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张衡诗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8:19: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张衡诗文研究

张衡广为世人所知是凭借其科学家的身份,其发明的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对于当时的天文地理均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不仅当时处于世界前列,也为后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写下了科学史上的精彩一笔。但是张衡作为文学家的身份却很少为人所知,至少不像其在天文学上的成就那样被广为传颂。这一则是因为其在科学史上的光彩太过耀眼,遮蔽了其他方面的成就,另一原因是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数量很少,只有寥寥数篇。据今可以搜集到的作品而言,只有赋数篇,诗数篇,而且还残缺不全。然而数量上的缺憾不能掩盖质量上的光辉,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其大赋辞采华美,论说雄辩,浩浩荡荡汪洋恣肆,承传了西汉司马相如等人的一贯风格,其小赋清丽婉转,短小感人,开辟了东汉抒情小赋的创作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风格古朴又带华美之致。《四愁诗》、《同声歌》脍炙人口,广为后世赞颂。此外,张衡上奏给皇帝的奏疏,如《上陈事疏》《请禁绝图谶疏》《论贡举疏》也都情感真挚,论说充分,举事周详,各类文体上的擅长都证明了张衡在文学上的成就不次于其在科学上的贡献。

因而可以说张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独特,比较另类的人物,他是少有的在自然科学和文学双方面都做出了杰出成就的学者,这在当时以儒学为主流的文人中比较少见。受其科学研究的影响,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表现出迥异他人的风格特征,例如在《思玄赋》中,不仅有丰富而夸张的想象,具有《离骚》一样瑰丽而浪漫的色彩,同时也具有严密的逻辑,规整的形式。这与他长期对天象的观察,对星空的研究是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对于理性思维的习惯,张衡较少大多文人带有的迷狂与偏执,更多客观冷静。身东汉末年的动荡政局中,党争激烈,宦官篡权,张衡既不像屈原那样坚持自己的清高,落落寡合,也不像阮籍那样披发佯狂,逃避灾祸,而是客观冷静,从他的《思玄赋》《归田赋》中可以看到张衡有迷惘有矛盾有惶惑,但也能看到他对客观形势有正确仔细的分析,有坚持有规避。

除此之外,张衡在其他方面均有造诣,张衡曾被唐代人看作是东汉时代的大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三记有:“张衡作《地形图》,至唐犹存。”当时还流传有他用脚画一只神兽的故事。故事虽然神化了,但也反映出张衡有很高的画技。他当过太史令,因而对史学也有许多研究。他曾对《史记》、《汉书》提出过批评,并上书朝廷,请求修订。他又对东汉皇朝的历史档案作过研究,曾上表请求专门从事档案整理工作,补缀汉皇朝的史书。他还研究文字训诂的学问,著有《周官训诂》一书。在文字学方面留有业绩。

留在世人眼中的张衡成为一位多重身份的人物,既是有着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又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同时在绘画,历史方面也都有所建树,而所有这些辉煌业绩的背后,其自幼聪明好学,天资卓荦,且有条件得到名师指引是重要原因, 崔瑗对他的描述:“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但是更为主要的还是其所置身的宏大历史背景,《后汉书张衡传》对张衡的一生做出了大致的勾勒概括,但是不甚详尽,其他研究者虽然多有补充,但限于史料,也存在矛盾之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一生并没有清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准备从三个方面对张衡做出论述,一,独特的历史贡献及地位;二,其复杂曲折的身世经历;三,文学上的成就。力图还原一位真实的张衡。

纵观张衡的一生,正是东汉王朝由盛转衰,从鼎盛走向微弱的时代,据《张衡年谱》,其出生年份为汉章帝建初三年,此时的东汉王朝尚在安稳平定之中,在汉章帝建初三年,这一年,著名历史学家班固四十七岁,他的《汉书》编写已经进行了二十一年,即将进入收尾工作,班超四十七岁,向皇帝上书,要求出兵平定西域,经学大师郑众尚在人世,贾逵也在聚众讲学,另一位思想家王充也处在创作高峰年纪。总体来说,此时的东汉王朝还依旧保持着其辉煌气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四方的蛮夷尚且受制于中央王朝,文化上也保持了一贯的延续性,因而,张衡的童年即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度过,得以充分吸纳时代赋予的养料,接受博大精深的大汉文化熏染,张衡早年的经历,可以说具有了一个求学学子最完备的条件,有充足的物质条件接触经史典籍,受到当时学养深厚的前辈的指引,有机会四方游历,观察名都大市,又有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一起相互磋商学业。其早期的作品《温泉赋》,据考证为十九岁的作品,从中可见少年作者内心的欢快愉悦及深厚的文化修养,作者不期然流露而出的自豪感,对天地阴阳万物的感激,都充分显示了其受到的良好教育,而张衡最著名的《二京赋》的创作,可以说是对大汉盛世的悉心写照,通都大邑,大汉雄风,丰富的物产,优越的地理形势,宏伟壮观的宫殿,热闹非凡的都市,令人目不暇接的歌舞百戏表演,百姓人民的乐居生活如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在作者的笔下展开,这一作品能够完成,与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张衡在其进入仕途之后,东汉王朝的政治形势逐渐恶化,汉章帝性情温和,与其父明帝相比,宽和大度,颇得时人好评,但是另一方面也缺少威严,流于优柔,致使朝政的许多方面出现了隐患,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宦官祸乱都在这一时期埋进了东汉王朝的表面平和之下,表面上歌舞升平,实质上则是危机四伏。之后的和帝质帝安帝顺帝四朝,各种政治危机逐渐暴发,平静的天下开始走向*,张衡的后半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度过的,而他一生最主要的成就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张衡另外一篇奠定其地位的赋作《思玄赋》则表达了全身远祸,借游历四方纵情自然来规避险恶政治的思想。《应间》《髑髅赋》《七辩》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至于抒情小赋《归田赋》更为直接地表达出归隐田园,远离政治迫害的愿望。在张衡的这些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思想斗争的痕迹,既有对家国政治的关心,又有珍惜生命,远离祸患的意图。在局势动荡,酝酿着巨大危机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张衡所处身的位置可谓十分尴尬,其思想的矛盾性在此时也显露无遗,一方面,儒家传统教导的忠君爱国,温柔敦厚要求他直言进谏,与奸佞做斗争,另一方面,他也畏惧祸患,明哲保身。事实上,他也竭尽自己的全力,力图竭尽自己的智能,保卫朝政,在一系列奏疏中,他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的一些问题都是十分敏感而尖锐的,如《请禁绝图谶疏》,对于盛行很久的图谶邪说做了辨析批判,图谶在当时的政事决策中作用重要,自东汉建国,光武帝登基以来,就被赋予了很重要的力量,然而图谶的过分发展,其流毒余祸,愈演愈烈,皇帝本人对此也极度最热衷,张衡对此提出批判,是极具勇气与非凡魄力的。在《论贡举疏》中,对人才选拔问题做出了论述,对于当时人才选拔中出现的问题,重文轻质,重书画文辞而轻政事才能进行了批判,《上京师地震疏》对于当时地震频发造成人民困苦,提出对策。这些问题都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这几篇奏疏,与汉初贾谊晁错的政论相比,虽少雄奇,但更多质朴严密。

在张衡后半生的创作之中,道家思想在其处世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东汉王朝在内忧外患各种力量催压之下,也是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亦绝非个别仁人志士所能力挽狂澜,在这种情况下,老庄顺其自然, 归隐田园的思想成为很多文人士大夫的主要处世哲学,张衡也不像屈原那样以生命与黑恶势力相抗衡《后汉书张衡传》面对宦官的飞扬跋扈,张衡也选择了全身远祸,保全性命,从他一面致力于天文学的研究,一面小心翼翼应付着各种奸佞势力,力求使自己的心态平和。

张衡的文学创作,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他继承了之前的许多名家的优秀特点,在他的赋中,可以看到众多前人的影子,不仅仅是铺排夸张的手法,在思想内容上,也多有承袭,如最著名的《二京赋》中,可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辉煌气势,可见班固《两都赋》的壮阔风度,大汉文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在此浩荡展开,《舞赋》《扇赋》《鸿赋》《冢赋》状物抒情,情感深挚,言辞流畅,论说充分,虽然现在只存残篇,但据此推测整篇文章,也一定辞采华美,文情并茂,如《定情赋》:“大火流兮草虫鸣,繁霜降兮草木零”有对《诗经》《离骚》中诗句的化用,“大火流兮”化用《七月》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繁霜降”一句化用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既有温柔敦厚,古朴华美之致,又包含了作者对青春时光留恋感叹的忧伤情致。《思玄赋》明显模仿离骚,受到小人的排挤不得施展自己的抱负,因而四方游历,借此排解心中的苦闷,赋中广泛运用典故,用各种前车之鉴发出警戒,在结构上,也明显模仿离骚,《离骚》两次借助巫卜之口,为自己指点游历的方向,《思玄赋》也仿照此结构,此外,在继承之外,张衡的赋又有许多创新之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因袭,《二京赋》是张衡累积十年,精思熟虑而成,其间作者游历四方,遍游通都大邑,观尽各方人情风俗之后才创作,并不仅仅是对前人都城赋的模仿,而是在各方面都成为时代顶尖的集大成之作。

另一方面,张衡更为重要的贡献是在抒情小赋上的创新,《归田赋》被后世广为传诵,开创了抒情小赋写作的先河,大赋铺陈排比,规模宏大的巨型结构具有论说充分,描述详尽的优点,但也存在繁琐累赘的毛病,张衡的《归田赋》,无疑是赋体文章在文体上的创新,用短小的篇幅恰当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起于所当起,止于所当止,不必搬套几乎已经形成固定版式的大赋结构,成为赋史上一道重要的分界线,这一创新可以说是赋史上的一次革命,为已经出现僵化倾向的赋开辟了新的写作空间,也为稍后的魏晋之赋及更后朝代的赋赋予了新的生命。

张衡还有一首很著名的《四愁诗》,借助思慕四方美景,路途艰难不得达,表达了对世事艰难政事多扰,自己欲图有一番作为,却为小人所阻碍的愁苦愤懑,此诗感情真挚深长,想象奇特,境界开阔,既有豪壮之情,又有缠绵之思,因而广为后世所传诵,不仅如此,这首诗为后世七言诗的发展开创了道路,五言诗从苏武李陵的相互答谒兴起,在东汉时期,经过乐府诗和文人诗的推动,经历了一个繁荣的阶段,张衡的这首《四愁诗》,每一句发展为七个字,为五言诗向七言诗转变创造了契机。

参考文献

1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许结

《张衡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3孙文青《张衡年谱》

商务印书馆 4费振刚《全汉赋》

北京大学出版社 5踪凡《汉赋研究史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6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

中华书局

中国古代诗文研究

张衡

张衡传

张衡评析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传·

张衡诗文研究
《张衡诗文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