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研讨(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1-29 08:32:4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鸡兔同笼研讨课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五家站镇中心小学

侯雪花

本课意图:以文化历史为背景,鸡兔同笼问题为主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法、吹哨法,初步构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内容:教材104页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沟通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3.了解数学思考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4.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文化,使学生体会中国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 教学重点:探讨假设法和吹哨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用假设法和吹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感受数学文化。

1.谈话:唐代诗人孟浩然某次路过故人田庄,受到盛情之款待.浩然有诗传世: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转眼又到九月九,浩然如约再访.问曰:“贤弟又有何下酒之佳肴耶?”故人曰:“同笼之鸡兔也,仁兄欲品尝须解答一题.”浩然欣然应允.但闻题曰:

鸡兔同笼乐陶陶,三十五头百只脚。

今日主人有雅兴,多少鸡兔把客考。

孟浩然遇到的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1.提问: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鸡和兔共35只,共有100只脚;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

我们來换一组数目小的试着解决一下: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你是根据哪个条件猜测的? 3.鸡兔同笼共8头,脚数可能有哪些?最多有几只脚?最少有几只脚? 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我们的猜测展现出来,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4.反馈。预设: (1)假设。 A、假设全部都是鸡:8×2=16(只)26-16=10(只)10÷2=5(只)8-5=3(只) B、假设全部都是兔:8×4=32(只)32-26=6(只)6÷2=3(只)8-3=5(只) 5.学生解释步骤。 6.沟通联系。

师:追问:假设全是鸡,算出来的为什么先是兔呢? ●假设全是鸡

①第一步“8×2=16”表示什么意思?相当于表格中的哪一列?

②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就是有8只鸡和0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笼子里是不是全是鸡呢?(不是)那就是把什么当什么来算了,那把一只4条腿的兔当成一只2条腿的鸡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就会少算两条腿)

③师:假设全是鸡一共是16条腿。实际有26条腿,这样笼子里就少了10条腿,为什么会少了10条腿?(主要让学生说出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 ●假设全是兔,让学生结合表格来解释。

诗人孟浩然是怎么解决友人的刁难的呢?浩然略思片刻,答曰:“假设笼中全是鸡,七十条腿算仔细.如今腿少三十整,兔有十五必无疑?”故人心领神会,盛赞之,遂陪客人赏菊饮酒.其间,故人不甘示弱,也吟诗一首:“设若笼中皆为兔,头数乘四得腿数.多出实际四十只,鸡有二十应无误.”

7、学习吹哨法

你学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了吗?让我们轻松一下,品味一下诗歌的意境。 听哨音,全体立正做好。那么笼中的鸡和兔是怎么反应的呢?(金鸡独立) 此时笼中的腿数有什么变化?再吹一声,发生什么现象?(兔子拜月)(鸡坐下了,剩下的都是兔)

小结:吹了两次

用腿的总数两次减去头数,剩下两条腿都是兔子的,再除以2就是兔子只数。

三、应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般性。(孟浩然和友人诗酒助兴,我们也来一次探险之旅

1.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只脚,鸡兔各多少只? 鸡兔同笼变式题(龟鹤同游)

有龟和鹤共40只,共有112条腿。龟和鹤各有几只?

2.小结并延伸:你觉得鸡兔同笼有趣的地方在哪里?它的魅力在哪里?

①如果把鸡兔同笼,改成了鸡鸭同笼,那你觉得魅力还大吗?为什么? ②鸡兔同笼的问题,就一定是2只脚和4只脚吗?还可以是多少只? 3.变式。

①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②信封里有2元和5元的钞票,共8张,34元。两种钞票各多少张? ③学校艺术团购买的演出服共90套,一共花了3300元,一件上衣40元,一条裤子25元。上衣有多少件?裤子有多少条?

追问:这里的“鸡”指什么?这里的“兔”指怎样的怪兔?能把题目改编成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么?

③自主选择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

四、总结:静静地思考,这节课给你留下了什么?

推荐第2篇:作文研讨课教学设计

课题:

------- 变 ------了 备课人:张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形式了解,感受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化,并能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学会列提纲。

重点:抓住一个地方的变化,将变化写具体。

课前准备:记者调查、个人调查。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图上四位可亲的老师大家还记得吗?(生:是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那么这张呢?(生答:现在的班主任),这说明班主任发生了什么呀?(生答:变化)。同学们,伴随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老师,还有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它们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哪些地方使你印象最深呢?

2、交流,适当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花园四笔下生辉部分。板书课题(-- 变 --了)

齐读教学目标。

(一)发现之美:确定材料根据我们生活的地方选择:(短片) 生活中变化很多,也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带着我们认真观察的眼睛和善于发现的心灵去我们最爱的校园里看一看吧。

1、学校

出示新旧照片,形成对比,让学生观察发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同学们还可以补充校园长廊文化的变化,楼文化的变化,生态园的变化,路文化的变化。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记录主题环境前后的变化,要有重点。

(二)欣赏之美:校园变美了

(三)交流之美:确定材料

1、小组交流、讨论、结合之前的实地调查,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感受。

2、选派小组长做分享展示。

交流让智慧的碰撞,分享让智慧加倍,展示让智慧闪光!同学们,我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智慧的成果吧!

(三)展示之美:

我发现(

)以前是(

),现在(

)。我的感受是(

)。我的感受是()。 精彩句子:运用一些成语和比喻句、拟人句。

(四)美的积累——写法指导:

写好开头:语言要优美、开门见山。例如:这几年,我们家乡环境变化可大了。

写好中间:紧扣“变化”,先写几句以前环境怎么样,再重点写现在的环境怎么样。

结尾要出彩:结尾可以总结全文,写一写这种变化带给自己的感受,呼应开头。

(五)美美与共!

变美的校园,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写下来呢?赶快拿起你的笔描述一下吧!比赛一下,谁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能说会道的小作家!让我们记录美,写出美文,美美与共!

(六)、开始作文

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要求:1.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

2写出这个地方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写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

------- 变 ------了

校园变美了

选取地点(变化大)

列提纲:按事情发展顺序,主次分明。

推荐第3篇:研讨课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附件二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 (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

(3)分析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章节(课)的联系。 2.教学对象分析

(1)分析学生的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

(2)分析学生已具备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3)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 3.教学环境分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1.一般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学科课程标准有不同要求的,可以按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表述。例如,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有四项: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有五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按三维目标(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设定,不能丢项。 (2)准确:每项教学目标的内涵要准确,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

(3)具体:教学目标指向明确、表述清晰,体现对教学活动的规定和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不是只能在“知识与技

1 能”中产生,也可以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确定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而定;确定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把教学的基本结构用流程图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体现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活动特点,其中,教学环节的标题要能表达出教学活动的基本内涵,各级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准确,主体部分可以展开、延伸,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环节设计

针对每个教学环节需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内容科学,安排有序,体现知识之间的关联,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容量恰当、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所需拓展资源丰富。

2.教学结构清晰,层次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3.多元化教与学方式的和谐统一。

4.教学手段运用得当,要突出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并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明确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

5.主要教学环节要说明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设计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策略,其中,要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整合点” 的诊断,分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和可以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语言表述规范,要有的放矢,不接受“实录式”的表述方式。

推荐第4篇:《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合作研讨)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合作研讨)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传说是海力布变的,大家称这块石头为“海力布”。

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变成了一块石头呢?请大家自己读这个故事,看有多少同学能自己读懂。

自学提示:

1、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画下来。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含讨论)。

二、小组合作研讨

想一想,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引导学生抓住海力布的言行,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从中感受到海力布

1 / 2

一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当海力布从鸟儿那里听说“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这个消息时,“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这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当乡亲们听了海力布的话,谁也不相信时,“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可见海力布为乡亲们的安危十分担忧。时间就是生命,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怎样让乡亲们安全转移呢?此时的海力布别无选择,他把从鸟儿那里得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不。他在危急时刻,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是何等可贵的舍已为人的精神啊!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后,龙王要酬谢他,面对珍宝,海力布不贪心,只是接受了对自己打猎有所帮助的一颗宝石。从这儿又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一个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人。)

三、总结全文

l、思考:海力布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听课文朗读录音,深化学生情感。

过渡:海力布的故事多么感人,你们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作业 讲故事。

1、师指导讲故事。

(1)叙事要清楚,交待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可以脱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文中的重点部分可以用上书上的词句。 (3)讲故事要有表情、有感情。

2、同桌互讲互评。

3、指名讲故事。

4、分角色讲故事。

(可以把文中叙述的话改为对话。) (1)小组内准备。

(2)抽签指定小组到台前表演。

你还读过哪些感人的民间故事?不妨讲给伙伴们听。

2 / 2

推荐第5篇: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

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研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新课标的普及,对于高中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催生出了一定的要求。主体式的情景教学就是顺应新课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将场景、主题和教材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叫做主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语言、音乐等等现代化的元素,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师进行教学时,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来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一个情景。在本文中,将就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讨论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的改革也推动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逐渐得到解放,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公。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新课标旨在积极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地理知识和生活情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并知道如何学以致用。虽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的道路上非常努力,但仍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也突出了现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在迅猛发展,这也为高中地理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很多的高科技教学手段开始普及。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为主、教材为主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影响不大,高考的性质仍然是“选拔考试”而不是“综合素质考试”。我们都知道,高中课程的特点就是“时间紧,任务中”,紧迫的时间和学生面对的高考压力,也使得教师没有心思进行地理教学方式的改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最为常见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的应用,让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使用课件或者Word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另一个方面,学生却不得不接受储存在多媒体介质中的大量信息。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使得他们淡化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新的课程目标必然也需要新教材的支持,在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探索的学习资源,但是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时,往往忽视了这个方面,对于教材中的活动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学生仍然将考试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缺乏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违背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的。虽然教材发生了改变,很多教师对于新教材增加的可选择教学的内容视而不见,只是一味的进行重点难点的讲解,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没有差别。2000年地理就已经恢复了在高考中的地位,相对于旧时代的地理答题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被逐渐取代。但是现今的学生固化了答题模式,在答题时套用模版。模式化的地理学习方式也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没有充实的理论,等同于只是在进行机械式的答题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内心和情感建设被忽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二、高中地理的主题式教学

从上面可以看出,进行高中地理的主题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主题式教学一般有几个步骤,也就是“创建主体—引发问题—教学—知识运用—相关拓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境的不同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知识中,包含了很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也有可能是考试的重点。例如教师在进行“环境保护”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结合2009年在哥们哈根开展的全球气候大会,并且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最后可以引入到章节的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拓宽他们的知识层面。地理的知识分布比较分散,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这个因素在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时,更加突出。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才是教学最大目标。举例来说,在进行“北海沿岸气候”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学生会产生相当多的问题,例如“气候对河流的水文特性有何影响”或者“丹麦农业发展和气候的关系”等等。在地理教师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够将这些方面的问题归结为一个主题,知识也进行整合,能够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可以看出,主题式的地理教学,不仅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的益处。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师来说,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式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完善教学的思路和方法,紧跟新课标改革的脚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是实施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的最终目标。

推荐第6篇:高效模式研讨课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具准备: PPT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二)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那“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找到有关段落自由地读一读。 2.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自由读文。 3.师: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段落? 4.学生汇报(读课文第2自然段)

5.师:他找对了吗?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6.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7.师: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8.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三)精读感悟

1.“我”这样做是听了父亲的哪句话?(板书:父亲) 2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想当然”的呢?

3.师:当“我”满怀信心地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有什么反应?到课文中找 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4.生: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5.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练读

6.师:这时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他有没有跟同学一样讥笑我?到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7.师:“审视”是什么意思?谁来做做动作?

师:因此便出现了下面这段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请大家在下面同桌互相练读一下这段对话,再请同学来展示读。

8.师:这时老师的神情变得怎么样了?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这次他们又怎么说呢?请在下面练读这段对话: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学生自由练读。生汇报读

9 师:比较这两段对话,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前面那段对话同学们是在讥笑我,而后面的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就结结巴巴了。 师:前面的“不像”是指什么?后面的“不„„像”呢? 10学生齐读前后两段对话

11师:这次对话后老师的情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和颜悦色 12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老师说的这段话,并想想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学生自由读,说出自己的理解。

师总结:从老师的话中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板书:老师)

(四)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对比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的异同。(板书:实事求是)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 老师

实事求是 课后反思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学科的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

推荐第7篇:《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研讨探究)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研讨探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设想: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

2、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

教学方法:

1、诵读

2、想象

3、研讨

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

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

1 / 3

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

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美文——

1、教师范读课文。

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三、朗读赏析探究。

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

2 / 3

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四、课堂小结: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 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欣赏,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3 / 3

推荐第8篇:古诗教学研讨

关于古诗鉴赏教学的几个问题

学生古诗学习的现状如何 古诗教学的误区是什么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一首古诗 朗读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联想和想象力在古诗学习中的作用 古诗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如何处理必修和选修教材 如何适当地拓展教材的内容 高一高二的古诗教学如何与高考衔接

转载几篇古诗鉴赏教学的文章

第一篇:新课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偏失 1.积累浅薄化。

在解读诗歌时,如果老师仅仅是参照教材、解析、教学参考书等进行评说,那对于学生来说,仅仅是“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老师没有感情,学生自然不会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谈不上审美体验。诚如梁启超所言:“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铁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样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是激情澎湃的演讲家,他需要把自己所了解的,通过适合所面对的学生的方式来讲述给他们听,而不是如机器一般的读字而已,而所谓的感情充沛则源于教师对这首诗词的了解与热爱。

2.鉴赏模式化。

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类型,课堂上的诗歌鉴赏也变成了一次次真题讲解。“一解词、而释词、三解构、四总结”流水线一般的把美丽的古诗“大卸八块”,对于诗歌的鉴赏也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在意的是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对于诗歌蕴含的深邃思想、丰富情感分析不透,这种程序化的教学手段降低了诗歌固有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发挥,甚至造成了像吕叔湘先生所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的现象,把感情真挚的诗词鉴赏变成了语言文法的训练和写作技巧的操练。

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

究竟我们为什么来进行诗歌鉴赏教学?诗歌鉴赏教学教给学生什么?诗歌鉴赏教学是来告诉学生古人是如何来表达情感的,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如何令人陶醉,透过诗人相隔千年的文字,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出赞叹,引导学生个性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所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俗话说:“教师有一桶常流常新的活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清纯的新鲜水。”作为师者,最不该固步自封,所以在教学期间,要围绕教材大量阅读,关于文学常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鉴赏有数。另外,新课程改革中人们用“平等中的首席”来表明教师的作用,就说明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也要负担起教师应有的责任,“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单纯的灌输,让学生听你说,而是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条线索,比如诗人生平、时代背景灯,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角度,再体悟诗歌。

2.提倡吟诵。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去咀嚼诗歌。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诵读视频,或者发挥范读的作用,也可以举行朗诵会或者吧学生诵读制成影像播放等,增加诗歌鉴赏的趣味性。

3.调动想象。

在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氛围,用诗意的语言,启发学生进入联想想象空间,在特有的氛围中,使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另外,除了语言外,我们还可以配合

绘画和音乐,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与诗词的优美,强化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诗歌鉴赏是一个有情感、有理智的个性化审美过程。我们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尊重诗歌鉴赏的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的根本目的,多一些吟诵,少一些分析;多一些快乐,少一些严肃;多一些自我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

作者:姜婷 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第二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1探讨诗歌鉴赏教学的具体现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明确 1.1急于求成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主要是为了应对高考,而忽视了学生对诗歌的内涵是否真正理解。主要表现在:(1)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学生对诗歌是否产生兴趣和真正掌握诗歌的内涵,特别是在高考前阶段,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向学生传授解题技巧。(2)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总是寻找一些接近高考题型的题,针对这些题向学生创收解题技巧,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不懂得诗歌的真正含义达不到诗歌鉴赏的目的。

1.2教学方式缺少多样化,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

诗歌鉴赏教学的方式缺乏多样化。为了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诗歌鉴赏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中陶冶情操,就要改变以往的单调的说讲教学方式,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融入到诗歌的精神境界中去,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以熏陶。

1.3改变教师传统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鉴赏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诗歌要有新的认识,对诗歌的讲解要生动活泼,引导学生走进是各种去,深切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对学生的精神境界进行洗涤,是学生的视野开阔,精神高尚,实现诗歌鉴赏教学的积极意义。

2结合新课标的新要求,提出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案 2.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新课标明确表示,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起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这样说也是有理论根据的: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用科学的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跟上时代的发展;第二,教师接受过严格的教育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传道授业的先锋,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2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努力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想想为什么这样又为什么那样,对问题所在进行深刻研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同一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诗歌的鉴赏水平也是一样,有着不同程度的理解。由于诗歌表达的意思不是很直白,所以学生对同一首诗歌的理解就会千差万别,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对此,教师就要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深入理解诗歌的本身意义,切实际感悟到诗歌的力量。教师不应该是学生的师长而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解放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走进诗歌,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具体分析高考命题,合理制定教学方案

诗歌鉴赏作为高考内容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成为中学生学习必不可缺的内容。高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诗歌成绩的好坏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语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败,所以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对诗歌理解的程度,及时发现学生对诗歌的曲解,并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多向的思维方式,贴近高考命题,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3结语

诗歌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诗歌的内涵,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围绕诗歌的本意,大胆想象,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鉴赏诗歌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作者:黄真治 单位:福建省南安侨光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问题

一、提高学生诗歌理解能力

现当代诗歌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看,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的。因此,在进行现当代诗歌教学时,应该给学生讲清诗歌体裁演变的背景,让学生详细了解现当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现当代诗歌表达的情感了。学生在进行现当代诗歌学习时,不容易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改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诗歌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在进行现当代诗歌教学时,可以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让学生领会当代诗歌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诗歌朗读,弄懂诗歌中每一个字和每一句话的意思,明确诗歌的结构。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特点,明确诗歌表达的技巧,让学生掌握现当代诗歌的意义。最后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学生仅凭机械性的学习不能感受到现当代诗歌中的美感,反而使诗歌的学习失去了意义,同时也导致学生对现当代诗歌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语文教师应该在现当代诗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诗歌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诗歌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当代诗歌的阅读,选择一些优美的诗歌进行讲述。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诗歌情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介绍诗歌背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诗歌的背景,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情境的创设对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诗歌学习,从而提高诗歌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讲述《再别康桥》这首诗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的形式进行作者背景和诗歌背景的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会现当代诗歌的关键,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诗歌是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文学体裁。为了促进学生的诗歌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语文教师在进行现当代诗歌讲授时,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融入到现当代诗歌意境中的方法非常多,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背景音乐或者诗歌中的优美语言进行引导。例如,在进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篇诗歌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进行铺垫,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主义的氛围,之后讲解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诗歌意境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只有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才能真正体会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帮助学生读懂现当代诗歌。

四、加强朗读训练,启发学生想象力

由于现当代诗歌的用词和语言运用都讲求技巧,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为了提高学生现当代诗歌的学习水平,就需要不断地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对学生诗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慢慢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作品的写作背景。优美的诗歌具有非常大的朗读价值,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描述的意境,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想象。只有对现当代诗歌能够熟练地朗读,才能够慢慢体会诗歌的深意,从而全面深入地理解整首诗歌。此外,教师还应该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对诗歌进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现当代诗歌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现当代诗歌时,只有其思想遨游在诗歌的意境中,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现当代诗歌中蕴含的美。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诗歌朗读训练,不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当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现当代诗歌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现当代诗歌时感到非常吃力,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水平,促进现当代诗歌的教学,就需要语文教师解决好这些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

作者:孙苏海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1.忽略了诵读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要求学生去诵读,只是单纯的为了让学生背下全篇诗文,对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不重视。教师只注重现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没有指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古典诗词中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及精神美。很多古诗都是蕴含哲理的,例如:《别董大》为我讲述了有人的关切、《题西林壁》为我们描述了人生的哲理、《锄禾》教育了我们要珍惜粮食等等。这类古诗的教学一定要

结合诗句大声的诵读出来,将描写与叙述结合在一起,很多学生也只是在诵读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用自己的方式去死记硬背,最终导致了古诗词进入了又一个误区。

2.忽略古诗词意境的分析和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可了解作者的内心感情、对当下社会环境的理解。但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其中的韵味,知识做表面功夫,对古诗词的字面上进行分析揭示,这样的教学会到时古诗词支离破碎,对作者所想表达的意境也忽略。与此同时,学生的想象力不会被充分的挖掘出来,对其想象力有一定损害。例如在对屈原《离骚》一文进行讲解时,若对其进行粗糙讲解,那么则不能够开发并引领学生们的想象力,也不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对古诗词文字雕琢的技巧和魅力。

二、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1.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带有感情的去诵读,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负有感情会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良好的诵读习惯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比如,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的景色,凭吊古代战场上风流人物的追念,来表述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作者的旷世之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烟花三月下扬州”将暮春时节,繁花迷人眼的绮丽景色描绘得细腻而生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更是写出了即使帆影渐渐远去,可诗人仍然伫立在江边,翘首凝望,可见诗人对友人的一往情深,蕴含的感情深厚却不伤悲,甚至诗中的色彩是明快的,这是一场富有诗意的离别。因此,朗诵时的语调不宜太过沉痛,而应带着几分洒脱。

2.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诗词情感美

古诗词本身是一种情感表达艺术,所以古诗教学中的意境体验原则十分重要,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是师生情感的释放活动,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斥着丰富的情感,并且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将情感最大化的释放。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都是经过教育部门专家精心挑选的,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古典诗词要进行详细的剖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作者当时的情感理解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的了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画面,享受古诗词带给我们的精神。比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写的是作者远游时写下

的见闻和观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3.加强因材施教

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但其最终的教学目的便是让学生体会到古典诗词中到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学生自身缺乏的特质,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教学。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有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学。古诗词教学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将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挥,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通过对古诗词的意境分析,了解作者的思想精神,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的对话可通过文言文进行交流,以此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从旁还可对其进行指点,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除此之外还可扩展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古诗词背诵、欣赏,均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品行。

三、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诸多误区,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古诗词教学,使其走出教学误区,忽略高考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即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也是学生真正的领悟到了古诗词的意境。

作者:廖新雯 单位: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第五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苏教版古诗词拥有多样的教学内容,收录了许多经典素材,在教学上也突破了语文的局限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对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作品进行编录,为学生提供了开阔的独立学习空间,使学生学习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苏教版古诗词主要分为三个方

面,包括文本研习方面、积累与应用方面和写作实践方面,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掌握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和内容思想,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扩展。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了解到其中思维模式与作者的价值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古诗词与历史背景搭配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瑰宝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是诗人因为政治抱负、切身遭遇等情感寄托在诗词中,只有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有感情的进行阅读,才能深刻体会到当时作者内心情感,从而领悟到诗词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如李密给晋武帝———司马炎上书所写《陈情表》,它的历史背景是:李密原为蜀汉重臣,后司马昭灭蜀,作者沦为亡国臣子。为求国家安稳,极力笼络蜀汉旧臣,李密就是其中之一。作者为保名节,以当时晋朝的政策为原由,以一篇《陈情表》进行推脱,既可以为祖母尽孝,又可以为蜀汉尽忠。这就结合了这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对学生教学。使得学生既可以对历史有所了解,又可以带动同学的积极性,使得枯燥无味的教学,得以改变。

(二)古诗词与歌曲搭配

古诗词距离我们毕竟年代久远,学生们就算死记硬背也不见起效,但歌词却朗朗上口,很多教师认为歌词没有多大用处,却不曾想过如今科技发达,信息多元化,学生们接触文学不一定完全靠书本,歌曲、电影等都可以接触到文学。如《三国演义》插曲《滚滚东逝水》,就是从三国演义中的诗词中提取升华而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也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古诗词。如《独上西楼》就源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还有好些歌曲都与古诗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古诗词与歌曲搭配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开启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达到对古诗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角度的切入式教学

要打破古诗词的原有教学模式,突破局限性,在素材的选取上不仅要收录经典古诗词,也要根据新教程的需要对那些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创新作品进行收录,更要提供学生开阔自主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增强。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变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精髓所在。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并真正的弄懂一篇古诗词,而不是强制性的去理解。古诗词

中要加强学生对词的诵读涵咏,引导学生获得精神陶冶、审美感受以及心声共鸣。古诗词教学还应该引用典范,使学生的诵读具有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古人的情态、领悟其意。当学生进行古诗词吟诵时,教师应进行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关键细节。苏教版古诗词教学应当具有个性化,更要对学生采用针对性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古诗词修养的培养,使阅读古诗词形成学生学习习惯,才能实现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和对学生不懂得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学生根本不能融入所学的古诗词当中,只会使得学生一知半解,不能深入地去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背景。在新课改下,想要提升高中语文古诗的教学质量,就要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师只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主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更好。

作者:郑铭鑫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推荐第9篇:竖笛教学研讨

竖笛教学研讨

器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素质教育。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六七年级的课堂乐器是口风琴,八九年级是竖笛,竖笛构造简单、价格低廉,携带及清洁方便;同时它有固定的音高、音色优美,易于掌握及普及。现将竖笛教学总结的经验进行交流、探讨。

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八孔竖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就从学生的演奏姿势开始,坐姿和站姿一一讲解示范。第二步训练学生的呼吸方法。为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运用对比法使学生感受气息的运用。有的组感受把一张小纸片放在嘴前,用气息把它吹动而不把它吹跑;有的组感受把空中的小羽毛吹浮在空中而不落到地上;有的组感受把大气球吹起来。通过听辨各组用不同的气息演奏的效果不同,使学生对竖笛气息的运用有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做好铺垫。第三步训练基本演奏技法:单吐是用舌尖顶住上牙的牙根,用气息轻轻地把舌尖冲开,待声音发出后舌尖用弹性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舌尖就像一个通气阀门,如果我们让它发出声音就像发“嘟”音的感觉。在有连线的地方只有第一个音采用单吐的技法,后面的音不再做吐音,只接前面“嘟”音的尾音发出“呜”音。第四步进行基本音级的指法训练,首先介绍的是567i四个音,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先从“7”音入手,这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向后依次为“6”“5”。在学会了这三个音的指法后,为了避免单调枯燥的指法练习,为学生安排小乐曲的练习《小宝宝要睡觉》,使学生感觉到竖笛并不是很难的,用简单的三个音就可协吹奏小乐曲了,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可提高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第五步基本音级掌握后再进行升降音的教授,这些特殊音在吹奏具体歌曲时再进行教授,这样避免学生与其它音混淆。

二、竖笛教学与唱歌教学结合。

竖笛的吹奏它在气息运用等方面和唱歌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竖笛教学时,与歌唱训练相结合。由于中学生的嗓子正处于发育期,不能过多地唱歌,所以在唱歌教学中把竖笛的吹奏与唱歌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减轻学生的声带负担,保护学生的嗓子,又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在学生学习一首新歌的识谱阶段可以用竖笛来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学生在识谱时音不准的问题,而且也能让嗓子得到适当的休息,而且降低了教学和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效率。在教学一些适合吹奏的歌曲时进行分组,一组吹奏一组唱,交替进行。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好各音准和音程,这时我们就借助竖笛来引导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解决合唱教学中学生相互串调的难题。先让学生分别吹奏自己的声部,接着合奏,相互聆听合声的效果,再让学生把这种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当然如果歌曲合适也可在每个声部中分出一部分来给自己的声部伴奏。合奏与合唱结合,既深化了学生在分声部演唱中的节奏感、协调感、合声感,又培养了学生合唱的兴趣,提高合唱的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合奏、伴奏也提高了学生竖笛演奏的水平,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热情。

三、竖笛教学与欣赏教学结合。

要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首先就应该让他们由衷地喜欢它,除了让学生了解学习竖笛的好处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竖笛演奏的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到竖笛的美妙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竖笛教学与欣赏教学的结合。在竖笛教学中,我让学生欣赏教师用竖笛演奏的简单乐曲,一首首他们非常熟悉的旋律,让学生一下子就喜欢上这件简单易学的乐器了。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竖笛的兴趣,也间接提高了学生竖笛的演奏水平。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把竖笛吹奏运用到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吹一吹、听一听、唱一唱、想一想,再动一动(表演、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愉悦的欣赏活动中充分地感受、理解音乐。具体的做法:

1、让学生吹奏教师先写好的适合吹奏的主题旋律,让学生吹奏它、熟悉它,有的甚至是背下来。音乐的主题是一首作品的灵魂,学生熟悉了主题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欣赏。

2、把演奏欣赏的曲目中有特点的代表性的音乐旋律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形式来吹奏,直接来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

当然在音乐教学中,要搞好器乐的教学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研究,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地积极思考探索的问题,希望领导进行批评指正。

村里集中学

2013-11-20

推荐第10篇:研讨教学环境

研讨教学环境

学生学习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家庭学习环境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等;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

我在这儿主要是想说说学生在校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的硬件条件固然重要,但相比学校教学风气、教学氛围、师资力量等软件来说,那当然是次之了。我们的学生为何一有条件就总要往名校里面去挤,这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学生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他不由得自已受到一定的熏陶,也不由得跟随大伙一块进步,再加上教师的优质教学,先进教育方式这足以让学生得以茁壮成长。

模块三我设定的主题单元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是:

1、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

2、我的备课内容、教具、课件制作是否适应我班学生的实际?是否为授课而授课还是为学生服务?

3、学校信息教学设备(主要是指多媒体平台)是否具备?

4、我的教学风格是否适应学生课堂学习?

5、本单元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第11篇:教学研讨心得体会

全区信息化资源教学有效应用试点学校教

学观摩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高 洁

为进一步探索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依托“大校本”教研工作机制和吴忠市教育局“彩虹工程”,加强区内外校际间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4月23日、24日,在利通一小举办了为期两天的全区大型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全区信息化试点学校、自治区首批塞上名师成员学校等多所学校的教师,这次活动由课例展示、现场研讨、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邀请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全区信息化试点学校与利通一小教师共同做课11节,分别展示中高段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探讨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策略;邀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孙雁秋老师、小学数学教研员武卫民老师和小学英语教研员王春老师点评课例,为全区教师进行专业引领。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如何进一步增强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如何充分调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是我未来要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方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3节英语课。 濮雪峰、杨丽华和杨丽3位教师的3堂课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并且很好的将信息化资源有效地运用到了小学的英

1 语课堂,各有特色,给我们各位老师来了精神上的盛宴。

北京市朝阳师范附属小学濮雪峰老师的课,把枯燥无味的形状单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记住了大量的生词,并将单词与句型统一起来展开教学,使与会教师不仅深刻理解了“在读中记,在记中学”的教育理念,还学到了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教学活动方式,课件与多媒体的融合更是让老师们都大开眼界。

银川唐徕回民小学杨丽华老师给我们诠解了会话教学的真谛。选择恰当的游戏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讲练结合, 听、说、读、全面训练。尽量营造英语环境,让孩子们在真是的语境中练习英语,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多样化角色:即引导者、设计者、参与者的角色。

吴忠利通一小杨丽老师始终面带微笑上课,教态从容。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课堂教学的环节把握;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到教学目标的渐次完成,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启示。

本次讲课的老师均表现出较高的学科素养、纯正的语音语调、准确流畅的课堂用语、扎实的英语教学理论、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突出课改理念、尊重文本内容、尊重学生学习体验,强调以人为本,体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特别是教学的设计,突破传统的教学流程,给所有观课教师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对全省的小学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我们学校也配置了白板,我想就像张校长说的一样,小学英语课堂与白板之间还有很大的潜力,在今后的教学汇总,我应该也探索着去利用白板来给孩子们上课,让小学英语教学更加活起来,也让我们的孩子聆听知识的盛宴。

2

第12篇:教学研讨简报

新和县青蓝工作室举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题教学研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师的新课程教材解读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新和县数学青蓝工作室于2015年5月27日下午,在塔木托格拉克乡中学举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都为工作室成员,他们是塔木乡中学买买提·卡哈尓老师,塔乡中学艾买尔·斯马义力老师,新和县第二中学吴浩老师。他们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同台精彩演绎了《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买买提·卡哈尓老师在用双语授课

艾买尔·斯马义力老师在诠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吴浩老师的引导教学,俯下身来和学生交流

本次活动有塔木乡中学、塔乡中学、新和县第二中学、依乡中学共20余名教师参加了观摩活动。

全神贯注听课的老师们

最后,由丽水援疆教师周巧慧副校长做了精彩的点评。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上好初中数学课,提高课堂效率,让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更好的衔接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周巧慧副校长在做精彩的点评

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都受益匪浅,对教学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大家希望能多组织这样的研讨活动,让老师获益更多,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第13篇:体育课教学研讨

体育课教学研讨

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喜欢的课程,但实质上并不是如表面上的光鲜,他们喜欢的是体育课上的自由活动,也就是爱玩什么,玩什么;爱干什么,干什么。他们不想要老师的干预,甚至不想学习教师教授的内容,这样就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真正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几年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启发:

1、体育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充满乐趣、激发兴趣。谁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现在也知道,兴趣就是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如果他对运动没有兴趣的话,他可能就是被动来学的,迫于老师的压力没办法才来学的,这种学习是无奈的,也不会学得更好,所以我们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要使学生热爱体育,热爱体育锻炼,这是新课程所创造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教学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什么教学发展要体现这三个方面呢?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为了我们期望通过体育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家知道,体育对调整人的情绪、培养人的坚强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都是许多课程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要发挥课程自己在这方面的作用。

3、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针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的话,应该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穿插游戏教学,因为初中学生的教学内容学习多种的运动技能,比如说学习篮球的技能、排球的技能、乒乓球的技能、足球的技能、或体操的技能,要让初中学生体验多种运动,从而体验多种运动的乐趣,为高中进行了选项练习奠定基础,当然在教动动技能的时候,为了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性,所以我们在教学运动技能的时候也的穿插一下游戏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当然这些游戏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要适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4、新课程实际上是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没有说不要传统的灌输接触的方式,因为像传统的灌输接触的方式像示范、讲解还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有它的长处,它对学生掌握基础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是有好处的,所以要继续存在,但是像这样的一种传统的讲解方法,由于过份的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实际上他学习效果是有限的,而且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新体育课程要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要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与过去的那些教学方法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的不同来选择或者搭配一些教学方法。

育人路上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阂;多一份宽容,就多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就多一份友爱。我们要为学生设计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更要给学生一份宽容,一片晴天。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法和手段,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14篇:教学研讨记录

政治课教研记录

(与父母交朋友)的教学反馈

参加评课人员:

业务校长王安平

教导主任姜文斌

教研组长马潭

政史地组的全体人员

研讨地点: 政史地组办公室

记录人员: 王盈盈

研讨详情:

马潭说:这节课是我们全组任课教师在课前共同磋商拟定的教学设

计,所以本节课不管是谁承担教学,成绩和缺点都是大家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虽然父母给予自己很大的

爱,但我们与父母之间往往因为存在着一些代沟,所以互相

之间不能正确的处理关系,以致导致出一些分歧。为了减少

相互之间的不理解,我们就要学会沟通。从而教育学生要理

解同情自己的父母,学会与父母交朋友。关于采取何等具体

的方法沟通,那就要求我们在爱父母,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去

行动。具体教学程序,我就不再回忆了。希望在座的各位领

导和同事们给以更多的建议和批评指正,谢谢!

姜主任说:方才马潭这节课讲得很成功,马潭自己也说明了这节

课。教育教学目的。下面我要说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我们的

日常教学什么样的教学类型才是最好的形式,目前为止还没

有找出来最具体的一种。但我们却都能接受像这样的,生动

形象的重点讲解和图解合作最为融洽的双边活动方式。我相

继听了大家几节课,目像马潭这种生动活泼,和谐融洽的学习方式还不多见。尤其是她的导演能力极其强。在她的导演

下,她的学生都是合格地当成小演员了。大家看到了方才课

堂上的热烈气氛了。学生们简直在演说自己的经历。二是在

学生积极讨论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马老师平时的政治课

的热烈活剥程度,学生能各个入境,这是件很了不起的事啊。

不管什么课,能人人都在参与的情况是最值得学习和发扬的

了。今天这节课上,真是做到了这一点。真的很好。希望大

家今后予以学习和借鉴。

王校长说:我想说这样几点。第一个,政史地课的教学决不是让

学生死记硬背自己完全起到了教学过程中的导演者,学生才

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在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对所学的知

识才掌握的深刻,理解的透彻。当然课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像结尾的小结部分,让学生自结,效果会更好一点吧。希望

大家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能做得更完善。时间关系就说这

么多吧。

希望大家今后多努力。

第15篇:小班化教学研讨

小班化教学研讨

小班人数差不多只是大班的一半,学生平时的竞争,通常是在班级内部进行的。人数少,竞争的对手相对就少了。而主动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又离不开竞争,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搏击,人的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主动能力和创造精神才有可能得到锻炼。把教室布置成赞美学生学习成果的实验室能促进学生间的竞争,有效地弥补小班化教育在竞争方面的弱点。小班上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小班练习要有分层练习,要有教师面批和学生自批与互批。

第16篇:教学研讨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屯中学教师XXX,今天由我来主持我校X科组开展的主题研讨活动。本次研讨的主题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今天的做课教师是XXX老师,参加人员有教体局教研员X老师,学校领导X主任,以及X科组全体教师。

下面进行第一项,首先由做课教师X老师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

总结刚才发言:……过渡到第二项

下面进行第二项,同伴互助

老师们针对X老师这节课展开研讨,看哪位老师先来……

总结刚才发言:……过渡到第三项

下面进行第三项,请X老师为我们做专业引领

总结刚才发言:……过渡到第四项

下面进行第四项,请X主任做总结发言……

总结刚才发言:……过渡到最后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

第17篇:教学研讨通讯

为进一步研讨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6月22日,由酒泉市肃州区教育局主办,酒泉第六中学承办,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协办的电子书包“双课堂”教学研讨会在酒泉第六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进一步研讨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活动分为观摩课、教师说课、专家点评、主题报告、会议总结等几大环节。来自北京、广州的相关领导、专家和酒泉市肃州区300名师生出席了此次活动。

观摩课设在酒泉第六中学阶梯教室和多功能报告厅,共安排了8节电子书包教学观摩课。分别由酒泉第六中学的5位老师阜阳市十九中学的两位老师老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汪文龙老师带来了8堂优质的电子书包观摩课,八位老师借助电子书包平台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多向、深度和同学互动,体现了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实现传统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参与式教学、个性化教学、优秀资源共享等,展现了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优势互补、融为一体的优势,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观摩课结束后,进行了说课、评课交流研讨活,首先由酒泉第六中学副校长魏榕介绍了一年来酒泉第六中学电子书包班的发展情况,接着又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汪文龙对观摩课进行了评课,汪老师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大家各抒己见,研讨交流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下午两点在酒泉第六中学阶梯教室举行了名校学术报告活动,近200名肃州区各学校老师参加了学术报告,首先由肃州区教育局闫局长致欢迎词,对此次活动给予了肯定 ,并为来我区交流的几位专家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接着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汪文龙老师做了《借力“双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报告,报告以语文课为例。阐明了信息时代开展“双课堂”的意义。然后由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史先荣校长和广州市番禹区沙墟一小学郭锦辉校长就两所学校电子书包的开展和发展的经验做了报告,最后由广州市番禹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介绍了番禺区电子书包进课堂的方案。

交流研讨会圆满结束,酒泉市肃州区教育局 ~~~~~~为大会总结发言,他对给予宝贵指导的专家和积极参与、热心支持的学校老师表达了由衷感谢。

第18篇:高中物理教学研讨

高中物理

一、走进新课程

1、高中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总量上进行了精简,克服了以往深、重、难的弊病;(2)新课程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努力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3)新课程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加强了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富有时代感;(4)新课程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克服了以往以知识为中心的倾向;(5)新课程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6)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选择性,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充分的空间;(7)新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克服了以往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等。

2、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使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新变化。

(1)结构上要求老师有更丰富的知识结构,紧跟时代,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2)技能上要求老师有更娴熟的教学技能,在表达上的丰富,操作上的熟练有更高层次的要求。

(3)在师生交往中要求老师更加善于引领。所以老师面对挑战要更新理念,以一个合作者的态度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不断充实自己,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同行学习。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尝试,并学会交流和分享,使自己业务能力不断提高。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教学方法

物理难学,物理难教,这是高中学生与老师面临的最困惑的问题。其实物理学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它既表现在知识的结构上,也表现在这些知识结构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方法的教学。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假说、模型、理想化、等效、模拟、对称、守恒、叠加、隔离、平衡、放大、控制变量等。数学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在表达物理规律、处理物理问题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概念定义常用比值法,实验数据处理常用图像法等等。逻辑方法包括比较、分类、类比、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物理学中的很多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都是以实验和事实为基础,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出来的。哲学方法包括对立统

一、量变质变、肯定否定、绝对相对、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特殊一般、原因结果、部分和整体等。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就是用对立统一方法认识光的本性。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这些科学方法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

三、高三年级要上好每一次试卷讲评课

1 高三年级从这个学期将进入复习阶段,试卷讲评课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上好试卷讲评课对强化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每次考试,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一方面,通过分析研究,查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可及时弥补;另一方面,对后续的教学起到导向作用.那么,试卷讲评课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把脉”,有的放矢──试卷分析 (1)要认真科学地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 (2)要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3)要根据统计情况认真备课

2、借题发挥,深入探究──一题多变(多问、多解)

试卷中的典型题,切忌就题讲题.对原试题讲评后,有必要对试题作进一步的挖掘.通过对试题的条件、情景变换或拓展延伸,突破原试题的范围,鼓励学生自己探索,促成知识的迁移、同化和顺应.

3、回归课本,形成网络──一题多联

我们经常说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可见试题的根在教材,因此,指导学生重视课本学习非常重要.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学生脱离课本而扎深于“题海”中,学得苦累,但效果不佳,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危害不小.其实,课本习题体现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理念,是通过专家精心筛选、有目的设置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手经典资料,因此,试卷讲评时,教师若能指出试题在教材中的出处位置,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另外,借一题所考察的知识点,让学生回忆、联想相关知识点,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结构网络,真正达到做一道题,温一章内容的目的,可以收到奇特的效果.

4、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多题归一

许多试题,物理背景不同,但物理模型或思维方法相同.在试卷讲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比较总结,使之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起到速解的效应,也可以使学生记忆持久深刻.

高中:2008年9月4日赣州市城区中心教研活动

2008年9月7日高中物理知识竞赛初赛

2008年9月21日高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地点:南昌大学北区) 2008年10月10日召开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

2008年12月上旬召开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主讲人:特级教师黄恕伯

2009年4月下旬举办高中物理教师实验技能教学大赛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内容安排: 高一:必修1全一册的教学内容 高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恒定电流 高三:高中所学所有内容。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内容安排: 高一:必修2全一册的教学内容 高二:磁场→光的传播

第19篇:许春苗研讨课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许春苗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湛蓝、清澈、唱和、玄奥、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4、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导入

师范读:“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衔向远山远水。”

同学们,这段如溪水畅流栩栩如生、灵气飞扬的精彩景物描写的观照视角新颖、独特,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使人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便是以这样的叙述方式而成文的。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走进幽谷,走进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去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二、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悬测:文题为《山中访友》,按照惯常的阅读经验判断,作者到山中去寻访友人,那么课文中叙述的友人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速读全文印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作者所说的山中访友指的是进山看风景,山中朋友指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自然界的景物。

2、学生轻声诵读,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利用词典疏解。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4、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优美、精彩的语句俯拾皆是。请勾画标注出喜欢的语句并理解、积累。

语句积累示例:

⑴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⑵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⑶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⑷ 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5、听读课文录音,(或:指名语感较好的学生美读课文的精彩片断)学生丰富地想像作者动情叙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尽享童心童趣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的心境。

6、合作研讨:

⑴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⑵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⑶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⑷ 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三、诉心声,拓展延伸

盐城市的黄海滩涂湿地,又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名录,这里生活着丹顶鹤等许多珍稀鸟类。请结合你对滩涂湿地和丹顶鹤等鸟类的了解,合理想像,说一段与游客互诉心声的文字(或以你熟知的某一处风景为话题)。

学生在说话拟稿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照视角的提示。每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自然是美好可亲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善待她,正如德国作家歌德在诠释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启迪人们的,“她在幻影里得着快乐。谁在自己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生活在自然怀里的我们如能以一颗挚真的童心去呵护、关爱她,那么她就会荫庇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所描绘的。

教学反思:

在讲课过程中,我着重调动起学生对于美好景物、优美语言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上课时,首先出示文题,我以本文题目展开线索。因为课题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是本文的文眼。所以我让同学么们边读边思考:(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3)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让同学们揣测文章的内容,捉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合理想象、表达,从而引入本课。学生谈得丰富极了,有的认为去访问一位隐居的老人,有的认为去访问稀有动物,有的认为去访问某个建筑等等,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引导其合理想象、表达。

第20篇:《口技》(同课异构研讨课教学设计)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学生齐读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 ③疏通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 请学生谈谈对几个句子大体意思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评价、纠错。老师做适当补充。

2、分组学习: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观众(宾客)的神态、动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观看了口技表演者的表演。

口技表演者,模仿了那些声音呢? ①学生分组学习,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演者表演的相关语句(一二组的同学找出第

2、3两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三四小组的同学找出第4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邻近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而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的声音:

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儿含乳啼声、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教师点拨引导:口技表演者模仿的这些声音逼真吗?作者如何评价:众妙毕备(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难怪观众的反应是: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逐渐变小) 教师点拨引导:随着声音的变小,气氛也比较舒缓,因此观众的反应是:意少舒,稍稍正坐。 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百千齐作)(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教师点拨引导:此时此刻是口技表演达到最高潮的地方,看看此时的声音多不多?(学生回答:多)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明其一处也。真是一场火灾仿佛就发生在观众的眼前,难怪此时观众的反应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概括口技表演者所展示的三个生活场景。

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这么繁多的声音其实为我们展示了三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想想这三个生活场景之间是孤立存在的,还是有相互联系?

其实这三段所描写的发生在同一个晚上的的相关联的三个生活场景(从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可以知道)。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句概括一下三个场景的主要内容。 总结板书:梦中惊醒、醒而复睡、失火救火

③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 男生齐读第2段(声音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女生齐读第3段(声音逐渐变小),男生、女生齐读第4段(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3、把握文眼和主旨。

问题:从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这么繁多而又惟妙惟肖的声音我们可以感受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怎么样呢?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回答:精湛高超、精妙绝伦、炉火纯青•••••• (板书:精湛高超) 问题:那么如果要请同学们用文中第一段中的一个字来加以概括,想想应该是哪一个字?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明确:“善”(擅长)(这个字也是文章的“文眼”。)

4、归纳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作者通过直接表写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这么繁多的声音,来表现口技表演者的“善”(擅长)(技艺精湛高超),这种写法,从描写角度看应该属于什么描写?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属于正面描写。(板书③:表演者正面描写表现)

那么,通过写观众观看口技表演的反应来烘托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这是侧面描写。 (板书:观众侧面描写衬托)

这就是这篇文章写法上的一大特色: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5、理解开头和结尾重复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的作用。

请同学看看课文开头和结尾,作者给我们交代了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我们从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和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为什么在开头和结尾还要交代口技表演者所借助的道具?) 学生齐读: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作用:内容上:强调道具简单。突出这场表演主要是用“口”来进行表演,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衬托口技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板书:道具衬托) 结构上: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板书:首尾照应)

(三)拓展迁移:我们七年级上册学过的《陌上桑》一诗中也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突出罗敷的美丽非凡。

(正面描写:发型、首饰、衣着表现罗敷的美丽非凡。侧面描写:行人、少年、耕种的人、锄地的人见到罗敷的表现来烘托罗敷的美丽非凡。) 这种写法我们在今后写作中表现人物的特点也是可以驾驭借鉴的。

(四)引导学生课外分类积累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字词,布置完成提供给的练习。

本节课老师主要和同学们一起从文章的内容入手,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了文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口技表演者的精湛高超的技艺。但文言文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重点字、词、句的掌握。老师已经把这一课所要掌握的一些重点字、词、句做了归类整理,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认真完成。我们再找个时间进行讲解。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堂课学习的收获。

1、文章主要内容

通过描写一场精妙神奇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表演者精湛高超的技艺和口技艺术的魅力。

2、写作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六)布置作业: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视、电脑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主流地位,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探寻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感受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可以探寻民间传统艺术的特点、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也可以就如何发扬传统艺术提意见。)

(课件展示:提线木偶、皮影戏、川剧变脸、民间剪纸、泥人艺术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附: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道具:简单

梦中惊醒表演者正面描写表现衬托首尾 渐入梦乡(精湛高超)善

失火救火观众侧面描写衬托衬托呼应 道具:简单

教学设计研讨
《教学设计研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