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公司课题研究组岗位职责(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3-06 08:34:03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英语组课题研究计划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英语组课题研究计划

一、选定课题

随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在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虽然我们经常都有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展示,可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展示效果不尽人意。根据我校现阶段学生学习英语情况来看,多数不学英语的学生,他们对英语已经完全没有兴趣,初中英语学不好,高中更没法学,学习英语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科成绩,而英语兴趣的培养关键是在课堂。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是英语课堂教学常实施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能在课堂上有效展示,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科成绩,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并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选定这一项课题,是想通过研究,实现向课堂要质量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将要具体的研究以下5个问题:

1.课堂上如何更好地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和困难。

3.如何有效解决学生课堂展示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4.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展示英语口语对话,并运用。

5.合作学习小组课堂有效展示对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有什么帮助。

三、具体的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9日——2012年10月8日)

(1)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制作《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研究》的教师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展示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9日——2012年12月15日)

(1)课题组教师在第

七、第

八、第九三周内在各自任教的年级上一次研究课。请全体英语组教师听课。

(2)课后向教师征求“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改进意见。抽取各层次有代表性的学生座谈,并向该班学生发放《第一次研究课有效课堂展示评价》的调查问卷,争求学生的个人意见,找出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展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3)课题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召开小组成员会议,探讨交流、收集信息及进行课案例分析,讨论研究如何调整、改进;做好相关记录,并填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记录表》。

(4)制定第二次研究课的课堂实施方案,找出更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方法。

(5)课题组教师在第十

五、第十六两周内在各自任教年级上第二次研究课。请有经验的教师听课。

(6)课后听取教师的意见。并向该班学生发放《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调查问卷,对比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撰写《两次研究课成效报告》。

3、总结阶段(2012年12月16日——2013年1月10日)

(1)资料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并将所有研究材料归纳整理。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各组员撰写个人小结报告。

(二)研究方法

1、通过问卷调查,寻找老师和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展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分析归纳问题和困难存在的原因。

2、通过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网络资源,进行小组合作研讨,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根据学情和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

四、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形成一篇以《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研究》为题的论文。

2、学生变化:

(1)、踊跃参与课堂合作学习并大胆进行英语口语展示,日常生活积极运用英语交流,

(2)、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从而提高学科成绩。

3、教师的变化:

(1)、将过去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者少的课堂,变为活跃、轻松、快乐的学习场所。

(2)、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课堂有效展示有更多的方法,并能更有效实施。

4、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研究的教师调查问卷》、《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研究的学生调查问卷》样板及相应的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的报告。

推荐第2篇:化工组课题研究总结

化工组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名称:涂改液的危害与清理 课题负责人:李晓明

课题组成员:詹丽娟、李自龙、杨志娟、宋月菊、丁学忠、何太云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1年8月—9月初:制定计划、查阅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1年9月—12月:实施实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2月)

涂改液又称为“修正液”、“改正液”,是一种普通文具,很多学生使用这类文具。但是涂改液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为此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实验验证了涂改液中的化学成分,危害性,同时找到和验证了清除课桌椅上残留涂改液的清洗剂。在此,进行最后第三阶段的验收总结:

一、实施的方法:

1、在通过图书馆查找、上网查找和咨询老师等方式了解到,涂改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钡、铅等重金属为主的一种钛白粉,其有机溶剂一般为苯、三氯乙烷、甲基环己烷、环己烷。并且了解到无论是其固态成分还是液态溶剂,对人的身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着许多的不利影响。

2、设计实验验证涂改液的危害性:

首先以绿豆种子发芽成长为实验,通过对比实验得到:相同的外界环境下,在清水浇灌下的绿豆能够正常成长,而在涂改液的稀溶液中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在第十天左右出现了,至于在涂改液的高浓度溶液中则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其不再生长、死亡,破坏了植物的正常发育。所以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到的是:涂改液能够抑制、破坏大部分的生物正常发育和生长,可能对人的身体发育有严重的不良影响。

随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又做了一个有关蚱蜢的对比实验,以此来了解涂改液会发的气体对生物的活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将蚱蜢分了三个组,一个为对照组,另外的两个中一个滴了5滴,另一个滴了15滴,突出量的不同。最后实验结束时没有滴加涂改液的组的蚱蜢无现象;在5滴的组中蚱蜢表现异常,甚至抽搐不在爬动;而滴加了15滴的组中,蚱蜢全部都在10分钟左右的时候死亡。说明涂改液对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有着许多不利影响,并且会使其轻微中毒,其现象与课题组所找的资料显示的接近。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得到论证:涂改液对人体有着许多的不利影响,人体一旦长时间或过多的接触涂改液,将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或发生急性的呼吸道、耳鼻喉科的疾病。所以我们现今在没有找到涂改液成分替代品的情况下最好是减少使用涂改液的量,特别是避免长时间的使用,不要使身体直接接触。

3、如何清除涂改液:

课题组根据日常所学的化学知识及咨询老师后得到的部分知识,再次做了一次实验,一次来比较哪种溶液更容易去除涂改液的痕迹。参加实验的溶剂为75%的丙酮溶液、洗甲水和风油精。

课题组用三种不同的有机溶剂对课桌、布料、手上三处进行清洗,并进行对比,发现:75%丙酮容易在去除涂改液的效果是最好的,但是因为难以得到等原因难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洗甲水表现的是比较均衡的,但是洗甲水本身就有一定的微毒,所以不能得以推广,最后课题组发现风油精在去除方面表现比较明显,并且无毒、易得,所以平时如果身体不慎接触到涂改液或者是周围有涂改液的痕迹,都可以使用涂改液去除。

随后我们了解到风油精是有药物有效成分、香料和有机溶剂组成的,其有机溶剂较为容易去除涂改液。

二、本学期课题研究实施达到的效果:

1、通过各种方法查阅资料,化工课题组分析出了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并初步判断出涂改液的危害性;

2、通过实验证实了涂改液的危害性以后,在我校学生中做大量宣传,很多学生们都不再使用涂改液了;

3、通过实验得出了风油精是最适合清理课桌椅残留涂改液的试剂,并对课桌椅上的残留涂改液进行了清理,效果良好。

詹丽娟

2011年12月15日

推荐第3篇:数学二组课题研究总结

数学二组课题研究总结

研究课题:《怎样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贾志宏、郭莉芝、李依宁、冀文英、李明慧

为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组制定了内容详实、操作性强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理论学习、公开课研讨等。本学期我组共完成了2节校级公开课、2节组内研讨课任务,组内开展研讨学习和网上交流活动多次。

一、在亲身体验、实践探索中,我组老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每节研讨课,授课老师准备充分,课堂服务材料完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精力充沛、富于激情。师生共同体验紧张有序的教学场景、通过努力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愉快经历”。

(2)老师们均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均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好。如李依宁和李明慧老师的公开课,贾志宏老师和冀文英老师的课题研究课.

(3)这些课都强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动手实践、讨论探索,合理制作并熟悉运用教学课件,体现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应用。

(4)总体看,“在情境中导入、在活动中认知、在探索中创新、在交流中互补、在应用中提高”逐步形成新授课的教学模式。

(5)老师们相互观摩学习、交流研讨,取长补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为我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为直观、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

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成果

以课题研究为实施目标,全组老师自觉地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一学期的实验探索,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学设计均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自主建构理论等先进的教学思想,对老师们创新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指导性强。如贾志宏老师的《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冀文英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等。 (2)教学课件制作精良,不但美化了课堂环境,烘染了教学氛围,创设了教学情境,加强了教学密度,还在于 “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积极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如李仪宁老师的《合理安排时间》、李明慧老师的《认识周长》等。 (3)教学反思均能紧紧围绕研讨课实践,实事求是地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自己本节课的得与失,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困惑,情真意切,反思深刻。如郭莉芝老师的《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李仪宁老师的《合理安排时间》教学反思、李明慧老师的《认识周长》教学反思等。

三、计算教学仍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虽然我们实验中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不长,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有许多要解决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1、怎样使算法多样化不变成“形式化”。

2、怎样保证课堂计算练习的有效性。

4.探讨如何处理好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关系。目前学困生的数量不算太少,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在学习中与同学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尤其是处理好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关系,我们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

一年的课题研究使全组老师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今后我组老师将继续以“提高教学质效、提高学生能力”为中心开展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推荐第4篇:英语组课题研究计划(推荐)

课题研究计划

一、选定课题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外语教学也显得日趋重要。语言学习者不再单单满足于阅读能力,而且迫切需要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培养学生在口头上运用英语交际的 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但在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仍只重视读写,忽视听说,走应试教育的路子。教学中常常只是一味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强调英语语言的应试性,课堂教学中几乎不进行模仿、复述、会话、对话等实践活动。目前,中学(尤其是农村乡镇中学)存在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现象足以说明此问题。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已远远不适应现代英语的学习,不适应学生英语水平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大力改革过去英语教学的不足,重视加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堂上如何更好地组织和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在课堂口语交际展示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和困难。3.如何有效解决学生课堂口语交流的困难和不足。

4.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展示英语口语对话,并运用。5.课堂口语教学的有效展示对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有什么帮助。

三、具体的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年9月9日——2017年6月8日) (1)选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制作《高中生课堂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调查教师、学生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口语教学课堂展示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实施阶段(2017年10月9日——2018年5月15日) (1)课题组教师在各自任教的年级上研究课,请全体英语组教师听课。

(2)课后向教师征求改进意见。抽取各层次有代表性的学生座谈,并向该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征求学生个人意见,找出学生在课堂口语交际展示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3)课题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召开小组成员会议,探讨交流、收集信息及进行课案例分析,讨论研究如何调整、改进;做好相关记录,并填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记录表》。

3、总结阶段(2018年9月16日——2018年12月10日) (1)资料汇总,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并将所有研究材料归纳整理。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各组员撰写个人小结报告。

(二)研究方法

1、通过问卷调查,寻找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口语交际有效展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分析归纳问题和困难存在的原因。

2、通过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网络资源,进行小组合作研讨,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根据学情和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

四、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形成一篇以《提升高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为题的论文。

2、学生变化:

(1)、踊跃参与课堂合作学习并大胆进行英语口语展示,日常生活积极运用英语交流,

(2)、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从而提高学科成绩。

3、教师的变化:

(1)、将过去气氛沉闷、学生参与者少的课堂,变为活跃、轻松、快乐的学习场所。

(2)、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课堂有效展示有更多的方法,并能更有效实施。

4、形成《课堂口语交展示研究的教师调查问卷》、《课堂口语交展示研究学生调查问卷》样板及相应的教师与学生调查问卷的报告。

推荐第5篇:语文组课题研究计划个人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组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理论,积极进行实践,以合作共赢引领个体研究,提高备课、上课的有效性,重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对已修订的部分教学常规进行实践论证,研制出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常规。本学期主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评价以及作业的设计、辅导与考核评价这几个环节。

2、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建构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行为的工作机制。

3、通过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将课改理念真正落实为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并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4、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内容:

1、继续研制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合本校的教学常规和工作机制。

2、有重点地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评价;作业的设计与辅导这二个方面的学习和行动研究。

考核与评价: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评价。力求做到以生为本,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作业设计与辅导:以“六个必须”构建“有效作业”机制,强调作业的反馈分析

①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新课标、新课程教学要求,扣住能力,瞄准重点,突破难点。②题目的选择必须精益求精。每个知识点都要覆盖,每道题目都要有思维价值,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强化训练。

③作业的难度必须控制,不同学段必须形成梯度。

④作业的题量必须适当。根据不同时段课时设计的不同规定,合理确定作业量,试验后控制到题数和题型。要确保学生每天总体作业量适当,确保学生有一定的思考、阅读时间。 ⑤作业的布置必须分层,批改必须及时。批改要有记录,主要是记载学生成绩、答题中的亮点、不足、暴露出来的知识薄弱点。

⑥作业的评讲必须有针对性,评讲的起点是学生易错、易混的题目,评讲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新授课作业评讲要简练高效,坚决反对面面俱到。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

课题组组长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本组教师对研究专题的认识。[组长进行相关理论的推荐学习,组织开展好“主题式对话”至少1次。]课题组成员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注意:学习专题与课题研究重点相结合,学习体会的撰写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向本组成员推荐阅读至少一次,并撰写好推荐理由;每月至少完成一次个人自学,并撰写学习体会。]

2、积极实践——读书理性思考与课例行动研究相结合。

(1)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如课题研讨课的观摩、外出学习的汇报、教学反思的切磋等。做实践的研究者,研究的实践者。

(2)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围绕一个专题上公开研究课至少1次。积极参与课题组的课堂研讨活动,围绕研究重点发表听课意见。注重研究日常化,认真撰写“教材研读”至少3次,“课

堂观察与反思”至少3次,作业设计及反馈分析至少3次。结合本学期研究重点,期末至少撰写一篇关于课堂师生、生生评价的经验性文章或研究总结。〔可以是思考、收获〕

(3)开展现行教学常规的讨论、修订,不断完善,用以指导现行的教学工作,不断优化教学行为。

3、勤于总结——个体研究和合作共嬴相结合。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

期末要结合一学期本人的研究情况撰写好研究小结(可以是研究的体会和收获,也可以是对该课题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方案的修订等等)。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课题论文,要积极参与各级的论文评选,积极投稿,争取获奖或发表。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2、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计划。

十至十二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对学校现行的各科教学常规进行修订。

4、课题组主题式对话。〔关于课堂师生、生生评价〕

5、对学校现行的各课教学常规进行检查。

一月份:

1、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召开好组内的总结交流会。

2、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课题组成员参加考核。

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执教内容

第7周 五(1) 莫燕月 《变色龙》第一课时

第7周 二(1) 翟晓丽 《小鹰学飞》第一课时

推荐第6篇:历史组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历史组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启发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从而促进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与概括,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但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常常会走向一些误区。比如:

1、课堂提问内容上的误区:

(1)提问内容缺乏科学性,学生理解出现歧义;

(2)提问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3)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4)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没有梯度,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5)提问内容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使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

(6)提出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7)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距较远,偏离了主题。

2、课堂提问方式上的误区:

(1)提问时缺乏循序性,不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入远、由简到繁的原则。

(2)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3)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

3、课堂提问对象选择上的误区:

(1)选择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

(2)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4、课堂提问结果评价上的误区:

(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历史组决定将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切实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将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校现阶段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2.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精心设计。

3、有没有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4、提问技巧、时机掌握如何,难度是否适宜。

5、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积累总结好的经验。

二、具体的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法:

总的策略

1、案例分析:收集多个课堂提问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具体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及不足

2、文献法: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月)

1、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设计案例收集量化表。

第二阶段:收集案例、研究分析阶段(2011年10月——12月)

1、听课收集案例,做好量化记录

2、进行案例分析

3、文献收集分析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2月——1月)

1、对前期研究进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

三、成果展望

1、主件:《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1)、撰写相关论文;

(2)、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3)、我校历史课堂中提问案例的量化统计数据。

2、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在科组内进行试验推广,并加以改进与完善。在全校进行交流推广,以期对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推荐第7篇:高一生物组课题研究总结

高一生物组课题研究总结

高一备课组经过近一个学期以来的多次实践与探讨,对“如何实施多媒体技术与生物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活动过程中,每位组员都积极地搜集资料、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在认真而愉快的研讨过程中收获不菲。现对本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生物教学重视直观和生动。传统媒体(标本、模型和挂图等)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微观结构和动态的生理过程等内容若在教学中配以模型,以CAI 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和动态变化,就有利于学生掌握,形成深刻的印象。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但是,我们不能为形式上的多样化而失去教学的方向。在分析生物问题时一定结合黑板来强调、分析问题。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是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一切,而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黑板还是生物教学主要的教学工具,况且它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矛盾,从这点出发,我们没有多少理由不重视板书。只有把常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起来,我们的生物教学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2009年1月3日

推荐第8篇:理化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理化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2013.09~2013.12 本学期是我们理化组自课题立项以来的每三个阶段的研究,在前两个阶段在全体理化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与相互配合,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本学期在前两次研究的基础上,我组的每位老师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尤其是在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下,课题研究势在必行。所以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较前两次而言,组员的重视程度也高了,也有了更多更好的经验了。现将本学期来本组课题研究的情况作如下的总结:

一、目的更明确

前两次作课题研究时,个别组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现在面对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外来生源的比例越来越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家长的重视孩子的学习与教育度越来越差的这种现实,每位组员都急在心头,如何才能搞好我们的理化教学质量,至少在我们片区不要太落后的压力下,每位组员也觉得我们组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很实用的,很贴近我校的实际情况。所以对此课题目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二、有计划进行

在期初我组针对课题研究这个问题在全组共同深入的探讨后制定下来的计划,为我们接下来的课题的开展能按计划如期进行提供了保障。我们期初制定的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二)方向

1、教师角色转变与学生角色转变进一步尝试的研究。关于这个问题说到底那就是如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改变我们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尽可能少讲,老师要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慢慢训练学生的学习的能力,这不仅有利学生能力的形成,更有利学生后续的发展。

2、如何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功能的研究。实验教学是我们理化课堂教学的一个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如何更好地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主探究,最好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人常说: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动手去做的。无数的实践证明只有给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的机会,才能将实验的功能最大化。那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恐怕是我们每个理化教师心中最大的困惑。

3、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导学案的研究。自本学期来,初三年也纳入学校的课改行列,全面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如何编出较好地导学案双如何较好地利用好导学案,让导学案能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这将是我们理化组老师本学期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4、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近两年来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往年而言较差,许多学生出现了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加之外来生源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民产态度和学生的学习习习惯也将是我们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我们知道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目标 教师的目标:

1、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的每位老师只有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与大胆地实践,才能进一步完成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近几年来基础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实验,考试命题也逐年在加大对实验教学的考查力度,为了更好地适应现在的教学,摆在我们每位理化组面前的必须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尤其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虽然我们的课时很有限,但我们组的老师要加大备课组的力量,如何更好地搞好实验教学,让实验真正成为我们理化课堂教学的最大推手。充分发挥本组学科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实验的探究,借助现代教学技术与实验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钻研新课标及考试说明,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保证教学的高效性。

4、各备课组要加大集体备课力度,上课前一定要提前四印好导学案,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定好导学案,除了备教材外,老师要认真研究学生,针对不同的班级或基础不同的学生课前一定认真组织相应的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力争采用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从而确保优生,也减少差生面。

学生的目标:

1、老师在上课一定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要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要求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交流与讨论,做好笔记,以备复习与巩固。

2、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分给学生,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可以让小组长加以督促检查,老师再加以抽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在课程能顺利完成。

3、由于物理、化学的学生实验室只有一间,而且我们理化组的课经常出现碰课的情况,所以就会有许多时候实验课必须要到班上完成,所以我们的学生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和实验的安全。同时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卫生习惯等。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按工们的计划进行的。

三、定期反馈,及时跟进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更有成效地进行,我组一个月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反馈,每位组员都能大胆发言,说出自已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组员讨论商议对策,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的,只有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用的我们都会进行讨论,直到最后达成一致的共识,尤其是本学期来开始实行的导学案针对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是大家争议的焦点,为此我们组特意大家分头去找相关的资料,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好的做法,安排了几个教研时间大家一起来学习分享,同时我们也会利用教研组会集体学习相关的资料,加强本组老师的理论学习,并以此学习到的理论再结合我们的实际用于实践,有点还真感觉不错的。对此本组老师也都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无疑对于我们的教学是有好处的,当然对于我们老师的素养的提升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精诚合作共成长

本学期我组的每位老师虽然工作量都很重,但大家都能想办法去克服,本组老师除了理论学习外,更注重实际应用,为此我组本学期安排了张、吴、王三位老师上示范课,课前每位老师都做足了准备,为我组展示了具有本组特色的精品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性,尤其是在学生小组合作与实验改进方面都各有特色。课后大家对所授课给出了很好的评价,达成一致共识,只要我们自己努力,我们一定能行。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学生都是好样的。在校教教研的组织下,我组本学期共有六人次外出参加教研或学习,每次都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惊喜,我们都会结合我校情况加以选择性的借鉴或运用。

虽然对于如何真正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一气呵成的,但我们有信心只要我们能一直坚持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我们也能有所收获!

推荐第9篇:英语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英语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10次 更新时间:2010-4-23 英语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针对我校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探讨并选定了研究课题为\"高中英语阅读的分层指导\"。根据本组的《课题研究立项申报书》的研究实施步骤安排: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为本课题研究实施的第一阶段即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总体任务是建立课题组及做好子课题的分工安排.研究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目前的研究正处于第二阶段即实施阶段初期,现就有关研究的具体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组建课题组 明确职责 参与该课题研究的是英语组的所有成员。经过大家一致商定,作为课题组成员,大家应遵守以下规定:第一,必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研究,只有经常发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才能深入地探究和思考;第二,必须具有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具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在研究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困难和问题,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所以要求课题组成员应该具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毅力。

课题立项之后,在学习“高中英语阅读分层指导”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特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对组内教师合理分工,并严格按计划实施研究,把任务落到实处。

二、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科研水平。

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改和课题的理论。由于“高中阅读分层指导”这一课题涉及的研究项目较多,如何在这两年左右的时间内使研究出实效,使研究达到预期目的,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们既然确定了研究方向,就只有坚持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之路,才能基本实现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我们首先积极学习新课改的理论,组织实验教师学习《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其次,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英语阅读分层指导”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全体参与老师认真阅读学习。

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我们还拜智者为师、拜能者为师,采取了“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恰逢丰台区分院教研室组织了林立教授、王蔷教授和马欣教授三个来自首师大的名师关于行动研究的讲座,我组织全组教师去听讲座进行学习,他们主要讲述了进行行动研究性质、目的、要求,如何选题,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编写访谈提纲,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怎样撰写报告等。通过学习,我们能提升了理论认识,提升了理性思维能力。我们还积极思考,充分分析我校原有基础,分析研究重点、难点,分析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进一步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清晰化。

三、初步实施阶段

1. 仔细研究学生英语阅读基础现状,分析不同学层次学生的问题所在

分析表明,我校的一部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不错,且具备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高,养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而有不少学生英语学习基础较差,随着阅读量加大,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结构越来越复杂,难度较高,学生确实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其中,影响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为:(1)语言因素限制了英语阅读的形式。语言因素指的是:字母、单词、短语、习语、语法规则等。一般说来,一定的信息知识是形成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对立的统一体。(2)非语言因素阻碍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非语言因素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经常习惯性地用手指、笔、尺等指着单词进行阅读,这就容易使学生把精力只集中在单词方面,忽视了文章所反映的信息内容。有些学生喜欢“声读”,这种习惯很不科学。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适时地、频繁地查阅字典,使得文章支离破碎,

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果。这些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客观上不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还缺乏信心,或者急于求成,心情急躁,这些不健康的阅读心理同样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语言文化、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由于对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也成了影响阅读能力的特殊内容。

2.根据学生现状,将学生按英语能力和水平进行班内分层,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和要求及教学策略

教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 A层次是班里英语阅读水平、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都较优秀的学生,C层次为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潜力各方面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其余的为B层次。

在备课时,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学习课标,钻研教材,以落实“三基”为根本,分析学生,精选练习,突出小型综合;注重分层训练,重点突出 A、B 两层的标准, C层注重技能,提高阅读速度。

3.课题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向全体,分层施教。

教师在授课时根据班级的具体学情,以班级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为基础,确定一节课知识的教学起点、教学数量、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因人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到目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课堂教学形式尽量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4.为了促进课题研究的进行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改进听课制度。

根据学校规定,教研组每个人每学期需在组内做一节公开课。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每次做课尽可能围绕着课题来做。课题负责人指导性的听课和课题组成员的交流听课有利于及时、灵活地掌握课题实施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有效地促进教师上“有准备的探究课”,从而真正地把课题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课题组还要求听课者带着一定的目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听课,并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多角度诠释、解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听课制度的改进有效地避免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对促进课题研究和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及下一阶段研究方向

(一)初步成效:

课题组经过前段时间的研究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教学使学生愿意学习,参与竞争,英语阅读水平有了一定进步

分层成功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开始尝试参与学习。

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层成功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这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2.分层教学使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从而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我校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大多

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滞留在老师怎么教我,我怎么教学生的传统模式上。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关心每一个体,这促使教师要更认真地对待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学情,刻苦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积极探索适合本层特点的课堂教学方法。我校实施分层成功教学后,教师在教学设计、辅导、课堂教学组织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部分教师撰写了与课题的相关的论证文章并形成了有价值的教学案例。

如王晓蕊老师所做的课How to get the main idea被推举为区级示范课

胡润老师的论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和实践》获得区论文比赛一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该课题刚实施,加上教师经验的缺乏,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要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时有脱离现象,如何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活动,并真正发挥实效。担任分层教学任务的教师对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还不够,缺乏教育改革的热情和主动创新的观念。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层次差别和标高尺度的把握上还存在欠缺,没有做到A、B、C三个层次的严格分层教学。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存在比较突出的启而不发、发而不当的情况,基本还保持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老师们在分层教学的进一步钻研上深浅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还有部分教师在作业练习的布置和讲评上还揣摩不够。

2.评价的激励性机制有待更加科学完善。由于考试成绩的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考试成绩的取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3.分层次组织教学和课外辅导牵涉教师的精力较大,负担较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更加感到课题研究的担子很重,更加感到必须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 下一阶段研究方向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有了一些进展。如今,这一课题将进入中期的研究阶段,针对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在继续做好常规研究工作外,本学年将围绕以下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教师要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观念、开放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出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2、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适当调整。前一段实践证明:优生和差生要搭配开,学生组数不宜过多,而且组内人数也要合适,这样才能有利于各组员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接下来的实践中会不断进行调整。

3、要能做到不同层次的可转化性。适时地调整学生层次,这样有利于激发进步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查找退步学生的原因。

4、要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质量。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好课,设计好问题,并根据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5、加强同组内尤其是同备课组内的团结协作

定期进行教研组,备课组学习。我们始终坚持每周两次的备课组学习,每月两次的教研组学习。做到定时、定点、定专题并作好学习记录。主要是进一步学习课题相关理论,将研究的内容落实得更细致一些。及时反思研究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并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

进课题方案,从而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完善。不断提高本组教师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备课组学习的内容还包括:教学难点或公开研讨课的集体备课、阶段性的教学情况小结与教学经验交流等。

推荐第10篇:理化生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理化生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根据我校“三环式”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理化生学科特点,开展了“初中理化生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研究”课题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初步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理论学习,是搞好科研的基础。我们参加科研的小组成员,都是积极的改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完成“三环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在探究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按照正确的方向顺利的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研究,对那些学困生,更应高度重视,多一份关心和关注。使他们和其他学生有平等待遇,加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探究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要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三.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某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这节课,学生在信息课上对这节内容基本了解了,这样就要发挥学生的优势,让某些学生来讲这节课,其他同学来听,并给与指导、纠正补充,这样,学生可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根据理化生学科特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时间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有些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到讲台上来亲自操作。并要求配合讲解。对于一些分组实验风应该鼓励每位学生都要动手操作,并能在实验中解决处理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如:在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中,如果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并且比较大,电流表无实数。故障在哪里呢?过量表都有示数灯不亮,而且活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滑动时,量表示数不变,又是哪里故障呢?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自主解决,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加强了探究学习的精神。

总之,探究式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的教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组的研究人员,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个阶段研究奠定基础。

第11篇:政史组课题研究总结

政史组课题研究总结

2012.12 本年度我们政史教研组组织开展了《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教研课题的教研活动,我们主要围绕课题研究做了以下几方面具体的工作:

一、“以教促研”,扎实地开展教研课题研究活动。组内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新教学理念。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历史、思想品德),集体学习与教师自学相结合,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教研课题研究活动以重视整体提高、个人得益为目标,我们以教研组——个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组内的集体备课,个人研究,集体讨论,调整教学思路,换班上课,并形成代表集体研究结晶的教研课题研究活动成果,成为组内共享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研组和教导处密切配合,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实行分层管理,认真安排和组织集体研究。这样的集体教研课题研究活动使每个教师能取长补短,减轻课业负担,让每位任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研课题研究活动中去。

二、“以研兴教”,加强对教研课题课题的管理。确立了政史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这学期对我们政史课题组承担的“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一步进行研究,将这一课题中的计划进行推广,课题资料搜集条理化、科学化,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将新的评价方式与学习方式渗透课堂教学中。 我们政史地课题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围绕课题实验方案的确立到活动的实施,组织本组教师参加讨论。课堂教学改革是开展教研课题工作的一个重点,每学期组内每位教师要上一节公开课,教师相互观课、议课,加强切磋与交流,以便对新的教学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政史课题组承担上课任务的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课后用说课的形式说明自己的设计意图及理论背景,其他课题组成员则对每一环节进行剖析,以完善研究课的教案并结合研究活动主评一堂公开课,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科学性、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能力、情趣、目标三方面来审视课堂教学活动。

三、认真钻研,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提高自我。本组人人参与的课题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观看相关教学光碟,全组人人上研究课,人人撰写课题研究、教学案例,并且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有一定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每学期期末将进行一次教研课题论文评选与交流。我们政史课题组的所有组员不仅十分投入地钻研教学而且注重在实践中提高自我。政史组的成员积极参加“教会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改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成功、自主发展,让学生学有所获,我们就会成功。

第12篇:校园文明礼仪课题研究组办公室计划

校园文明礼仪课题研究组办公室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是我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校开展的“校园文明礼仪”系列活动目的在于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节与现代社会交际礼仪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增长农村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知识,建立优秀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培养一批优秀少先队员、共青团骨干。同时提高师生、家长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达到育人兴校的目的。

二、研究重点:

(1)、结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探索把农村小学生德育工作融入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日常礼仪训练,让学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通过日常生活礼仪训练让学生受到“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等。

(2)、加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本课题研究的德育创新,重在关注细节,把德育工作有效地融入日常生活礼仪之中,让学生懂礼、守纪,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以校园文明礼仪宣传实践活动为抓手,认真部署,层层落实,通过广泛宣

传,普及礼仪知识,提高师生的文明礼仪水平,从而全方面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3)、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培训,让家长了解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载体,普及礼仪知识,是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感恩、关爱、奉献精神的一个良好的教育途径,转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

三、总体思路:

从文明礼仪基本规范入手,以师生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宣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家长相配合,树立先进和全面推进相结合,逐步推进,营造氛围,务求实效,使师生和家长的文明礼仪知识和文明行为意识都有进一步的提高,为创建全国文明、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四、具体规划:

主要以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出发

(一)第一阶级:制订行动计划、宣传发动(9月份)

(1)、部署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具体方案和责任人。

(2)、宣传发动。一方面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板报、校园网等向师生开展广泛宣传;另一方面通过班主任和生活指导员等学生线人员深入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和行动要点,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二)第二阶段:宣传实践(10月份)

(1)、组织师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

(2)、组建校级文明礼仪队和文明义工队伍。开展校园内的礼仪示范活动。

(3)、开展学生个人仪表、行为规范大检查。

(三)第三阶段:深入开展和升华(

11、12月份)

(1)、开展美化教室、美化寝室、美化校园活动,保持好学校各处的环境卫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环境的好处,学校成立\"义工队\",对校园的清洁卫生天天坚持清扫,让学生人人参与义务清扫,人人分享劳动成果,人人从劳动中受到教育,人人都不忍破坏自己亲手创造的干净环境,人人都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劳动成果。使维护环境卫生,成为自己的事。

(2)、以志愿者的形式组织文明礼仪宣传队,深入周边宣传文明礼仪。

(3)、组织家长到校,学习文明礼仪教育知识,深入宣传文明礼仪,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

(4)、进行“文明礼仪伴我行”的征文、演讲、儿歌童谣演唱、舞蹈、情景演示等表演,加深学生文明礼仪的理解,使之内化。

(5)、举行告别脏话,拒绝庸俗活动。

(四)第四阶段:总结(1月份)

(1)、通过对校园文明礼仪的学习和践行,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2)、表彰表现优秀,有切实做到文明礼仪的孩子。

(3)、收集开展活动的资料。

第13篇:六年组课题研究计划(作文).11

作文教学课程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3611高效课堂模式新课程的实施为主旋律,以提高作文课教学水平为重点,强化作文课堂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综合作文课教学优势,加快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持续、全面、和谐地发展。积极开展作文课题研究,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潜心钻研,全面提高我校作文教育科研水平。认真切实地开展利用作文课高效课堂研究,激发学生喜欢写作的兴趣和研究活动。给语文教师作文课一个借鉴与示范。

二、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对我校中高年部的学生作了作文态度、作文情感、作文价值观、阅读等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学生的习作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文字表述不达意,没有中心组织,文字组织能力低下等问题。学生害怕作文,缺乏正确的写作态度。因此,高效课堂作文研究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尤其重要及迫切。

三、研究内容

(一)3611模式下作文课堂研究

(二)作文辅导课的高效课堂策略

(三)作文评析课的高效课堂策略

四、课堂组成员分工

五、研究措施

六、研究实施计划:

1、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商议工作计划

2、制定个人研究计划 11月份:

1、学科指导策略培训

2、落实课例研讨计划 12月份:

1、个性化研究资料积累培训

2、初步制定课堂模式

3、相关资料书籍购买 2月份:

1、上传培训心得,研究心得和评课意见。

2、观摩研讨,修正完善课堂模式

3、成果展示:执教人 马秋桑

4、撰写课题研究随笔并参加校课题组交流 3月份:

1、参加校课题研究课听课、评课活动

2、参加校课题理论学习心得沙龙 4月份:

1、上传研究课案例、评课记录和重建课例。

2、整理并展示特色资料:如论文,视频和案例。5月份

1、撰写阶段工作小结。

2、研究成员进行阶段工作小结的交流。6月份

1、收集整理所有自身研究的资料并进行校级汇总。

2、3611高效课堂作文课研究成果推广实施

七、实验研究的目标

1.研究同一班级内各类学生的特征,探讨适应3611高效课堂作文教学与各类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与模式,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作文辅导课策略,作文评析课研究策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2.立足于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力求通过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差异的发展,真正将“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落实在课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通过参与实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自己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八、实验研究方法:

九、预期效果

第14篇:课题研究亲子活动组中期工作计划计划

《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

亲子活动组中期研究阶段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努力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坚持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理念,努力帮助学生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水平,掌握教子正确方法和教育辅导能力。

二、总体思路

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与指导,严格按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地结合,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的意识,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学校课题及各段的子课题计划进行研究,多一种意识,多一种实践,多一份总结,注意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1、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学习。

2、亲子活动设计研究。

四、工作重点

1、定期培训实验教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定工作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不断总结亲自活动设计和运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五、本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5.3----2015.4)准备阶段

1、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的组成与分工;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课题组纂写一篇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2、亲子活动小组成员: 涂祖婕

罗亚丽 第二阶段:(2015.4.6----2015.4.23)实验阶段

1、亲子活动小组中期工作计划讨论

2、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及前人研究资料

3、亲子活动设计培训。

4、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阅读一本书”交流分享会。

5、亲子活动方案确定及分工。

5、邀请专家进行专题指导。

6、召开小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亲子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第三阶段:(2012.7)阶段总结

完成中期课题研究报告,汇总研究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2015.4

第15篇:政史地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政史地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

政史地组2013-04政史地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究

课题名称:以初中政史地学科的渗透整合为途径设计文科综合校本课程的研选题背景:教育部颁发的《纲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而我们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也指出:“文理融通,和谐奋进,为了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关注在理科见长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设置文科综合课程的意义:

分科课程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而综合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文科综合课程,应充分发挥综合课程的优势,坚持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方向,把学科知识,学生成长和社会需求这三个因素统整起来。在课程体系中,以地理,历史,政治为主构建文科综合课程,而且能够使这些学科彼此之间融汇贯通。

学科整合的目的:

1、实现学科与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融合,使相互整合的学科之间互助互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养教育。

2、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并共享资源,提升教研活动的效度和价值。促进教研组建设,在组内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使教研组能够初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

3、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促使教师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研究意义:我们教研组本次选取这个课题去研究,旨在发掘多学科教研组的各学科特点,以及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特色,发挥教研组群体合力。从而在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增强和提升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与合作意识,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本学期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一、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学习

所谓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探讨,我们认为,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统整成一门新的学科,只要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态度和情感的教育内容就是整合课程。

理论学习与研讨后,我们仔细分析了我校学生的特点,学校的环境特征、及学习内容本身的特点,选择了多学科设计这一策略——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正式的单元或学程里,并以教研组全体成员为研究者尝试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基于上述认识,实践研究的第二步是制定学科整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计划。

二、制定开展学科整合实践的计划

1、从熟悉的和容易的开始:

课程整合从组内地理学科开始,以地理学科为切入点,渗透历史与政治学科,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注重学科教学目标上的整合,学科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实现教学方法上的整合。

2、在协作中开始:

学会协作的技巧。在协作中了解其他学科并发现彼此的关联,在共同的主题设计的过程中逐步地超越自身的学科限制。

三、整合课实践活动的设计

(一)整合课题的选择

时政热点多是跨学科综合的切入点,也是与历史,地理,政治联系的交汇点。因此本次政史地教研组选择台湾问题作为学科整合的一个课例进行研究源于三方面的思考:一是具有较高的价值性。涉台教育是当前《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初一的历史、地理学科中都有台湾内容的知识点学习。台湾问题综合性强,包括台湾的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海峡两岸统一是众望所归等。通过地理、历史、政治学科内容的整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台湾,知道台湾的自然、历史与现状,明确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综合认识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性问题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应与教研组成员的实际水平(知识、经验、研究能力等)、现有的教学相关条件以及有关材料的掌握情况相适应,能够达成预定目标。三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使教研组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专长、发挥学科特色的空间。

(二)整合课的设计:

1、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合作备课

组内教师发挥群体的力量,分学科多角度搜集台湾省的相关资料,跨学科进行信息交流,使不同学科教师全面了解台湾,挖掘和利用不同知识之间,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它们成为有机整体。教研组利用教研备课研讨活动,探讨教学组织的内容与形式。做到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并着手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

以地理学科为主,政治和历史学科切入,围绕“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一议题,共话台湾的自然、历史和现状。借鉴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由三位不同学科教师各展所长,共同合作完成。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由学生们所熟知崇拜的台湾艺人引入对台湾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向学生们发出倡议:不要仅仅关注于那些浮华的东西,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然后从地理学科角度介绍台湾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状况,欣赏台湾宝岛美丽的河山,引发学生想亲身去游历了解台湾的热情。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去台湾是不是如同到北京、浙江等省区一样便利呢?从而引出目前针对台湾问题的争议。接着由历史教师陈列相关图文史料,用真实的历史作为见证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地理教师再从地壳运动以及人口迁移等方面补充证明台湾无论从地缘还是血缘方面都是中国领土的归属问题。从而明确告诉学生一个观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接着阐述由于台湾环境优越,因此物产特别丰富,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而近年来两岸的不断合作交流更加促进了台湾经济的飞速发展。并指出台湾未来的更好更快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回归祖国,与大陆更便捷的经济等合作的基础上的。对于台湾的出路和如何更好发展的内容由政治教师结合当前时政现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这样,通过学科间的整合,针对台湾这个专题学生就有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学生还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拟定今后课题研究要做的工作:

设计出教学教案,教师合作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研讨修改;再上课,再听、评、反思。不断磨课中完善整合课程的结构,寻求更好的整合课题

第16篇:语文组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小结

语文组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小结

六圩小学罗玉菊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为了让我在下半学期的工作更有成效,现对本学期进行工作小结。

一、按照语文组业务学习计划进行业务学习。

1、从第二周开始,本组就按照学习计划,主持业务学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轮流主持学习。学习内容是我们这个学期所承担的两个课题相关的内容。两个课题分别是“关于学生惰性的研究”和“学生生态作文的研究”组织学习的老师精心选择学习内容,并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和学习体会说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做法。其他成员也根据学习内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林晓老师组织学习的《如何对待双差生》阐述了老师在任何时候,任何状况都不能歧视差生,要用慈母般的爱心关心差生,爱护差生,树立差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扬帆前进。还讨论了他们班的懒惰生余程亮同学是如何进行教育的。罗曼香老师组织学习的《引导学生乐于作文》此文章讲述了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创新作文教学模式的尝试。一是先观察后作文;二是先演说后作文;三是先体验后作文;四是先了解后作文等。还有几个老师的发言,我不一一地介绍了。通过这样的形式,共同学习,互相探讨,共同进步。个人单独学习是一个人的进步,但这种进步是小进步,只有大家一起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组在业务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共同探讨,虽然在短短的半个学期,但是在识字教学模式、学生惰性问题、真态作文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努力的见证!

2、发挥校园网和互联网的作用,做好教学资料交流。每位成员在看教学方面的资料时,都有自己觉得值得让大家推荐的文章。在网络硬盘中建立“摘录”文件夹,让同志们把自己见到的好文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也可以把文章发送到“语文组公用邮箱”中,大家在家也可以看到好文。

3、围绕计划布置相关工作,并及时进行工作小结,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效。

二、创设文化校园

1、布置办公室,创建办公室文化。

环境可以育人!布置办公环境,既可美化办公室,又能让教师能在办公室中愉悦工作,也可体现办公室文化。“学习园地”布置,体现出组内团结、向上的精神;花盆的选择,体现了本组成员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悬挂的字画,诠释了教师精神,也诠释了本组办公室文化。

2、布置教室,创设积极向上氛围

教室里有班训、班规、展示台、表扬台,教室的门口旁有自己选择的座右铭。展示台上展示了同学们在各个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表扬台招致榜样,让学生辨明好坏对错。有了班级文化,学生的凝聚力就自然而然地起来了,班级里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3、美化校园,让每一面墙会说话

在教室办公室的走廊上,在教学楼的楼梯拐弯处,在走道两边,球场边都有学生的美术作品画,老师美术作品画,宣传画,壁画等。我们的周围都是美,我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也是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让我们更爱学校,更爱生活。

三、开展活动、提高素质

提高素质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为此作出努力。本学期老师进行了语文素质方面的知识竞赛;学生进行了写字比赛、朗读比赛、阅读与作文比赛,还进行了六一文艺表演,游园活动,安全演练活动等提高了师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四、不足与建议

1、老师要教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品味,提高教学水平。

2、本组教研活动应围绕课题开展。我们老师平时工作就十分紧凑,开展教研活动的时间有限,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工作。

3、学校的工作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不要出现各部门抢时间的现象。

4、教学研究是一项艰辛而长期的工作,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才会有所收获。在工作中应得到更多的指导。

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中,如此往复,我们的学习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17篇:理化生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2

理化生组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理化生组在实施“三环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阶段中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半学期的时间活动。我们理化生组已经初有成效,现在就本学期得到的新的总结如下:

一、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发现新知

学生在根据自学提纲的要求下,能主动的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对一些简单的定义公式单位原理等能够从教科书中查找出来应企鹅及时做好笔记。在学习课本中的新知识的同时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如:物理课,根据生活用电一节,学生知道在家庭电路中火线带电,零线不带电,可是小鸟落在上边为什么安然无恙?这是教材中没有的。但是很多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这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朗读,而是真正参与到新知识的拓展中,并尝试去独立解决这些问题,体会了成功的感觉。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

合作探究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合作过程,我们理化生组的各位老师,在时间过程中采用一种国通的方法,就是学生完成自学提纲的问题后并不是学生提问,而是让学生提问,并且在提问时可以吧问题展开。如在化学课上学习电解水知识时,有雪同学就问道为什么是在电极的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这个问题学生都没有解答出来,学生也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在这期间老师只做了一点点拨让学生考虑试着结合物理知识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时间用最简单语言得到了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动脑提出问题,小徐讨论解决问题,而且能把理化生知识有机结合,综合应用。

三、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是学好理化生的基础,只依靠老师凭空讲解及空洞又没有说服力,也不便于学生的理解。所以我们理化生组的老师充分发展我校一起装备齐全的优势,大量使用实验教学。教学中,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分组实验中全部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教师讲解指导下自由实验,进行一些探究实验。通过实验解决了很多在做题时难于理解的问题。如物理习题中有这样一样,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发现电压表有示数并且很大,灯泡不亮,电压表有示数,并且比较大,电流表无实数。故障在哪里呢?这道题过去都是靠老师分析讲解,学生理解不好。可是在学生通过进入实验室亲手操作后非常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实验的合作探究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能力。如在一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做着实验,突然有个学生发现电压表小量程损坏,不能使用。组长要求更换新的电压表,我没有同意,并要求学生动脑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告诉他我们前面学习的知识能够解决,我相信你们能够解决。这样在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后顺利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样每个同学都露出了笑颜。体验了合作探究成功的感觉。

总之,在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的老师还不太敢大胆放手,怕学生不会学习,把我不住重点的知识,耽误时间,这些都是我们下一个阶段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理化生组有能力找到合适的方案和对策,使“三环式”教学有效的应用在每一节课上,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个飞跃。

第18篇: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它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课堂教学生机勃勃,情境互动,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蕴含着体现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可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识活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虽然小学语文的课改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目前最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教师主宰课堂,主客体错位;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能脱节,发展畸形;追求形式,教学缺少思维深度。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从金凤区各小学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唱读现象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2、通过实践研究,努力在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课程资源、组织形式上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积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经验。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通过研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

1、提高课前准备工作有效性的研究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教师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自主备课要求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料、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思路,备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

(2)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以教促学;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

2、提高课堂操作有效性的研究

(1)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粗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6)学习评价。a、学习评价应是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b、学习评价应是针对性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c、学习评价应是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3、提高课后反思有效性的研究

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进。

1、组织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成立课题组,小组成员就各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交流,思考课题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设计课题实施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4月――2013年4月),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围绕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与实践”,从以下几个专题研究。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有效性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备课的有效性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明确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及主要问题。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六、预设的研究结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优秀论文集、典型教学案例集、制作课堂教学录像、进行课堂教学竞赛、网上课例研究视屏。

第19篇:课题研究

关于开展省、市、县中小学教学研究 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扎实抓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动学校积极探索‚科研强校、科研兴教‛之路。省、市、县教研室将开展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申报工作。请各校认真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申报的具体要求见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指南》。申报者需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评审书活页》,其电子稿(用课题名称命名)和文字稿(一式3份)报送至县教育局教研室。申报所需要的相关表格可以到赣榆教研之窗网站的‚课题研究‛栏目中下载。县教研室将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评审和县级立项,并择优选出部分课题参与市级评审立项,市教研室还将择优选出35项课题参与省级评审立项。 申报时间为2011年6月

14、15日两天。申报时以学校为单位报送县教研室教务处孙勇老师,电子稿用U盘报送,电子稿包括每个课题的《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评审书活页》以及学校的《课题申报汇总目录》。已经申报‚‘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短期课题的老师原则上不得再申报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

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指南

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2011年4月29日

附件: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2011年度)课题指南

一、课题简介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经省教育厅同意,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于1995年开始设立。该系列课题注重课程教学及管理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面向全省幼儿园、中小学等领域的一线教师及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每两年申报一次。今年申报的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

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两种。对于重点课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会给予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资助;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课题所在单位承担。

二、申报资格

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对象为本省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师范院校、教育行政以及教科研部门的集体或个人。

⒉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否则,须由两名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书面推荐。尚未完成我室第七期以及第八期正在进行研究的教学研究课题的单位与个人不得参与此次申报。

3.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只能有1—2人。

三、申报程序

⒈申报者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题,并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和《课题评审书活页》,其电子稿(用课题名称命名)和文字稿(一

式3份)报送至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

⒉县(市、区)教研室初审后,将《课题申报、评审书》及《课题评审书活页》一式3份报送至市教育局教研室。市教研室根据申报数量的分配指标组织对本市申报课题进行初审,将通过初审的课题评审书及活页的电子稿和文字稿(一式3份)报送到省教研室(《课题评审书活页》电子稿和文字稿单列、单放),并将本市申报的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九期课题详细目录用Excel文档的格式发送到zf828@126.com邮箱。

⒊课题申报者及各大市教研室教管人员需到省教研室网站(http://) 首页的 ‚课题研究‛中下载2011年度的相关表格,按照统一格式填写。

⒋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组织专家对课题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出重点课题和立项课题,并公布评审结果。

四、申报时间

申报工作从2011年4月15日开始,2011年9月10日截止,逾期将不再受理。请各市教研室抓紧时间,认真组织好课题申报工作,切实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

五、报送数量

每个市报送省教研室的课题数量不超过35项。

六、课题类别及管理方式

⒈不论是重点课题还是立项课题,课题所在单位及教育管理部门都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支持,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切实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⒉重点课题主持人的培训、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估检查、年

度检查和结题验收等课题管理工作,由省教研室组织进行。立项课题的相关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市教研室负责。

⒊各课题申报单位要规范课题的日常管理,强化课题的评审、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工作,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杜绝‚两头紧,中间松‛的现象,努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

⒋本期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3年,原则上在2014年年底之前全部结题。

⒌第九期课题的具体管理办法将在今年下半年与课题评审结果一并公布。

七、参考选题

下面列出的部分是第九期课题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仅供研究者参考。课题研究人员可选择某一研究领域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个切入点进行研究,尽可能地将研究课题具体化,也可以自己选题进行课题研究。

⒈综合问题研究

苏派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研究;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研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中介组织机制及监管研究。

⒉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及监控评估体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研究;拔尖学生、优异学生特殊培养机制研究;国内外基础教育比较研究;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生存与适应社会发展能力研究;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

女受教育保障机制研究;惩罚教育研究;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过重课业辅导问题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缓解择校压力问题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力提升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⒊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研究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探讨与对策研究;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幼小衔接教育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幼儿园课程开发研究;幼儿园办学成本及经费供给保障机制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学研究;学前教育办园体制与机制研究。

4、学校建设与特色发展研究

中小学建设标准研究;中小学品牌建设研究;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研究;学校特色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影响力研究;百年老校教育渊源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小学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共青团、少先队时代特色与活动创新研究;学生主体教育研究;中小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研究;新媒体下学校宣传工作研究。

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小学课程德育研究;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和渗透研究;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研究;国防教育与学科融合性研究;中小学生抗挫心理训练研究;新时期学生价值观标准研究;学生厌学心理教育与疏导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文明素养研究;学生网络迷恋心理疏导及行为矫治研究。

⒍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阳光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性研究;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及实效性研究;《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实践性研究;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践性研究;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实践性研究;戏剧进课堂的实践性研究;体育艺术

2+1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中小学生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师资培养与培训研究;学生疾病防控及其应急救治体制研究;学生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研究。

⒎课程、教材与教学发展研究

建设教育强省框架下的地方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江苏特色优质教材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初中综合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高中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研究;开放性教学研修的研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研究;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研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研究。

⒏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研究

教研室建设评价标准的研究;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高中阶段学生个性化发展与高校自主招生问题研究;新形势下中考改革的研究;民办学校准入和退出机制研究;学生意外伤害责任鉴定及责任分担机制研究;幼儿园、中小学安全防范工作机制研究;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校长领导力研究。

⒐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模式研究;名师、名校长培养途径研究;省级学科带头人标准的研究;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与能力标准的研究;教师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教师培训质量保证体系研究;教研员专业发展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区域教师流动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校长、园长专业化成长及培养机制研究;绩效工资背景下民办学校教师绩效评价及待遇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研究。

第20篇:课题研究

新高考环境下如何借助趣味性活动促进学生勤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

的应用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4]4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学生没有形成学科思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等具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建立合理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由之路。 2.研究的理论基础:

(1)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外因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发挥生物学科史的引导作用(外因),使学生真正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内因)。

(3)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该理论强调: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就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此外本理论倡导的“发现学习”法认为,将原发现过程从教育角度进行再编制,成为学生可步步学习的途径。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了解问题的发现过程,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逐步形成一定的学科文化基础。本课题通过将高中生物教材上学科史进行再编制,让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结构,形成文化基础,并最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具体而言,学生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生物学科史是由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进行生物教材的二次开发,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形成文化基础而编写完成的校本教材,具体包括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生物学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故事三个方面。其是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文化基础,并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的:

近年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国家教育部提出分为三个层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生物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实施的核心任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中将“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调整成“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其已经要求学生能够从形成生物学科人文基础上升到社会参与,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我们生物教师所面对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由于生物考纲的变化,因此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轻视教材上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而将当今社会上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直接灌输给学生。殊不知教材上的生物学科史是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文化基础,只有掌握一定的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力求自主发展,最终才能获得终生发展,达到社会参与。基于此,本课题研讨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生物学科技术的发展、科学家的故事,并编制成生物学科史,来进行生物课堂中的渗透教学,以期让学生在获得文化基础的基层上向上突破,通过自主发展并最终形成社会参与,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为学生未来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

1.怎样编制科学实用的高中生物学科史: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编制适合学生使用的生物学科史。

2.如何应用高中生物学科史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渗透教学。3.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研究:制定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评价机制及细则,通过恰当的评价规范和促进教学,使生物学科史在生物课堂教学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选取各中学的高一年级各两个平行班和高二年级各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每所学校的平行班保持正常教学,每周课时相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为教学蓝本展开教学,其中实验班开展生物学科史的渗透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方式教学,然后对两班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文献研究法:对有关在生物教学中的学科史应用研究等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五、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用2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6月) (1)立项申报书 (2)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2017年7月——2019年2月) (1)召开开题报告会并撰写开题报告

(2)编制生物学科史,课题组成员分工编制 (3)开展高中生物学科史课堂渗透教学

(4)完成“借助生物学科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评价体制建设,并对学生测试内容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5)撰写中期报告,分析问题,调整方案,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3.总结阶段(2019年3月——2019年10月)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出一般模式

(2)组织填写结题报告书,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3)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本课题组人员组成合理,以年富力强有中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1人。其中潘志伟、杨庆平为市兼职教研员,程国胜、彭超、钱仁凯为校生物奥赛主教练,查丽为校生物学科组组长。全部人员在生物教学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资料准备:查阅有关生物学科史的各种文献资料。

3.科研手段:运用行动研究法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总结经验;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在借鉴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4.经费保障:获得立项后由学校在科研预算经费中支出,可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正常运转,直到通过结题验收。

七、人员分工:

填写课题申报书、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组织开展研究活动,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潘志伟全程指导。

负责对巢湖二中、巢湖四中和烔炀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科文化基础的掌握情况。

根据调查反馈信息负责编制高中生物学科史,并进行教学中的渗透,积累教学案例。

“借助生物学科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评价体制建设。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起草开题报告。2.编制高中生物学科史。

3.研究生物学科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般模式的论文。4.结题报告和课题研究成果汇编。

九、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课题组成员分布在高

一、高二和高三,对于程国胜、钱仁凯、彭超、潘志伟老师来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生物教材和编制生物学科史。2.学校教学任务重,各类考试多,教师负担重,工作时间紧,可能对按时结题存在一定影响,本课题组尽量保证按时结题。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学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个人决策时所需的生物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概括出生物学素养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要素构成、可见,具备生物学素养有助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的关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课程改革后的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更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社会,更具有科学性、趣味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的本质和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学生物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材料,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以下是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前提。农村中学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主动性也有差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

(一)新颖的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戏曲的引子,影视剧的序幕,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扣响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生物学知识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将生物学知识用精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新课的方法也会不同,但形式要力求新颖、独特,富有情趣。例如,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落实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勤于探究、乐于探究的生物学素养。课改后的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活动”内容,教师要根据实际,对“活动”的内容、难度和形式要灵活掌握。探究性活动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而在活动中要着重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重在使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讲“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节时,教材安排“自制泡菜”的活动,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在有经验的家长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泡菜和自酿美酒、米酒。学生品尝到自己制作的泡菜和米酒,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意识。一个人如果对生物学知识一无所知,就更谈不上对生物学有什么兴趣。只有生物学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才能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适时地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研究动态的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意识。例如,对细胞这一章内容的学习,通过细胞全能性的介绍,引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实例,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花卉和树苗。在“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节中,引入遗传工程和基因工程的成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如我国通过基因技术获得的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抗挤压耐保存的转基因西红柿;人类基因组计划将完成人类全部23对染色体的遗传图谱的绘制工作,困扰人类的顽疾如艾滋病、恶性肿瘤、遗传病将被攻克,从而大大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教学中渗透这些知识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的视野,同时也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时代感,树立了生命科学的意识。

三、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公司课题研究组岗位职责
《公司课题研究组岗位职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