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2-21 08:38:0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页。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 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五、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17 长城→奇迹远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第2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以及世界遗产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出示课件)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共5张),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

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最好能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来说。

2、交流汇报: (1)从远处看,长城非常长(板书)。

(出示课件)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出示课件)理解“蜿蜒盘旋”:我们来看看课本上的图片,长城是弯弯曲曲的,那“蜿蜒盘旋”是指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弯曲延伸。“一万三千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二里等于一公里(也就是一千米),那一万三千里就是六千多千米。曾经有一位探险家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徒步走完长城,你说长城长不长?真实名副其实的“长城”啊!

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男、女生分别朗读。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现在我们来到长城脚下看看,又有什么特点呢?

(4)近看长城,它的特点是高大坚固(板书)。从哪看出长城的高大坚固呢?

(预设生答: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5)(出示课件)理解“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及作用,请你在书上这幅长城的近景图上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来。

(6)方案1: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但是在很久以前它一直起着传递信息、防御外敌的重要作用,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呢?(从侧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我们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作者通过人山人海的盛况和人们昂首东望的期盼之情,也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从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是否合适?)

方案2: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现代的战争使用什么来进攻和防御呢?那长城在古代的战争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是呀,长城既可以进攻敌人,又可以用来防御,还能互相传递消息,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从侧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在这学期所学的课文中,你还想到哪篇课文也是用了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呢?(我们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作者通过人山人海的盛况和人们昂首东望的期盼之情,也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从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3、齐读:让我们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吧!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

3、(课件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是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注意习惯的差别,我们用“公斤”作为重量单位,但在我国的有些地方时用“斤”作为单位。一公斤等于两斤,两三千斤就是一千多公斤。咱们班一个小同学的体重大概是30公斤,那一块条石就相当于全班50位同学的重量!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艰辛呀!

(3)第3自然段用了两个“没有”、两个“无数”,还有“陡峭”,你有什么感受呢?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还会没有什么呢?古代的劳动人民又是怎么建造长城的呢?

(5)是啊,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复习“智慧”这两个生字的写法,师板书并讲解。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智”的上面是“知道”的“知”,下面是“日”,就是每天知道一点知识的意思。“慧”的上面是“彗星”的“彗”,上面的两个“丰”,一个代表“国事”,一个代表“天下事”,中间的部分表示“家事”,都要放在心上。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算得上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否有必要?在第二课时学习合适还是复习合适?) (7)缩句练习:血汗和智慧凝结成长城。 (8)思考、四人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填空: “多少”表示(无数)。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的(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9)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10)让我们满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你能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难道在世界历史上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学习写作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通过“移步换景”这个词语学习:在游览过程中,“移步”就是移动、变换我们的脚步,我们的位置变了,眼前的景物自然也变了,也就是“换景”了。课文是怎么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呢?下一课我们学习《颐和园》的时候将会继续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如果聪明的你学会了这种方法,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增添色彩。

五、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阅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推荐第3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克尔台学校 张艳丽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的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和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如果你有机会去北京,你最想去哪,为什么?

如有学生回答想去长城,随机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领略长城的风采。(播放长城图片)

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你眼中的长城吗? 板书:气魄雄伟

下面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游览这气魄雄伟的长城。(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读出长城的气势。)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出示几个重点词语或不好读的词语,指名读,纠正字音。

3.指名轮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

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城

1.师: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美,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

课件出示最后一句,指名读,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2.出示长城远景图:远看长城,是一个怎样的长城? 学生自由读,学生汇报,说说长城远看有什么特点。抓住“长龙”、“蜿蜒盘旋”、“崇山峻岭”“六千多千米”感受

长城的长及雄伟。

板书: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课件出示长城地图,加深理解,随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读出长城的气势及骄傲自豪之情)

小结:这样气魄雄伟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作者说——(齐读最后一句)

3.过渡:这是远看长城,那么近看长城,是一个怎样的长城?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学第二段。可以当小导游介绍,也可以画一画图展示,也可以·····

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长城近景图及补充资料介绍,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让学生指出长城的构造及设计的好处,体会长城的巧妙设计。随机指导朗读。

板书 :近看长城 高大坚固

师:这样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长城,在世界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我们说——(齐读最后一句)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方法。

4.假如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想到什么?

作者也想到了很多,这就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了另一种事物,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作者的联想。读一读,把

自己的体会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说出修筑长城的困难,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师范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师:与其说长城是用条石和城砖筑成的,不如说是用劳动人民的智慧筑成的,是劳动人民的鲜血和汗水筑城的。 这在世界建筑史是史无前例的,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说——(齐读最后一句话)

板书:联想:鲜血和汗水 伟大的奇迹

四、抒发情感、总结激励

课件出示各国总统及我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美,教师激情朗读。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写在本子上。

一边听歌曲《长城长》,一边播放长城四季美景,给学生营造气氛。

学生朗读自己的感想。

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鼓舞着我们中国人民用坚不可摧的意志努力拼搏、奋勇前进,使祖国像巨龙一样永远腾飞!

板书设计 11 长城

远看长城 像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近看长城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站在长城 鲜血和汗水

推荐第4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4、学会网络查询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2、难点:

理解文中的名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到过长城吗?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先去领略一下长城的风光。(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风光图)看了以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是啊!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许多中外游客游览了长城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

媒体显示:

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

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3、“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同学们,这是三位游客到了长城之后的感慨,你们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是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老师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细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吗?

二、图文对照,初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 想一想:

每段分别长城的哪个方面?

2、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浏览课文:

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三、图文对照,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

从哪里可以看出长城的长?

2、媒体显示第一句理解: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3、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句子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因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样比喻更显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

4、你还可以把长城比做什么?

练习:

远看长城,像(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5、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朗读句子,显示长城经过的示意图。

随机介绍: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着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6、看着地图,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

是啊,长城绵延万里,途径了我国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十多个省市,据说宇航员在太空中拍摄到的照片中,其他建筑物都是模糊不清的,只有中国的万里长城清晰,可见长城的气势磅礴。

7、长城这样的气魄雄伟,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齐读第一段。

四、对照图片,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远处欣赏完了长城,现在让我们走到八达岭脚下,从近处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高大坚固。

先读读这些词语,媒体显示:

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堡垒 屯兵

2、默读课文:

边读边找一找,说一说垛口、了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哪里?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上台指点解释这些词语意思,并说说作用适当点拨。

(互相呼应:补充作用)

4、思考:

你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⑴ 建筑材料: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⑵ 城墙顶上:

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⑶ 城台:

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5、假如你就是一个小导游,带着一群游客来到了八达岭上,你将怎么样给大家做介绍呢?请再仔细读课文,准备解说词。

6、学生上台介绍,并媒体显示。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着小导游的解说,我们也似乎亲身来到了长城。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作者想到了什么呢?媒体显示这句话。说说这些带点的词语有什么好处?

2、媒体显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朗读这句话。

多少:表示无数。包含作者无限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3、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条石、举例感觉二三千斤重、建筑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感受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4、是啊,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让我们带着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再读这句话。

男女分角色朗读这两句话。

六、总结全文,发表感想

同学们,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就是劳动人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怪不得连世界伟人都赞叹她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假如,你也亲身来到了八达岭脚下,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怎么赞叹呢?屏幕显示长城背景 出现句子:我站在长城上,踏着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此时此刻,我不禁想大声赞叹:„„

七、作业

自主搜集有关的长城历史、传说、故事、图片资料等,在第二课时做交流。

推荐第5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课看图学文的教学内容。它由两幅长城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增加有关长城的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二、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读8个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会写13个生字:“崇、旋、嘉、砖、隔、屯、堡、垒、仗、扶、智、慧、魄”。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学习本文,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紧紧依靠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来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关键处给以点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观图品文——局部制画——评议感悟”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每个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知识发现者。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长城远景挂图)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这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生答:长城。(师板书)

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长城的样子吗?

相机教学词语“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并试着用上这两个新学的词语来介绍你所见到的长城。(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看到长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自由发言)

二、自由读文

要求: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检查生字新词。

问:这组事物名称的词语你会读会理解吗? 垛子 智慧 堡垒 砖头

问:这组动作的词语你又能把它们读准并试着做做动作吗? 扶着 瞭望 屯兵 相隔 打仗

2、检查课文内容。

(1)

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

(2)

长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可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归纳。 提示:(

)的长城 随机学习生词:气魄雄伟

3、检查朗读情况。

三、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图片等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你了解到有关长城的什么内容? 学生汇报课外搜集的收获。

二、学文感悟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是抓住长城的什么特点来写,为了说明它长课文还用上了什么词语?(具体数字)

建这么长的城墙容易么?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么读?

2、近看长城又是怎样呢?

(1)细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是有哪些材料筑成的,城墙由哪些部分构成?

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并指导学生试着用简笔画把长城的结构画出来。

(2)通过了读文画画,我们知道了城墙的特点是高大坚固。你认为长城这样的设计合理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俗话说:触景生情,所以作者站在长城上„„ (引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体会词句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个句子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个句子引导学生先联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一句话进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让学生比较一下大概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从而体会出修筑长城的的确确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再联系第

1、2自然段进行体会。课文先写长城的长,从侧面反映出工程的艰巨: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而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这正是“智慧”的体现。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为什么呢?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三、总结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讨论交流:通过读文体会你明白了写什么?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长城之长,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修建时间之久,这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没有的。 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令世人无不赞叹。 长城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长城是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行员用肉眼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为数不多的建筑物。

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2、回顾课文,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作业

根据课文的介绍结合自己的理解当小导游,设计导游词介绍长城。

板书:

形态

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

气魄雄伟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

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你凝成

推荐第6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执教:梨树中心校 刘成明

11、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城吗?见到过长城吗?

2、过渡: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城》。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思考: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

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6000多千米,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6000多千米,用了整整五百零八

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非常正确,齐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

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

四、总结升华

1、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

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2、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推荐第7篇:长城教学设计

17.《长城》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的构造,体会作者抒发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文字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制作PPT课件

网上下载长城视频 生:熟读课文,了解长城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初步游览了长城,大家想一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长城的内容呢?

二、细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视屏感召,感悟“逶迤的长城”

1、播放长城视频

2、学生谈感受。

A、远看长城,它是什么样子? B、抓住重点词句了解长城的长。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一万三千里”有多长?

3、小结说明方法。

4、齐读第一段。

(二)对话“设计”,感悟“智慧的长城”

1、PPT出示图片,这回作者怎样看长城的?你从哪句话知道作者的观察点发生了变化?

2、学生默读读第二段,汇报。

3、近看长城,有什么特点呢?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高大坚固。(1)、比较句子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很平,也很宽。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了解长城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4)学习先整体再部分的观察方法

5、让我们一起敬佩地、赞叹地、激动地、自豪地,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动。

(三)斟词酌句,感悟“血汗的长城”

1、PPT出示第一句。

A、找出本句话中的动词。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B、齐读这句话。

师:由长城而想到修建长城的劳动人民,这样由某个事物而引起其它相关的事物,我们一般把它称作“联想”。

过渡:长城横贯七个省、市、自治区,总长一万三千多里,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在崇山峻岭中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光需要智慧,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付出血汗!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本段,边读边画出体现“血汗”的词句。

2、品读重点句子: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1)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无数”“多少”等词去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 (2)PPT出示视频,你想对古代的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3)指导朗读。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放飞想像,赞颂“世界的长城”

1、此情此景,假如此时你就在长城上,你会想些什么呢?

2、目睹这样的伟大杰作,你们想用什么词来赞美长城?

3、齐读末段。

三、总结延伸,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2、教师小结本段的观察方法?

四、展示台

两千多年过去了,长城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让我们沿着长城的足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长城情吧!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许多外国人都慕名前来参观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长城?请创作一篇解说词。

2、出一期以“长城”或“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通多多媒体教学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

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

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推荐第8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陕西省镇巴县青水镇中心小学 唐龙全

一、教案背景:

1、科目:小学语文

2、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故事传说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谭晶MV《长城》、北京八达岭长城风光欣赏、纪录片《大秦王朝:修筑万里长城》、电影片段《孟姜女哭长城》、董文华MV《长城长》

二、教学课题:《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等词语。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四、教学方法: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谭晶歌曲《长城》,(百度搜索http://www.daodoc.com/

5、有感情朗读: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齐读最后一段后,小组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出示: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百度搜索http://zhidao.baidu.com/)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欣赏歌曲《长城长》(百度搜索http://v.youku.com/)

(五)课外拓展: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为长城写一写导游词。

五、教学评价设计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推荐第9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俺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同学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长城》,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介绍长城的短片。

(播放短片)

2、过度: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记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3、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一)质疑:

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讨论、学习?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随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学习?

过度:我们回忆一下其它的段落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长城(随机板书:远望、近观、联想)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3、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台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瞭望口、射口吧!(同桌讨论学习)

(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到朝廷。] B、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3、现在,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过渡:长城作为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不仅建得高大坚固,而且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对长城了解了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随机:理解很自然

2、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的呢?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 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 的“ 智慧 ”? 智慧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5从“多少”“才”字体会到什么?(

) 6、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三、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4、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5、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学生写,汇报)

四、总结板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推荐第10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学区 陈立江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把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有机结合,集声、形、色于一体,可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对于了解我们的祖国,认识世界能够起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长城见证了我国两千年的历史,引导未来的接班人了解长城,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可是在我与孩子交谈时,当我问到祖国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的建筑、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相关知识时,他们一脸的漠然。通过询问我了解到他们都知道有中国长城,可是去过长城的人很少,更别说对长城的历史知识的了解了。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恰好有关于长城知识的学习内容,我决定用《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唤起孩子们爱国情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了解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不屈的脊梁。

二、教学要素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选择长城作为本课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人钢铁般的脊梁,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长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关于长城的知识,对加强他们的爱国情感是十分必要。

2.对学习者的分析

(1)知识方面: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伟大祖国的地理面貌。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的历史、地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2)能力方面:六年级的孩子们经过两年的社会课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看图、读图能力,能够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探究获取知识。能够进行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知识分析能力。

(3)信息技术方面:由于我校地处比较偏僻的山村,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小,但是孩子们对电脑的兴趣却是十分浓厚的。我校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孩子们的家中虽然没有电脑,但在课上的学习已经使他们能够通过电脑查询资料,会上网浏览网页,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技术。所以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把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并结合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让学生的眼、耳、手在课堂上都能发挥更出色的作用。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信息技术与知识学习相结合带来的快乐。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播放《长城长》MTV,激情导入;网上遨游,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创设导游员为国外游客介绍长城,引导学生分组汇报;FLASH动画展示《万里长城永不倒》通过画面上展示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历史镜头,使学生认识到长城以它不屈的脊梁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4.技术准备

(1)网络教室;(2)自制《长城》网站;课件:长城在我国的分布及实际长度;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长城风景图片循环放映;传说《孟姜女哭长城》;FLASH动画《万里长城永不倒》。

三、教学内容总体框架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对长城各建筑时间、历史价值、现在价值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长城在近代、现代作用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自豪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2008的奥运会将在中国召开,我们一定要把祖国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全世界的游客,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与历史,都能爱护、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历史、用途、传说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资料的合理整理,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长城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城的历史、传说等各方面知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网站《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举世瞩目的历史宏伟建筑奇迹,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成就。

通过演示中国长城的分布课件,使学生了解到万里长城的实际长度情况,并与课本实际进行对比了解其中原因。

通过了解长城的历史和现代长城景观,使学生认识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在的作用

六、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网页及课件对长城──我国这一历史过建筑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教学准备

教师:①自制的《长城》网站;②课件:长城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实际长度;长城的各种风景图片循环放映;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万里长城永不倒》课件;烽火报敌情课件。

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看书或询问家长搜集的长城知识小资料或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长城长》MTV,学生看图欣赏歌曲。

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

3.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4.导入: 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到时会有许多国外的运动员和游客来我国观看比赛和游玩,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她会将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板书《长城》)

(二)网上遨游,了解中华的“脊梁” 1.创设情境,引生提出问题:

(1)提问:假如你是来自国外的游客或是国外的运动员,当你登上长城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想学生会提出:它有多长?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长城?现在它有什么用途?„„)

(2)归纳总结:每一个到长城的人都会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长城的历史、传说、作用这几方面,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长城──这一世界闻名的古建筑。

2.网上冲浪,了解长城知识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设想学生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成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传说、现在的长城四个小组)

(2)教师提出浏览要求:①在网站上找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并记录。 ②先学习本小组选择的内容,在浏览记录完成后可浏览其它小组的内容。

3.网上学习,记录关于长城的知识

(1)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电脑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课本学习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

(2)根据教师的自制网站进行网上学习,讨论,并把自己搜集的长城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整理融合。

(3)教师适时知道学生自学的方法及介绍的方式

(三)导游风采展示,再现中华风貌

1.说明: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我们的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导游员”,把我们了解到的长城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国外友人。展现我们小主人的风采。

(设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的传说、长城的现在四个组,介绍顺序不固定,以学生回答次序而定。) 设想学生汇报介绍出以下内容 2.长城史话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出以下内容:

(1)长城修建的时间(学生利用各朝代修建长城的时间表进行介绍)

(2)长城的长度:结合自己搜集资料和网上资料说明,万里长城并非一万里,其实际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十万华里)。(利用对比得出结论)

(3)长城的修建方法:(学生根据网页知识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说明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体会: ①说明:长城从春秋到明代持续了2000多年修筑时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

②演示:(教师出示课件:长城的分布图)以图说明:长城不是一个单条,而是纵横交错的,从而说明长城的实际长度并非一万里。 ③引导:对比古今进行建筑时,工人的劳动方式与劳动强度引申得出: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现今的世界奇迹

④活动体验:让学生手拉手计算得出一个班手拉手的长度,与万里长城的长度比较。结合资料计算长城砖可以围绕地球的圈数,引导学生得出长城作为单体建筑,它的长度与修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 3.长城作用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以下内容: (1)学生利用图片资料(烽火台的作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他是古代防御外来侵略的屏障。设想学生能用图片、录像等介绍长城的景色。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说明:

①长城在古代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性建筑(教师出示烽烟告敌情课件),但现在的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

②引导:让曾经登上长城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③补充:毛泽东主席在长城好汉坡留下的著名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外游客到中国来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4.长城的传说:

(1)设想导游员利用图片介绍《孟姜女哭长城》和《玉门关》、《望京楼》等传说故事并用图片加音乐的形式讲述。

(2)说明:长城既是举世文明的建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5.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1)设想学生利用图片介绍被毁坏得面目全非的长城及相关资料。 (2)引导:看到面目全非的长城,你的心里是怎样的感受?(设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内心说一说,答出对毁坏长城的人的痛恨。) (3)强调:作为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应该受到完全世界人的保护 (4)展示:爱长城修长城的网站资料,更多的人已经加入修复长城的行列当中了。(列举图片) (5)引导: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长城的风采,让中华之魂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6)学生制作倡议书(以小组为单位)。

(四)(课后延伸)历尽沧桑,“脊梁”更硬 1.总结导游的解说情况。

2.课件展示:《万里长城永不倒》课件中的内容是五年级所学的(由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画面。

3.总结:长城见证了这一切,但它以自己不屈的脊梁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个体评价:个体实践性、小组合作性、课堂综合性原则。 整体评价:组与组之间的合作,全班探究、讨论交流的合作。 效果评价:组与组之间合作效果的表达程度,通过看图领会图意,了解知识内容的基本含义。

情感评价:通过了解长城的各方面知识让学生懂得长城产生的过程、历史意义及其现在的价值。

第11篇:长城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一课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四年级下的学生已经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而长城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既远又近。“远”是实际距离远,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游览过;“近”是心理距离近,“长城”一词从小就耳熟能详。因此,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根据新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难点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教法为:情景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

在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学法为:情境体验法、读书入境法、勾画圈点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

我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了解课文大意,重点学习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第二课时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将对第一课时进行具体说明:

环节

一、情景导入,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找到的长城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长城的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在感受、欣赏长城美景的同时,激起表达的欲望。接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充满感情地描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看到这些精美的图片仿佛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城》。

此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领学生巧妙地走进了文本。

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解决生字词,想想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这个时候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文章的写作顺序。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体验朗读的快乐,树立信心。

环节

三、图文对照,远看长城

首先让学生结合书本下方画面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交流读后感受。重点体会长城的长和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用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看图、学文和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环节

四、图文对照,近看长城

学生默读课文后总结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找出关键句和关键词后,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的瞭望口和射口以及屯兵的堡垒示意图,让学生在动手中能切身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然后指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概括总结、动笔画一画、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悟到近看长城的壮观景象,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环节

五、立足文本,拓展想象

学生在音乐中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教师播放视频——《万里长城风光》片段,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由朗读课文。

新课标特别强调朗读训练。这一环节的设计,让文本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通过音乐、图片及影像资料让学生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以情动情,以声传情,以读促情,长城的雄伟气势,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高效整合,突出重点。

环节

六、自选作业,课外延伸

出示三个作业,由学生自由选择。

这三个作业是本课的延伸,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做,可以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作业质量。

第12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对长城各建筑时间、历史价值、现在价值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特别是对长城在近代、现代作用的了解,使学生知道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的、自豪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城的历史、传说等各方面知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举世瞩目的历史宏伟建筑奇迹,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成就。

通过了解长城的历史和现代长城景观,使学生认识到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对长城──我国这一历史过建筑的历史、作用等方面的了解,使学生知道长城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①课件:长城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实际长度;长城的各种风景图片循环放映;传说《孟姜女哭长城》;《万里长城永不倒》课件;烽火报敌情课件。

学生:自己通过课下看书或询问家长搜集的长城知识小资料或图片教学过程

(一)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长城长》MTV,学生看图欣赏歌曲。

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

3.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4.导入: 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到时会有许多国外的运动员和游客来我国观看比赛和游玩,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她会将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板书《长城》)

(二)了解中华的“脊梁”

1.创设情境,引生提出问题:

(1)提问:假如你是来自国外的游客或是国外的运动员,当你登上长城时,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设想学生会提出:它有多长?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为什么要修建长城?现在它有什么用途?……)

(2)归纳总结:每一个到长城的人都会提出各种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了长城的历史、传说、作用这几方面,看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长城──这一世界闻名的古建筑。

(计算机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2.了解长城知识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设想学生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成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传说、现在的长城四个小组)

(2)教师提出浏览要求:①在网站上找到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并记录。 ②先学习本小组选择的内容,在浏览记录完成后可浏览其它小组的内容。

3.网上学习,记录关于长城的知识

(1)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电脑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课本学习自己所要了解的知识。

(2)根据教师的自制网站进行网上学习,讨论,并把自己搜集的长城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进行整理融合。

(3)教师适时知道学生自学的方法及介绍的方式

(三)导游风采展示,再现中华风貌

1.说明: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对我们的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小小导游员”,把我们了解到的长城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国外友人。展现我们小主人的风采。

(设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长城史话、长城作用、长城的传说、长城的现在四个组,介绍顺序不固定,以学生回答次序而定。)

设想学生汇报介绍出以下内容

2.长城史话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出以下内容:

(1)长城修建的时间(学生利用各朝代修建长城的时间表进行介绍)

(2)长城的长度:结合自己搜集资料和网上资料说明,万里长城并非一万里,其实际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十万华里)。(利用对比得出结论)

(3)长城的修建方法:(学生根据网页知识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

(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说明并结合实际引导学生体会:

①说明:长城从春秋到明代持续了2000多年修筑时间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

②演示:(教师出示课件:长城的分布图)以图说明:长城不是一个单条,而是纵横交错的,从而说明长城的实际长度并非一万里。

③引导:对比古今进行建筑时,工人的劳动方式与劳动强度引申得出: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造就了现今的世界奇迹

④活动体验:让学生手拉手计算得出一个班手拉手的长度,与万里长城的长度比较。结合资料计算长城砖可以围绕地球的圈数,引导学生得出长城作为单体建筑,它的长度与修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之一。

3.长城作用组汇报:

设想学生汇报以下内容:

(1)学生利用图片资料(烽火台的作用)及文字资料进行介绍他是古代防御外来侵略的屏障。设想学生能用图片、录像等介绍长城的景色。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说明:

①长城在古代是用来防御外来侵略的防御性建筑(教师出示烽烟告敌情课件),但现在的长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是全世界人们向往的地方。②引导:让曾经登上长城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③补充:毛泽东主席在长城好汉坡留下的著名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国外游客到中国来第一个要看的地方就是长城,可见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4.长城的传说:

(1)设想导游员利用图片介绍《孟姜女哭长城》和《玉门关》、《望京楼》等传说故事并用图片加音乐的形式讲述。

(2)说明:长城既是举世文明的建筑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泪史。

5.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1)设想学生利用图片介绍被毁坏得面目全非的长城及相关资料。

(2)引导:看到面目全非的长城,你的心里是怎样的感受?(设想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内心说一说,答出对毁坏长城的人的痛恨。)

(3)强调:作为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应该受到完全世界人的保护

(4)展示:爱长城修长城的网站资料,更多的人已经加入修复长城的行列当中了。(列举图片)

(5)引导: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城,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长城的风采,让中华之魂永远屹立在世界东方。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6)学生制作倡议书(以小组为单位)。

(四)(课后延伸)历尽沧桑,“脊梁”更硬

1.总结导游的解说情况。

2.课件展示:《万里长城永不倒》课件中的内容是五年级所学的(由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画面。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城的相关知识,长城见证了这一切,但它以自己不屈的脊梁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

第13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长城》一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远看’‘近看’长城特点──—‘单看’条石体会血汗、智慧──‘多看’ 其它方面体会血汗、智慧”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体会、观察、想象、感情朗读等手段理解长城的特点及修筑长城的艰辛,感受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一、整体感知课文, 引导质疑定标

1、检查字词,了解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2、学生质疑,提炼定标

学生自由质疑,筛选定标:从哪里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板书: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板书:世界奇迹?)同学们经过认真读书思考,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自读体会、观察、想象、感情朗读等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从“远看”到“近看”,体会长城特点

(一)研读“远看”,体会长城特点

1、学生自由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顺学而导,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万三千多里”(13000里除以8里每天等于150天,要走整整一个学期──长)

(2)用形象观察法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先观察课文下边的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再出示长城视频,感悟长城的──气魄雄伟)

3、指导感情朗读。(多么长、多么气魄雄伟的长城啊!你能用朗读把长城的雄伟气魄表现出来吗?)

4、小结过渡:这样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其他国家有吗?所以作者这样赞美长城:(指向中心句)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略读“近看”,体会长城特点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结构。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

3、从长城的设计巧妙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1)引读:城墙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城墙外沿_______________城墙顶上______________。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________________。

(2)自由谈设计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4、小结:这么高大坚固的工程,让人不禁为其壮观震撼;这么巧妙的设计,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怎能不让人惊叹!(学生齐读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从“单看”到“多看”,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一)“单看”条石 ,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过渡:每一个站在长城上的人,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么伟大的工程是怎么建成的呢?)

1、出示句子: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2、学生默读,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思考、体会、批注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紧紧围绕数量多、重量大、设备差、山势陡来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

4、配乐,学生闭目想象,教师激情描述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悲壮场景。

5、配乐激情朗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6、小结。激情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二)“多看”其它,联系

一、二自然段及课外积累,深入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过渡:“单看”是什么意思?(只看、仅看)刚才,我们只看了条石就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容易,如果我们再联系

1、2自然段,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修筑长城的不容易?]

2、生读书、汇报:(1)高大坚固、十分平整、设计巧妙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2)从长逾万里、崇山峻岭体会到工程浩大,艰难──

3、激情引读,深化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及民族自豪感。

师:长城长逾万里,工程浩大──(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高大坚固,永远屹立──(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长城设计巧妙,举世瞩目──(生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 从春秋战国至明朝,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用了多少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生接读:“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师: 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生读: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总结学法:同学们,我们这样前后联系、课内外结合阅读思考,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血汗和智慧。这是阅读课文的好方法,大家今后注意运用这个读书方法。

四、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师:(指板书)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长城的魅力,它那雄伟的气魄,它饱含的血汗和智慧,都无愧于世界奇迹。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亲眼目睹这世界奇观。也可以登录长城网站去更多地了解长城。)

第14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指导。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借助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涵泳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第二课时(简案)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一、回读全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嘉、隔、慧”三个字的书写。

2.练习书写13个生字,教师提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三、拓展延伸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四、小练笔:赞美长城。

[课堂实录]

长城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冰心奶奶说读书好,读好书。你读过什么书?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去游览雄伟的建筑那就是万里长城。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长城,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好,一起读一遍。 生:读课题

师:读得真好,打开书,课文都预习了吧 生:预习了

师:先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出示课件上的词。 生自由小声读

师:这里面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瞭望的瞭

师:对,刚才我听到大家读瞭望指导读瞭望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血汗的血指导读血

师:你们发现了吗,第三行的词都含有一个多音字指导读词 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 生:我觉得屯不好读。 指导读屯

师:什么是屯兵?

生:就是在堡垒里兵都聚集在那儿。

师: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 生:堡垒

师:非常坚固。堡垒的垒怎么写,来跟我一起写,上面的撇折点要写得匀称,下面的土要长才能稳,你看多像叠土成墙的样子

师:写完垒,我们再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这十个词语。 生读词语

师:这十个词一会儿学习课文时再边学边理解。

师:读得非常好,这些词意我们一会边读课文再理解,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还做了记号,这说明认真了,思考了,非常好,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情况?生:我知道了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长城有多长你知道了,还知道了 生:长城是用石和方砖垒成的 师:你读书非常细心,你呢 生;我还知道长城顶上特别宽 师:你也是细心的孩子

生:我还知道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伟大的奇迹 生:我知道长城修在八达岭上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是按一定顺序的?你发现了吗 生:它的顺序是从远到近

师:从远到近,对了,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第一自然段第一小段话远看长城有个远 师:这是远,那近呢

生:„„ 师:没关系,细细地找一找你找到了

生:就是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看着非常明显,就是近处看 师:有道理。还有吗

生;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近看长城就比远看要清晰一些师;多有道理啊,作者是在从由远到近地看长城。(板书)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他——你说 生:还有他想到的 师:从看到想,咱们就按作者的这个顺序,我们先一起去远看长城,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像 生读

师: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很长 师:很长,就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 生再读

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知道有多长吗?

生:„„ 师:二十多年有一个叫XXX的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我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写长的这一句生读师:令人惊叹的长,还有谁来读,请你生读 师: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男同学我们一起读。 男生读

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 生:长城是弯弯曲曲的 师:感受到了它的形状,还有

生:感觉它很雄伟,像一条龙师:你是从这句话感觉的吧,来,就读读这句生读师:崇山峻岭,那是怎样的山啊

生:一座座连起来非常高非常雄伟的山 师:连绵不断的

生:就是高高低低的师:把你的高高低低的再换一词来说生:这叫连绵起伏师:崇山峻岭还是什么样的山 生:非常高

师:高大陡峭,这就是崇山峻岭,这长城就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下有气势吧 生:有

师:想像一下顺着连绵起伏的山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一下高一下低,一下转过来,一下转过去。 生:非常险要,是悬崖峭壁师:还有吗 生:非常雄伟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姿态 生:很陡峭师:是山陡峭随着起伏 生:很美

师:姿态真美啊,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放课件演示长城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一起告诉我 生:蜿蜒盘旋

师:对,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再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生读

师:谁能读得比她更美,更有气势?找个男孩子一男生读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我们走近长城好吗? 生:好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看图,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在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静静默读。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谁上来,指给大家看,带上书一生上台:这是一个城台的垛子,主是城台,师:同学们,她标的,是课文写的一样吗?这些设置有什么作用吗?你读出来了吗? 生:射口可以用来射击 生:瞭望口是瞭望远处用的 师:查看敌情 生:城台是屯兵用, 师:对了,屯兵还可以——

生:还可以把备用的枪枝放在里面 师:看书,除了屯兵还可以

生:互相呼应师:你看既能屯兵又能呼应,真是一举两得,还读出谁的作用

生:垛子可以当防护墙师:可以很好的保护自己。同学们读懂了它们的作用,同学们你们看——指着图,从瞭望口建敌情,城墙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难攻 生:坚固 生:高大坚固 师:好词 生:天衣无缝 师:想得很周全

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板书)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站的在长城上,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请你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很艰难

师:修筑长城非常得难,同学们也来看看这句话从哪里你看出了劳动人民难?生:我从一步一步体会到的,那时山非常陡峭,他们又要背着山石

师:多么艰难的一步一步,还有哪读出了难

生:两三千斤重,我们一个同学才五十多斤,三千斤重,那不累死了

师: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五十个孩子体重的总和。多难搬啊,你还从哪里看出了难? 生:从数不清读出难,下面说一块有两三千斤数,那条石数不清

师:数不清的条石,多重啊生:条石压在肩膀上,山这么陡峭,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师: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你还发现了?

生:就是陡峭。条石特别重,压在身上就特别大的压力,山还很陡峭很容易滑下去 师:沉重的石块,还有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生:没有车,没有起重机。都靠劳动人民的肩膀,十分的艰难

师: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生:还从一步一步看出来。两三千斤重就等于五十多个孩子,还有无数双手,无数个肩膀,他们一步一步的修过来,还要接着来铺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抬上这个词可以说明,因为当时没有机器,只能用手,抬上去是很重的 师:从一个抬字感受到了,还有

生:还有靠着无数肩膀,无数的手,无数看出很难„„很多人为建筑长城付出血汗。 师:还有新发现吗

生:我从数不清看出师: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你来读生读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很多人受伤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 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你读生齐读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齐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拿起书,自己再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指名一男生读课文。 师:我们的祖先用,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欣赏媒体——长城 师:此刻,你面对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长城我爱你 生:长城我为你骄傲 生:谢谢祖先们师:谢谢你

生:长城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

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工程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网站,这节课就上到了,下课

第15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王千庄小学

郝杰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略)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学习,你一定对长城有了初步的认识。看看这些词语你都掌握了吗? 课件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学生读词。

正是由于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所以吸引了众多游客。

看游览长城的视频

你还想到了,哪些描写长城的词语?学生说词语,教师板书。

2、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去看看文章的魅力

二、探究文本

1、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勾一勾、划一划,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2、学生汇报,随机指导朗读。

3、品味、感悟、体会重点句子。第一自然段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出示句子,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 (从“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能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你还能仿照此句,再写一个比喻句吗?

远看长城,它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指名回答。

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原文更好,因为他写出了长城的宏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课件出示长城地图,认识嘉峪关、山海关,读出长城的长。 第二自然段

(1)从哪些语句能看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学生读课文,汇报。

(2)课件出示: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自己读文后,填写作业纸,明白文意。

这些设计无不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读完了前两个自然段,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 (板书: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指名朗读。

这句话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站、踏、扶、想。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是啊,就这样一句话,让我们从近看长城,一步步走进了修建长城的年代,这样

的写法能让过渡自然,这句话就叫什么句?

板书:过渡句

指导朗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勾画出相关语句。(联系文中句子及“没有”、“一步一步”、“数不清”、“无数”等词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3)看视频,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5)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 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第四自然段

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你从哪里可以知道? 这种写法就叫做:总结全文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 (2)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很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3)毛主席也写出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 (3)课件出示太空看到的长城影像 看完了这些,你自豪吗?

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个句子吧。

三、课外延伸

1、长城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可是却有人不注意保护它,有意无意的在破坏它。课件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学生谈感受。

2、有关长城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孟姜女哭长城、麻姑节的来历等都和长城有关。

3、课件出示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

(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课外作业

1、学生写游览长城的导游词。

2、搜集和长城有关的故事、传说。

第16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激发兴趣。

1、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请你仔细看,认真听,你感受到什么?(播放长城视频)

2、同学们你们已经领略了长城的风采,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你眼中的长城吗?

3、学生说感受。(美 长 壮观 雄伟 气势磅礴等)

过渡:长城就是以其壮美的雄姿,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1、交流: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长城的历史,长城的特点,写作的顺序,新词的理解,运用的说明方法等等)

2、通过预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下预习得不错。是的,这篇课文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把长城的雄伟外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面对长城,作者思绪万千,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名读,齐读。

追问: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品读文本,感悟奇迹

1、品“长”,感悟气势。

生:长城很长,是一个奇迹。师追问:你从哪知道的?

出示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不长?再读。真是伟大的奇迹!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迹吗?再把你的感受送进文中,读出来。

◆ 气势 出示长城远景图。

长城曲曲折折,跌宕起伏,这就是——生:蜿蜒盘旋;蜿蜒盘旋在哪里——崇山峻岭之间;一直伸向远方,多么像——一条长龙。(板书:长龙)

这长龙气势磅礴,巍然屹立于祖国的大地上,真是伟大的奇迹呀!谁愿意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指名读,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1)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板书:高大坚固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追问:高大坚固就能称得上奇迹吗?这样的建筑可有很多呀!(长城修建于秦朝,距今已有2100年了)2100年过去了,长城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却坚固的屹立于崇山峻岭之间,这是不是奇迹?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齐读这部分)

2)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

口、城台)

3)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83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4)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板书:设计巧妙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迹吗?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谁读?指名读?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其实,透过作者的联想更能感受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

出示: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默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小结:(指着板书)是呀,在生产力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劳动人民却修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生:长龙;又把这长龙修得如此——生:高大坚固;设计得如此——生:巧妙;这可真是伟大的奇迹呀!

4、再读这段话,你的目光定格在哪两个词上?(板书:血汗 智慧)齐读这两个词

(音乐)这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再读这段话,透过这两个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

5、修长城仅是一天吗?仅是一年吗?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靠着——(生读: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长城上的石头数的清吗?这数不清的石头就靠着——(生读: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伟大的奇迹里包含着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让我们深情地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再深情些——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出示长城美景图)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长城脚下,望着这伟大的奇迹,你想说什么?

7、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让我们大声读出来。(出示) 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 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8、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自豪地对全世界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9、让我们在一首小诗中结束这堂课!(出示) (师)长城啊,长城!

(男)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女)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合)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师)我站在巍峨的长城之上,

面对高山,面对大海,纵情高呼:

(合)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树立了以生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这一单元是围绕世界遗产展开的。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如:读通课文,想一想有什么收获?搜集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课堂上,为孩子渗透学习方法,让孩子们从单元导读中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围绕“为什么是奇迹?”这个问题展开思考,讨论交流;又抓住“血汗和智慧”这两个词,更深入的去想象画面,是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理解奇迹的内涵。“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这两个环节中得以落实。

阅读教学立足于以读为本,我在本课教学中让孩子们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以读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朗读贯穿了整个教学,比如:无论是理解长城的长,还是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我都注重了情感的激发,在读中感悟。另外我还通过引读,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万里长城凝结着劳动人们的血汗和智慧。结尾处的小诗,升华了感情,激发了孩子的爱国热情。

在本次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以后还需不断努力,打造精彩课堂!

《长城》教学设计

沧州市渤海新区南大港产业园区第三完全小学

许静

第17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大荔实验小学:张婉红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奇迹

1、同学们,请欣赏咱们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欣赏完这些长城的图片,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2、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游览过长城后,曾这样来评价长城: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游览过长城后也曾这样评价: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那么,作者对长城的评价又是什么呢? (用一句话概括)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迅速浏览课文迅速并找出这句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齐读后学生自问为什么美国前总统里根和作者都评价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呢?板书:伟大奇迹

三、品读句子,感受奇迹

(一)远景:

师:我们先从远处看长城,同学们看远望长城图,长城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长城是一个“奇迹”呢?对照远望长城图,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或词语,并在旁边批出你的发现或你的体会。

品析句子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1:我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体会到长城很长,他把长城比作龙,龙本身就特别大,长龙就更长了,并且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从这里感受到长城是个奇迹。

师评价:你能从文中这个形象的比喻句中感受到了长城的长,是个奇迹,好!。 预设2:我从“崇山峻岭”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建造长城是个奇迹,因为这么长的长龙居然是建在高达险峻的山岭上。

你能从“崇山峻岭”这个词语中入手,感受到长城的建造是个奇迹,你真会读书!(板书:崇山峻岭卧长龙) 预设3:我从“蜿蜒盘旋”感受到长城的建造是一个奇迹。学生看地图做手势理解“蜿蜒盘旋” ,长城的确犹如一条巨龙,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峭的山岭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作者用了一个词描写它的这一姿态,是什么?继而带领学生理解蜿蜒盘旋,并指导学生读出蜿蜒盘旋的姿态,气魄雄伟横贯全国的气势。

预设4:我从“一万三千多里”这个数字中,感受到长城的长,是个奇迹。

你能抓住句子中的这一数字中来形象感受长城的长,你读书真仔细,作者就是通过列数字这一方法将长城的长由抽象难以想象表现形象具体。“一万三千多里”相当于: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我们 200米的操场3万多圈。)

我看到同学们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而惊叹的表情,

让我们读出长城的长,长城的奇迹吧!我们眯着眼睛,想着画面,再次感受一下吧! 过渡: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一次又一次让老师陶醉了,难怪乎作者这样说„„这是我们远观长城的结果,那么近看长城它的哪些地方又让你感到长城是一个“奇迹”?

(二)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或词语,并在旁边批出你的发现或你的体会。完成后与同桌分享一下,因为学会分享才是真正地快乐。

预设1:我从“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这个句子体会到长城高大坚固,是个奇迹。(如果学生找不到词语的话,进而引导)

特别是哪个词语最能让你体会到长城是个奇迹? 预设1“巨大的条石”

是巨大的条石铸造了坚固的长城这一世界的历史的建筑奇迹,让它在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像一条长龙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

预设2:我从“长城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个句子体会到长城顶很宽,是个奇迹。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一匹马大概有多宽? 预设2:一匹马大概有一米宽。

一匹马大概有一米宽,五六匹的宽度相当于两个教室宽

如此宽如此平整的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间,修筑平均海拔为1000米的八达岭上,这的确一个奇迹

预设3:能在崇山峻岭中修这么宽的长城,真不容易!真是个奇迹!同学们结合当时人们的劳动工具,再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1:古代劳动人民完全靠是用自己的肩膀、双手,在崇山峻岭中修建了如此宽如此平整的长城,太不可思议了,这真是个奇迹。

是啊,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这些先进的劳动工具,古代劳动人民居然在崇山峻岭间,用自己的血汗建造了如此宽的长城,这真是个伟大的奇迹!

预设4:

我从“城墙外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相互呼应。”这个句子中体会到长城设计好,是个奇迹!

长城的每一处设计都有它的用途,同学们能借助图画找一找垛子、瞭望口、射口、以及城台吗?指名学生上台说

师:如此险峻的山势进行如此巧妙的设计,长城变的易守难攻,这在军事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板书(高大坚固设计精)

四、感情朗读,升华奇迹: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一次次体会到了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伟大奇迹!此时此刻,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谁?怎么样?(古代劳动人民)

预设1:古代劳动人伟大,他们修筑长城的艰辛„„

一默读。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这一自然段,思考从哪个字或哪个词可以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两三千斤重、陡峭、一步一步、数不清、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多少、才)

二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把刚才所体会到的情感都带回到这段话中,看看谁能读出劳动人民的艰辛,

三闭眼想读象。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场景,思考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同学们,与其说长城是由条石和城砖修筑成的,还不如说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工具极为落后的两千年前用他们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所以作者自豪的说:„„ 所以也让我们自豪的说„(板书:血汗智慧凝结成)总结板书。

五、课外延伸,拓展奇迹:

长城,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每天迎接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但是如何保护长城成为人们的焦点,同学们请看:

有些地段的长城状况令人担忧。大量游人涌入,给长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破坏。塑料袋、矿泉水瓶、废纸、果皮等垃圾随处可见,城墙被乱涂乱画。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在垛口处和通往长城的小路上搭设梯子,设点收费。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在保护区内建起了许多的与长城很不协调的建筑物,加速了长城周围自然景观的破坏。

谈谈你看后的感受,并为保护长城写一句广告语,劝解人们爱护长城,保护长城吧! 结语:热爱我们的长城吧,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保持长城的古朴魅力,使它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最后让我们愉快地歌曲中结束本节课吧!

第18篇:《长城》教学设计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一些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有关长城的民间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有顺序地观察、有顺序地记叙也是本文的难点。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课本插图,把课文中有关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图文对照,学习课文。通过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体会观察的顺序,领会叙议结合,有感而发,赞叹升华的写法。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长城长》。

一、复习旧知,感知美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唱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课题——17 长城。

师:昨天我们已学过《长城》。请一个同学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交流。(本文作者游览长城看到长城的雄伟气魄,想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赞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板书:“看”、“思”)指两名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完以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语气读课题?

一名学生把声调拖得很长,然后说明理由:因为长城很长,所以我想这样读。

一名学生大声朗读,然后说明理由:因为长城气魄雄伟,所以我想这样读。

师:是的,长城以特有的雄姿和壮美,以及久远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游览长城是我们心中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评:歌声激情,朗读表情,以情激情的开课,既有效地聚集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迅速地将学生引入到对文本的学习期待。

二、精读课文,品味美

(一)图文结合

大胆想象

品味气魄

1、学习第一自然段,品味长城的气魄,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远景图,要求学生看图自读第一自然段,自读自悟,找出文中给自己感悟很深的词句,细细品味长城的雄伟气魄。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生:第一句给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作者把长城比作龙真是太像了!看,长城还好像在动,就像群山在舞动长城一样。像人们过年过节时舞龙一样,很有气势。

生:我觉得“蜿蜒盘旋”用得很准确。看,图中的长城在高高的山顶上弯弯曲曲的,一直伸向远方。

师:很好!这说明你们学习得非常认真,不仅知道了长城的样子——像一条长龙在高大的山岭上蜿蜒盘旋,(老师板书:岭顶盘旋)还理解了 “崇山峻岭” 指的是高大的山岭,“蜿蜒盘旋”指长城弯弯曲曲地向远方延伸。下面老师朗读第一句,大家一边听,一边看图,想一想你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描述长城的样子吗?

老师朗读第一句,学生边听边想。

生:长城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上凌空飞起。

生:长城啊,你是不是哪吒留给人间的灰色浑天绫啦?舞动起来神气十足,威风凛凛。

生:长城像一道道白色的巨浪在崇山峻岭上翻腾。

师:你想象得很合理,既描述出了它的样子,又用“翻腾”描述出了它的气势。但是巨浪是在海上翻腾,这里山挨着山,连绵起伏,所以我们可以把这里想象成什么海呢?

许多生:岭海。

师: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说。

生:长城像一道道白色的巨浪在岭海上翻腾。

师:此时你们最想说句什么话呢?

生:长城啊,你是中国的一条龙。

生:长城,你真壮观!

师:你们通过看远景图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悟齐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第二句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吗?

学生朗读,然后交流。

生:这一句中的“一万三千多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个数字说明它很长很长。我想一个人即使站在长城的最高处,也肯定看不到长城的头在哪儿,尾在哪儿。

师:是啊,长城的确很长。(板书:长城长)如果用刘翔百米跨栏的最快速度在长城上不分昼夜地跑,也要五十多天才能跑完全程。所以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请你们一起大声地朗读这句话,并画出这句话中说明长城很长的词语。

学生朗读,画出“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评:利用期待的契机,抓住关键词语,咬文嚼字地品读,具体地比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感悟,认知长城雄伟多姿的空间。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能用数字说明方法有顺序地介绍长城的结构。

师出示近景图。

很多学生:啊!好高大呀!

师:这还只有长城的一部分呢。你们想真切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就边看图边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把课文中的数字与生活中见到的某些物体结合起来,感受它的高度、宽度,思考长城有哪些设计,这些设计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回辅导,经常有学生欣喜地主动与老师交流。

师:很多同学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家在小组内对照近景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交流,注意要用上数字,还可以把搜集的相关资料加进去。然后请一名同学当小导游,到前面来借图带领大家蹬上长城游览。

小组交流,老师巡回辅导。

一名到过长城的小导游上台看着近景图: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长城。现在我们在好汉坡,这里立有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诗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今天大家来到这里,一定要爬到最高处。接下来让我们蹬上长城看看长城的设计„„

大家补充,评议。

师(指着垛子):假如你就是一名士兵,拿着弓箭正躲在垛子下方从射口向外瞄准敌人。感受一下,你觉得长城设计得怎么样?

学生齐答:非常安全。

生:我觉得长城设计得太完美了,敌人总是打不到我们。现在我很想到长城上去仔细看一看。

生:我觉得设计长城的人太聪明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

(板书:豪情万丈)

师:所以作者在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写了这样一个词——智慧。(板书:智慧)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所以作者不得不由衷地赞美它是一个奇迹。让我们一起非常自豪地朗读这一句话和第四自然段!

师生齐声自豪地朗读。

评:利用插图,抓住文中数和“高度”、“厚度”读、思、议,让学生具体形象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认知设计者的匠心。

(二)、看图读文 演绎劳动 感受艰辛

师:长城是全世界瞩目的建筑,它与埃及的金字塔媲美,所以这里游人如织。但是登上长城的人各自的心情不一样,有的人兴奋不已,有的人踏着方砖,扶着条石,感慨万千。(出示游人扶着条石,望着远方,思索着的照片。)现在让我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蹬上长城想到了什么?你对本段的哪些句子感受很深?

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边勾画,有时同学之间在互相讨论。

生:作者很自然地想起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因为修筑长城的条石和城砖都是靠劳动人民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生:作者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因为每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而且这里的坡很陡。所以作者很容易想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很不容易的。

师:很好,你们都在认真思考。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

一、二句话,想一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也可以试着做一做捡条石、搬条石、抬条石的动作。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听,有的在想,有的在做。

生:我好像看到了很多很多人都低着头,围在一起抬一块大石头。他们的头上、身上全是汗。

生:我感到他们的手上、脚上、膝盖上、肩膀上先磨起了血泡,后来都磨破了,所以他们身上到处是血。有时也可能由于撑不住了摔了跤,所以可能脸上也是伤,还在流血。

生:我们现在有汽车,还有起重机,建一幢房子就要几个月。他们前前后后修了几百年,肯定累死了很多人。

生:是的。《孟姜女哭长城》就讲的是他的丈夫修长城死了,她的哭声使长城倒了,露出了她丈夫的尸体。这个故事虽然是流传的,但是那时候人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而且他们做着沉重的劳动,所以肯定死了很多人。

师:此时我很想给长城换个名子。你们能给它取个什么名子吗?

生:智慧城。因为这是靠大家的智慧凝结成的。

生:血汗城。因为这座伟大的长城虽然离不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但是完全可以说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师板书:凝结血汗城)

师:这些条石和城砖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落后,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此时作者再也不是自豪,再也不是骄傲,而是一种由衷的惊叹。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这气魄雄伟的工程,难道不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让我们带着现在的感悟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四自然段吧!

师生齐声朗读。(板书:惊叹不已)

师请学生朗读板书。学生明白这是对联,并加横额。

许多生:万里长城!万里长城!

许多生:气魄雄伟!气魄雄伟!

许多生:伟大奇迹!伟大奇迹!„„

生:用“伟大奇迹”,因为万里长城不论是长度、设计,还是建筑,都是一个奇迹,是人们难以想象到的,是不平凡的。

师:很好!你还很准确地理解了“伟大奇迹”的意思。(板书:伟大奇迹)现在让我有感情的把课文朗读一遍吧!细细品味长城的不一般。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评:由物入人,边读边思,引入情境,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有效地触发了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聪明才智的赞颂。

给长城换名这个神妙的细节,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抒发情感的广阔空间。

三、知识延伸,保护美

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也是令世人惊叹不已的旅游胜地,不知有多少人为它感叹,让我们读一读几位伟人的感言。

师出示伟人的感言,学生朗读。

师:你们在课文的题目上方写上自己学了本文以后的感言吧!

学生先写后自主交流。

师:可是有人把感言写在长城的城墙、垛子上,请你针对他们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

师(出示图片):长城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还有28处。它们是那些呢?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读课后的“资料袋”,边读边看图,感受它们的美。

学生边阅读边看图。

师:这些美,不知道凝结着多少人的智慧和血汗。我们欣赏它,我们更要保护它。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美,让我们一起创造它,保护它吧!

评:名人感言的运用,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长城乃祖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有效地强化了爱护祖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因此,有度的延伸实为本堂课不可缺少的一环。

4、近观长城,高大坚固:

①、指名读“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②、紧扣“高大坚固”,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特色。

③、借助图片,形象感知:

看简笔画:了解长城的构造:“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4、拓展说话,想象自己登临长城,赞美长城: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八达岭,目睹了高大坚固的长城,无不赞叹:“啊,长城!你

!”

5、小结板书:高大坚固历千年

三、走进历史,缅怀长城,感叹智慧美:

1、谈话过渡,导读:“岁月匆匆如逝水,万里长城永不倒!”当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很自然地想起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3、重点品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劳动人们修筑长城的艰辛

②、简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深化学生情感,指导学生深情朗读

4、课外知识链接,进一步感受长城所凝聚的“血汗和智慧”

(课件出示资料,自由读,说说感想:)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

5、有感情地诵读:(课件出示课文结尾段)

①、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②、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③、说说自己对文章结尾的理解。

6、小结板书:血汗智慧凝结成

四、畅游长城,四季如画,领略风光美:

1、多媒体课件演示:“长城四季”

长城之春——山花烂漫;长城之夏——群山苍翠;

长城之秋——红叶斑斓;长城之冬——山舞银蛇

2、齐读毛泽东诗句,感受“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板书:江山如画)

五、血性长城,民族忠魂,凝聚精神美:

1、谈话过渡:“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历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而巍然屹立;也不仅仅是因为她拥有四季如画的壮丽风景;更重要的是,她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面对危难,万众一心,前赴后继,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

2、多媒体课件演示:抗日烽火映长城

①、喜封口——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

②、平型关——八路军115师奏凯歌

③、雁门关——游击健儿逞英豪

④、昆仑关——中华英烈铸铁城

⑤、娘子关——百团大战敌胆寒

3、小结,板书:民族魂

4、大声诵读题词,激荡情感:

①、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

②、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

叶利钦

③、几千年滚滚风云,伟大的中华民族能屹立于历史的潮头,自强不息,奋斗不屈,不正靠的是浩然挺立的万里长城般的毅力?不正靠的是坚实不散的万里长城般的向心力?不正靠的是“万众一心”的万里长城般的民族凝聚力?诚如国歌所唱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著名作家刘白羽 《长城赋》

5、自由题词,激情满怀:

(想象自己就是一位登临长城后的游客,在留言本上,为长城留下心中的感言)

六、布置作业,编写小报,引导实践: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长城、故宫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多渠道地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编写一期“神州风光”宣传小报。

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板书)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站的在长城上,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请你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师: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建筑长城时很艰难

师:修筑长城非常得难,同学们也来看看这句话从哪里你看出了劳动人民难?生:我从一步一步体会到的,那时山非常陡峭,他们又要背着山石

师:多么艰难的一步一步,还有哪读出了难

生:两三千斤重,我们一个同学才五十多斤,三千斤重,那不累死了

师: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五十个孩子体重的总和。多难搬啊,你还从哪里看出了难?

生:从数不清读出难,下面说一块有两三千斤数,那条石数不清

师:数不清的条石,多重啊生:条石压在肩膀上,山这么陡峭,每一步都非常艰难

师:这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你还发现了?

生:就是陡峭。条石特别重,压在身上就特别大的压力,山还很陡峭很容易滑下去

师:沉重的石块,还有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生:没有车,没有起重机。都靠劳动人民的肩膀,十分的艰难

师:没有车,没有起重机,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多难啊,还有什么地方能读出难?生:还从一步一步看出来。两三千斤重就等于五十多个孩子,还有无数双手,无数个肩膀,他们一步一步的修过来,还要接着来铺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抬上这个词可以说明,因为当时没有机器,只能用手,抬上去是很重的

师:从一个抬字感受到了,还有

生:还有靠着无数肩膀,无数的手,无数看出很难„„很多人为建筑长城付出血汗。

师:还有新发现吗

生:我从数不清看出师:真是困难重重,来,把我们体会到的送到这句话中。你来读生读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范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很多人受伤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

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你读生齐读

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齐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拿起书,自己再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指名一男生读课文。

师:我们的祖先用,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欣赏媒体——长城

师:此刻,你面对长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长城我爱你

生:长城我为你骄傲

生:谢谢祖先们师:谢谢你

生:长城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

生: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师:俄罗斯原总统赞叹说生: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这样大的工程师:以色列前总统说

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点击屏幕上的网站,这节课就上到了,下课

(3)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战胜困难修筑长城的?教师可先适当地介绍有关长城的一些民间小故事,以饱满的情绪先去感染学生,调动其积极性。 如: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鼓励学生们多说,发挥想象

(4)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才”字是什么意思?

(表面看来长城是由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实际上长城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劳,为了修筑长城,古代劳动人民不知流了多少血汗,所以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一个“才”字,道出了长城的修筑是多么地不容易,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一个“才”字,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

长城教学设计示例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国歌》,长城背景图、近景图,游人登长城实录,相关资料等。

②网上下载29处自然文化遗产图片。

③将学生带入微机室或多媒体教室。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①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背景图,同时播放《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

②师:同学们,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

③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依次出示三句话,教师激情诵读:

a.“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b.“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师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c.“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不要以为这是三位普通游客的搪塞之语,你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大屏幕依次出示三位人名)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④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研读专题:长城奇在何处?即: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围绕专题,自主探究

①师生交谈,引出自主探究方式:

a.研读文本,选择感受最深的几处,默读批注。

b.翻阅所带的图片、文字资料,结合课文研读最感兴趣之处。

c.会电脑的同学可以上网阅览,并下载相关信息。

d.联系自己亲自浏览长城的经历研谈课文。

„„

师: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探究方法,老师提醒大家,无论采用哪一种探究方式,都不要忘了研读课文。课文,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因而先请大家充分朗读几遍课文之后,再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自主探究。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选择探究方式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③学生在四至六人的小组内交流研读收获,推荐一至二名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①课件出示应写的生字,学生读贴(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位置等),演示学生难写字的书写,学生自主确定好遍数练写生字、生词。

②布置课外选做任务: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文资料。 第二课时

→全班交流,随机点拨,专题研讨长城之“奇”。

①汇报交流。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进行了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这节课我们进行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的代表上台来汇报本组研读收获,汇报后小组成员可补充,研读相同内容的小组代表也可上台汇报或补充。在学生的汇报交流过程中,老师要随机引导点拨,指导读出感情。以下几点要着重随机引导:

a.长城的气势雄伟。

结合第一自然段感悟,出示课件——中国地图,看看长城所经过的省、市、自治区。要紧扣住“长”和“崇山峻岭”体会长城的气势雄伟。

b.长城的高大坚固。

图文结合感悟:学生展示所画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介绍,认识“垛口、瞭望口、射口、城台”等。

联系资料感悟:例如,八达岭城墙高6~9米,最高处达上10米;墙体都用抗腐蚀、抗风化、性能好、硬度高的花岗岩包砌,石条最长达3.1米,重1.5~1.7吨;墙体填满泥土、石块,用夯筑实;墙的上面填三四层方砖封顶,用糯米汁掺石灰粘结灌缝,城墙三面风雨不透等。

c.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

抓住重点句子(即课后练习题三)感悟;

展开想象感悟:想象一下,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筑长城的?

联系资料感悟:例如,公元555元,北齐王朝修筑从居庸关到大同一段约450千米的长城,就征调民工180万。

②小结:a.指名简要归纳长城“奇”在何处?

b.小结研读过程与交流情况,师生表扬善于学习者、能说会道者、善于引用资料者。

③激发自豪之情:(大屏幕出示长城背景图,播放《国歌》)

师: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课件出示如织的中外游人登八达岭长城的情景),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学生说一说,然后写一写,有感情读一读所写的)

→拓展交流,阅读“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①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图片资料,如:

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②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准备。

3、交流第三自然段。

师: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长城以它无言的雄姿伴着青山依旧,成千上万的人,登上了长城,

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感受最

深的句子画出来。

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起来交流一下?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那么重的石头抬上去,太艰难了!”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指导读出艰难。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

师:具体说说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

千斤重)

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三年级三班全体同学孩子的重量的总和。

生:(惊奇)啊!

师: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

步,抬上陡峭的山岭,你想想看,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呀? 生:要付出汗水。

生:得需要很长的时间„„ 师:是的,再想象一下(范读),还有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烈日下的汗水;还看到了皮鞭„„ 生:我看到了有人不小心摔下山崖,头破血流„„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吗? 指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再穿越时空

的隧道去看看、想想,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配乐)。师范读

生:有人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死了,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

睛„„

生:我想到孟姜女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的中进行范读,引导想象,活跃了思维,启迪了灵感。对于教材的理解达

到一定的深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

师:是的非常感人,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这样的故事也不止一个两

个,而是当时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当时修筑长城的人十之八九一去不回,与父母妻儿生离死别,

身心的痛苦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是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一定有更深的感触——(家长们眼含泪

光)

无数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

崇敬再来读读这两句, (齐读最后两句)。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

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齐)结晶。这就是我们的

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四、总结升华

(配乐播放长城各方位资料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

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生:长城太伟大了!

生:我爱你,伟大的人民!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

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

: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

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此处借鉴优秀案例,加深了孩子对长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够感悟出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

(齐读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骄傲、自

豪:

(齐)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第19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崇、峻、嘉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嘉等13个生字,能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

3、体会文章由远及近的说明顺序,学习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

4、初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解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

2、学习文章的主要说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解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一)资料导入,初识长城

1、师PPT出示资料“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 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生说感受。

2、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29处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里面,而这29处景观中,仅仅只有一处景观能在太空和月球上看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回答(预设:长城)。

3、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长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师提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生回答(预设:“长城”,师引导“那是怎样的长城,告诉我你脑海中的画面。

5、师PPT出示长城图片,生说发现。(此处要引出长城的气势浩大)

6、生再读课题,读出气势。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生自由朗读课文,师PPT出示小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长城的。

2、师PPT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个别读、开小火车、全班齐读等方式)。

3、易错字范写(特别注意“隔”字的右边部分与“南”字相区别。)。

4、多音字“瞭”解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PPT出示小提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

2、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赞美课文中的长城。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长城的,划出相应的词句。

2、学生联系上下文,用一句话赞美长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长城的?可找出相应的词句来说明。生回答(远看长城、来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上。)师引导学生说出“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四)精读课文,剖析理解

4、学生再读“远看长城”部分即第一自然段,概括此处写了长城的什么特点(像一条长龙)。说说长城与长龙的相似之处,并理解此处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5、师:好一条“长龙(生接)”,好一个“气魄雄伟(生接)”的工程,好一个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生接)”。(此处PPT出示“好一条________,好一项_______的工程,好一个世界历史的_________。”)

6、学生再读“来到长城脚下”部分即第二自然段,试剖析文中重点句子。①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成的。(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 ②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你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长城?)

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出示图片,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指导朗读)

7、师:用一个词来概括本段描写的长城的特点。(高大坚固) 师总结:好一座“高大坚固(生接)”的建筑,好一个“气魄雄伟”的工程,好一个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生接)。(此处PPT出示“好一座_________的建筑,好一项_______的工程,好一个世界历史的_________。)

(五)总结提炼,结课留疑

1、师PPT出示:远看长城,__________,像________。站在长城脚下,用______和_______修筑的长城___________。好一项_______的工程,好一个世界历史的_________。学生填空(“蜿蜒盘旋”、“一条长龙”、“条石”、“城砖”、“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2、师:那么是谁创造了这样伟大的奇迹呢?明天我们再一同站到长城上去看看。

四、板书设计

17 长 城

远看长城 一条成龙

隔 气魄雄伟

长城脚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五、作业布置

1、自主识记、读写本堂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长城气势。

3、预习课文剩下部分,找出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又是怎样创造的。

第20篇: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郭庙小学 赵影

2014.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的资料、图片。 四.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假期都去哪玩了呢?

今天啊老师做一次导游带咱们同学去游长城。 坐上车,咱们出发了。好,同学们咱们到了。 播放长城图片

老师想考一考咱们班同学,我们有没有听说过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呢?

学生自由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孟姜女哭长城……) 那有没有学过有关长城的诗呢?出示课件 有没有听过有关长城的歌呢?欣赏歌曲 听了歌咱们同学知道了什么呢? 长城很长 到底有多长呢 咱们一起来学习探个究竟 出示自读要求 现在开始吧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学习生字 2.学习词语 3.理解重要词语 4.讨论交流自读问题 (1) 长城有多长 (2) 长城的构造

(3) 对于这样的工程,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受呢,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5.欣赏一年四季长城的美 出示课件 三. 品读课文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

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回答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2.出示图片长城示意图

从图片上看到长城经过了那些省份,有多长呢 3.分析第一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

(打比方,列数字)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出示图片近景

2.

近看长城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 高大坚固

3.长城有哪些部分组成呢,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语或句子。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4.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 作比较)

5.

我们再次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三) 比较图片的异同

出示课件 远景

近景

两幅图片为什么呈现的景象不同? 两幅图片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学习这种写作观察方法。 四. 总结 这节课咱们游览了长城,知道了那些呢,对,了解了长城的构造,感受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纳闷作者游览长城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会想到谁呢,咱们下节课来一起学习。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