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学校工作总结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20:40:58 来源:学校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作者:程宝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323 更新时间:2010-9-27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试行稿)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及其三部委办公厅《关于申报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0〕3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浙江省、永康市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 背景分析

一、永康市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长三角的南缘,是金(华)衢(州)丽(水)五金产业带的枢纽地区与核心地区,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永康市是传统的“五金之乡”,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都,幅员面积10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万人,外来人口40多万。全市有个体工业经营户12317家,其中五金工业企业70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2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87家,从事五金产业人数超过30万人。生产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工具五金、小家电等五金产品达一万多种,其中100多种产品在全国市场优势十分突出,电动工具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小型拖拉机、柴油机出口量连续13年列全国第一,防盗门占全国总产量的70%。永康已形成电动工具、衡器、有色金属、小家电及厨具、不绣钢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防盗门、滑板车等八大支柱产业。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7亿元,2007年为786亿元,2008年达到927亿元,2009年达到990.2亿元(如图所示),五金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就是在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永康五金产业也成为浙江最稳定的经济板块。

中国五金看永康。永康市有着世界三大知名五金市场之一的中国科技五金城,有4000余家销售企业,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近几年来,市场成交额均在300亿元以上,并以每年20%的速度攀升。依托永康强大的五金产业支撑,世界顶级五金盛会“中国五金博览会”每年都会在永康市如期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

永康五金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商贸、旅游、金融、保险、房产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在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永康市从2001年开始进入百强,排名为第90位, 2005年为44位。目前永康市正在着力打造“五金名城、生态城乡、商旅大市”,把永康建设成为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

但是永康的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生产规模偏小,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企业职工素质低下。根据2006年2月公布的经济普查数据,在所调查的18.3万企业职工中,其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情况如下表所示:

文化程度情况技术水平情况

学历人数比例 技术等级证书人数比例

大学本科及以上70043.8%技师、高级技师12240.67% 大专学历1949610.6%高级工13160.72% 高中学历5115427.9%中级工33821.84% 初中及以下10581257.7%无技术证书17754496.77% 合计183466100%合计183466100%

企业职工素质的低下,严重地制约产品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制约永康经济的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永康市每年需要新增技术工人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方面的人才1万多人,同时需要对30多万企业在职职工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需要对1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

永康市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带动了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强劲需求,也为以面先进制造业培养技术人才为己任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我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学校背景分析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是永康市政府举办的一所最大的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前身为永康市五七大学。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学校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学校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学历教育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工近300人;非学历教育每年培训企业员工及农民6000人次以上。

2、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和认可度逐年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取得了140多种荣誉,其中包括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等。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领导专家所赞赏,为新闻媒体所关注,为职教同行所叹服。近几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与《中国教育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350余次报道了学校的事迹,有300多批次、1000多所职业院校的领导与教师亲临学校校参观学习与交流,总人数达到万人以上。

3、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华康清校长根据就业的导向与服务的宗旨,站在全局、企业、农民、学生、家长、老师等角度看职教,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办学理念,例如“五金之都应该是五金人才培养的基地。”“特色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如果模仿普高办学,职业教育必将走入死胡同。”“职校是鱼,企业如水。职业学校应该始终关注企业,必须自觉、主动地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的海洋中,与企业紧密接轨。”“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白天把农民孩子培养成为车间主任或班组长,晚上把他们父母培养成技术工人。”“我们不应该事先设置一种教育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等等,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4、建立了双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校根据“学校是鱼,企业如水”的理念,搭建了信息交流、人才交流、物资交流、技术交流平台等四个平台,搞活企业调研、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三大机制,建立了校企双赢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与13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出现了“厂长请校长喝茶”“企业老总开着宝马追校长”的良好局面。由此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也搞得红红火火。

5、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理念,学校开设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会计、市场营销与文秘、商贸英语等专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永康当地的产业基本接轨。通过努力,其中的机电、电子电器专业已经建设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

6、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理念,学校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开设了选修课,创造了“特色巡回课”,编写出了40多种校本教材,创造出“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7、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学校提出了“上挂、横联、外引、内提”的策略,实施青蓝工程、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与“371”工程等四项工程,采取企业挂职、车间锻炼、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教育科研、产品研发、教学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有职教特点的高能力的师资队伍快速成长起来。现有有高级教师49人,中级教师69人;有教坛新秀16人,硕士研究生26人;有高级技师8人,技师39人,技能考评员18人,工程师6人;有双师型教师87人。

8、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建有专业基础课实验室18个,专业课实训车间16个,用房面积共13102m2。实验仪器总值

2027万元,达到浙江省同类学校的先进水平。与当地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紧密合作,稳固建立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130个,2006年被认定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浙江省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学校建立了“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为社会开展服务,在当地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行“7S”管理,举办技能活动周,实行导生制,开展生产性实训,有效地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效益。

9、社会培训成绩斐然。学校根据“白天把农民的孩子培养成车间主任和班组长,晚上把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培训成技术工人”的办学理念,大力开展企业培训与农民培训,当好农民的“红娘”,做好企业的“医生”,

创造了“送教上门”“换岗培训”等多种方法,被农民赞为脱贫致富的“引路者”,被企业称为发展提升的“贴心人”。社会培训不但覆盖整个永康市,而且吸引了杭州、湖州、磐安等地的企业与农民纷纷前来培训。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浙江省再就业培训基地、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培训先进单位。

10、学校管理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轨道。职称评聘是可以让教师“计算”的,财务收支是可以让教师查究的,结构工资是可以让教师“预算”的,失职行为是可以由教代会“问责”的,中层干部是可以由教师选举的。

但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还正处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专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要加强,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下大力气提高。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主动适应浙江省“大力发展浙中城市群和五金产业带”的新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以质量建设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落脚点,立足永康,面向浙江,依托企业,服务社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办学机制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大幅度提高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把学校建成浙江优质的中职教育基地、企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中职学校先进水平,在浙江省中职教育中发挥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推动全国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紧密结合永康市与浙江中部先进制造业的优势产业,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4个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浙江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下,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发“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应“做中学”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具有职教特点的善教善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通过3年努力,使学校成为永康乃至浙江先进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示范学校。

三、具体目标

1、建设四个特色鲜明的示范专业

数控技术应用:服务于浙江省“浙中产业带”和“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与中国星月集团、中国群升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联手中国王力集团、中国步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典型零件加工过程”为载体,全面实施”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国内中职学校一流、装备齐全、面向企业开放、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训中心,打造浙江数控人才的优质培养、培训基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适应浙中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态势,不断深化与中国众泰汽车集团、中国青年汽车集团的合作,深化工学交替与订单培训模式,建设一流实训基地,践行并丰富“职业活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浙中地区培养汽车制造与维修的技能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深化与永康市翼昀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市精诚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市创基电子有限公司及其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多方位、多层次合作,共同制定应用电子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流的实训基地,真正成为服务于永康乃至浙江电子企业的一流品牌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乃工业之母,为破解当地模具人才紧缺的瓶颈,依托中国王力集团与本校深度合作的优势,联手永康当地的模具行业协会与模具企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浙中地区最大的模具实训中心与研发中心。

2、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一是坚持“以销定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设专业;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 ,与企业对接育人才;

三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与岗位对接设课程;四是加快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车间对接建基地;五是与师傅对接抓师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与职工对接作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机制;七是与技术对接搞科研,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八是与工种对接搞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与农民培训。

3、完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4、深化教学改革

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通过对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岗位能力的调研,系统分析各行业的“职业活动”,解剖实际生产过程和实际业务(服务)工作过程,归纳出系列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引进国内外课程建设先进理念,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建设具有“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和”做中学”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

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当地产业结构相接轨;改革课程设置,使之与岗位需求相吻合;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教育内容。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理念,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力改革校本教材。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要,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机制。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

改革评价模式。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进一步完善“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

考核学生的学习要突出技能,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实施“上挂、横联、外引、内提”的策略,进一步实施青蓝工程、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与“371”工程等四项工程。所谓“上挂”,就是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挂钩,使之成为教师的进修、实践基地。所谓“横联”,是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并且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所谓“外引”,就是向全国各地引进优秀的人才,集天下精英为我所用。所谓“内提”,就是内部提高,强化校本培训,帮助在职教师提高素质。“内提”的根本目的是让教师更新观念,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最终形成一种中职教育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新老相长。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在几年内过好“五关”,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育学生能力、专业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

实施”双师型工程”,根据“职校教师要姓职”的理念,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必须达到技师水平,所有文化课教师都必须了解一门专业,掌握一种技能,至少考取一本中级工以上的技能证书。并且把这种要求列入教师考核,与教师的职称评聘、先进评选、结构工资挂钩。

实施“名师工程”。学校成立名师培养领导小组,确定名师培养对象,建立名师档案,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各种活动,出点子、厚底子、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引导、激励、帮助教师向名师的目标迈进。

实施“371工程”。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要培养30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地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或名师等,要培养70名技师和考评员,要培养10名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和工程师。 6.完善学校内部管理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建立规范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严格的学籍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学籍、教务和资产等信息系统,保证学生等信息的全面准确;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7、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需要,贯彻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思想,按照

“生产性”、“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新建、扩建20个校内实训室,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共享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巩固与已有合作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增50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8、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在加强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同时,突出“职业道德”的教育,推进社会实践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以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服务、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社团、学校文化节、创业竞赛、各类技能竞赛和所有课程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营造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的职业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深化“职业道德学分”,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在获得职业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9、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放大辐射效应

加强服务型校园建设,提高学校在企业员工培训、农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学校“浙江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与“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年均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5000人次以上。加大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中职教育工作力度,通过师资培训、联合培养、推荐就业、设备援助等途径,在已经与云南新平、江西吉安等地的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增加2所对口支援中职学校。

四、主要特色

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将形成本校如下十大特色。

1、在办学模式上形成校企合作办学的特色。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校企合作建设专业、确定课程,校企合作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校企合作建设师资队伍。学校的吸引力将使企业争相与学校合作。学校不是游离企业之外,而是融于当地经济的海洋中,成为当地五金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

2、在培养模式上形成工学结合与订单培养的特色。“工学结合”

与“订单培养”犹如两座桥梁,把学校与企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使职业学校找到了一种难得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有难点,但不是不可以突破;订单培养已经有了好的开头,但是还需进一步深化与推广。

3、在课程设置上形成选修课、特色课与巡回课的特色。要让学生是中职学校里真正实现“自主选择课程”,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要让教师离开课本教自己擅长的、企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内容。要改变“教师束缚在某一二个班级里”的现象,让教师像专家一样在全校各班级巡回讲课。

4、在教学内容上形成“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校本教材特色。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职业学校,其教材决不能全国一个样。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系列,教学内容根据企业需求,围绕核心技能而编写;破除以学科为中心,现实课程门类与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项目而展开。

5、在评价机制上形成替代学分与过程学分的特色。评价机制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的未来,用普通教育的评价标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只能是一种误导。学校的评价标准与企业的反差很大,学校是不能改变企业的评价机制的,唯一的办法是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使之与企业相接轨。职校的学生各有特长,应该用他们的特长去替代某些必修课不足的学分,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学分。

6、在学校管理上形成民主治校的特色。要改革机构设置,让“雷同”变成“特色,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让“散沙”凝结“堡垒”,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让“人治”走向“法治”要实行民主治校,让“暗箱”洒满“阳光”。

7、在德育工作上形成“从心出发”的特色。中职学校的一些学生时常犯错误,其原因并非都是思想品德问题,而是心理问题。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带着心理的创伤进入中职学校的。心病还得心药医,中职学校的德育还得从“心”开始。

8、在学生管理上形成学生自主管理的特色。有人怀疑:“能不能实行自我管理?”我们学校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加强指导,中职学生自我管理是完全可行的。中职学生中存在着巨大的管理能量,学生的潜能无限,重在开发。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者,被管理者,更是管理的参与者,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我们要让学生从管理的对象变成管理的主人。

9、在教师与学生的成长上形成高技能特色。建设一支具有职教特点的高能力师资队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长远大计。职校教师应姓“职”,不但要会讲,更要会做,不但能当讲师,更要能当师傅。

10、在服务社会上形成社会培训的特色。职业教育必须高度关注企业、关注农民。为社会服务是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在如今的社会里,一边是企业缺少技术工人,一边是许多农民由于没有技术而过着贫困的生活。我们中职学校要在这中间充当红娘,把一批批农民经过培训后往企业里面送,让老百姓都说职业教育好。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

项目一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中国政府提出打造“世界制造中心”,浙江省政府提出打造“全国制造业基地”,永康要建设“中国五金产品制造中心”,打造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是应用数控技术。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要打造“永康五金产品制造中心”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又是新型工业化实现的方式。信息化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除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外,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产业技术整合起来,用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武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其核心技术就是应用数控技术。

随着永康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层次不断提高,大量的企业装备了数控机床,数控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已经成为浙江省数控机床最密集的地区。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先进的生产设备、先进科技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少数高层次技术人才也可以引进,而成千上万的技术大军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通过职业教育进行培训和训练。而我校正是肩负着为“永康先进制造业”培养大批技术“蓝领”的任务,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国五金产品制造中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人才需求分析。由于数控设备及数控技术在装备制造企业的大量应用,形成了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数量上的旺盛需求。目前,永康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现在单就劳动力数量来说并不缺,缺的是高素质的劳动力,特别缺的是懂数控技术的技术工人,这已成制约永康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据永康市人事劳动局的调查,永康市每年需要新增数控技术人员2000多人。其中数控机床操作岗位占75%,数控编程岗位占15%,数控机床维护岗位占8%,其他岗位占2%。

根据以上分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把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培训或操作的初、中级技能人才。

3、学校背景。我校于1999年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02年该届毕业生走向社会,马上被企业界争先录用,大多数毕业生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受到了企业、家长和社会的欢迎。2003年,我们在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投资217万元购置了20台数控车床和10台数控铣床,建立了浙江大学浙中数控培训基地。2008年投资480元,建起了数控生产车间,实行生产性实训。我们注重校企联合,走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与中国星月集团联合办学,集团公司将金工车间的20台加工中心定期为学生开放;与中国群升集团联合办学,企业将30台数控车床随时为学生提供实习,确保了数控专业的实习条件。我们还在浙江铁牛公司、中国步阳集团、浙江仁达电器有限公司、永康电动工具厂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并通过永康市教育局挂牌定点。

二、建设目标

服务于浙江省“浙中产业带”和“永(康)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与中国星月集团、中国群升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联手浙江兄弟控股集团公司、中国步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教学体系的现代化为核心,以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为突破口,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根本目标,立足浙江省工业现代化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装备条件现代化、专业教学体系现代化和专业管理现代化等方面,加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把数控专业建设成装备齐全、面向企业开放、具有生产性功能的实训中心,打造浙江数控人才的优质培养、培训基地。

三、建设内容

面向永康市、浙中地区先进制造企业,根据数控岗位群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确定数控技术专业的建设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及课程体系的重构。围绕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发建设学习领域课程,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分析,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主线,选择典型零件的加工过程作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到职业技能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1.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配合““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得到数控技术工作岗位群所涵盖的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出数控专业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设计出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构建数控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框架。

数控机床操作岗位是学生就业的首岗,复杂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岗位是主要适应的岗位,数控机床维护与调试、在线加工技术等岗位是预期的高级岗位。按职业发展规律要求,将学习领域课程按由浅到深进行排序,学习难度逐步增加。每个学习领域课程赋予适当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递进或平行、包容的排序设计学习情境,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每个学习情境中。 2.“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做中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包括校内与校外两部分,通过试点,不断完善,逐步推开。2011年底,完成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施试点;2012年底,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再完成2~3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具体做法: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一个学习情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以辅导为主并做必要讲解;学生3~5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一个工作任务,以工作结果为主要评价依据,小组互评及教师评价确定成绩。

(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按照

“生产性”、“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围绕着满足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的需要,注重数控技术的新发展和综合应用,提升实训设备的技术含量,提高服务社会的技术能力。在现有的现代装备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基础上,建设数控车、数控铣实训车间,保证生产性实训要求;建设数控仿真实训室,满足高级编程能力的要求;建设数控设备维护实训室,提高数控机床的维护能力;建设数控技术服务中心,提升服务社会的技术能力,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及在线加工能力培养的需要。

重点进行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与内涵建设。建立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校企互惠双赢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需要。

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类似企业车间的真实情境,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校外实习基地设在企业中,顶岗实习要符合生产管理的要求,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实训实习规范有效运行。

建立与完善实训实习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校内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范、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规范;制定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劳动纪律与劳动态度考核细则、实训实习成绩考核细则;制定教师下厂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外聘教师指导实训管理办法等。

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建立。深化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设备操作规范及维护保养要求、劳动纪律与劳动态度要求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校外企业合作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机制,确定实习内容,制定素质培养课程教学计划,共同探讨实训基地的师资建设方案。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制度文件、流程文件、作业文件、结果文件。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学校“校企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工程”,按照“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按照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从企业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安排专业带头人进修学习、出国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等举措,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使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理念领先,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成为数控专业领域内的名师。

2、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在现有专业教师中培养6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选派培养对象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择期选派培养对象到国内职业培训机构或重点院校学习进修;选派1至2名重点培养对象到国外学习培训。使他们具有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具备数控职业岗位技能,能承担相应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教学,具有数控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成为数控专业的教科研骨干。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永康当地知名企业校外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建成兼职教师人才库。兼专职教师人数比大于1∶1。聘请的兼职教师中,一部分作为校内兼职实训指导教师,一部分作为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阶段的指导教师。根据工作过程情境教学及生产性实训要求,结合数控技术专业的情况,具体制定聘请兼职教师的任职标准,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请、管理等规章制度。

(四)社会服务及辐射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进行中短期数控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每年社会培训(包括企业培训与农民培训)在2000人次以上。

四、资金预算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合计建设内容合计

课程建设1.人才培养方案10实训基地建设1.扩建数控车实训车间140 2.核心课程建设402.扩建数控铣实训车间120 小计503.新建数控仿真实训室25 师资建设1.专业带头人154.扩建数控设备维护实训室30 2.骨干教师2

55、新建数控技术服务中心120 3.兼职教师聘用25 小计435 小计65 合计550

项目二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

一、建设背景

1、区域产业发展背景。永康汽车行业借助五金制造业的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正宇公司捷足先登生产农用运输车,并与“一汽”集团合作生产轻型解放牌小货车;昌隆集团也不甘示落,上马生产农用运输车,占足了市场份额。“众泰汽车”后来居上,推出了城市越野车,并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汽车生产目录,2005年底第一批“众泰2008”新款下线,目前众泰汽车集团在湖南的湘潭和杭州下沙建立生产基地,五年后年产量要达到30万台。企业的急剧扩张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据统计,永康至少有20多家企业加盟汽配行业,并投入生产,如中国步阳集团、郑泰集团、浙江尤奈特电机有限公司等,加盟企业越来越多。目前,永康市有汽车制造企业3家,汽车配件制造企业38家,汽车装饰企业7家,汽车修理企业29家。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整个汽修行业普遍遭遇的一个瓶颈。

2、学校背景。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于1994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了加强,本专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目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有专职教师20多人,外聘教师10人。他们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外聘的兼职教师,他们都是汽车制造企业的工程师和汽车修理协会的专家。本校与众泰汽车集团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开办“众泰技工班”,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虽然本专业已具有较好工作基础,但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校内外生产性实训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功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建设目标

适应永康市及浙中汽车制造业与汽配、汽修产业的发展态势,不断深化与中国众泰汽车集团、中国青年汽车集团的合作,深化工学交替与订单培训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高标准重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资源;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技能高超、“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成具有真实工作场景,集教学、生产、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践行并丰富“职业活动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使本专业成为浙江中部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汽车维修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专业已经建立了“众泰技工班”,实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的初步试点,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订单培养是一种较为普遍、简单易行、成效明显的校企合作模式。要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让企业参与课程设置,让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教学内容的开发,要加强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工学交替,需要解决两大难点问题。一是解决工的场所,二是解决课程与管理的适应。如果“工”在企业,要做好工学结合协议的签订与工学交替的管理,如果“工”在学校,学校自己建立生产车间。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把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放在企业生产淡季来上。只要企业生产需要,学校就马上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在其不需要时,安排学生回校上课。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依据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对汽车维修服务岗位(群)的具体分析,按照汽车维修服务的工作流程,借鉴企业培训标准,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通过召开专家访谈会等多种形式,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参照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标准和技能标准,同时根据汽车维修服务工作过程需要的计划制定、工作组织、实施和维修质量检查评估要求,按照调研、能力分析、确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的技术路线,将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开发出本专业的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的划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学习情境入手,对每个学习情境按照能力标准、场地准备、工具准备、操作要点、技术要求、考核标准等六方面内容进行建设。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一起,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建设,构建基于汽车维修技术服务工作过程的专业学习领域,结合公共学习领域和生产实习,重构新的课程体系。

2、校企合作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在构建基于汽车制造与维修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基础上,与中国众泰汽车集团、中国青年汽车集团等企业合作,根据汽车维修岗位核心能力的需要,重组课程内容,共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要求,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思路,根据真实的学习情境,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项目工单,实现技能训练的项目化、教学项目的工单化、理论实践的一体化、综合实训的岗位化。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课程教材、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考核标准、试题库、素材库的建设。

3、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贯穿于学习全过程

在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制定以及具体学习情境设计中,将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养成作为其内容之一,贯穿于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建立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评价制度,制作《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手册》。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环节,安排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表现评价,并记录在技能项目考核标准中。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专家和优秀毕业生到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合作、遵章守纪的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并组织学生写感想和总结,用社会先进人物的杰出表现激励学生,加强职业道德培育。

(二)师资队伍建设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师资重在观念转变与知识更新。在强化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前提下,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一方面是每年从对口的高等职业院校中录用一名优秀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来更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师资结构;二是每个学期选派二位教师到高校或企业进修,接触新技术新工艺。根据现有师资队伍有较强企业工作背景的情况,对专业教师定向培养,规定每两年至少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侧重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继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安排教师每年定期参加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根据劳动部汽车维修职业能力标准要求,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建设期内

“双师”专业教师队伍达100%。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1名为企业引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培养5名和引进2名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建设、社会服务领域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共同形成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

(三)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

“生产性”、“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新建、扩建和完善多个校内实训车间,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学习领域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出专业实训项目62个,提升专业实训教学能力。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巩固与已有合作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使得有合作协议的企业达到30家,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充分满足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需要。

按照职业性和开放性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实训中心教学资源,实现实训基地的功能共享,并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职业素质训导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探索实训基地管理的新模式,为实训基地全天候对外开放提供保障;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需要,按照现代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管理运作模式的要求,合理设计实训室的环境、工位、操作规程、人员配置,以及环保与安全规程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

完善实训管理体系,建立与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以利他原则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的互惠双赢机制,形成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校企共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

按照教学实施过程中真实岗位、真实任务和真实场景的要求,宊出先进性、前瞻性的特点,按照企业真实的维修工位,吸取国内先进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对照课程建设内容的要求,参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根据学校建设规划,校内实训基地仿照汽车4S店进行布局建设,扩建发动机维修实训车间、电控发动机维修实训车间、汽车底盘实训车间、自动变速器维修实训车间、汽车电气维修实训车间,汽车仿真模拟实训车间,完善整车维修实训车间、汽车整形维修实训车间。各实训区按照汽车4S店工位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建成集教学、实验实训、社会培训与技术服务以及职业资格鉴定等功能于一体的完善的综合实训场所。

(四)社会服务及辐射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条件和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针对永康市汽车技术服务市场的人才需求情况,与永康市劳动部门紧密合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工作。面向社会进行中短期汽车维修技术培训、职业资格鉴定。每年对社会提供技术培训300人次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经费预算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合计建设内容合计

课程建设1.人才培养方案10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180 2.核心课程建设40 校外实习基地12 小计50实训基地内涵建设8 师资建设1.专业带头人10小计200 2.骨干教师30 3.兼职教师聘用20 小计60 合计310

项目三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

一、建设背景

1、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我们永康市是享誉全国的“五金之都”,现在已形成电动工具、电子衡器、有色金属、家用电器、不绣钢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防盗门、滑板车等八大支柱产业。其中电子电器行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05年,我市已经拥有电子电器企业2400多家,从业人员11.5万人。主要产品有电动剃须刀、吸尘器、电饭锅、电风扇、空调器、微波炉、电子衡器、电子锁具、组合音响等等800多种,工业产值达到115亿元,并且每年的增幅均在30%以上。快速发展的电子电器行业亟需大量技术人才,特别是在一线操作的技术工人。我市现有各类电子电器维修网点224个,从业人员约1500余人,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目前在我市的电子电器行业的生产人员与维修人员中,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学习与培训,员工素质比较差,迫切需要进行培训提高。鲜明的产业结构特色与旺盛的人才需求,为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校背景分析。本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创办于1996年,凭借当地电子电器生产企业与维修企业快速发展的东风,立足当地,主动接轨企业,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我校毕业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并且我们以本专业为依托,开展多个工种的社会培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

我们注重校企合作,主动与企业接轨。本专业与永康市翼昀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市精诚电子有限公司、永康市创基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尤奈特电器公司、浙江超人集团、浙江恒丰电器公司、浙江贝得电器公司、浙江创威电器公司、浙江博大电器公司等单位合作办学,在这些大中型企业里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还同本市电子电器行业协会及下属的60多个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真正形成了招生、教学、育人、实习、就业“五位一体”的合作机制。

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添置实训设备,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规模保持稳定。本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示范专业。

二、建设目标

深化校企合作,紧密联系永康电子电器行业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把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超前、培养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师资队伍精良、设备设施先进,办学效益一流”的精品专业,为永康电子电器行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进一步确立“与企业接轨,为地方经济服务”办学宗旨,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2、在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从职业分析入手,对于岗位和岗位群进行详细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再定位。

3、以永康电子电器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经过3—5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4、坚持教育的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紧密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实施,提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水平。

5、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素质的提高,重点是突出教师的技能提高,形成一支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6、搞好实习实训设备与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内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快实习实训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开展服务性实训与生产性实训;在校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更多企业成为学校的教学实习基地。

7、加强企业培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职业培训站,努力使本专业成为电子电器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使学校成为永康五金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

三、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通过企业调研,确定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转换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据此构建以典型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开发。

2、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教学目标体系。要建立了由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组成的目标教学体系,并使教师与学生都了解这些目标,从根本上减少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盲目性、随意性与低效性。

建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努力做到“四为”,即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以产教结合为纽带。让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会创业。在实际教学中,要改革“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从时间上为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留出一定思维时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广泛运用了讨论式、案例式、边讲边练式、研究性学习、实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各科都要开设“特色课”,把五金文化与主要电子电器产品引进课堂,注重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要积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建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把生产一线的情况实录下来,引入课堂,要尽量利用演示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

实行分层次教学。为适应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在新生入学时根据中考成绩分为二个层次:面向就业的职高班,面向升学的预科班。职高班里要分为A、B二个层次,针对不同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根据企业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除加强课堂强化外,要建立各门学科、各种技能的课外兴趣小组,常年开展活动,每年5月份要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技能大比武。

3、教学管理改革

实施学分制改革。根据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特长,继续实行学分制改革,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实行“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在实践中继续对“替代学分”和“过程学分”进行探索,解决以下几个难题:开发更多的选修课与技能训练项目,并形成系列,拓宽学生发展个性与特长的空间,使学生在必修课不能取得规定学分时,能选择多种其他学分进行替代,以使学生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顺利毕业;在教师自由尝试探索的基础上,对每一门学科的“过程学分”进行规范,建立相对统一的教学子目标体系与过程学分设置方案。

改革成绩考核方法。要实施教考分离制度,必修课的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要完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考试办法》,要求任课教师做到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并把能力考核项目与标准提前通知学生。

要建立比较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能力成果评价体系、教学过程评价体系、教学水平和质量评价体系、用人单位反馈评价体系等。

4、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专业建设才能充满发展与提高的后劲。要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的办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挂——与高等院校和省市教育科研机构挂钩,聘请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到我们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讲师;横联——与企业联合,聘请本市各企业的技术专家来校当兼职教师;内提——对现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外引——向全国招聘优秀人才。

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人;对5名专业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训;引进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人,引进实践指导教师2人,,聘用行业企业技术人员5人;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组建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在普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名师、专业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今后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抓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每个学期都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计划,每星期进行一次培训活动。要请校外专家及校内领导和教师讲座,要开展上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和各种比赛活动,要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并组织考试,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校本培训要做到集体办班与个人钻研相结合,专题讲座与业务研讨相结合,每次培训活动都能做好考勤,列入教学工作考核,做到严格管理。

抓名师的培养。学校要成立名师培养领导小组,出台《关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名师培养工作的意见》,确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名师培养对象、培养要求,建立名师培养档案。要大力营造名师成长的良好环境,有计划地组织名师培养对象进行学习、研究,让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成长。

抓学习进修。在抓好学历达标的同时,要抓好学历提高,要有计划地派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到高校深造,鼓励教师在本科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历,并在经济上给予资助。

抓专业技能提高,培养“双师型“教师。要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

抓拜师结对制度。凡是新分配的教师,必须拜老教师为师,签订拜师协议,老教师对新老师在备课、上课、学习理论与技能等各方面要进行指导,传授经验。由教务处进行严格管理,每到期末要按拜师协议进行严格考核。

5、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添置教学实习设备,建立功能齐全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优化实习实训的环境。

建设校内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具有教育教学、生产示范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一是要完善练功性实习基地――物理实验室、电工操作室、制图室、计算机房等;二是充实模拟性实习基地――电工模拟室、机床排故中心、钳工车间和车工车间等;三是要建设生产性实习基地――生产电动工具的实习工厂,建立“企业负责经营,学校负责生产”的新模式。

要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添置教学实习设备。保证每一个实习学生有一个工位。要采取“独资与合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验实习仪器设备的水平。要根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所需的高标准硬件和软件。 拓宽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在现有基础上,我们要主动出击,多方努力,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支持,建立各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第一个层次是校企联办,通过与企业直接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形成十分稳固的实习单位;第二个层次是校企协作,发挥行业协会的间接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第三个层次是临时挂钩,根据校企双方需要临时协商,形成临时实习基地。

6、以本专业为依托,大力开展社会培训

本专业是与永康当地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专业。大力开展社会培训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促进电子电器行业生产的发展,能够使农民迅速学会一种技能,为其转移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能够提高社会公民的生活质量。同时通过社会培训,能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功能,能够促使学校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声誉的提升,最终促使本专业的现代化建设。

我们要依托本专业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农村预备劳动力、被征地、转产、下山等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企业务工农民、企业在岗职工、下岗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工种有农村电工、各种电子技术、各种家电维修等。通过努力,使本专业成为永康电子电器生产行业与维修行业人才资源开发中心。

四、经费预算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合计建设内容合计

课程建设1.人才培养方案20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240 2.核心课程建设40 校外实习基地10 小计60实训基地内涵建设10 师资建设1.专业带头人20小计260 2.骨干教师40 3.兼职教师聘用20 小计80 合计400

项目四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

一、建设背景

1、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模具有“百业之母”之称,模具生产工艺水平和技术含量的高低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与产品制品水平的重要标志。永康市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其中五金企业达7000多家。每一家五金企业均与模具息息相关,模具工人达20000多人。永康市专门从事模具行业的企业有600多家,从业员工达6000人以上。全市每年需要新增模具技术人才在1000人以上。近年来我市建立了“神州模具城”,为模具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学校背景分析。本校自从2002年开始,在机电专业里设置模块化的模具课程,从2005年开始将模具设计与制造从机电专业里分离出来,单独设置为一个专业。为了适应永康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学校花大力气进行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模式建立和专业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中国王力集团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开办了“王力模具班”。

2006年结合我校学分制改革,重新制订教学方案、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整体分四个模块,公共教学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独立实践课及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实践课,形成了以仿真技术和数控硬件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初步建立了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立了具有较强功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一幢占地6000平方米的“永康市职技校王力模具研发中心”正在兴建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永康市模具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永康市20多家模具企业建立了学生生产实习基地与专业教师实践基地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中心,企业积极参与,融入行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框架已形成,为下一步构建新型产学研模式建立了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模具专业以我校办学底蕴、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基础,依托中国王力集团、神州模具城与本校深度合作的优势,联手永康当地的模具行业协会与模具企业,以人才发展为战略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产学研为主线,实现教育资源、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重组,达到共同开发、共同发展、长期互惠互利的目的,使合作能有效地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对外技术服务能力、产品开发和科研能力。在教学方面构建真实职业环境,实现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制度。实行因材施教、多层次和多元化教学方法。逐步实现让有条件的学生参与教师实践活动、企业生产实践活动,实现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过程与产学研融为一体、“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产学研融为一体、专业建设与产学研融为一体、专业人才培养与产学研融为一体、课程体系建设与产学研融为一体的专业建设运行机制。建立浙江最大的模具实训中心与研发中心,成为浙中地区模具人才的培养、培训、研发中心,确保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优质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三、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以产学研为核心,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中国王力集团引入到我校模具研发中心,使课堂直接设在生产车间。在办好“王力模具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订单式”范围,与更多的企业合作。进一步实行工学交替,把学分制、弹性学制落到实处。建立符合市场实际需求、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和“订单式”教育与常规教育结合的多种形式教学模式。

2、课程体系建设

开展行业、企业、职校之间的专业教学调研。项目组将联合省内同类专业学校和骨干教师共同对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人才标准、职业岗位群对技能要求进行调研。深入具有代表性的各基层职业学校,对数控模具专业的办学情况、专业建设、就业前景、实训情况、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等展开调研,从而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模具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浙江省数控模具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以“公共基础课+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课程模式。认真组织研究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岗位业务规格,理清课程结构和相应的工作任务及其适应的能力与素养,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数控(模具)的专业核心技能,确定课程结构以及实施教学活动所需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制定专业师资、场地和实训设备的配置标准。

开发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在充分调研和教学指导方案的引领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标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作为课改的指导思想,认真分析和论证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立数控(模具)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确定本专业具有通用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与专业教学项目,以学分制为平台,开发中职数控模具专业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

倡导“任务引领型”教学项目改革,将课改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指引下,重点研究实训与理论教学合一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性实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数控模具专业的识图操作、软件设计和实际经验的积累方面加大训练力度。通过教师的实践教学,收集优秀示范课进行公开展示,并在校际之间进行推广和交流。

3、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校本培训平台做好模具专业教师培训,包括相关文化课,核心能力课程和项目教学的师资培训,打造一支模具教师团队。依托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引进一批名师。通过对外技术、科研、教学活动,扩大教师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模具专业至少要有1名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有6名专业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达90%,技师达40%,高级职称达60%。

4、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体现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理念,以数控技术为依托,突出如下技术特征:CAD/CAM/CAE/CAPP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反求工程、模具设计生产的并行和柔性制造思想;跟踪行业发展趋势,抓住主要技术环节,科学运用资金;建立真实职业环境与模拟仿真技术相结合实训环境;运行制度方面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体现共享性、辐射性、示范性和服务性;以产学研统领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坚持走与行业与企业共建原则,形成建设特色。

实训中心的内容及功能。目前投资689.5万元、占地6000平方米的模具研发中心将要完工,要将这个中心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具有示范作用的集教学、对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和科研于一体的开放式实训、研发中心。研发中心要具备如下功能:①能容纳60名学生同时进行数控车铣实训,②能容纳60名学生线切割电火化加工实训,③能容纳60名学生同时进行典型模具拆装实训,④能容纳60名学员同时进行模具CAD/CAM、数控加工与仿真、线切割编程仿真等实训,⑤能容纳60名进行冲压成型工艺实验,⑥能容纳60名学员PLC实训,⑦具备五轴加工中心相关技术环节演示实验,⑧具备快速成型、三坐标测量技术功能。

5、辐射能力建设

通过我校模具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教育模式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项目实施,办出专业特色,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增强专业实力,形成本省(行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专业,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年培训企业员工400人以上。

四、经费预算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建设内容合计建设内容合计

课程建设1.人才培养方案20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600 2.核心课程建设40 校外实习基地10 小计60实训基地内涵建设10 师资建设1.专业带头人20小计620 2.骨干教师40 3.兼职教师聘用20 小计80 合计740

第四部分 保障条件

一、加强领导,统一管理,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浙江省委省政府与省教育厅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高度重视。为确保“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的顺利实施,永康市成立由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教育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劳动局局长及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要求,落实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关系,为示范学校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持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学校领导班子全体参与的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综合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办公室,下设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项目建设工作组。对所有建设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具体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 华康清

常务副组长: 徐晓光

成 员: 卢晓宁 夏其明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办公室

主 任: 徐晓光(兼)

常务副主任: 沈民远

副 主 任: 蔡爱媚 应广洪

田雪萌

胡 赞 成 员: 应中新 陈笑宜 李 媛

徐文达

夏献峰

项目工作组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组长:胡桂兰

成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组长:黄特 陈武明

成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组长:郭丽华

成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组长:吕兴昌

成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二、学习领会、宣传发动,为项目实施提供思想保障

我们学校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有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有着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有着办好职业学校的激情与勇气。此前我校已经召开了“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誓师大会”,全校师生都已经发动起来,各学部、各专业组、各科室、各班级都在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有关示范学校的文件精神,都在表决心、订计划、搞活动、作贡献。在今后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始终抓住思想教育这一环节,以便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政府主导,多方合作,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在编写本实施方案时,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投入数额尚未出台。本实施方案预期投入资金2000万元,可视财政支持数额的大小,在建设项目上作适当增减。实际上,为了加强本校的机电专业建设,尚需投入资金500多万元,为了加强物流专业建设,还需要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在预期投入的2000万元资金中,我们预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占85%,企业投入占5%,学校自筹占10%。目前,已经落实企业投资100多万元,学校自筹资金200多万元。

待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投入方案出台后,我们将对实施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与细化。

三、加强管理,建章立制,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及考核奖惩办法,以切实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

1、完善原有制度。本校原来有比较完善的基建、财务制度、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岗位问责制度。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建设的质量,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

2、制定专门制度。针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这个建设项目,我们将制定《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实施管理条例》《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办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等新的规章制度,建立项目法人负责机制、民主决策机制、审查监督机制和检查评估机制,以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与建设的质量。

第五部分 实施步骤

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计划的执行时间为三年(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总的实施步骤准备作如下安排:

第一阶段 筹备和申报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

1、学习领会中央与省厅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其创建示范学校的文件精神,召开“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誓师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成立示范学校申报领导小组与专门工作小组,制定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与项目建设方案,做好申报的准备工作并向上提出申报。

3、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办公室,制订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项目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3年7月)

1、根据上级出台的资金补助政策,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调整与细化,并且制定出更为详细的实施方案,将建设任务分解到一个个的小阶段中。

2、根据创建国家级示范性职校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制订切实可行、分步落实的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清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项目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的要求,实施建设项目的管理。

3、接受上级领导的指导与督查,并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二阶段 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

1、完成所有建设项目。

2、完成建设项目自我检查与评估。

3、完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各项呈报材料,接受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验收检查。

文章录入:ykcbs 责任编辑:ykcbs 上一篇文章: 针对职校特点 开展家校合作(2010.9)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最新推荐相关文章

关于全国中职学校名录的说

职业指导与永康经济文化类

计算机与财经类特色课都教

机械数控与电工电子类特色

英语与体音美类特色课教案

语文与数学类特色课教案一

法律品德与心理健康类特色 [推荐]永康市职技校课程整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宁波市甬江职高:“白天鹅

教育科研需要什么(07.9.2 华康清谈教学改革的之四:

华康清谈教学改革的之三:

华康清谈教学改革之二:教

华康清谈教学改革的之一:

坚定不移地实行工学交替(

开学讲话:把本校办成特色

珍惜荣誉 关注未来(2006 在中级阶段要提倡“尊重”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 管理登录 | 站长:

推荐第2篇:中等职业教育(全文)

试论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作用——国际比较视阈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和日本在产业革命和社会民主化的要求下,积极推进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制度化建设。从国际视野考察发现,在中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的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中教育在实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今后,中国为实现完全工业化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高中阶段教育要以实现普及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综合高中建设。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es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social democratization since the modern times, both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nd Japan have advanced the maification and universaliz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greatly, and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review has shown tha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roc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from elite period to ma period.Meanwhil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lso plays a main role in helping high school education realize maification and universalization.From now 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omplete industri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high school education should take universalization as its goal,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developed vigorousl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should be sped up.

【关 键 词】产业革命/社会民主化/高中教育普及化/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制高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工业化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认识》表明:到2005年,“我国的工业经济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但各个地区之间工业化水平差异巨大”[1]。这样,为了完全实现工业化,推行新型工业化战略被认为是今后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方向。在这一进程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必须要采取的首要战略举措之一。与提高人力资本相关联,我国的教育要做结构性、体系性改革,其中加快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特别是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并提高其质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一项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

从学校教育系统内部来看,我国在世纪之交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成为接踵而至的一个棘手问题。之所以说它棘手,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其一,普及高中教育首先要促进高中教育数量的扩张,同时还必须谋求其质量的提高,这两者是一个一体两面的矛盾关系;其二,高中教育普及化表面上看是高中教育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过程,但其背后又是一个在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上是追求公平还是追求效率或者是争取两者并立的教育理念权衡的过程,这种理念权衡不光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还与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直接相关;其三,高中教育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格,又具有职业、技术、

甚至专业教育的性格,这使得走向普及化的高中教育中的学生分流问题异常复杂。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普及高中教育?其四,为了实现高中教育的普及化,有关部门和各学校必须在设施设备整备、教师培养培训、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积极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必须处理好高中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2]。看来,围绕高中教育普及化问题,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关系,从国际视野出发,运用比较的思维,集中探讨一下在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普及高中教育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模式。

一、高中教育普及化的涵义

对于“高中教育普及化”这个概念,目前很少有学者进行过缜密的论述和严格的界定。日本教育社会学者藤田英典在《月刊高中教育》1978年第2期上发表的《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与选拔原理》一文,借用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对高中教育普及化问题进行了阐述。

20世纪70年代初,马丁·特罗通过考察二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以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指标,明确地把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指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的高等教育模式。”[3]这就是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

藤田英典借用马丁·特罗的这一理论,以高中入学率为指标,把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中教育的数量扩大和性质变化的过程划分为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三个阶段。精英化阶段是从明治初期至大正中期(大约1872-1920年),该阶段日本中等学校(旧制中学校、高等女学校、甲种实业学校)的入学率保持在15%以下;大众化阶段是从大正中期到昭和20年代末(大约1920-1954年),该阶段中等学校或高级中学的入学率从15%提高到了50%;普及化阶段是昭和20年代末以后(1954年以后),该阶段高级中学的入学率超过了50%。同时,藤田英典还认识到,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高中教育发展在发生阶段性跃进的过渡期,高中教育的性质发生了变化,1920年前后的过渡期为“第一次变化”,1954年前后的过渡期为“第二次变化”[4]。藤田英典的这一创见可以称之为高中教育发展阶段理论。

本文在考察高中教育普及化问题时亦依照这种阶段区分法(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和阶段划分标准(高中入学率的15%以内、15%~50%、50%以上)。

二、精英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看,中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大体上处于从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至20世纪10年代这一段时期。之所以把欧洲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运动作为精英中等教育的起点,是因为从那时起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在中世纪时期的传统学术型中学的基础上,新建、改建了一批学术型中学。之所以把20世纪10年代作为精英中等教育的终点,是因为从那时起,美、日等国家中等教育的入学率超过了15%(1910年美国有15%的适龄青年进入中学学习[5]41,1920年日本旧制中学校、高等女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的入学率达15.8%[5]172)。

(一)精英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精英化阶段,世界中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传统的学术型中学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整个中等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各种实科中学逐步发展起来,

但是它们仅处于从属地位。这样,在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上就形成了鲜明的双轨制,其典型代表是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所以,精英化阶段世界中等教育的结构特征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双轨制。

近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早期,亦即其精英化阶段的前期,基本是实施中等普通教育的学术型中学一统天下。但自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并向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扩展开来以后,中等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方向迈进,同时职业中学和技术中学相继建立并发展起来。1708年德国的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建立了一所实科中学,1747年德国人赫克(J.J.Hecker)在考赫斯特拉斯建立了一所“经济学、数学实科学校”,这是世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创设的肇始。此后,中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18世纪后期英国实科中学的盛行,19世纪中期英国实科技术学校的发展,19世纪后期法国“现代中学”的兴起和德国实科中学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实学校的蓬勃发展,以及19世纪末日本实业学校(甲种)的建立与发展都表明:在各个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开展产业革命的促动下,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发展壮大,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从自然无序状态逐渐发展到了制度化状态。

尽管在精英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各种职业教育机构在制度层面上还没有取得与传统学术型中学同等重要的平等地位,它们的毕业生一般不具有升入大学的资格,只得在就业市场就业。例如,德国在1901年以前大学是对非文科中学毕业生持“歧视”态度的[6],英国在1926年发表《青年的教育》(即“哈多报告”)之前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的地位是无法与文法中学相比的[7]。

(二)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中所发挥的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察。

从学理上来考察,由于学术型中学主要是为升大学做准备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口数有限的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所以,单凭封闭的学术型中学是很难实现中等教育大众化的。当然,这一阶段学术型中学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学术型中学的发展主要是由大学教育规模扩大所带动的结果。可是,18世纪后期以来,产业革命的发展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非技术工人),而更需要中等水平的熟练技术工人,于是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事情,欧美国家和日本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无不与产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从实际来考察,18世纪中期以前职业类中学虽然已经产生,但其力量非常微弱。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在产业革命的影响下,德国和美国等的中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发展,但其力量仍然比较微弱。到了19世纪后期,中等职业教育才以德国为首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比如,德国于19世纪末形成了文科中学、文实中学、实科中学并存的局面,美国既设有实用课程又设有古典课程的公立中学自19世纪

六、七十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日本在《实业学校令》颁布、修改(1899年、1920年)后实业学校取得了巨大发展。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欧美国家和日本在中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担当着一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等职业教育的参与,中等教育向大众化过渡是难以实现的。

三、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10年代以后,欧、美、日等国家相继实现了高中教育的大众化,进而实现了普及化。从时间上看,大体上从20世纪10年代至50年代是高中教育的大众化阶

段,从20世纪

五、六十年代以后是高中教育的普及化阶段。但各个国家的高中教育进入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的日程表是不尽一致的。

(一)大众化、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0世纪10年代以后,相继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的欧美国家和日本的高中教育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等教育制度的分化产生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从而使高中教育实现了制度化。高中教育的制度化始于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发表的《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建议把中学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第二,综合中学在美、英等国成为中等学校的主流。综合中学是美国在公立中学制度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中学类型,它的建立始于《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的建议,此后,综合中学在美国逐步发展起来。美国的综合中学制度对于欧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英国在综合中学制度建设上迈出的步伐最大;第三,在高中教育综合化的进程中,传统的双轨制逐步被消除了。二战后,伴随着综合中学制度的发展,欧洲型的双轨制逐渐走向了分叉制甚至单轨制。比如,英国在经过1965年和1976年两次大的改革后,原来的双轨制(文法中学和技术中学、现代中学)变成了以校内分轨(课程分化)为特征的单轨制。法国和德国的中等教育经历综合化改革以后,其后期中等教育阶段演变成了分叉制。

高中教育由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再奔向普及化阶段,这一过程是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与普通教育同样的合法地位是特别值得重视的事情。例如,英国历史上(二战以前)向来是重视文法中学而轻视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的国家,但二战以后实行综合中学制度,把职业课程和学术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从而在制度上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法国一向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1975年哈比教育改革之后建立的两年制短期职业高中成为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而且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职业高中科会考,更使职业高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日本在二战后建立了单轨学制,其高级中学既设普通科又设职业科,职业科高中的地位和普通科高中是平等的,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经济高度增长阶段以后,产业界和政府都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应当指出,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到来,欧美国家和日本(除个别国家以外,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德国)在中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关系上,出现了以普通教育为主、以职业教育为辅的局面。

(二)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战以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都在法律上确立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地位,再加上这些国家都开展了新的工业化进程,所以,以培养熟练技术工人为主要目的的职业中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它们的发展又直接加速了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仅以日本为例,1954年是日本高中教育进入普及化的初年,就在这时(1955年)约有40%的高中生就读于职业科高中。

二战以后,欧美国家和日本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普职等值”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创造了“普职双轨体系下的转换模式”(德国)、“普职整合体系下的渗透模式”(美国)和“普职单列体系下的互补模式”(日本)[8],注重使职业学校毕业生也具有同样的高等学校入学资格,从而促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样,取得合法地位、面临工业化发展需要、有大学入学资格吸引的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进程中充当着重要一翼就成为当然的事情了。

四、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无论是中等教育的精英化阶段还是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为中等(高中)教育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对于这种发展变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需要作具体的“因素分析”。

第一,工业化始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通过对欧美国家和日本的宏观历史考察可以知道,高中教育的普及化过程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具有同步性,而这两者的发展又与工业化进程具有相即性。这一点是在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中来考察工业化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的重要前提。

从历史上看,职业教育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工商业的发展有一定关系。18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产业革命席卷欧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也在欧美国家不仅数量规模上取得了较大发展,而且还达到了组织化、制度化的程度,其典型标志是欧洲双轨制中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美国综合性公立中学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继完成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的各个国家,更是非常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综合高中的形成和发展在高中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战后,在经济复兴和新型工业化运动中,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欧洲国家赋予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价值和允许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高校入学资格是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发展的前提和制度空间。这一历程表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其内部机理是职业教育具有潜在的经济性。

第二,政治民主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或制衡或促进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乃至中期,政治民主化程度偏低,一般庶民阶层的政治地位十分有限,所以“近代型义务教育”基本上限于初等教育阶段,而中等教育则在各社会阶层间是不平等的,欧洲型的双轨制是这种不平等的显著体现。而制造这种不平等的正是相关国家政府组织的公共权利。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虽有发展但整体处于低迷状态的原因是受到公共权利制约的结果。

20世纪10年代以后,在政治民主化总体进步(如一战和二战后的政治民主化)的形势下,在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实现工业化并成为成熟工业化国家的情形下,“现代型义务教育”普及到了初中甚至高中阶段,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才被提到一些政府或政党组织的议事日程上。美国《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报告主张把作为“民主制度的原型”的综合中学作为中等学校的“标准类型”[9],英国工党发言人托尼(Richard Henry Tawney)发表的《人人受中等教育》报告(1922年)主张把中等学校建设成为面向所有男女青少年的“普遍的中等教育”机构[10],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关于后期中等教育的扩充整顿》咨询报告(1966年)主张在后期中等教育阶段“彻底强化教育机会均等”理念[11],这些都表明,在高中教育走向大众化乃至普及化阶段,政治民主化和教育民主化总体上是起促进作用的。也就是说,政治民主化和教育民主化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而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又带动了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反过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大大推进了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第三,文化传统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文化传统的涵义非常丰富,与探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相关联,不同国家人们的普通教育观念意识和职业教育观念意识是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就有什么样的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比如,同为欧洲国家的法国不像德国那样重视职业教育,其原因何在?教育社会学者约西·沙威特和沃尔特·穆勒把法国社会和德国社会分别定义为“组织空间”和“资格空间”,并认

为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两国对待职业教育的差异[12]。而法国社会的“组织空间”性质和德国社会的“资格空间”性质的形成是有其深层文化传统的原因的。

五、中国的可能选择:以普及高中教育为目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快综合高中建设 通过考察欧美国家和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进程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的变化可以发现,在精英化阶段,体现效率优先原则的双轨制是欧洲中等教育的传统,职业技术学校是双轨制中的旁轨,它们在促使中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过渡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美国型的综合高中模式既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又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普及高中教育的要求,因而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在这两个阶段,中等职业教育为各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通过考察欧美国家和日本社会经济和中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发现,但凡处在工业化发展盛期的国家,都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那么,处在工业化中期后半段的中国需要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满足我国经济现代化对中等技术人才需求的根本性举措。同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是使我国高中教育真正实现普及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另外,建设“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体现应该是深化教育民主化建设,普及高中教育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今后,我国普及高中教育的模式会有多种选择,基于继承历史和“洋为中用”式的思考,第三条道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中学)应当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必要选择,因为处在既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又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国要注重保持教育政策的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此外,这种模式在制度上的灵活性、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多样性或多重适应性可以解决普及高中教育中的一些棘手问题和主要矛盾。为此,现阶段,我国应该以战略眼光和科学态度加快综合高中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课题组.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基本认识[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2):35-37.

[2]廖其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回眸[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4-21.

[3]谢作栩.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01(3):13-18.

[4](日)藤田英典.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与选拔原理[J].月刊高中教育,1978(2):10-17.

[5]李其龙,张德伟.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6]滕大春.外国近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66.

[7]吴式颖.外国现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90-91.

[8]郭杨,李晓玲.国际上几种普职互通模式及其比较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31):23-26.

[9]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3.

[10](日)世界教育史研究会.世界教育史大系25·中等教育史Ⅱ[M].东京:株式会社讲谈社,1976:183-184.

[11](日)中央教育审议会.关于后期中等教育的扩充、整备(咨询报告)[G]//(日)教育问题调查会.后期中等教育最终咨询报告解说.东京:明治图书出版株式会社,1966:196-199.

[12](美)莫琳·T·哈里楠.教育社会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81-584

推荐第3篇:中等职业教育论文

论中德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蒋易静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09331208)

【摘要:近几年,全球刮起了金融风暴。然而,在这场风暴中有两个影响较小国家——中国与德国。他们的经济发展让人羡慕,可是经济背后的职业教育,两国却相去甚远。本论文中,将主要讨论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和其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根据全文的论述,进行比较总结。】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中国 德国】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而中国也自加入WTO以后,贸易经济也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自此,各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职业性人才。所以就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此产生。

一、职业教育概论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他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具有自身的教育特点。

二、职业教育现状

(一)中国职业教育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据统计,2005年全国仅有中等职业学校11611所,当年招生537.29万人,在校学生1324.74万人。经过3年发展,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4767所,招生规模达810万人,在校生达20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已大体相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了我国职业学校,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还不稳固,发展缺乏一定的支持力量,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系列中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缺乏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支撑和规范;

3、职业教育社会导向或氛围欠缺;

4、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在实践中许多还游离于企业之外,还没有形成与企业的良好互动,职业教育进行的场所大部分还是学校或实训室,完成的地点也还是学校,而非工厂、企业,缺乏实践性;

5、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

6、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建设与实践脱节严重;

7、教学方式陈旧;

8、职业资格准入部分形同虚设。

可以说,就目前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校的教育差别仍然不明显,除了比普通学校多配备了一些实验实习的设施之外,并没有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就国内来看,以分数衡量一切的大潮流也在职业教育中体现着。往往毕业考试的优异成绩,就基本上承认了某一个人已经是位“优秀的技术人员”。而实习成绩,也只不过是一个参考,与毕业考试比起来微不足道。而至于这个“优秀的技术人员”是否能熟练的操纵先进的工业设备,校方完全留给了企业自己去解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技术人员到企业以后,不能马上地形成生产力,还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适应过程。

(二)德国职业教育现状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①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

目前,德国约有3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80~90%)则去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占70%),也就是说“双元制”培养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正因为如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所谓“双元制”,是一套企业与职业学校密切配合,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制,是教育真正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无需再经过一段实践的适应,满足了产业部门的需求。也可以说,“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企业为“一元”,学校为另“一元”。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在企业获得一个培训岗位的同时,在职业学校取得一个理论学习资格。

三、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中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意义体现在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适应上,经济发展到任何程度,都代表着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特定质量的人力资源与之相适应。目前,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地球。虽然中国有政府的支持,避免了像欧洲一些国家的破产危机。但是,金融隐患仍然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为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人才储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2009年6月26日,国务委员刘延东在考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指出:“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越来越联系紧密。

在中国,以珠三角、长三角为经济发展中心。在这些地方,又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中

小企业来说,科研人员是大脑,而技术人员则是整个企业的脊髓。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优秀技术人员的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职业教育密切配合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状况及生产能力是一个国家取舍各种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得出的结论是:有技能的人的最有是一切最有中最为重要的最有,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收益。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仍存在大的缺口,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在职培训,对我国经济起飞、大工业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我国的工业升级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一, 它搭起了学校与工业界的桥梁;

第二, 建立了我国与海外人才的桥梁,海外学人回来,凡与它研究项目有关的,都清工业

研究所取联系,判断最适宜他们专长的工作加以介绍;

第三, 引进技术后转移到民间。

随着我国经济朝着多元化法相发展,台湾产业结构也不断加以调整,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将朝着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

(二)德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危机已经3年多了,但仍然侵蚀着地球的每个角落。而欧洲债务危机也让全球经济再次低迷。随着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家的破产,使得欧洲的上空笼罩着灰蒙蒙的阴霾。然而就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德国的经济基本保持完好,甚至在2011年就业人口增加,财政赤字下降。 联邦统计局的报告称,德国经济去年有两大亮点:一是失业率降至5.7%,为1991年来的最低点,就业人口达到4150万,为历史最高点;二是去年的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1%,而2010年这一比重为4.3%,按照欧盟稳定条约的规定,新借债务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这样的成绩绝离不了德国健全的职业教育制度。正因为,职业院校将大批量优秀的技术人员提供给各个企业,才让企业有良好的运营。

即使如此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德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事农业和林业、以及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例进一步萎缩,总共减少的劳动岗位绝对数为160万。

因此,德国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专业工人的数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双元制”的制度等等方面都将发生一场改革风暴。职业教育只有跟上社会经济的脚步,才能更好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人才。

四、探讨两国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千禧年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腾飞的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GDP成较快增长,同比也较快。中国经济俨然已经登上了国际舞台,现在中国经济渐渐影响着全球的大环境。而德国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20亿欧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340欧元。受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德国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5%。2010年德国经济强劲复苏,增长率达3.6%。

然而中德两国经济大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却有天壤之别。德国以“双元制”为主的职业教育制度在全球职业教育体系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双元制”也有百年的历史了,而在“双

元制”制度下受教育的优秀的技术人员都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国则是一个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晚的国家。其体系也不太完备,制度也有相当的欠缺。在中国,职业教育是不被重视的。反之,普通教育则是全民教育的中心点,这个可以从每年的高考可以看出中国是何等的重视普通教育。对于接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则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所谓的“坏学生”也渐渐的不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除此以外,中国的职业教育还缺少实践。在中国,职业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区别不大。最为职业教育的“动手”特色并没有很好的发挥。

在经济上,中国与德国的差距在逐渐减小,可是在职业教育方面,中德两国的距离可以用“鸿沟”来形容了。虽然,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慢慢完善,可是离德国的职业体系相差甚远。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化,德国职业教育也在经历着改革。但是,对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来说,我们可以跟随着德国职业教育的步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完善我们自身的教育体系。具体有以下几点:

1、根据市场经济实际的发展和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将教育与就业相互衔接;

2、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双发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和“双师型”②教师队伍,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

展。

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他是人才储备的摇篮。拥有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或许在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出其中的差距,可是经过时间的洗礼,两者的关系将越发密切。而最为职业教育的新型国家——我国,应当谦虚向先进的德国学习其优秀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我国与德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在借鉴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而应汲取“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精髓,不断改革与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我国的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注释】

①孟庆国.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P102

②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1985~2005).科学出版社.P348

参考文献:

高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的一点认识

[EB/OL]..2011-10-08.

李玉鸿.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N].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

冯思淇.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新论[J].中国商界,2009(11):186-187.

李娟娟.论我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才智,2011(09):191.

推荐第4篇:教育局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工作总结

2015XX区中等职业学校助学及免学费

工作执行情况报告

XX区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工作在省、市助学办的正确指导下认真严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追求卓越,助学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促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总体执行情况

2015年XX区共有X所学校XX人次享受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政策,共计221.4万元,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42.3%。区级配比全额上缴市财政,助学金卡也已全部下发至学生手中,免学费仍有结余,原因是到学校账时间为2016年1月,学校也正在按着相关规定有计划进行使用。

二、取得经验

(一) 整章建制、遵章守纪,把工作放是阳光下

随着国家助学工作的普及化,更多学生得到了国家的资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开始了人生的历程。更多的家庭把希望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希望他们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用工作报效祖国。社会对职业教育越发的重视,对国家的助学工作越发的了解,都希望通过国家优惠的政策实现孩子求学的梦想。为了把国家优惠政策普及到每一位需要的百姓身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学到未来发展的知识与技能,我们深知责任的重大,工作的重要,更要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到每一位家长满意,每一位学生高兴。

1、XX区要求学校建立助学工作规程,一把手校长主负责,主管主任及专管人员共同管理的工作责任制;

2、建立学校审核、发放、上级审批、钱卡发放、档案存档、网上操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3、认真普及国家助学及免学费的各项制度,做到制度上墙,制度进学生手册,在招生简章、学校介绍中要注明学生享受助学的条件与申请办法;

4、操作过程要严谨守纪,严格审批。对于上报的学生家庭情况进行摸排,认真审核街道办出具的证明材料、家庭提供的各项证明,对于够条件的学生一个不漏,对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坚决不放;

5、发放要透明公开,做到提名公示,学生与班任签字;发放公开,召开家长会,家长取卡签字录像。

我们认为把助学工作放在阳光下,透明公开,温暖和谐,家长满意,学生开心,学校工作顺畅,多年来香坊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工作没有一起投诉,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扬。

(二) 守时高效、操作严谨,把工作做到精心、细致无差错 为了把助学工作做到无差错,我们要求学校能够及时掌握省市助学工作的重点,对通知、通告、会议、培训做到及时收取、认真参与、积极培训、掌握技能。多次培训会,区助学管理人员及学校助学管理人员共同参加,一起学习沟通,将操作要领、注意事项把握的清楚准确,操作顺利流畅。我们也要求学校能够按市助学办的通知时间节点,提前做好各项工作,做到工作时间清晰,工作效律高速,操作精心细致,流程严谨通畅。多年来学校在做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能两次核查、主任审核、校长签字、区助学办审验再上报市助学办。工作的精心使错误率下降,工作的细致使返工率为零。

(三)、以人为本、服务学生,把工作做的贴心、暖心、振奋人心 助学工作是惠民工作,是暖人心的工作,XX区教育局要求学校以人为本,工作要走进学生与家庭中间,工作要贴心。在助学工作中班主任要贴心的与家长联系,要把政策制度告诉到每一个家庭,对于办理有难度,不知如何办理的家长,学校管理人员有责任协助其办理,做到“一问三讲”,讲制度、讲流程、讲方法。当要发放助学金卡的时候必须请来家长,召开助学金卡发放会,会上领导发言,学生发言,家长发言,班任亲自发放要让家长学生感到国家政策的温暖,让学生知道感恩与回报,让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未来努力工作才能真正报效祖国。我们希望通过每一次助学金的申请与发放,都是洗涤与净化心灵的过程,能让家长与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学校的贴心,能够让学生与家长暖心,能振奋人心,奋发图强。

(四)总结经验、推荐优秀,让感人事迹引领前进

助学工作惠及到更多优秀学生,他们知道感恩,知道报效国家,这样的优秀学生值得我们去推荐与学习。我们要求学校能够总结出更多的好经验,把工作做的更突出、更优秀。我们也感谢那些认真从事助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是他们让国家的好政策得到了认真执行,是他们把教师真正的爱送给了学生,让学生像花朵普及到阳光的温暖。我们也要求学校长时间持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学生档案,把那些通过助学完成学业,在工作岗位上认真踏实努力,做出一番成绩的学生事迹总结出来,用感人事迹来引领新的学生走向优秀。

三、2016工作要点

(一)按省市要求认真核查学校助学及免学费工作

全面核查全日制学生数及大龄、查重等情况。在四月,我区已对本区内中职学校进行了核查,对出现的人已退学但学籍未注销等情况进行了处置,要求学校抓紧时间进行网上操作,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另外,对与大专院校查重的学生要按省市要求与学生签发相关材料,确保该问题的解决。

(二) 加大对国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为使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国家的助学及免学费政策,要求学校开展一次政策普及工作,发放相关介绍性材料,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项工作,也起到监督作用。

助学工作是一项走进百姓内心的工作,是一项温暖感人的工作,是一项振奋图强的工作,是一项升华教育内涵的工作。这需要我们精心、细心、贴心,让国家的温暖感动民众,让优秀与努力的事迹引领民众,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XX教育局 20XXXXX

推荐第5篇:怀远师范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怀远师范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于2011年秋季恢复招生,招生专业为学前教育专业,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悉心关注和指导下,形势一片大好,现在校班级数23个,学生数1200多人。我校在今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部门工作重心和发展目标的需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为推手,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为纽带,经过一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学年主要工作

(一)2014年招生宣传工作

我校对2014年招生工作高度重视,认真总结以往招生工作的经验教训,早下手,早布置,成立了由校长杨连珍同志任组长、副校长蒲卫东同志任副组长的招生宣传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招生宣传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1、成立6个招生小组到各区、县及乡镇进行招生宣传,尤其是加大初中生源丰富的怀远、蚌埠禹会区的宣传力度,宣传效果较好。

2、多种举措并行,利用校内外一切资源和手段、形式,如在市教育局制作并印刷面向全市初中生的《2014年蚌埠市中职学校招生学校简章》,利用市县教育网络进行招生信息宣传,让学生家长进一步了解我校,为今后招生工作拓宽了思路和办法。同时,还注意充分借助怀远县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工作交流平台的资源、利用学校网站、发布招生宣传信息,散发招生简章,制作宣传板宣传中职国家免学费、助学金政策等形式,在学校广大师生中积极展开各种招生宣传活动,全力完成省教育厅下达我校的中职招生指标。

3、全体职工,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全力接待家长、学生咨询和2014年秋季报名咨询工作。经过上下齐努力,学校在2014年秋季共招生448人,比去年招生人数增加60人,基本完成省教育厅分配给我校的450人指标,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生源基础。

(二)2013年学籍、资助工作

2014年,我校认真贯彻省市县各级资助中心文件精神,努力做好学生学籍、资助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学生学籍注册和助学金、免学费和校内资助等资助工作。

1、按时认真完成2014年的学籍注册工作。为确保2014年秋季新生学籍注册工作的正常开展,经培训和系统学习,我校安排1名同志管理中职校学籍系统、中职专业申报系统、招生系统。2014年秋季共注册新生448人,经与学籍重复查询,有4人未通过,经过多方努力协调,现仍有1位学生未通过。对于1位学生未通过的情况,我校都及时在国家学籍系统上提出申诉,同时,报送市教育局职教科,积极协调,争取尽快落实该学生的学籍问题。

2、认真做好免学费宣传和上报工作,做好国家助学金报批和公示工作。按照安徽省相关政策,我省中职自2012年秋季实行三年免学费,我校利用招生展板和部门网站在校内外做好这一惠民政策的宣传,新生入学后,按照要求,按时保质的做好了免学费上报工作,2014年春季共1035人享受免学费,2014年秋季共有1115名学生享受免学费。

在做好免学费上报工作的同时,我们为了确保国家助学金准确无误的能够补贴学生,在新生入校后就按照上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了中国邮政中职资助卡,并上传到学籍系统,同时,我们还认真做好2014年春、秋季中职国家助学金评定和公示工作,由于资助工作和学籍工作密切相关,学籍管理员和资助管理员相互协调沟通,为学籍重复人员尽快取得学籍,向教育局打报告,说明情况,确保能够享受这一政策的所有学生都能享受这一政策,同时,在助学金审核中,一是确保农村学生完全享受,二是在城市户口的学生中,遴选贫困生或者品行兼优者享受这一惠民政策,2014年春季99人享受国家助学金,2014年秋季共有119人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予以公示,接受广泛监督。

同时,我们做好每月的学籍异动的正常处理,学籍管理员和资助信息管理员保持联系,清查退学(休学)人员的学籍处理联单,认真做好系统维护工作。每月初清查学生人数,做好助学金人数变动工作,20日准确上报免学费和助学金人数及资助进展表。

3、积极落实校内资助。2014年春季,我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资金94000元用于校内资助,分别以奖学金、特困补助、减免学费、生活困难补助等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同时,我们还按照要求,予以公示,积极接受校内外监督。

(三)完善落实学校规章制度建设,抓机构建设,完善人员配置,培训师资。

1、进一步完善落实学校制度建设并制度上墙。我校是新成立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亟需完善,为了规范和管理学生,我们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教室管理、自习管理、寝室管理制度、处分条例、学籍登记、考试制度等,初步形成了管理学校和学生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度上墙。

2、抓内部机构架构,完善人员配置。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明确分工,教学、学生管理、后勤和资助、学籍工作均基本明确,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的人员问题得到改善。

3、派遣教师到外地不断取经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2014年我校共派出60多人次参加各种专题培训。

(四)抓教学和考试等常规工作

1、为检验教学效果,学校主持召开了专题教务工作会,校长参会,加强教学监控。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听取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掌握教师的真实上课情况和学生近况。

2、抓学生监控体系的构建,每班由学习委员监控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向学校反映,由系部进行协调处理。

3、完成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任务书、教材征订和教学任务、考试工作。

4、完成了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和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的见习活动。上述活动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实习见习方案、展开动员大会,提升工作效果。积极与一线幼儿园签订实训协议,为师生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可行性分析。明年开学将及时召开实习、见习工作总结会。

(五)学生管理工作

1、班主任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侧重点,及时辅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生活活泼,寓意深刻的主题班会。组织新生学习学生处罚条例、学生礼仪、食堂就餐、就寝、节假日放假、走读生管理等文件。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开展2014年春季趣味运动会、中秋晚会、首届师范学校文化艺术节、青年志愿者义务奉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3、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放映励志短片。在开学后,邀请了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讲座。

4、按照学校相关文件,对于本学期违纪学生进行了相应处理,下发文件(校发【2014】29号,要求班主任做好相关材料的搜集和归档。

5、进入冬季,检查督促后勤管理人员加大查寝力度,进行寝室卫生检查暨隐患排查活动,完善了后勤管理人员和制度建设。

6、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充分发挥群团功能,开张各类有意义的学生活动。

(六)做好2014届毕业生实习、就业工作

1、2014年4月—5月,组织375名应届毕业生到一线幼儿园实习,原则上根据生源地就近选择,双向选择,深入一线幼儿园进行保教实习。

2、学校成立了有副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实习工作指导工作,为学生的实习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学生在实习中的实际困难,5月中旬375名学生顺利完成实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3、2014年6月20日,在学校礼堂召开了2014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来自在省内外70多家用人单位到会议现场观看了毕业生汇报表演;演出结束后,毕业生带着个人推荐材料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会场气氛异常热烈。

4、应届毕业生参加2014年蚌埠市蚌山区、龙子湖区、高新区、怀远县、固镇县等县区新教师入编考试,有79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怀远县幼儿教师编制,3名同学考入市机关二幼、4名同学考取高新区公立幼儿园。

(七)创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工作

1、2014年4月,我校申请创建安徽省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政府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成立了县政府县长潘明生同志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小组。

2、围绕创建工作,学校上下一心,严格按照评估标准,加班加点逐条逐项准备材料,形成了以创建工作带动学校全面工作的新局面。

3、2014年11月18日,省教育厅教育评估中心专家组一行到我校进行现场评估,市教育局、怀远县政府、怀远县教育局等领导陪同,专家组通过现场观察、查看资料等形式对我校创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束后,反馈信息比较理想。

(八)学生获得各种荣誉

1、2011级、2012级、2013级共有8名学生获得省级“德能双优”荣誉称号。

2、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8)班同学韩艳红获得省级资助励志成才典型学生代表、受到省教育厅嘉奖。

3、我校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彭超悦、王雅丽等在2013年度中职生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优异,获得蚌埠市一等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专业课师资力量薄弱,目前专业课任课教师多为近年招聘和调入的新教师,管理和教学监控存在不少困难。对如何结合我校目前教学和师资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研讨和教研活动仍是今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学生基础水平差,学习习惯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气氛不够浓厚,纪律意识差,学生管理难度较大。

(三)实训平台建设。有待于和一线学前教育机构加大合作力度,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体验学与教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学校校园面积较小,专业建设单一,专业设置量小,形不成拳头效益。

(五)在学籍、资助管理及日常管理上还存在若干问题,如:学籍和资助管理员业务程序不熟悉、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三、2015年工作设想

(一)继续完善常规制度,提升管理质量。引入竞争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教学管理,抓教风和学风,抓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加快多功能教学楼建设进度,完善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功能教室,如:琴房、画室、语音室等建设。

(四)加快建设实训合作,为师生提供实训平台,为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奠定坚实基础。

(五)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质量是根本,专业是基础。在今年精心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年准备积极申报学前教育分支专业,增加专业建设内涵,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和招生宣传工作,努力扩大招生规模。

(六)积极报请县编办同意,为我校增加编制名额,招聘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促进学校建设的专业化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充实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奠定坚实的人才和队伍基础。明年准备选派部分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课程培训,提高现有教师工作技能和素质。

(七)尽快熟悉和固定学籍、资助和档案管理工作,尽量固定以上岗位,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

(八)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其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变化,作为中职学校的我们,必须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坚信,有县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依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和环境,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一定会不断稳步推进,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2014年12月5日

推荐第6篇:布尔津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总结

2010布尔津县中等职业教育

秋季招生工作总结

布尔津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0年秋季生计划四个班招80名学生,(每个专业20名学生),可最终结果是:机电专业12名学生、旅游专业12名学生、畜牧兽医专业34名学生、园林专业15名学生.合计73名学生。没有完成任务。

一. (招生方法)学校成立招生领导小组,并进行了

分组,责任到人,通过电视、网络、媒体广播以及宣传资料和张贴标语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广告。同时通过教育局和学校有关领导联系并到个校摸查并且由老师们进校进村、走家入户进行招生。尽管大家非常努力、非常辛苦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有完成任务。

二. (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分析)

一.我们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不好,师资力量(薄弱)较差,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跟不上,所以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差。

二.宣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学生家长对职业学校的认识有一定的问题。

四.生源冲突情况较为突出。

生源主要分布于本县内,一小部分生源分布于

周边县(吉木乃县、哈巴河县)。生源的主体

是应(历)届初中毕业生。

仅从以上表面上来看,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即为未参加中考和内高班选拔的学生以及参加中考但未被高中录取的学生。但实际上远远达不到,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中考成绩较好的学生近100人流失到自治区、地区、兵团等重点高中学校;二是一部分学生流失到疆内外名气较大、吸引力较强的职业技术院校;三是一部分学生有意参加2011年春季的地区免费送往内地技能培训的选拔;四是一部分学生在暑期已经参与旅游业以及种养殖业的就业。因此,实际上可供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的生源非常有限,约100人,民语言学生占80%。

三.改进办法:

一.我们要从自身办学条件抓起,加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和发展。

二.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师资投入力度。

三.希望有关部门协调学校与社会的办学关系。

四.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一起、尤其职业教育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布尔津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10年10月15日

推荐第7篇: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水利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方案

长春水利电力学校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水利部关于大力发展水利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途径,实施校校、校企联合办学方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模式,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协调发展,凝炼品牌,打造标准,服务示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目标服务,为水利中等职业学校示范。

(二)建设目标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完成8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教学体系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20个实训基地;建设8个符合职业性、开放性内在要求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在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将学校建成一所具有水利水电特色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三)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筹措资金,对两校区进行改造、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实验条件。到2010年,扩建教学楼面积27000㎡;建设建材实验室、电厂仿真实验室、水轮机调节实训室、水轮发电机组实训场、继电保护调试实验室、焊接实训场。

学校还将自筹资金配套建设服务于公共课教学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及相应的设备。

2.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包含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建设两个方面。校园网已完成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建设任务,覆盖整个校区。目前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教学资源建设。包括:一是标准资源库,存储职业标准和证书信息、岗位群需求与核心能力分解信息、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等,为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依据;二是教学资源库,存储各科教学课件、经典案例、精品课程和辅助学习包等,为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三是特色资源库,收集中职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学教法的改革经验、最新行业动态和新派生的岗位信息,为学校先试先行提供理论支持。

3.实训基地建设

(1)建设思路

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实现为主线来开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做到“四个结合”,即: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有机结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有机结合。坚持“三项原则”:创新性原则。通过校企合作、以产养学的新模式,多方投资的新体制,市场经营的新机制来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成本核算,以产养学,实现实训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学成果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职业性原则。按照职业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训基地建设内容尽可能创造企业的真实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模拟职业岗位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技术培训;开放性原则。在承担专业技能实训的同时,承担社会及水电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任务,使实训基地在地方经济、行业中发挥服务和辐射作用。

(2)建设目标

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明显中职特色的,综合性、现代化、开放式的,能体现“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

(3)建设内容

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内实训中心,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三年内,完善更新12个,新建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个。

4.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思路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8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成一支专业带头人优势明显,“双师”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建设目标

三年培养、引进15名能够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且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为“双师型”专业带头人;聘请60名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形成一批把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

(3)建设途径

——加大引进。根据重点专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引进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改变现有教学团队的结构。

——着力培养。制定并落实重点建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养的计划。鼓励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企业中兼职,参与企业技术指导和产学研项目开发。有计划地选派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参加职业教育专项培训。

——积极聘请。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承担实训环节教学。

5.课程体系建设

(1)建设思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要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紧密对应。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建成省、市级优质课15门;省、市内领先的课件15门。

(2)建设原则

——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与职业道德培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制定能力要求明确的考核标准。

——教学计划与课程内容应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1:1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3)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项目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采取以问题、项目为中心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职业能力设定工作项目,以工作项目为轴心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单元,课程单元要和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扩展知识组成。要充分体现课程结构、课程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形成理论教学+认识实习+教师导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任务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现场模拟与实际操作为载体、在实际训练中进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巧。探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课程教学实施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学期间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6.教学管理改革

(1)改革思路

根据职业性与开放性的要求,针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特点,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管理从校内向企业延伸,使实训环节管理规范化。

(2)改革内容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弹性学制突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根据行业特点,企业需要及学生个体实际,逐步推进学生自主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进程。学分制建立在模块式课程计划基础上。模块式课程体系由公共平台课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组成。公共平台课模块主要包括公共课与基础课。学生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后,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就业期望,选择不同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主要由专业核心课程、主干实训课程、职业岗位技能、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按要求完成选定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并取得学分。

——改革实践环节管理。探讨实训环节的“课程化管理”,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确定实训内容和实施办法以及考试考核办法。聘请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实践环节有关文件的修订,与企业共同制定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评价标准和质量监控办法,将企业评价引入教学评价中;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环节实施员工式管理,探索学生实训与顶岗实习的新模式。

——改革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推行考教分离。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在能力考核上实施“以证代考”,并将企业评价与学校考核相结合;在课程考核上采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答辩”、社会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提升现代化管理手段。为适应“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在实行弹性学制的基础上,开发柔性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对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模块化管理,以满足“小批量、个性化、不同类别”的顶岗实习、订单培养、项目需求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习形式的要求,强化各类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7.和谐校园建设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学风、校风和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依法治校为手段,以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师生员工的和谐、校园文化的和谐、管理机制的和谐、收入分配的和谐、校园内外的和谐,使正气得到有效弘扬,劳动创造得到有效尊重,公正诚信得到有效彰显,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习工作条件不断改善。把学校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勤政廉政、和谐共事、环境优美、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

二、专业建设

学校在充分调研、考核、遴选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工程测量、、农田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热动、风电等8个专业。

(一)建设思路

以更新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坚持“四个根据”(根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根据企业要求定课程、根据岗位标准练技能、根据社会评价验质量),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以8个重点专业为龙头,在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体现职业性与开放性,突出专业特色,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吉林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中等技能人才。

(二)建设目标

以适应职业岗位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培养方案。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依托行业和企业,根据岗位的职业标准,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将“双证书”纳入教学体系,构建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满足技能人才培养与终身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建设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与师资培训需要的、融“教学做”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带动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创立水利中职教育专业品牌;努力发挥专业建设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工程测量、农田水利工程、机电排灌、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与检修、热动、风电专业建设成省内一流的示范性专业。在全日制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非全日制培训人数2500人。

三、建设进度安排

2008年,构建各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弹性学制、学分制等制度,在2009级学生中执行。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拟投资3500万元,对两校区进行改造、建设,扩建教学楼面积27000㎡,分三年实施

(二)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50万元。计划建设省、市级优质课15门、制作多媒体课件30个,分三年实施。

(二)实训基地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600万元。计划在三年内分期建设完成,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均安排在一个年度内建设完成,以形成教学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度

拟投入资金150万元。计划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5名、引进或培养骨干教师20人,聘请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60人,分三年实施。

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所需各项资金共计:43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

一是省财政下拨的正常行政事业经费,多年来稳定可靠,每年还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是水利厅十分重视和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从全省水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育经费支持学校建设,计划2008-2010年期间投资4000万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三是争取吉林省政府每年对中等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的支持。

四是学费、培训、承担省内外水利工程设计项目等收入。

五是调动行业、企业对长春水利中等职业示范学校建设的支持。

(二)组织保障

1.建立由水利厅主管领导参与的水利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长春水利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领导。

2.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的示范性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建设的组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示范学校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推动、检查等工作;

3.成立示范性院校建设工作运行监控中心,并建立信息采集和绩效监控系统,以确保长春水利中等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全面落实。

推荐第8篇: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解读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解读

一、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哪些升学途径?

中职学生可以通过“3+技能证书”普通高考考试、“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三二分段”等方式全日制进入大学学习深造;也可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电视大学、网络教育等方式边工作边读书,完成业余制的学历提升。职业学校升学路主要途径有7种:

(一)高职院校对口自主招生

根据《关于做好2011年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1‟3号)精神,2011年继续扩大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招生对象为具有广东省户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届毕业生,学制两年。对口自主招生考试科目为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共3门,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的权重比例为4:3:3,各科分值为综合文化知识200分,专业综合理论150分,专业技能150分,满分500分。2010年广州市共有近2600名应届中职毕业生升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其中1341名中职学生通过“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绿色通道实现升学梦想。

(二)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招生

根据《关于开展2011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中职学校申请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11‟4号)精神,继续遴选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高职院对接开展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简称“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中职学段招生对象为具有广东省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高职学段招生对象为对应试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应专业符合报考条件的正式学籍学生。学制为中职学段三年,高职学段二年,中职转高职学段时要进行转段考核。

(三)“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升学

参加国家专为中职毕业生升学开设的“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通过考试者可入读高等职业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四)普通高考

中职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一样也可参加普通高考,一些普通高校的某些专业也招收中职学生。选择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要先报名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再参加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职业高中、中专、中技毕业生也可以参加普通高考,但必须先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达到院校录取相应的等级。此类考生可凭二代身份证、户口簿、所在学校开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到市招考办安排的社会报名站报考。鉴于普通高考的考试内容与职中、中专、中技学校所学内容有较大差别,普通高考与高职类高考又是同时进行,因此,建议职中、中专、中技毕业生还是选报高职类高考(3+技能证书),才能较有优势] (五)成人高考

中职毕业生可参加成人高考,学习方式可分为函授和业余两种。近年来,我省的成人高考政策趋于稳定,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高、中等学校在校生以外的在职、从业人员和社会其他人员都可以报考。近年来全市每年还有近2万名中职毕业生报读成人大专、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继续学习。

(六)自学考试 中职毕业生可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大学专科或是本科文凭。目前自学考试实行一年四考,每年

1、

4、

7、10月分别举行考试,宽进严出,以自学为主,参加统一考试,获得国家承认、全国通用的专科、本科学历。

(七)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可免考或加分报读高职院校

根据《关于做好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2009‟3号)规定: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和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一、

二、三等奖者,可免试进入省内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就读;⑵获得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二等奖者,在省内高职院校录取时,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三等奖者,在省内高职院校录取时,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获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奖者,在省内高职院校录取时,同等条件者,可由学校优先录取。

二、什么是“中高职三二分段”?

“中高职三二分段”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统筹安排中职学段(三年)和高职学段(二年)连贯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经过三年中职学段学习,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学历证书,并获得以下其中一项证书:⑴国家职业资格中级以上(含中级)技能等级证书;⑵省(厅)局级行政部门或省级(含省级)以上行业学会颁发的中级以上(含中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⑶获得省教育考试院颁发的专业技能课程等级证书B级以上证书;⑷获得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优秀奖以上奖励;⑸获得市级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经高职院校自主组织选拔考核招入高职院校对应专业学习,取得全日制专科毕业证,并获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高素质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2010年广州市共有8所中等职业学校与省内4所高职院校对口培养数控技术加工等8个专业近400名“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2011年省教育厅大幅扩大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和三二分段试点力度,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自主招收3910名中职学生,三二分段招收4430名应届初中毕业生,省预安排广州市有15所中职学校与省内14所高职院校对口培养共19个专业、1350名“中高职三二分段”学生。

三、什么是“3+专业技能课程”考试?

“3+专业技能课程”考试是国家为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设的招生考试。“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专业技能课程证书”是指包括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考核和颁发电工证书、电子证书、会计证书、教育基础综合证书、音乐综合证书、体育技能证书等,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和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证书。取得上述证书方能获得参加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班招生考试的报考资格。学生通过考试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取得全日制专科毕业证。

四、哪些情形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

(一)定为贫困家庭的广州市户籍学生

根据201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从2011年秋季起,对定为贫困家庭的广州市户籍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费全免。

(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

根据《关于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穗财教„2011‟9号),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

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除外)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三)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根据《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的通知》(财教„2010‟345号)规定,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

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

(四)梅州市贫困生

根据《印发广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梅州市贫困生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发改社„2010‟29号),广州市每年招收400名梅州市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农村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免费入读我市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五、哪些情形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一)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广东省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粤府„2007‟92号),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二年级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年15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农村户籍学生须提交户口簿,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须提交《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41号),中等职业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

一、二年级在校生中残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

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申请免学费?

(一)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持有我市民政部门核发的《广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广州市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广州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中考报名时由考生在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考服务平台(报名系统)进行扶贫资格申报,再由市民政局在该系统中对其资格审核确认。符合条件但在招生阶段漏报的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每学年入学注册时,持相关证件向学校申请,学校按隶属关系报教育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二)非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非广州户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每学年开学时到学校领取并填写免学费申请表,向学校递交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评审、公示后报教育部门审核。

七、涉农专业学生如何申请免学费?

涉农专业为2000年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中的农林类所有专业,具体包括:种植、农艺、园艺、蚕桑、养殖、畜牧兽医、水产养殖、野生动物保护、农副产品加工、棉花检验加工与经营、林业、园林、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采运工程、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航海捕捞,以及能源类的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专业和土木水利工程类的农业水利技术专业等2l类专业。涉农专业学生取得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正式学籍后直接免交学费。

八、就读广州市民办中职学校的免学费学生如何补助? 就读广州市民办中职学校的

一、二年级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免学费补助标准(2010年起为2500元/人、年)给予补助,学费标准高出免学费补助标准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低于免学费补助标准的,按民办学校实际学费标准予以补助,另有规定的除外。

九、职业类学校的毕业生有什么就业优势吗?

近年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而且就业质量也不断提高。高中生、大学生“回炉”读职校、高分段应届初中毕业生报读中职学校的人数连年成倍增长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和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概括起来,职业类学校对毕业生就业优势因素有:

(一)推荐就业机制完善。我市中职学校都建立了健全的推荐就业机构,负责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联系就业单位、推荐就业等专业服务。

(二)就业“资源库”人气旺盛。我市中职学校大多有几十年的历史,积聚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并融合企业文化,形成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与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了具有先进设施设备的实习实训基地。长期以来,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许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行政高级管理人员和行业领导。他们了解母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并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热心支持学校事业,主动回校聘用自己的师弟师妹,已成为毕业生就业“资源库的重要资源”。

(三)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适应性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广校企合作,各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研究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并与企业合作建设实验实训基地,逐步实现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通过高仿真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确保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不少职校还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制定了“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入校如入职,专业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

(四)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领取中职毕业证书,必须先考取与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建立技能证书考核点,为学生考取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学生持“双证书”毕业打下良好基础。学生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就可直接上岗,深受企业欢迎。

(五)“以生为本,彰显职业个性”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各中职学校积极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注重根据新时期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文体活动及与学习专业相关的各类竞赛,努力为学生搭建发挥各种才能的舞台。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择业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六)职业技能竞赛造就职业技能高手。广州市教育局坚持每年举办全市中职技能竞赛已达12届,现已与各级技能竞赛接轨,成功构建了组织参加学校、市、省、全国四级技能竞赛体系。在组织市级竞赛中,要求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参赛率达100%,全体学生在校期间均要参加一项以上技能竞赛。为各专业学生培养专业素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展现才华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历年的获奖选手都成为各知名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且入职后薪酬高、发展前景良好。

推荐第9篇:中等职业教育考察要求

以“X X X X(自己曾经就读过的中职学校名称)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为题,充分利用本学期所学内容,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创业教育开展、对国外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借鉴等方面写一篇关于中等职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具体要求:

1、学校基本情况介绍(25分)

(1)学校名称、所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对自己母校的基本情况要相当熟悉,爱校是提高学校兴趣的前提之一。语言表达符合论文格式要求。( 7分)

(2)学校专业设置、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介绍。了解专业与课程的区别,简要分析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区域背景。(18分)

2、学校创业教育开展现状。搜集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信息,分析这些措施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效果如何。(20分)

3、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55分)

(1)对学校发展现状的诊断性评价。综合分析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哪些方面问题。(15分)

(2)国外发达国家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简要阐述国外至少两个发达国家在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方面的经验(15分)

(3)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针对学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对母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5分)

标题:居中,宋体小二,加粗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宋体 四号 居中

(空格)

论文字数1500—3500字。

一级标题:宋体 四号加粗

正文:宋体 小四号

1.5倍行距

页边距:左边2.8,右边2.6上边3.0 下边 2.0 左边装订(两针)

推荐第10篇: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情况汇报

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情况汇报

江西省教育厅 (2011年7月29日)

一、江西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

2010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603所(其中:普通中专66所占10.94%、职业中专、职业高中348所占57.71%、成人中专89所占14.75%、技工学校100所占16.58%);招生数280584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85028人占30.3%、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招生129746人占46.24%、成人中专招生5422人占1.93%、技工学校招生60388人占21.52%);在校生数788154人(其中:普通中专238744人占30.29%、职业中专、职业高中366939人占46.56%、成人中专12907人占1.64%、技工学校169564人占21.51%);毕业生数240067人(其中:普通中专70542人占29.38%、职业中专、职业高中112952人占53.95%、成人中专5214人占2.17%、技工学校51359人占21.39%)。全省共有教职工37077人,其中专任教师27869人(其中:普通中专专任教师5830人占23.03%、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专任教师12121人占44.22%、成人中专专任教师1505人占5.05%、技工学校专任教师8413人占27.68%)。

二、江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江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省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连续十年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实现了中职与普高招生和在校生大体相当的目标。

2010年与2000年比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由2000年11.47万人增至28.06万人,增长1.5倍;在校学生由32.94万人增至78.81万人,增长1.4倍;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之比由2000年的41:59上升到2010年的52:48,在校学生人数由2000年的43:57上升到2009年的52:48,高中阶段教育职教普教基本走向均衡,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据2007年统计,全省每万人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为132.11人,列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2位。我省职业教育已迈进全国先进行列。职业教育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近几年来保持在97%以上。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率的高低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更是社会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做 2 好就业指导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要实现“进口旺”,就必须解决“出口畅”的问题。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把提高职业教育就业率作为工作目标,先后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示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办法》,每年对全省各设区市教育局和中职学校就业工作进行考评,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并优先安排项目建设资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保持在97%以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80%以上是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因为文化基础差,不能考取大学;有的兴趣爱好不适应应试教育考试,热衷于从事技能性工作和动手劳动;有的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选择花费不菲的漫漫升学之路等原因,而选择的就读职业学校。通过职业学校的学习,帮助他们顺利地找到了就业岗位,解决了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问题,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主动面向园区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城乡劳动者开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转岗就业。据统计,每年有十余万农民、职工以及城镇待业人员接受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为促 3 进就业作出重要贡献。

(三)开展了“立足产业抓对接,十万学生进园区”活动,为我省工业园区建设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

我省发展职业教育从服务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坚持三个立足,建立四个机制,抓好九个对接”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基本思路,“三个立足”即:立足本省、立足工业园区、立足江西支柱产业。“四个机制”即: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以行业和专业为主导的集约化办学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话机制,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建立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形成职业教育与园区企业对接的育人与用工机制。“九个对接”即:一是与产业对接专业,根据产业需求设臵专业;二是与企业对接育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是与岗位对接课程,全面优化课程结构;四是与车间对接基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五是与师傅对接师资,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六是与用人单位对接评估,把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作为学校对学生的重要评价,企业对学校的评价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重要评价;七是与生产对接科研,在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八是与工种对接培训,加强企业职工培训;九是与厂长对接班子,加强组织建设。努力促进学校办学与工业园区对接、教育链与 4 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

我省近几年来建立了94个工业园区,吸纳各类企业一万多户,主要产业包括食品加工、采选矿业、电机电器、纺织服装、化学化工、机械建材、医药医器、商贸物流等,全省工业园区就业人数超过123.9万人。工业园区的发展已成为江西新世纪的亮点,支撑着全省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因此,抓好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工作的对接,为工业园区培养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最紧迫的任务,也是企业和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8年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抓对接、促就业、看发展”流动现场会。2009年,我厅会同人保厅、财政厅、中小企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到省内工业园区就业的意见的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2010年,会同中小企业局组织开展了“立足产业抓对接,十万学生进园区”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148所学校与1017家园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建立了331个实训基地,338个教学工厂(车间),238个专业教师培训基地,1413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定期实习锻炼,617名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466个订单班”或企业冠名班,125个职业技能培训站,培训企业员工27.4万人,有近10万学生进入园区就业、实习,有效缓解了园区企业结构性、季节性“用工难” 5 “招工难”问题。今年,省委教育工委将与省委组织部、中小企业局党组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职业院校与工业园区(企业)领导交流挂职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工业园区对接。职业教育为全省工业园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鲁昕副部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教育部转发我省文件,供各省借鉴。《中国教育报》10月16日头版头条报道“江西每年组织十万学生进工业园区”活动情况。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报—全省创业服务年活动专刊》第36期总第77期也刊登了“省教育厅立足产业抓对接促十万学生进园区”工作情况。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行业办学积极性,着力推进职业院校校企一体办学项目,作为全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已将我省作为改革试点地区。

(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十一五”期间,省政府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省政 6 府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师资培养培训和落实国家对中职学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等。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专门列出1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今年列出1.5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从省本级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列出30%,每年超过一千万元用于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建设;从2008年起,省财政按每年给予普通中专、技工学校每生200元的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今年已按每生每年9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这些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了“1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100个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100个高水平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100个精品专业建设计划”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项目。到目前为止,我省共投入7.7亿元,建设了114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94所县级中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了100多所职业学校的重点专业。有100多所学校被评为省示范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办学优质资源不断扩大。2010年我省有8所学校被评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获得中央财政1000万元的资助,今年教育部、财政部又下达我省12个申报指标,此项工作正在申报评审之中。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极大的改善,改变了社会对职业学校破旧不堪的看 7 法,增强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选择到办学条件好的职业学校学习。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抓队伍,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我省在九所高等院校设立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基地,每年省财政专列1200万元用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聘请“特聘兼职教师”项目,目前已对4000余名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了岗位培训。从社会上聘请了1157名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缓解了学校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

二是抓特色,创品牌。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内涵,特色就是质量。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一校一产”、“一校一业”、“一校一品”的要求,打造了一批精品专业和品牌学校。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们从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入手,努力使职业学校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在专业布局结构调整中,我们按照“服务经济,对接产业;服务就业,对接职业;服务终身发展,关注继续学习;坚持改革创新,拓展服务功能”的原则,对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所辖的503所中等职业学校3694个专业设臵按照教育部印 8 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要求进行了规范和审定。据统计,调整后,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林牧渔类,设专业32个;第二产业涉及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等6个专业类,设专业122个;第三产业涉及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休闲保健、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体育与保健、教育、司法服务、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1个专业类,设专业167个。对涉及我省重大产业项目的专业,我们给予了重点扶持和建设。比如,我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加快旅游业人才的培养,我们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旅游学校或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旅游类的专业,包括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外语、导游服务、中餐烹饪、两餐烹饪等等,在重点景区专门开设了旅游学校,如庐山旅游学校、井冈山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南昌新东方烹饪学校、玉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等等。据统计,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在校约四万余人,每年毕业数约一万余人。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质量的优秀毕业生,得到了社会认可。

三是抓竞赛,促质量。我省每年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届。形成了学校、市(县)和省三级竞赛体系,每年参加省级比赛的学生近三千人,涉及30多个专业,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普通高中有高考,职业学校有竞赛”的制度。2011年我省84 9 名职业学校学生组成江西代表团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了历史最佳成绩,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27个。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作获1个一等奖,此项目全国共设4个一等奖,来之不易。

四是抓教改,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全省职业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要求,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五是抓资助,努力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校内奖学金、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是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

一、二年级所有农村户籍的学生和县镇非农户口的学生以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省从2007年实行资助以来,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115万人次,补助资助17.3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0亿元,省财政资金4.8亿元,市县财政资金2.1亿。

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

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全省享受免学费的学生200354人,免学费15181.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2040.09万元元,省财政资金2953万元,市县财政资金548.21万元。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对职业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尽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具有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中等职业教育还是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一些地方还没有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位臵,高中阶段教育的结构还不合理;一些地方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一些学校办学指导思想还不够端正,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亟须深化改革;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导向还不端正,认为只有升上重点学校,考入大学的才是好学生,进职业学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淘汰品,受到社会的歧视或看不起。地方政府对学校和教育的考核,还是以升入重点初中、普通高中、大学为核心指标,在人、财、物等公共资源的分配上,也集中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而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缺乏研究,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在舆论导向上,对职业教育宣传不够,对升入大学的舆论媒体热衷于宣传,而对职业学校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或参军的等等则漠视,实际上也是对60—70%不能升入大学的孩子的漠视。

(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根据《江西教育财务、校建统计信息快报(2010年)》,与我省普通高中比 11 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实现了大体相当,由于中职专业教学成本高,因此专家测算中职办学经费应是普通高中办学经费的2到3倍,但实际上中等职业学校经费远低于普通高中。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总支出212786.1万元,普通高中为407708.8万元,中职比普高少194922.7万元,少48%;中职基本建设经费支出1946万元,普高11826.4万元,中职比普高少9880.4万元,少84%;中职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210840.1万元,普高395882.4万元,中职比普高少185042.3万元,少47%;中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数144757.6万元,普高为252981.3万元,中职比普高少108223.7万元,少43%;中职预算内教育经费133436.8万元,普高为227557.5万元,中职比普高少94120.7万元,少41%。与全国比较,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4262.52元,我省只有2895.49元。

(三)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7077人,其中专任教师27869人,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8.28:1。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职业教育教职工生师比12.5:1及专业教师生师比16:1的标准,根据我省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88154人计算,教职工少25975人(现有37077人)。其中:普通中专少10557人、职业高中少12959人、成人中专多843人、技工学校少3302人。专任教师少21390人(现有27869人)其中:普通中专少9091人、职业高中 12 少10813人、成人中专多698人、技工学校少2184人。除了数量严重不足外,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紧缺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职业高中的教师都是从普通中学或农村中学进城的教师。

(四)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给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带来极大的难度。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由劳动部门审批,由劳动部门管理;职业高中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主要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普通中专、成人中专由省政府审批,由省教育厅管理。由于管理部门的多头,造成政出多门,互相竞争。造成收费标准不统一,教师待遇不统一,拨款标准不统一,学籍管理不统一,办学要求不统一。由于劳动部门在就业培训资金上有许多政策,他们只给技工学校,因此许多高职院校、普通中专为了获得更多部门的政策支持,增挂了技工学校的牌子,据统计,全省有22所高职院校内设立了技工学校,19所普通中专校内设了技工学校。这些学校为了获得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专项支持,同样的项目,今年以技工学校的名义申报,明年以普通中专的名义申报,可以获得两次项目资金。有的学校给学生同时注册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双学籍,给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教育行政部门对一些办学条件差的民办学校进行整顿、关闭、停办后,学校又在其他部门批准开办。

(五)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不清。职业学校为 13 直接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需要企业积极主动的全程参与和支持,但企业只管用人,不愿承担培养的职责。我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国家提出的“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等相关政策要求没有得到落实。

四、建议和措施

(一)要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明确职业教育公共物品特性,建立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职业教育是公共物品,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承办职业教育第一主体的责任,建立与当前财政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和政府投入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一是建议尽快完善制订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1996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2009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财教[2009]442号)中,明确提出了“省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据培养成本,制定生均经费拨款标准”的要求。《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14 划纲要》中已明确省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2008年起,省政府大力实施公共财政政策,新增安排专项资金逐年提高全省公办普通中专和技校生均经费,2011年,按在校生生均已达到900元。但职业高中未纳入补助范围。建议省财政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这一政策,并尽快制定全省统一的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将职业高中纳入范围。

二是建议制定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标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收费标准不一致。普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这五种形式学校的办学要求、培养目标都完全一致,但这几类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收费标准、拨款标准与渠道以及管理体制都不一样,特别突出的是收费标准不一。普通中专按专业类别收费艺术、体育4500元/年/生,工艺美术、艺师、体师、特师3000元/年/生,农林1600元/年/生;成人中专全脱产1700元/年/生,业余1200元/年/生;职业高中城市530元/年/生,县镇及农村320元/年/生,职业中专850元/年/生。职业高中收费最低,财政拨款最少,特别是县(区)办的职业高中,每人每学年收费不到一千元,由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又没有,而学校招生难、付出大、办学成本高,几乎是入不敷出,招生越多、办学规模越大,学校维持越困难,这是目前困扰县(区)职业 15 高中学校发展的一个共性问题。现在国家对中职的免费标准是生均2000元,由于职业高中收费低,只能得到不高于收费标准的免费补助,损失了一大笔经费。因此,建议当前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统一按普通中专现行收费标准收费。

三是建议省财政加大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力度。2011年,省政府列出职业教育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省教育厅已制定了实施方案(附后),拟组织实施九大计划:

1、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技能竞赛中心建设计划;

2、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计划;

3、实施省级优质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

4、实施农村薄弱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计划;

5、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计划;

6、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7、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

8、实施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推进计划;

9、实施职业学校精品专业建设计划。建议省财政从2012年起增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至5亿元。

四是建议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按在校生80万人生均2000元标准计算,三年全免计16亿元,免二年约11亿元。

五是建议对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园建设的债务比照高等院校政策予以减免。

六是建议省人大制定《江西省职业教育经费筹措办法》, 16 明确政府、企业以及相关行业部门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义务,切实建立起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二)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一是在高校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重点加强建设,并以高校为依托,加大招生力度,加快培养中职学校急需的专任教师;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办成专门职业学校教师专门培养和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

二是鼓励工科类专业本科学历以上优秀毕业生,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到中职学校任教,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建议实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定向生培养计划”,享受师范生培养免费政策。

三是建议制定全省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办法,在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职称,同时允许专业教师可以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允许企业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评聘教师职称。加强职业教育师资管理制度建设,形成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编制、资格、评聘、评价等制度。加大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力度,充实教师队伍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形成关心教师、依靠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良好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渠道,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力保障。尽快 17 组建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要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准入制度。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由省政府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设臵条例》或《中等职业学校设臵管理办法》,严格办学条件。建议省政府下放普通中专设臵批准权限,由省教育厅批准设立,报省政府备案。也可以参照高等职业院校设臵办法组织实施。逐步理顺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审批管理办法,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名称,统一各项管理制度,防止政出多门。

(四)建议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按照《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06]9号)、《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加强对各级政府职业教育工作的督查力度。建议今年对各级政府进行一次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查,重点检查政府财政投入情况,确保各级征收的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落实省政府《实施意见》规定的县(市、区)政府统筹安排的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要求。

第11篇: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教学方法初探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教学方法初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是实用、实训、应用,因此实践教学在中职学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子商务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在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而各院校的实践课根据自己现有的实验室条件和教学资金投入情况而定,设置各不相同。社会及相关电子商务企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很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很大。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同时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而目前真正掌握网络营销技巧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却寥寥无几,毕业后直接能进入电子商务企业工作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招收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是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学生和家长普遍不了解这个专业,因此选择此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少,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工作的更少;或者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与企业所需脱轨。有个奇怪的现象,知道电子商务的人很多,但知道电子商务如何就业的人很少。当前电子商务企业招人难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矛盾已经造成了国内电子商务发展人才的“瓶颈”。而目前中等职业院校中的电子商务教学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电子商务专业兴起时间不久,从教人员基本不是科班出身、几乎都是“半路出家”;二是电子商务相关专业教学内容设计不够合理,学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有限,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三是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相对僵化,教学方法单一,难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因素。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中职类院校主要培养社会企业所需的一线从业人员,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理论研究,而是从事服务管理工作。因此,他们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缺少应有的电子商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欠缺。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相对滞后。

二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理论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电子商务教材参齐不齐而且一般都落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教学环节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大多数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一般也都是摸石过河,效仿各大高校建立了电子商务教学的模拟平台,模拟操作等实验室,安装相应的模拟实验系统,但这种实训方式比较单一,而且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而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新加快,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既不够扎实,动手能力也不强,难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三校企衔接不畅

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要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具有针对性、互动性。目前的电子商务已经从传统的模式发展到3G乃至4G移动模式,而多数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软硬件还是没有更新换代,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到企业还要重新进行上岗培训,这是大多数企业不想看到的也不想做的。学是为了不学,学是为了更好地用。学校应该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建设力度,通过委派学生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形式,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电子商务活动,定时定期地安排学生进入电子商务企业从事一线岗位工作,如网络的推广及营销、产品信息的发布及维护、售后服务、客服工作等,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真实体验电子商务工作的乐趣及挑战,明白自己缺什么,该学什么,所学如何转化成自己的所需及工作所需。

四课程设置欠缺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学生刚入校对本专业学习兴趣浓厚却接触不到相关专业课程,而要学习基础学科,应付相关考级考证工作。等开设相关专业的时候却要面临实习就业的问题,时间安排上有些欠妥当;在校期间学习理论知识多过实践教学,课程侧重理论概念。电子商务专业是个复合型专业,课程如何设置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式。课程设置随意性很大,多是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联系。同时又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缺少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课程设置与社会、与企业脱节,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时,学生多数感慨学校学的用不上,用得上的还得重新学起。

五教学方法分析

面对这个现状,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一线教师能做些什么呢?为了更好地对电子商务内容进行教学,也为了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总结几年来摸索和积累所得经验,对电子商务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小结。

1.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很多课程都需要进行实验,因此需要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投入,建立教学实验室必需的网络、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同时还要开发和引进所需的各种软件和模拟系统。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自建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建等方式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体会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最后,要成立电子商务实验小组并长期建设,让学生真正动手去参与,做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及相关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学有所成。

2.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案例教学法。先要使学生对电子商务产生兴趣,许多同学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只停留在网上购物方面,殊不知电子商务还包括网上证券、网上报关、远程教育等。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穿插案例教学、专题讨论,从学生熟悉的著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引入,可以介绍马云、刘强东等电子商务领域领军人物的事迹,还可以从最近新兴的热门话题入手,如团购、自助游等,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第二,学生参与教学法。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都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和创造性没得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课前可以让学生们说一些关于电子商务的最新资讯,介绍一些案例或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经历,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也能全面更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社会调查、企业实践等促进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和实用化,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入电子商务教学中,密切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以适应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实地教学法。例如,在学习电子商务的物流、供应链中,适宜地采用实地教学法,让学生去大型卖场参观,了解其物流过程,使他们印象深刻。

3.积极参与竞赛

通过组织学生团队参加市级、省级或国家级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竞赛,以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参与竞赛的目的是重在参与,汲取经验,获得动力及肯定,让学生学会积极面对每一次挑战和失败,赛后小结和反思。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及教学中对每个细节的注重,即贯穿“互动拓展,寓教于乐,通俗易懂,走出课堂”系列方法的实践教学,对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当然,不管采取哪种方法,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创新和质量的原则,建立一整套相应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制度,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免费平台和资源、利用与企业合作的低成本优势培养人才,同时充分调动校内已有的可享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实践条件,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有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之路。(来源:《学园》杂志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苏丹、陈萱.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喻跃梅.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刘佳慧.电子商务与新兴经济[J].时代经贸,2008(5)

本文转载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www.daodoc.com/

第12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

一、国家免学费政策

针对全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一、

二、三年级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免学费资金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补助学校;对于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经批准的学费标准高于补助的部分,学校可以按规定继续向学生收取。

二、国家助学金政策

针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

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六盘山区等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同心县、海原县)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学生(不含县城),每生每年资助2000元。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在校生20%计算。

学生本人在新学年开学一周内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递交家庭经济困难相关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包括:户口本、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件或由当地民政、扶贫、残疾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状况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学校资助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公示。

以下学生优先资助:

1、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1

2、资助标准:每生每学年免除住宿费800元、书本费400元、增补生活费500元。

四、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中职阶段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配套措施,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针对我区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三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从而获得一定的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由实习单位支付合理的实习报酬。顶岗实习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对中职学生来说,它更是一个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步骤。

五、校内资助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治区及地方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同时建立相应的校级资助体系,从事业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费,用于校内奖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具体资助标准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帮助中职贫困学子实现求学梦!

第13篇: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省部属(11)鄂州市(1)荆门市(3)荆州市(3)恩施州(4)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66人)

湖北省科技商贸学校 湖北省民政学校 武汉铁路桥梁学校 湖北省警官学校 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

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湖北省纺织服装工业学校 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湖北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东风汽车公司汽车工业学校 湖北省司法学校

鄂州市招生办公室 荆门市招生办公室

钟祥市职业高级中学 荆门工业学校 洪湖市职业高中

荆州市招生办公室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利川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

彭德忠 孙秀玉 陈洪钺 田玉文 付玉枝 王相如 范体禄 康又乐 刘祖莹 薛培贵 黄新光 方生宇 陆敬华 侯文廷 吴泽华 张 岱 王强铎 江 虹 邓传新 徐仕权

冉崇高 赵书文

襄樊市(4)

随州市(3)

仙桃市(1)

黄石市(2)

咸宁市(4)

黄冈市(6)

潜江市(2)

宜昌市(8) 襄樊市工业学校 襄樊市旅游服务学校

保康县职业高级中学 南漳县教育委员会 湖北省随州卫生学校

广水市职业教育中心 湖北省随州师范学校

仙桃市招生办公室 湖北美尔雅服装学校

黄石市招生办公室 通山县招办

赤壁市职业教育中心

咸宁市教育局 咸宁市招生办公室 黄冈市教育考试院 浠水县招办 黄冈市教育局

武穴市招办 英山县教育委员会 罗田县教育委员会 潜江市职业教育中心

潜江市招生办公室 宜昌市教育局

宜昌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徐家斌 李 萍 陈怀明 陈文贵 江立新 龙国平杜思春 高桃英 柯凤英 陈保国 孙中海 李世财 杨 冰 谢名山 刘睿菱 柳革新 姚丰焱 郭永华 傅学军 程新建 徐 锋 吴小元 胡玉祥 陈元毛

孝感市(4)十堰市(4)武汉市(6) 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 湖北省宜昌市工业学校 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当阳市职业教育中心 宜昌市职业教育中心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孝感市招生办公室 汉川市教育委员会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 湖北省孝感市工业学校 郧县教育委员会 十堰市汽车工业学校

十堰市财贸学校 湖北省丹江口卫生学校 武汉市司法学校

武汉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武汉市建材工业学校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 武汉市供销商业学校

谭之江 杨红军 龚永强 李圣君 刘永龙 田书群 李俊平严照章 柯连安 嵇培勇 余正生 朱大斌 王贤平盛 波 杨 军 张弦波 张 旭 王克勤 马大光 严春汉

第14篇:重庆巴南区中等职业教育(推荐)

重庆市巴南区中等职业教育

质量年度报告

(2016~2017学年度)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2017年12月 1.基本情况

1.1学生规模和专业结构 1.2设施设备 1.3教师队伍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2就业质量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3.2质量保证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2学生实习情况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5.2社会服务 5.3对口支援 6.政府履责 7.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目 录

重庆市巴南区中等职业教育

质量年度报告

(2016~2017学年度)

1.基本情况

1.1学生规模和专业结构。2016~2017学年新增加中职学校2所(重庆教育管理学校、重庆艺术学校)。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系新建迁入,重庆艺术学校系新校在建,学籍提前转入巴南。全区中职学历教育学校10所,其中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2所,市级示范中职学校2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其它合格达标中职学校4所(详见下表)。全区中职学历在籍学生22109人。开设专业涉及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医药卫生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教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11个大类52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3个:汽车

2 制造与检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市级重点特色专业有:物流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中医康复保健、护理、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保育员方向)、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等。全区停招专业1个:模具制造专业;新增加专业1个: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

2016~2017学年中职学校基本信息(下表)

2016~2017学年专业结构分布(下表)

3

1.2设施设备。我区中等职业学校设施设备总值约19933万元,当年新增加4260万元,生均设备值约0.9万元,实作实训室总计471个,生均实训工位约0.54个/ 生,生均图书约29册/生。

2016~2017学年设施设备统计表(下表)

1.3教师队伍。2016~2017学年全区中职教职员工总计1729名,其中专任教师1202人(专职教师10

39、校外兼职教师163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81人,占比为89.93%;专任教师中高级以上职称788人,占比为65.55%;专任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752人,占比为62.56%。市、区级专业带头人29人,市、区级骨干

4 教师98人,市、区级名师11人。

2016~2017学年教师队伍情况简表(下表)

二、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大国工匠”精神和“青春喜迎十九大”为主题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以入学教育、课程教学、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学生活动、专业讲座、文化理论考试、技能考核、职业资格鉴定、技能比赛、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途径培养学生逐步成为身心健康的自然人、遵纪守法的社会人、自食其力的职业人、奉献社会的创业人。

5 2.2就业质量。2016~2017学年度,我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计7291人,就业学生7096人,直接就业5955人,对口升学1141人,就业率为97.33%,其中对口就业率为82.79%,创业人数113人。就业学生平均起薪每月2373元。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我区各中职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向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学生跟岗和顶岗实习提前了解岗位要求,适应工作环境。向学生介绍求职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增加求职的成功率。经过就业能力培养和培训,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2016~2017学年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下表)

三、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专业设置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环节。2016~2017学年度,我区共7291名中职学校毕业生,涉及 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休闲保健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其他共11大类。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逐步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立足服务社会,立足促进学生就业,力求科学合理开设专业课程。

7 3.2质量保证。以示范校、实训基础,重点、特色专业的专项目建设为平台加大投入,改善实作实训条件。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2”、“3+4”、“5年制”等中高职贯通人才培训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设“3+2”10个:学前教育、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舞蹈表演、音乐表演、戏剧表演、舞蹈表演(国标舞);“3+4”专业1个:物流服务与管理;“5年制”专业2个:汽车制造与检修、数控技术应用;对口高职升学专业23个。以教学诊断示范校建设、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做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中职督导评估、以教学诊断、中职督导评估为抓手,促进学校加强质量建设。以区内示范和重点中职学校牵头成立职教联盟,通过教学大赛、技能大

8 赛,教研示范课等方式发挥区内优质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参加和承办中职技能大赛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全年参加国家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56个,参加国家级、市级文明风采大赛获奖150个,参加国家级、市级教师信息化大赛获奖77个;教师在国家级、市级媒体发表论文233篇,教师参与编写教材42本,其中出版26本,校本教材16本。

3.3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2016-2017学年度,我区教师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市培、国培为平台,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参加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校企互派交流、双千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等项目为依托着力提升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全区中职老师全年累计参加国家级、市、区

9 级、校本培训累计9257人次。

四、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我区已有10所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探索和各类企业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合作。其中,订单式培养参与专业17个、工学交替专业23个,跟岗见习专业23个,顶岗实习专业53个,校外共建实训基地32个,校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开展经营项目7个,4个专业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及课程建设的学校有4 所,企业专家定期到校授课的学校7所,有合作开发校本教材的学校3所,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学校10所,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的学校10所,与企业合作经营的学校有3所,逐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紧密衔接,促进产教的深度融合。

4.2学生实习情况。2016~2017学年度,我区共有

10 10655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长短时间不同的跟岗和顶岗实习。其中,有10所学校开展6~12个月的顶岗实习,在全区中职学校中占比为100%,参加这一类别的实习学生数为7291人,占比为68.42%;有10个学校开展了为期1~3个月的跟岗实习,参加这一类别的实习学生数为3364人,占比为31.58%。约200人参加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我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情况整体良好,各学校均能按相关要求组织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并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4.3集团化办学情况。我区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目前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个别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办学特色,加入了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协会,开阔视野,更新理念。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牵头成立

11 了重庆数控职业技术教育集团,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牵头组建了重庆市物流职教集团。重庆市卫生技工学校牵头筹建重庆市健康职业教育集团。区内职业学校与区经济园区企业签定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形成区域产教联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五、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2016~2017年,全区中职毕业学生7291人,就业学生7096人,直接就业5955人,对口升学1141人,就业率为97.33%,其中对口就业率为82.79%,平均起薪每月2373元,创业人数113人。全年累计社会培训10416人次。

5.2社会服务。我区各中等职业学校结合各自所在区域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例如,以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平台,中等职业学校在街头、社区设立了中

12 餐烹饪、护理、汽车维修与维护和学前教育等便民服务咨询点,帮助社区群众解决相关问题,普及生活、养老护理、幼儿教育等常识和方法。通过开展便民服务,向公众充分展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职教学生风采,传播职业教育正能量。中职学校还积极对接区人社局、民政局、农委等单位,先后开设了月嫂、育婴师、退伍军人技能培训、特色种植养殖等职业技能培训,重庆市护士学校等还承接了市级职教师资培训。开设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校还组织师生走上巴南区街头、走进社区为群众义诊,进行免费血压和脉搏测量,并现场向社区居民做了急救知识、老年人健康与保健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3对口支援。充分发挥职教资源优势职能,部分中职学校利用专业优势对口开展了教育精准扶贫培训,培训

13 内容包括农家乐经营、园林、家政服务、种植养殖、烹饪等多个专业,培训学员1281人次。

六、政府履责

6.1经费保障。2016~2017学年度,区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累计12774万元,其中教育事业费7140万元,基本建设经费26万元,教育费附加4135万元,其他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47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万元。

6.2政策措施。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巴南府发〔2016〕63号),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印发《重庆市巴南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的通知(巴南教委发〔2016〕289号),下发了《关于规范中等职业教育招送生秩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职学

14 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修订了《重庆市巴南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强化了中职资助、生均公用经费人数核查和资金拔付。积极支持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和重庆护士学校新增B区教学场地划拨产权过户。支持巴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工业管理职业学校参加市级中职示范校的建设和评估,协助重庆教育管理学校正式迁入巴南,完善相关管理交接手续,积极支持巴南职业教育中心石光成老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协调经济园区、区内重点企业及相关部门召开校企合作推进会,推进产教联盟形成,支持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牵头组建了重庆市物流职教集团。重庆市卫生技工学校牵头筹建重庆市健康职业教育集团,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七、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15 强化中职学校基层党组活动开展,除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外,还运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两学一做”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引导党员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各中职学校基层党组织还指导党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将学习情况纳入“党员日常管理量化考评”考核内容,确保学精、学通、学深、学透。通过“党建带团建,团建团一片”形成党风促教风、党风促学风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名党员被评为重庆市学科名师、1名党员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多名党员辅导的学生在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群众对职业

16 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些偏见,尤其是城区内学生更愿意选择普通高中,增加了中职招生难度。下一步将通过开展为民服务、职业学校校园开放、企业参观、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宣传、招生宣传推荐等活动,让社会更多、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增强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8.2.优质职教资源示范引领作用有待加强。我区有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2所,市级示范中职项目学校2所,优职中职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下一步将积极整合优质职教资源,通过示范课交流、专业教研活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享重点特色课程计划、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充分发挥优质职教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

17 8.3.部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部分中职学校办学场地较小,设施设备陈旧,办学规模受限。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学校通过迁建、改扩建来改善办学条件,涵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平台改善实训条件,18

提升学校内

第15篇:中等职业教育招宣传标语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宣传标语

1.读中职,受资助,升学就业两不误

2.资助政策就是好,就读中职花钱少

3.读中职,受资助,早脱贫,快致富

4.贫困孩子不要愁,职校受助有盼头

5.家富国盛光明一片,中职资助举市展颜

6.国家出资学技艺,职教就业有优势

7.国家出费用,学到真技术轻松来就业,事业有出路

8.不用交学费,学到真技术轻松找工作,致富有门路

9.国家资助学技术,轻松就业有门路

10.资助政策就是好,为咱百姓解烦恼

11.要想工作有门路,报读中职学技术

12.想要家庭快致富,走进职校学技术

13.不挤高考独木桥,选择中职阳光道

14.家有万金,不如一技在身

15.要致富,学技术,职业教育是门路

16.千苦万苦,没有技能打工最苦

七算八算,读职业学校最划算

17.要想就业有出路,快到中职学技术

18.走进中职校,跨进致富门

19.中职学生俏,企业争到要

20.读中职学技术,贫困家庭能致富

21.外出打工要技术,就读中职是门路

22.农村青年要致富,就读职校有出路

23.读中职学技术,升学就业两不误

24.致富一家,带动一片,中职学校如你愿

25.中职毕业去打工,挣钱又多又轻松

26.就读中职好选择,学到技能好就业

27.到中职,学技能,就业踏入致富门

28.今天选择中职校,明天走上致富道

29.中职学校学技能,进入社会样样行

30.就读中职不要怕,学到技能闯天下

31.围绕市场办职教,办好职教为人民

32.中职学校拿双证,脱贫致富有保证

33.中职学校硬是好,升学就业路不少

34.职业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5.加强职业教育,构建和谐中原!

36.壮大职业教育队伍,助推中原经济发展!

37.繁荣职业教育,增强企业活力!

1、把握机遇、展示风采、享受成功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

3、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芜湖经济发展

4、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现就业的通行证

5、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6、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源

7、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颁布13周年

8、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

9、多掌握一门技能、多一个就业机会

10、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做贡献

11、学技能、上职校、就业快、待遇高

12、职业培训、劳动者就业的加油站

13、一技在手、终身不愁

14、展示技能、选拔人才、提升素质、促进发展

15、今日学校的技能尖子、明日企业的技术骨干

16、展个性特点、促全面发展、谱青春乐章、创和谐校园

17、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8、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学校有技能大赛

19、技能成就人才、才艺增添光彩

20、文明比技艺、和谐促发展

21、造就优秀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22、以赛促学,掌握技能,做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2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进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4.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科学的成才观

合理规划,走求技创业的成才之路

——给家长和学生的建议

25.应摒弃“读书升学”“读书做官”的传统人才观,应解放思想,树立“人各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科学成才观。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4.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5.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事业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6.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

7.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第16篇: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思考

摘要:做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面临着职业教育的新环境和新形势,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准其发展的根本对策,把我们的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既是教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其经济地位将日益显现。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发展对策,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面对的现状

当前社会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视普高,轻视职高的思想,即是进入了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无奈之举。人才价值观的错位,也使得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到技校、中专、职高去学一技之长。许多家长宁愿交高额学费上普高而不上职校,也反映出技能人才得不到应用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回报,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干部是人才,工人只是普通劳动者。所以说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认识不足。

中等职业教育原有的办学条件和基础普遍较差,加上这几年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压力加重,办学投资力度远远跟不上职校规模的发展速度,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很多职业学校不仅教学设备奇缺,就连实训基地也大多名存实亡,经费投入不足必将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所以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也是职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职校最近几年盲目扩张,一哄而上热门专业,并且出现了“无所不办,无所不能办,无所不敢办”的局面,造成了对口专业教师奇缺,于是赶鸭子上架,东“聘”西“借”,由于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教师培训也有一定时间及过程,还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教师队伍中的“人才”型教师流失,还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中还出现了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使得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此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整体素质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

民办职校的发展更是若不堪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他们常常受到了些“土政策”的歧视,民办职校往往连初中的校门都难得进,更不用说宣传招生了,发展了。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1、“政策层面”逐渐好转。

第五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温家宝总理在会上的讲话,要把职业教育提高普遍教育、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国务院做出要把百亿资金投向职业教育的大手笔决定,而我国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也提出未来几年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种种信号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正在由上而下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向教育体系的主流位置挺进,大有迎来职业教育“第二春天”之势。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民营经济的活跃,那种只看重学历不重视实际能力的落后观念必将被淘汰。我国未来的发展,定位是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最关键的是形成人才结构的全面规划,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只有职业教育才能担当这个重任。可见职业教育是科技发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2、中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地位将日趋凸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入世的形势下,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产生化经营、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的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培训的总规模还将继续扩展。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要有效的整合资源 治理无序竞争 目前职业学校生源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职业学校在招生宣传上夸大其词,利用中介、回扣等其它手段拉生源,有些私立学校甚至打出零学费的旗号,严重影响职业学校的正常招生秩序。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要振兴,要发展,必须整合所有的职教资源,不分公办的还是民办的,无论是招生就业,还是升学,都要进行全部整合,组建职教集团,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分配等全方位进行资源整治,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实行关、停、并、转,提高综合实力,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办学模式要转变,并突出实用性。职教资源整合后,要对这一地区的所有职业学校实行统筹管理,对待民办职校也要一视同仁,并建立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帮助职校改善办学设施,培训职校教师,减免职校贫困生的相关费用。职业教育学校要走校企联合的路子,推行企业订单,学校下单,政府买单的人才订单模式,增强学校的自身活力,职业教育还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出发,不能惟考试论,而应适应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中突出职业性、专业性、实用性,才能实现技能人才的合理利用和顺畅流通。职业教育才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3、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社会认知度。

严格务实的管理,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就业、升学提供良好的条件,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招生,培养全过程,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就业为导向,采取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可试行“学分制”,为不同学习水平者、半工半读者、工学交替者分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只要实现了“管理有方、教学有法、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目标,就会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就会改变学校上门求生源到学生家长找关系、走后门上职业学校的局面。

4、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分担机制,和提高教师的待遇。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啬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硬件建设经费的逐年增长。积极有效的经费投入,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教师待遇的改善,有利于这支本来就不稳定的队伍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的发展。

5、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力实现一体化教学实践,尽快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结构,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立一支能够适应以就业为方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包括班主任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与劳动就业的有机衔接。

诚然,中等职业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扩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必须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为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17篇:中等职业教育督查评估自查报告

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晋教督〔2012〕8号)精神,我县依照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的要求,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目前有两所职业中学,分别是**县环球高级职业中学校和阳光职业中学。**县环球高级职业中学校是**县人民政府与**欧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联合创办的一所高级职业学校。学校校址位于**县二十里铺工业园区,规划占地300亩,投资1-2亿元,建设一所在校生规模4500-5000人、专业设置合理、实习实训设备先进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学校新建期间,暂设在**县职教中心。现有教学楼2栋、宿舍楼2栋、餐厅2个、专业课实验室5个、基础课实验室3个、机房4个、教师阅览室1个、学生阅览室2个、多媒体教室3个、画室1个、音乐室1个、教学用计算机268台、纸质图书5万册、电子图书21万册、报刊10种。

学校现有在校生1396名,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等四个专业。

阳光职业中学生92人,教师12人,开设有机械、汽修专业。

一、政策制度

有完善的职业教育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制定出台我县《2010—2015年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为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紧紧围绕“职教脱贫”和“职教兴县”的战略,以加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与帮扶工作,有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合理引导,促进普职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每学期都组织一次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在毕业前能够考取不同类别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资质证书获取率达98%。

坚持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增强办学活力。以服装设计与工艺、电子商务、机电设备安装于维修等专业为依托,积极开展产教结合工作,学校成立了“产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各主干专业产教结合的工作机构。先后与40多家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安置学生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和免学费政策。为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我县加强对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一是成立了县职业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要求各学校配备专人具体负责助学工作。二是明确各学校校长为资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助学工作负主要责任。三是要求各学校制定本校国家助学金具体审核办法;认真做好申请资助学

生的资格审查,并建立专门档案,杜绝虚报、漏报;为每位学生分别办理银行储蓄卡,直接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一律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四是财政、教育等部门加强对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行为,严格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根据同财教字(2011)8号文件,我县2011年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已到位116.03万元(85%),并已下拨各学校。其中:中央资金69.71万元,省级资金23.16万元,县级配套23.16万元。还有15%资金未到位。享受学生为910人,标准为750元/生。

根据晋财教字(2011)180号文件,我县2011年秋季免学费资金已到位70.08万元(高二和高三的80%),其中:省级资金42.0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8.03万元,已下拨各学校。高二享受学生数为1245人,高三享受人数为215人,标准均为480元/生。

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提高其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并采用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重视学生和教师技能的提高,有完善的技能竞赛制度,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校内外的技能比赛。

教育管理与教师队伍管理。坚持德育为先,将德育全方位融入学校工作,建立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有机结合的机制,做到了工作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人员配备齐全。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二、经费投入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师培养的不同目标层次制定了教师进修和年度培训计划,积极选拔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和其他各级各类培训。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3998亿元,其中执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825万元,占教育经费总量的比例为3.43%。生均教育事业费为3876元/生,生均公用经费1200元/生。

三、办学条件

生均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79m2/生,教学仪器设备生均808元。教学用计算机生均20台。

共有教职工110人,其中行政人员12人、专任教师85人(文化基础课教师45人,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40 人)、工勤人员13人。专任老师中,双师型教师10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25人。

四、发展水平

有稳定的就业实习单位40多家,就业岗位达毕业生人数的5倍以上。用工实习采用“自愿报名,逐班面试”的方式。除身体有特殊原因的学生,其余能安排实习就业岗位,保证对每位学生三次以上的推荐就业机会。就业率达100%以上,就业稳定率达8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近70%。

第18篇: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内容摘要:专业建设“一要改革、二要发展”,教学方法要少而精,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从当初的起步到迅速发展,再到90年代前后的辉煌,由曾经的辉煌过渡到相对的稳定、甚至是相对的衰退。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象与之相对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原来招收高中毕业生转为目前主要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从二年、三年、四年转变为目前基本上以三年为主。随着招生对象、学制、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再加上近年来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使教学技术、教育手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等等的变化。从而,促使中等职业各专业建设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现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经验,就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要贯彻“一要改革,二要发展”的方针,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模要求,从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得中等专业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专业建设方法。

(一)、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要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围绕目标和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充分论证本专业中等专门人才必备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处理好政治与业务,基础与专业,知识与能力,主干课程与相关科目,教与学诸方面的关系,使教学计划力求整体优化,产生符合培养目标的最佳效果。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1 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职业道德等内容教育。培养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贯彻少而精,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

各专业要从实际出发,分清课程主次,精选内容,主干课程的学时要保证,内容要充实加强,精减陈旧的,非主要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学好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我校的商务外语专业,根据学生就业特点,加强了口语训练,增设商函外语,导游英语,酒店英语等课程,而把一些专业基础课相对缩减。普通课中的主要课程应达到中等专业人才的文化知识含量;重视基础课程的教育,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课要从我国经济建设,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和科学技术发展出发,更新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四)、专业建设改造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

加强社会,生产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时间,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工作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已掌握的生产实践技能,经考核成绩合格,发给劳动技能证书。如面点师证、珠算等级证书、烹饪师证、电工证、调酒师证、电算化合格证、会计证、计算机操作员证、电子商务师证等。

三、专业建设改造措施。

(一)、建设及管理好师资队伍。

1、严把进入关,把品学兼优、综合素质好、专业对口的大学生、研究生引进来,补充新鲜血液,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年龄结构为老、中、青相结合的梯型结构师资队伍;2、通过离职进修、在职进修教育,更新教师知识,从而使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3、积极引进一部分具有双师型,动手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他们的带引下学生的实习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组织教师定期学习教育学、学生心理学、外出观摩教学、以老带新、举办课堂教学大奖赛、开展教师教材研讨会、教学方法研讨会、集体备课活动等,从而既发挥师资的集体智慧,又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5、2 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及进度、观摩教学、教师教案、作业布置及批改、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意见、考试质量分析、教学工作总结、技能及能力的考核等整个教学过程建立量化评分细则,由学校委派专门的科室对照标准对每一位课任教师评价打分,定期公布量化结果,与教师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奖挂钩。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教育。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教学和自身的形象实现的,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但是,要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对学生怀着诚挚的爱,视知识为宝富,视教学为艺术,连朝接夕,执着追求,才能达到完善的境界。因此,它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且也是教师的学识、修养、性格、和风度的体现,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待学生总是显得那么谦虚、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平易近人,使学生感到亲切和温暖,感到易于接近,课堂下又和学生促膝长谈,成为学生知己,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解决疑难完成学业的坚强后盾。因此,作为学校应该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文化理论,操作技术水平,警业爱岗精神。

(三)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各专业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在教学改革中,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坚持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综合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思想;坚持加强对学生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在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能力。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引导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有所成就。施教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某些事物有所联系,有何意义。“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学与否,关键在于有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和实习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

(五)、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

实践教学硬件是职业技能培养的物质基础。加大实践教学硬件的建设力度,保证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与产业行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实训基地,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目前,绝大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都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人才。动手能力强,熟练性,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践硬件设施的配备变得至关重要。建立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且主要设备的技术达到现代化的程度,实践中心既可以进行技能训练,又可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按行业设计训练项目,使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各专业的工作流程、生产环节、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从而,为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

(六)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宜安排过死,应根据学生的素质和市场的变化情况作适度的调整,把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在不降低教学总课时数的情况下,可以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发展和涌现,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也要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地进行改革,转变思想观念,开拓进取,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19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学历认证

湘教函„2010‟20号

关于湖南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认证的函

广东省教育厅,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电子注册、毕业生电子注册、毕业证书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湘教发„2005‟45号)、《关于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验证的函》(湘教函„2009‟25号)精神,为给湖南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认证查询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经研究,我厅决定将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学院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学历认证查询工作委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以下简称“职成所”)负责。从2010年起,经职成所核查认定,并加盖“湖南省教育厅职业院校毕业生学历认证专用章”的《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历证明书》为有效学历认证证书;湖南省高职学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毕业生学历证明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出具的报告为准,职成所为该中心的授权代办机构。请贵厅将此情况及时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学历认证中心及有关单位。

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学历认证查询办公室联系电话:0731-

84402947,联系地址:长沙市教育街11号(湖南省教育厅西院)。

特此致函,请予支持。

二O一O年二月一日

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历认证

填表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学历认证

工作办理流程图

第20篇:河南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2018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

烹饪赛项理论测试公开题库

1.道德要求人们再获取( C )时,考虑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A 义务 B 权利 C 善恶 D 利益

2.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称为( C )。 A 行为守则 B 职业守则 C职业道德 D 社会道德 3.职业道德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和( B )的和谐。 A 干群关系 B 人际关系 C 职业之间 D 企业之间

4.要在全社会( D )共同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A 工矿企业 B 服务行业 C 餐饮行业 D 各行各业

5.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树立( A )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A 职业理想 B 远大目标 C 品牌意识 D质量意识 6.( A )中以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为主。 A 小麦 B玉米 C 大米 D 花生

7.酸败的油脂应产生( A )而使油脂具有哈喇味。 A 醛、酮、低分子有机酸 B 醇、酮、低分子有机酸 C 醛、醇、低分子有机酸 D 醛、醇、脂肪酸 8.不易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食物是( C ) A 畜肉类 B 鱼类 C 豆腐 D 禽肉类 9.蟹类的腐败变质现象为( D ) A 蟹体脐部有黑印 B 蟹体脐体向下垂松 C 蟹黄稀薄 D 选择A、B和C 10.饮食企业的环境卫生要求厨房的面积和餐厅面积比例不得( A ) A 小于1:1 B 小于1:2 C 小于1:3 D 小于1:4 11.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是( D ) A 淀粉 B 乳糖 C 蔗糖 D 葡萄糖

12.1g脂肪在体内氧化提供给能量大约是( B ) A 17kj B 38kj C 4kj D 9kj 13 .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占总能量的( D )

A 10%~15% B 20%~30% C 40%~50% D 55%~65% 14.在肝脏中贮存量最多的矿物质是( A ) A 铁 B 磷 C 硒 D 锌 15.谷类原料的限制氨基酸是( C )

A 缬氨酸 B 苯丙氨酸 D 赖氨酸 D 异亮氨酸 16.下列选择属于大豆类的是( C ) A 豌豆 B 赤豆 C 青豆 D 绿豆

17.下列选择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 D ) A 山药 B 茭白 C 山芋 D 青椒

18.饮食业成本控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 ),可以控制的成本比重大和成本泄漏点多3个方面

A 变化的成本比重大 B 固定成本不变控制 C 成本控制困难 D 不可控成本比重小

19.饮食业成本控制的特点之一是变化的成本比重大,引起成本变化的原因主要是销售量的变化和( C )

A 原料质量 B 折旧因素 C 人为因素 D 费用复杂

20.餐厅销售记录的统计工作往往有销售人员,即( B )或收银员承担。 A 厨师 B 餐厅服务员 C 餐厅经理 D 餐饮部经理

21.制定标准成本的基本程序是( A )、合理制定菜单、预测销售量和确定标准成本总额

A 确定原料管理程序 B 确定成本控制人员 C 确定成本控制标准 D 制定科学采购程序

22.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的重要工作是( B ) A 确定生产数量 B 制定标准食谱 C 确定成本控制标准 D 制定科学采购程序

23.容易引起实际耗用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原因是( C ) A 实际投料量小于标准投料量 B 操作过程中有浪费行为 C 操作过程中有串类、串规格现象 D 操作过程中使用标准食谱 24.原料加工处理后只有一种半成品可以利用,这种净料成本可采用( C ) A 一料一档的计算方法 B 一料多档的计算方法 C 多料多档的计算方法 D 不同采购渠道的成本计算方法 25下列选择不属于净料分类依据的是( D )

A加工方法的不同 B 处理程度的不同 C 拆卸方法的不同 D 成本大小不同

26.粗加工间的原料使用要求是( D )

A 即存即用 B 随机使用 C 后存先用 D 先存先用

27.厨房间要指定用电安全责任人,一般饭店有( D )负责和检查.A 供电公司员工 B 工程部经理 C 餐饮部经理 D 专门值日人员 28.盐醋搓洗法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家畜内脏类原料外层的( C )。 A 外膜和异物 B 毛根和异味 C 粘液和异味 D 粘液和异物

29.生搓法一般用于生炒菜品的无鳞鱼粘液去除,这样可以保持原料的( C ) A 外形完整 B 酥烂口感 C 脆嫩口感 D 酥脆质感 30 软兜鳝鱼的汆烫加工,应加入葱姜、耗油、( D )等调味品 A 油和盐 B 碱和盐 C 醋和油 D 醋和盐 31 原料干制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 A ) A 自由水 B 分子水 C 液态水 D 纯净水 32 低温油焐制干猪蹄筋的时间以( C )为宜 A 10~20min B 20~30min C 50~60min D 70~90min 33 下列原料属于矿物性原料的是( C ) A 色素 B 香精 C 食盐 D 琼脂

34 肉用鸽的最佳食用期是出壳后( B )左右 A 15天 B 25天 C 35天 D 45天

35 冷藏鲜蛋时的温度最低不可低于( B )否则鲜蛋会被冻坏 A 0°C B -2°C C-4°C D -6°C 36 优质竹笋的特征不包括( C )

A 笋肉厚 B 质地嫩 C 节间长 D 肉质呈乳白或淡黄色

37 猪肋排是自第( B )根肋骨起取( )根肋骨,无大排、奶脯、并带全部夹层肌肉的部分

A 3;6 B 4;8 C 5;6 D 6;7 38 猪夹心肉具有肌阔结缔组织多、肉质紧( B )的特点 A 吸水量小 B 吸水量大 C 质地细嫩 D 间有脂肪

39 猪上脑肉又称( A )具有肌纤维较长,结缔组织少、质地细嫩的特点 A 颈背肌肉 B 槽头肉 C 扁担肉 D 弹子肉 40 猪通脊肉俗称( A )适用于炒、熘、汆、涮等 A 扁担肉 B 黄瓜条 C 弹子肉 D 颈背肉

41 猪硬肋又称( A )位于肋骨下方,脂肪与肌肉相间成五层。 A 上五花肉 B 下五花肉 C 扁担肉 D 梅条肉

42 牛的上脑又称( A ) 位于脊背的前部,靠近后脑,与短脑相连 A 上肩 B 下肩 C 颈肉 D 胸肉

43 牛肋条肉又称( A )牛脯 位于胸肉后上方。 A 腑肋 B 奶脯 C 硬五花 D 五花肉 44道德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的( C )来维持的。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内心信念 D.共同约定 45社会舆论判断善恶的依据是( D ) A.传统习惯形成的善恶观 B.社会进步之后形成的新的善恶观 C.集体的利益观

D.传统习惯形成的善恶观和社会进步形成的新的善恶观 46.下列现代行为社会的行为中.不属于不道德的行为是( D ) A.缺斤少两 B.偷盗 C.殴打妻子 D.大企业击垮小企业 47.( B )是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综合 A.岗位道德 B.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道德 48.下列选项中,( A )不属于售货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A.公正廉洁 B.为人民服务 C.货真价实 D.公平交易 49.职业道德具有广泛性,( B )实践性和具体性。 A.代表性 B.多样性 C.规范性 D.形象性 5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因是( D ) A.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B.有利于保证个人的合法利益

C.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D.能够促进职业的多元化发展

51.提高( B )的核心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A.社会稳定 B.服务质量 C.人民团结 D.工作质量 52.下列选项中,( C )是尽职尽责和忠于职守的反面 A.消极怠工 B.偷懒耍滑 C.玩忽职守 D.凑合应付 53.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C )是衡量质量标准的尺度 A.生产时间 B.原料 C.价格 D.价值 54.货真价实是( A )的重要组成部分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公平交易 D.注重信誉 55.竞争可以极大的促进( B )的快速发展

A.社会经济 B.社会生产力 C.生产技术 D.生产规模 56.竞争可以极大的促进( D )的快速发展。 A.社会经济 B.社会生产力 C.生产技术 D.升产规模 57.下列选项中( C ).不是中式面点师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A.遵纪守法 B.廉洁奉公 C.敢于竞争 D.货真价实 58.下列不能用细菌总数反应的食品卫生的指标是( C )

A.一般卫生质量 B.生产,储存,销售中的卫生措施 C.粪便污染存,中的管理情况

59.大肠菌群是反映食品被( B )污染的指标。 A.工业三废 B.粪便 C.添加剂 D.寄生虫 60.灭蝇诱惑中百敌虫的浓度一般为( A ) A.0.1% B.0.5% C.1.0% D.10% 61.蟑螂在( B )下30min即可被冻死。 A.0度 B.-5度 C.-10度 D.-15度

62.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可通过( C )作用于人体。

生产,储 D.A.化学农药 B.细菌 C.黄曲霉 D.昆虫

63.下列选项中( A )不属于包装材料污染的有毒物质。 A.油炸中的3,4 -苯并比 B.油墨中的多氯联苯 C.陶器中的铅 D.塑料袋中的氯乙烯

64.印刷商标上的油墨含有毒物质可能含有多氯联苯,容易被( C )多的食物所吸收。

A.淀粉 B.蛋白质 C.油脂 D.糖类

65.有化学、物理生物性因数引发的人类恶性肿瘤称为( B )作用。 A.致畸 B.致癌 C.致突变 D.致病

66.我国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不得超过( A ) A.0.03g/kg B.0.05g/kg C.0.5g/kg D.0.15g/kg 67.食物中毒是指食用各种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后发生的( B ) A.慢性疾病 B.急性疾病 C.呕吐 D.腹泻

68.有治病活菌本身引起的食物中毒是( A )食物中毒。 A.感染型 B.毒素型 C.过敏型 D.自发型

69.沙门氏菌属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 A )食物中毒、A.感染型 B.毒素型 C.过敏型 D.抗体型 70.感染型食物中毒主要由( A )引起

A.沙门氏菌 B.大肠杆菌 C.普通球菌 D.霉菌 71.在盐浓度为3%时最宜生长繁殖的菌是( B ) A.霉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沙门氏菌 D.大肠杆菌 72.鲜黄花菜中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有毒物质是( B ) A.龙葵素 B.氢氰酸 C.皂素 D.秋水仙碱 73.容易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有( A )等 A.鲐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 B.河豚,鲱鱼,竹荚鱼,金枪鱼 C.马面鱼,金枪鱼,沙丁鱼,河豚 D.鲤鱼,鲐鱼,金枪鱼,秋刀鱼

74.羊脊背肉包括( A )和外脊肉,特点是肉质较嫩,肉色红润,属一级羊肉。 A.里脊肉 B.前胸肉 C.元宝肉 D.黄瓜条

75.梭形鱼的尾部,俗称划水,是以臀鳍为界限( C )割下,适用于红烧。 A.直切法 B.分两片 C.直线 D.斜线

76.剞刀扩大了原料的( A ),能缩短原料的成熟时间。 A.体表面积 B.使用范围 C.形式变化范围 D.传热方式

77.麦穗花刀的剞刀均为深度,约为原料厚度的3/4,刀具约为( B )的平行刀纹。

A.一毫米 B.二毫米 C.四毫米 D.六毫米

78.荔枝花刀是在原料表面直剞十字交叉刀纹,切成边长( D )的菱形块。 A.6.5厘米 B.5.5厘米 C.4.5厘米 D.3.5厘米 79.鳞毛花刀是斜剞平行刀纹,再转( A )角直剞平行刀纹。 A.90度 B.80度 C.70度 D.60度

80.眉毛花刀是先在原料表面直剞平行刀纹,再转90度角切或斜批成( C )。 A.菱形片 B.长方片 C.连刀片 D.单刀片

81.篮花花刀是在原料两面分别略斜向直剞深约为原料厚度的( B )、刀距相宜的平行刀纹。

A.1/3 B.2/3 C.1/4 D.2/5 82.菜肴的( B )、卫生质量等都会或多或少的通过菜肴的色彩被客观的反映出来。

A.营养价值,味感特征 B.营养价值,风味特点 C.文化价值,品质特点 D.文化价值,风味特点 83.菜肴中通常以( C )的色彩为基调。 A.成品 B.调料 C.主料 D.原料

84.菜肴的色彩搭配,首先要确定的是( A )

A.菜肴的色调 B.色彩的亮度 C.原料的色调 D.调料的颜色

85.菜肴( A )的组配是指将各种加工好的原料,按照一定的形状要求进行组配,组成一道特定形状的菜肴。

A.原料形状 B.主要原料 C.特定形态 D.原料构成

86.菜肴的香味主要是指当食物加热和调味以后表现出来的( C )。 A.视觉效果 B.味觉风味 C.嗅觉风味 D.触觉效果

87.扣是将菜肴所用原料有规则的摆放在碗内,成熟后( C )盛器中,使之具有美丽的图案的方法。

A.舀入 B.装入 C.覆入 D.倒入

88.( D )是将多种不同颜色的原料组配在一起的色彩绚丽的菜肴。 A.龙虾刺身 B.糟溜三白 C.韭黄炒肉丝 D.三丝鸡茸蛋 89.糊具有保护原料成分的能力,其中以( A )的保护能力最强。 A.蛋泡糊 B.蛋清糊 C.蛋黄糊 D.酵面糊

90.用0.2%的碳酸钠溶液将肚尖浸渍( C ),可使其体积膨胀,松嫩,且色泽转淡。

A.10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1.5小时

91.利用( A )上浆致嫩时,一定要添加适量的糖,以缓解原料中的碱味。 A.碳酸氢钠 B.碳酸钠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钙

92.嫩肉粉致嫩的方法是:每一千克肉料用嫩肉粉5到6克,加少量清水拌匀,静置( D )即可。

A.60分钟 B.45分钟 C.30分钟 D.15分钟

93.蛋清起泡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蛋清中所含的( B )和卵黏蛋白,经高速抽打后具有较强的发泡性能。

A.抗胰蛋白酶 B.类卵黏蛋白 C.卵清蛋白 D.卵白蛋白 94.调制蛋泡糊,蛋清与粉料的比例为( A )。 A.2:1 B.3:1 C.4:1 D.5:1 95.烹调前调味又称( B ),主要方法是腌渍调味。 A.正式调味 B.基本调味 C.补充调味 D.辅助调味 96.( B )调味,就是在烹调过程中对菜肴进行调味。 A.烹调前 B.烹调中 C.烹调后 D.确定

97.烹调中调味,又称( A )调味,就是在烹调过程中对菜肴进行调味。 A.正式 B.补充 C.基本 D.辅助

98.调味品投放顺序不同,影响各种调味品在原料中的( A )和吸附量。 A.扩散量 B.渗透压 C.挥发性 D.标准化 99.红烧鱼中途加醋,有( C )的作用。

A.增酸增香 B.去腥增酸 C.去腥增香 D.去脂增酸

100.下列几种类型的菜肴,按用糖量依次增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A.蜜汁菜, 糖醋味型菜, 荔枝味型菜,酱卤菜 B.酱卤菜,荔枝味型菜,糖醋味型菜,蜜汁菜 C.糖醋味型菜,荔枝味型菜,蜜汁菜,酱卤菜 D.北京菜,糖醋味型菜,酱卤菜,蜜汁菜

101.(C)环境,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作用于人体。

A、微生物污染 B、昆虫污染 C、化学农药污染 D、食品添加剂污染 102.污染食品的细菌能否繁殖生长,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D)。

A、温度、湿度 B、渗透压、光线 C、氧气、水分 D、营养物质 103.(B)在盐浓度为3%时最宜生长繁殖。

A、霉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沙门氏菌 D、大肠杆菌 104.下列不属于粮豆类卫生问题的选项是 (A)。

A、油脂的酸败 B、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 C、有害种子的污染 D、仓储虫害及杂物污染 105.营养强化剂遇(A)一般不会被破坏。

A、水 B、热 C、光 D、氧

106.厨房的烤炉和烤盘要随时清扫,必要时可用(B)擦盘,以防生锈。 A、水 B、油脂 C、带手布 D、纸

107.经常性搬家式的大扫除是灭鼠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属于( A ) A、生态学灭鼠 B、器械灭鼠 C、化学灭鼠 D、药物灭鼠 108.糖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 蔬果类是(A)的主要来源。

A、食物纤维 B、淀粉 C、蔗糖 D、糖原 109.过量食用动物脂肪会促进(B)。

A、维生素的吸收 B、动脉硬化 C、生长 D、健康 110.下列选项中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B)。

A、酪氨酸 B、色氨酸 C、胱氨酸 D、谷氨酸 111.下列对维生素的共同特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维生素在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 B、维生素不供给机体能量

C、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各组织的原料

D、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较多,缺乏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症 112.下列对矿物质的生理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是构成机体组织的正常材料 B、供给热能

C、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 D、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113.下列中不属于机体对热能消耗的是(C)。

A、维持基础代谢 B、思维

C、食物蛋白质在体内氧化 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14.一位女教师30岁,身高160厘米, 如果其每日需要热量为10000千焦,则其每日需糖类(C)克。

A、60~90 B、53~66 C、359~420 D、556~649 115.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D)按一定的次数、一定时间间隔和一定数量、质量分配到各餐的一种制度。

A、乳、蛋类 B、肉类 C、饮料 D、食物 1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具有提醒百姓预防高血压病的条款是(C)。 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B、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C、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D、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 117.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第三层是:(C)。

A、调味品 B、鱼、虾类 C、鱼、禽、肉、蛋 D、奶类、豆类 118.各种产品的各项耗费之和是(B)的概念。

A、餐饮成本 B、广义成本 C、燃料成本 D、人工成本 119.成本是企业管理者(B)的重要依据。

A、质量标准 B、经营决策 C、人工耗费 D、燃料耗费 120.在厨房范围内,成本核算包括记账、算账、(C)、比较的核算过程。 A、决策 B、预测 C、分析 D、控制

121.企业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能促进企业不断提高(C)和经营服务水平。 A、管理 B、质量 C、技术 D、成本 122.净料单位成本计算的基本条件有(D)。

A、1条 B、4条 C、3条 D、2条

123.加工前是一种原料,加工后是若干档原料或半制品的净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有(D)。

A、1种 B、2种 C、4种 D、3种 124.从理论上讲,菜点的价格是由(D)构成的。

A、1部分 B、2部分 C、3部分 D、4部分 125.毛利额与成本的比率是(D)。

A、出材率 B、成本率 C、销售毛利率 D、成本毛利率 126.一般情况,批量大、单位成本低的餐饮产品毛利率(D)。 A、稳定 B、变化 C、从高 D、从低

127.生物鉴定法是要依据生物指标,通过对小型动物的(D)来进行检验。 A、解剖试验 B、繁殖试验 C、成分试验 D、观察试验

128.原料的贮存主要是通过有效调节控制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酸碱度,抑制原料内部诸因素的活性,从而使原料(D)保持品质相对稳定。 A、长期 B、长久 C、在很长时期内 D、在一定时期内

129.糖渍保存法是利用糖来调节原料的渗透压,控制微生物,细菌和(D)的活性,从而达到贮存目的。

A、蛋白酶 B、淀粉酶 C、糖酶 D、酶

130.酸渍保存法是利用食用酸,或酸发酵产生的酸性,改变微生物生存环境的(D),从而抑制微生物、细菌、酶的活性,达到贮存的目的。 A、酸度 B、碱度 C、甜度 D、酸碱度

131.烟熏保存法中,应选用具有松木香和(D)的原料作可燃物。 A、檀木香 B、樟木香 C、槐木香 D、果木香 132.葱又名大葱,可分为普通、分葱、胡葱和(D)四个类型。 A、鸡脚葱 B、短白葱 C、长白葱 D、楼葱 133.干品黄花菜的外形线条肥壮均匀,挺直不卷曲,无花蒂,未开花,无虫蛀霉烂,色金黄有光泽,(D)。

A、含水量低于5% B、含水量低于8%C、含水量低于12% D、含水量低于17% 134.常乳的主要特征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含量正常稳定,口味微甜清香,色泽乳白纯正,(D)。

A、乳糖含量较低 B、乳糖含量极高 C、乳糖含量很高 D、乳糖含量较高 135.炼乳是将鲜奶经过高温杀菌,均质净化处理后,加热,使部分的水分蒸发,所得到的浓稠度较高的(D)液体。

A、淡黄色 B、黄色 C、黄白色 D、乳白色

136.鲮鱼肉质弹性较强,色泽洁白,细嫩鲜美,但鱼刺较细而多,(D)。 A、出肉率极高。 B、出肉率一般。 C、出肉率较高 D、出肉率较低。 137.银鱼体呈圆桶状,长20厘米,头部尖小,鱼体银灰透明,(D)。 A、尾鳍呈截形 B、尾鳍呈圆形 C、尾鳍呈椎形 D、尾鳍呈叉形 138.鳗鱼的肉质色泽洁白,质地坚实,刺少肉多,(D)。

A、滋味腥鲜 B、滋味清淡 C、滋味鲜浓 D、滋味鲜美 139.文蛤为软体动物,其肉质肥大,体呈斧形,(D)。

A、桔红色 B、红黄色 C、黄色 D、淡黄色

140.干贝是将扇贝的壳肌取下,经过盐水煮制加热,然后(D)干制加工而成。

A、烘烤 B、烘烧 C、晾晒 D、脱水 141.双孢蘑菇子实体通体为白色,菌盖呈圆滑光洁的半球形,菌盖边缘内卷,(D)。

A、菌柄短,基部膨大 B、菌柄长,基部不明显 C、菌柄粗壮,基部不明显 D、菌柄粗壮,基部膨大 142.海带呈长长的带状,藻体较宽,(C),质地细嫩。

A、色泽红褐 B、色泽深绿 C、色泽深褐 D、色泽浅绿

143.京东板栗又称良乡板栗,它个小壳薄易剥、果肉细、(D),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A、含糖量低 B、含糖量较低 C、含糖量较高 D、含糖量高 144.面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蒸制熟化,接种米曲霉菌,使其内部成分(D)制成酱类调料。

A、相互作用 B、相互转化 C、相互反应 D、发酵 145.普通味精只有在(D)的作用下,才能够显示提鲜魅力。 A、甜味 B、微酸 C、微辣 D、咸味

146.川味辣椒油是将辣椒面放在足量的植物油中慢慢加热熬制后(D)制成的红色辣油。

A、均质净化 B、冷却滤渣 C、沉淀装瓶 D、过滤沉淀 147.直链淀粉含量多的淀粉,加热后,(D),适宜上浆。

A、造型性强 B、站立性强 C、定位性强 D、直立性强 148.将清除油污及黑膜的牛肚,最后要用(D)漂洗干净。 A、盐水 B、热水 C、冷水 D、清水

149.鳗鱼经净膛处理后,放入60℃~80℃的水中浸泡3分钟,(D)刮净鱼体上的粘液和黑膜。

A、慢慢 B、冷却后 C、缓缓 D、迅速 150.比目鱼的去皮加工方法是:先在鱼体的尾部一侧竖切一刀,并在刀口处涂抹少量的食盐,使鱼皮(D),后顺势将其撕掉。

A、脱落 B、卷起 C、上翘 D、上翻 151.对黄鳝进行烫杀时,应首先将鳝鱼放入配有调料的开水锅中,小火焖煮5~10分钟至口部张开,然后取出(D)。

A、趁热去骨 B、温热去骨 C、冷冻后去骨 D、冷却后去骨 152.对肉类进行分割加工时,要熟悉加工器具的(D)。

A、品种产地 B、名称型号 C、使用程序 D、使用方法 153.胴体猪肉出口品种将是(D)标为4号肉。

A、弹子肉 B、臀肉 C、腹肉 D、后腿肌肉 154.猪肉组织主要是根据肌肉的分部位置和(D)来划分的。

A、色彩特征 B、质地特征 C、脂肪特征 D、形态特征

155.在下列胴体猪肉中,(D)几乎全是肥瘦肉,层次分明,肉质较嫩,红白相间。

A、上脑 B、胸肉 C、夹心肉 D、肋肉

156.下列胴体牛肉中,(D),色泽红润,有脂肪沉积,肉质较嫩。 A、胸肉 B、肩肉 C、肋肉 D、肋脊肉

157.在下列胴体羊肉中,(D)瘦肉多,肉质细嫩,肉色红润,肌肉块形较大。

A、前腱子 B、肋脊肉 C、腹肉 D、三岔肉 158.鸡腿分割方法的第二步,将股骨头露出,用尖刀将连接处的(D)割断。 A、血管 B、淋巴 C、韧带 D、结缔组织 159.猪颈肉,肥肉多、肉质老、(D)。

A、肉色粉红 B、肉色紫红 C、肉色暗红 D、肉色红 160.猪夹心肉,肥瘦相间、肉质较老、(D)。

A、肉质红灰 B、肉色较线 C、肉色暗淡 D、肉色较红 161.猪上脑肉的特点是:瘦肉较多、(D)、肉色较红。

A、肉质细嫩 B、肉纤维较粗 C、肉质较老 D、肉质较嫩 162.草鱼开片出肉加工时,最后要将(D)用刀剔除。

A、鱼脊背 B、鱼腹刺 C、鱼脊骨 D、残留骨刺 163.食碱碱发的溶液浓度应为(B)。

A、5% B、10% C、15% D、20% 164.油发,将适合油发的含胶原蛋白充足的原料,在油中加热,使胶原蛋白(D)膨胀的方 法。

A、吸油 B、变形 C、变质 D、变性

165.油发的原料在使用前需要用食用碱清除油污,还要及时用(D)清除多余的碱分。

A、食用醋 B、料酒 C、有机 D、清水 166.将蒸制发透的白果取出冷却,在(D)存放。

A、真空低温 B、真空常温 C、常温放置 D、冷水中浸泡 167.蒸发至透的猴头蘑,放入(D)保存。

A、清水 B、冷水 C、料物 D、澄清后的原汤中 168.将焖煮发透的乌鱼蛋,撕离成片,放置在清水中,(D)存放。 A、净置 B、保温 C、常温 D、低温

169.将煮焖好的牛蹄筋,加入调料用(D)蒸一下即为发好。 A、清水 B、汽锅 C、鸡汤 D、原汤

170.刀工美化就是指使用不同的刀法,作用于同一原料,在原料表面剞上一定的刀纹,使原料

(D)或加热后呈现出美丽的形体。

A、整理 B、浸泡 C、间接 D、直接

171.刀工美化的作用之一是便于(D)烹饪原料固有的品质。 A、改变 B、丰富 C、调整 D、保持 172.麦穗刀法造型主要适用于形体较大、肉质较薄、组织紧密的(D)原料。 A、水产品 B、豆制品 C、植物性 D、动物性

173.先用一字刀纹在原料上剞成间隔为1cm的刀纹,再成交叉形式剞上同样的刀纹,此方法是(D)。

A、荔枝花刀 B、核桃花刀 C、兰花花刀 D、十字花刀 174.料花同时具有荤素搭配、(D)、丰富营养的作用。

A、丰富色彩 B、丰富原料 C、平衡物料 D、平衡膳食 175.料花的形态、色泽应与主料(D)。

A、有所区别 B、各有特色 C、保持不同 D、协调一致 176.点缀花的类别划分可以按点缀花雕刻造型(D)划分。 A、手段 B、形式 C、方法 D、类别 177.点缀花可以起到弥补主菜(D)不足的作用。

A、风味 B、风格 C、食量 D、色彩 178.加工点缀花一般以色彩鲜艳、具有(D)的原料为宜。 A、装饰性 B、拼摆性 C、雕刻性 D、可塑性

179.半围点缀摆放法是在餐盘的一边将点缀花拼制摆放成(D)的方法。 A、扇形 B、花边状 C、近圆状 D、半圆状

180.单对称点缀摆放法是在餐盘的两边同样摆上大小一致(D)、形态对称的点缀花的方法。

A、色彩鲜艳 B、同是暖色 C、色调一致 D、色彩相同 181.点缀花在使用时,要注意(D)。

A、营养 B、清洗 C、密封 D、卫生

182.麦穗花刀操作的第二步:是将剞好刀的原料,转换角度,用(D)剞上相同深度的刀纹。

A、拉刀法 B、片刀法 C、斜刀法 D、直刀法

183.菊花花刀的形成应用(D)与先期的刀纹成交叉状,将薄片刀成丝、条状。

A、平刀法 B、片刀法 C、斜刀法 D、直刀法

184.荔枝花刀的操作:首先应使用(B)在原料的一侧,剞成平行而较密的刀纹。

A、平刀刀法 B、直刀刀法 C、斜刀刀法 D、滚刀刀法 185.核桃花刀成型刀纹成(D)条纹。

A、密而长 B、密而短 C、短而细 D、短而粗 186.牡丹花刀处理的原料,经(D)呈牡丹花瓣状。

A、油炸后 B、上浆油炸后 C、拍粉油炸后 D、挂糊油炸后 187.料花的加工方法,可采用戳法、剔法、(D)、切法等方法加工。 A、手撕法 B、剥离法 C、刻法 D、削法

188.料花加工是将原料加工成剖面为不同图案的坯料,而后加工成(D)料花。

A、多维形 B、双面形 C、单面形 D、平面形

189.将经过加工的各种装饰花型,围摆或镶嵌在整盘的四周或中心,此技法称(D)。

A、拼摆点缀花 B、制作点缀花 C、应用点缀花 D、装饰点缀花 190.插花法是将原料切成薄片,(D)或叠制后,用牙签插成不同花形造型的点缀花。

A、压制 B、捆制 C、滚制 D、卷制 191.局部点缀,多用于(D)菜肴的装饰。

A、单一料成品 B、散装料成品 C、小型成品 D、整料成品

192.半围点缀花的摆放要求是:要掌握好盛装菜品多点缀花分量(D)的搭配。

A、品种 B、类型 C、式样 D、色彩、形态

193.单一主料的配菜,要将(D)与菜品灵活地组合在一起,丰富菜品。 A、着色料 B、基础味料 C、拌鲜料 D、调味料

194.在有主辅料的情况下,主料与配料的(D)比例最好不要低于2:1。 A、色彩 B、形态 C、空间 D、重量 195.混合式的配菜,原料之间的重量比例要(D)。

A、保持一致 B、完全一致 C、绝对一致 D、基本一致

196.包裹法是选用韧性较强,适宜加热的原料作为外皮,将主料包裹成( D )的造型方法。

A、自然形状 B、象形形状 C、美丽形状 D、一定形态 197.卷制法是将原料卷成圆筒后,(D)的方法。

A、再经加工形态 B、再经加强形态 C、直接成形 D、再经固定形态 198.捆扎法是将加工成条状的材料,用有韧性的原料,经过一束束的捆扎处理

(D)的方法。

A、造型 B、形成形态 C、完成形态 D、固定形态 199.扣制法是将定形于一容器的原料造型,(D)在另一盛器中的加工方法。 A、顺热 B、平扣 C、挪置 D、反扣 200.配菜,通过变换手法和巧妙的配合,形成众多的(D)。 A、炒菜品种 B、菜肴色型 C、菜肴色彩 D、花色品种201.职业道德建设应与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 C )结合起来。 A技术体系 B 服务机制 C监督机制 D 传统观念 202.适合于焖发的原料是( C )。

A木耳 B 海蜇 C 海参 D 香菇 203.整鸡去骨应选用( C )生的肥壮母鸡。

A 5~6个月 B 8~9个月 C 一年左右 D 一年半左右 204.适合于碱发的原料是( A )。 A 墨鱼 B 鱼唇 C 鱼骨 D 裙边

205.食品中的细菌主要包括致病菌、相对致病菌和( A ) 。 A 非致病菌 B 霉菌 C 霉菌毒素 D 病毒

206.以假种皮为食用对象的水果是( D )。 A苹果 B橘子 C 桃子 D龙眼 207.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包括( D )。

A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B)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C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D 霉变甘蔗中毒 208.易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食品是( A )。 A 豆豉 B奶油蛋糕 C剩饭 D 凉糕 209.生豆浆中主要含有( D )。

A 苦杏仁苷 B龙葵碱 C 植物红细胞凝血素 D 皂素 210.饮用生豆浆引起的中毒主要表现为( A )。

A 胃肠炎症状 B神经精神症状 C肝脏损害症状 D 肾脏损害症状 211.鲜蛋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A )引起的微生物污染。

A 沙门菌 B肉毒杆菌 C 副溶血性弧菌 D 变形杆菌 212.不得使用( C )作为冷饮食品的原料。

A 葡萄糖浆 B绵白糖 C 糖蜜 D淀粉糖浆 213.蟹、贝类水产品可用清水活养以便( B )。 A 初加工 B 吐出体内污物 C 腌制 D切配

214.头菜是由( A )或较大整形的原料烹制而成的菜肴。 A 高档原料 B 低档原料 C一般原料 D 植物性原料 215.冷菜制作过程中应符合以下卫生要求但( B )除外。

A 操作人员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B 器具接触不洁物品可继续使用 C 工作台无尘、无蝇 D 菜刀、砧板、抹布等用前烫洗消毒 216.热菜制作过程应符合以下卫生要求但( D )除外。 A 保持操作台面的卫生 B 烹调中烧熟煮透

C 合理控制火候,防止有害物质产生 D过油、烤制用的原料加热前应加入味精

217.高级宴席的配制,凉菜应占比例为( B )。 A 10% B 15% C)20% D 25% 218.下列菜品中属于热制冷食菜肴的是( B )。 A 炖酥腰,蒜泥白肉 B 白斩鸡,卤牛肉 C风鸡腿,凉拌海蜇 D 香酥鸭,拌海带 219.脂肪的消化是从( D )开始的。 A 口腔 B食管 C胃 D 小肠

220.人体消化蛋白质的酶主要由( C )分泌的。 A 胃 B小肠 C 胰腺 D 肝脏

221.将经低温油焐制后的干制原料,投入180℃~200℃的高温油中,使之膨化的加工过程,属于( D )阶段。

A 混合涨发 B单纯油发 C高温油成熟 D 高温油膨化 222.面烤法是在( A )基础上的演进。

A 泥烤法 B 明炉烤 C 暗炉烤 D 铁板烤 223.自然界食物中不单独存在的是( C )。

A 麦芽糖 B 葡萄糖 C 半乳糖 D 乳糖 224.不能提供人体能量的营养素是( D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维生素 225.佝偻病主要是由于膳食中长期缺乏( B )而引起的。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E D 核黄素

226.( C )中所含的尼克酸为结合型,因而不被人体吸收。 A 大米 B小麦 C 玉米 D 高粱

227.老年人腰、腿痛,可能与( B )的缺乏有关。 A 蛋白质(B) 钙(C) 铁 (D) 锌

228.下列牛肉中,品质最佳的是( A )。

A牦牛肉 B黄牛肉 C水牛肉 D奶牛肉 229.冷菜正常的食用温度( D )味觉最敏感温度。 A 高于 B 等于 C 低于 D 不同于 230.谷类原料是人体( C )的重要来源。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维生素 231.( A )为碱性食物。

A 韭菜 B 豆腐 C 鱼肉 D 禽肉

232.肉类原料中含有的( B )能够增加肉香味刺激胃液分泌。 A 胆固醇 B 含氮浸出物 C 糖原 D 维生素 233.鱼类脂肪中( C )含量较高。

A 卵磷脂 B 糖脂 C不饱和脂肪酸 D 饱和脂肪酸 234.关于成本控制的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加强成本控制是饮食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B控制饮食成本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C成本控制是饮食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D饮食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是提高营业额

235.将鲜料制成干货原料用( B )方法,其风味散失最少。 A 晒干 B 风干 C) 烘干 D炝干

236.传统上最适合做“狮子头”的原料是( B )。

A 前夹肉 B 五花肉 C 后腿肉 D 外档肉 237.在下列鱼中,( C )在初加工时需褪沙。 A青鱼 B黑鱼 C鲨鱼 D鳕鱼

238.构成饮食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的是( B )和配料。 A生料 B主料 C净料 D毛料

239.在下列鱼中,( B )在初加工时不需褪鳞。 A鲫鱼 B鲥鱼 C鲤鱼 D白鱼

240.一料一档如果原料经加工处理后只有一种净料,计算时净料成本等于( A )和加工后半成品质量的比值。

A购进原材料成本 B净料成本 C主料成本 D主配料成本 241.鸡身最嫩的一块肉是( C )。

A鸡脯肉 B鸡翅肉 C鸡牙子 D栗子肉

242.鲜鲍鱼的初加工,放入( D )锅内煮至离壳,取出鲍鱼肉即可。 A冷水 B30℃水温 C温水 D开水 243.净料单价是指毛料单价和( A )的比值。 A净料率 B成本率 C毛利率 D成本系数 244.玉兰片在涨发过程中忌用铁锅是防止原料( C )。 A腐烂 B发不透 C变色 D有铁锈味 245.宴会成本的核算主要是菜点成本的核算,菜点成本一般根据宴会毛利率计算宴会菜点和分类菜点的( D )。

A种类数量 B结构比例 C销售价格 D可容成本 246.既适合油发又适合水发的原料是( D )。 A鱼翅 B燕窝 C香菇 D蹄筋 247.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 B )。 A 坏血病 B佝偻病 C 夜盲症 D 癞疲病 248.渗透价格策略是一种以( A )的策略。

A低价格投入新产品 B高价格投入新产品 C折中价格投入新产品 D满意价格投入新产品 249.制作花式菜的常用基本手法是( A )。

A包、扎、卷 B直刀法 C斜刀法 D平刀法

250.由于厨房( C )的原因导致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 A生产流程负责难以监管 B设备种类多样布线复杂 C湿度大和油烟蒸汽较浓 D人员流动频繁缺乏管理

251.员工在进入厨房操作液化气灶时,首道工序是( A )。 A检查灶具是否漏气 B检查灶具是否齐备 C打开灶具调整火力 D打开灶具排风设备 252.最适合做“回锅肉”的原料是( A )。

A后臀肉 B梅条肉 C五花肉 D夹心肉 253.电磁炉应放置在( D )的平面上使用。 A紧邻水池 B紧邻炉灶 C倾斜 D平稳

254.电磁炉的炒菜锅在使用后正确的操作办法是( A )。 A不要置于炉面上 B直接放回炉面上 C洗涤后放回炉面 D冷却后放回炉面

255.常见餐具消毒柜的类型包括( A )和远红外加热式两种。 A直接通气式 B间接通气式 C紫外线消毒 D自动加热式 256.家畜类原料常用的清洗加工方法有:( A )、盐醋搓洗法、热水烫洗法、刮剥洗涤法、灌水冲洗法和清水漂洗法等。

A 里外翻洗法 B 削皮清洗法 C 去瓤掏洗法 D 去除杂质法 257.加入适量的盐和醋,( A )原料,是盐醋搓洗法的关键。 A 反复揉搓 B 涂抹 C 短时间浸渍 D)长时间浸渍

258.刮剥洗涤法是一种除去家畜类原料外皮污垢和( C )的清洗加工方法。 A 黏液血污 B血衣血筋 C 硬毛皮膜 D结缔组织 259.生搓法一般用作( A )的无鳞鱼黏液去除,这样可保持原料的脆嫩口感。 A 生炒菜品 B 熟炒菜品 C 红焖菜肴 D清炖菜肴

260.软兜鳝鱼的汆烫加工,应将鳝鱼保持在90℃左右的水中烫制( A )分钟即可。

A 15 B 10 C 8 D 5 261.油发就是把( A )放在适量的热油中,经过加热使之膨胀松脆,成为半熟或全熟的半成品的发料方法。

A干货原料 B鲜活原料 C 干蹄筋类 D 干鱼肚类 262.原料干制时失去的水分主要是( A )。

A 自由水 B分子水 C液态水 D)纯净水 263.干制原料通过油的( B ),汽化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又称结构水。 A 焐发 B 炸发 C焖发 D浸发

264.高温油膨化阶段的干制原料,是经过( A )后的干制原料。 A 低温油焐制 B洗涤干净 C温水浸泡 D 长时间煮制 265.下面是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但( D )除外。

A 亮氨酸 B 赖氨酸 C 蛋氨酸 D 丝氨酸

266.烹饪原料食用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安全性、( A )、可口性三个方面。 A营养性 B价格性 C季节性 D地区性

267.食用安全性、营养性、适口性是决定烹饪原料( D )高低的主要因素。 A价格 B知名度 C利用率 D食用价值 268.可能会减少钙消化吸收的营养素是( C )。

A 蛋白质 B) 乳糖 C) 植酸 D 维生素D 269.不宜用来烹调狗肉的烹调方法是( D )。 A炖 B烧 C焖 D炒

270.鳊鱼是我国淡水鱼中比较著名的品种之一,以( D )季节所产最肥。 A秋季 B夏季 C春季 D冬末春初

271.龙虾是体形较大的海水虾,以( D )沿海海域产量较高。 A江苏 B山东 C辽宁 D广东 272.虾蟹属于( A )。

A甲壳类动物 B软体类动物 C棘皮类动物 D腔肠类动物 273.冷藏鲜蛋时的温度应控制在( C )。 A 10℃ B 5℃ C 0℃ D-5℃ 274.用蛋黄制作蛋黄酱,是利用了其( D )。

A黏合作用 B起泡作用 C胶体作用 D乳化作用 275.下列蔬菜中不属于根菜类蔬菜的是( A )。 A土豆 B萝卜 C胡萝卜 D芜菁

276.鲜竹笋含有较多的( D ),故食用时要先焯水或焐油处理。 A碳酸 B单宁物质 C植物碱 D草酸 277.竹笋中品质最好的是( D )。

A春笋 B夏笋 C鞭笋 D冬笋

278.菠菜中含有较多的( D ),故食用时要先焯水处理。 A碳酸 B单宁物质 C植物碱 D草酸

279.莼菜是著名的水生叶菜,以( A )所产品质最佳。

A杭州西湖 B 萧山湘湖 C江苏太湖 D安徽巢湖 280.属于我国特产的叶类蔬菜是( C )。

A生菜 B菠菜 C大白菜 D卷心菜

281.被称为起阳草,中医认为有壮阳作用的叶菜是( C )。 A青蒜 B大葱 C韭菜 D芫荽 282.下列果菜中属于浆果类的是( C )。

A黄瓜 B西葫芦 C茄子 D四季豆 283.下列大米中胀性最大的是( A )。 A籼米 B粳米 C糯米 D黑米

284.下列面粉中面筋质含量最高的是( C )。 A普通粉 B标准粉 C富强粉 D糕点粉 285.用大豆加工豆腐等豆制品,主要是利用了大豆中的( D )。 A淀粉 B纤维素 C脂肪 D蛋白质 286.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A )。 A 微生物的作用 B 温度 C 湿度 D 氧气 287.板栗的果实属于( C )。

A核果 B瘦果 C坚果 D颖果 288.我国食盐产量最高的是( A )。

A海盐 B湖盐 C井盐 D岩盐

289.下列调味品中不属于咸味调味品的是( D )。 A酱油 B酱 C豆豉 D番茄酱 290.食糖的主要成分是( C )。

A葡萄糖 B饴糖 C蔗糖 D果糖 291.酿造醋中质量最佳的是( D )。

A果醋 B麸醋 C酒醋 D米醋 292.下列调味料中主要呈麻味的是( B )。 A八角 B花椒 C胡椒 D桂皮

293.芥末是用( A )的种子干燥后研磨成的粉末状调味料。 A芥菜 B萝卜 C芫荽 D胡椒

294牛的上脑位于( B )的前部,靠近后脑,与短脑相连。 A 脊背 B 颈椎 C 脖头 D 肋排

295.牛肋条肉的特点是( C ),结缔组织丰富,属三级牛肉。 A 肉质坚实 B 肥肉为主 C 肥瘦相间 D瘦肉为主 296.羊脊背肉的特点是( C ),肉色红润,属一级羊肉。 A 肉瘦筋多 B 肌纤维短 C 肉质较嫩D 肉质粗老

297.色彩是反映菜肴质量的( A ),从而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极大的作用。 A 重要方面 B 人为因素 C 决定性因素 D科学性指标

298.色彩是反映菜肴质量的重要方面,并对人们的( D )产生极大的影响。 A 心态 B 消化吸收 C 生理 D 心理

299.菜肴的( A )主要是指当食物加热和调味以后表现出来的嗅觉风味。 A 香味 B气味 C 口味 D 滋味

300.( B )冷菜的拼摆原则是:整齐划一,构图均衡,次序有别等。 A 象形造型 B 几何图案 C 禽鸟造型 D花卉造型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工作总结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