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张衡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19 08:36:39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张衡

《张衡》教学设计

《张衡》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美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课文8个自然段,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张衡不相信鬼神,经过认真研究发明了地动仪。第二部分,介绍了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这部分为课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介绍公元138年的一次地震,地动仪作了准确的报告。第四部分概括说明张衡发明了地动仪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鼓励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地震电影片断,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刚才播放的就是地震,这是一种令人十分恐惧的自然现象,它对自然界的破坏相当厉害。在距今2000年左右的东汉时期,人们还不能正确的认识它,(出示地动仪图片)张衡经过研究,发明了一种用于地震的仪器--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对地震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张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你收集了哪些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让学生观看地震的现象,对地震有一个认识,对体会古人类对地震的看法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他们。

出示生词、生字,检查交流。交流识字方法。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

说一下,本课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细品课文,读中感悟。

本课写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那么哪段话主要写了地动仪。我们就先来学习地动仪。

1、学习地动仪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第四段,想一想这部分写了什么?指名读这一部分,其它同学体会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自由读这一部分后,汇报交流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得这么好的?他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体会写作顺序。再读这一段。

[设计思路] 对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进行透彻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正确理解课文,朗读体会,准确把握地动仪的样子和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爱科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后面仿写这一段起到了铺垫作用。

2、体会发明的过程。

这么精制的地动仪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读第

2、3段。

当发生地震时,当地的人们有什么表现,会怎么想,怎么做?

但是,张衡却没有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研究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设计思路] 通过让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时,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设想当时人们对张衡的看法,体会研究时遇到的困难和他的做法,正确认识张衡,体会他对科学的态度。

3、学习地动仪的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出来的地动仪管用吗?人们对这个地动仪有什么看法?

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读读第7自然段。这个时候大家会怎么说?

你觉得张衡是个怎样的人?请你对张衡说一两句话。

[设计思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品思想内容,能结合体验,结合自身的思想,真正从内心领会作品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从而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这是阅读所追求的境界。由文章中的作者到自己,将张衡的爱科学的思想转化动力,使学生真正受到爱科学的教育。

四、从读到写,提高能力。

1、回顾第四段的写作方法。

2、仿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完后交流。 [设计思路]第四自然段是一个写物的好例子,文章按照先介绍样子,再介绍作用的方法来介绍,在介绍样子时按照先总体后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因此把这个训练放在这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

时下“感悟”“体验”这两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概念是语文教师使用得极多的。然而,在什么前提下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说感悟说体验,才能收到教学实效,不流于形式,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教学时,张衡在研究地动仪时当时人们的看法,他研究时所遇到的困难,铜球落下去之后人们的议论纷纷,验证准确后人们对地动仪的赞叹,以及自己对地动仪对张衡的赞美都说出来,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给足时间参与读,给足时间参与说。为了满足学生参与说的愿望,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外,让学生轮流,给学生提供极好的语言锻炼机会。对于后进生千万不可忽视,要尽量让他们参与回答,给他们“应属于自己的权利”发展语言,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参与的自信心。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让给学生,才真正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惜时如金。

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来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语言和习作素材的积累,而且提倡对积累的运用。而我们教师的一大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并使运用积累经常化、日常化,使学生掌握有效地积累和运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和运用的习惯,让学生从有意识地到自如地驱遣积累表现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的积累真正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精神家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仿写第四自然段,做到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生正处在儿童时期,儿童时期的不成熟性正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潜在性的基础。他们的发言往往是天真幼稚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免有失偏颇。教师的态度首先是对他们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对他们早期智慧的敏感、惊喜与支持,同时又给予“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推荐第2篇:张衡传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设想】

导读课。

此文有相当难度,但注释较详,可在教师指导下阅读。先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 构,了解传主张衡的品格、文才、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学习作者记人叙事的方法,然后再归纳整理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归纳知识可用投影或印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传”:传记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比较“传”的不同含义:

《张衡传》《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诗集传》 (传记)(传记)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 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多年。他的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三、导读全篇,掌握内容、结构、写法 1.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 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 因── ── ── ── ──→果

③谦虚、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 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 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分析结构。

采用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

全文五个自然段中,

二、

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①

(2)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②③④ ) (3)写张衡的政治才干 ( ⑤ )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作者这样处理文章的详略安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造发明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

四、小结 1.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明段意分段法。 2.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

五、作业

1.按照课文说明的顺序,用现代汉语写出候风地动仪的结构。

第二课时

一、检查讲评作业

课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既有文言词句方面的知识,也有文史、文化方面的常识。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扫清阅读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从而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学问和技能 ) ②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 .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行:去应荐。 (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就:就职,任职。 (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应:应职,接受官职。 (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三、语言知识

1 .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⑵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⑶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 .多义词 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推荐第3篇:张衡评析

《张衡》教学评析

今天,我听了刘丹老师讲的《张衡》一课,它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讲这一课时,教者紧紧抓住本单元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写了什么,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和本课教学目标: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紧紧相联。并仿照第四自

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组织有层次地设计教学。通过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有以下几方面感受。

1、因为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所以教者从对张衡的了解入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张衡的杰出,从而进入探究过程。老师的问题有的放矢,使学生说的内容没有漫无边际,从而体会张衡的精神品质。

2、围绕中心,教者通过人们对地震的认识及张衡思想、态度、观点的深刻对比,从而突出人物的热爱科学的思想品质,并抓住重点词语帮助理解,如“都、不仅、还、许多”等同时重视朗读的指导升华情感。

3.在教学中,刘老师重视词语意思不同的教学,同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

4、本课最为可取的是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并用文本的语言解答,这样很好的培养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5.仿写的指导练习中选取孩子身边最为熟悉的物品,并将文中所学到的学法运用其中,恰好的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6.在总结全文的地方,教者很好的过渡到课后链接,从而在朗读后体会到张衡的贡献,引导更多的课外阅读。

总之,本节课可取之处很多,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5、课后让学生说想说的话,时间太紧没有给学生评价,也没有激发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感情。

6、整堂课指导朗读不到位,重视的学生的理解感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朗读,三年级学生还是以读为主,在熟读的过程中体会会更加深刻。

推荐第4篇:张衡传

高一语文 yw-G1-B3-U1-L1.1 (语文-高一-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

编写人:敖杰 审核人:高一备课组 编写时间:2017.6.16 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学习有层次有重点的人物传记写法。

3、了解张衡其人及其在科学、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知识链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生于公元78 年,卒于139 年。其祖父官至太守,至张衡家境败落,时需亲友接济度日。张衡少年时就富有求知欲望,十

六、七岁就曾游历长安、洛阳一带,观赏山川之险,考察物产风俗、世态人情,游览名胜古迹。在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东汉儒学大师,文学家马融和书法家崔瑗。公元100 年,张衡由洛阳返回家乡,做南阳主簿,掌管文书工作。108年辞职在家,直到111 年才入京做尚书台衙门里的郎中,负责起草文书。115 年任太史令,掌管天时、星、历。121年调任公车司马令,负责保卫皇宫,通达内外奏章等。126 年任太史令,136 年被排挤出京,任河间相。

张衡任南阳主簿时,曾一度潜心于文学创作。他感于统治阶级的奢侈堕落,作《二京赋》描述洛阳和长安两座都城的繁华,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抨击了那些过着荒淫奢侈生活的官僚贵族。 张衡担任太史令的时间前后达14 年之久。在这期间,他精心研究天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还第一次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后代的天文学家就根据张衡造的水运浑天仪的原理,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张衡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大地上地震频繁的岁月。自张衡12 岁时起,到他62 岁逝世后的一年,在这半个世纪中发生了53 次地震。人们在频繁的天灾面前束手无策。社会上迷信流行,皇帝和臣民都在祈祷、叹息。55岁的张衡经长期研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探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不仅精通天象,穷究大地,他还制作了“相风铜鸟”、“记里鼓车” 等仪器。相风铜鸟与12 世纪欧洲创造的候风鸡相仿,是世界上最早的候风仪。记里鼓车的原理则开了现代汽车里程表构造原理的先河。

张衡将他对天文学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书叫《灵宪》。灵指神灵,这里指天象。宪是法则,即天象法则的意思。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浑天说和宇宙无限的思想。 张衡作为一个科学家,一生勤学不倦,他的好友崔瑗称赞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他具有多方面的研究兴趣和顽强钻研的精神, “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一生傲骨凛然,是一个有高风亮节的科学家。他不慕虚荣、淡于名利、洁身自好,不肯与那些过着骄奢淫逸生活的达官贵人同流合污。有人请他出来做官,他也不去。虽然他对科学事业有重大贡献,但不被重用,而且时常受贵戚和宦官的忌恨、陷害。晚年倍受“天下流弊” 压抑之苦,他有改变黑暗现实的愿望,然而却无法实现,心情抑郁,于永和四年(139 年)与世长辞。张衡的贡献为世人所肯定,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尤著,月球上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宇宙间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星。为了纪念他,1956年河南省南阳县重修了他的坟暮和读书台,暮前立起一块石碑。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碑上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三、课文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 ( ) b.虽才高于世 ( )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 )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 ( )b.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 ( )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 )

1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 b.以精铜铸成 ( ) 2.解释并识记下列句中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 (1) 举孝廉不行 举: 行: (2) 连辟公府不就 辟: 就: (3) 累召不应 召: 应:

(4) 拜为上卿 拜: (5) 再迁为太史令 迁:

(6) 再转复为太史令 转: (7)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徙: (8) 出为河间相 出: (9) 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 (10) 视事三年 视事: (11)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 (12) 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

3.解释下面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辟 连辟公府不就 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 唇吻翕辟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辟邪说 挟天子以征四方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岁征民间,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疆土之新辟者

4.阅读“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至“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一段,回答问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有都柱 都:大

B.施关发机 关:枢纽、关键 C.牙机巧制 牙:发动机件的枢纽 D.京师学者,怪其无征 征:征讨

(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C.自此以后

D.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3)从上文中找出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句。

A、例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答: B、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 答: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答:

5.阅读“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至“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一段,回答问题。(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因上疏陈事 陈:陈奏 B.帝引在帷幄 引:牵拉 C.衡乃诡对而出 诡:虚假 D.一时收禽 禽:通“擒”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曾经询问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省略主语“张衡”应为“张衡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B.阉竖恐终为其患。这些宦官害怕(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患。省略动词宾语“衡”,应为“阉竖恐衡终为其患”。

C.因以讽谏。于是用(它)来讽喻规劝。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因以之讽谏”。

D.果地震陇西。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省略介词“于”,应为“果地震于陇西”。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因而他所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

2 到提升。本句话充分表明张衡不攀附权贵,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语言凝练平实,从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本文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和“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C.本文介绍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详写了其才能和成就。在介绍其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则较简略。这种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

D.全篇以记叙为主。记叙以时间为经,以张衡的事迹为纬,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记叙为辅。本文以客观记叙为主,但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评论。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属文(zhǔ)

左冯(píng)翊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ōu )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ái)

肃然(sù)

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辄积年不徙 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 B.“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旧唐史》被称为“四史”。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力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 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D.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教学反思】

3 《张衡传》学案答案

三、课文阅读:

1、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 ;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2、(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行:去应荐。

(2)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征召;就:就职,任职。 (3)召:召请来授官。应:应职,接受官职。 (4)拜:任命,授给官职。 (5)迁:升任、调动官职。 (6)转:调动官职。 (7)徙:调动官职。

(8)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9)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10)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11))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 (12)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3、辟:征召,召来授官;打开;排斥,驳斥;通“避”;开辟,开垦 征: 征召;证明;征伐;征收 4.(1)D(D项中征:验证。)(2)C(C为以后,之后。其他三项均为“用”。)(3)例句A为省略句,果地震陇西。例句B为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1)B(引:请) (2)A(应为省略主语“顺帝”,省略宾语“张衡”) (3)C(详写科学成就,略写政治成就)

四、课堂练习:

1、C(C项中“都”读dū。

2、D(D项中“视事”指治理事务。

3、C(C项中的“羞”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B(A项“五经”;C“拜”不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5、B(B项详明指详尽明了,与现代汉语相同。

6、C(C项是宾语前置,而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7、C(C项中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8、B(B项均为“用”。A表范围、在……方面;C前者为召,后者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4

推荐第5篇:张衡传

《张衡传》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知识积累

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

《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志为晋司马彪撰,一般称《续汉志》。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初中课文《乐羊子妻》。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方面,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地理学方面,

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3、课前结合书下注释梳理我国古代文化常识。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六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技能):礼、乐、射、御、书、术 古代与官职调动、委派有关系的词: (1)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 行:去应荐。

(3)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4) 就:就职,任职。

(5) 召:召来授官。(“累召不应”) (6) 应:应职,接受官职。

(7)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2)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3)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4、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 ②屈原名平

5、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2)张衡的潜心科研。 (3)张衡的不慕名利。 (4)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

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 《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3、思考: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点拨: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6、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还有哪些原因?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思考: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

3、

4、5句);④功能和作用(

6、

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

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

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5、在第

5、6段中,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明确: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1)引导“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1)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四、深入探究

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请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下列课题仅供参考:

(1)罕见的科圣——张衡 (2)张衡的成才之路 (3)张衡若在今天 (4)张衡的创造性思维

五、课堂小结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推荐第6篇:张衡传

《张衡传》学案

制作人:王宏宇 赵恩涛 审核人:赵宗生

一、自学发现(自习完成) 读写提示:人物传记该如何读如何写?

(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

1、通读课文,独立感知

(1)、读出文言节奏,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2)、试着理解、翻译词句的意思,并标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3)、梳理整体印象

本文是人物传记,所以你应该形成如下整体印象:

2、根据整体印象,再读一遍,根据词句所在位置并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不懂的词句

(二)、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2、张衡简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著名文学家,杰出的科学家。17岁离家,先后到长安、洛阳,拒绝官僚贵族召请,在太学日夜攻读,博览群书。28岁任南阳太守鲍德主簿。29岁写成《东京赋》、《西京赋》。《二京赋》是模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两都赋》写成的。34岁为郎中,后又作过尚书郎。太史令、侍中、河间相一类的官。作太史令最久,前后几次,历时数年,掌管天象观测。写有著名天文著作《灵宪》和《算罔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用铜壶滴漏带动的浑天仪。他用肉眼观测星星,制成星图。当时他观察到星星有2500多颗(现代天文学用肉眼能看到3000颗左右)。汉阳嘉元年(132年),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曾上疏要求禁绝当时流行的图谶迷信。任侍中期间,遭受宦官谗毁,遂作《思玄赋》以宣情述志。59岁离京任河间相,在职之年,“郡中大治,称为政理”。以后又征召为尚书,不久即去世,终年62岁。有《张河间集》存世。

张衡勤敏朴实。崔瑗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体性温良,仁爱笃密,与世无伤”。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里说他是“约己博艺,无坚不钻”,“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他的诗歌以《四愁诗》成就最高。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道”,但都有障碍,而不能致。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政治的怀抱。它是一首七言诗。在它以前,《诗经》和宋玉的《招魂》,荀卿的《成相篇》等有一些七言句。汉代韵文七言句逐渐增多,但通篇都是七言而又首尾完整的作品,当以这首诗为最早。他也研究过地理学,绘出一幅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

3、关于浑天仪。

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分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浑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来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

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4、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5、字音辨识

连辟()公府 逾侈() 邓骘() 璇( )机 合契() 乞骸()骨 卷帙() 迁徙()

6、梳理文章中的词句意思和用法 ,(解释黑体字的字义,翻译黑体字的句子)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

),游( )于三辅,因( )入京师,观( )太学,遂通( )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翻译: )。常从容(

)淡静,不好交接(

)俗人。永元中,举(

)孝廉不行(

),连辟( )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

)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翻译: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翻 译:

)。精思傅会(

),十年乃(

)成。大将军邓骘奇(

)其才,累(

)召不应。

衡善机巧(翻 译:

)尤(

)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

)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遂乃研核(

)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筭罔论》,言甚(

)详明。

顺帝初,再( )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 )当世,所居之官辄( )积( )年不徙。自去( )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翻译: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 )之。其( )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

)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 )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

)其方面(

),乃(

)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翻译:

),合契若神(翻译: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翻译: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 )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

),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 )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

)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不遵(

)典宪;又多( )豪右,共为不轨( 翻译:

)。衡下车( ),治(

)威严,整( )法度,阴(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翻译: ),上下肃然( ),称为政理( )。视事( ( )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7、通假字:

a、员径八尺( )b、形似酒尊( )c、一时收禽(

8、古今异义:

a、常从容淡静 古义: 今义: b、举孝廉不行 古义: 今义: C、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 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 e、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

今义: f、寻其方面 古义:

今义: g、衡下车 古义: 今义:

9、词类活用:

a、时天下承平日久( )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 c、又多豪右( )

10、多义词 a、观

①观太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 )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 ) ⑤启窗而观( ) b、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 )②咸怪其无征( )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 )④岁征民间( )

)三年,上书乞骸骨( ),征拜)C、因

①因入京师( )②因以讽谏( )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 d、乃

①十年乃成( ) ②遂乃研核阴阳( )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 ⑤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e、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 ②邪曲之害公也( ) ③残贼公行( )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 ⑤脚著谢公屐( ) ⑥便可白公姥( ) f、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③唇吻翕辟( )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 ⑤辟邪说( )⑥“疆土之新辟者”( ) g、制

①其牙机巧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11、句式

a、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宾语前置

)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C、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11、文化常识 a、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 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相: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行:去应荐。

(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就:就职,任职。

(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应:应职,接受官职。

(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三)、整体感知:

1、结构提纲:

a、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b、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c、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3、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4、本文写作特点。

(四)、我的发现

1、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通过学习你自己设计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并提出你的看法。问题:

。 解答:

二、展示发现(展示自主合作的成果)

1、小组交流各自的自学收获和值得探究的问题,整理记录值得交流的自学收获,选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集体交流。收获:

问题:

2、在各组交流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 认可原因:

三、总结发现:

学有所得(自主整理学习收获,用一分钟时间概括本课收获)

四、拓展发现、

(一)、翻译句子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8、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9、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0、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尽吾志业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3、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2002北京)

14、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上海)

15、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河清王太傅。(2006山东) O

推荐第7篇:张衡传

深度分析

质朴无华 辞约义丰

山东 王志芳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这样评价后世称之为“科圣”的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对于这样一位全面发展之人物,范晔是如何给张衡立传呢?

刘勰说:《张衡传》“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的确如此,《张衡传》全文仅七百余字,课文所选部分亦不足六百字,但全文却非常详细地概及了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并叙述其品行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叙述的方面虽多但不杂,事迹虽丰但不乱,文章虽简但全面。

作者先说其善于学习:“衡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他“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他“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他“不慕当世”。 张衡虽没有政治欲望,但并非没有政治才能。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因此他“出为河间相”时,“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其次文章注意叙事的详略安排,对于张衡的多方面成就并没有平分文字,而是着重叙述其科学上的成就,尤其是对候风地动仪的叙述。因为候风动仪是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因此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都做了详明的介绍。后人也根据这段文字对候风地动仪进行了复原。

可以说范晔在为张衡作传时抓住了总纲领,既注意了时间顺序又内蕴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语言虽质朴无华但辞约义丰。实可谓“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 金章玉句

理解

【原句再现】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题目设计】“雅”“特”二字分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雅”是“平素”“经常”的意思。“特”是“特意”“特地”的意思。表达了张衡的名声大,皇帝对其重视,作者将自己对张衡的景仰之情倾注于这两个字上。

【点拨】阅读传记类文章即使是文言文也一定要仔细揣摩其蕴含的情感。 鉴赏

【原句再现】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题目设计】该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具备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语句短促,以三字句、四字句为主。能够突出张衡的政治魄力。寥寥数语便将他的政治才能展现在读者面前。

【点拨】注意审题。该题要求回答句式上的特点,所以因注意长短句或整散句等句式,其次要结合文章的文体特点,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出口成章 1.仿写句子

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另写两个句子,突出张衡的贡献。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参考答案】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2.拟写对联

张衡“才高八斗无骄尚,学富五车有寂沉”可谓是一位“才品双馨”之人,若以“才品双馨”为横批,请你拟写一副对联。

1 【参考答案】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3.拟写颁奖词

假如张衡获得了中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请你给张衡写一段颁奖词。要求:抓住人物的主要贡献,讲究文采,评价角度准确得体,50-8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篇《二京赋》映照热心热肠;一部《算罔论》挥洒智者灵光;一曲《思玄赋》吟唱宦海命达;一台地动仪震动央央华夏。你用文人的气质诠释了科学的严谨,你用科学的光芒照亮了文人的情怀。喜看科技千重浪,最是风流张圣公。 比试殿堂

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员径八尺 B.形似酒尊

C.连辟公府不就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答案】C (A项:“员”通“圆”。B项:“尊”通“樽”。D项:“禽”通“擒”。) 【友情提示】清代学者王引之说:“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所以断定一个字是不是通假要关注句意是否通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常从容淡静。 (2)举孝廉不行。 ....(3)公车特征拜郎中。 (4)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1)言行举止适度得体。(2)不去赴任。(3)特地征召。(4) 官吏初到任。

【友情提示】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只有准确辨析出这个词是否古今异义,才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意思,顺畅地翻译文意。因此在学习中应该改加强积累与总结。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A.妙尽璇玑之正。 B.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答案】C (C.“奇”:认为„„与众不同。与例句一样,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B.使动用法。“走”:使操军逃跑。D.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友情提示】注意区分“意动用法”与“使用用法”。此外应根据语法关系、句子结构断定词类活用。 4.下列选项中“属”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衡少善属文。

A.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B.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C.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答案】B(B.“写作”。A.“属于”。C.辈。D“嘱咐”。)

【友情提示】高考要求掌握120个实词的用法,日常学习中应该及时梳理、整理。 5.下列选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A.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答案】A(A.表示目的的连词。“来”。例句与BCD三项都是介词“用”。) 【友情提示】对于虚词的判断既要注意其意义的不同又要比较其用法的差别。 6.翻译下列句子。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2 【翻译要点】“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翻译要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翻译要点】该句为状语后置句。

(4)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它,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翻译要点】“验之以事”为状语后置句。“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文学视窗

1.官职及官职变动

《张衡传》一文中出现的官职名颇丰,官职变动的词语也很多下面做一下整理,以便于学生阅读传记类的文言文。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举孝廉不行”)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相关评论

《张衡传》“六艺”注释商榷

《张衡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3 句中的“六艺”,教材注解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此说颇值得商榷。

“六艺”有两种理解,一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一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六艺”内容的这两种理解都属于古代教育教学的范畴,而且在程度上有难易之分。宋代大学者朱熹依据人的年龄、心理和理解能力,把教学内容改革为“小学”和“大学”两部分。“小学”的教学内容为“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朱文公文集》卷七六中《大学章句序》);“大学”的教学内容为“教之以穷理、正心、修正、治人之道”(出处同上)。他又说:“古之圣人作《六经》以教后世。《易》通幽明之故,《书》以纪政事之实,《诗》以导情性之正,《春秋》以示法戒之严,《礼》以正行,《乐》以和心。其于义理之精微,古今之得失,所以该贯发挥,究竟穷极,可谓盛矣”(《朱文公文集》卷七八中《建宁府阳建县学藏书记》)。

基于对“六艺”两种理解内在关系的阐述,我们认为教材中对“六艺”的注释欠准确。第一,代表人的学识水平的不应是基础性知识。作为“六种学问和技能”的“六艺”,对游过“三辅”、入过“京师”、进过“太学”的张衡来说,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它根本不能代表张衡的博学多才,就像加减乘除的精通不能成为我们肯定某高中生成绩好、水平高的依据一样。第二,从语法角度分析,依据教材注释,“五经”是儒家经典,“六艺”是“六种学问和技能”,“通五经”与“贯六艺”属并列关系;也就是说,儒家经典与“六种学问和技能”中的“六艺”在知识的深浅程度上处于同一层次。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否则儒家大师朱熹的教育改革就是无知之举。

综上所论,《张衡传》中的“六艺”应理解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转自阿根的BLOG 通讯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第一中学 邮 编:276808 QQ: 47300278 手机号码:15908072876 邮 箱:rzxhb@163.com

推荐第8篇:《张衡传》

【学习目标】

1、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把握重要文言词句的含义。

2.学习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卷,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2、此文所涉及到的古代文化常识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使用说明】

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独立完成本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各组组长督促落实,积极分配任务查阅资料,完成导学案答案的归纳总结。

3、课时预设:2课时 [预习自测]

一、导入新课

早在18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他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他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木飞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出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张衡在科学文艺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让我们阅读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后汉书》中记载的张衡的事迹,了解这位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二、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hái) A.属(zhǔ)文邓骘(zhì)陇西(lǒng)辟公府(bì) B.逾侈(chǐ)璇(xuán)玑合契(qì)篆文(zhuàn) C.驿(yì)站河间相(xiàng)不好交接俗人(hào) D.骸(hài)骨蟾(chán)蜍(chú)都柱(dōu)

三、学法指导

1.从编制结构提纲入手,学会对文章内容作整体感知。

提纲是文章内容的抽绎。学会编写提纲能化繁为简,提纲挈领,从宏观的角度来粗略地感知文章内容,使文章内容直观化、图示化,能培养和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本文的提纲可以如此编写:

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自然段)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6自然段) 2.从辨识文体(或表达方式)入手,学会对重要文段作分析概括。

《张衡传》第4段是一个说明性文段,不到二百字,却写得有条有理、脉络分明。说明事物时应当遵循一个的说明顺序,因此,在理解文本时,可从说明性文字的这一特点入手逐步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本文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

3、

4、5句);④功能和作用(

6、

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

9、10句);【浑天仪】。汉时,天文学已经形成体系,有盖天、浑天和宣夜三家。盖天说以周髀算经为代表,认为天圆地方,天在上,像伞盖,地在下,像棋盘,是一种旧的传统说法。宣夜派认为天体为元气构成。浑天说比较进步些,认为天地都是圆的,天在外,像鸡蛋壳,地在内,像鸡蛋黄;这种说法虽然也不完全正确,但比较接近实际。浑天派最突出的代表者和卓越的发明家张衡指出,日有光,月没有光,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形成的。所以向日则光盈,背日则光尽。他还推测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结果。他还绘制了一部星图,叫《灵宪图》,创制了许多重要的天文仪器。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又设计了一个“滴漏”,作为浑天仪的动力。浑天仪被滴漏带动,它转动时恰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时间完全吻合。可惜这座精巧的浑天仪在西晋战乱中失传了。留下来的只有《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份说明书的部分说明。

【课文】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用)精铜铸成,员(通“圆”)径(直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用)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句式:状语后置)。中有都(粗大)柱,傍(同“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承接)之(代铜丸)。其(代仪器)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就)振龙,机发吐丸,而(表承接)蟾蜍衔之(代铜丸)。振声激扬,伺者(守候观察候风地动仪的人)因(凭借)此觉知。虽(即使)一龙发机,而(表转折)七首不动,寻其(其:它,代拨动了机件的那个龙首)方面(方向),乃(就)知震之(主谓取独)所在。验(检验,验证)之(代地动仪)以(用)事(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代事)有也(句式:宾语前置句)。尝(曾经)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都)怪其(代词)无征(征兆)。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从这)以后,乃(就)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按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

3、了解古代古代官职调动相关词(15分钟) 【课文中官职专用名词】.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官职变动用词】

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除:任命,授予官职;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第二类: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第五类:还有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行:迁左丞,行徐州事。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四、【质疑探究】

1、【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才华?】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1)、“善属文”,作《二京赋》;(2)“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3)“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4)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原因:性格特征: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2]、“无骄尚之情”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总结: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谦逊持重,鄙视名利。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如: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3)学习要注重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学习写作方法传记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导引】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历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和帝安帝顺帝。

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顺序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4、研习重点段落

五、知识点检测

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译为圆周

2。傍行八道:“傍”通旁译为旁边

3.收禽:逮捕。禽,擒译为擒拿

4.形似酒尊:“尊”通樽译为酒樽

二、重点文言实词,解释字义。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

③从此替爷征(v.远行,走远路)

④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⑤岁征民间(征收)

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求学)

⑦旁征博引(寻求)

⑧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精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②以精铜铸成()

③食不厌精()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和天下(精锐)

⑤殚精竭虑(精力) 施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安置)

②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施行)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5 ④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机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机械)

②衡善机巧(精密机械设备之类)

③其牙机巧制(机件)

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会)

⑤此子机变(机智灵活)

⑥日理万机(事务) 雅

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

②察纳雅言(正确)

③明经义谙雅故()

④闻弦歌而知雅意(隐含) ⑤附庸风雅(泛指诗歌) 发

①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拨动)

②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发动)

③舜发于畎之中(发迹,兴起)

④发图,图穷匕首见(展开)

⑤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⑥使人发书至赵王(送)

⑦野芳发而幽香(散发) 公

①连辟公府不就(官府)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③便可白公姥()

④邪曲之害公也(公道)

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官府专门)

⑥公然抱茅入竹去(明目张胆)

⑦公私之积,犹可哀痛(是公家的,这里指国家)

⑧脚著谢公屐()

三、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同上。

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皆共目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多,形容词作动词,有很多。

四、下列各句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d) A常从容淡静举孝廉不行公车特征拜郎中 B不好交接俗人覆盖周密无际振声激扬 C寻其方面衡下车,治威严上下肃然 D视事三年皆为陛下所成就虽才高于世

五、重点文言虚词。

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重点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六、文言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2)被动句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 (4)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5)省略句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省略主语“张衡”) (6)状语后置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七、考题链接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己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1.“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中“辄”的含义是(b) A.就B.总是C.喜欢D.不能 2.“迁徙之,亦己病矣”中“病”的含义是(b) A.生病B.困苦C.变坏D.疾病 3.“苟能起,又不艾”中“艾”的读音和含义是(c) A.à¡衰落B.à¡停止C.yì悔改D.yì割草 4.文中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有(c)

A.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B.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C.遇货不避,以厚其室。D.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5.关于本文主题的叙述错误的是(c)

A.这是一篇短小警策、生动幽默的寓言式杂文。 B.作者描写了小爬虫贪得无厌、好向上爬的特性。 C.作者对小人物充满了同情,劝告他们不要太贪心。 D.作者讽刺了腐朽的官吏,指出他们必然自取灭亡。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困难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跌倒(最后)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多。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的名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唐柳宗元《蝜蝂传》) [教后反思]

郑方

推荐第9篇:张衡传·

张衡传

课前预习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张衡和他的主要经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

了解张衡在科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对他作出正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科学精神。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 家、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太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2、文体知识

《张衡传》是一篇精彩的人物评传。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 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分、、

、、、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

1

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的《汉书》、陈寿的《 》合称“前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基础知识】

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句子翻译等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员径八尺

2、形似酒尊

3、一时收禽

二、找出古今异义并解释

1、常从容淡静

2、举孝廉不行

3、公车特征拜郎中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5、覆盖周密无际

6、寻其方面

7、衡下车

三、词类活用

1、衡少善属文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3、时天下承平日久

4、下有蟾蜍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6、妙尽璇玑之正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3、连辟公府不就

4、精思傅会

5、妙尽璇机之正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古义: 2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今义:

6、中有都柱

7、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8、阴知奸党名姓

9、视事三年

10、上书乞骸骨

五、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游于三辅

3、观太学

4、因以讽谏

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6、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7、未之有也

8、果地震陇西 六句子翻译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6、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7、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8、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整体感知】

问题:

1、这篇文章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2、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3

课中探究案: 【问题探究】

1、文中展现了张衡哪些方面的事迹?表现了张衡哪些可贵的品格?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3、全面而成功的张衡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张衡成功的原因都有哪些?

【拓展延伸】

1、借鉴《张衡传》中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写法,任选一个事物(如校园雕塑、城市雕塑等)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注意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的顺序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科学家,他们已经化成了科技史上的坐标。每人选定一两位科学家,借助图书和网络资源为每位科学家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文字,并拟定一个有特色的标题,如“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毕昇”“巨人肩上的巨人——牛顿”。

课后巩固案: 【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4

A.属文(zhǔ)

左冯(píng)

征辟(bì)

B.逾侈(yú)

邓骘(zhì )

不徙(xǐ)

C.都柱(dōu )

合契(q ì)

陇西(lǒng)

D.骸骨(hài)

肃然(sù)

收禽(qín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C.辄积年不徙 (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看、视察)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 青,取之于蓝 B.以精铜铸成 验之以事

C.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D.十年乃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果地震陇西

B.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D.未之有也

5、翻译句子。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类文阅读】

读文章,按要求做题。

祖冲之传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曾祖台之,晋侍中。祖昌,宋大匠卿。父朔之,奉朝请。

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5

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使人于内转之 转长水校尉

B.博塞当时独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圆转不穷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出为娄县令 出为河间相

2、祖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回答。【素材积累】

外国科学家眼中的张衡

张衡——东方的亚里士多德

第一个将张衡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全面系统地介绍给西方人并引起他们重视的是英国人李约瑟。李约瑟(1900—1995),英国著名科学家,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学术院院士。在地震学方面,李约瑟说:“中国在地震理论方面虽然并没有占领先地位,但是地震仪的鼻祖则是出自中国,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卓越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张衡的贡献。不少现代的西

6

方地震学家如米尔恩、西伯格和贝尔拉格等都曾坦率地承认张衡在这一方面的巨大功绩。”张衡在机械学方面的另一个创举,就是制造的“水运浑天仪”和“瑞轮蓂荚”都使用了复杂的齿轮系统和自控装置。水运浑天仪不仅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钟表的祖先,李约瑟评价说:“中国的浑天仪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式上是天文观测仪器,而本质上却是时钟装置。因为从张衡时代起,天文技术人员就一直想做出一种缓慢旋转的传动轮,以便达到与天上的周日视运动步调一致。”“这种仪器正是以巨型天文钟的形式,走在欧洲14世纪第一具机械钟的前面”。张衡的天才智慧和发明创造迅速征服了西方世界,在他们看来,张衡的丰功伟绩可与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在逻辑、教育、物理、政治、经济、艺术等方面都取得巨大成绩,被西方誉为“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相提并论,并称:张衡是东方的亚里士多德。(文章有删节) 【名句·回味】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附答案:【基础训练】

1、C(“都”读dū。

2、D(“视事”指治理事务)

3、B介词,用(A项前者表比较,比,过;后者表范围,从„„中 C项前者表顺承,于是;后者表依据,根据 D项均为副词,前者为才;后者为竟、却)

4、D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5、(1)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

7

(3)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

(4)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类文阅读】

1、D(D.离京外任;A.转动;转任,调往 B.绝妙;横渡C.停;走到尽头

2、略。

3、【问题探究】

1、①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表现了张衡哪些可贵的品格?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第

2、

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 ②明确: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明确: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8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3、略。

推荐第10篇:张衡传

张衡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方法】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文史专名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②《诗》《书》《礼》《义》《乐》《春秋》(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 连辟公府(bì) 邓骘(zhì) 璇玑(xuá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

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

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 / 张衡

/ \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 面 发 展) 附课后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1)

行:去应荐。

(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3)

就:就职,任职。

(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5)

应:应职,接受官职。

(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15)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总结下列一词多义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控制)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总结下列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 / 张衡

/ \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 面 发 展)

第11篇:张衡传

《张衡传》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是一篇10分有特色的作品。文章以时间作为叙事线索,介绍了张衡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但很注意详略剪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此外,还应该多让学生诵读,品味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拟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在疏通字句,积累文言知识等。第二课时,精读课文,学习作品的特点,并知识迁移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相关情况导入。

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多年,是测量地震的仪器。张衡开创地震学之先河。1956年10月,郭沫若:“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 (可先让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

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注意注音、断句等。

2、学生集体朗读。

3、提示读音。属文 (zhu) 璇机(xuan) 算罔论(wang) 蟾蜍(chanchu)

4、疏通字句。要求:依据下文注解,学生同伴互译,教师给予提示。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谦虚谨慎) “从容淡静”“举孝谦不行” (淡泊名利) 善机巧,作浑天仪、地动仪。 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

2、除此之外,你对他还有哪些了解? 有《归田赋》《四愁诗》等。地动仪比西方要早1700多年。《数星星的孩子》一文可见其对天文的兴趣。

3、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科技成就(第

二、

三、四段) 治国才能(第

五、六段)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4、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3)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五、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 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翻译。 1)集体朗读。 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的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材料、尺寸、形状、装饰,机件、内部构造,功能和作用,精确程度和效果,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交代仪器的正式使用。 3)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 不计名利,为民造福。

3、引导学生学习

5、6段。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2)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六、知识提升——归纳字词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通“圆” 形似酒尊 通“樽”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七、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八、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总结要领,引导思维:

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历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

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

2、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出来的?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3、小结人物传记的写法:

1)以时间为顺序组材,概括人物的一生。 2)突出人物重要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4、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突出特点,请同学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重点看第四段,主要由学生完成)

5、学习本文,你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

如: 1)品德和人格是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2)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 3)学习要注重社会实践。 4)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三、拓展延伸: 为了巩固大家对人物传记写作技巧的认识,并且帮助大家将课内的文言知识有效迁移,我们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阅读题。 《曹植失宠》(参见发的资料) 部分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张衡传

1、善属文

2、善机巧

3、善政事

第二课时 写作特点:

1、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2、剪裁得当。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教学后记:

1)本文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促进、辅助、参与的作用,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师生配合十分默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这方面值得继续尝试、探讨。 2)仍要更多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复习、巩固、提高。 3)要督促学生多朗读,及时完成相关的配套练习。

第12篇:9课《张衡》教案

9、张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吉利、杰出、贡献”等10个词语。

2、能力目标:

能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三、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四、教学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提纲: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查询相关资料弄清不懂的地方;

2、收集张衡的资料,了解地动仪的相关知识。

3、自学生字。(包括每个生字的音、形、义及部首、结构、组词等)

4、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上个单元,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和小蚂蚁、小海鸥、翠鸟、大象交上了好朋友。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

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导——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张衡的资料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3、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四、思————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边默读边思考:

课文介绍了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张衡,我国东汉时期的人)

张衡是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

地动仪有什么用途?它管用吗?(能测定地震方位,它及时测定了地震)

2、说一说课文大意。

3、议——小组讨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4、展——学生汇报,展示讨论结果。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②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③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④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评——教师点评,给予肯定、激励,然后教师精讲学生解决的不好的问题,并进行梳理。

6、根据讨论结果让学生独立分段

五、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

(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出色、有名)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4)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六、检——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杰出 吉利 征兆 记录 研究 分析 仪器 形状 酒坛 贡献

第二课时

预习提纲:

1、想一想,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2、了解地动仪的构造特点和用途,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地动仪的外形的。

3、试着看插图介绍地动仪。

一、导——新旧过度: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思——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 (2)议——小组讨论

(3)展——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课文介绍地动仪,先从整体说起,介绍它的大概样子(说它像个大酒坛),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说明。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

(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如果_______________(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__________。

(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自学提示:

(1)一开始人们对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态度是怎样的?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读了这几段话,你有什么要说的? (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

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形容意见、观点不一,多而杂乱。)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3)、读读第七自然段。

①、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 ②、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2)“卓越”是什么意思?(杰出、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阅读“学习链接”。

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学了《张衡》一课,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张衡说什么?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

五、作业:

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六、板书设计:

发明地动仪 构造

张衡 介绍地动仪

卓越的贡献

用途 杰出的科学家

实际测定情况(举例子)

地动仪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是进行课改教学的第一课,学生的预习不够到位,讨论时学生还不积极,发言不勇跃。耽误了较多的时间。但对课文学生还是更熟悉了。对于部分后进生理解课文能力方面没有什么进步。

教完这篇课文,我认为自己这点做得比较好,那就是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东西。因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项语文能力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迁移的规律。对于写作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仿写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训练方式。仿写必须要与例子。而教材就是我们最好的例子。

本课第四自然段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先从整体说起,介绍它的大概样子,像个大酒坛,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说明。这个自然段就是一个仿写的例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仿写,我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这个自然段,明确其写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要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自己选择的那件东西。最后动笔写出那件东西的大概样子。在仿写的过程中,不但激活了学生得思维能力,使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相信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可以在找到自己的特色,再加上兴趣,会有很好的发展的!

第13篇:《张衡传》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问题三个阶段,并设计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 首先,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张衡图片,教师语言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在他的《后汉书•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分两步解决问题。

第一步,通读文章,了解张衡。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导读。 问题1: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张衡最重要的成就在天文历算方面,也就是“善机巧”。作者在介绍这一方面成就时,又特别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四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后,师生对话,归纳为作者从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方面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最重要的成就——候风地动仪。 夯实知识点:(还未总结完整,主要是重点文言词句和文化常识)

问题2:除了在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张衡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张衡的成就?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答案。因为文章在上一课已经预习过,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善属文”——作《二京赋》《思玄赋》;“善理政”——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段。 夯实知识点:

问题3: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自由回答。学生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等优秀品质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夯实知识点: 至此,“张衡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对文章的理解还不条理。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介绍了张衡的一生,是传记文体的一大特点,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对前面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教师适时提出出问题: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由此进入第二步,总结全文,了解写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进行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幻灯片出示文化常识“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等词语)学生通过阅读,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

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对哪些材料进行了详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经过前面的阅读体验,学生已能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作者对张衡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而在这一方面中,又特别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因为天文历算是张衡成就最高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尤以候风地动仪为其科学成就的最高点。

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发现,不仅了解了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内容的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

我适时引导学生发散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前面,我们学习了杨振宁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杨振宁的资料,模仿《张衡传》的写法,为杨振宁写一则传记。

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在传记中选择哪些材料,哪些进行详写,哪些进行概括略写,按什么顺序组材,写出提纲,进行口头作文。

这既能考察已学知识的运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课上充分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下形成文字,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个中心问题──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避免了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在作业中,我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句和古代文化常识进行识记,并归类整理,为下节课的“精确性阅读”做好准备。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全部达成,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条理和清晰,小结环节由学生对照板书自己完成。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张衡既是巧夺天工的发明创造的天才,又是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坛奇人,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功,但我想他的成功,决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天才,如果说这地动仪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张衡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着塔身的坚固塔基。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科学家,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科学史上的坐标。今天,我们来读他们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去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伟人的成就和他成功的因素,我们仅仅停留在佩服与震憾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有必要对照自己,检讨自己。我们不可能复制伟人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品质,是人所共通的,也是我们能够且应该汲取、养成并坚守的。最后,我想用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让我们共勉。 谢谢!

第14篇:张衡诗文研究

张衡诗文研究

张衡广为世人所知是凭借其科学家的身份,其发明的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对于当时的天文地理均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不仅当时处于世界前列,也为后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写下了科学史上的精彩一笔。但是张衡作为文学家的身份却很少为人所知,至少不像其在天文学上的成就那样被广为传颂。这一则是因为其在科学史上的光彩太过耀眼,遮蔽了其他方面的成就,另一原因是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数量很少,只有寥寥数篇。据今可以搜集到的作品而言,只有赋数篇,诗数篇,而且还残缺不全。然而数量上的缺憾不能掩盖质量上的光辉,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其大赋辞采华美,论说雄辩,浩浩荡荡汪洋恣肆,承传了西汉司马相如等人的一贯风格,其小赋清丽婉转,短小感人,开辟了东汉抒情小赋的创作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风格古朴又带华美之致。《四愁诗》、《同声歌》脍炙人口,广为后世赞颂。此外,张衡上奏给皇帝的奏疏,如《上陈事疏》《请禁绝图谶疏》《论贡举疏》也都情感真挚,论说充分,举事周详,各类文体上的擅长都证明了张衡在文学上的成就不次于其在科学上的贡献。

因而可以说张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独特,比较另类的人物,他是少有的在自然科学和文学双方面都做出了杰出成就的学者,这在当时以儒学为主流的文人中比较少见。受其科学研究的影响,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表现出迥异他人的风格特征,例如在《思玄赋》中,不仅有丰富而夸张的想象,具有《离骚》一样瑰丽而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具有严密的逻辑,规整的形式。这与他长期对天象的观察,对星空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对于理性思维的习惯,张衡较少大多文人带有的迷狂与偏执,更多客观冷静。身东汉末年的动荡政局中,党争激烈,宦官篡权,张衡既不像屈原那样坚持自己的清高,落落寡合,也不像阮籍那样披发佯狂,逃避灾祸,而是客观冷静,从他的《思玄赋》《归田赋》中可以看到张衡有迷惘有矛盾有惶惑,但也能看到他对客观形势有正确仔细的分析,有坚持有规避。

除此之外,张衡在其他方面均有造诣,张衡曾被唐代人看作是东汉时代的大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三记有:“张衡作《地形图》,至唐犹存。”当时还流传有他用脚画一只神兽的故事。故事虽然神化了,但也反映出张衡有很高的画技。他当过太史令,因而对史学也有许多研究。他曾对《史记》、《汉书》提出过批评,并上书朝廷,请求修订。他又对东汉皇朝的历史档案作过研究,曾上表请求专门从事档案整理工作,补缀汉皇朝的史书。他还研究文字训诂的学问,著有《周官训诂》一书。在文字学方面留有业绩。

留在世人眼中的张衡成为一位多重身份的人物,既是有着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又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同时在绘画,历史方面也都有所建树,而所有这些辉煌业绩的背后,其自幼聪明好学,天资卓荦,且有条件得到名师指引是重要原因, 崔瑗对他的描述:“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但是更为主要的还是其所置身的宏大历史背景,《后汉书张衡传》对张衡的一生做出了大致的勾勒概括,但是不甚详尽,其他研究者虽然多有补充,但限于史料,也存在矛盾之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一生并没有清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准备从三个方面对张衡做出论述,一,独特的历史贡献及地位;二,其复杂曲折的身世经历;三,文学上的成就。力图还原一位真实的张衡。

纵观张衡的一生,正是东汉王朝由盛转衰,从鼎盛走向微弱的时代,据《张衡年谱》,其出生年份为汉章帝建初三年,此时的东汉王朝尚在安稳平定之中,在汉章帝建初三年,这一年,著名历史学家班固四十七岁,他的《汉书》编写已经进行了二十一年,即将进入收尾工作,班超四十七岁,向皇帝上书,要求出兵平定西域,经学大师郑众尚在人世,贾逵也在聚众讲学,另一位思想家王充也处在创作高峰年纪。总体来说,此时的东汉王朝还依旧保持着其辉煌气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四方的蛮夷尚且受制于中央王朝,文化上也保持了一贯的延续性,因而,张衡的童年即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度过,得以充分吸纳时代赋予的养料,接受博大精深的大汉文化熏染,张衡早年的经历,可以说具有了一个求学学子最完备的条件,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接触经史典籍,受到当时学养深厚的前辈的指引,有机会四方游历,观察名都大市,又有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一起相互磋商学业。其早期的作品《温泉赋》,据考证为十九岁的作品,从中可见少年作者内心的欢快愉悦及深厚的文化修养,作者不期然流露而出的自豪感,对天地阴阳万物的感激,都充分显示了其受到的良好教育,而张衡最著名的《二京赋》的创作,可以说是对大汉盛世的悉心写照,通都大邑,大汉雄风,丰富的物产,优越的地理形势,宏伟壮观的宫殿,热闹非凡的都市,令人目不暇接的歌舞百戏表演,百姓人民的乐居生活如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在作者的笔下展开,这一作品能够完成,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张衡在其进入仕途之后,东汉王朝的政治形势逐渐恶化,汉章帝性情温和,与其父明帝相比,宽和大度,颇得时人好评,但是另一方面也缺少威严,流于优柔,致使朝政的许多方面出现了隐患,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宦官祸乱都在这一时期埋进了东汉王朝的表面平和之下,表面上歌舞升平,实质上则是危机四伏。之后的和帝质帝安帝顺帝四朝,各种政治危机逐渐暴发,平静的天下开始走向*,张衡的后半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而他一生最主要的成就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张衡另外一篇奠定其地位的赋作《思玄赋》则表达了全身远祸,借游历四方纵情自然来规避险恶政治的思想。《应间》《髑髅赋》《七辩》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至于抒情小赋《归田赋》更为直接地表达出归隐田园,远离政治迫害的愿望。在张衡的这些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思想斗争的痕迹,既有对家国政治的关心,又有珍惜生命,远离祸患的意图。在局势动荡,酝酿着巨大危机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张衡所处身的位置可谓十分尴尬,其思想的矛盾性在此时也显露无遗,一方面,儒家传统教导的忠君爱国,温柔敦厚要求他直言进谏,与奸佞做斗争,另一方面,他也畏惧祸患,明哲保身。事实上,他也竭尽自己的全力,力图竭尽自己的智能,保卫朝政,在一系列奏疏中,他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的一些问题都是十分敏感而尖锐的,如《请禁绝图谶疏》,对于盛行很久的图谶邪说做了辨析批判,图谶在当时的政事决策中作用重要,自东汉建国,光武帝登基以来,就被赋予了很重要的力量,然而图谶的过分发展,其流毒余祸,愈演愈烈,皇帝本人对此也极度最热衷,张衡对此提出批判,是极具勇气与非凡魄力的。在《论贡举疏》中,对人才选拔问题做出了论述,对于当时人才选拔中出现的问题,重文轻质,重书画文辞而轻政事才能进行了批判,《上京师地震疏》对于当时地震频发造成人民困苦,提出对策。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这几篇奏疏,与汉初贾谊晁错的政论相比,虽少雄奇,但更多质朴严密。

在张衡后半生的创作之中,道家思想在其处世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王朝在内忧外患各种力量催压之下,也是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亦绝非个别仁人志士所能力挽狂澜,在这种情况下,老庄顺其自然, 归隐田园的思想成为很多文人士大夫的主要处世哲学,张衡也不像屈原那样以生命与黑恶势力相抗衡《后汉书张衡传》面对宦官的飞扬跋扈,张衡也选择了全身远祸,保全性命,从他一面致力于天文学的研究,一面小心翼翼应付着各种奸佞势力,力求使自己的心态平和。

张衡的文学创作,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他继承了之前的许多名家的优秀特点,在他的赋中,可以看到众多前人的影子,不仅仅是铺排夸张的手法,在思想内容上,也多有承袭,如最著名的《二京赋》中,可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辉煌气势,可见班固《两都赋》的壮阔风度,大汉文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在此浩荡展开,《舞赋》《扇赋》《鸿赋》《冢赋》状物抒情,情感深挚,言辞流畅,论说充分,虽然现在只存残篇,但据此推测整篇文章,也一定辞采华美,文情并茂,如《定情赋》:“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有对《诗经》《离骚》中诗句的化用,“大火流兮”化用《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繁霜降”一句化用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既有温柔敦厚,古朴华美之致,又包含了作者对青春时光留恋感叹的忧伤情致。《思玄赋》明显模仿离骚,受到小人的排挤不得施展自己的抱负,因而四方游历,借此排解心中的苦闷,赋中广泛运用典故,用各种前车之鉴发出警戒,在结构上,也明显模仿离骚,《离骚》两次借助巫卜之口,为自己指点游历的方向,《思玄赋》也仿照此结构,此外,在继承之外,张衡的赋又有许多创新之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因袭,《二京赋》是张衡累积十年,精思熟虑而成,其间作者游历四方,遍游通都大邑,观尽各方人情风俗之后才创作,并不仅仅是对前人都城赋的模仿,而是在各方面都成为时代顶尖的集大成之作。

另一方面,张衡更为重要的贡献是在抒情小赋上的创新,《归田赋》被后世广为传诵,开创了抒情小赋写作的先河,大赋铺陈排比,规模宏大的巨型结构具有论说充分,描述详尽的优点,但也存在繁琐累赘的毛病,张衡的《归田赋》,无疑是赋体文章在文体上的创新,用短小的篇幅恰当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起于所当起,止于所当止,不必搬套几乎已经形成固定版式的大赋结构,成为赋史上一道重要的分界线,这一创新可以说是赋史上的一次革命,为已经出现僵化倾向的赋开辟了新的写作空间,也为稍后的魏晋之赋及更后朝代的赋赋予了新的生命。

张衡还有一首很著名的《四愁诗》,借助思慕四方美景,路途艰难不得达,表达了对世事艰难政事多扰,自己欲图有一番作为,却为小人所阻碍的愁苦愤懑,此诗感情真挚深长,想象奇特,境界开阔,既有豪壮之情,又有缠绵之思,因而广为后世所传诵,不仅如此,这首诗为后世七言诗的发展开创了道路,五言诗从苏武李陵的相互答谒兴起,在东汉时期,经过乐府诗和文人诗的推动,经历了一个繁荣的阶段,张衡的这首《四愁诗》,每一句发展为七个字,为五言诗向七言诗转变创造了契机。

参考文献

1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许结

《张衡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3孙文青《张衡年谱》

商务印书馆 4费振刚《全汉赋》

北京大学出版社 5踪凡《汉赋研究史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6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

中华书局

第15篇:张衡传教案

张 衡 传 董凤香

一、导入课题

(投影候风地动仪)同学们知道这个仪器是什么吗?“候风地动仪”,制造者是谁啊?“张衡”它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呢?世界上第一架精密的测震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大家对张衡科学家的身份很熟悉,还有几重身份可能是你不太了解的。

他还是文学家,在文学上著作等身,有《西京赋》《东京赋》等二十余部作品。

他是地理学家,绘制的地形图流传好几百年。 他是画家,被誉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一。

他还是政治家,在政治上令行禁止,很有建树。

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景仰之情走近张衡,了解张衡其人。(投影标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一起来学习《张衡传》这篇课文。

二、明确任务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有这样三点:(投影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写作特点 3.学习张衡精神

三、检查预习,完成文言知识积累

本课我们要采取分组计分竞赛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每两排同学为一组,你们各自推荐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协调答题。答题分必答和抢答两个环节:必答环节每次回答正确加20分;抢答环节每次回答正确加30分。如果有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本组同学可以补充更正,最后还不能完成就被扣掉相应的分数,其他小组回答加分。同学们记住我们的规则了吗?下面掌声有请班长同学上来做裁判计分。

首先进入第一个必答环节:检查预习,积累文言知识。各小组看准各自题号按顺序轮流作答,此轮完全正确赢得满分100分,每错一处扣20分。

第一题是写出句中通假字,请各组派一名同学上来写在本组序号下面。

1、通假

员径八尺

通“圆”;形似酒尊

通“ 樽 ”; 一时收禽

通“ 擒 ” ;傍行八道

通“旁”

我们先来看第二题一词多义。一组同学先开始,“征”在这两句话中分别怎么解释?

2、一词多义

征 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征验)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因 ①因入京师(乘便) ②因以讽谏(通过用) 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介词,在 )

②虽才高于世(表比较,比)

我们回头看看这几位同学都写对了吗?第三题古今异义词,请先看题目。还是从一组开始。

3、古今异义

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 )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郎中:官职名

今义:医生) 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4、词类活用

时天下承平日久(名作状

当时)

衡少善属文(形作动

擅长)

妙尽璇机之正(形作名 原理 道理)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意动 以 为奇)

5、特殊句式 (指出句式并翻译)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句 )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介词结构后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

检查结束,请班长同学公布第一轮各组得分情况。同学们预习认真,基础知识掌握很好,相信大家在下一环节会有更精彩的表现。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如果有,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四、整体感知,梳理概括课文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了解张衡其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讨论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张衡?重点介绍他哪个方面?这一题属于抢答题,我说开始,哪组最先站起来哪组发言,问题回答大致完整得30分。请准备,开始! 生:品格、文学成就、科学成就、政治才能,重点是科学成就。

科学成就又着重介绍了哪一点?(候风地动仪)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材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小组思路敏捷,反应迅速,抓住了抢答机会,回答正确,加30分!其他小组加油!

五、重点研讨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这个精密神奇的仪器到底是怎样的?你们谁见过吗?(没有)想知道吗?(想)那让我们赶紧来看看吧。大家齐读第四段,思考: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动仪?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啊?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讨论结束,下面让我们看一下你对地动仪了解多少了。

这一环节还是按顺序回答,每组满分20分。 投影:阳嘉元年--------------时间 复造候风地动仪-------------名称 以精铜铸成-------------------材质 员径八尺

合盖隆起-----------------------外形 形似酒尊

饰以篆文山龟

外部构造 鸟兽之形----------------------雕饰

一组同学齐读这几句,讨论思考这是从哪些方面展开介绍的?你们推荐哪位同学来回答?(时间、名称、材质、外部构造)

请一位同学以“候风地动仪”为主语复述这部分内容。很好,答题完整准确,加20分。

介绍完外形结构,就该介绍哪一部分了?(内部构造) 投影:中有都柱

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 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 皆隐在尊中 覆盖周密无际

二组同学齐读,请一位同学还是以“候风地动仪”为主语复述这部分内容。好,复述完整,加20分。

投影: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侍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作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效果)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评价)

三组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谁来复述?这里介绍哪些内容?加20分。

投影: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验证)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使用)

四组组长来给我们读一读,哪位同学来说说这里记叙了什么内容?此处是否多余?(用具体事例验证地动仪的精密准确)

同学们已经归纳出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地动仪了,老师来给大家设置一个抢答题,哪组最先回答并言之有理,将获得30分: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啊?

对于地动仪的了解就到这里。请班长同学点评各组表现。非常细心负责。请你说说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表达效果怎么样?语言有什么特点?

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写得非常精彩。 语言 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七、最后一个抢答题,满分30分:讨论学习张衡精神品格

张衡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他自身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我们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彰显了他的优秀品格?对他取得卓越成就有哪些影响?小组成员间可以自由讨论,把你们讨论结果可以形成书面文字,推选一名同学作答。。 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

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2)张衡的治学态度是怎样的?

游于三辅(不读死书,勤于实践和交流

经思傅会,十年乃成(长期潜心琢磨,反复揣摩) 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精心钻研,深入探究,亲自动手创造)

竞赛结束,请班长宣布今天的优胜小组。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优胜组的同学!其他小组虽未夺冠,但你们的表现可圈可点,已经给我及在座各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这种积极动脑,敢于竞争,永不服输的精神,正是张衡精神的体现。张衡已经远去,但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永不磨灭。最后,我想把张衡的一句励志名言送给大家:“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张衡一样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上下求索,那么,你们一定会书写出自己人生的辉煌篇章!谢谢大家!下课!

第16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

——《后汉书》 范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张衡、范晔以及《后汉书》相关文常;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掌握古代升迁术语;掌握人物传记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诵读--断句-结合张衡事迹探究张衡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重点:探究张衡的高尚人格;

三、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重要文言知识;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

五、教学时数:三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掌握张衡、范晔以及《后汉书》相关文常,整体感知全文;

二、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2000年前,一位先辈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这就是“浑天说”。这位先辈通过此学说设计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后来,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这就是我们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郭沫若先生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走进张衡,了解他的贡献,体会他的为人,品味他的处世情怀。

(二) 了解《后汉书》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三国志》: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三)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全文

2、提示注音

属文 (zhǔ) 璇机( xuán) 算罔论(wǎnɡ) 蟾蜍(chán chú ) 逾侈(chǐ) 邓骘(zhì) 中有都(dū)柱 乞骸(hái)骨 疾恶(wù)

3、疏通字句

(四)整体感知课文

提问: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 师:性情 文学 科学 政治

(五)小结:致思文学、天文、物理、数学、机械制造,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给后世留下了灿烂的科学遗产。张衡是一个如富兰克林一样的球型人才,浑圆的,闪闪的球型!

(六)布置作业:请搜集古今中外还有那些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精读1-3段,掌握古代官职升迁术语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以同学介绍古今中外全面发展的人才资料导入

(二)精读1-3段

1、找出1-3段有关官职的同义词

A、表示“征召、举荐官职”

1.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2.辟(bì):招用、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3.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B、表示“不去应召” 不行、不就、不应

C、表示官职变化的词 1.迁:指官职调动 2.转:指官职调动 3.徙:指官职调动

4.出: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

2、请问张衡具备怎样的高尚品德?

淡静从容 谦虚稳重 超尘脱俗 不慕荣利 才高八斗 治学严谨

3、讨论张衡的性情

从容淡静: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何谓从容?从容,是一种理性,一种坚忍,一种气度,一种风范。只有从容,才能临危不乱;只有从容,才能举止若定;只有从容,才能化险为夷;只有从容,才能宠辱不惊;只有从容;才能风云在握„„

何谓淡静?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要想“明志”——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需要一种淡泊;要想“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需要一种宁静。要想做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需要“从容淡静”的心境。唯有从容淡静,才能活出潇洒,活出自由,活出旷达。

无娇尚之情: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格,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获得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不慕名利:不追求名利。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把名利放在一边,从容淡静,潜心做事,明确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才会从容不迫做一个成功人。张衡这样做了,所以他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他发明的地动仪,在今天依然造福于人类。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云:“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在隐居隆中的十年里,躬耕读书,心怀大志,广交士林,终能成就一代伟业。古往今来,能够做到从容淡静、不慕名利而终成就伟业的人有很多,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看看自己的周围,随着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节奏,造就了一批批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神话,丰富了多彩的外面世界,却也如现代广告般地冲击着人们的观念,推波助澜似的激起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人们更愿意享受马背上驰骋的快感,而不去体验真实生活的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历程。心浮气躁,见异思迁,投机取巧,随之而来,也成了一些人心目中推崇的目标与做法。他们成天挖空心思,就是想做所谓的大事,却因大事做不好,小事又不屑做,结果成了无所事事,怨气一肚子的“专业人才”。此时浮躁便慢慢成了我们工作学习的大敌,它让我们骄傲自满,不求甚解,毫无深度,满足现状,停滞不前。中国科学界“两弹一星”巨星钱学森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我想,这也是我们需要自省的,同学们正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大家能够拭去心底的浮躁,把心静下来,潜心做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必会成为有用之人。但凡有大志者,必先拭去浮躁。有大作为之人,必潜心做事!

(三)小结:混迹于官场,摸爬滚打,很多人都会被世俗所熏染,一黑俱黑。面对官场的进进退退,周折变迁,张衡始终坚守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潜心钻研、淡静从容。谦虚稳重、不为名利所动,超尘脱俗、不被荣誉所累。 感动东汉的道德模范应该颁发给张衡,在金灿灿的奖杯上刻上“清雅赤子”!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积累整合

第三课时

一、教学要点:品味张衡的成就及其为人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旧知导入

(二)精读第4段

请问第4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地动仪? 时间、名称、质地、外形

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

补充:张衡是怎样的科技能手?(见课件)

(三)精读第

5、6段

提问:说出张衡是怎样的政坛高手?

明确:审时度势 为人精明 头脑清醒 雷厉风行

小结:有才华的人,搁置在任何地方都会馨香满萦。虽不好做官,却极会做官。 机警巧妙、善醒好思、计勤策准、雷厉风行,将其放在任何一个职位上,都是做的堂堂正正、为人民所爱戴、为世人所推崇、为后人所怀念的好官!

补充:温家宝对学习《张衡传》的建议: 学这篇传记应抓住几个重点

一是张衡的贡献。他发明了地动仪,早于欧洲 1700多年。

二是他的家世。张衡出身官宦之家,却无骄奢淫逸的恶习,这十分难能可贵。 三是他的学识。课文里短短几句话反映了他的好学不倦和学识广博。 四是他的为人。“从容淡静”,意味深长。 五是他的处世。不好结交俗人,但又不自傲。

(四)赏析艺术特点

材料处理上裁剪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关于人物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五)课堂小结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三方面的成就,写出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本文在讲述这三方面成绩的时候,重点放在了科学成就上,尤其是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写人叙事不一定非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善于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我认为,张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源于他具有高尚的品格。人只有具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不为外界所惑,潜心钻研。也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才兼备、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六)布置作业:《练习册》感悟鉴赏

第17篇: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重点)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学习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难点)

(3)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精神。(德育)

【教学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一、导入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二、解题

1、“传”:传记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2、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完成下列题目(25分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标注拼音 衡少善属文 (zhǔ ) 辟公府(bì) 逾侈(chǐ) 璇机(xuán)

邓骘(zhì)

累召不应(lěi ) 五载复还(zǎi ) 乞骸骨(hái) 篆文(zhuàn) 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 河间相(jiān) 辄积年不徙(zhé) 蟾蜍(chánchú) 帷幄(wéiwò)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因入京师,观太学。

(3)遂通五经,贯六艺。 (4)虽才高于世

(5)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6)精思附会

(7)累召不应 (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9)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0)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11)衡不慕当世 (12)傍行八道 ,施关发机。

(13)牙机巧制

(14)又多豪右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16)员径八尺

(17)公车特征拜郎中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18)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以精铜铸成

1 (19)游于三辅

虽才高于世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20)因入京师,观太学 伺者因此觉知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参考答案:(1)写文章;游学(2)游学(3)通晓;贯通(4)虽然(5)过度奢侈

(6)组织文句(7)多次;屡次(8)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奇特

(9)用心思(10)平素、向来(11)权臣大官(12)设置;拨动

(13)形制、构造(14)豪族大户(15)暗中;禽通擒,捕捉。(16)员通 圆

(17)征召,动词;应验(18)精心,形容词;纯,形容词

(19)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介词,表范围,在……方面

(20)副词 接着;介词,依靠、凭借;介词,通过、凭借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

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第一段)

4、质疑、点拨

实词:

属、贯、辟、奇、就

虚词 : 乃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第一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

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 : 以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 :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

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

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 :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1) 行:去应荐。

3 (2)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3) 就:就职,任职。 (4)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5) 应:应职,接受官职。 (6)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7)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8)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9)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0)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11)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2)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3)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4)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15)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2、总结下列一词多义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 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 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

辉煌的科学成就

张衡(全

展)

卓越的文学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18篇:《张衡传》教案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张衡传》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

2、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3、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情感价值观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本文详略的剪裁;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讲读课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用图片导入:先用多媒体显示下面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图片,说说图片中的仪器叫什么?是干什么用的?发明这个仪器的是哪朝科学家叫什么?(待同学们回答后,教师继续) 地动仪张衡

对,这个仪器叫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张衡发明的。(张衡,就是从小喜欢数星星的那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他生平事迹的文章——《张衡传》,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衡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范晔及《后汉书》: 该文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三、解题。

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四、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1)观

观太学(观摩学习) 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2)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3)因

因入京师(因而) 因以讽谏(就)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4)乃

十年乃成(才) 遂乃研核阴阳(就)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5)辟

连辟公府不就(征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6)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2.古今异义。

寻其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衡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3.词类活用。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4.通假字。 员径八尺(“员”通“圆”) 傍行八道(“傍”通“旁”) 一时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被动句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宾语前置句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果地震陇西 (5)省略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再转为太史令 (6)状语后置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6.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②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五经十《乐》。(说经的经文和传文) ③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④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⑤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⑥史汉:《史记》《汉书》。 ⑦《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⑧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⑨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⑩《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两都、二京:两个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行:去应荐。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 ①年号纪年

永元中阳嘉元年永和初元丰七年元和十年 ②地名

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京师(京城) ③学校

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庠、序(学校)(“俾入邑痒”)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④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韩愈字退之苏轼字子瞻

苏辙字子由诸葛亮字孔明 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

五、作业:

巩固上述文言知识,并认真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文特点探究:

1、本课文详细介绍了张衡一生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的基本思路清晰。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可先让学生思考品味,然后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游于三辅,因人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者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

第二部分即文章第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用。第

2、3段从整体上概括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包括科学发明和理论著作两部分。在介绍其特长时与其职官联系起来,侧面反映了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第四段着重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详尽记述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如介绍构造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以“似酒尊”描写其形状非常形象具体,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最后附述了生动有趣的事件验证其功效,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

5、

6、7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文章仅选取两件事作为切入点,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形象。一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和《屈原列传》相比,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2、写作特点:让学生根据上述分析,自己归纳本文写作特点。(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2)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语言凝练平实而又不乏情致。具体表现为: 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二、学生合作探究

1.张衡凭什么名垂青史?

明确: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德才兼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是张衡取得巨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 2.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又是怎样写的?

提示: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3.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材料的?

提示: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4.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提示: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其“才”高于世,表现在:一是“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二是“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三是“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四是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5.本文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提示:《张衡传》以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简要概括其一生为主要目的,所以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文学创作和科技发明进行介绍,其中着重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而对其品德为人的描写都散见于字里行间,贯穿于文章中,很少直接抒情。笔调沉静,文字质朴。

三、课堂链接:现代传记文的阅读 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此外还著有《定情赋》、《同声歌》、《思玄赋》、《归田赋》、《四愁诗》等30余篇。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指南针”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这和今天大家知道的圆周率虽稍有误差,但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1、该文概括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地震学方面 艺术方面 文学方面 地理学方面 数学方面 气象学方面 机械学方面 天文学方面

2、“张衡不愧是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和文学的双子星”和“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怎样理解?和上文是什么关系? 科学和文学是对上述多种方面的再概括,“如此全面”又是总概括。这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和上文属于分——总关系。

王宝杰

第19篇:张衡教学设计

9.《张衡》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事。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感情,并学习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东西。 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学习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自主识字、写字,能熟练的朗读课文,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但一些重点句子理解不深刻,对文章的结构把握不太好,对文章的写法也掌握不太好,要加强指导,练习,促使学生提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3.体会张衡的杰出表现在哪里。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张衡的杰出表现在哪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很重要;教师相机指导,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更重要。】

一、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1、

2、3自然段,思考:张衡是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

(张衡是东汉末年杰出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 2.地动仪有什么用途?(能测量地震方位)

3.张衡为什么要发明地动仪呢?(那时候,经常发生地震。每发生一次地震,都会影响到很多地区。不仅城墙、房屋大量倒塌,还会死伤许多人畜。)

4.(出示地震图片)请看:地震有哪些危害? 5.指导朗读,读出对老百姓的同情。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学生对地震有了直观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受到深刻教育。此时再指导朗读,可以使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6.面对地震,当时人们是怎么认识地震的?张衡又是怎样看待地震的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当时人们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得罪了上天的结果。张衡不相信鬼神,他细心考察和认真研究地震,发明了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大家的看法反映了他们的什么思想?(封建思想)。 张衡的是什么思想?(科学思想)。

(在2000年前,在人们普遍迷信的情况下,张衡就具有科学精神,这是非常可贵的。)

张衡之所以能发明地动仪,靠的是什么? (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细心考察和分析) 6.师:认真记录、研究,细心考察和分析,这就是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秘诀,如果今后遇到问题,你也能这样做的话,说不定你就是明天的小发明家。

【设计意图:在此部分浓墨重彩地有序指导,意在加深学生对张衡科学态度和精神的认识,从而在他们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人们都想去看一看,你想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地动仪长什么样?它是怎样测量地震的呢?

2.(出示地动仪的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到的地动仪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描述)

3.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顶上有凸起的盖,四周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衔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有八只张着嘴的蛤蟆。地震发生时,朝那个方向的龙嘴里的小铜球就会吐出来,落在下面蛤蟆的嘴里,人们就知道是哪个方向发生地震了。)

3.男生读课文,女生看图,看看地动仪的样子。接着女生读文,男生看图,认识地动仪。 作者对地动仪样子的描写多清楚呀! 4.这一段有几句话?(七句) 5.指名读第一句

(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 这是对地动仪什么的介绍?(整体)

指名读

二、

三、四句话,这是对地动仪什么的介绍? (部分)

把描写地动仪部分方位的词画出来。 (顶上、四周、下面)

谁来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地动仪的? (从整体到部分,描写部分时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 我们可以用这个写法,写你熟悉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细致分析,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为接下来的仿写做好铺垫。】

6.你相信不相信地动仪能测定地震方位? 7.如果你见到张衡,你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练说,基于课文情境进行说话练习,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说话练习的空间,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发展了语言。】

过渡:一个东西到底好不好,用什么来检验?(事实)。地动仪到底能不能测定地震方位,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事情。

(三)学习课文

五、

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一开始,人们为什么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如果你这时见到张衡,你会对他说什么? 3.后来人们怎么又信服了呢? 4.1000多里,就是从我们鹤壁到北京的距离,一个小小的地动仪,竟然能测定一千多里外的地震,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所以我们说张衡是个()的科学家。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加深了学生对1000多里的认识,瞬间学生对冰冷的数字有了感觉,激发学生对地动仪的深刻认识,对张衡产生崇拜之情。】 5.这时你见到张衡,又会怎么说呢?

【设计意图:再次换位思考,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刷新学生的存在感,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齐读第八自然段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到底有多大的贡献呢?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总结

1.张衡不仅在地理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在其他方面也颇有建树,读学习链接。

2.人们把张衡称为中国的牛顿,人们为了纪念张衡,把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设计意图:学习链接,拓展延伸,源于教材,又超越了教材。教师充满深情总结,相信学生对张衡更加喜欢,对张衡的科学精神更加喜欢,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三、完成练习课后第三题: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发生 发明 发现

1.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 )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哦—地动仪。

2.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 )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一)读准词语,比较他们的不同。

(“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发明”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觉。)

(二)启发学生认真想一想,句子需要哪个词语,按说话的习惯选取合适的词语。

(三)交流 板书设计:

9张衡

东汉杰出的科学家 地 材料、形状 动 顶上 仪 四周

底下

测定地震方位

第20篇:张衡传1

张衡传

《张衡传》是传记性的文言文,而且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到底是要侧重“文”,还是要侧重“言”,这的确是个问题。说实话,这令我很是纠结了一阵子。后来感觉课文文言难度不大,字词较好理解,加上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感觉,如果不深入探讨文本的话,别说学生,就是我们自己,对张衡这个人,自然并不陌生,但绝对不熟悉,除了知道那个基本上就是个词语概念的“地动仪”外,其他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去了解并学习他身上的那些优秀的品质了。所以我就决定将字词含义及文意疏通等以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对大部分字词的理解和梳理。然后在课堂之初将文章涉及的几个最为重要的字词句,以检测的方式做一简单回顾,课堂的重点放到研讨张衡的成就和性格。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具体详细。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张衡读后感
《张衡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