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长城》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1 19:35: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三、课前准备: 师:课件。

生:让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各种图片和传说故事,以及世界遗产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 (出示课件)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共5张),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

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最好能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来说。

2、交流汇报: (1)从远处看,长城非常长(板书)。

(出示课件)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出示课件)理解“蜿蜒盘旋”:我们来看看课本上的图片,长城是弯弯曲曲的,那“蜿蜒盘旋”是指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弯曲延伸。“一万三千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二里等于一公里(也就是一千米),那一万三千里就是六千多千米。曾经有一位探险家用了两年多时间才徒步走完长城,你说长城长不长?真实名副其实的“长城”啊!

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男、女生分别朗读。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现在我们来到长城脚下看看,又有什么特点呢?

(4)近看长城,它的特点是高大坚固(板书)。从哪看出长城的高大坚固呢?

(预设生答: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5)(出示课件)理解“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位置及作用,请你在书上这幅长城的近景图上标出各个部分的名称来。

(6)方案1: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但是在很久以前它一直起着传递信息、防御外敌的重要作用,从这里你能感受到什么呢?(从侧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我们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作者通过人山人海的盛况和人们昂首东望的期盼之情,也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从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是否合适?)

方案2: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现代的战争使用什么来进攻和防御呢?那长城在古代的战争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是呀,长城既可以进攻敌人,又可以用来防御,还能互相传递消息,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从侧面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在这学期所学的课文中,你还想到哪篇课文也是用了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呢?(我们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作者通过人山人海的盛况和人们昂首东望的期盼之情,也是从侧面烘托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从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3、齐读:让我们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吧!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很自然地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

3、(课件出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是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注意习惯的差别,我们用“公斤”作为重量单位,但在我国的有些地方时用“斤”作为单位。一公斤等于两斤,两三千斤就是一千多公斤。咱们班一个小同学的体重大概是30公斤,那一块条石就相当于全班50位同学的重量!古代的劳动人民是多么艰辛呀!

(3)第3自然段用了两个“没有”、两个“无数”,还有“陡峭”,你有什么感受呢?

(4)请你想象一下,当时还会没有什么呢?古代的劳动人民又是怎么建造长城的呢?

(5)是啊,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复习“智慧”这两个生字的写法,师板书并讲解。

(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智”的上面是“知道”的“知”,下面是“日”,就是每天知道一点知识的意思。“慧”的上面是“彗星”的“彗”,上面的两个“丰”,一个代表“国事”,一个代表“天下事”,中间的部分表示“家事”,都要放在心上。做到了这些,才能真正算得上一个有“智慧”的人。)(是否有必要?在第二课时学习合适还是复习合适?) (7)缩句练习:血汗和智慧凝结成长城。 (8)思考、四人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填空: “多少”表示(无数)。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的(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9)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10)让我们满含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自由发言)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你能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吗?(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难道在世界历史上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吗?)

三、总结板书:

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呀。

四、学习写作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通过“移步换景”这个词语学习:在游览过程中,“移步”就是移动、变换我们的脚步,我们的位置变了,眼前的景物自然也变了,也就是“换景”了。课文是怎么运用这种写作方法的呢?下一课我们学习《颐和园》的时候将会继续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如果聪明的你学会了这种方法,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增添色彩。

五、课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阅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