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推测,在学生汇报时一定要追问学生预测的理由。(例如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以声波的方式传递的,据此推测耳朵里可能有收集声波的构造和把声波传送转换为振动的构造;耳朵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可能具有把振动放大的构造;看电视时只听到电视机里发出的声音,外界的其他声音不被注意,说明听声音同人的大脑有关系,等等。)

(在学生汇报预测时可以为他们准备相应的模拟材料,例如当学生说到接收声波、声波在耳朵里引起振动时,让学生做相关的实验进行观察。)

教师归纳,并进行适当分类,

3.教师通过挂图及碟片向学生介绍人耳的构造。板书声音传递的路径: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4.学生把自己的推测和课件陈述的内容加以比较。 5.请学生说一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认识耳廓的作用

1.我们的耳廓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写出预测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预测。2.学生汇报预测及实验并开始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提示:要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的耳廓又会怎样呢?)

三、认识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1.放一些噪音给学生听,问: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2.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思考: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我们怎样防治噪音污染?

让学生根据事实进行推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探索,磨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适当的知识讲授在科学课的学习是也是必要的,教师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耳朵的构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预测与实际构造的对比,来加深对耳朵构造的印象。

这部分内容是围绕“助听器”开展的体验活动而展开的,意到让学生理解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在此,课文将耳廓与“助听器”的相似点突出出来,采用的手法是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相似研究法。

--2--

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噪音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认识噪音的危害并说出合理的防治方法。 回顾和解释

1.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耳朵的构造、耳廓的作用、对噪音的认识等等,你认为如果我们身处嘈杂的环境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2.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用它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3--

第20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案

课题:第二节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重点: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难点: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课型:新授

执笔:董君 预习指导:

1按听觉产生过程的先后,写出人耳各部位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骨传导?

3双耳效应判断声源方向会不会产生错觉? 4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耳聋?

预习检测:

1我们感知声音的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下列属于骨传导引起听觉的是

A堵住耳朵,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住牙齿上听到的声音 B医生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 C用手指堵住双耳听音叉的声音 D同学听到其他同学的悄悄话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_________、_________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方向,这就是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耳膜被损坏,仍然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 B人的听觉神经损坏后,也可以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 C人的听小骨损坏后,一定无法听到声音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知识系统

1人耳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听觉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__耳聋的分类

( ) ( ) ( )

2骨传导:

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效果较好)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耳效应:

原理:声源到双耳的距离不同 作用:判断声源的方向 拓展应用:设计立体声效果

课堂检测

1人潜入水中时仍然能听到岸上人的讲话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抵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来“听”钢琴的声音。根据以上两例,请说出传声的物质除了气体外,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的过程中,下列器官出现故障使人失去听觉的是 A耳垂 B耳廓 C鼓膜 D听觉神经 3助听器的作用是

A传导声音 B修补人的耳部结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小明做了如下探究实验:第一次他把铅笔放在离嘴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

第二次他把铅笔用牙齿咬住,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敲击铅笔,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两次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5武侠电影里常描写一位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是一种巧合

选做题

有一个录音机录下自己说话的声音,重放时自己听到的声音与原来自我感到的声音不一样,而别人听起来却像你的声音,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