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07-24 09:06:28 来源: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题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

语文优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课题于2011年12月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并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部级规划课题。

负责人:朱跃飞、丁国根

主要参加人:刘根孙、何明、邹明、黎美红、詹长福、尧能兵、丁国安、李勇、李志平、潘美才、杨祝莹、方晓明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语文优质课堂阅读教学与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是促成优质课堂的关键。没有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优质课堂的建构就是无枝之木、无水之源,终会流于空谈。所以,对教学技艺的研究便是从教师自身出发,挖掘流淌在教师心间的生命之泉,从教育智慧到教学机智,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教学策略到教学技巧,无不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也正是通过“语文优质课堂阅读教学”和“教学技艺”这个研究平台,搭建一座通往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普遍提高的桥梁。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深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从师生外显的行为出发,从教师外在的经验和技巧入手,结合教师内隐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探索优秀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教学风格形成的经验历程。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研究中,采用传统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努力,该课题研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近三年来,课题组老师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我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多次公开研讨活动,通过研讨、定期上研究课,并及时组织大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组成员实现了从“教

师”到“导师” ;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从“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日渐娴熟,学校有多人次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

2、为学校营造了“科研兴校,学无止境”的良好氛围。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同时他们还把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和老师们进行明确。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并分别上交到上级科研主抓部门参与评比。

3、走出去,加大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机会,为老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近三年来,学校安排并支持部分领导和教师积极参加抚州市科研所本课题组领导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和比赛,抓住学习机会,及时和上级主管领导咨询课题相关遇到的问题,在抚州市课题组领导的帮助指导下,我们的课题得以顺利实施开展着①科研论文质量优。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多人次发表在国、省、市级刊物及在研讨会交流或在论文竞赛中获奖多次。如张辉祥、丁国根教师撰写《我与教师报》获全国

一、二等奖;朱跃飞撰写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案例与评析获省三等奖;《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录与主板发表在《小学语文试验通讯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南辕北辙》获市一等奖。②教师参赛获奖多。教师在参加各类优质课、说课及课件制作等竞赛中多次获奖。邹明执教的《詹天佑》获市优质课二等奖、黎翠鸣执教的《月亮的心愿》获市录像课二等奖、黎美红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获县三等奖、丁国根执教的《田忌赛马》获县二等奖、刘根孙在全市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课件《田田忌赛马》,除此之外,我们还选派主抓课题的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前往抚州、金溪、赣州等地参加中央教科组织江西省组织的优质课观摩,通过听课学习,给我校在的教学研究实施中得以启迪和帮助。

4、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点面结合的形式,先后举行了六次研讨活动。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以学年组为单位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赛讲活动,每学期每人讲一节研讨课,组内教师随时听,及时交流、共同研究。通过参赛和听评课,我校学科带头人和部分青年骨干已脱颖而出,像我校的黎美红老师在形成个人教学特色上带动青年教师,多次做示范课、起到学科带头人示范引领的作用。

5、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转化为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形多了,被动听讲的局面少了;敢于质疑问题的同学多了,端坐接受的人数少了;积极思索争辩的氛围浓了,按部就班的气息淡了。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习方式中优势互补,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学校的课堂充满了朝气,凸现出了新课改的浓郁、和谐。

三、课题研究成果

在实施中,我们根据阶段工作任务,通过理论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经验交流、教学随笔等,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个别调整了实验计划,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三年来,举行了六次研讨活动。组织了常规性的研讨课近40余节,进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上课老师说构思与感想,听课老师谈看法与建议,总结成功之点,找出不足之处。有时,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在培养学生阅读上倾全力,全校掀起了一股积极投身教科研的热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发挥小组功能。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查找资料、主动质疑等一系列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本着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顺利完成研究工作。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给予更高的指导。

推荐第2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课题负责人

蔡自元

所 在 单 位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课题研究》

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第四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概述

我校课题领导小组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通过教育者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的实践.参与,合作,交往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以全体学生为德育对象,以班级为单位,以育人为核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长奠基;促进教师德育观念更新与德育创新能力提高,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努力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育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健康成长。这也就是我们研究课题的目的。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的不当,我们的德育往往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实效性不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的根本市里的熟人,学校德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今年九月九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好老师的标准的重要讲话中,他又深刻的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教师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所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对整个国民和民族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课题正式立项时间为2014年12月,课题名称:《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二 课题研究过程和活动

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 A、立项可行性论证

我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心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学校“诚信与我同行”等主题中队会等活动,获得了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2014年,我校被授予甘肃“优秀少年大队”称号。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了解了国内外关于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教体局德育工作的方案和要求,先走访了部分学校,对有关小学生道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对这些资料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的依据。本课题组有信心能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B、筹备开题:2013年3月——2014年8月

1、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作为首要抓起,积极培养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为 发展的重要战略。我们成立了以蔡自元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伏雁、王芳红、教导主任张文清、政教主任李君平等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和教师的能力水平,对我校现促进德育教育以及教师的与观念的更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完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及其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了精干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学校部分高级教师以及年轻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课题组还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课题研究小组还邀请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他们对我校申报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指导,对于课题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的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而宝贵的指导意见。我校课题组结合这些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在课题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好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学校情况:我校充利用各种条件,力争培养四有新人,求德育实效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快乐校园”“和谐校园” 营造良好育人的环境,加强德育学科渗透,举办各种活动。加强集体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气节,情操

组织保障: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参与研究教师的培训,提高研究能能力。具体表现:(1)课题组吸收了各科学科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对于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各种保障(2)课题组成员人手有一台电脑,工作信息化,办公无纸化,并以创建了QQ组群,交流方便。参研人员工作积极,团结协作,奋进创新。(3)均为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成绩的主体参与者,自身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经验经常进行积累与反思;(4)基于对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的浓厚兴趣和使命感。

经费保障:学校十分支持这一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

2.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课题运作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 1 成立课题研究组织。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整合教育资源,突出共建共育。 培养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倡导“人人都是美德工作者”“全员参与抓德育”。我们通过重点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实现“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

建设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德育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凸显育人里理念,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和谐发展。

4以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体验中

加强德育序列教育研究

实施“班干部轮换竞争制。”

开展“健智雅诚”教育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 5建立教育阵地,拓展教育空间

社会教育阵地是实施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空间,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研究,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发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

7 发挥学科德育功能,提高“教书育人”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长知识,求发展的主阵地。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

三、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有学校的强有力支持,保证课题的开展,研究计划能按时执行。 1加强课题研究意义的宣传,同时取得了广大家长,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

2对影响学校德育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控,并建立起三道防线,使学校德育成为有效德育。

3组织了社会调查,“开展美德伴我行”活动。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写出了阶段研究报告。 6主持人做好了阶段性成果的验收。 研究变更情况(无重大变更情况)。 1

推荐第3篇:课题工作报告

《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加区三中

董衍忠

课题组自从申请立项以来,积极组织参加学习相关科研理论,完善课题组组织机构,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切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初步完成了现阶段的工作任务。现报告如下:

1、进一步完善了本课题组的组织机构。

我课题组以加区教育科研所黄跃华为负责人,黄老师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明确了参研人员的分工和具体的工作职责。从课题资金来源、课题资源运用和课题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与落实。

2、对课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证和修订

开学后,我课题组根据课题的学校具体情况以及专家的指导意见,对课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查,先后开展了多次论证会,对课题进行了更为科学的界定和修正。

我课题组将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

(1)、利用现有物理教学条件,根据需要辅助表达的对象,把传统的物理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使用,总结出初中传统物理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优势互补的系列策略、方法;积极探索应用网络技术辅助物理探究教学的新模式,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2)、根据物理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建构从真正意义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物理的创新意识、主动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

我将课题的研究思路明确为: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不断反思——实际行动中不断调整——在工作中总结和完善。 我们将课题实施阶段划分为:

(1)、开题后,课题负责人通过各种培训网络、渠道对负责课题研究教师进行校本

培训,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

(2)、在物理学科教学改革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改善了师生关系;发动师生利用学校局域网络资源和农村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查物理资料,自主获取物理知识。

(3)、在教学中不断发丝,探讨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各自的优势,思索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教学优势互补的策略、方法、模式;

(4)、实施物理学科教学改革行动——“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学科教学实验;

(5)、解决物理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按照课题负责人开题会上的建议,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和学校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物理能力的培养。

3、制定并实施了工作计划

在开题以后,我课题组制定了切实的工作计划,并将工作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参研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做了如下事情:

(1)调查、分析了初中物理传统教学的优势、劣势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物理的教学优势、劣势,并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在工作和课题的研究中我发现,传统教学中的板书、精讲多练、启发思考等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不能丢,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物理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2)针对课题的全面认识,确定了课题进行的方向:

A、创建高效率的网络自主学习物理的教学模式;

B、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物理知识;

C、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互动方式,并吸收网络中外地的先进物理教学经验;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网络信息的习惯,增强学生处理物理信息的能

力;

E、通过网络物理资源的利用,注重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激情; F、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

(3)开展“互补研究”课堂实验

把研讨的重点放在“如何将学科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势进行互补”上,并初步进行“传统教学和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优势互补”课堂实验。

4、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校园网等硬件建设和教师培训为主,为课题研究做好物质准备和师资准备。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l)、认真参与校级培训,多参观、学习其他学校的多媒体课,利用学校的电脑自己制作课件并相互探讨。学习上网、邮件等技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处理能力;INTERNET网操作能力;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应用,综合能力训练(利用网络资料制作电子教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上课);

(2)、利用信息教育课和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电脑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处理能力;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成立子课题组,物理组老师积极参与。

(2)制定“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自主性的研究学习”课题计划,用平行班比对的方法进行行动研究。在试点班级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物理,比照班级用常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

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根据每节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中收集上课时所用的物理信息,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编排的,这样做的合理性,把几个学生的做法加以比较,看哪个学生收集的内容准确、精炼、效果好;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收

集的信息与学生的一起比较。通过师生的互动、总结把一节课的内容展示在一个平台上或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很快掌握这节课所学的物理知识。在课余时间里,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局域网,电子邮件、QQ,UC等网络与教师和同学传递物理信息。

(3)第二学期开始,结合新的物理教学内容,修正教学模式,加大网络在物理教学和课后物理学习中的运用,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第三阶段:总结与反思:

(1)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节课后都要写反思,每周总结一次实验班的教学经验。针对研究取得的数据和成绩,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书面总结和材料,撰写论文和体会。

(2)小组汇总,形成“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自主性学习”的理想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物理课堂教学的因素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网络中物理课件能有效地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例如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使得许多细微的物理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放大,许多快速的物理过程得到了低速状态下模拟,许多平面单向的物理图象得到了立体的呈现,许多一次性物理实验现象得到了多次清晰的模拟重现,许多难于理解的物理概念得到直观形象的说明等。现阶段,每位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实践中对于网络有效辅助作用得到深刻的体会。

4、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学校的网络网速较慢,有时还不能正常工作; (2)、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比较差;

(3)、教师利用网络处理信息和制作课件的能力有待加强。

(4)、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个别学生会上网玩游戏,造成个别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不信任,影响学生利用网络租住学习物理。

推荐第4篇:课题工作报告

我校课题组承担的《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教研课题,自2011年6月开始,经过二年的实践与研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近年来,各中小学纷纷以“德育为核心”,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同时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强调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被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所重视。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领导,做好课程资源开发、课程管理工作。课程资源开发,对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实践课程教学来看,课程的本土化设计和结合本地实际设计教学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但是,从我们学校的实际来看,目前在社会实践教学领域还没有一套结合校情、结合本土教学的资源,所以开发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显得很有必要。基于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针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于2011年5月我们积极申报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研究参与实验的班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现状。如学生发生情况、基本特点、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强弱等;教师教学的基本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建议。

②研究影响农村初中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的内外部因素。

③研究影响教师社会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的策略。 ④探索利于开展\"农村初中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特征\"的研究。 ⑤探索如何在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中实施发展性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与设计、准备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1月)

1、确定研究课题,组建研究队伍:成立学校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组。

2、查阅资料,进行理论研究学习,形成研究假设和理论体系。

3、2011年11月15日,县教科室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课题组的开题活动,大家对课题的意义、内涵和研究方法做了深入的探讨,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

向,拟定了课题研究相关计划及实施细节,并进行了初步的人员分。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全面实施,过程监控,适时调整。(2012年2月——2013年1月)

1、按照课题要求全面开展实践研究,深入落实实验方案。

2、收集各项各类原始材料,充分利用订阅的杂志、报刊,进行理论学习研究并进行经验交流。

3、召开课题成果发表会,展示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展示、过程反思,深化提高、结题鉴定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2、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

四、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学生开始变得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课本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还会去翻阅别的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例如,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学生买了科普读物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不但知道它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的作用,提高了他们保护花木的主动性,与以往的被动保护相比,他们是从心底里来爱护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科技制作、科技发明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长点。在主题活动中,各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了“科技进校园”、“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校园科技节”、“学生制作、发明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发明氛围。学校还成立了“科技创新学生精英社团”、“科技发明小组”,聘请专 业人员作为校外辅导教师,组织科普知识讲座,编写《走进科学》校本教材等,有力推动了学校科技制作科技发明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习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学校后面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同学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校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策略,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协作精神,拓宽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强化了课程意识,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教师由活动的“局外人”变为“参与者” ,教学视角已由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向生活延伸朝着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方向不断发展。活动地点也由过去的教室和校园,开始把学生引入大自然,引入生机无限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在活动中,教师发现了学生与课堂截然不同的一面,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更优化了评价过程。同时,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建立起了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在合作学习和反思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因此,教师专业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研究取得的主要成绩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两年来,多个学生的发明创造获得了省市级的奖励。耿云凯同学荣获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虚拟机器人灭火赛项 高中组二等奖;孟祥同学的电脑作品《2对2机器人足球》在二0一二年度济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二等奖;耿云凯 田英杰 同学的电脑作品《2对2机器人篮球》

在 二0一二年度济宁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二等奖;张博童、殷斯谭、孟祥同学在济宁市“移动校讯通”杯第十二届中小学航模运动会中,荣获优秀奖等。

同时,培养了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并发表了多篇论文。高海英老师的论文《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交际能力》发表在《学生双语报 教师版》2011---2012学年第37期;侯芳老师的课件制作《感恩母亲----珍惜亲情》主题班会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侯芳老师的论文《爱因斯坦与蔡元培的“北大之行”》被《当代中学生报》历史人教2012---2013学年第7期采用;课题参与人员周迎芝老师的论文《“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状况及研究》荣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李莉老师的课题课《How to carry out first aid in life》(如何在生活中实施急救)在校级公开课讲评中获得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六、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七、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分管领导姜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推荐第5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批准号

课 题 名 称 “互联网+”环境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升

学习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负责人

张晓欢

所 在 单 位 黑龙江职业学院

《“互联网+”环境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升学习效应的研究与实践》

黑龙江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课题组

一 课题研究概述 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软件技术是高速发展的专业技术,软件行业也是快速变革的行业,软件行业的产品需求,技术特点都在进行快速的变化和升级,软件行业人才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为满足社会的各种软件人才需求,各高校大力进行软件人才的培养工作,并通过教学改革寻求提高软件技术人才的质量的有效途径。将互联网与软件技术专业教学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个性化等特点,改革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将为学生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互联网能够超越时空,实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远程教育,让学习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联网的实时交互,可以让学生与老师联系的更加紧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互联网的个性化特点,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有效解决因无暇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质量差等问题。本课题正式立项时间为2016年12月,课题名称:《“互联网+”环境下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提升学习效应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GHB02007,课题负责人:黑龙江职业学院张晓欢。从2016年12月——2017年11月进行正式研究运作,2017年11月按预定计划完成结题。 2.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有关高中学生选课与学分制管理研究的各种信息。 (2)咨询法:在校内外反复召开各种咨询会,听取师生对当前高中学生选课与学分制管理研究的意见与建议。

(3)实践检验:经过三年的研究,通过实践检验,使高中学生选课与学分制管理研究的成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4)反馈修正:在研究的同时,及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修正错误,总结经验。

(5)统计分析:将改革结果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本课题研究,注意方法的综合性、实用性、灵活性、包容性,注意研究实验与推广应用并重,采用滚动发展的方式。具体方法是: (1)坚持调查研究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2)坚持灵活性和科学性相互结合的原则,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二 课题研究过程和活动

1.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2016年12月1日-2017年1月31日)

建立课题小组,由张晓欢、金忠伟、朱丽华、张兴华、王月明和刘红梅老师共6人组成。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特点和学情分析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和实施计划。定好实验班级,完善多媒体教室的设施。递交课题申请表后,课题组就着手组织课题成员学习,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理论,更新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定好实验教师,并对实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念。通过学习树立现代教育课程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突显三个特点:师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工具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高效能;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促进了各项准备工作的开展。完成课题申报并被批准立项,执教老师制订阶段实验计划。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均按计划完成。

2、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开展实验研究(2017年2月1日-2017年7月31日)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项目组各成员的工作计划,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2)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17年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内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3)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正在进行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改革,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3、课题研究第三阶段——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和验证(2017年8月1日-2017年10月31日)

根据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的反馈情况,讨论和分析实验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总结本次研究成果,得出实验数据,同时对以后研究工作做出展望。与此同时,形成本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4、课题研究第四阶段——推广有效模式和典型案例(2017年1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为了推广本项目研究成果。我们项目组老师,参加了黑龙江职业学院组织的“三说”比赛;发表了教学方法研究方面的论文;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其它五个专业教师进地座谈;参加信息工程学院“精彩一课”活动等等。

三、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有学校的强有力支持,保证课题的开展,研究计划能按时执行。 课题研究日志如下:

2003年5月1日:网站试运行;

2003年5月21日:在线考试增加试卷分析统计功能; 2003年5月24日:在线考试平台性能测试; 2003年5月26日:在线考试增加导出成绩总表功能;

2003年5月30日:在线考试增加自动生成word试卷(含图片的插入)功能; 2003年11月21-22日:参加在珠海市举行的子课题中期评估; 2003年12月4日:互动物理天地登录雅虎中国网站,只要在雅虎中国输入\"互动物理天地\",即可搜索到互动物理天地的网址;

2004年1月6日:由覃进文执教《家庭电路》; 2004年3月3日:由覃进文执教《伏安法测电阻》; 2004年6月11日:新增互动课堂系列;

2004年11月12日:由覃进文执教《运动图象、相碰追及问题复习》; 2004年12月1日:由覃进文执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004年12月10日:由覃进文执教《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2005年3月18日:新版网站在试运行中;

2005年4月14日:由覃进文执教《万有引力定律》; 2005年9月:新增互动实验与探索物理; 2005年10月30日:由卢燕冰老师执教《电阻》。

四、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

1、制作互动课件二个,《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课件在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课件评比活动中获全国二等奖,《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现象》课件获三等奖,均被收录入《K12获奖课件集锦》,该课件被网上大量转载。

2、撰写论文《浅谈物理电化教学媒体的组合》发表在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电子刊物

第十

上( http://www.daodoc.com/ 网页上“覃”错输入为“雪”),获“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论坛”征稿评比大奖赛一等奖,并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献《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通过百度探索该论文,能找到相关转载、采用、引用网页58篇。

3、制订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学单元设计12门。

推荐第6篇:课题工作报告

小学高段英语作业设计研究

---研究工作报告

甘泉县第二小学课题组 周 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大多研究和强调的是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课外作业作为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英语课外作业做了调查,发现学生课外作业方面的问题表现为:重机械操练,轻实际应用;重课本巩固,轻课外阅读;重统一任务,轻自主选择;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

可见,传统的课外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作业体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产生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完成作业现象,失去了课外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这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另外,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课外作业的有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课外作业设计方案的研究,有利于把书本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 20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改进作业评价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要多使用富有创造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外作业。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的任务是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大量阅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搜集相关资料,提升教育教学观念。

2.课题实验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 实验起步阶段:2015年2月—2011年3月

这个阶段是实验的初步实施阶段。把实验的一些措施应用于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并根据研究实验写出中期报告。

实验深化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完善研究工作,整理、分析实验材料,总结特色经验,形成案例集,并撰写出相关论文。

3.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在实验的总结阶段,主要是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结果并把它们形成文字。撰写结题报告,整理实验的相关资料及实验成果。为实验的全面的验收做好准备。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现状, 了解学生心声,制定具体改革措施。

3、行动研究法:将具体改革措施应用于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

- 22

推荐第7篇:课题工作报告

篇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09年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 课题编号:09b175 批准文号为:钦教研[2009]4号 苏 琴

二年来,我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始终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方针,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课题研究正常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研究,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学习与实践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在课题研究中,有45人次获各级别奖励。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全员参与。

为使我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苏 琴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总结报告。

副组长:罗锦英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组 员:颜居海 施一才 劳荣珍 周 胜 黄春红 莫科进 张丽梅 钟立菊 包丽梅 罗锦英 谢红妃 (进行课题实验,上研究课;做总结)

(二)做好课题研究主要活动设计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实施阶段:(2008年11月——2010年6月) 开始试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 (1)、按研究内容的相近,成立若干小组。 (2)、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 (3)、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4)、组成的中心研究组,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5)、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 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形成创 新思维培养课教案 (6)、每学期制定课题活动计划,定每周星期二上午第

一、二节为课题活动研究时间。(7)、每学期末做好资料归档、总结交流活动。 中期实践阶段:(2009年4月——2009年9月)形成“创新思维培养课堂 教学模式” 后期实践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探索“创新思维课堂培养 与对策”

3、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0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成果的整理和出版。如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5)、结题鉴定。 (6)、在本地区内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二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二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50多次,参加上级科研活动1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二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钦州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市级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上午用两节课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科研指导》、《钦州市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学语文课评估》、《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步设想》、《观念更新论》、《创新智慧论》《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情感教育教学的原则与环境》、《创新概念的鉴定及其研究意义》、《创新教育观的内涵丰富性》、《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浅探》、《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等等教育科研参考材料。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认真进行了公开课、优质课的说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坚持做到上公开课的老师必须提前一周说课,并且说课后进行集体备课,对课题研究课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公开课上完后,人人参与评课,真诚坦率地探讨一些教学问题。通过说课、评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很快。二年来,通过老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新教师的汇报课以及新老教师带徒一系列活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加深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学校组织一部分教师到柳高、钦州一中、二中等一些学校学习、取经;同时还邀请了市县教研员和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并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另外,我们围绕课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特别是课外活动做到了具有学科特点,形式丰富多彩。二年来,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全校性的语文创新活动。真正地丰富了校园生活,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课题研究无变更情况记录 本课题从2008年9月开始,在青云中学经过近5个学期两个循环的实验,二年来课题研究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都没有变更,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村政治课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教学法的策略组织机构和体系。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主要成果以论文、报告、专著等形式。本课题研究二年来管理单位不变。本课题于2010年10月完成研究工作。

四、课题研究成果出版、发表获奖情况

1、创新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二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在市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

2、二年来课题研究组发表或获奖论文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对策》、《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如何落实农村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浅谈和谐教育》、《浅谈探究性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于语文教学创新的探索》、《浅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创新之我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浅谈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与教育》《浅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成果代表作: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

2、《情感教育的渗透---《背影》教学案例》

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4、《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5、《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探讨》

6、《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

6、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篇2: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

13、3—20

13、6) 1.成立课题研究专班,提出研究问题,,草拟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筹备、问卷调查、开题阶段。进行理论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进行师资培训、开题。由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陆桂梅科研主任草拟调查问卷与实验方案。研究小组讨论通过。 2.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工,依据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日程和相关计划与规章制度,对课题运行提供组织保障、经济支持和人员保障。

(二)课题研究深入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制定实施计划。①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难度、研究范围;②修订研究措施、方案,调整科研人员的具体分工,培训教师。

3.筛选研究对象。针对以上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由课题组教师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组成联合跟踪辅导小组,在逐人建立个人档案,逐人制定干预计划的同时,分别对比较突出或带普遍性倾向的问题选择了1至2名同学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重点研究。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培训家长。主要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校长兰勇林及管政教工作的政教主任赖丽琴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专管德育工作副校长杨燕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学校举行多种有关关爱和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形成了一种关心留守儿童的氛围。

5.确立个案。15名课题组研究教师自主筛选,共确立了20名留守儿童作为重点研究个体。 6.建立档案,跟踪管理。档案内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结构、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状况;②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和重要生长史; ③问题发展史:包括问题类别、首发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学校与家庭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与效果。 ④其它的影响:如饮食、睡眠、情绪、行为; ⑤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态度与技巧;⑥ 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

(二)课题研究深入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1.针对个案,实施研究。针对不同的个案,对症下药。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访,个别谈心,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环境熏陶。 2.补充完善,深化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总结对20名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与矫正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干预措施,完善矫正方法,并推广运用到所有“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的诊断与干预研究中。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⑴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失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以下形式的教育活动。 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我们将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参研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把他们带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得到亲情般的关怀。

结对子 由父母均在家、家庭和睦、家长素质较高的学生与一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视为兄弟姐妹,在生活学习中比学赶帮。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学校将安排每班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会上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与父母交流。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让留守学生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与家长亲切交流。

⑵针对留守儿童的自我约束管理能力较差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一系列自主教育活动。

自主规划 留守学生在班主任老师、帮扶教师的引导下,描绘人生理想,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写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把它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或向班、小组同学公布,或装入成长记录袋,便于老师时时检查督促。

自律承诺 留守学生与班主任老师、班集体和帮扶教师签订自律承诺书,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缺点,向大家承诺限期改正,并写明改正缺点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以实现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自我评价 班主任、帮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通过日记、周记、汇报、“每日几问”、月评、期评等等方式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

⑶针对家校联系不畅,代理监护人监护能力差的问题,我们将开展以下活动: 建立专门档案 每学期初,学校将分班建立留守学生花名册,登记好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代理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等等,同时还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以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家校联系卡 学校将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全面了解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与留守学生的关系等等。及时向代理监护人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⑷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偏高,我们将开展的活动有: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②设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将开办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学校专管德育工作副校长杨燕珍),为留守儿童和全体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 (5)根据留守儿童性知识贫乏的情况以及存在的性心理状况,我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性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个陌生领域,老师的素质决定性教育的质量,因此,老师们首先要转变观念,坦然对待性教育。我们课题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性生理知识及保健知识,少男少女的心理学,心理辅导理论、方法和技巧,使老师在性教育活动中得心应手。

开设性知识专题教育,向学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识(我们学校请妇幼保健院医生来作专题市场讲座)

从调查中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性知识贫乏,导致他们性心理滞后,甚至使他们微弱的警惕与防备失去作用,容易误入歧途,因此,我们想通过专题教育(请专家来学校讲座)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性发育知识,教给他们保持身体卫生的保健知识,教给他们正确处理两性交往中的出现的种种问题等,向学生普及青春期性知识。

设立心理辅导室,由学校专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杨燕珍负责此项工作,矫治性心理问题。 班主任要加强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

学生思想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实施,班主任要早些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本班中问题较大的学生个案跟踪,实施长期心理辅导。(6)针对学生法制观念、法制知道淡薄,容易打架斗殴,以大欺小的现象,我校定期请合山市里兰派出所的警官们到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专题讲座。

2.完善教育功能结构

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管理的同时,促进学校教育功能结构的变化,学校在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状况,明确学校管理改革必须贯彻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爱生为贵,服务为重,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

一是建立“关键在校长,基础在班级,落实靠教师”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将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后勤主任、安全办负责人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考核评估、总结奖励。班主任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起着直接的作用,各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四个”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人数与教职工的总人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对子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对留守学生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教育。三是代理监护人培训制度。每月组织代理监护人学习有关儿童管理、安全管理、法制基本知识等。四是考核评估奖励制度。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劳动纪律、考勤、奖励与处分、职称等量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学校加强对政教处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联系起来,使之互相补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再次对20名的研究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前后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我校这16名以上的留守学生研究对象的心理障碍明显得到矫正,他们不但消除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极端等意识,热爱学习,生活学习在自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也理解和支持了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尊重监护人。我们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经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辅导留守儿童完成作业,利用假期时间给留守儿童送上温暖。

(三)课题研究总结思考、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3月)

1、按计划定期召开召开课题工作总结会,课题组成员进行对自己研究的个例进行分析,交流工作经验,进行评比,进行总结反思工作,撰写研究论文。

2、对课题结题工作进行分工,整理材料归档。

二、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一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3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制定三个阶段的计划,并及时进行总结,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20名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一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一年来,课题组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

2、充分保证课题研究时间。我们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课题活动时间,做到专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实验以来,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计划,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进行研究系统学习学习留守儿童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工作能力。

3、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实验以来,通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积极进行课题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有助于研究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的活动。

通过一年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

三、研究变更情况(课题组成员变更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陈家意老师由于个人家庭原因,辞职老师的工作,陈家意老师不在是我课题组成员,由我校骨干党良英老师加入课题研究,增加我校课题研究的实力,保证课题研究按时完成,课题研究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四、成果的代表作

课题负责人陆桂梅撰写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粟喜莲老师撰写的《小学留守儿童的问题探究》,罗冰老师撰写《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兰勇林老师撰写的《如何关爱留守儿童》,黄云东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党良英撰写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刘桂凤老师撰写的《用爱关注,用心呵护---留守儿童》,韦美芬老师撰写的《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篇3:课题工作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企合作 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0zcj333) 工

主持人:孔祥文 成 员:马庆玲 魏鸿喆 谷思政 张 辉

2012年10月《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工作报告 我们课题组参与研究的“2010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按照预先的研究设计和计划,如期完成了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与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职业教育是支撑国家生产力、社会和谐度、企业竞争力、个人生存力提升的公益性事业。实施职业教育有两个主体,一是学校,二是企业,二者缺一不可,且是一个共生共荣体。离开了学校的职业教育和离开了企业的职业教育,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教、学、做合一”,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时,校企合作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引擎。

校企合作教育形式最早产生于19 世纪末的德国,众所周知的德国“双元制”,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校企合作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曾以其促进德国经济发展的独特作用而备受瞩目与赞誉,并为世界各国所仿效。“校企合作”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20 世纪初的美国。校企合作教育在美国最早产生于大学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即现在的高职领域,它主要是指辛辛那提大学同大企业合作,对27 名技术系学生实施的职业教育。 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曾经出现过“半工半读”、“校办工厂”、“联合办班”、“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等教育模式,这些都是校企合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形式的体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逐步得到确立并稳定下来。近几年来,以中职学校为主,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是,多数校企合作办学是学校处于主动地位,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出路问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自发性地寻求与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而校企合作相应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比较弱。一旦遇到实际问题,校企双方的合作就难以长久坚持下去。而根据山东省教育厅测算,到2015年,全省技能劳动者缺口将达2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缺口将达80万人,全国将缺口更多。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面向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十分必要。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在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的途径上,深入研究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意识,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则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校是1998年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20人,各类成人教育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人数1300多人,总规模3920多人,被誉为“兖州职教航母”。面对这么一所大型学校,我校迫切需要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在如何改革办学模式上,我校选定“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题就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该课题以我校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为研究样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索总结我校实施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探讨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环境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改革,以及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运作机制问题,使学校达到规范办学、科学办学,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课题研究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实证的意义,通过我校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研究,获得一些重要经验,另一方面是理论意义,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模式,探索总结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规律,并指导实践,为中职学校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提供借鉴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课题界定

本课题所称的“校企”是指具有独立法人的中职学校和企业单位(行业组织),企业可以是社会行业的企业,也可以是学校校办的企业。“合作”是指校企双方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双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基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指中职学校在政府主导下,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技能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合作的一种教育模式。

2、理论假设 在当前情况下,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是最适合我国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培训与使用的教育模式;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和运行受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教学管理改革等创新对推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实施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3、研究依据

(1)理论基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也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可见,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实践中,必须紧贴企业需求,与企业保持“零距离”,扎扎实实地开展校企合作。 (2)政策支撑

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开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提供了政策支撑。199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

推荐第8篇:课题工作报告

《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课题工作报告

泰和县苑前小学:曾昭桂

泰和县苑前中、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紫瑶山下,宁静的仁善河边分立着苑前中学和苑前小学。苑前中小学共有56个教学班,学生共2200余人,教师共15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8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90℅,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5℅。近年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多年来,两所学校在省、市、县教育局的指导下,迎课程改革的大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2003年,在省、市、县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苑前小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2005年,苑前中学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作文教学模式初探》;2010年,苑前中学承担了市级课题《初中思品“知行统一”教学模式探究》;2011年,苑前小学承担的是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以上课题研究,两所学校的课题参与老师始终把教学实践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把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按照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推动教学,用课题研究推动整个课改的不断深入,不仅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氛围,而且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11年,在市、县教育局的指导下,在罗继远老主任的直接关心下,我们承担了市级课题《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通过一年多的课题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开展的课题研究做个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吸收课改精华。

教育科研是课堂的生命线。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做到职责分明、协调合作,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定期对开展实验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现在学校教师有着一股向课题研究、向课改要质量、要效益的共识。

要有效的推进课程研究的深入开展,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自承担课题以来,我们经常从互联网上查找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经常召开课题研究、课程改革的相关研讨会,在学习实践中教师的科研水平显著提高。我作为中心小学的教研组长经常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2011年、2012年我参加了由江西省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组织的“滕王阁之春”小学数学名师研讨会;2010年我参加了由吉安市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培训;2011年我参加了由吉安市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课题研讨会;在这些与课题、与专业素质有关的培训、学习,让我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也为后来自己与课题组教师的成绩取得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校本培训,发挥资源优势。

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逐渐装备,苑前中小学先后装备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农村远程教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教室;另外,现在在网络应用上学生也体现了较强的接受能力。这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完备的软硬件条件。当然,课题研究的开展也带动了学校校本培训、校本研究,课题组成立后,学校多次派课题组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回到学校后及时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的新理念、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三、加强过程管理,多学科推广。

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题研究的计划,如何沿着既定的目标一步一步的推进。为此,每个学期课题组教师就要召集在一起,制定课题学年工作计划,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实验教师以课堂为主线及时反思与小结;在每个学期结束,教师们又聚在一起交流和探讨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方案,使课题研究得到实效。

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能推广其教研的价值,课题研究也能从推广实践中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校内推广,配合县局组织的“百校千课”2011—2012年课题组教师参加了初中政治

“主题班会”、初中语文毕业班复习教学、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小学数学毕业班复习研讨等教学比武,课堂内,学生气氛活跃、兴趣浓厚,课堂外学生兴趣得到延续。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课题教师上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使得每一堂课都成为课题实验的一个细胞。 校外推广,在市、县教育局的组织下,我们多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交流活动,带去我们课题研究的体会和信息,同时也收获了一些信息与经验,在我们教师的辛勤耕耘下,所任教的学生的潜能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电脑操作、美术、书法等方面取得较长足的进步。

四、发挥示范作用,辐射乡村小学。

作为市级实验课题学校,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的配备上相对乡村小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广大的乡村小学他们的教学设备与教学观念还比教落后,教师们仅靠一本书、一枝粉笔,言传身教,这种单向的、单纯的传播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啦!如何改变乡村小学的这一现象,我们通过优秀课题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影响和带动周边小学的发展,在运用传统教学媒体的传统课堂上,让乡村小学的学生也能手、脑、眼、耳并用,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宽松的、高效的学习空间,使得乡村小学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兴趣、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一)、理论观点

1、兴趣,就是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爱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产生的想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2、人们总是对与需要相关的事物感兴趣。学习兴趣来源于求知的需要,而求知欲、好奇心和热爱美好的事物则是人的天性。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说道:“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课堂求知的一种强烈的热忱。”

3、潜能:是人类潜在的体能与智能的总和。国内外学者都用“海上冰山”理论形象地说明人类潜能的巨大。人的能力好似一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像人类已知能力——显能,这里是很小的一部分,而沉没在水面之下的未显露部分却是显露部分的5倍、10倍、20倍、30倍„„

(二)、

1、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恰当的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组织更新颖、更能吸引孩子的眼球,让学生能够运用视觉进行初步记忆、消化教学内容。

2、用好传统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多元兴趣。发挥学生的传统教学中,教具、学具的使用、运用,能充分动手能力,在老师与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学生运用感觉、触觉去记忆,达到立体记忆的目的。

3、培养学生课堂与课外的语感、数感及基本的道德意识。以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兴趣为主,辅之以课外的阅读、社会实践,从而达到学生的能力的提升。

在承担课题的两年中,我们紧紧的围绕课题开展工作,积极做好学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作为课题工作的主阵地;同样我们也不会忽视学生的课外能力的培养,近两年里,我们积极参加学校、县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学校的各种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县里的电脑制作比赛、书法比赛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老师更多的是一种欣慰,看到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推荐第9篇:课题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电子白板的研究》

工作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汇冠软件,课堂中如何高效、切实的为教学服务,增强科研意识,加大科研推进力度,指导广大教师从研究解决身边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提高索质、节约时间、高效的教学思路和策略,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课题研究指导机构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在小组领导协调管理下指导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指导小组成员如下:

主 持 人: 赵 华

领导小组: 宋 震 张志海 参与人员:

二、建立和完善小课题管理制度

1.课题研究选题备案制度 (1)学校一般于学年初组织课题选题申报工作,提出课题申报选题指导建议。教师可根据学校选题指导建议,结合自身实际申报选题。 (2)研究周期短或提早结题的教师,或因种种原因尚未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亦可随时申报选题,报请指导小组审核、教务处备案。

(3)教师应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入手,自愿申报选题,填写课题研究计划表,并根据指导小组建议及时进行修改调整,指导小组审核通过后由教务处统一备案,纳入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未经指导小组立项审核的课题教务处不予备案,不享受学校课题研究考评奖励待遇。 (4)教师申报选题,一周内应提交《课题研究计划表》,一个月内应根据指导小组建议对《课题研究计划表》进行修改完善,并将修改好的《课题研究计划表》报教务处备案存档,然后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表》扎实开展研究工作。未及时修改完善上报的小课题选题,学校不予承认。

(5)课题选题名称、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一般不得随意变更。特殊情况下确需变更者,须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小课题指导小组同意、备案后方可实施。

2.小课题检查、交流、指导与结题鉴定制度

(1)学校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发布《学校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明确活动安排。各学科组组长根据学校计划安排,组织指导本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一般说来,学校每学年上学期组织课题研究阶段性交流,下学期组织课题研究中期述职检查,学年末组织结题鉴定与成果展示活动。研究周期短或提早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也可提早申请结题鉴定,学校将根据其课题完成情况决定是否单独组织成果鉴定。已完成结题鉴定的教师方可继续申报新课题。

(3)课题结题鉴定的一般程序是:课题主持人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整理课题研究档案,提交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提出成果鉴定申请;学校组成专家、相关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代表,组成课题成果鉴定委员会,对申请结题鉴定的课题进行书面评估,然后根据课题特点,决定采取何种形式组织现场鉴定和成果展示活动;成果鉴定委员会根据书面评估、现场鉴定、成果展示情况,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决定是否准予结题、成果鉴定等级。

(4)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适时组织课题研究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专题讲座、对话咨询等活动,并利用网上QQ空间及时提供诊断、咨询服务。

3.小课题成果应用推广制度

(1)小课题研究通过结题鉴定后,应及时制定成果应用推广计划,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取得更大的科研效益。

(2)课题成果应用推广采取项目制,由课题主持人具体负责,成立成果应用推广项目组,确定成果应用推广范围,制定成果应用推广计划,报请课题指导小组审核批准,然后组织实施。 (3)学校为小课题研究成果应用推广提供支持与指导服务,并于学期末组织成果应用推广评估活动,根据成果推广项目组主持人工作汇报及档案资料查阅、现场考察等情况,对成果项目推广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成绩纳入年度业务绩效考核。

4.小课题研究激励保障制度 (1)小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管理,作为教师业务研修的重要指标,列入期末、年度业务考核。学校根据课题研究选题申报、研究计划制定、阶段性交流、中期述职、结题报告与成果展示情况,对课题研究具体情况进行评估考核,考核成绩列入教师业务考核指标。

(2)学校每学期都根据课题研究进度,组织小课题阶段性检查、经验交流、问题研讨、中期述职、成果展示等活动,及时反馈检查交流结果,期末汇总各项活动评估信息,设立优秀课题主持奖、优秀课题参与奖、优秀课题推广应用奖等奖项,对小课题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3)学校根据小课题研究开展情况,按年度组织小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研究扎实深入、实践应用价值大的已结题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给予表彰奖励。优秀成果永久性存入学校教学资源库,享有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待遇。

三、小课题研究基本规范 1.选题申报

(1)教师应根据学校小课题选题指导建议,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选题。选题确定应大小适宜,能切实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实效。

(2)选题申报可先书面上报初步拟定的选题名称,然后于一周内填写《小课题研究计划表》,正式提交学校小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根据学校指导小组建议,一个月内完成《小课题研究计划表》的修改完善,提交学校备案。

2.研究实施

(1)选题审核通过后,课题主持人应根据《小课题研究计划表》,立即开展研究活动。阶段性交流中发现课题研究活动不够扎实,考核评估不达标者,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提出黄牌警示;中期交流仍不达标者,提出红牌警告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取消立项资格。

(2)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坚持认真、求实的学风,注重实际效果,并注意平时资料积累。资料积累可采用电脑数据积累和纸质材料积累相结合的方式。课题立项后主持人应在电脑上建立以课题名称命名的专项文件夹,内设“活动通知”、“相关研究资料”、“过程资料”、“结题资料”等子文件夹,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搜集的报刊杂志、书籍资料,纸质的过程性资料(如调查问卷、学生作业作品、教师发表论文与获奖证书原件等),可用档案袋方式积累保存,以便及时查阅。

3.交流述职

课题主持人应根据学校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阶段性交流、中期述职检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及时总结反思,吸取借鉴他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课题立项后未及时参与上述活动者,视为自动放弃课题研究,取消课题立项资格。

4.结题鉴定 (1)课题研究完成后,主持人应及时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整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并将结题报告提交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提出结题鉴定申请。未提交书面结题报告者,结题鉴定申请不予受理。

(2)提出结题鉴定申请后,课题主持人应主动与成果鉴定委员会沟通协商,根据课题特点,就具体鉴定方式和成果展示方式提出自己意见,在鉴定委员会指导下进行成果鉴定。

(3)提出鉴定申请因同时做好以下资料准备: ①书面提交(可用电子稿)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②分类整理电脑课题研究文件夹中相关资料,力求纲目清楚、分类适当、内容充实,能真实反映课题研究实际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严禁临时补造资料、弄虚作假。

③分类整理纸质课题档案袋中相关资料,以便鉴定评估时参考查阅。发表的论文、获奖证书应使用原件,特殊原因使用复印件的应提供相关证明。 其他未尽事宜,参照一般教科研工作规范处理。 梁园区谢集镇良浩第四小学课题研究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2、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讨论拟定课堂教学反馈内容。

4、各课题负责人工作述职活动。

四月份:

1、开展课题组研究课活动。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

3、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与研究,布置下阶段主要研究任务。

4、开设研究课活动。

5、组织课堂教学反馈。

五月份:

1、课题组活动,组织理论学习。

2、课题组成员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和总结。

3、课题组进行阶段工作总结,奖励教科研积极分子。

推荐第10篇:课题工作报告

课题工作报告(3000字以内)

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第11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

工作报告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是2013年8月被批准立项的宿迁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通过研究者的积极努力,目前已经顺利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组通过科学管理,认真实践,使课题研究的各项目标逐一达到预定要求,下面就课题研究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概述 1.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组为便于研究,制定了研究方案,着重研究以下内容,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实施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2)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实施有效性评价 (3)挖掘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实施有效性评价 (4)充分挖掘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实施有效性评价 2.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特点,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研究,不断调整研究的计划及策略,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此外,还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实验观察法、案例法、叙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3.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证,我校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督促课题组实实在在地开展研究,形成了课题组具体操作、教科室协作管理的格局。

课题研究以来,学校采取了有效举措落实研究制度,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将教科研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我校将科研、教研及课改工作结合起来,个个是科研教师,坚持每人一堂公开课、一次专题发言。定期研讨制和个人研究任务制度成了扎实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进行各项课题评优工作,对教师评优晋级给予倾斜,极大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过程的情感,同时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 《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多元智能》《论教师成长》《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等。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1)准备阶段:(2013.4—2013.10)

组织组内成员调查目前教师教学评价现状,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设计方案,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写出开题论证报告。 (2)实践探究阶段:(2013.10—2015.2)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2015.2—2015.5)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③举行课题实验结题和鉴定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成绩

经过二年的研究,本课题组已完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达到预先的假设。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研究的主要原因,明确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意义,探求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养成课堂教学评价的习惯等。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借助对教学问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解决,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2、课题组内合作的氛围得以形成,教师课堂评价的习惯基本养成。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习惯性地用上了评价性的语言。如张鹏老师的“你的声音真响亮!”张涛老师的“你的语言很优美!”陈晓秀老师的“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张玉波老师在对待差生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对劳动的热情用到学习当中来,通过鼓励表扬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老师们能主动讨论课堂评价的效果。在学习共同体内,老师们善于合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自觉向同伴“求救”,同伴们也主动“帮忙”。这样的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进步。

3、课堂教学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的成长带来了课堂效益的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多了,课堂不再沉闷,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了教研方式的改进。

本人在课题申报至结题期间,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多篇论文在《课外语文》、《考试周刊》、《教育科学论坛》、《读与写》等报刊上发表;在省“师陶杯”“蓝天杯”等重要评比中获奖;在县“同课异构”展示课中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四、总结反思,不断升华

1、评价只是手段,而且它的实质是来增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这种意义上说,评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倒好处才好。

2、由于本人理论水平有限,未能将研究案例提升到较高的理论层面。评价是一种手段,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教学评价应该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 今后我将探索和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方式。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改进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0一五年四月

第12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优化教师教学行为,适应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邹城市唐村镇唐兴小学课题组

2016年4月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引言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充分体会到当今中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二、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课题组于2016年初申报沧州市“十三五”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提纲编制研究》,并于2016年5月获市教育局认定、审批、立项。课题获批立项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郑艳丽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并于2016年5月举办了该课题的开题仪式,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了人员分工、制定了研究方案,撰写了课题开题报告,并得到学校领导在资金、人员、工作开展等方面的支持。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学案导学”和“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2)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导学提纲”。

(二)研究内容

(1)“生本教育”相关理论研究,重点解决“生本教育”“学案导学”概念的认定和优点分析。

(2)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时为单位,编制高中政治导学提纲。 (3)对 “导学提纲”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发现的问题作出修正并改进。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A、研究过程中,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负责人:郑艳丽

为使我组《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提纲编制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课题研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将本课题研究作为重要事情来抓,成立有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如下: 组 长: 郑艳丽 负责统筹课题研究全局,指导课题开展工作。

组 员 : 马艳玲、吴桂芝 负责课题资料整理打印,及日常课题工作开展管理及记录。

其他工作:

(1)、做好课题的申报和论证。 (2)、组建课题组,商议研究计划。

(3)、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方法和有关理论的培训。 (4)、撰写开题报告和召开开题会。

2、初步实施阶段:(理论学习阶段2014.04-2014.08)负责人:郑艳丽 (1)、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分析,交流总结的方法,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邀请有关专家针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指导;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新课程教材以及有关素质教育的文件。学习研

究生本教育、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的活动。

(3)、开展每月一次的课题讨论活动。

3、深化研究阶段(2014.09- 2015.12))负责人:郑艳丽

(1)、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并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尝试研究。 (2)课题组定期举行生本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通过外出学习和课题组集体研讨,对导学提纲在编制过程中如何渗透生本教育进行研究。

(4)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汇总、整理工作。

(5)课题组成员以课时为单位,分工合作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提纲。 (6)对导学提纲在课堂上进行运用,结合各种生本研讨课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改进,并汇集成册。

4、结题鉴定阶段(2016.01-2016.04))负责人:郑艳丽 (1)、处理数据资料,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加工修改研究案例。 (4)、完成结题工作。 (5)、结题鉴定。

B、课题组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1)文献研究法。在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通过查阅、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研究过程中,也针对研究的实际问题随机进行资料查阅。对导学提纲编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编制原则进行研究。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向省内外导学提纲使用较成熟的学校进行学习,归纳总结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导学提纲编制方案。并在课堂实际运用中,对导学提纲加以修正和完善。

五、研究成效

两年来,课题能按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组针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拟订了课题实施方案与计划,保证课题有序进行。两年来,课题组举行校内课题研究活动近30多次。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组还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从出勤率上保证课题的开展。此外,选定的两个实验班级作为课题研究成效参照。两年来,我们认真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个成员的理论水平。二年来,课题组结合济宁市、邹城市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要求与安排,每个成员都主动参加了组织的各项各次活动,与此同时,课题组组织全体成员定时学习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先进、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2、丰富政治课堂教学的内涵。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师教学设计方面进行细化、深化。教师围绕怎样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教师在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启发、诱导、点拨,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过去学生的被动接收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彰显了课堂活力,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促进了角色的转变。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传授知识的指导者”向“知识促进者”悄然转变。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统治者,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同一个高度,同一个平台上作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探讨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力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气氛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参与热情明显增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两年来的教学成绩进行前对比,成绩大有提高。

5、加快教师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缺乏专家引领,当前需要技术层面的指导。基层学校请到专家亲临指导的机会相对很少,希望专家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把脉、诊断,解决研究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

2、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资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课题研究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

3、缺乏交流、沟通互动的机会。我们更多是在自己的学校内部搞课题研究,缺乏走出去的机会,从管理人员到研究教师更多是局限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这成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制约因素。

第13篇:数字化课题工作报告

成都市“11.5”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数字化发展子课题

小学数学教师数字化发展的个案研究

工作报告

成都市龙泉驿区清水乡九年制学校

我校参与成都市“11.5”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数字化发展研究”子课题“小学数学教师数字化发展的个案研究”,已按计划开展了两年的工作,到现在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现就本课题级研究工作进行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历程

本课题自2007年立项开展研究以来,经历了课题的宣传鼓动参与研究、课题实施、课题总结三个阶段,研究工作持续了两年,计划于2009年结题。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基本工作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

1、广泛宣传造势,提高教师对“数字化”的认识。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了我区教改几年来的经验,认识到我区教改取得长足进展。

2、组建了学校“数字化”课题领导小组,落实各项研究计划的实施,指导学校课题研究的开展。

要开展好科研这项工作,干部教师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前提,管理落实是保证。为此,我校于2007年初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为组员的“数字化”课题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中实行分工负责,落实到人,使我校“数字化”课题在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后勤保障和监督考核等方面均得到了保证。

3、加强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要开展好“数字化”课题必须有与之适应的数字化能力,为提高我校教师在“数字化”方面的素养,我校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培养,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质。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 摸清情况

我校问卷调查与总课题的问卷调查出发点是一样的——就是调查学校参研教师的电脑操作技能的基本情况和现在缺少的电脑操作技能,并了解学校数学教师最急需的电脑操作知识是什么。为子课题的课题实施内容的选择作好铺垫。

2、配合总课题加强培训 提高技能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教师基本的信息技能:

①学校远程资源了解和使用培训:使参研的数学教师了解学校远程教育资源接收情况,使用情况,有哪些资源对课堂是十分有用的,有哪些资源是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用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习怎么在课堂上和自己的学习中使用这些丰富而有用的课程资源。

②浏览技能:利用互联网对教师进行培训使老师掌握如何设

1 置网络浏览器并能熟练地应用其浏览功能。

③搜索技能:掌握各种搜索技巧,搜索关键词、关联词表达准确简练,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分类来扩大或缩小搜索范围等等。

④信息下载管理技能:除了熟练掌握点击相应的链接直接下载以外,还需要掌握如何去下载那些并未表明可以下载的信息,如音视频文件等。

⑤信息发布技能: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有效地发布信息,掌握信息上传的一般技能,能将自己的课件、文稿等放在网上让教师查看,掌握各种网络信息交流方法,如BBS、Blog、QQ等等,能建立自己简单的个人网站。

3、密切关注总课题方向,积极参与网络教学研究

定时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小学数学教师数字化发展总课题在《龙泉教育》网上开辟小学数学“研究专栏”,学习总课题向全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料,在网络上积极参加学习总课题定期进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和特邀专家得理论培训。

①通过E-mail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织的教师教研内容征集活动。

子课组将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经验及时向总课题组汇报,并争取得到与总课题的交流和指导的机会。

②利用龙泉教育网上的网络教研交流平台,参研的子课题教师将远程教育网上的资源和自己经过培训学习后开发的个人资

2 源放到龙泉教育网上与老师们共享。

一颗珍珠无论多么亮丽,作用都会有限,也难以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若是将各地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成串,积成堆他的作用将无法估量。 新课程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资源的溃乏。而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是个体劳动为主的,这使得许多教师智慧封存于个人手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网络平台可以融众人的智慧于一体,通过“个体创造——切磋互动——共享资源”让同伴互助得以很好地实现。我们以longquanshuxue@126.com公共邮箱和数学教育博客、教育论坛、小学数学QQ群组等载体为交流平台,将数学教师们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的课件,编制的试题,教学设计,教学心得等放在网上,使老师们的成果能够彼此交换,使他们的作用和使用范围被无限放大,从而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这一举措必将带给我校参研的数学教师带来参与研究的巨大空间,为教学注进无穷的生命活力,为“同一片蓝天下”的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共建增光添彩。

③参演得子课题教师要经常以论坛等大范围的形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教研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体会,并通过交流与研讨点燃教师心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创新” 之火,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子课题配合总课题推荐相关的小学数学网站和小学数

3 学教学权威杂志,并及时向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一线教师经常关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新动态。教师们平时遇到的教学苦恼、问题、体会,都可以通过“发贴”的形式自由地在“龙泉教育小学数学”内发表意见。当老师们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贴到论坛时,阅读的老师需要细心地读贴,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是进行询问,或是进行答复,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本学期我们网络教研的主题是 “计算和应用题”教学两大版块,低段的老师们在计算或高段老师们在应用教学中有什么好办法,或是遇到什么难题都可以及时发布到网上,以供大家交流和探讨。

4、加强管理紧密地沿着总课题的研究方向前进。

本子课题组在研究中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在子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按照总课题方案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在研究中根据研究情况随时对子课题方案进行完善修改,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根据总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出子课题详细的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末上交课题研究小结。各子课题的参研教师也要在学期末整理出自己的课题研究体会和总结,配合子课题组的研究策略。

5、加强参研教师间的横向交流,积极参与同类子课题间的纵向交流配合总课题的研究策略!

为了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深入,课题组中心组定期组织各子课题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并鼓励优秀学校、教师对薄弱学校和教师

4 进行重点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本子课题组织学校参研教师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牵头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校间的课题交流学习活动,并争取在交流中不断总结取得进步。

(三)、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2月)

参研的小学数学教师很好的落实总课题提出的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自己在子课题学习和讨论过程中的所得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子课题组认真总结形成教师数字化发展理念性的东西并在子课题组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研究队伍的基本情况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数字化”课题研究,成立领导小组,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虽然两年中几经人事变更,但研究“数字化”工作从未终止。

领导小组基本情况:

陈家银(校长

本科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

) 何传福(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 龚邦忠(教科室主任 本科学历 小学高级) 张芳群(总务主任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

) 毛本木(工会主席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

) 林宗良(村校校长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

) 王德顺(村校校长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

5 研究小组:

刘华(数学教师、大专

小学一级) 陈丽(数学教师、大专

未评) 罗光钦(数学教师、大专

小学一级) 林宗良(数学教师、大专

小学一级) 张芳琼(数学教师、大专

小学高级) 张朝润(数学教师、大专

小学一级) 黄贤光(数学教师、中师 小学高级)

四、以制度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激励教师参与“数字化”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工作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首先,制定了《清水学校教师综合评价方案》,将教师的学习提高,课题研究等纳入考核。并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晋升晋级等挂钩。

其次,制定了《清水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单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进行考核,从而使教师不但明确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工作,而且极大的激励教师参与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的经费投入

自开展”数字化”研究以来,学校先后投入了经费近4万元,并对本项款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购买学习资料、计算机及网络配套、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指导工作、落实对参研教师的工

6 作补贴和奖励,由于措施得力,为我校“数字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显著成果

1、“数字化”课题的开展使教师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的观念以及教学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教师CAI课件制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2、通过“数字化”课题的开展,使我校教师计算机运用技能和网络使用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教师通过网络交流,使我校数学教师的数字专业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14篇:信息技术课题工作报告

《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工作报告

马杭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这个课题从2012年立项开始到现在,即将历经三年的探究和研究,这三年中在园领导的关注下,专家的指引下,我们全园老师共同参与研究,逐步发现着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各科教学领域中的新颖、奇特、形象、灵动、创造等等,让教育教学在课堂上鲜活起来,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掌握了白板技术、制作课件技术,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上的提升等等,更发现幼儿接触电子信息的快速、充满趣味,提升了语言表达、情感交流、个性品质、艺术等方面的能力。

本课题经过中期评估后,根据提出的问题,我园继续依托相关制度、培训、外出学习、专家引领等方式,同时围绕提出的问题,各科制定的研究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扎扎实实将课题做实。现将课题实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奏激荡——加强组织与管理,保障课题实施 1.定时召开会议,确保课题有序开展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我园各学科工作室,云端工作室(信息技术)、小红帽工作室(语言)、小博士工作室(数学)、小问号工作室(科学)、七彩虹工作室(美术)、“哆来咪工作室”(音乐)的领衔人定时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课题开展的计划,根据课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确保课题有序开展。

2.出台管理制度,保障课题有序运行

科学而完善的管理制度既是实验工作的先导,也是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的有利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目标考核制度、建立“五个一”制度、资料归档制度。工作室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制度的建立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有序运行。

3.架构课题栏目,有效管理信息网站

课题研究除了在幼儿教育中得以广泛开展,同时在幼儿园的管理中也实现网络化、无纸化管理,根据课题研究、管理、应用和实际需要,架构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信息课题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活动”、“学习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学习资料”等栏目,老师们每次的研究过程通过上次网站,真实地记录了研究的足迹。 4.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1)理论学习

我们发动教师收集网络、杂志中关于信息技术在幼儿各学科中的运用研究方面的活动设计、论文等材料,网络世界大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2)技能培训

在这三年中,我们对全园教师开展了flash课件制作、教学ppt的制作、图片处理与优化等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并不间断地委派云端工作室成员进行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再由这些工作室的老师对全园教师进行辐射式辅导与培训,老师们集体参与,共同学习,学会了课件制作及修改等等技术使用的的基本方法,通过园部持之以恒的培训与学习,园内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园云端工作室成员人人会制作教学课件、处理图片等,其他教师也有了熟练运用的能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进一步凸显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在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下,课题研究让每位老师都动起来,无论是课题学习还是培训,无论是研究教学还是开展竞赛,让老师们在一点一滴的课题推进中不断地思考分析,一个一个解决着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问题,让课题真正动起来。

二、主歌昂扬——深入与推广,辐射研究脉络 1.各科教学,推广运用

在平时各随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深入推广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形象、清晰的媒体手段为幼儿展示栩栩如生的画面,令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更加出彩。有老师运用电子白板教学,还鼓励孩子上前操作,无论是采用电子白板功能中的拖拉、书写、绘画,还是运用ipad平板电脑操作,孩子们非常兴奋,同时也很喜欢上前操作,高端的电子信息技术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

2.深入研究,辐射脉络

为了深入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与弊端,本学期我们通过各工作室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利用传统模式:图片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进行对比,设计了操作性强的研究、观察、评价表格,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体验到信息技术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信息技术的介入,使教材更立体,优化教育过程的同时提高了保教质量。但是大家也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根据课程要求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还相继开展了相关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沙龙活动,围绕信息技术 2

的“新、奇、趣”开展交流,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进行了整改,使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崭新的信息技术让教学课题鲜活起来,让幼儿更学习更富有积极性,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更优化教学。

三、副曲回响——梳理与归纳,提炼研究成果 1.梳理思路

经过这三年大家扎扎实实开展信息课题,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也逐步积累着相关的经验和资料。如何把这三年的信息课题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提炼?本学期课题组老师一方面继续按课题要求开展好常规研究活动,一方面提炼研究成果,。首先我们召开课题组会议,大家通过讨论梳理研究的思路,同时布置任务。其次各成员明确分工,分头梳理在这三年中大家扎扎实实开展的各类相关信息的资料。

2.提炼成果

优秀教案集锦:首先各工作室收集三年来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教育信息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教案,并分类归纳整理。如:语言工作室:将开展的三年中绘本类优秀教学活动进行归纳。按几个类别整理:滑稽类、情感类、成长类、科学知识类等等,其他数学、科学、美术、音乐学科也同样分好相关类别进行整理提炼。汇编了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相关优秀教案集锦共5本。

优秀论文集锦:其次汇编了相关信息课题的获奖优秀论文集、教案评析集锦,三年来,全园共有56篇相关课题论文获省、区一二三等奖,有14个多媒体、白板课件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在课堂教学区级评优和说课竞赛中课中有1人次获一等奖,2人次获二等奖、8人次获三等奖。云端工作室主要是负责课件资源的归类整理,我们从建立到逐年扩充,现已形成了一个涉及各年龄段、各学科的规模庞大的教育电子资源库。积累了教师自行研发的110多个优秀课件、近优秀课例二十节和大量的教育素材。

应用评价体系:通过制定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建构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评价体系。

经过老师们的梳理、归纳、整理,让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与研究这个课题的成果资料逐步在老师们的探索和研究中一跃而出,更跃进了老师们的脑海中。

四、余音嘹亮——回顾与总结,延续研究方向

回顾三年的教育信息课题在幼儿教学的应用与研究,我园是全员性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评价,不仅提高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和手段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1.软件开发技术薄弱

目前老师的有些信息技术还是停留在浅层次上,开发高端信息技术的能力有限,如: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一些相关软件的开发上比较欠缺,在一些公开活动中,使用ipad平板电脑开展教学活动较少,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值。 2.外培力度还需加强

平时老师们接收的信息技术培训也是局限于园内教师开展,外培的信息技术不多,今后我们还要加大外出培训力度,强化网络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能更加精湛,更好地优化教育教学。 3.配置设备尚需完善

学校购置设备还不够完善,白板目前只有2块,各教室虽然有电脑,但屏幕较小,今后会加大投入。

在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涌入千家万户的高端信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教育信息技术成为我园教育教学中一大亮点,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何更好地规划,打开教育信息技术细小的切入口一点一滴地去挖掘创新,我们需要运用指南的教育理念,以踏实的科研态度,大胆创新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推动这个信息技术的课题不断的沿着小的切入口深入、发展、壮大,让信息技术这个有力的翅膀带动我们全体老师翱翔在幼教这片广阔的天空里。

第15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4年3月,我们政史教研组承担了区级小课题《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任务,经过将近一年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临渭区教研室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表扬或批评”,它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和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即时性评价是以“质的记述+价值判断”为主,而非“量的记述十价值判断”的评价。即时性评价也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悄况的信息”。 当学生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发展。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拔动孩子的心弦。如今,即时性评价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即时性评价在课堂的实施,能促使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过去传统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也发生相应改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参与,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使教与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

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并通过师生,生生自主合作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丰富教学过程及教学反馈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学校高度重视,确保课题质量

我们学校领导一直对教育科研十分重视,一直坚持科研课题引领教育教学工作。校长杨国际是学习型带头人,特别是课题的申报立项后到实际研究,积极关注,派教研室陈文霞主任、王宏校长、史宏涛校长亲临一线、直接指导并参与研究,安排参加过国家远程历史研修培训的田宝娣老师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王红利为小组长的课题实践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历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后勤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课题研究平台

2014年3月,接题以后,课题组成员对学校及自身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是一个年轻的薄弱学校,但校长好读书,乐教研,且非常重视硬件和校园文化建设,想尽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现代化设施和书香气息及氛围可以与强校媲美,除此之外外,我组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我校的学生及班额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学生朴实中渗透单纯、活泼里散发可爱,活脱脱城中村杂拌糖,班额小,易于发散。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和本组自身的资源开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能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 不足,找出努力方向;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契机,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教学活动高潮时,抓住机遇,及时“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欣赏别人,提升自己,又能互相评价,始终让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认识,提高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高质量的保证课题预定任务的完成,学校和课题组都十分重视。学校专辟时间进行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方式,不失时机地派年轻老师利用双休日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自己的研修视野,聘请区教研所张伟利、校电脑专业老师王再峰对大家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自己电脑的操作能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以便全体课题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网上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教研室还亲自邀请区教研室主任杨晓荣老师进行《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区教研教研室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课题组每周二教研会上留出一定时间由史宏涛校长亲自集体学习有关与课题有关的理论材料、观看名师视频,号召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网上自学,并积极撰写研修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热情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课堂适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己并且不断激励、导向、调控、诊断,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自信心,增加内驱力,从而不断进步和全面发展,例如,丁娟梅的《丝绸之路》研讨课上,学生在丁老师的激励、引导调控下,不但了解了当时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和地区:长安、楼兰、敦煌等,领略了昔日敦煌的繁华和作为“咽喉之道”的重要性,还懂得了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探险的精神、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自主和合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互评,小组互评,能调动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课堂的主人。例如李亚青老师的《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展示课,配合学校餐桌式摆放,整节课能让学生互议、互问、互答、互评,能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探索、感悟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自主思考和自主创造的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时评价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评价方法的灵活严密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获得了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王红利老师的《拿破仑的文韬武略》公开课,王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环节,如拿破仑的学生生涯、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对法典的评价、拿破仑的演讲,凸现拿破仑的勤奋、坚强、博学、爱国、激情和远见,展示出历史发展的生动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但与此同时,王老师并没有过分夸大这些因素的作用,而是处处强调拿破仑与时代的关系这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跳出过分看重个人的天赋、性格、意志、品质等对于历史人物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结局的影响的评价模式,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不仅提高了自主协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师生的专业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课题组成员积极承担各种公开研讨课,老中青默契协作,给年轻老师搭建平台,让他们让有机会观摩更多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特点和经验展示自己。从本课题立项以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也将“即时课堂”渗透到讲学稿中。今年3月中旬,王红利、史校长、王校长、丁娟梅每人展示一节历史优质课5月上旬,田宝娣、李亚青、丁娟梅每人展示一节历史优质课,丁娟梅上一节观摩课。让学生在耳目一新、多方位评价中获取知识。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们始终立足于历史课堂教学,营造出浓厚的教研教改氛围,积极开展组内的集体研讨,每个教师切实上好每一节历史实验课。然后进行互动评议,通过实验课老师的课后反思、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听课老师的点评,不断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即时评价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教学理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课题组的教学实践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2014年3月---10月,课题组共打造精品展示课10节,融入了大量“即时评价”的方法和元素,受到听课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还将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对“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体会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12篇,“即时评价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撰写论文10篇,随笔10篇,精品教学设计10篇,课例分析10篇,教学反思10篇,阶段总结5篇、调查分析2篇、心得10篇、观察记录、10篇、互评互听12篇、活动记录8次、即时反馈评价语及作业填图册、绩优学案1000多册4万多次,在区教研室质量检测中取得很大进步。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教师要有极高的热情深入到一线的课题研究中去。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评价方式多样化与课外延伸法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即时评价的相关理论方面还应加强学习和积累,从而更好地指导课题的实践研究;

课题组老师大都能够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但个别教师的实验意识不够,使研究工作相对被动,研究问题停留于表面,不够深入,评价模式单一。

课题组教师集体研究和交流的时间可以安排得更多更充足一些。 实验资料的积累工作还做得不够细致完整,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对于学生的课堂调查缺乏客观的评价,没有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并尝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力求比过去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推动课题发展

我们将继续在杨国际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陈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使研究不断深入

依托本校政史教研组其他课题的辐射作用,为本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做到资源共享。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即时评价不仅对历史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搭建良好平台,潜能得到驱动,使老师真正起到引领作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6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瓜坡镇中学

吕华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大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成了我们选择本课题的重要原因,一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坚持以新课改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课题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激发学生拓展阅读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的研究。 ②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策略探索。

③建构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课外阅读模式的研究。 ④提高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效率的研究。 ⑤课外阅读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6、案例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进程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 9 月—— 12月)

1、成立本课题领导工作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

由于本课题被列为渭南市教科研究重点课题,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在学校领导下,我们成立了以俞学军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由刘颖统一安排协调各课题组成员,多次召开会议,根据总课题确定子课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阅读动机、阅读类型、阅读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最喜爱的书籍类型,最喜爱的阅读形式、阅读速度、阅读笔记、阅读习惯、阅读交流等,形成调查报告。结合我校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反复讨论,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研究内容,完成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和课题申报工作。

2、组建精干的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法 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精干的课题研究队伍,俞学军副校长亲自挂帅,由学校高级教师李青燕、吕华丽,一级教师赵淑丽、刘颖,二级教师张聪玲组成课题组成员,并进行了合理分工,定期研讨交流。

3、科学制定课题方案、隆重开题

为了使课题方案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师实践操作,课题组查找了有关课题的文献资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反复研究,带领课题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反思自身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为了全面、客观、真实的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促进课题实验扎

1

实有效地开展,找出学要探索研究解决的问题,课题成员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观看网络知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学校加大图书室、阅览室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物质条件

为做好课题的基础工作,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图书1000多册,成立了两个读书室,定期向学生进行发放。基于学校图书资源浪费现象,主研教师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定期带领学生选择书目,与学生共同学习,一年来共向图书室集体大量借阅图书10次,所借学生交换阅读达10多本。确保课外阅读总量的完成。通过多样化阅读活动形式,带动学生投入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之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班级建立了小小班级读书室,让每位学生将自己家里拥有的图书带到教室来、学生间相互借阅,品种多样的读物更是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同时也帮助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的学生解决了资源匮乏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4年1月 ——5月)

1、理论引领,提高教师课外阅读指导理论水平

作为一项主题研究,课题组的所有成员,不仅需要具体研究实践,还更需要有扎实有效的科学理论知识来支持帮助课题研究实践。我们重视课题组成员的培养,重视校本培训,加强校际交流,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校本培训”的方法,“校本培训”规定课题组成员每两周一次集中研究学习,讨论交流每阶段的内容、重点;制定实施系列读书活动方案,学习阅读及阅读指导的相关理论;结合实际调整研究内容。除此之外,我们还利用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各校际间的相互交流,为课题组成员构建了课题研究的框架和理论知识,也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氛围倡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激励师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校首先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园里,“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校品牌”的愿景激励着我们,“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的口号鼓舞着我们,读书长廊里一本本经典读物吸引着我们,图书管理室书香陶醉着我们,学校读书网站300多条,书香专栏新闻记录着我们的成长足迹„„师生们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享受着阅读。

3、教师搭台、加强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研究

课题组教师作为课题的直接实施者,自身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素养,从课题立项以来,参研教师努力投入到课题专题研究课之中,以课题研究为依据,借助校本教研这个平台,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之中。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每位教师执教一堂课题研究课,各位参研人员认真备课、授课,有的是从课内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李青燕老师是课外阅读训练方案;有的是具体的课外指导课,如赵淑丽老师的《将体验感悟根植于阅读教学中》名著的导读教学;吕华丽老师的《老人与海》的激情体验教学;有的是针对阅读中的一个细节问题作指导:如刘颖老师的《藤野先生》与《阿长与》对人物刻画的方法指导,就学生每人都有的《语文阅读》一书有目的、有要求的指导阅读;张聪玲老师的《初中生课外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每堂课有课前讨论,课后总结,并撰写了论文收集成集。这种课题研讨课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们课外阅读指导的水平。

4、活动为载体,有效推进课外阅读指导实践

2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外阅读指导扎实有效。

开展语文晨读活动,要求学生每天早晨朗读一篇课外文章,可以是《语文阅读》,可以是《中华经典诵读》,可以是《中考满分作文》,也可以是《名人故事》,让晨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自愿行为。

开展读书主题班会活动,每周利用周一的班会课,由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如“快乐读书、健康成长”,“经典美文伴我行”等。

开展“诵读歌、读美文”活动,本学期为了响应华县教育的号召,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于“五一”节隆重在我校举行。为了此次活动,前期各班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各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背诵,在班级内、班级间、年级间形成一股浓郁的竞争氛围,这次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人文体验,受到了全体师生的好评。

开展了课外名著导读及测试活动。课题组根据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所列的名著篇目,对学生引导阅读,并在各年级分别开展了“课外阅读问卷调查”活动,以及“课外名著一百题”的竞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读名著的热情。

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收获,课题组每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体会及读后感征文活动,通过课题组评选出优秀文章,在学校办一期专栏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成就感。

三)工作总结及成果梳理阶段(2014年6月 ——10月)

1.各项工作资料、研究痕迹的收集、汇总;总结和反思了每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2.梳理各子成果,初步成果的归纳总结;阅读方法及指导策略的推广、验证,意见建议的采纳吸取;研究成果的最终形成和完善提高。

3、组织人力,进行课题研究结题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安排了刘颖同志组稿撰写实施报告、结题报告,填写课题鉴定评审书;吕华丽老师撰写了作报告;赵淑利、张聪玲撰写整理子成果的电子文稿和资料,准备课题结题验收工作的相关事宜。

四、研究成果:

1、教师能力成果 1)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形成了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教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们由原来不知道什么叫教科研,变得认识并喜欢上了教科研,掌握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

在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上,老师们从自身的教学入手,寻找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与行动,最后还进行了评估与反思。这样反复循环,教师们一步步地深化了课题的研究,为实现由教师匠变为专家型讲师找到了一条捷径。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促使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培养了教研教学的后备人才。

2)在新课标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树立了正确的指导评价教学观。把阅读教学从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通过激励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的终极目标,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本课题研究在我校彻底肃清了课外阅读只是耽

3

误学习的错误思想,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成绩,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乘风破浪。

3)教师的充电提高意识越来越强烈。赵淑丽、刘颖等老师积极参加县校级的学术讨论会,进行论文交流,向专家学习请教,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有二十余名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学习并毕(结)业,教学思想理论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4)教师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思想观念上,培养教师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牢固树立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全面的学生的观念。二是在工作方法上,重视培养教师从知识传授向引导创新发展。三是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培养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向课外兴趣小组的引领与课外阅读指导活动相结合的科学、合理、高效化发展。

2、学生的行为实践成果

1)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生有了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掌握了多种自主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产生了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学生读完之后,他们的收获,在学习价值得以体现,再加上我们经常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一课题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中也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2)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课内外的巩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如: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勾、画、圈、点、批、以助思的习惯,品词译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可都大有好处。

3)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掌握了许多自主阅读的方法: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读书方法,将阅读与讲述、画图画、表演、思考、比较、写作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会记眉批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会写读后感,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生就能很好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4)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有了转变,将教育的眼界从课内引向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指导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3、建构了比较成熟的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种教学模式。1)“作品导读——自主阅读/激情朗读——心得交流——总结提升”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组织晨读活动、课堂阅读等情形;)

2)“创设情境——角色饰演——交流探究”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课本剧、情景剧情形;)

3)“认知感悟——学习运用——模仿试笔——交流总结”教学模式。(适用条件或主要用于阅读教学向写作延伸等情形;)

4)组织课外教学

主要用于组织阅读沙龙、主题演讲赛、诗歌朗诵会、情景剧排练、读吧写吧、鸡汤论坛、名作鉴赏等。

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我们初步认为有在同类学校推广的价值。

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品尝了收获和成功,特别是学生的进步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备尝了探究的艰辛,尽管我们时刻在思考,不断在努力,但研究并非完美,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我们定会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4

第17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认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必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前沿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实现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个教学方法,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有效学习机制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科研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和实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认识,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作为带动构建高效课堂的突破口,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的研究为切入点,本着“重立项、重过程、重管理、重效果”的原则,不断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校本教研,完善信息技术配套设施,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积极实施课题研究,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强课题研究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课题研究管理机制

学校十分重视对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共同参与的课题管理行政领导小组和由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实验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技术小组,形成以决策管理—跟踪指导—反馈调控—实践总结—推广应用为一体的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实施分级管理,分层负责,上相联动,整体推进。

1、课题研究行政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 ***

2、课题研究技术小组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 ***

(二)完善课题保障机制

一是制度保障。为保证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包括《课题立项申请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子课题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跟踪调查制度》、《课题研究激励制度》、《实验教师公开研讨课制度》等一列课题研究制度,分层次建立健全了课题组成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是人员保障。学校结合实际,采取“全员培训、骨干先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精心选拔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发挥我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一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进取心,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研究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发现,乐于交流、勤于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队伍,形成骨干教师引领,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的研究模式,为课题研究提高强有力地人力资源。

三是时间保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的时间,做到每周二已安排一次备课组活动,每周四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实验课、研究课的汇报交流,每学年进行一次阶段总结交流活动。同时,学校电子备课室全天候开放,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网上交流、网上研修。

四是设施保证。学校注重课题研究工作的设备设施投入,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等,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网络教室,建立网络资源库,为每个教室以及部室配备了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系统,给70余名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100M光纤接入互联网,并不断完善校园网,建立了互联网多校媒体教室及校园网络配套设施,开辟了课题研究网站。实现了互联网进教室、进部室、进教师办公电脑,做到了班班互通,教师人人互通,资源共享。营造了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硬件与软件配置为稳步开展课题研究创造了物质条件和基础。

五是经费保障。学校对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优先拨付,保证了课题研究所需的图书、音像资料、多媒体辅助设施以及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研讨会、交流及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所需经费。

(四)落实管理措施,提高研究效益

做好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是完成课题研究,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要抓好课题研究必须从方案制订、活动开展、过程检查、阶段总结、资料积累、成果总结这六个环节抓好落实。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实施计划管理。学校把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由课题负责人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步骤以及要求和措施,然后由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分别制定出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最后由实验教师写出子课题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二是实施课题网络化管理。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范围,课题组分别确定若干子课题,再由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按照学校子课题确定本组的研究课题,最后实验教师根据本组研究课题分解出研究子课题。这样,对总课题进行层层分解,形成课题网络使课题落实到各教研组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三是实施分层管理。学校按照校长—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组长—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实验教师流程分层提出明确的管理职责和要求,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要有实施方案,有计划安排,有阶段实验分析,有实验实验信息反馈报告、有阶段反思和总结,有教科研成果,同时对实验的资料进行收集归档整理。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层管理者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实际组织好各种活动的开展,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控,做好跟踪调查和指导,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适时调控,使课题正常有序地进行,确保研究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设想 经过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课题研究成果植根于广泛而扎实的教师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上。

1、课题研究积累了教学论文、课件、教学设计、课例、素材库等丰富的资源,我们把这些资源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2、课题研究初步形成的“边导边学五环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实践和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研究实践范围,在专家指导下研究,在实践基础上升华,做好跟踪调查和指导,进行科学论证和检验,不断充实完善,使课题成果更加完备、规范,凸现成果推广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3、课题成果推广过程中,贯彻点面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注重整体性。先重点班级后整体推广,摸索推广经验的同时大面积铺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全面性。必须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实施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上级教科研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召开课题成果交流会、汇报会,使课题成果在校际、镇、县得以交流和推广,形成引领全镇、辐射全县的局面,做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开辟成果应用的空间。

第18篇: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第1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

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9至2010.1)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3至2011.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9至2012.1)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

一、

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鹿山中心小学谢家溪校区2010年3月“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大纲中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数学开放性问题顺应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它被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极佳切入口。目前,由于受到传

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推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而课堂教学也必将打破原来封闭的状态,努力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态势。

二、对课题的认识和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认识最新研究认为,数学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传统封闭题而言的,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给学生形成了较大认知空隙的问题。它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泛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种最突出的特征:

1、内容的丰富性。开放题题材广泛,涉及面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背景新颖,内容深刻丰富。解法灵活,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2、形式的多样性。开放题呈现的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形式来安排设计,综合性强。不像封闭性习题形式那样单一的呈现及呆板的叙述

第2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初中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力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10.4—201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10.9—2011.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11.7—2012.3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

11、

12、

13、

14、

15、16班,八年级

9、

10、13班、14班,九年级

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第3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省东中科研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二、课题界定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九、遗憾和思考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课题背景

“语文教学正面临危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体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费’,厌教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中学语文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在此严峻形势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两省一市试验三年后,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于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使用,从而取代了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课本,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的变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需要我们对实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学进行有意义的理论研究和有价值的课堂实践。新教材是出来了,可如何适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方面对旧教材所作的三个方面的改革(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破除以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体为中心的模式;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导思想,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新教材的教法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题界定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2000年秋在全国大范围内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及配套读本。其“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3.强化了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4.突出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教材使用研究的范围包括:围绕新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从

教材、教者、学生和教学手段等教学元素出发,以理论研究为主导,侧重于教学实践,在构建有关新教材多层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上下功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三个系统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和有一定操作性、示范性的课件模式。特别在我们这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里,拥有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积累了一定的校本课程的教学经验,教学的对象也是不同层次的,这些个性和特色更加激发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凸显我们研究使用新教材的个性,走出研讨教学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对我国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能》和其他著作中对八种智能作了明确阐释。他认为,语言智能是指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其他还有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相对于先前的一 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的面貌。这些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每个人的各具特点的个性心理结构。他还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成不变,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能强项,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教育还要及时引导学生从强项领域走向困难领域。因为,所有的智能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能的支持。

上一篇:工作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下一篇:网络销售岗位毕业工作实习报告

第19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苏巷中学

龚定扬

2008年5月,我校申请立项滁州市级课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10月获批准立项,历时近三年。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数学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本课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一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研究大致分为三个过程:

1.可行性论证阶段(2008年5月—2008年8月):通过学习和研讨,理清核心概念,阐释和完善核心概念的界定、定义和内涵,进行课题研究设计与课题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组织专题讨论会、研讨会。

2、前期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0

9、2):制订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准备好开题报告,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初期应用。

3、后期实施阶段(200

9、3—20

10、2)进行个案和核心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推进课题研究进程。定期召开专题报告会,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整理归纳,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并进行分析。

4、总结鉴定阶段(20

10、3—20

11、5)全面回顾总结整理近三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组的管理工作,2009年11月由我加入课题组专门负责课题的管理,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每个月开展一次公开课由课题组实验班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和方案实践于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共同研讨课题研究的进度、交流思想;每个月

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一次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总结经验、分享成果;每学期有计划总结,以此来督促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课题组经费运转方面,学校不遗余力,每年投资近三千元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组培训学习等。明光市教育局叶主任等经常到我校来督促指导,实时掌握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给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建议。

2011.5.31

第20篇: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课题研究

工作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研究》课题,自2012年1月立项以来,我努力工作,通过两年的研究,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性,两年来我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订阅了《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等杂志进行学习与参考,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的理论来指导我的课题研究。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进行一次,每次40分钟左右,学习教育科研的基础知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我主要学习了《学习论》、《教育走向生本》、《走进新课程》、《小学儿童怎样学数学》等书籍。研究如何发掘生活化的材料,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一理念。其他还选用以及借鉴国内学校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收集信息,积累大量的资料,在课题组学习中,我既学习理论,又及时了解各班实验进展。

一、扎实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2012年4月,我对实验班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教师们普遍感觉到我们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数学教学过程缺乏生活性,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得不到充分实际应用。从对学生的调查看,他们则更喜欢教师上课时能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有机会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为此,我的课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与本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对\"生活化\"教学方案的设计、研讨、反思,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以及课后对他们的访谈等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不断调整我的研究进程与策略,又通过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及时总结经验。如通过研究我发现并提出了对生活化数学学习材料的发掘可以从“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料的发掘”及“实际生活中学习材料的发掘”两方面展开,而实际生活中学习材料的发掘又可以通过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等渠道获得。通过这样的教学,我发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心情愉悦,而且它所达成

的目标无论是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态度上都远远超出了以往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的数学课,它更关注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让学生乐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创设生活情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成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我们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我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分别在课堂上放了4个包,分别是2斤、4斤、8斤、10斤。然后就让学生上来将这4个包提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感觉一下所提起各个包时有什么不同,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提包同学脸色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紧张?”、“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脸的表情是最轻松?”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得出“提2斤时是最轻松,提10斤时是最紧张的。”然后我就要抓紧机会再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得出了原来“10斤比2斤重”,然后再让学生讨论“2斤与4斤”、“4斤与8斤”、“8斤与10斤”之间的比较,到最后,而最终让学生明白:斤数大总是比较重。那也就是说比较重的数字就比较大。然后引导学生不知不觉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引入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10斤比8斤重、8就比4大,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356与360,谁能说出哪个数大?”学生很快就能说出360比356大,然后我再写出:581与57

9、2503与2530、36500与35600等三组数,让学生讨论比较大小,学生都能很快的说出来了,通过这样创造生活情

景可以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接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生活教学情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2、挖掘生活例子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精神,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我在教授“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课时,我挖掘了这样的生活实例:我扮演公共汽车,同学扮演公共汽车的旅客,公共汽车汽车从起点站出发时共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旅客上车,到了终点站时共有50个旅客(全班共有50个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出站时只有25个旅客,终点站时却有50个旅客?那么中途上来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50;反之,我又扮演公共汽车,同学同样扮演旅客,公共汽车从汽车起点站出发原有25个旅客,公共汽车在行进过程有25旅客上车,然后提出问题:到了终点站时公共汽车有多少个旅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5+25=?然后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得出?+25=50是知道一个加数和和求另外一个加数,25+35=?是知道两个加数求和的,从而引入课文的内容“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实际例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轻松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又如我在教受“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引入学生过生日时切生日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50 个人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而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分数”,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

颖、亲切,更加容易接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挖掘数学中“生活例子”,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3、增强生活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引导学生探索:课桌椅摇晃该怎么办?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椅子;学习了圆的知识,我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学习“除法的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计算自己从家里步行到学生平均每分钟要走多里路程„„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广泛运用在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这样就大大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会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增强学生生活意识,确实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我们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让数学生动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高不可攀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习数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研究工作取得较为圆满的成功.二年的实践与探索,我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对新课程有了更深的体验,写出了不少优秀论文与案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等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学生还能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反应自己的学习生活。当然,在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
《课题工作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