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代数式教学设计课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03 08:32:15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代数式》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学前分析

学生在认识了有理数之后,对有理数有了充分的认识,而在小学时已经学习了用X表示方程中的未知数,这本身就是用字母X表示数,因此,课堂上可以提示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作用很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3.在具体情景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二.能力目标.经历语言与代数式相互转化的过程,发展学生联想、类比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代数式意义的理解,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书写代数式和叙述代数式的意义.4.

教学用具

课件

5. 标签

代数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比有理数a小10的数是

.(2)正方形的边长是a,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3)某商品的原价为a元,现降低10%销售,那么现在的销售价为

元.(4)甲每天做a个玩具,乙每天做b个玩具,甲做了5天,乙做了3天,一共可以做

个玩具.二.探索新知:

观察:a-10,4a,(1-20%)a,5a+3b (1)引入代数式定义: 像a-10,4a,(1-20%)a,5a+3b等式子都是代数式.(包括上节课出现的,如:n-2,,0.8a ,2n+500,abc,2ab+2ac+2bc等.)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议一议.①薯片每袋a元,9折优惠,虾条每袋b元8折优惠,两种食品各买一袋共需几元?

②一个长方形的宽是am,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③小明的爸爸携带了35kg的行李乘飞机,他的机票价是m元,需付多少元行李费?

④环形花坛铺草坪,大圆半径为Rm,小圆半径为rm,需要草皮多少平方米? 3.让学生先观察:30a、9b、…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引入单项式定义:

像0.9a,0.8b,2a,2a2,15×1.5%m等都是数与字母的

,这样的代数式叫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它的

.(举例) 4.观察2ab+2bc+2ac,n-2…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

.其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

.2)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

.(举例) 5.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是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

.6.例题欣赏.(1)某超市8月份营业额为m万元,9月份营业额比8月份增加了 ,该超市9月份营业额为多少万元?

(2)林老师用分期付款的方法购买汽车:首期付款a元,以后每月付款1500元,直至付清欠款,x个月后,林老师共付款多少元?

注意:列代数式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乘号通常用•表示或省略不写,并且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除法运算通常写成分数的形式.7.做一做.列代数式:

1)苹果a元/kg,橘子b元/kg,买5kg苹果、8kg橘子应付多少元?

2)小明每步走am,小亮每步走bm,小明、小亮从小桥的两端相向而行,小明走5步、小亮走8步两人相遇,小桥长多少? 3)a个三棱柱,b个六棱柱共多少个面? 8.议一议

1)从上面的“做一做“中你能发现什么?并与同学交流.2)你能举例说明代数式2(x+y)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三.课堂练习:

1.n箱苹果重p千克,每箱重________千克.

2.甲同学身高a厘米,乙同学比甲同学高6厘米,则乙同学身高为______厘米. 3.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40%,则女生人数是________.

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代数式

推荐第2篇:代数式教学设计

一、有理数加法

(-9)+(-13) (-12)+27 (-28)+(-34) 67+(-92)

221 (-27.8)+43.9 (-23)+7+(-152)+65 |5+(-13)| (-5)+|―3|

38+(-22)+(+62)+(-78) (-8)+(-10)+2+(-1)

111 (-23)+0+(+4)+(-6)+(-2) (-8)+47+18+(-27)

(-5)+21+(-95)+29 (-8.25)+8.25+(-0.25)+(-5.75)+(-7.5)

6+(-7)+(9)+2 72+65+(-105)+(-28) (-23)+|-63|+|-37|+(-77)

(+18)+(-32)+(-16)+(+26) (-0.8)+(-1.2)+(-0.6)+(-2.4)

31221(-8)+(-312)+2+(-2)+12 55+(-53)+45+(-3)

(-6.37)+(-334)+6.37+2.75 (+6.1)+(-4.3)+(-2.1)+5.1

32 (-23)+(-14)+(-13)+(+1.75) |-32|+(-12)+72+(-5)

二、有理数减法

7-9 ―7―9 0-(-9) (-25)-(-13) 8.2―(―6.3)

1(-312)-54 (-12.5)-(-7.5) (-26)―(-12)―12

―18―1―(-

|-32|―(-12)―72―(-5) (-

1453)―(-8)―18 (+10)―(-

4712)―(+32) (-20)-(+5)-(-5)-(-12) (-23)―(-59)―(-3.5)

)―(-

25)―107

(-165)―3―(-3.2)―7 (+

(-

-8

(+4.3)-(-4)+(-2.3)-(+4) (-0.5)-(-

3(-8)-(-31214342317)―(-

27)―

37 (+6.1)―(-4.3)―(-2.1)―5.1 )―(-134)―(-123)―(+1.75) (-3

23)―(-2)

34―(-

123)―(-1.75) -579+416-329 -

434+16+(-23)―

52 0.5+(-14)-(-2.75)+12

)+6.75-

5)-2+(-123)+12 55-(-523)-4

25+(-1 (-6.37)-(-33)34)+6.37-2.75

三、有理数乘法

2(-9)×23 (-13)×(-0.26) (-2)×31×(-0.5)

13×(-5)+13×(-13) (-4)×(-10)×0.5×(-3)

(-38)×43×(-1.8)

(-0.25)×(-47)×4×(-7)

4×(-96)×(-0.25)×481

(56―34―79)×36

(-34)×(8-43-0.4)

25×34-(-25)×12+25×14

13×(2143-27)×(-85)×(-165)

四、有理数除法

18÷(-3) (-24)÷6 (-42)÷(-6)

37)×(-45)×(-127)

(-8)×4×(-12)×(-0.75)

(47-118+143)×56

(-36)×(49+56-127)

(-66)×〔12122-(-13)+(-115)

〕 (187+34-56+79)×72

(-57)÷(-3) (-35)÷25(-

539(+21)÷(-7) (-13)÷9 0.25÷(-18) 24 -36÷(-113)÷(-3) (-1)÷(-4)÷7

61113÷(-7)×(-79) 0÷[(-34)×(-7)] -3÷(3-4) 6(-247)÷(-6)

733112÷(5-18)×18 113÷(-3)×(-3) -8×(-14)÷(-8) 75 (34-8)÷(-6)

3333112(92-8+4)÷(-4) -3.5 ×(6-0.5)×7÷2 -17÷(-5316)×18×(-7)

6555555122×(-13-2)÷4 7÷(-25)-7×12-3÷4 0.8×11+4.8392×(-7)-2.2÷7+0.8×11

五、有理数混合运算

37734(-1620512)×(-15×4) 187(-2.4) 34 2÷(-7)×7÷(-517)

1211111[1512-(14÷15+32]÷(-18) 5×(-5)÷(-5)×5 -(3-

121321+14-7)÷(-42)

521-13×23-0.34×7+3×(-13)-7×0.34 8-(-25)÷(-5) 11 (-13)×(-134)×13×(-67)

1112(-478)-(-52)+(-44)-38 (-16-50+35)÷(-2) 1 (-0.5)-(-314)+6.75-52

178-87.21+43221+531921-12.79 (-6)×(-4)+(-32)÷(-8)-3 21-7-(-12)+|-12|

(-9)×(-4)+ (-60)÷12

[(--|-3|÷10-(-15)×13

37517111-15×(32-16)÷212 (23-32+118)÷(-16)×(-7) 1 -34×(8-23-0.04)

914)-1

57+

821]÷(-

142)

-2×3 -2-1 3-4 1-2×1 223433332÷42

2×22 32 +43 23×24×25 2×322-232

222+23+23 22-(3)3×13-13122+122

0-32÷3×23 22×

122÷0.83 -32×123123-2÷2

324×(-23+1) ×0 6+22×15 -4×3

-15-0.42.55 125-(1-0.5)×

13 23×223×332

-10+8÷22

4×3+6 1×3×2×13 22138127 -7+2×3+(-6)÷13 222

7322222×(-) ×(24÷(-8)-15432

54)×7 81113222-3×]÷ 6÷9÷69 22-2[12451 36×123 2

-{330.41(2)} -1+(1-0.5)××[2×3]

3341212

-4×176+532 333 -3-821+3×2÷33231 0.25

推荐第3篇:代数式教学设计

代数式教学设计

1.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单独的一个字母以及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式数的字母连接而 的式子叫代数式.

学习代数,首先要学习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明确代数式的意义。 2.举例说明 例1填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___册; (2)温度由t℃下降到2℃后是________℃;

(3)棱长是a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4)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________千克. (此例题用投影给出,学生口答完成) 解:(1)12n; (2)(t-2); (3)a3 (4)(1+10%)m.例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1)2a十3; (2)2(a十3); (3)c/ab; (4)a-c/b; (5)a2+b2 (6)(a+b)2.

解:(1)2a+3的意义 2a与3的和;

(2)2(a+3)的意义是2与(a+3)的积;(3)c/ab的意义是c除以ab的商; (4)a-c/b的意义是a减去c/b的差;(5) a2+b2的意义是a,b的平方的和; (6) (a+b)2的意义是a与b的和的平方. 说明:(1)本题应由教师示范来完成;

(2)对于代数式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致引起误会为出发点.如第(1)小题也可以说成“a的2倍加上3”或“a的2倍与3的和”等等.

例3用代数式表示: (1)m与n的和除以10的商; (2)m与5n的差的平方; (3)x的2倍与y的和; (4)u的立方与t的3倍的积.

分析:用代数式表示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要注意:①弄清代数式中括号的使用;②字母与数字做乘积时习惯上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解:(1)m+n/10;

(2) (m-5n)2; (3)2x+y;

(4)3tu3.四、课堂练习l,填空:(投影)(1)n箱苹果重p千克,每箱重千克;(2)甲身高a厘米,乙比甲矮b厘米,那么乙的身高为厘米;(3)底为a,高为n的三角形面积是;(4)全校学生总人数是x,其中女生占48%,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是2,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投影)(1)2a-3c;

(2)3a/5b; (3)ab十1;

(4)a2-b23.用代数式表示:(投影)(1)x与y的和;

(2)x的平方与y的立方的差;(3)a的60%与b的2倍的和;

(4)a除以2的商与b除3的商的和.

五、师生共同小结首先,提出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叫代数式?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①代数式实际上就是算式,字母像数字一样也可以进行运算;②在代数式和运算结果中,如有单位时,要正确地使用括号.

三、作业

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分别是“a,b,c,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张强比王华大3岁,当张强a岁时,王华的年龄是多少? 3.飞机的速度是汽车的40倍,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1/3,若汽车的速度是u千米/ ,那么,飞机与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4.a千克大米的售价是6元,1千克大米售多少元? 5.圆的半径是T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6.用代数式表示:

(1)长为a,宽为b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2)宽为b米,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的周长; (3)长是a米,宽是长的1/3的长方形的周长; (4)宽为b米,长比宽多2米的长方形的周长.

推荐第4篇:代数式教学设计(版)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2.代数式

(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的第二节第2课时,学生在前1课时已经初步了解了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通过对代数式实际意义的解释,降低了抽象的字母表示数的难度,本节课学生将会很快的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更好的感受抽象的字母和具体的数之间的关系。

一开始的两个数值转换机显得生动有趣,难度也不大,所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氛围更浓烈,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一开始就用两个数值转换机直奔教学主题――求代数式的值。因为内容生动有趣,难度也不大,虽然两个数值转换机的运算顺序不同,列出的代数式也不同,但是学生结合上一节的内容很自然地正确写出两个不同的代数式,再通过具体的字母的值来求代数式的值,然后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代数式在字母取相同值的代数式的值的不同,并感知代数式的值随字母变化时值的变化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变量之间的关系,渗透字母的取值和代数式值对应的思想。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学生主动参与,通过丰富有趣的类比让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以及运用它推断代数式所反映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代数式求值过程中,初步感受函数的对应思想;

2.感受字母取值的变化与代数式的值的变化之间的联系,能利用代数式的值推断一些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

教学重点:当字母取具体数字时,对应的代数式的值的求法及正确地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 旧知归纳,直奔主题 ② 创设背景,理解概念 ③习题精选 意义升华 ④ 练习交流, 巩固提高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旧知归纳,直奔主题 内容: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介绍数值转换机。 目的:

通过复习上一节知识内容,直接点出本节主题,在于降低教学难度,向学生介绍数值转换机,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前提下顺利过渡到本节知识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字母取值和代数式值的对应思想。

效果:

学生在通过上一节知识的回顾,知道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概念,而当老师提出数值转换机时,学生明显的充满了兴趣,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两个不同的数值转换机(运算顺序不同,列出代数式会不同,代入相同字母的值时所求代数式值也不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二环节 创设背景,理解概念 内容:

讲解教材中的议一议,填表,看谁算的又快有准。

目的:

经过这个填表问题,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求代数式值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代数式值的概念,并感知字母和代数式值之间的对应思想。通过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有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效果:

本环节开始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回答教材上表格下面的两个问题后,老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比如:如果这两个代数式分别表示甲乙两家公司给一个打工者所发的总工资(n代表他上班的总天数),你将选择在哪家公司打工?事实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说甲乙的都有,还有学生说要根据打工天数的多少分情况讨论,这个题,显然可以向学生渗透数学里面分类讨论的思想。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加问:当n=-3时,分别求n、-n的值,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两个不同代数式的含义。

2

2第三环节习题选讲 意义升华 内容:课后习题3.3的第2题。

目的:

根据老师们平时的教学经验,课后的这个第2题是学生做的最差的一道题。作为初学者,学生刚刚知道了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会求代数式的值,而这题中涉及到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在课堂上老师适当引导,可以给以后的合并同类项埋下伏笔,制造悬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效果:

教学中,学生只要写出表示周长和面积的代数式就可以,没有合并也是对的,但是老师可以提出来,像这样的代数式我们还可以合并成另外一种样子,具体是怎么合并的,有什么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学到。学生往往露出很惊奇的表情,很想知道是怎么合并的,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环节 练习交流, 巩固提高 内容:

解决教材中的随堂练习等。同学之间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必要的内容。 布置作业。

目的: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了试一试、想一想等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选择题目的出发点在于帮助学生熟练计算代数式的值并感知字母和代数式值的对应思想。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把握本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方向.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识的习惯.效果:

学生分层次独立完成课中随堂练习,再由教师念答案学生自我评分,按不同的要求统计优秀成绩(基础差的同学做对第1题就是优秀),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四、教学反思与点评

《代数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本节课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提出数值转换机,并要求学生根据两个不同的数值转换机列出不同的代数式,并求相同字母下代数式的值。进而引出议一议,让学生通过表格中大量的计算,熟练掌握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升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表后面的设问,以及老师的设问,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这题并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还要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老师的设问更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通过习题选讲,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代数式值含义,并对后面的合并同类项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课堂练习中,给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层次对学生提出要求,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作的比较成功: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淡化格式化计算程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对概念的感知和理解,如通过学生的表格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代数式值的概念,通过习题选讲,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好奇。

第二,恰当设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议一议中设计的第三问:如果这两个代数式分别表示甲乙两家公司给一个打工者所发的总工资(n代表他上班的总天数)。你将选择在哪家公司打工?事实上不,设计到打工发工资的问题学生是很感兴趣的,这个问题提出的时候,教室里炸开了锅,有说甲乙的还有的提出根据打工天数或者自己的需要来分情况讨论的,恰当的让学生感受到代数式值随字母变化的变化规律,同时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第三,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不论哪个环节,学生活动始终是占主体地位.第四,在课堂练习中分层次安排内容、分层要求,使他们人人具有成就感,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推荐第5篇:代数式的值教学设计

代数式的值

一、主要内容:

1.代数式的值的概念:

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

1)字母的取值不能使代数式本身失去意义,如分母不能为零;

2)不能使它所表示的实际问题失去意义,如求路程公式S=vt中,v,t不能取负数。

2.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

先代入后计算:

注:

1)代入时,只将相应的字母换成相应的数,其它符号不变。

2)代数式中原来省略的乘号代入数值以后一定要还原。

3)对于已知一个比较复杂的代数式的值,求另一个代数式的常用的方法有整体代入法,代换法。

4)根据代数式所表示的运算顺序,按有关运算法则,计算出结果。

二、主要数学思想:

代数式的值是由字母所取的值确定的,当代数式中的字母每取一个值时,代数式就表示一个确定的(数)值。因此,求代数式的值是由一般(式)到特殊(数)的问题,通过求代数式的值,可进一步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

三、例题讲解: 例1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 a2-

(2) +2 其中 a=4, b=12, 其中 a=, b=

.

解:(1)当a=4, b=12时,

a2-+2=42-+2=16-3+2=15 时,

(2)当a=,b= ===。

点评:(1)求代数式的值的解题步骤是:

①指出代数式中的字母所取的值; ②抄写原代数式;

③把字母的值代入代数式中;

④按规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所取的数的大小来确定的,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这些值必须使代数式和它所表示的实际数量有意义。(1)题中的a不能取0,因为当a取0时,的分母为零,代数式无意义。

(2)题中a+b不能为0。

2当a=-1, b=2, c=3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

(1)

(2)(a2+b2-c2)2

(3)

分析:求代数式在a=-1,b=2,c=3时的值,就是把代数式中的字a、b、c,分别用-1,2,3代替,按原来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即可。

解: (1)

(2)(a2+b2-c2)2=[(-1)2+22-32]2=[-4]2=16

(3)

例3 已知a-=2,求代数(a-

)2-

+6+a的值。

分析:本例中代数式(a-

)2-

+6+a是含字母a的代数式,若已给出a的值,用a的值代换代数式中的字母a,即可进行运算,但现在没给a的值,又无法求出a的值。只知:a-=2,所以我们应把a-作为一个整体,把代数式(a-

)2-

+6+a进行变形,使代数式中的字母以a-的形成出现,再用2代替a-即可求值。

解:当a-=2时

(a-)2-+6+a=(a-

)2+(a-

)+6

=22+2+6

=12.

例4 当=2时,求代数式的值。

分析:本例仿例3,把看一个整体,把所给代数式进行变形。

解:当=2时

2

=2×2+3×=5

例5 某车间第一个月产值为m万元,平均每月增产率为a%

要求: (1)用代数式表示出第二个月的产值。

(2)当m=20 ,a=5时第二月的产值。

分析:平均每月增产率为a%,即第二月的产值比第一个月的产值增加m×a%,所以第二月的产值为m+m·a%.

解:

1)第二个月的产值为(m+m·a%)万元;

2)当m=20, a=5时

m+m·a%=20+20×5%=21(万元)

小结:若每月的增产率不变,下一个月的产值就等于本月产值+本月产值×增产率。请试着写出第三个月的产值,并计算当m=20,a=5时产值。

北 京 四 中

透视“代数式”

一、明确代数式的特征

代数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初中代数的始终,关于什么是代数式,课本中用“像……是……”这种说法加以描述,通过对这个定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代数式的三个特征:

1.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如:3a、a+b等。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如:

7、x等。

3.代数式中是不含等号的。运算律、公式,它们都是以等号形式出现的,应该说,这些等式的左、右两边,各是一个代数式。如:S=ab,它是用等号把代数式S与ab连结起来而成为公式,所以S=ab不是代数式,而是公式。

二、注意代数式书写格式

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记作“·”或省略不写。数字和数字相乘,乘号不能省略;数字和字母相乘,可以省略乘号,但数字必须写在字母前面,如:a×2可记作2a,不能写成a2;字母和字母相乘时,除可省略乘号外,一般还要习惯按英文字母表示的自然顺序来书写,如:y×x×2,可简记为2xy。

2.带分数和字母相乘时,若要省略乘号,须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x× 4,记作,不能写成4 x,另外,当一个因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如1×a,不能写成1a,而应记作a。

3.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如:s÷t应记作,ah÷2记作。

4.写代数式的答案时,若是乘、除关系的,单位名称直接写在式子的后面,如:正方形面积 3 是12a平方厘米,无需加括号;若是加减关系时,必须把式子用括号括起来,再写单位,如:三角形的周长是(a+b+c)米。

三、掌握列代数式的要点

列代数式就是把问题中与数量关系相关的语句,用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的式子表示出来。

首先弄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如:和、差、积、商及大、小、多、少、倍、分、增加到、减少到、增加了、减少了等,并把这些语言转化为运算。

其次是弄清问题中的运算顺序,特别是注意括号的运用。

最后要明确列代数式与小学的算术列式类似,所不同的是把数改为表示数的字母来列式。

例1 设甲数为x,用代数式表示乙数

(1)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

(2)乙数比甲数大16%,

解:

(1)中的甲数转化为“x”,“小”转化为运算“-”,先表示甲数的2倍2x,再表示比2x小3的数是2x-3。

(2)中甲数的16%即为:16%·x,“大”转化为运算“+”,即“x+16%·x 或(1+16%)x。

例2 设甲数为x,乙数为y,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的平方和(即平方的和)。

(2)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解:

(1)中就是:甲数的平方+乙数的平方,注意先平方后和,即x2+y2。

(2)中就是:(甲数+乙数)×(甲数-乙数),注意先算和、差,再相乘,和、差要添括号,即(x+y)(x-y)。

四、准确求出代数式的值

一般地,把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在这个概念中,实际上也指出了求代数式值的方法,即一是代入、二是计算,当代数式中有多个字母时,代入值不要混淆,式中的同一个字母值应该是相同的,在进行运算时,既要分清运算的种类,又要注意运算顺序。

某些求代数式值的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代数式中相关字母的值,而是给出某种关系,这时要认真仔细观察题目特征,运用整体代换的方法来进行求值。

例3 若代数式2x+3y+7的值是8,那么4x+6y+10的值是多少?

解:本题没有给出x、y的值,而是已知2x+3y+7=8,这时易知2x+3y=1,然后再观察4x+6y+10这个代数式,其式中的4x+6y正好是2x+3y的2倍,即4x+6y=2(2x+3y),所以4x+6y=2,此时4x+6y+10的值就是2+10=12了。

五、会应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目的,灵活应用代数式,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例4 用a米长的篱笆材料,在空地上围成一个绿化场地。现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围成正方形的场地;另一种是围成圆形的场地。试问选用哪一种方案,围成的场地面积较大?并说明理由。

解:设S

1、S2分别表示围成的正方形场地和圆形场地的面积,则

∵π<4,

∴ .

∴S2>S1, 故应选用围成圆形场地的方案,它的面积较大。

例5 暑假里父亲、儿子、女儿准备外出旅行,咨询时了解到,甲旅行社规定:大人买一张全票,两个孩子的费用可按全票价的一半优惠;乙旅行社规定:三人旅行可按团体票计价,即按原价的60%收费。已知两个旅行社的原价相同,问选择哪个旅行社,能多省钱?

解:设两个旅行社的原票价为a(a>0)元,则甲旅行社的收费为a+2×0.5a=2a(元),乙旅行社的收费为

3×60%a=1.8a(元)。

因为2a>1.8a,所以选择乙旅行社能多省钱。

六、在列代数式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每个中学生都应具有创新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创新,就是要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解决。

例6 给出下列算式:

32-12=8=8×1,

52-32=16=8×2

72-52=24=8×3, 92-72=32=8×4

观察上面一系列等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用代数式表述这个规律。

分析:观察可知左边是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大数减小数),右边是8的倍数,其规律可用代数式表述为

(2n+1)2-(2n-1)2=8n(n为自然数)。

例7 问题:你能很快算出19952 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考察个位数为5的自然数的平方,任意一个个位数为5的自然数可用代数式表示为10n+5,问题即求(10n+5)2 的值(n为自然数),试分析n=1,n=2,n=3,…这些简单情况,从中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归纳、猜想出结论(在下面空格内填上你的探索结果)。 (1)通过计算,探索规律:

152=225, 可写成100×1×(1+1)+25,

252=625, 可写成100×2×(2+1)+25,

352=1225, 可写成100×3×(3+1)+25,

452=2025, 可写成100×4×(4+1)+25,

752=5625, 可写成_____________。

852=7225,可写成_____________。

……

(2)从第(1)题的结果,归纳、猜想得:

(10n+5)2=_____________。

(3)根据上面的归纳、猜想,请算出:19952=______

解:

(1)l00×7×(7+1)+25,100×8× (8+1)+25;

(2)100n(n+1)+25, n为自然数;

(3)100×199×(199+1)+25=3980025。

本例的实质是先用代数式表示出一般情况,再求特殊情况下代数式值的计算规律,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再求这个一般性结论中代数式的值,体现了“特殊—— 一般 ——特殊”的思想方法,这正是用字母代数(从特殊到一般)后再求代数式值(从一般到特殊)这种思想方法的反复应用。

发现是创新的前提,以上两例要求同学们从具体、特殊的事例中探究其存在的规律,并把潜藏在现象中的本质挖掘出来,并用代数式加以表示。规律被找出,即是完成了一个创新过程。长期如此,你的创新意识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将不断提高。

北 京 四 中

代数式的值 考点扫描: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

名师精讲:

1.代数式的值的概念: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

(1)字母的取值必须确保代数式有意义。

(2)字母的取值要保证它本身表示的数量有意义。

(3)字母的取值不同,代数式的值也不同。

2.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是:

(1)用字母的取值代替字母,要注意省略的乘号要写出来;若字母的取值是分数,并且是字母的平方或立方形式的,要添加括号,把分数括起来。

(2)根据代数式所表示的运算顺序,按有关运算法则计算出结果。

中考典例:

1.(河南省)已知代数式3y2-2y+6的值为8,那么代数式

A、

1 B、

2 C、

3 D、4

考点:求代数式的值

评析:求代数式值的方法是:用字母的取值代替字母,根据代数式所表示的运算顺序按有关运算法则计算出结果。而该题给的不是字母的值,而是一个代数式3y2-2y+6的值,因此必须将另一个代数式转变成一个用3y2-2y+6表示的式子。通过观察,代数式(3y2-2y+6)-2的形式。然后将3y2-2y+6的值代入,即可得到其值为2。故应选B。

解题过程如下:

可变为

的值为(

=(3y2-2y+6)-2

将3y2-2y+6=8代入,原式=2。

说明:该题是考查整体代入求代数式的值,可拓展为求6y2-4y+5的值等。

北 京 四 中

代数式

1.选择题

(1)代数式2x-y2用语言叙述为(

)

(A)x的2倍与y的差的平方

(B)x与y的平方差的2倍

(C)x与y的差的2倍的平方

(D)x的2倍与y的平方的差

(2)电影院的座位一共有n行,每行的座位数比行数多10,则电影院共有座位(

)

(A)10n个

(B)(n-10)n个

(C)10(n-10)个

(D)[10n+

(3)若两数之积为24,其中一个数为M,则另一个数的2倍表示为(

)

]个

(A)

(B)

(C)

(D)

(4)某个学校的学生共有a人,其中男生占53%,则代数式(a-53%a)表示的是(

)

(A)全体学生的人数

(B)全体女生的人数

(C)全体男生的人数

(D)全体学生的人数的—半

2.填空题

(1)n个队参加篮球比赛,每队有10人,参加比赛的队员共有___________人。

(2)当a=5,b=4时,代数式3a2-2b的值是___________。

(3)长方形的周长为46,它的长是x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

3.求代数式的值

(1) ,其中a=5,b=7;

(2)3x2-2xy+y2,其中x=1,y=

(3)(3a-2b)2,其中a=

,b=;

(4)(a+b)2-(a-b)2,其中a=

答案:

1.

(1)D

,b=。

(2)D

行数

座位数

1

1+10

2

2+10

n

n+10

∴电影院共有座位:1+10+2+10+…+n+10=1+2+…+n+10+10+…+10=个

(3)D

(4)B

提示:53%a表示全体男生人数,学生总数-全体男生人数=全体女生人数

2.

(1)10n

(2) 67

(3) x(23-x)平方厘米

提示:长方形的宽为厘米

3.

(1)

(2)

(3)1

(4)

注意:代入数值后,要注意运算顺序。

推荐第6篇:列代数式的教学设计

2.2列代数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

难点:正确理解题意,从中找出数量关系里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写成代数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投影) (1)乙数比x大5;(x+5)

(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

1 (3)乙数比x的倒数小7;(-7)

(4)乙数比x大16%((1+16%)x)

x (应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

2、在代数里,我们经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问题

(二)、题例精解

11例1 (1)甲乙两数和的2倍;

(2)甲数的与乙数的的差;

32(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

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具体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

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

11(1)2(a+b); (2)ab ; (3)a2b2;

32(4)(a+b)(a-b);

(5)(a+b)(b-a)或(b+a)(b-a)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完成) 此时,教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因为加法有交换律,但a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两者明显不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别注意其运算顺序 例2 用代数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数;

(2)被5除商m余2的数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 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 解:(1)3n; (2)5m+2 (这个例子直接为以后让学生用代数式表示任意一个偶数或奇数做准备)

例3 设字母a表示一个数,用代数式表示:

(1)这个数与5的和的3倍;

(2)这个数与1的差的

1; 41(3)这个数的5倍与7的和的一半;

(4)这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的和

3分析:启发学生,做分析练习如第1小题可分解为“a与5的和”与“和的3倍”,先将“a与5的和”例成代数式“a+5”再将“和的3倍”列成代数式“3(a+5)”

111解:(1)3(a+5); (2)(a1); (3)(5a7); (4)a2a

423 (通过本例的讲解,应使学生逐步掌握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为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4 设教室里座位的行数是m,用代数式表示:

(1) 教室里每行的座位数比座位的行数多6,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

3(2)教室里座位的行数是每行座位数的,教室里总共有多少个座位?

2分析本题时,可提出如下问题:

(1) 教室里有6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个座位,那么这个教室总共有多少个 座位呢? (2)教室里有m行座位,如果每行都有7个座位,那么这个教室总共有多少个座位呢? (3)通过上述问题的解答结果,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总座位数=每行的座位数×行数)

2解:(1)m(m+6)个; (2)( m)m个

3(三)、课堂练习

1、设甲数为x,乙数为y,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1 (1)甲数的2倍,与乙数的的和;

(2)甲数的与乙数的3倍的差;

34(3)甲乙两数之积与甲乙两数之和的差; (4)甲乙的差除以甲乙两数的积的商

2、用代数式表示:

(1)比a与b的和小3的数;

(2)比a与b的差的一半大1的数; (3)比a除以b的商的3倍大8的数; (4)比a除b的商的3倍大8的数

3、用代数式表示:

(1)与a-1的和是25的数;

(2)与2b+1的积是9的数; (3)与2的差是x的数;

(4)除以(y+3)的商是y的数

9〔(1)25-(a-1); (2); (3)x+2; (4)y(y+3)〕

2b1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请学生回答:

1、怎样列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关键是什么? 其次,教师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对于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应按下述规律列代数式:

(1)列代数式,要以不改变原题叙述的数量关系为准(代数式的形式不唯一); (2)要善于把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分解成几个基本的数量关系;

(3)把用日常生活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是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要求学生一定要牢固掌握

(五)作业设计

1、用代数式表示:

(1)体校里男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60%,女生人数是a,学生总数是多少?

(2)体校里男生人数是x,女生人数是y,教练人数与学生人数之比是1∶10,教练人数是多?

2、已知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一边是a厘米, 求:(1)这个长方形另一边的长;(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反思:

推荐第7篇:代数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3.2代数式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代数式、列代数式以及代数式的意义,是接下来学习整式和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具有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从“数”到“式”的转变,因此本节教学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体会、感悟,理解列代数式的方法和代数式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并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意识。

四、教学重点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并能用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解释代数式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难点

用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解释代数式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流程

1.填空:

(1)某种瓜子的单价为16元∕千克,则购买n千克需______元;

(2)小刚上学步行速度为5千米∕小时,从小刚家到学校的路程为s千米,则他上学需走______小时;

(3)钢笔每支a元,铅笔每支b元,买2支钢笔和3支铅笔共需______元; (4)已知两个数的和为10,其中一个数为x,则这两个数的积为______ (5)n箱苹果重p千克,则平均每箱重______千克。

学生口头回答。这五道题既是对上节内容的复习,同时又为引出代数式的意义做了铺垫 2.代数式的定义是什么?

sp我们把像16n,,2a3b,x(10x),等这样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它们5n都是用运算符号和字母、数字连接而成的,单独一个数字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3.区分代数式

下面式子中哪些是代数式?

1s①3

5 ②2x5y

③r2h

④abba

⑤a0

3h学生自己辨别 点评:代数式也就是不含,,,,,的式子(补充,帮助学生理解)

4.列代数式,并求值 例:(1)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

(2)如果该旅游团有37个成人、15个学生,那么他们应付多少门票费? 解:(1)该旅游团应付的门票费是(10x5y)元.(2)把x37,y15代入代数式10x5y,得

1037515445(元) 因此,他们应付445元门票费

进一步明确代数式求值的过程 5.代数式的意义

思考: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

学生自己思考后同桌讨论,小组交流 如果用x(m/s)表示小明跑步的速度,用y(m/s)表示小明走路的速度,那么10x5y表示他跑步10s和走路5s所经过的路程;如果用x和y分别表示1元硬币和5角硬币的枚数,那么10x5y就表示x枚1元硬币和y枚5角硬币是多少角钱 6.学生自己做P81“做一做”,提问点评

7.做练习:课本82页“随堂练习”

8.巩固练习:课本83页习题3.2(1)(2)(3)

学生自己做,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9.作业:P83第四题

九、板书设计

1.代数式的概念

2.例题:列代数式并求值 3.代数式的意义 教学反思

推荐第8篇:代数式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授的是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三章代数式第一课时今天感觉很成功的一节课环节来教授新课,先让学生表示出代数式,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是对这节课的引入,然后,我通过学生书写的题目,引领学生总结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最后引出代数式的定义。下来,我让学生判断几个式子是否是代数式?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从中纠正,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在下来,学生自己知道书写要求,这一难点就攻破了,就在此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个代数式。我请了个最差的学生,他说52,这一下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说他说错了,此时刚好我也指出这个学生答对了。很让我吃精,我已经把这个知识点都遗漏了,感谢这个同学,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做,包含三问结果学生的计算能力跟不上,逻辑思维能力也跟不上,最后一问,知道代数式的值,让学生去求其中一个字母,其实就是方程,可见学士的建模思想和逻辑思推理能力很差我得在这方面今后备课学要注意,要写功夫,另外学生读题的能力也不行半天读不懂题意,今后备课也得注意板书我今天也可以去要求自己,尽管效果不好,但比以前强!

感谢我的同事罗主任,宋老师,李老师,薛老师,谢谢你们的帮助!

推荐第9篇:代数式

列代数式

(第一课时说课稿·附教案)

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贵州省都匀市第六中学

陈敏昭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代数式”。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和分析现实生活中事物间的各种数量关系,将这些关系用式子表示出来,并通过这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代数式,了解代数式在人类学习、生活及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从数学思维方法角度来看,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代数式的引入则标志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初中代数式以前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包括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数、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运算法则、运算过程、运算结果。思维的基本路线是:一个现成的式子,学生运用相关的运算法则计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而代数式的引入将改变这个思维路线:弄清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通过列出代数式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数学教学从此开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探讨和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从前后知识间的关系来看,代数式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概括与抽象,也是上节内容的延伸,更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应用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将这些关系表达出来。

2、学生认知分析:

心理学告诉我们,数概念是人类最晚近形成的概念,而相关的心理学实验表明,对于学生个体来讲,数概念也是最后形成的概念之一。这是因为数概念具有高度的思维抽象性和高度的逻辑严密性。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在从感性向理性过渡,思维水平处于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转折期。而我认为,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代数式”又是数学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期”和“转折点”的不期而遇,使得看似简单的“列代数式”变得举足轻重。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来看,可说是有利有弊。从利的角度看,学生通过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对各种算式、不同算式的运算关系、运算法则

1

已经非常熟悉,通过有理数混合运算的一些应用题,也初步涉及到了关于如何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式进行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会在“列代数式”的学习中产生迁移作用而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在从弊的方面看,这种迁移同时也会对代数式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在学生学习代数式以前,数学学科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与“计算”一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老师们更注意的是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教授及学生计算技能的培养,学生们关注的则是法则运用的正确性、计算过程的完整性、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算对了没有?”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这种思维惯性必然会对“代数式”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问题一”中,学生会有一个要将“x”和“y” 化为一个具体的数字,然后用一个准确的“××元”来回答问题的思维惯性,进而将代数式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混为一谈。而事实上,代数式真正要关心的问题是“你知道该怎样算吗?”而不是“你算对了没有?”。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是,(1)弄清事物间的数量关系。(2)克服上述思维惯性的干扰,实现学生思维方法从“计算结果”向“表达关系(列出代数式)”的顺利转折。

二、目标定位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代数式”的概念,掌握一些初步的分析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方法和列代数式的方法、技巧及技能。

2、数学能力方面。

通过分析和定位客观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将这些关系表达出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辨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

3、提升学生理性精神方面。

可以肯定地说,人类数学领域的进步绝对不是以计算结果的精确性为标志的,而应该是以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了解程度、把握程度为标志的。代数式的引入,应该在学生的思想方法和对数学的理性认识方面起到一个转折和提升的作用。要用“列出式子就等到于解决了问题”的思维模式“覆盖”学生已经习以为常的“算出结果才算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转变实际上应看作是对数学概念、对数学思想的一种理性回归,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乃至于整个思维形式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

4、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方面。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处处都有需要用数学去解决的问题;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各种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并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并学会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媒体选择

PPT课件,展示三个问题及练习题。

目的:直观展示教学案例和探究过程,在照顾和适应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引导学生思维向更高的抽象水平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方法选择

本节课选择以谈话法主,讲解法为次,演示法为辅的方法组合。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选择谈话法为主的方法组合,就是要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依据谈话法的原理制造出的问题情景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探究。这个组合的选择,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面。

将讲授法中的讲解法纳入这个组合的理由是,从学生方面讲:代数式的引入将改变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从数学知识来讲:代数式的引入相对于以前的知识来说,数学思维方法进入了一个转折点,从传统的“计算”进入到对问题关系的思辨。在这样的一个“双转折”的关头,教师的讲解、说明、论证和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在这节课中,讲解是在“谈话”基础上和“谈话”过程中的讲解,讲解要为“谈话”服务,而不能喧宾夺主。

将演示(PPT)纳入方法组合的理由是,七年级学生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状态,加之第一次整节课的和学生讨论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因而直观具体地展示教学案例和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显得十分必要,这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1、总体的设计思路。

根据谈话法的原理,结合课本列出的三个问题提出一系列学生可思考、可讨论甚至可操作的问题,制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数学思

3 维,并在这个过程中辅以讲解和演示,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适度的学习指导。同时,通过课本上提供的三种题型,加上教师补充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和思辨训练,加深学生对代数式概念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进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具体的教学过程(结构)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计划用时5分钟)

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全体参与的思维操作题(活动和操作是组织教学的最有效方式)。然后,鼓励学生对操作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通过教师的小结完成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并引出今天要讲的新知识。

(2)进入新课,获取新知(预计用时30分钟)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紧紧围绕课本上的三个问题来展开,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学生的认知习惯及认知水平,对“问题一”和“问题二”作了适当的变形处理。

首先,我将看似最简单、学生思维最容易受到“有理数混合运算”模式干扰的“问题一”作为整堂课重点展开和剖析的对象。我将“问题一”变形为一个学生驾轻就熟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然后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一系列讨论和操作,将这个“变形”引回到“问题一”。

在引导学生对“变形题”和“问题一”两个答案的分析和比较之后,使学生明白“5x+4y”是描述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代数式,“10.5元”则是运用这个代数式所计算出来的一个具体结果。而我们列代数式的首要目的不是要获得一个具体的计算结果,而是要找到数量关系,并正确地将它表达出来。

在这个问题的结尾处,我增加了“超市收银”的例子,将对“小明购物”这“一件事”的表示,引向对“同一类事”的表示,使学生明白用“5x+4y”来表示小明应付给商店的钱数并不是一个避简就繁、多此一举的数学游戏,而是所有商品交易活动(一类事)的运算法则,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式子使所有商品交易活动中货款结算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商品交易是人类的基本活动,货款结算则是在生活中随时都在发生的事情,这说明数学来自于生活,而利用数学原理列出的代数式又解决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数学运用于生活。此外,“超市收银”的例子也为学生分析相对复杂的“问题二”作了必要的铺垫。

对“问题二”的处理,除沿用了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外,重点放在了①、指导学

4 生学习掌握寻找数量关系的方法、途径和技巧,并学会用代数式将这些关系准确地表达出来。②拓展代数式的应用范围(从表示和解决某类事物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到表示和解决某类事物中所有同类的数学问题)。

“问题二”是围绕着“2(n-1)是怎样来的”这个问题来展开的。经过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结合学生的思考、讨论和操作,引导学生找到座位数与排数之间的排列规律和数量关系,验证“2(n-1)”的来龙去脉,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表格、排列等方式找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方法及技巧。同时,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看到数学是怎样让一个看似纷繁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的,展现代数式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问题三”中,课本给出了纸盒表面积的平面图和纸盒体积的立体图,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很容易列出代数式。选讲这个题的目的一是为了巩固学生列代数式外,二是给学生灌输数形给合的解题思想 ,这种解题思想在后面的学习中经常用到。

经历三个列代数式的过程及前面所学的内容,学生已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式子,学生对用式子表示数已不再陌生,这时给出代数式概念,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对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要向学生解释清楚。

(3)、教学反馈、巩固练习(预计用时7分钟)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完全独立思考的情况下来完成任务,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知识小结(预计用时3分钟)

为了对本节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知识小结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节课的小结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总结,让学生将自己学过的知识回忆起来。

(5)、作业设计(预计用时2分钟)

作业设计同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①数学应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体现新课程“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学用结合的精神。

②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

③作业中三个问的设置各有考虑,第一问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二问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第三个问有难度,学生不一定能做出来,把它作为后面要学的“代数数值的”的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 课题:“列代数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见说课稿。

二、教学重点、难点:见说课稿。

三、教学过程

㈠、复习回顾,导入课题(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两边各板书一个“5”和一个“a”)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答题卡,分别用5和a各表示5种具体的事物,并写在答题卡上。

(随机抽几个学生作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5”和一个“a”下边各写4-6个答案)

请问:在分别用5和a表示具体的事物时,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 “5”只能表示任何数量为5的事物,“a” 则可以表示任何数量的事物;“5”在表示任何事物时,都会受到“5”这个数字的限制,而“a”在表示任何事物时,则不会受到任何数字的限制。

1教师小结:“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的有理数,如2,„„;也

3可以是负的有理数,如:-4,-0.3„„;也可以是零。由此看出,用字母表示数使得我们对数有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发现用字母表示数使得很多问题变得更加简洁准确。今天,我们要在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看看用字母表示数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会有什么样魅力呢?它对我们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教师板书】 代数式 【教法说明】

复习引入,承上启下,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并激发他们努力探索新问题的积极性。 ㈡、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代数式概念的引入(预计用时25分钟) 教师给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

问题1:你爸爸的加班费为每天20元,这个月加班10天,请问,他这个月加班费

6 是多少元?(要求全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列式计算,并抽2-3名学生到黑板上列式计算) 学生板书:20×10=200元

教师:请问,如果让一位从未看过这个文字题的人来看黑板上的等式,他能够说出这个等式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

教师:显然不能。我想他最多只能了解黑板上是一个计算正确的有理数计算题。 现在,请同学们重新列一个算式,条件就是能够让任何一个没有看过这道文字题的人不经任何解释就能弄懂这个等式所表达的是什么事情。

学生列式: 20天×10元=200元

教师:200作为答案是最简单明了的,但根据“等号两侧的数相等”的法则,我们同样可以用“20天×10元” 这个式子作为答案。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用式子作为答案。

比如:已知你爸爸的加班费为每天20元,但不知道他下个月究竟会加班多少天,请问,他下个月的加班费是多少元?

(引导)学生:设加班天数为n,答案为“20n元”。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个问题,小明买5支铅笔4本练习本,了不知道铅笔和练习本的价格,他要花多少钱。答案是“5x+4y”。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这个题,思考一下在“5x+4y”这个式子中5代表什么?x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y代表什么?5与x之间是什么关系?4与y之间是什么关系?5x与4y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想一想:你到超市里购买汽水、可乐、冰棒„„等商品,数量分别为A、B、C„„Y,它们的价格分别为a、b、c„„y,

请问,①、电脑收银机会怎样计算你应该付给超市的购物款?

②、你认为对电脑收银机来说,算法和结果哪一个更重要?

③结合61页的第一个问题,试一试将5x变为5+x,4y变为4+y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将这一变化输人电脑收银机,情况将会怎么样?

根据以上讨论,请同学们特别思考一下“5x+4y”与“200元”这两个答案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5x+4y”是描述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代数式,而“200元”则是运用这个代数式所计算出来的一个具体结果。

7 老师小结:正确的结果来自于我们对客观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正确理解和正确表达,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弄清客观事物间的各种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将这些关系正确的表达出来。在这里,我们更关心的是你是否弄清了事物间的数量关系,而不是一个具体的计算结果。

问题、如图所示,小斌将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的4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厘米的小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请将纸盒的表面积和体积表示出来?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图形思考并列出式子。 学生:„„

向学生介绍“代数式”这一概念。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24注意:单独一个字母或者一个数也是代数式。-3;;m;12ab;,x;

5910x-2n;2a5b;

例:判断下列哪些式子不属于代数式

3y1(3)x2a(4)0(5)a5(6)3ab (7)25(8)svt(1)x3(2)

2、列代数式能力训练(预计用时10分钟) 练习一:用代数式表示

3(1)一个数x乘以1的积;(2)8除以x的商;(3)x的y倍乘以60%的积;

4(4)x与y的和的平方;(5)小红每天放学步行回家,若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a千米/小时,每次从学校到家需要半个小时,他家距学校有多远?

【教师板书】解:

3、归纳小结(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问:什么叫代数式?学生答:„„

教师又问:代数式对解决某些问题有什么用处?学生答:„„ 教师再问:列代数式的关键是什么?学生答:„„ ㈢、作业布置(预计用时3分钟) 书面作业

8

推荐第10篇:设计教学课件

设计教学课件 AuthorWare动画设计技巧几则

动画在多媒体软件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多媒体对象,动画是多媒体软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动画使用得好,会给自己的多媒体程序增色不少,而且多媒体课件一般具有动感、立体、交互性强和全方位等特点,因而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媒体对象的动感设计还是比较重要的。笔者在平时的课件制作中除了运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和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文件供AuthorWare调用外,还尝试过使用AuthorWare本身自带的一些功能进行动感课件的设计,基本上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并从中发现了不少关于AuthorWare动画设计的技巧,同时还大大减轻了动画的设计量和时间消耗。觉得不敢独享,想写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以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和水平。

1、利用效果展示设计动感

AuthorWare是一个十分适合于普通教师使用的多媒体创作软件。在它的每一个显示图标中都可以设置相应的过渡效果,充分利用这些过渡效果就可以制作出动感比较强的课件,如在制作小学生的写字课件时,我们要动态地演示在田字格中写一个汉字的过程,如果用二维动画来制作必须分成好几段来制作,非常麻烦。其实,我们只要将几个笔画用PhotoShop抠下来存为底色为纯白的图形,然后将它们分别引入到不同的显示图标中,再设置它们为透明模式,并将向左写的笔画过渡效果设置为“Reveal Down-Left”,向右写的笔画过渡效果设置为“Reveal Down-Right”,向下写的笔画过渡效果设置为“Reveal Down”即可实现动态写字的效果。

AuthorWare中的过渡的效果很多,而且在网上还有它的插件下载,在课件制作中,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设置和改变相应的效果,从而通过最为便捷的功能就达到我们的要求。

2、利用连续显示图标设计动感

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利用连续显示设计动感。实际上,这就需要我们来变换思维方式,而且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笔者在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要依次出现十个小正方形,而且中间必须有明显的显示效果出现(即不允许突然出现),如果我们利用Animator Pro制作二维动画,必须每到下一帧就得复制粘贴上一帧的内容,是非常麻烦的。而这时候,我们只要多放几个显示图标(可复制),并多增加几个等待按钮延时(不可太长)就可以了(按钮可以复制);再如,我们要制作出一个从傍晚到黑夜的动画,如果用一般的动画的制作方法,必须设置灯光,然后让灯光一点一点地弱下去,这样制作起来时间长,制作出来的文件大。其实,我们可以取几个关键帧,然后将它们放入PhotoShop中调整一下亮度,亮度一点儿一点儿地变暗,再将它们存盘,然后将这些处理过的文件分别引入到几个显示图标中,设置它们的出现效果为“Diolve Pattern”,并将它们的时间设置得短一点儿即可实现傍晚到黑夜的动画效果,非常简单、实用。

3、利用擦除图标设计动感

正如利用连续显示图标设计动感一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连续显示/擦除图标设计动感。如,笔者在给学校的教师设计低年级的数学课《凑十法》,一般情况下是用数小棒的方法表示几加几等于十,这就涉及到小棒的移动,利用擦除法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先在屏幕上显示两捆小棒,然后将这些小棒铺开放在一起,闪烁5次,捆成一捆,表示这里正好是十根。这里的闪烁,实际上就是利用了擦除图标的功能,在这十根小棒的中间,间隔一次插入一个空白的图形,重复5次,每次显示时间为0.1秒左右,由于时间非常短,所以看起来如同真的捆在一起一样,而且动画效果非常明显,当然了,如果您对AuthorWare玩得比较精通的话,也可以通过循环语句或决策图标的设置来自由控制上面的循环次数。

4、利用运动图标来实现动感

我们有时候可以将一个影像当成可移动的对象,再利用运动图标制作出特殊的动画效果。如要制作一只展翅的鸟从屏幕左端飞到屏幕右端的动画,如果用Animator Pro制作,我们必须先制作出几帧鸟儿飞翔的动画,然后将它变为Cel,再通过移动的方法来制作在FLC动画,但是这样制作一比较麻烦,二不具有通用性,如果我要改变它飞的路径就又必须去重新制作(不具有通用性!)!其实,我们可以将鸟儿飞翔的几帧图存为一个动,然后在AuthorWare中引入,设置它的运动方式为永久,再下挂一个运动图标,将这个动画作为对象,设置运动图标属性为“Path to End”,这样只要设置好鸟儿运动的路径,就可以让它自由地飞翔了!如果对路径不满意,只需要修改运动图标的路径即可,非常方便!

5、利用决策图标来实现动感

尽管在AuthorWare的工具栏上仅仅有十三个图标,但是它们的组合却是千变万化的,这也为我们制作出复杂的多媒体程序提供了可能。其中AuthorWare中的决策图标具有非常强的交互控制能力,利用其中的循环变量重复这一功能,我们也可以实现动感课件的设计。

如,在小学的自然课中,要求制作出一个正在燃烧的酒精灯,这时候,一般我们只能够使用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出其中的几个关键帧,然后利用动画图标输入到AuthorWare中并设置它为循环播放,现在利用决策图标也能够实现这个功能,而且使用上更为简单。将酒精灯(不带火焰)放在一个显示图标中,再将几帧不同状态表示一个燃烧周期的火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图标中,最后将它们全部放置在一决策图标中,设定循环方式和次数,运行程序就可以看到不停燃烧的酒精灯了。

6、利用内部变量制作动感

AuthorWare在提供给我们的强大的媒体组合能力外,还为我们设计了许多函数和变量,这就使得它的功能得到了大大增强。合理地使用AuthorWare的变量和函数,也能够起到动画的效果,而且程序将更为清晰(您的AuthorWare编程能力又得到了增强)。如有时候我们需要将动画静止在某一帧上,这时候可以通过设置动画图标中的Begin和End值都为某一帧,且将动画设置为永久播放即可,另外,我们还可以交Begin和End值设为两个变量Startframe和Endframe,然后在程序设置它们的值,达到对动画的动态控制。这比一段一段地制作动画工作量要小得多了!

7、利用位图文件制作动感

一段动画播放其实就是连续静态的图片的展示,利用人的视觉暂留而形成了动画感觉。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AuthorWare中的电影图标制作动画。如制作持续运动的箭头、不停地游的鸭子等等,我们只要根据它们运动的特点,制作出一个循环周期的几人位图,然后将它存为256色(由于这些图形比较简单,故256色足亦)位图,名称要统一(文件名统一用8个字符,前4个字符要相同,后4个答案是一个连续的数值,这可以用ACDSee的批量重命名功能来制作)。然后,在AuthorWare中新建一个文件,放置一个电影图标到流程线上,双击之,打开对话框,单击“Import”,找到上面位图所在的文件夹,双击第一帧动画所对应的位图文件,AuthorWare就会自动地将同一文件夹下的连续的几幅位图文件调入到电影图标中,形成一个内部动画文件了。

第11篇:课件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

《江南春》课件

黑龙江省海伦市逸夫小学韩冰

《江南春》是小学一篇古诗,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江南的美景。《江南春》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古诗。文章里描写的景物清新优美;抒发的感情真挚而又醇厚;行文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整篇文章溢满了童心童趣。正如作者所说:“只要你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像,走进山林,那‘山中的众朋友’就会一个个向你走来,把你带到如诗如画的世界中去。在这样世界里,我们能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这样充满童心童趣的古诗,小学生学习时有热情,积极性高,从他们自身角度而言:他们好想像,易模仿,能够勇于探索,积极思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感情的共鸣。但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他们单纯而又复杂,幼稚而又成熟,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在感性的世界里流连,走上理性的台阶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从接触古诗来讲,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学习里已经接触了一定量的古诗,因此学习这样体裁的文章并不陌生,他们可以简单的处理朗读,初步的感知古诗文内容,能够进行语言浅层次的品析。就文本而言,学生学习中在达到情感的共鸣上有一定障碍。

基于以上对文情学情的分析,确立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真心感受,人于自然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知识与能力目标为: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引领学生朗读,体味文章真情美景;精心品析,探寻文章精妙笔法;用心描绘,

揣摩运用积累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示范引导,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运用积累,一步一步扎实有效开展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引领学生深入的感受课文,达到感情上的共鸣,有较好的知识积累,在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回归朗读本色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语文回归本色的一条路径。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育理念中把“美读吟诵”作为回归语文教育之本的重要手段.在本课的设计中充分强调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在“做朗诵家”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示范引导,让学生学习朗读;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在进入环节二精心品析的过程中,由男女生分别集体扮演朗诵家进行朗读;在结尾全体同学朗读最后一段,告别山里的众朋友。在朗读中力争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寻觅真情体验。朗读方式上也多种多样:有示范读,有个体读,有男生女生分读,有集体合读。朗读贯穿课堂,尽量在学生精彩的朗读中回归语文本色,激发学生自信。

二 训练品析能力

单元提示中: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在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江南春》一文诗文优美,许多美点都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精心品析,领略其中的妙趣,为学生走入文本,走入作者心灵构建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设

计中分为两个步骤:共同赏美,自主寻美。共同赏美中与学生共同欣赏古坊、树林画面,进行方法示范,探究叙述人称的变化,丰富的想像。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寻美,发现文章其他精彩的地方,着重与语言与情感,简述理由。以此来探寻文章精妙的笔法。

三 深化描绘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语文基础。”学习《江南春》这样优美的诗文,朗读品味是前提,积累学习才是根本,在设计中,尽量强化积累这一学生收益的根本,设计了用心描绘这一环节,首先播放一段优美的山水风光视频,然后让学生模仿或者自己创造用文字来展现片子里优美动人的风光。然后交流。在这种实践练习中增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课堂收获既有思想,又落实处。

四 创设情境氛围

《江南春》一文中,作者用动情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诗情画意的画面,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山中的朋友立体鲜活起来呢,多媒体成为本课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设计中我通过多媒体把朋友请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如临其境,朗读以图片作为背景,描绘时播放视频风光,再现美景,努力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五 诗意行文主线

诗文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在《江南春》的童话的世界中,朋友与作者亲如一家,它的背后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中:我带领学生用我们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课堂开始,我与学生画心引

入,课中通过朗读品析描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在交流中引起共鸣走向心与心的融合,课的结尾课件模拟心心融合。最终让读者,诗人,大自然交融为一体,让课堂主线与散文的“形散神聚”交相辉映。

走进《江南春》,走进美丽的大自然,走进诗人的心,这是一曲自然的颂歌,这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这是一首和谐的乐章,我由衷的希望通过我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会真心爱护自然,我们的世界会更好!

第12篇:教学课件设计

《英语》(选修 6)(人教版)Unit 4 Global warming 教学课件设计

旬阳县 蜀河中学

吉明哲

一、内容介绍

Unit 4 Global warming的中心话题是“全球变暖”,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全 球变暖”;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不同专家对于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何使全球变暖的危害最小化;杂志期刊类文章的题材特点。本节课是该单元的阅读课,它与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学习(词汇和语法)和语言技能运用(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介绍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影响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切实遭受到的危害)构成了本单元的结构主体。本节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全球变暖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并理解专家对这一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做出的不同断;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输出环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言技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分析 :

1.通过阅读课文复习巩固本单元新学词汇;锻炼学生克服生词困难、根据上下文推测句意、理解语篇内容的能力。

2.通过使用阅读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机会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从题目和首段内容中理解文章的题材,并预测文章内容;对细节信息点进行推理判断。

4.为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而事件本身的结果也确实具有不确定性,不要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本节课围绕文章信息点设计了五个覆盖文章主旨要义的问题,从设计策略的角度讲,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流程,尽量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另外,在授课前,安排学生查找和整理关于“全球变暖的解决方案”的资料,在输出环节进行交流展示。

二、课件具体说明

本课件共有 31张,具体内容如下:

1.第 1张为学习目标和任务呈现,2—7张为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图片故事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全球变暖所给人类带来的生产、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第 8—13张为预读部分,旨在帮学生构建一种认知图式;

3.第14—17为浏览阅读任务:学生快速扫读全篇,训练基本阅读技能,完成两道难度较低的问题;

4.第18—19张为跳读任务: 旨在培养学生搜寻关键句子的能力,从而快速理清文章主旨要义和结构脉络; 5.第20—25张,为精读任务:(1)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第

三、五段,了解Janice Foster与George Hambley的不同观点;(2)信息加工处理,判断、推理选择; 5.第26—27 张为讨论活动:(1)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解释地球变暖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2)讨论地球变暖可能产生的后果;

6.第 28—29 张,为阅读总结归纳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文字信息,对照课文填出关键词组,总结复述全文; 7.第 30张为课后作业任务,按照相关性和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布置了两项任务:(1)听读并复述改写课文,下一节课做口头汇报;(2)预习语言应用部分学习内容;

8.第31张,结束课堂,再现格林兰岛屿画面,引人留恋深思,激发保护环境和地球意识。

三、教学反思

1.《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在七级语言技能目标中提出,学生应该能“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事实和细节),作出判断和推 理,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本课设计专门的活动,在体验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相应的阅读技能和认知策略。

根据《阅读试题的设计原则》中所指出的:“设计阅读测试的考点时一定要以信息为目标围绕信息设计考点。并且要尽量覆盖文章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从文章首段开始,关注其杂志性质的文体形式;对细节信息点进行推理判断;并围绕文章信息点设计了五个覆盖文章主旨要义的问题;最后以两次对全球变暖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的讨论来结束本节课,对整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拓展和延伸。本节课的设计策略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流程,尽量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

3.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教育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把归纳总结的过程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从而展开活动。比如,本课在设计环节中引导学生最终总结出全球变暖原因的流程图,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设计课时可以设计两个难点,这样可以更好地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聪明才智,比如,在讨论环节,要求根据所给图片和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球变暖影响的三个主要方面(气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 4.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中提到:“要使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加宽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节课是一个关于环保的话题,并且是站在国外科学家的高度来看待全球变暖,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全球变暖也是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话题,课堂上学生了解了全球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且探讨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感,提高了学生自发性质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升华了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这也是英语教学的理想目标。 日 期:2016-12-25 地址:725721旬阳县蜀河中学

信箱:936755914@qq.com

第13篇:3.1.3代数式 导学案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3.1.3列代数式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描述简单的数量关系的语句列出代数式。

2.通过列代数式的学习,了解列代数式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

把语言描述的数量关系的语句列出代数式 【难点】

理解描述数量关系的语句,正确列出代数式。

自学目标一:、

问题一 设某数为x,用代数式表示:

(1)比某数的(3)某数与3倍大1的数 (2)比某数大10%的数; 22的和的3倍 (4)某数的倒数与5的差。 5 自学检测“x的平方减去3”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

自学目标二

问题二 用代数式的表示:

(1) a、b两数的平方和减去它们乘积的2倍; (2) a、b两数的和的平方减去它们的差的平方;

(3) a、b两数的和与它们的差的乘积;(设n为自然数,用n表示)

(4)三个连续的奇数;

三个连续的偶数;

三个连续的整数.

自学检测:

1、用代数式表示:

(1) 被m除商为n余b的数; (2) 十位数为a,个位数为b的两位数; (3) a与b的和的60% (4) x与4的平方差。

2、a、b两数的平方的和与a、b两数和的平方,代数式相同吗?分别表示出来。

3、用代数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自学目标三

【问题3】选择题

(1)某商品售价,去年2月份比元月份增长了19%,3月份比2月份增长10%,4月份比3月份减少了10%,5月份比4月份减少了10%,那么5月份刚过去时,该商品售价与元月份相比是(

(A)不增不减 (B)元月份的

9801000 (C)元月份的

980110000 (D)比元月份增加

1 100(2)把含盐15%的盐水a千克与含盐20%的盐水b千克混合得到的盐水浓度是(

(A)17.5% (C) ab

15%a20%b15%a20%b100%

ab15%a20%b(D) 100%

85%a80%b(B)课后测控

一、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1、xy xy

2、a2b2

3、(ab)(ab)

4、1b a5(设甲数为x,乙数为y)

1与乙数的倒数的和_________________; 41(2)比甲、乙两数的和的5倍大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数的(3)甲、乙两数的积除以甲、乙两数的立方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倍的差的平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4(5)甲数的一半的平方与乙数的的立方的积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甲数的m倍与乙数的(6)甲数的n倍与乙数的e倍的立方差___________________;

(7)随着通讯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某品牌的手机价格元旦期间降低了a元,春节前后又下调了25%,该手机现在的价格是b元,则原来的价格是

(8) 上等大米每千克售价x元,次等大米每千克售价y元,取上等大米a千克、•次等大米6千克,混合后的大米每千克的售价为 元.

【思维拓展】

6、观察下列算式:

1×3+1=4=22 2×4+1=9=32 3×5+1=16=42 „„

将你找出的规律用等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下列各式:

152=1×(1+1)×100+52=225

252=2×(2+1)×100+52=625 352=3×(3+1)×100+52=1225

。。。。。。

依此规律,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为

■【知识整理】

(一) 学习小结 知识梳理:

(二)心得感悟 习得感悟:

第14篇:代数式(一)教学设计 校陆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代数式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

3.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教材分析〗

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符号感。

本课时提供了多个实际背景的问题,使学生在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用代数式表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求代数式的值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符号化过程,发展符号感。另外,字母和表达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对代数式的实际背景的解释,赋予表达式不同的意义,在学生的交流中拓宽思维,发展联想、类比等能力。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给代数式赋予现实意义,是深化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因此,本节内容对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十分有益。

本课时的重点是: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并能解释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本课时的难点是:正确列出代数式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给代数式赋予一定的现实背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的第二节第1课时,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和字母有了接触,从小学到初中的数的运算实质就是代数式的运算在此之前,并且,学生对有理数及有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第一节中对于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此时导入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氛围进一步浓烈,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很多同学都已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解决有关代数式的运用问题.

〖教学设计〗

第15篇:代数式(一)教学设计 校陆英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代数式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发展符号感。

3.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教材分析〗

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符号感。

本课时提供了多个实际背景的问题,使学生在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的过程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用代数式表示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求代数式的值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符号化过程,发展符号感。另外,字母和表达式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对代数式的实际背景的解释,赋予表达式不同的意义,在学生的交流中拓宽思维,发展联想、类比等能力。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给代数式赋予现实意义,是深化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因此,本节内容对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十分有益。

本课时的重点是: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并能解释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本课时的难点是:正确列出代数式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给代数式赋予一定的现实背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的第二节第1课时,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和字母有了接触,从小学到初中的数的运算实质就是代数式的运算在此之前,并且,学生对有理数及有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第一节中对于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此时导入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时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氛围进一步浓烈,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很多同学都已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掌握代数式和代数式值的意义,解决有关代数式的运用问题.

〖教学设计〗

第16篇:列代数式教学反思

列代数式教学反思

《列代数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只是在习题中渗透。这是一个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及某些数变化规律。

一、注重过程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重过程体验,同时在过程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解读》中关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有这样一段阐述:“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所以我想有必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回答时暴露其思维过程。 我是这样导入的: 片段1:

1、尝试当一回词作家;下面是一首歌词,你能把这首歌词补充完整吗?

1 只青蛙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1 声扑通跳下水;

2 只青蛙2 张嘴,4 只眼睛8 条腿, 2 声扑通跳下水; 3 只青蛙3 张嘴,6 只眼睛12 条腿,3 声扑通跳下水;„„

n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声扑通跳下水。 答案:n、2n、4n、n 设计意图:这首儿歌反映了青蛙的只数和青蛙的嘴数、腿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后它们之间的关系更简明了,通过儿歌,促进了这次探究活动,加深了规律性的认识,既复习了上节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又有利于引起这节课的引入。

师顺势利导: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示,下面请大家来做一做。

2、填空:

(1)某种瓜子的单价为16元/千克,则n千克需要 _____元;

(2)小刚上学步行速度为5千米/小时,若小刚到学校的路程为s千米,则他上学需____小时。

(3)钢笔每枝a元,铅笔每枝b元,买2支钢笔和3支铅笔共需_______元。 答案:16n 、

(2a+3b)。

设计意图:借助于一些学生熟悉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为引入代数式的概念作准备。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

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才能有利于理解和让学生感兴趣,

三、蕴涵情感和数学简洁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简洁美的享受,如座位安排中有一定的规律,用火柴棒搭正方形中也有一定的规律,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素材。

这一节课当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极大的调动思维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沉浸在数学的简洁美当中,感悟着各种有规律的数学简洁美。

第17篇:代数式教学案例(定稿)

《代数式》教学案例

汾西二中 周建国

设计理念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它为人生奠定了基石.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学生生活在生活世界之中而不是生活在科学世界之中.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设计意图

《代数式》是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二节,是在上一节学生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基础上,以现实生活中买门票等实际问题为背景探究数量关系、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先以学生熟悉的校园风貌为切入点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经历师生到公园游玩购买门票等活动来学习列代数式和代数式求值的重点内容;最后通过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数学是经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好玩.用代数式架设起了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在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对代数式的认识和感悟,发展符号感.

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能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它的实际意义.

数学思考目标

经历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解决问题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真的很有用.

重点和难点

列代数式.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

师:来到咱们沈阳育源中学,看到美丽的校园和可爱的你们,我忍不住也要把我的学校——锦州市第十八中学的校园景象展现给你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大屏幕显示生机盎然的校园景象,师生共同欣赏)

师:怎么样?我们的校园也很漂亮吧.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十八中学,欢迎你到锦州来作客.

(教师的语言很具有亲和力,立即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生动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的眼神中流露着兴奋,学习兴趣浓烈.)

师:现在有几个问题请大家来回答.(大屏幕显示校园场景,师分别口述各题.)

长方形场地长为m,宽为n,面积怎样表示?周长怎样表示?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正方体的领操台棱长为a,体积怎样表示?

教学楼有7层,每层有6个教室,一共有多少个教室?怎样列式?

学校有男生x人,女生y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小明用t秒跑了s米,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由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场景为素材设计问题,亲切、自然.随着以上问题的一一解答,既巩固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师:(分别板书:mn,2(m+n),2m+2n,a3,6×7,x-y,.)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象这样的式子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送给它一个名字——代数式(师板书课题:2 代数式).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师:观察这些式子,你会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

(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在争论中渐渐地归纳出了代数式的本质特征.学生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最后教师指出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并出示卡片判断代数式,这是在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师:代数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王宁在买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屏幕显示:例1 七年级学生王宁所在的育英中学要组织部分师生到公园游玩,教师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负责买票的王宁却忘记了游玩的确切人数,但他灵机一动,用数学知识诙谐地向售票员说明了人数.)

师:猜一猜,他是怎样说明人数的?

生1:他可以说教师有a人,学生有b人.因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用不同的字母可以代表教师、学生的人数.如果教师有x人,学生有y人,他该付多少钱呢?

(教师不仅丰富了例题的生活背景,而且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增加了用字母表示不确定人数这一过程,进一步渗透了字母代数的思想.)

生2:10x+5y.

师:要注意单位,应写成(10x+5y)元.

师:这时同去的李凯告诉王宁,参加游玩的教师有20人,学生有300人.请你帮助王宁算一算,他现在应支付多少门票钱?

(教师对例题生活背景的丰富,使原本枯燥的代数式求值问题显得生动、活泼、有趣.)

生3:10×20+5×300=1700(元).

师:在这里x=?,y=?

生4:x=20,y=300.

师:也就是把x=20,y=300代入代数式10x+5y,像这样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叫做求代数式的值.最后明确答案(同时板书),因此,他应支付1700元.解题时,过程要完整.

师:现在,你能赋予代数式10x+5y新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吗?比一比谁的生活经验最丰富.

(学生有的说到商店买商品的价钱,有的说规划两块草坪的面积,有的受刚开过运动会的启发想起了方队的人数,还有的说的不符合实际被同学当场指了出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情绪高涨.这时你能说我们的学生没有生活、不懂生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吗?)

三、发展思维 应用拓展

师:代数式也是一种规律的体现.夏日的傍晚,当我们在郊外玩耍时常常会听到蟋蟀的叫声.你注意到了吗,蟋蟀的叫声与当地的温度还有一定的关系呢.

(大屏幕显示:据小华在当地统计,发现当地的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除以7,然后再加上3,就近似的得到该地当时的温度了.)

师: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该地当时的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列代数式)

师:当蟋蟀1分钟叫的次数分别为80,100和120时,请你先估计一下该地当时的温度分别是多少,然后再动笔算一算(教师组织学生分三组竞赛,最后集体评价.).

师:代数式反映的是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有时不直接给出,需要你细心观察才会发现.比如说,在阳光下走路总会有自己的影子伴随,你注意到物高与影长的关系了吗?

大屏幕显示:例3

小强身高 小丽身高 旗杆高度 1.8米 1.6米 14米

小强影长 小丽影长 旗杆影长 0.9米 0.8米 7米

师:通过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通过表格的形式给出的探索规律的题,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师:请你补充表格(大屏幕显示):

小强身高 小丽身高 旗杆高度 物高 塔高 1.8米 1.6米 14米 h 24米

小强影长 小丽影长 旗杆影长 影长 塔影 0.9米 0.8米 7米

(学生完成表格)

师:(质疑)是不是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所有的物高都是相应影长的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生:不是.中午的影子比较短,早、晚的影子比较长.

师:你很有生活经验,值得别人学习.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相信大家一定会积累更多的知识.

师:美丽的童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你还记得这首儿歌吗?

(大屏幕显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师:有人说这首儿歌永远也唱不完,让我们一起拾起童年的记忆,重温这首动听的儿歌.(师生同唱一首歌)

师:在唱儿歌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虽然语言不是那么简练,但也说出了其中的规律.)

师:通过本节的学习,现在你能用一句话将它唱完吗?

(学生用不同字母表示了歌词,起初用的字母较多,渐渐的发现用一个字母就够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师:看来呀,有了代数式这个好帮手,我们真是变得越来越能干了.现在第80句歌词你能脱口而出吗?

生众:唱儿歌.

(一首童年的儿歌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从课堂上学生的眼神、笑脸、发言等方面看都充分的证实了理想的效果,同时自然而然的让学生认识到字母代数的思想.)

师:童年里少不了母亲的呵护和关爱,随着岁月的流逝,你已经十

三、四岁了,你知道妈妈的年龄吗?现在的你给妈妈过过生日吗?

(谈起自己的妈妈,学生们兴奋地说了起来.)

师:刚才张明同学说自己13岁,妈妈40岁了,他没有给自己的妈妈过过生日,不过他准备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的关怀,我觉得这种方式也很好.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你能回答吗?如果某一年张明的年龄用a表示,那么他妈妈的年龄该怎样表示?

生1:3a+1.

生众:不对.

(其中一生半蹲半站地举着手,并且一边抖动着小手一边迫切地嚷嚷:叫我!叫我!老师叫起了他.)

生2:我可以举个反例驳倒他.当他1岁时,他妈妈才4岁,这是不可能的.

(生2的话还未说完,全场的老师和学生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笑声使师生间没有了距离,这笑声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民主,师生间的情感在这一刹那融合了.)

师:这名同学的反驳简单、有力,而且又放松了我们的心情,感谢你的回答.那么到底该怎样列式呢?

生3:a+27.

(大家有的点头,有的说对,都表示很赞同.)

师:如果妈妈的年龄用b来表示,那么张明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

生4:b-27.

生众:对.

师:从这两个题中,你悟出了什么?

生5:张明与妈妈的年龄永远相差27岁.

师:总结的非常好.平时学习我们一定要多留意身边的数学,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教师组织“最佳搭档”的游戏,看哪组搭档不仅会提出问题,而且还会解决问题.)

(大屏幕显示:要装修这样的一扇窗户,它的上部是由4个完全相同的扇形组成的半圆形,下部是完全相同的4个小长方形,请你用数字或字母给出条件,偏一个列代数式的题,请你的搭档来列代数式.)

(学生在组内编、列,并选派代表展示编、列过程,集体评价.大家都跃跃欲试.)

师:若下部是完全相同的4个小正方形,你又该如何赋予数字或字母呢?通过这两个题,你又有什么发现?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个游戏的设计,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且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纳总结 交流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体验与收获.)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这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认识了代数式,学会了列代数式和怎样求代数式的值,又能将简单的代数式赋予实际背景和几何意义.你是否已经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对我们真的很有用?那就让我们去爱数学,勇敢地去攀登数学的高峰吧!

五、布置作业

拓展:借助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代数式发展的历史.

(本节课从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拓展都没有离开生活,从校园风貌——购买门票——蟋蟀的叫声、物体的影子、童年的儿歌、妈妈的年龄、装修窗户一个个鲜活的生活事例中,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就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

第18篇:如何设计教学课件

如何设计教学课件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设计一词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间,国家有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建筑师要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小到人们出行计划自己的行程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设计类型。设计是指在人们进行某项活动之前,根据一定的思想(或理论)、目的和要求,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或策划.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传统教学中,很少用到“教学设计”这样的概念。实际上,“教学设计”在传统的教学中也一直在使用,但是它更多的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一个学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即学期计划;也包括一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质量监测(单元测验)的制定,即单元计划;而更多的是用于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使用、教学过程的安排等等,即每节课的具体教案。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设计”含义,而更习惯地称之为“备课”。但是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只是教师一方面的准备工作,即凭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师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来制定教学方案。

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由学生的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学生主动建构形成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假设某一旅游者要去某地旅游,旅游者事先没有到过该城市,他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有关情况。一般来讲有两种途径,一是完全依靠自己通过阅读有关材料获取信息,二是向到过该城市或生活在该城市中的人请教。我们可以将旅游者想像成为一个学生,被请教者为教师。

第一种情况:该旅游者买回地理、地图、旅游景点介绍、游记等书籍,或通过网络了解该城市的情况,经过努力他对目的地有一定的了解。但当他真正走进旅游地之后,发现有许多的事情与他事先了解的情况不完全相同,虽然前期的准备是有成效的,但对城市的了解存在不足。经过这一次旅游后,他对这座城市有了较之以前更深入的了解,对该城市的印象可能会发生改变。再次光临时部分人完全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可以独自旧地重游,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不能。

如果将这种旅游过程比喻为教学的话,旅游者是学生,他的自学过程就像旅游者前期的准备工作,有少数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该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尽管过程中有些偏差,但他们在学习中会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达到目的;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自学后存在不同的困难,他们需要别人的指引。

第二种情况:该旅游者决定在依靠自身的了解的同时咨询去过该城市的人或居住在该城市的人。被咨询的人也热心帮助他,但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咨询者能清楚地描述相关的内容,或许他还会运用图表、实物照片等辅助手段详细地介绍。在别人的帮助下,部分人理解了介绍者所描述的情况,但也有部分人因为多种原因仍然不能理解;还有一种是被咨询者讲解不太清楚,导致旅游者不能达到了解的目的。这两种情况下,旅游者头脑中对旅游地的印象都是模糊的,只有当旅游者来到目的地对城市进行实地旅游后,他头脑中旅游地的形象才会慢慢清晰起来,因为得到别人的帮助在旅游过程中会少走许多弯路,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无论多么优秀,他仍然如同被咨询者的描述一样,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是肯定的,但学生(旅游者)最终将学习的结果与自己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完全融合在一起还得依靠自己去建构。

这个比喻并不一定真正说明建构主义的观点,亲身经历过程后得到的结果与依靠别人的介绍建构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尽管目前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一些共识:

(l)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探索解决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设计是以关于教和学的物理理论为基础的,它综合考虑教学理论和学习心理的思想,目的是从学生的有效学习出发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行有效教学的物理过程。 (4)教学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每一个教学设计都适应不同的对象,每一个设计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二、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它将有利于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

1.物理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学习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因而,教学设计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课程标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通读课程标准的字词语句,重要的是着重在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内涵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体会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2)分析与钻研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教师钻研教材大致经过通读、精读两步。

通读教材是基础。通读的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体系与结构。也就是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选择与阐述方式,以及物理学的方法等。

精读是关键。教师在精读教材中应反复推敲、深入考虑以下问题,以便做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①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来龙去脉、推导过程,适用范围是否清楚?还有哪些不理解或疑难之处?

②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

③教材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有没有不妥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④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等? ⑤教材中的插图、图表的物理意义及作用以及教材中设置的每个栏目都应该考虑好。 ⑥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

⑦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对照,前呼后应? ⑧教材中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内容等。

⑨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演算每一道习题;广泛阅读一些参考资料或其他一些教材;了解一些动态。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3)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不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教学设计之中,可以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供保证。 ①重视文字资源的利用,如各种科技图书报纸和各种科技期刊。

②加快信息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幻灯投影片、挂图、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电视和广播、网络资源。

③开发实验室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

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应进入物理实验室。如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 ⑤开发和利用社会课程资源。

2.教学设计是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以达到最优结合。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只有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但它是教学实施必不可少的依据。

4.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是教师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成功的教学方案凝聚着教师的个体理念、智慧、经验和风格。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经验与理论的恰当结合,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富有个性,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

第19篇:《课件十分钟》教学设计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在课间活动中要按顺序、守规则。

2.能用正反事例说明课间活动要守秩序,安全第一。3.懂得课间活动要守秩序,大家才能愉快又安全。 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活动准备:

1.歌曲《哦,课间十分钟》、下课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下课铃声的音乐)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下课铃声告诉我们什么?课间十分钟到了。3.板书课题。

二、快乐游戏(玩个课间小游戏)

1.提问:同学们,你们课间最喜欢干什么呀?你们经常玩哪些游戏呢?(跳绳、踢毽子、玩球等)

2.谈话: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游戏,一起玩的时候怎样才会玩得很开心呢?(少数服从多数;先玩一种游戏,再玩另一种游戏,相互兼顾;遵守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下面每一组(或者和喜欢的小伙伴)选择一个喜欢的游戏,小组商量这个游戏该遵守哪些游戏规则?

4.学生玩游戏,老师留心观察游戏中学生遵守游戏规则的状况。

(播放音频:哦!十分钟])

5.活动反馈:同学们玩得高兴吗?老师来采访几个同学。

(1)采访遵守规则的小组:老师发现你们刚才玩得特别高兴,说说你们为什么能玩得这样快乐?

(2)采访玩得不高兴或者发生矛盾的同学或小组:老师看到你开始挺高兴,后来怎么不和他们玩了呢?还有什么原因玩得不快乐呢?

(3)游戏时,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

6.提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吗?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呢?

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看怎样才能快乐又安全地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7.总结:我们在玩游戏时不能光顾着自己,要和小伙伴和睦相处,还要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三、讨论交流(课间还要做什么)

课间十分钟,我们要做很多事情,那么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为什么?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选择相应的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2.讨论:为什么在课间先做这些事而不是那件事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小组讨论。 (2)班级交流。

3.小结要点:课间休息时间不是很长,下课后,我们首先解决上厕所、喝水等生理需求问题。

4.板书:合理安排

三、铁面判官(这样做好吗)

1.谈话:瞧,老师这儿有几张照片,照片中的同学们是这样度过课间十分钟的。

(出示图片:课间休息图)

(1)提问:你觉得哪些同学做得好,哪些同学做得不好?为什么? (2)提问:课间我们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板书:注意安全)

(引导学生了解课间十分钟是休息和准备用具的时间,要使眼睛和精神适度放松,可以到教室外休息游戏,不能拥挤打闹,不要猛跑,要注意安全,保证下节课上课时能有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2.小结:课间十分钟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它能使我们放松身心,做到劳逸结合,所以要特别珍惜。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不同的感受可以做出不同的安排。只要我们能合理安排,注意安全,就能拥有轻松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五、拓展延伸 1.学儿歌,加深印象

2.学唱歌曲《哦,课间十分钟》 板书设计:

课间十分钟 合理安排 注意安全

第20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5B Unit4 An English friend(PartA)设计内容

江宁区麒麟中心小学 苏丽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an-email, busy, a town, usually, well, from等。

3.能听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I’m busy.I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4.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动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

三、教学过程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科学运用与呈现策略

1、动画导入,师生互动了解。

本节课学习的是A部分的对话。由于是借班上课,在导入时,笔者说自己是同学们的新朋友,我们还有五个老朋友(五个手指thumbkin, pointer,tall man, ring man and pinky),引出歌曲Where’s thumbkin?接着师生互动了解, 引出文中的重点句型Does he/she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 .和短语write an e-mail,surf the Internet等。

2、设计五个task学习课文内容,拓展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张自己与英国朋友Mary的合影,PPT呈现我收到Mary的邮件的页面,Mary要我和同学一起解决她邮件中的五个任务。这五个任务是这样的:Task1观看课文动画,完成三个判断题。Task2自己轻声读课文,找出文中Gaoshan提问的句子,并读一读。Task3精读课文,找出文中Liu Tao的答句,并读一读。Task4根据图示,完成对课文的复述。Task5Mary的儿子Danny想交一位中国朋友,请同学们给Danny写一封邮件,介绍自己。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Task1到Task3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Task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大难度,要求学生能复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Task5要求学生阅读Danny的邮件并给他回复一封,侧重于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这五个任务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巧妙自然。

四、教学的效果及反思

1、通过观看Flash “Where’s thumbkin?”,边看边唱,为学生营造轻松诙谐的语言学习环境,他们会很快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情境中来,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由Flash引出以下free talk的话题An English friend,自然导入, 引出本课重点句型。

2、师生互动了解环节,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又可以铺垫渗透本课的重点难点短语和句型,还巧妙地导入本课的主题。

3、以多媒体课件作载体,将本课要解决的五个任务利用邮件的形式呈现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较真实的情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中带着任务学习,过渡自然。

Task1观看课文动画,三个难度适中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大致理清课文对话的脉络。

Task2找出课文中高山如何提问的句子这一任务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反复朗读,加深学生的印象,也为Task3的解决降低了难度。

Task3与Task2的结合,实际上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课文呈现于学生面前了。老师只是一位看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Task4根据图示复述课文,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掌握的情况,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概括的能力。

Task5设置了一项拓展延伸的学习活动——Write an e-mail to Danny。此时的课堂已经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本环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句型,又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4、小学生喜欢欢快活泼的音乐和动画,也热爱这样的课堂,本节课是由动画开始,由动画结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愉悦的体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总体看来,这一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选择的是对话,采用的是任务型的教学方法,笔者把重点放在了五个任务的解决上,难免给人急于解决任务,赶时间的感觉。另外,在设计教案时,设计的教学环节看起来很顺畅,一环套一环,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确实很遗憾。这说明笔者对教材的把握能力还不够,对学生的整体水平了解不够深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笔者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改进。

代数式教学设计课件
《代数式教学设计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