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其他工作总结

人才办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5-29 08:34:18 来源:其他工作总结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人才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人才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认真对照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仔细剖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一区四地”建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顺利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暨人才工作会议,认真总结2010年人才工作,对2011年人才工作进行了安排,力求做到早部署、早启动,今后将根据时间节点逐步推进各项任务顺利进行。出台我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提出责任单位、细化工作任务、推进的时间节点并具体完成措施,为落实我县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协调组织召开我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传达学习2011年西部片区人才工作座谈会议及中共**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关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办发﹝2011﹞1号)精神,全面部署党 1

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专项考核的前期工作。

二是加强县校对话,稳步推动县校合作项目深入有效开展。今年1月,本着坦诚互信、合作共赢的原则,**县与**大学正式签定县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未来五年,**将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全方位、多形式地依托**大学科技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地促进县域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双方将“共建五个基地,实施五大工程”,即共同建立科技帮扶基地,实施科技服务地方工程;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实施人才强县工程;共建大学实习实践基地,实施育人工程;共建就业创业市场,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共建合作发展战略研究基地(中心),实施发展战略工程。目前,**镇和**镇概念规划项目、**县芒果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高速公路**入口绿化及道路景观改造项目等3个项目已正式启动。其他项目,如霸王乌鸡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麒麟菜高产栽培示范建设项目等也在加快推进,各责任单位正在积极细化项目方案,拟定相关的合作协议。

三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出台我县《落实实施方案》,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副乡镇长派遣计划、建设规划人才智力扶持、教育人才智力扶持、紧缺

管理人才招录计划等十项行动计划。目前,有3名科技人员下派到我县**镇、**镇及**镇挂职副乡镇长职务,1名建设规划人才挂县住建局副局长职务,1名建设规划定点服务人才,4名教育人才挂县民族中学教师职务。据了解,挂职人员都能认真遵守工作纪律和组织纪律,主动融入单位,密切配合挂职单位做好扶持工作。出台我县《直接联系重点专家办法》,加强县委县政府和高层次人才的联系与沟通,调动高层次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广大优秀人才努力创新创业。坚持更加开放的人才观念,通过招聘等方式,拓宽人才选用视野,引进优秀人才。上半年,面向全省公开招聘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充实到县财政局、县卫生局等部门,通过面试、群众测评的方式,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基层优秀人才选聘到业务岗位上来,打破论资排辈的干部使用陋习,实行优胜劣汰,为优秀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

四是多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工程,提升人才总体素质。通过办班及实地锻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在干部政治理论、国际旅游岛建设、农村维稳、防腐倡廉工作等领域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半年来,联合县委党校举办2期近270人的村两委干部培训班;分期分批组织20多名党政领导干

部、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参加旅游城市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培训;采取课堂讲座、技术人员田间示范等模式,举办农村干部实用技术、木薯、香蕉栽培技术、橡胶割胶技等培训班近600人;对18名分配到我县卫生院服务的助理执业医师进行岗前培训,为我县乡镇卫生院注入新鲜血液。

五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促使人才工作规范运行。出台我县《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全面实施;制定《**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职责》、《**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县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党委(党组)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县人才工作专项督查制度》、《**县人才工作信息通报制度》等8项制度,促进人才工作走上制度化、规划化的轨道。

六是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2011年我县人才工作预算数1109万元。比2010年增加486万元,增长78.01%。其中,每年将投入300万元作为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我县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奖励、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实施中西部人才智力扶持计划项目的

资助等。出台我县《县校合作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每年设立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县校合作项目的财政性资金,为确保县校合作项目专项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下半年,我们将以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为动力,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结合实际,认真对照考核内容与标准进行自查,组成检查组对各单位人才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促进人才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继续推进县校合作项目实施,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全面合作,力求实效,推动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模式落到实处;继续跟踪服务好科技副乡镇长、建设规划人才派遣计划,深入落实好离退休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智力扶持等各项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人才发展政策、重点人才工程的制定和实施等。

2011年7月7日

推荐第2篇:人才办人才工作总结(压缩版)

四、着眼于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拓宽人才工作领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是以加强宏观指导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将人才工作纳入沙湾县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把人才发展计划纳入了沙湾县“十二五”规划,并出台了《沙湾县“十二五”人事人才发展规划》。修改完善了《沙湾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印发了《沙湾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并将全县各党委和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人才工作职责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继续落实人才工作例会、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月报、督促检查等制度,召开县人才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2次。下发了《2011年沙湾县人才工作要点》,建立并落实了沙湾县党政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深入各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总结了畜牧系统“1+3”城乡人才共建模式、金沟河镇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工程等做法,并在全县各乡镇(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工程,有效推动了人才工作。

二是以提升人才素质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

设。以提高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的执政能力、专业技能和创业带富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党政干部学时学分制、专业技术干部继续再教育培训制度、“院校+基地+农户”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制度等。围绕沙湾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三校一基地”(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农广校,三道沟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作为各类人才培训主阵地,将石河子大学、昌吉农学院、鞍山、潍坊、延安党校等疆内外院校作为各类人才培训的外延阵地,同时,建立了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6家,创业孵化基地1个,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16个,与中央电大等联合办学2家,科研院所在我县科研成果转化基地2个,切实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以“党政领导干部夜校”、名师培养工程、鞍沙两地干部人才双向交流培训项目、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为载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大规模培训各类人才。今年以来,全县通过本地专家和“请进来”专家授课方式,共举办党政干部、专业技术干部等各类人才培训班 期,培训人才 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人次,累计开展技能型人才的专项能力培训 人次,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人;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共选派到本县以外其他疆内外院校培训人才 人,其中,党政干部 人、专业技术人才 人、农村实用人才 人,全县各类人才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是以创新工作机制为抓手,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继续完善引进、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制定了《沙湾县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意见》,在提高基层干部人才福利待遇、激发基层干部人才工作活力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开展了沙湾县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调查问卷活动,召开了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和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定《沙湾县鼓励引进和稳定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草案)。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各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等柔性引才方式引进我县各行业急需人才。今年以来,全县各部门柔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余人次,为企业引进大中专毕业生 人。积极开展沙湾县“十大名师”、“十大劳模”、“十大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出台了《沙湾县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办法(试行)》、《沙湾县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开展了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召开了全县科技进步工作表彰大会,县委、政府拿出近百万元对获得科技进步奖的个人、科技工作优秀个人和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加大人才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县财政投入 元用于各类人才的培训,投入 万元用于干部住房补贴,全县专业人才的流失量明显下降,低于2010年 个百分点。

四是以营造良好的援疆工作氛围为根本,认真做好援疆干部人才工作。认真做好我县“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训计划”三批大学生的选派工作,

积极做好摸底登记和政策宣传工作,目前,共有140名大学生已经赴辽宁或即将赴其他省市培训。已在辽宁参加培训的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根据两地干部人才双向交流项目要求,制定了《沙湾县2011年干部人才外送培训计划》,截止目前,已组织培训干部人才255人。妥善接收安置了第七批19名鞍山援疆干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经常听取关于援疆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援疆干部,做到给职、给责、给权,尽快帮助援疆干部进入角色。在生活上倾情服务,做到了办公室、住房、办公(生活)用品、伙食“四落实”。印发了《2011-2012年度辽宁鞍山援沙干部业余活动方案》,确定自2011年10月起到2012年12月,每月一个活动主题,每个活动主题由1-2个部门负责组织。在管理上切实做到了组织部宏观管理、援疆工作队自我管理和接收单位直接管理“三位一体”。完善了援疆干部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保障制度,设立了鞍山援疆工作队学习活动日,制定了沙湾县援疆干部管理办法、援疆干部学习培训、谈心谈话以及重大事项报告等各项援疆工作制度。召开了援疆干部座谈会,组织开展了援疆干部参观考察、主题实践活动。在塔城日报开辟了援疆干部风采、援疆进行时等专栏,加大对援疆干部及援疆工作的宣传力度。一年来,鞍山干部作用发挥明显,他们在我县医疗、教育、农牧业的发展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的作为和事迹都先后在疆内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中进行了宣传报道。

推荐第3篇:市人才办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人才办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今年,市人才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切实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创新工作思路,着力破解人才制约转型升级的“瓶颈”,认真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更好的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现小结如下:

一、牵头抓总积极作为

今年是实施“222222计划”的第二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市人才办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有效保障“22222计划”的深入实施。一是建立年度工作台帐。要求“22222计划”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认真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汇报,年底有总结。市人才办统筹建立全市年度目标任务台帐,并及时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度,确保各项人才工作任务得到有效推进。二是加强工作督促指导。市人才办督促指导各相关单位创新工作思路,狠抓计划落实。6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点评会,各县(市、区)及各成员单位对上半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报,互相点评,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纠偏引正,并对全市工作情况进行通报。三是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市人才办结合我市机构编制管理实际,经多方面征求意见,报市领导同意,编委会审议通过后,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200个,实行“人

进编增、编随人走、人走编销”的实名制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引进、使用和留住各类紧缺人才的制度创新,目前该项创新已经被省委组织部人才处列为“2014年全省人才政策和人才工作创新重点任务”之一。四是加强宏观协调指导。市人才办积极发挥宏观协调作用,牵头完成了对各县(市、区)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参与完成了市科技进步奖评选、市科技功臣评选工作;目前正在牵头进行第二届河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的方案制定工作。

二、服务大局寻求突破

根据我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需求,市人才办确定了“贴近实际,重心下移,全力服务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全年人才工作指导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寻求服务全市各类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各类人才向产业集聚区集聚。

1、摸底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为更好的服务全市经济转型,全面掌握我市各产业发展紧缺人才需求信息是前提。为此市人才办联合市人社局面向全市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各产业集聚区企业、全市重点建设工程、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驻2企业及其他相关单位征集紧缺人才需求信息,共征集到人才需求企业127家,需求职位460个,需求岗位2200个,整理发布了《2014年 市人才需求目录》,摸清了全市产业发展紧缺人才需求情况,拟 2

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公布,作为人才流动、人才引进的风向标。

2、引导人才向产业集聚区集聚

为进一步引导优秀人才向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集聚,帮助企业突破转型升级难题,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及自主研发能力,决定向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经过广泛征集技术需求、发布需求公告、洽谈对接、征求专家意见,确定选聘 等30个(含团队)共36位同志向我市各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派驻;通过多方沟通协调,双方对接,组织考察后,最终选定 三名省“博士服务团”成员分别到 集团、家纺织公司挂职服务锻炼。大批优秀人才向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将大大提升派驻企业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及转型升级能力,从而更好的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源动力。

3、探索建立集聚区人才工作机构

为更好的服务全市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集聚区人才工作的沟通协调,市人才办积极探索实行《 市产业集聚区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要求全市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必须配备一名人才工作联络员,有条件的可以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本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挖掘、人才信息搜集、人才服务等沟通协调工作。目前包括 区、区在内的11名产业集聚区联络员已经全部落实到人并已积极开展工作。市高新区还成立了“人才服务中心”(正科级,11个编制),

作为人才工作的常设机构。产业集聚区人才工作机构和人员的配备,不仅有效提高了集聚区各项人才工作的协调与沟通,更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人才工作的运行机制。

三、人才管理力求实效

市人才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中心,加大培训力度、完善队伍建设、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并积极寻求科学的人才管理、使用和服务方式。

1、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一是封闭式集中培训高层次人才。去年,市人才办面向全国公开招聘 名研究生挂职到 工作。为了他们更快的适应基层工作环境,提高理论素质,增加责任意识,市人才办在222学院举办了为期15天的“高层次人才素质提升理论培训班”,对包括县(市、区)人才办主任在内的 名学员进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封闭式集中培训。市委副书记 出席开班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他们服务基层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二是督促引导全市各类人才培训。市人才办按照“ 计划”相关要求,督促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人才培训计划。市农业局开展了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共举办培训班150次,累计培训2万人次;市人社局开展对150名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研修培训;市教育局着力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共组织各类培训7期,参加人员570人。

2、开展第十批拔尖人才评选工作

根据《 市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修订)》的规定,启动第十批拔尖人才换届评审工作。年初发布了《关于选拔 市第十批拔尖人才的通知》,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在《 报》、“ 政府门户网站”上全文刊登《通知》及《答记者问》,信息发布1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接收全市73家单位及县(市、区),涉及工业、农林水牧、教育、医药卫生、社会科学、经营管理6大专业类别申报材料512人份。为了减少后期专家评审时人为因素的干扰,我们采取量化评审要素、专家集体讨论、电脑自动计分的方式进行评审。对各推荐人选申报材料的基本情况、成果、论文、荣誉等43小项共8大类评审要素进行了逐项审核录入。聘请技术人员编制量化打分程序,分批组织专家对6大专业进行初步评审。目前第一轮专家评审工作已基本结束。

3、做好全市人才服务工作。一是市人才办积极联系市保健办,组织全市届期内拔尖人才进行例行身体检查。二是以走访、调研、座谈的形式了解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基层生活、工作等情况,主动询问困难,并积极组织安排解决,要求各县(市、区)对他们“严管厚爱”,多岗位培训,积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下半年,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成好第 ”各项工作

”计划于今年9月中下旬召开,市人才办将以《产业发展紧缺人才需求信息目录》为依据,重点开展“招才引智”工作,计划制定《招才引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责任分工、时间安排,加大人才专场招聘和项目洽谈力度,认真配合好做好 各阶段工作。

二、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为促进我市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市人才办将继续按照《 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文件的有关要求,对全市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要求各相关单位进行年底自查,组织召开述职评审会议,市人才办进行综合评价。

三、继续落实相关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一是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到期转正任职工作。二是完成第十批拔尖人才评审的领导小组审议、考察、公示等工作。三是认真完成全市拔尖人才的津贴发放、节日慰问等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市人才办 2014年8月7日

推荐第4篇:人才办工作思路

人才办2012年工作计划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2012年工作要点》和市委组织部关于人才及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确定的总体目标, 2012年围绕省、市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学习型、实用型、管理型、创新型”大学生村干部,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培训工作。

一、人才工作

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等领域的人才引进工作进行调研,研究制订可行的引进人才方面的政策,多途径、多方式地引进人才,进一步强化人才强县、人才强企工作。

2、健全人才工作落实执行机制。指导引导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对不同层次人才进行规范管理、加强培养培训。

3、加强各类人才交流、培训。召开一次专业技术人才研讨会,为人才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一期拔尖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全县人才队伍建设。

4、营造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宣传各类优秀人才中的先进典型。以人才成长经验激励、启发年轻人,促进全县人才成长。

5、落实人才待遇。组织全县各类人才进行一次健康检

查。

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

1、加强大学生村干部日常管理与监督。发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每月由各成员单位轮流对大学生村干部到岗情况和各乡镇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导。

2、结合“一专三员”工作制,引导大学生村干部发挥自身作用,探索大学生村干部规范管理、有序流动机制。

3、落实大学生村干部生活补贴、社会保险等各项待遇。

4、分期分片召开大学生村干部交流座谈会。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情况,掌握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其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其健康成长。

5、举办两期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充实大学生村干部农村工作经验,加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培训,引导和指导大学生村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

推荐第5篇:编办人才总结

2014年编办人才工作总结

2014年我办人才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以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政策体系,创新管理机制,优化人才环境,为我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现将2014年人才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强化人才服务意识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以编办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编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引进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上重要日程。

2、强化机关人员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在每周学习和工作会议上,学习各级文件精神,加强交流讨论。积极加省、市编办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提高学习意识。

3、重视人才引进,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引进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在机构编制部门网站上,宣传人才工作方针政策。

二、服务大局,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1、坚持人才优先,破解编制紧缺的矛盾。从我区的实际出发,按照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目标,制定完善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把有限的编制资源优先用于紧缺人才引进、管好用活现有编制,并作为编制管理运行的一项长期性要求,进一步强化人才观念,全力破解编制紧缺瓶颈制约。

2、在控制编制总量的基础上,打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了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人才,改善和优化我区事业单位人才结构,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编制需求,坚持把人才引进纳入编制管理的轨道,在人才引进的实践中规范编制管理。做到既控制机构和人员增长,减轻财政负担,又能有效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引进和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编制管理与引进人才的“双赢”。

3、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机构编制动态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要求,按照“控总量、优结构、保重点、促发展、增活力”的原则,加强对行政机构编制和事业机构编制的总量控制,不断完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尽可能把有限的编制用好用活,更好地满足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结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调整力度,围绕我区重点工作,向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为经济建设提供政务服

2 务和涉及民生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倾斜。

4、积极争取编制,缓解教育系统编制紧缺的局面。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不断增加,适龄儿童明显增多,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区的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导致教师实际缺员情况加剧。

5、加大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创新力度。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管理,实行人员编制计划管理和结构管理双重控制,有效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加,提升和优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对少数满编的机关事业单位,如人员结构不合理,确因工作原因,急需吸纳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人才,经编制部门审核,报编委会审定可使用弹性编制,单位一旦有空编,弹性编制收回。强调使用弹性编制要坚持条件,严格控制,防止滥用和降低“进人门槛”。

6、围绕民生,做好行业体制改革。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做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有关食药、质监、工商行业体制改革工作,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机构职能的整合及相应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的核定和划转工作,并结合“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将划转到我区的编制,全部用于加强各监管部门工作力量,重点充实到监管执法和检验检测工作一线,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转顺畅。

三、加强学习,提高队伍建设

1、从加强学习和实践入手,增强精细化操作的能力。全办工作人员加强学习有关精细化管理资料,养成注意工作细节、科学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从改善日常管理方式入手,营造“重细节、争一流”的良好氛围;注重对日常办公细节管理,对工作完成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精细化操作的能力。

2、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采取集体组织学习、专题辅导、召开座谈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以确保学习真正收到实效。强化干部职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深入开展专业知识、行政管理等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3、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教育,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熟悉编办的业务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及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情况,不断提高全办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力打造编办“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全面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

4、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主要通过到纪委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观看典型案例,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文件,在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反腐警示教育活动。

四、下一步打算

1、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人才工作制度,做好优秀拔尖人才的发掘、推荐和培养工作。积极推行“三公开”活动,公示服务流程,强化限时办结,加大人才服务工作力度。

2、继续加强服务大局意识。以“双百”引进行动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人才工作创新贯穿到机构编制工作的全过程。

3、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广泛开展多形式的职工培训。

4、强化人才信息宣传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日常工作中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好有关信息上报工作。

2014年11月28日

推荐第6篇:人才办五年规划

XX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2014—2018)五年工作规划

未来五年是XX推进“五城”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与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未来五年XX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现根据省、市人才工作精神,结合我市人才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远景发展目标,以实施人才战略为总揽,以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提高人才素质和调整人才结构为中心,以创新人才机制和优化人才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吸引和使用好人才为主线,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任务目标

在全面提高全体市民思想文化素质的基础上,稳步增加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机制,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成长的环境,使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充分释放潜能,施展才干;围绕引进人才目标,坚持用事业吸引人才,依托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招揽人才,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各方面近期发展与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尤其要保证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的人才需求。

三、具体措施

(一)完善政策机制,优化人才环境

1、完善组织领导

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把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的任务纳入年度考核,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考核制度,定期表彰奖励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充分发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计生等职能部门作用,制定相关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注重调动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的积极性,协同抓好人力资源建设,形成人力资源统筹开发的整体合力。

2、完善投入机制

加大对整个人力资源开发的财政投入力度。对承担人力资源开发相关任务的部门,由市财政统筹增加相应经费支持,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递增。加大对市属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公共实用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创建人才开发基金,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形成财政投入为导向、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机制。

3、完善各项制度

深化党政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形成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的局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业绩为取向的分配机制,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创新分配制度,建立符合自身特点、适应事业发展的分配办法;建立人才定期考评体系,全面运用考察评议和人才测评结果,做到考评与选拔挂钩,考评与使用挂钩。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以民主评议为基础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个人申报、专家评审、评聘分离、单位聘任的职称管理模式,落实职业资格考试、注册登记、继续教育等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建立党政机关跨部门、跨系统交流制度,加大轮岗、挂职锻炼的力度。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梳理各类人才奖项,建立由市委、市政府批准的综合奖项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专项奖励,对做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实施工资改革,规范津补贴,建立领军人才特殊补助制度,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建立市领导与专家联系制度,经常听取专家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围绕我市重大建设项目、重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及其它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联合攻关;努力营造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法制环境、学术生活环境、社会舆论环境。

4、完善宣传机制

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运用标语、橱窗、画廊等形式,通过会议、人才招聘、人才调研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对人才政策、人事活动、人才典型的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人才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先进的人才理念和新的人才政策,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人才建设的共识。

(二)注重培养引进,提升人才素质

1、注重本土培养

以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为导向,强化公务员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开展依法执政、提升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鼓励中青年公务员提升学历;根据人才强市战略需要,以专业一流、团队优秀、项目领先为标准,在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选定一批领军人才。实施社会化、行业化管理,支持领军人才科研攻关,为其接受培养、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充分认识和尊重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大力开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各类高技能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实施“名师带教”育才制度;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人才和行业所需的紧缺专门人才,利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资源培育人才。制定专项人才政策和育才计划,带动行业人才从少到多,从弱到强;

积极办好各类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建立学校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自主办学、自主设置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到2018年,我市要建成多所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技工学校,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依靠、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注重外域引进

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和智力的各项政策,贯彻以用为本的人才原则,灵活掌握标准,放宽选人眼界,重点引进对我市传统优势行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高层次人才;增强“项目带来人才、人才也带来项目”意识,借助外力发展重点行业,以聘请顾问、举办专题讲学或论坛、征集引智岗位和引智项目、吸引优秀人才竞标攻关等方式为我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根据全市重点发展行业和重大建设项目目录制定重点人才需求目录,加强与高校合作,有意识地将引进的高素质年轻人才聚集到工作一线,在使用中培养高层次后备人才;制订吸引人才柔性流动的优惠政策,把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结合起来,提倡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要刚柔并济,灵活多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必要的工作、科研和生活条件,兑现承诺,搞好跟踪服务,确保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改进招聘引进方式,广开引才引智渠道;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兼职、讲学、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贸结合、人才租赁以及联建重点实验室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

(三)增强配置服务,发挥人才作用

1、增强功能服务

按照统一信息指标代码体系、数据结构和数据传输格式,统一信息存储、处理和交换的标准,建立专门的人才网站,实现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网上缴费、网上打印准考证等,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全市各行各业人才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分门别类、人岗配套的人才数据库,重点建立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和技能型人才库,及时提供各类人才数量、结构、分布、素质能力、工资水平及变化情况等宏观数据,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对全市各行业未来3-5年所需人才进行分析预测。使人才资源信息成为各部门、各单位和全社会共享的资源,人才社会信息网络成为人才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

2、增强人才市场。

把人才市场建设列入基本建设规划,努力提高人才市场建设水平,发展专业性人才市场,创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农村人才市场;加强人才市场与媒体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相邻地区市场的广泛合作,提倡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联合举办;积极拓展人才派遣、人才培训开发、人才素质测评、薪酬设计等服务项目,推进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社会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市场服务功能。注意突出服务重点,以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搞好就业服务。务实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发布、人员招聘、人事代理等传统业务;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探索实行远程人事代理,研究推行各类人才市场价格发布制度,通过完善的市场服务引导人力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完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服务标准和评价指标,规范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组织行为,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

3、增强人才服务

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开展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部分事业单位、“事改企”单位、改制企业、无主管企业等都要实行人事代理,扩大民营企业和社会流动人员的人事代理,加强对卫生、教育系统人事代理工作的协调指导,促进人才社会化、人事管理社会化、提高人事人才管理水平;围绕市区农业产业化特色,深化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政策为导向,鼓励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到农业一线发挥才干;支持离退休人才特别是老专家进一步发挥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以及在培养教育下一代中的作用。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离退休人才志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开拓离退休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

推荐第7篇:徐人才办 10号

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徐人才办„2012‟10号

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市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 (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深入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以及创新驱动战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徐创新创业,根据《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的通知》(苏人才办[201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施“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和“大学生创业帮扶工程”,现就组织申报2012年度市“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和条件

申报对象分为自主创业类人才和企业引进类人才。申报2012年度市“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计划)的须为2011年1月1日以后到徐州各类企业工作或开展自主创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可放宽到本科学历),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同时还需符合以下条件:

1、自主创业的引进人才,个人实际注册资本不少于30万元(不含技术入股),2011年12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等相关手续;

2、企业引进的人才,须在2011年12月31日前与徐州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且确保自接受资助当年起全职在企业工作2年以上。所在企业注册资金在200万元以上(不含外地企业在徐州设立的分公司)。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资助对象,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333工程”培养对象、省“产业教授”,以及列入省、市人才引进计划的各类人才创(领)办的企业,不受注册资金限制。

已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博士集聚计划”以及市县引才计划的人才不再列入资助范围。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原则上不列入资助范围,如确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决策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急需的人才,须报省人才办审定同意。

二、申报程序

1、受理申报。各地根据通知精神,广泛宣传发动,深入排查指导,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江苏人才工作网(http://www.daodoc.com;

市科技局联系处室:政策法规处,联系人:黄亚珍,电话:83850189, 83850324(传真),邮箱:f83850189@126.com;

市人保局联系处室:市人力资源办公室,联系人:汪二恒,电话:85608

511、85792308(传真),电子邮箱:xzrc@163.com。

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6月24日

主题词:2012年度 研究生企业集聚 苏北急需人才引进 通知 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6月24日印发

共印100份

推荐第8篇:某县农业三级站办人才工作总结

**县某办人才工作总结

今年,某办在农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的人才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规划、部署和相关政策措施,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人才强县、人才兴农中的能动作用,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结构逐步优化的良好态势。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人才引进基本情况

2009年3月某办成立之初仅有3名成员,针对我县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较大,速度较快的现状,凸现出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的实际,去冬今春以来,我单位不断与山东、赤峰、银川、呼市等地联系,积极帮助各镇协调、引进人才。到目前全县七个镇有五个镇聘用外地科技人才共15名,指导各镇设施农业生产,增强了我县设施农业的技术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设施农业科技力量,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对我办的人才引进,2009年9月给我办分配2名成绩优秀的人才储备人员,2010年5月又专门为我办招聘3名本科大学见习生,使我办科技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促进我县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取得经验成效

1、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扎实推进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我办努力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广开门路,千方百计引进教育人才,制定切实可行的用人制度,扎实推进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2009年9月县委、政府给我办分配2名人才储备人员,2010年5月又专门为我办招聘3名本科大学见习生,为某办输送了新鲜血液。

在引入人才的同时,加强柔性人才和智力项目引进,聘请各类专家开展讲座讲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外地经验,提升指导服务水平。

2、提高认识,创新理念,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为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根据我办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实施的格局,使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力量得到了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分析人才工作形势,制定人才工作计划,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才工作做到了与部门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长效机制。

3、拓宽途径,讲求实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各种有效的专题培训、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及动手实践活

动,建立全面灵活的人才队伍培养理念,采取长短结合、全面与重点结合、规范与灵活结合的形式,努力拓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的途径。

县里先后为我单位新分5名大学生,1名植保专业,1名设施园艺专业,其余3人其它专业,均没有实践经验,为使他们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熟悉单位工作职能,单位内部经常组织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并且带领他们下到各设施农业示范片基地,让他们亲自实践,尽快掌握相关技术。

4、以人为本,完善机制,努力营造竞争择优的用人氛围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才,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建立健全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工作机制。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建立了多层次单项及综合评优制度。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办全编人员8名,相对于我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科技人员的数量与质量明显不能满足。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小。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建设总面积(包括正在建设)已达到21824亩,高标准大型设施农业小区就有12个,我办只有8名科技服务人员,各镇几乎没有设施农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而我县设施农业建设生产基地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目前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远远不

能满足全县设施农业发展需求。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总体质量不高,高层次人才明显短缺。仅有1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5名新进人员没有任何实践经验,面对全县设施农业的发展时,显示出高层次的人才紧缺,总体质量不高现象,难以适应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需要。 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植保专业人才。 我办虽然有1名植保和1名设施园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但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短时间内不能投入到工作角色中。设施内部环境较大田湿度大,温度高,十分容易发生病虫害,植保工作对于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三、下步工作思路

1、把人才工作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工作来抓,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理念,领导有力,制度健全,措施具体,人才工作有序向前推进,为实现到2010年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的奋斗目标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障;

2、要从技能型人才培训着手,打造系统的培训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丰富培训手段,通过开设相关技术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诊断、组织优秀青年人才异地长期学习等方法,努力提升技术人员专业素质。

3、要从**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强专业性人才载体建设,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努力解

决我县专业性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4、强化投入,为人才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要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人才投入的积极性。

过去的一年,我办在人才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益于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上级人才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得益于全市农业系统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办的人才工作与县委、政府的要求和我县设施农业工作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办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拓宽人才工作的思路,狠抓各项人才工作的落实,加快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为**县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技术支持。

推荐第9篇:潞安集团人才办工作制度

集团公司人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集团公司人才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特制定集团公司人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人才办”)工作制度。

一、人才办联席会议制度

人才办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办各成员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根据会议需要,也可邀请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列席。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1)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路线、政策、法规和精神;(2)商讨省委人才办、省国资委人才办等上级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3)研究审议集团有关人才规划、决定、意见等重要政策和措施,安排部署年度人才工作;(4)讨论研究集团重要人才工作事项,协调推进重大人才工程;(5)研究落实集团人才工作领导组交办的有关事宜。

会后要形成《会议纪要》,按规定的发文范围及时上报下发。各成员部门对会议纪要中涉及本部门的工作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人事处人才管理科承担会议的日常工作,并负责会议精神的督办落实。

- 1 -

二、人才办工作例会制度

人才办工作例会由人才办成员(科长)参加,原则上每个月召开一次。

例会的主要内容是:(1)通报和交流各系统、各部门阶段性工作目标执行情况;(2)研究探讨人才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3)协调和安排专项人才工作等。

例会议题由成员根据本系统或部门人才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人事处人才管理科收集后报人才办主任审定。会后如有必要可形成会议纪要。

三、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

1、人员组成

人才工作联络员由集团人才办各成员部门以及各子、分公司负责人才工作的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担任,每单位1—2名。

2、主要职责

(1)上传下达。及时传达集团有关人才工作要求和精神,积极向上级部门报告本单位(部门)人才工作的开展情况。

(2)信息上报。每月20日前向集团人才办报送本单位人才工作的动态情况、经验做法、先进典型等信息一条以上;各单位上报的信息,经审核后可在潞安报社、广播电台、集团网站等媒体刊发交流,集团人才办将对各单位信息上报、刊用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人才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人才库建设。负责本系统、本单位人才信息库的建设,及时更新和整理三支人才队伍信息,每季度向集团人才办报送更新情况。

3、管理制度

(1)工作例会。由集团人才办负责召集,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主要是交流工作,沟通情况,布置任务,探讨解决工作问题的办法。

(2)业务培训。由集团人才办负责组织,主要是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学习,不断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

(3)动态管理。每年底,集团人才办对联络员全年的工作表现和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向各单位反馈,并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树优的参考依据。

四、人才工作督导制度

1、督导内容

(1)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省国资委和集团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制度的情况。

(2)集团年度人才工作要点和重点人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3)集团人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的决定和部署的落实情况。

(4)各单位人才工作运行机制、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人才环境特别是特色、亮点工作的开展情况。

(5)其他需要督导的事项。

2、督导方式

(1)督导工作在集团人才工作领导组的领导下进行,由集团人才办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主要采取深入基层、查阅资料、现场督导、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等方式进行。

(2)督导实行一季度一督导一通报。各成员部门、各单位认真对照本制度所列督导事项及下一步工作建议和计划,报集团人才办。集团人才办根据工作需要,可采取专项调研等形式,及时了解督导事项的落实情况。

(3)集团人才办对人才工作重大工程和上级部署的主要任务,随时进行督导检查。每年年底,开展一次人才工作进展情况的全面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对各部门、各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评分依据。

(4)督导结束后要及时向集团人才工作领导组汇报,并在适当范围内通报。对各单位创新力度大、示范作用强、实际成效好的人才工作项目,推荐到集团和社会媒体予以大力宣传,对工作进展缓慢或开展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

五、文件备案制度

1、备案内容

(1)制定的人才规划、人才政策文件。

(2)有关人才工作的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的文件资料。

(3)省委、省国资委等上级部门下发的人才政策文件、通知,

以及集团上报的人才汇报材料、统计报表、工作信息等。

(4)开展的专项人才工作研究成果或调研报告,主要领导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等。

(5)编发的有关人才工作的简报、刊物,以及媒体对人才工作的宣传报道资料。

(6)其它有必要备案的材料。

2、备案方式

人才办各成员部门应在文件上报、下发的同时或材料形成后,及时将正式文本(连同电子版)送人事处人才管理科登记备案并整理归档。

集团公司人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2014年4月3日

推荐第10篇:人事处人才办年工作总结(小编推荐)

一、人事处、人才办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对人才引进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带领大家以时不我待的风貌千方百计挖掘人才信息,服务人才建设项目。全年共接收毕业生89人,具有海外经历的博士8人,引进教授6人,1个团队组建了化工机械研究院,选聘了2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来校工作;申报了\"千人计划\"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推选工程院院士候选人1名。

筹备并召开了2009年人才工作会议,达到\"转变思想观念、完善政策体系、落实工作责任\"的目的。全面修订了有关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近20项),为以后人才引进和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深化\"院为基点、重心下移、目标管理、经费包干\"管理改革。在总结2008年管理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学院的目标管理工作,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制定了各单位2009年的目标任务,年终开展 \"深化目标管理、推进重心下移、严格个人考核、强化业绩导向\"的考核,进一步夯实学院的办学基础,建立健全\"竞争、激励与约束\"并行的机制。

三、为推进我校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启动了\"三定\"工作。人事处牵头组织教务处、研究生培养处、科学技术研究院、实验室与条件装备处和组织部等单位启动了以\"定编、定岗、定责\"为主要内容的\"三定\" 工作,为下一步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各单位的绩效评价打下基础。

四、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牵头修订了学校《2010年—2020年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人事处联合学位与学科建设处对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的中长期规划进行了修订,并在学校七届教代会上顺利通过。

五、启动了校内管理岗位的职员制改革,开展了首聘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管理岗位的实际,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职员岗位聘任与设置暂行办法》和《合肥工业大学职员岗位首次聘任工作实施方案》,并在年底实施职员岗位的直聘工作。

六、加强了内部管理,推进日常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带领人事处全体人员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困难,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完成高职、中职评审和引进人才评审10批次500多人次;选派教师和管理干部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和企业开展\"三种经历\"培养80多人次,开展青年教师岗前培训500多人,举办2009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800多名教师参与;完成各类人员津补贴调整、兑现达8000多人次,为全校教职工办理医保、劳保等社会保障5000多人次;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档案的管理,提高了干部档案的管理水平。

七、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着手整理历史遗留问题,依法对长期不在岗工作的职工进行清理,为学校消除各种隐患。应对各种上访事件,妥善解决上访人员的问题,为学校的稳定和改革服务。

第11篇:人才工作总结

2011年人才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人才办的正确指导下,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将2011年我乡人才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着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技能水平

我乡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专项技术培训等形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技术培训,一是联系市劳动就业培训学校举办电脑培训班两期,培训学员220人。二是聘请市农业局专家进行沼气的建设和维护的培训,共培训学员61人。通过培训,使大家对此项技术掌握得更加精通,更能熟练操作。我乡XX村的XXX,参加培训后,自已带领十几个人外出为农户建沼气,仅今年冬就建沼气池100多个,收入近30万元。三是举办创业培训一期,培训学员30人,为青年人的创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四是组织养殖专业户进行养殖技术和畜禽疾病防疫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受益人员70多人。五是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为人才的选拔使用提供良好的平台,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创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截止目前共安排就业200余人。

三、培训与引进并重,建设非公企业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非公企业人才培训和劳动力素质培训。在企业对在职职工进行了近200人的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同时注重私营企业主、企业主要负责人等的个人素养及业务水平的提

高,多次参加省、市各级对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授课,成效显著。二是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工作。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组织本乡企业参加人才招聘活动,为我乡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保证。

四、建立健全机制,进一步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一是制订公务员业务提升方案,立足岗位,全员参与,进一步深化和推动岗位练兵活动的持续开展,以业务提升促能力提升、效率提升和作风转变,确保乡党委、政府各项战略部署全面完成。二是拟订公务员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实现机关干部考核的日常化,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特别是工作实绩,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激励广大公务员紧密联系实际,兢兢业业做好工作,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始终做到为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上半年的人才工作,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一些突破,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人才结构单一,优秀拔尖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紧缺性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和工作运行经费紧张,制约了部分人才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思想还不够解放,服务意识不强。这些方面,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以改进。

六、下步打算

1、进一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领域。要突出抓好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优化干部队伍。

2、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加大人才选拔力度,制定和完善人才选拔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做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样板,真正起到开发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激励效应,在全乡上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

第12篇:人才工作总结

2011年XXXXXXXX人才工作总结

2011年XXXXX的人才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的悉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XXXXX”战略和“XXXXXXX”原则,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人才队伍管理,突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了、有作为,党管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人才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发展成效进一步明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开展提供重要保证

1、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系。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人才工作合力,形成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定期研究,统一部署人才工作,统一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统一研究制定人才政策体系,审议、审定有关重要政策、重大事项,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尊重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发挥市场调节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2、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不断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整合资源,全面推进人才工作。

3、按照全市人才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结合我区实际,

1明确人才工作责任要求,制定人才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检查,为落实人才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政策落实,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想干事的人才创造机会,为能干事的人才搭建平台,为干成事的人才提高地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

2、坚持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选人用人导向。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特别是在日常工作的履职尽责上、在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等急难险重任务上、在面对大是大非的关键时刻上、在对待个人名利的态度上等全面评价干部的“德”。二是坚持能力为要、实绩为重,通过比学赶超的办法,大胆使用那些“XXXXXXXXXX”的干部,营造想干就是德、会干就是能、多干就是勤、干成就是绩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潜力为基、公认为本,重点考察干部有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动力,有无勇于创新、想干事能干事的激情,有无廉洁自律、干部群众认可的口碑。真正选拔培养一批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

2、构建以XXXXXX各单位、各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工作体系。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权限、任务,积极协调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相关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基

础上互相配合,协同一致,共同做好人才工作。加强人才资源信息库建设,畅通人才信息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局面,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并且进一步摸清XXXXXX人才情况,为培养、使用、引进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3、强化人才工作宣传。引导XXXX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利用专栏、宣传资料等对我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宣传报道,以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积极安排部署,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一)加强对专家的管理服务。XXXXXXXXXXX

(二)加强对本科、大中专院校人才的引进。一是加强对“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提供专门的学习的平台、确保生活后勤保障,促进志愿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是通过加强XXXXXXXX等院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共同举办招聘洽谈会,引导企业与院校合作,开办定向班,向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管理、技术等各类优秀人才。

(三)深入调研宣传,帮助企业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多次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用工情况,摸清企业的招工条件、工作环境、待遇、食宿等详细情况。根据招工条件,编印各类招聘专刊上万份,发放到市人力资源市场,并多次带领企业招工代表到周边乡镇进行宣传,同时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所作用,将用工信息宣传网络覆盖至乡村。在宣传的基础上,

举办XXX企业专场招聘会,组织参加市高校“双选”大会等各类招聘会。

第13篇:人才工作总结

人才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发区管委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开发区建设发展大局,不断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结构,狠抓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全区人才总量、布局和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开发区人力资源现状

截至目前,开发区拥有各类专业人才2899人(管委会工作人员95人,区内企业专业人才2784人),其中高级管理人才94人,中级管理人才850人,专业技术人才1800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类专业人才总量偏少。目前开发区拥有的人力资源基本能够保证发展需求,但从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发展和快速发展的园区经济来看,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总量和储备已显极不对称,人才缺口较大。

二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开发区建设初期,由于大规模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基层群众工作经验的行政管理人才和规划建设专业人才,为开发区前期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但随着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入园企业日渐增多,需要懂经济、善管理,能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则严重短缺。比如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人力资源部只有一名部长。表现之二是企业低层次人才供过于求,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目前我县人才市场上以普通财会、质检、操作工人居多,而企业急需的研发、投资管理、涉外贸易人才缺口较大,高层次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招大引强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全县机关人才交流机制。就目前情况来看,机关人才交流大多保持在领导干部层面,中层干部流动过慢。为充分发挥机关人才多、层次高的优势,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全县范围内人才交流调配机制。建立人才信息库、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合理调配,尽量避免专业不对口、用非所长,以确保人才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也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才引进奖励机制。企业人才的引进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县“工业兴县”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提高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县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对企业从县外引进的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专门奖励。

三是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广德现在还没有统一的人才市场,零散或季节性的招聘会很难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适用人才。受广德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规模影响,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岗位吸引高层次人才,只有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发挥集团优势,才能提高广德和广德企业在高层人才队伍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比如可组团参加高校的毕业生招聘会。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机制。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我县发展战略的实施,结合已形成的六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强与各职业技术学校的对接,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机制,超前主动的选拔、培养、储备一批六大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我县快速发展的工业企业长期发展需要,也为我县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打下软实力。

第14篇:人才工作总结

宝市发改字(2009)944号

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2009年度人才工作的总结报告

市委组织部:

2009年,我委紧紧围绕坚持四个第

一、实现五大突破的思路和目标,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强化人才队伍素质,充分发挥了机关人才在发展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摸清人才底子,奠定工作基础

我委机关共有行政和推公事业单位人员66人,按职务层次分:正县级领导3人、副县级领导9人、科级19人、科级以下35人;按学历分:研究生学历12人、大学本科学历37人、大学专科学历16人、高中学历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占到机关总人数的73%以上。从专业职称情况看,有高级职称的1

1人、中级职称的21人、初级职称的7人,有技术职称人员占到全体公务员人数的46%以上。从我委承担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职能和近年来取得的成效看,我委机关人才队伍呈现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个体素质优秀、富有团队协作精神、整体综合能力强等特点。

二、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把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机关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机关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委党组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坚持定期组织党政领导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文件。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及时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开展讨论,深刻领会人才队伍建设对坚持四个第

一、实现五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宝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牢固树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观,增强了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委党组坚持每季度研究一次人才工作的制度,并确定由一名党组成员(副主任)分管人才工作,负责解决人才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维护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材的工作环境,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作为机关用人的

标准尺码。不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干部、有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是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治本之策和长效机制。在这方面,我委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掌握干部选拔任用标准、条件和程序,坚持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按照任人为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思路,积极推荐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干部、有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今年以来,委党组向组织部门推荐的4名县级领导后备人选,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奋,锐意进取,表现突出,在工作中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二是择优接收军转干部,招聘选用高学历人才,充实机关队伍。接收军转干部是近年来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政治任务。我委又是市委、市政府多次表彰的军转干部安置先进单位,接收军转干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我委将接收1名军转人才,机关累计接收军转人才21名,占机关工作人员总数的32%。同时,根据我委职能和工作需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了人才需求计划,为进一步改善机关学历结构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健全和完善人才健康成长机制。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精神,委党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先后印发了推荐干部责任制、考察预告制、公示制、干部任职试用等多项制度和办法。在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中央五个法规性文件及省、市实施办法中,我委制定的《机关内设机构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公开平等、择优选人的用人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受到了组织和人事部门的肯定。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大力开展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对提高新时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在人才队伍教育培训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四抓”:一抓思想作风教育。今年举办了两次廉政教育学习班,请党校老师和我市廉洁勤优干部到机关讲廉洁行政法规和传授廉洁勤优经验,观看话剧《百姓书记》和电教片《玩火者必自焚》、《失衡的秤》等,引导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今年以来,机关全体工作人员没有发生违规违纪问题。二抓政策理论学习。机关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决定机关的工作水平。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坚持四个第

一、实现五大突破的思路和目标,坚持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全委会、市政府全体会精神,科学发展观、党章和《公务员法》等作为机关学习日的学习内容,不断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努力推进理论学习向深入发展,使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党员干部把握全局、做好工作的能力,夯实了优秀人才的基础。三抓业务能力提高。我们把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一直当作基础工作来抓,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科室工作实际,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市场经济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文史知识、办公自动化知识等,拓宽机关党员干部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水平。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抓学历教育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训。在干部学历教育方面,我委认真执行市上关于在职干部学习费用报销的有关政策规定,推动了机关干部继续学习风气的形成。多名干部通过各种形式继续教育获得了研究生、大学本科学历,目前还有2名同志在读研究生学历,人才队伍的知识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学历结构得到改善。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了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人才基础工程,目前,我委机关干部人心向上,工作积极主动,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同心同德干事业的新局面已经形成,各项工作出现了齐头并进、奋勇争先的新气象,充分发挥了人才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人才工作是基础、是保证。明年,我委将从三个方面抓

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1、进一步提高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将继续牢固树立“人

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可以成材”、事靠人干、事在人为、人凭事兴的人才观念,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

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增强工作责任感,真正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领导班子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加强人才队伍的继续教育。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

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加强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人才队伍的观念和知识,提高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和能力。

3、继续加大对中青年优秀人才的选拔使用力度。打破选人用

人上的思维定势和模式,充分运用竞争上岗、民主推荐、轮换上岗等机制,促使工作能力强、作风硬、群众影响好的干部尽快脱颖而出,建立干部队伍成长的合理梯次机构,真正夯实人才战略基础工程。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 人才工作 2009年度 总结 报告

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11月24日

第15篇:人才工作总结

2011年人才工作总结 (2011-11-03 09:31:28)

转载

标签:分类: 原创 连载

、招商引资

爱在中国行

随笔/感悟、

知识探索

随笔/感悟

教育

一、人才工作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动力,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强化人才激励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培养、用好人才两个关键环节。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以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招商引资是第一要,招商引资是一把手工程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人才工作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各级人才工作文件精神。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局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我局在人才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环境和管理的协调性向党组织要求的党管人才原则看齐。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党组历来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全局招商引资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今年,局党组于5月写了专题请示给县委、县政府解决招商引资专业人才16人,并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兼职人员和办公地点,解决了办公经费。同时,不定期专项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今年共派遣到广州和成都及巴中参加招商引资专业培训的有21人(次)。

3、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市党代会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放合作、大力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和一把手工程。从而人才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我们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离不开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从而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先后通过组织及县级相关部门抽借项目策划、对外联络、文秘等各类人才12人。同时,重视人才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

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

4、充分发挥现有专业人才的作用。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充分保护和利用局内现有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潜力。建立正常的培训和再教育制度,加强现有人才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扩展的培训,同时注重现有人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鼓励各个层次的学历培训,2011年有1名同志脱产在上海复旦大学进行博士后的学习,3名同志到省委校举办的招商引资培训班学习15天。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和绩效考核制度,把各类人才的实绩作为奖励和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对做出显著贡献的可以给予专项奖励。

三、2012年工作打算

1、加强和完善人才工作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帮助职工找到合适的工作目标,和善于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单位的在职人员在政策的引导下成为更适于本职工作的人才。多为他们提供学习相关知识的环境氛围。同时加强职工的道德素养的培训,营造良好的竞争风气。让他们在岗位上积极进取,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让他们可以在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创造更多的工作成果。

2、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局党组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加强人才开发。注重内部人才开发与外部人才的招纳相结合的人才

开发制度,挖掘在职工作人员各方面的潜能,充分利用现有人事编制,吸纳外部优秀人才到我局。在已建立的人才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制度的完善和依据新政策及时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开发制度。

3、加强党员先进性的培养。充分利用市委坚持把开放合作、大力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第一政绩”的大好时机,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激励在职人员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同时激发人才的工作能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将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

第16篇:人才工作总结

宝鸡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2011年人才工作总结

2011年,在宝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局的悉心指导下,文管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重点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人才工作制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突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大力激发人才队伍的创造活力、创业热情,激发引进人才的奉献精神,为实现文管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协调指导

1、强化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党工委、文管会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把手高度重视,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增强人才工作合力,形成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定期研究,统一部署人才工作,统一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统一研究制定人才政策体系,审议、审定有关重要政策、重大事项,做好育才、引才、聚才、用才工作。

2、整合人才工作力量。人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密切配合,协力推动。我委的人才工 1

作在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集各部门优势,整合工作力量。合理规划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任务,积极协调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相关工作,各职能部门在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互相配合,协同一致,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二、创新机制,保证人才工作的高效运行

1、创新人才选用机制。建立干部聘任聘用制度,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选任制度,大胆启用开拓者,鞭打落后者,淘汰平庸者,用能人,关心老实人,建立符合文管会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选用人才机制。打破身份界限,知人善任,举贤任能,不论资排辈,拓宽疏通选用人渠道;在统筹兼顾、资源优化配置前提下,通过多层次、多岗位锻炼,使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建立正确的人才使用观,对德才兼备、群众积极推荐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对工作中出现失误和问题,犯了错误的干部给予热情帮助,使其改正错误,振作精神继续做好工作。

2、规范人才招聘机制。为了加大对石鼓山-茵香河区域开发建设力度,配齐急缺的骨干力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先后两次在宝鸡日报、华商报以及前程无忧等媒体网站上发布招聘公告,通过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公示、体检等环节,全年共择优录取了执法队员6名、纪检监察审计局专业人员1名,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5名,

发展公司中层1名,并组织完成了新聘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新聘人员已全部到岗上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为文管会的健康发展储备新鲜力量。

3、创新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打破人才的体制性障碍,消除人才流动过程中的部门、身份等限制;结合文管会职能转变,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引导人才向有发展潜力和一线部门流动;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参与文管会的发展和建设。在年初,对文管会机关所有岗位进行竞聘上岗,对不适应岗位需要的十名人员分别予以分流待岗、辞退处理。

4、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逐步形成重能力、重业绩、重职业信誉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着眼于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制定重在实绩的绩效考核实施办法。

5、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使优秀人才有名、有位、有利。在实行年薪制的基础上,建立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绩效考评制度;推进文管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向重点、关键岗位及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竞聘上岗等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不断激发人才成长潜能,形成新的人才增长点。

6、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和完善文管会各

类人才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障制度,签订劳动合同,确实维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改善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提高交通、通讯和伙食补贴,关心人才的生活,体现人性化管理,解决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7、建立长期的人才培训机制。以提高人才素质为目标,大力培养人才。从实际出发,挖掘潜力,切实加强对现有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按照贴近中心工作、贴近干部需求、贴近工作实际、注重实际效果的原则,完善了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拓宽了培训渠道,创新了培训形式,推进干部培训工作的常态化。

丰富培训形式,通过外出考察、专题研讨、学习交流、实地调研等形式,强化学用结合,提高培训效果。全年共组织培训二十余次,组织开展了阅读一本书、聆听一堂课、参加一次实践的“三个一”主题学习活动。为各部门发放了励志类书籍《致加西亚的信》,组织观看了《赢在执行》、《有效沟通》、《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等余世维学习讲座。

三、创新管理,确保人才工作的有效落实

1、实施宏观管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规律,改变人才工作中重微观轻宏观的传统管理思路,着重抓好人才战略管理、人才规划设计、人才政策制定、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环境营造等工作,保证人才战略在各部门得到落实。

2、实施分类管理。党管人才的对象不仅包括党政干部,还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艺术演艺人员、公益服务人员等。因此,在方法上我们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实行分类分层管理。

3、实施动态管理。人才队伍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新的人才不断涌现,人才工作的内外环境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基于人才工作的这种特点,我们坚持对其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人才队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工作措施。

4、实施开放式管理。人才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人才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人才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资源整体的巨大潜力。因此,我委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打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等各种人才壁垒,以宽阔的胸襟、开放的姿态来管理和开发各种人才资源。

2011年的人才工作总体来说亮点突出、成绩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个别部门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文管会人才的总量和结构相对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而言,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人才的选拔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培训的方式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摸索、改进、完善。

第17篇:人才工作总结

推进办公厅“三服务”事业科学化发展,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是关键。一年来,市委办公厅既切实履行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各项职责,又扎实抓好本办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效。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年初办公厅即对人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按照市委书记王福宏对办公厅提出的“忠诚、敬业、奉献、团

结、廉洁”的十字要求,坚持围绕队伍素质、工作效能双提升这一核心,在办公厅全体干部职工中不断强化“有位要作为、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大力弘扬“忠诚为要、卓越为先、创新为源、拼搏为荣、奉献为上、自律为基”的“六为”精神,积极倡导“学习求知、严细务实、开拓创新、敬业奉献、团结和谐、清正廉洁”六种风气,铸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队伍,为不断推进“三服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强化组织领导,办公厅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多次提出要求,并明确一名副主任牵头负责,人事处具体落实。

二、结合实际,着力落实各项举措。在具体工作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有力保证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经努力,我办多项工作在全省和全市名列前茅,荣获“黄山市抗洪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称号,在市委市政府2012年度综合评比中获得党务工作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市直第一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二名,7名同志被评为“2012年度优秀公务员”等。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学习、“黄山大讲堂”、干部在线教育、党校培训、辅导讲座和自学六条途径并依托电子政务内网平台,重点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委重要文件规定。一年来,组织集中学习活动20余次,参加各类专题培训29人次;安排1人参加市委党校第34期中青班学习;3人参加技师职称考试,其中1人顺利通过。继续开展研读一本理论(业务)书籍,撰写一系列学习体会,撰写一篇业务工作论文或总结,发表一篇以上文章,创新一项以上工作措施,参加一次警示教育的“六个一”活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争创学习型机关。

二是抓好选拔任用。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特长,合理地选拔、调配干部,给干部职工提供干事创业的有利平台。在市委和组织部门的关心下,1名同志被交流提拔为副县级干部,1名同志受到重用,1名副县级干部通过1年试用期考核;2位同志被提拔为主任科员,1名同志被选拔为副主任科员,1名同志被调整为处室负责人;正式录用2名机要工作人员;从基层遴选1名公务员到保密办工作;1名机要人员被外交部借调驻巴西圣保罗总领事馆工作。根据市委统一部署,3名副县级优秀年轻干部深入所派驻的贫困重点村蹲点工作,在一线受锻炼、增才干。

三是营造有利环境。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组织参观杨业功纪念馆,赴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正常开放活动室,满足干部职工学习和健身之需;组织参加“机关建设大家谈”、“做学习型干部、创书香型机关”等活动,本办获评“书香单位”,4人获奖;丰富干部职工业余生活,组织参加“幸福黄山摄影作品”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等比赛活动;关心干部职工身体健康,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体检;认真落实干部职工及其家属重大疾病、变故等慰问制度,全年共组织慰问67人次,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三、对照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履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项工作职责。办公厅领导坚持参加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参与并带头落实各项决策,同时结合办公厅职能特点,为市委抓好人才工作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如在起草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各类专门人才团队”。 纳入市委决策后,及时将任务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单位、工作要求,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跟踪督查,适时将落实进展情况报告市委,有力促进了决策部署的落实。对有关人才工作的文件,出台前认真提出意见建议,使之更加合理完善。

一年来,我们在人才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形势发展和工作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十分必要而紧要。今后我们将继续通过专题培训、交流学习、实践锻炼以及公开选调、竞争上岗等方式,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力推进“三服务”事业科学化发展。并更加积极主动地落实人才工作职责,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作出不懈的努力。

市委宣传部

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制定的2013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明确的任务,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1)特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在全省首批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青年英才推荐

选拔中,我市有3人入选拔尖人才、1人入选青年英才;全年新挖掘非遗传统技艺10项,打造非遗传习基地10处,新培养市级非遗传承人20人,演艺人才100人、文博专业人才5人、大型活动策划人才2人,2人获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新增国家级摄影家会员4人, 2人获得国家级“山花奖”。 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作用,激发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切实推进文学艺术创作,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市政府5月11日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黄山市文学艺术奖评选奖励办法》,设立了“黄山市文学艺术政府奖”。为全面总结表彰先进,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全市文艺战线各单位,以更大的作为、更出色的成绩,投身黄山崛起的宏伟事业,市文联出台《黄山市文联创先争优考评实施办法(试行)》。

(2)贯彻实施《全市宣传思想文化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拟组织实施《全市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和《全市宣传文化领域青年英才工程实施方案》及文化名家资助计划,年底将组织推荐选拔一批市级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在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文物保护等领域,评定一批市级文化名家。

(3)扎实推进《徽州文化大辞典》项目和徽文化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今年已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多次修编,围绕大辞典的准确性和图片质量,拾遗补缺,精益求精,力争早日出版。不断深化“十大首席顾问”人才项目。市社科联在全省首创徽州文化长廊项目“十大首席顾问”模式,加大“十大首席顾问”对接项目建设力度,全年开展专家对接10余次,围绕每个项目的推进开展论证探讨,将文化与项目有机结合,促进理论研究与经济建设对接。继续办好《徽州大讲坛》。致力于徽州文化特色人才的培养摇篮和地方文化的普及,面向社区干部和居民,每半个月一期,在全市各个社区、学校、企业流动,目前已举办百余期。市社科联发挥徽文化专家的人才优势和《徽州社会科学》宣传平台作用,向美好办推荐一批富有徽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人才,服务美好乡村的建设。

(4)加强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文明创建和文化产业发展等培训。10月27至29日,在浙江大学举办了为期3天的全市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来自各区县、黄山风景区、市直部门的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近80人,在浙江大学进行了封闭式专题培训。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分别就政府公关危机管理与网络舆情应对、新闻发布理念与策划技巧、中国大环境及当前形势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进行了三场新闻发布会模拟与点评,大家一致感到受益匪浅。上半年,开展了3次文明创建工作专题培训,年底前还将举办一期文化产业发展专题培训。此外,继续做好全市政工专业人员政工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全市近300名政工专业人员参加在线学习。

市委统战部

2013年以来,市委统战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人才强市”总部署,立足黄山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谐发展需要,坚持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主动作为、认真履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强化与组织部门的沟通协作,在进一步完善党外干部和非公经济人士培养、使用、激励机制,着力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筹推进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党外人士整治安排工作。2013年1月8日下午,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各项候选人均高票当选。为做好此次换届工作,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委组织部,提前谋划、制定方案,广泛民主协商,开展非公人士综合评价,精心组织、主动服务,为顺利圆满完成市政协换届做出了积极贡献。六届一次会议安排的305名委员中,中共委员114名,占37.4%;非中共委员191名,占62.6%;妇女委员77名,占25.2%;少数民族委员9名。各项比例均符合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安排常委49名(不含正副主席、秘书长10名),党外34名,占69.4%;副主席8名,党外4名,占50%。六届市人大代表296名,其中党外代表106名,占28%,常委32名(不含正副主席、秘书长7名)党外12名,占37.5%,副主任5名,党外1人,占20%。二是出台《市委关于加强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去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念和政策举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随后,中共安徽省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以来,我部会同市委组织部一同到三区四县开展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起草了《市委关于加强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初稿,今年8月,中共黄山市委常委会听取了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汇报,市委王福宏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9月4日,市委印发了《实施意见》。我市《实施意见》共六个部分21条,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强调:将科级(或相当于科级)以上职务或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党外干部纳入工作视野;注重加强后备干部的发现培养,物色优秀中青年人才,及早发现,从早培养;鼓励工作创新,探索突破区域、部门、行业、身份限制的做法,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等。三是开展党外代表人士摸底调查建库。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我部还会同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党外代表人士摸底调查,建立了695人的梯次队伍名单,其中民主党派人士424人,无党派人士142人,少数民族人士11人,宗教界人士14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90人,港澳台海外人士14人。四是举办全市党外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9月22日-26日,全市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市社会主义学院(市委党校)成功举办。培训班得到市委副书记张永的重视,我部也认真细致地制定了举办培训班的相关方案。培训班学员由各区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市委会等协商推荐,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共同研究后确定,共49名,平均年龄40岁,均为副科级以上或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优秀党外干部。为办好本期培训班,我部还专门邀请了中央统战部办公厅副主任章建敏,市政协原副主席、市民革老主委程永宁,市委督查组督查员、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张其民,农工党叶莉荣副主委分别就十八大关于统一战线的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党外干部如何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新世纪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怎样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等为大家授课。学员对培训班的举办均表示十分满意。

二、多形式深化同心理念,夯实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一是结合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举办各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培训班。4月25日,我市召开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大会,并结合纪念大会举办了市各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培训班。市委统战部领导班子,各民主党派市委主委、副主委、委员,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总支(支部)主要负责人;市工商联、市无党派人士学习联络组、市中华职教社负责人;各区县委统战部部长、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政治处主任;市委统战部和各民主党派市委会机关全体干部170多人参加纪念大会。市委副书记张永出席会议,并就进一步弘扬统一战线优良传统、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和加强党派自身建设提出具体要求。会后,我部邀请省委统战部研究室兼宣传办主任李传玺为全体成员授课,李主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意义及多党合作应该注意的问题”为题,作了专题辅导讲课。各民主党派市委主(副)委、委员,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总支(支部)主要负责人等125名党外人士参加培训。二是市各民主党派多形式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根据市部统一部署,分别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各党派市委委员、各(总)支部主委等党派成员参加活动。如市民革邀请民革市委上届主委、原政协副主席程永宁同志结合“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详细回顾屯溪市和黄山市两个时期民革62年的历程,给与会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黄山民革党史课,得到与会人员共鸣。市民建参会同志围绕“五一口号”发布的历史和背景、民建响应“五一口号”的重大历史意义深入展开座谈,强调要以纪念 “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为契机,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市民进主委胡新方介绍了各民主党派尤其是民进积极参加新政协的情况及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共同致力于共同理想信念的伟大征程,要求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市农工党主委毕普民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新修订的农工党党章,对修改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析,有关负责同志领学农工党党史和农工党黄山市组织发展历程,对贯彻全市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5周年纪念大会和此次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他党派也都以会议、座谈的等形式安排了学习,部署了下一步工作。三是市各民主党派举办多种活动,自觉践行同心思想。我部积极引导民主党派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民建市委选择孙起孟先生故乡商山乡举办纪念黄山民建成立55周年大会,进一步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农工党市委委员、市徽剧研究中心主任查敏撰写的《中国梦,我的梦》荣获省委统战部“我的同心情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二等,并代表农工党省委参加了由省委统战部举办的“我的同心情、我的中国梦”演讲报告会。九三学社举办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杨佳座谈会,举行黄山九三学社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等活动,回顾光辉历史,表彰先进典型,进一步坚定了党外人才与党同心、同向、同行的信念与信心。

三、联合市工商联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牵头举办多项民企活动。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先后组织“民营经济政策宣传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年活动、“以商引商”行动、光彩行动、“工商联与民营经济共成长”、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非公人士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扶贫帮困、结对帮建等“同心”实践活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目前,各区县及6个商会、协会均根据部署,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制定了《实施方案》。二是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市工商联还专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办《团队职业化特训》、《民营企业超越梦想营销峰会》、法律知识培训班等多期培训班,受训企业家和高管人员累计200余人次,全方位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三是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氛围。为营造良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市工商联在会员企业中对省、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及相关文件政策进行转发。并且与市人社局、教育局、总工会共同组织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吸引外地人返乡创业。还会同市人社局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年活动” ,进一步推进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依法维护职工与企业合法权益。四是引导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依托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回报社会。今年6月,我市发生洪涝灾害后,第一时间发动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踊跃捐款、奉献爱心,共组织捐款400多万元。我部与市工商联一起积极争取省光彩会30万元资金,支持徽州区杨村乡新建光彩便民桥。组织引导66家民营企业对接参与57个行政村的定点扶贫工作,筹集各类帮扶资金241.4万元。五是广泛开展以商引商。贯彻全市招商引资推进会精神,各商会(协会)充分挖掘关系资源,深入开展“以商引商”,邀请外地商会组织和企业家近20批次来黄山考察洽谈。目前达成招商引资意向2个,总投资1.5亿元;香茗国际健康中心项目签约落地,投资额2.8亿元。市工商联、浙江商会、温州商会在全市以商引商恳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市浙江商会、温州商会、黄山欧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聚信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被授予“黄山市以商引商工作优胜单位”称号。

市 编 办

现将我办2013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能发挥情况

按照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分工,市编办主要承担两个方面的工作任务。(1)参与研究制定涉及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为解决市、区直机关人员队伍老化、进人难问题,会同组织、人社部门研究出台《黄山市区直党政群机关规范进人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区直党政群机关进人程序,严格区直党政群机关进人用编的审批权限,同时明确市辖区党政群机关人员总量控制基数,坚持通过自然减员等方式逐步消化超编人员。(2)负责建立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用编补员绿色通道。坚决贯彻市委关于整合黄山经济开发区与高铁新区的重大决策,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机构整合和编制调剂意见,制定符合开发区发展需要的机构编制方案,并调剂增加编制23名。积极申报争取市直公务员招录10个名额,审核提出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30名编制使用意见,有效缓解市直行政机关干部老化、断层问题。坚持编制前置审核制度,共审核市直事业单位招考人员135名,其中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等招聘教师59名。研究规范市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办法,共收回事业编制64名,调剂使用43名。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黄山茶叶学校、黄山卫校成建制并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二、队伍建设情况

弘扬“勤学善谋、改革创新、规范高效、团结奉献”的编办精神,努力建设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编办队伍。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改进作风各项规定。制定《黄山市编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的若干规定》,扎实开展作风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文风会风、压缩公务支出等各项规定。积极响应省编办倡导的自身建设活动,年初制定理论和业务学习计划,鼓励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探索编办机关文化建设和干部关怀机制。着力抓好调研课题和信息宣传工作。将课题研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并完成本年度市、县调研课题共18个。针对省重点课题《黄山市乡镇差别化管理实践与探索》,专门设计调查表格和调研提纲,选择12个乡镇调研点,并现场调研走访了休宁县、徽州区4个有代表性乡镇。按照省编办有关部署,进一步改进编办系统信息暨网站建设,区县编办全部实现建站任务。同时加强信息宣传督促和奖励,信息宣传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编办系统前列。在系统考核、文明创建等各方面创先争优。积极迎接2012-2013年度全省编办系统奖励考核工作,获得全省编办系统市级编二等奖。全面完成年终统计、中文域名注册续费等管理工作,域名注册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开展党建结对帮扶共建活动,在七一前夕组织部分党员到结对共建歙县大谷运村、结对帮扶大谷运中心学校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落实文明单位“六个一”要求,开展社区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向6.30雨灾地区捐款1900元,申报成为省级文明单位。积极争创在党风廉政、综治信访、双拥等方面的先进荣誉。全面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机关建设。市编办领导班子配齐配强,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精心组织2013年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改进和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根据组织部门统一布置,面向区县基层遴选公务员1名,安排了2名黄山学院毕业生在业务科室见习。适时修订了编委会议事规则、编办工作流程等各项规则,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工作、驾驶员管理等内部制度,有效提升整体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市 接 待 办

黄山市政务讲解员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协会服务职能。一年来,协会在为会员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培训、能力锻炼、实力展示的平台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推进协会发展,积极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现将一年的政务讲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协会基本工作情况。协会成立之前筹备小组就深入区县进行实地调研,做好各区县的组织宣传工作,并确认各区县政务讲解分会负责人。走访中,注意发展优秀讲解员,为政务讲解协会储备力量。协会成立后,先后举办了政务讲解员春季培训班、政务讲解员强化培训班等学习交流活动,做到让每一个讲解员都能得到培训,挖掘他们的潜质才能,发挥他们的价值功效。另外,组织协会的骨干精英积极参加实战锻炼,如承担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驻军部队考察我市经济观摩点、临夏党政代表团、黄山市与省属企业结对共建美好乡村座谈会等等重大接待活动的讲解工作。一年来,协会通过多种形式来选拔培养优秀讲解员,与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共同承办全市景区景点最佳讲解员大赛,协助各区县做好政务讲解员大赛的选拔工作。

(二)协会的主要做法。一是重实地调研,以考察强化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政务讲解更是要讲求实事求是,以实地的考察总结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让讲解有声有色、有理有据。如在政务讲解强化班上,我们重点考察了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程、改徽建徽工程(重点村镇环境风貌整治)。通过考察,讲解员们对新安江流域治理有了系统化、全面化的认识,也增强了对新安江景点的政策性把握。通过改徽建徽工程了解到,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的关于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加强城乡建筑管理等方面的多项规定,对“保徽、改徽、建徽”、徽文化示范区建设、“百村千幢”工程等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仅在培训中重实地考察,在日常的政务讲解工作中,协会也是将实践总结的经验摆在第一位。在承担重大任务的讲解工作时,总会先广泛搜集资料、再做系统化整理、最后在实践中总结,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提升。每一次讲解工作都推动协会不断向前发展。二是重学习交流,以比、学、赶、超助发展。协会发挥组织职能,举办培训班的同时注重调动会员的积极性,给会员提供展示才艺、学习交流、切磋技艺的平台。协会的会员来自三区四县,从事着不同的工作,附带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他们中有身经百战的接待员、有从事景区景点的讲解员、有从事博物馆、纪念馆工作的讲解员、有演艺丰富的剧团成员,等等。他们利用协会提供的交流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们交流讲解技巧,分享讲解经验,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协会举办各种大小赛事,通过海选、复赛、决赛等三阶段,数十个环节的层层选拔,推选出优秀讲解员。通过激烈的比拼,增强会员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这种比、学、敢、超的氛围,有益于协会的快速壮大。

下一步:协会紧紧围绕黄山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要求部署,为黄山市政务接待工作做出讲解工作亮点: 一是着力完成我市重大政务讲解任务,打造接待工作新品牌。一直以来,我市的接待工作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线,接待工作得到众多国家主要领导人及各级省内外领导的好评。在继续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基础上,我市主动需求改革发展,拓展接待空间,打造接待工作中政务讲解新品牌。这项工作的实现主要依托圆满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每一次讲解任务,并在每一次讲解任务中都能做好细节、做出亮点、做精各次任务的重点。二是着力抓好政务讲解人才培养工作,打造金牌讲解员队伍。人才的培养工作不可一蹴而就,在2013年培训的基础上,协会将加大力度抓好明年的培训工作。举办两期全市政务讲解员培训班,在市经济规划建设的新形势下,做好重大项目工作的培训工作;举办一次政务讲解员大赛,通过比赛选拔出讲解精英,进而组建一支金牌讲解员队伍。三是加强各区县政务讲解员队伍的建设,齐头并进、共谋发展。在去年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大部分区县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政务讲解员协会。各协会直接相互交流学习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14年,我们争取讲解员队伍在我市各个区县的全覆盖,全市讲解工作能齐头并进、共谋发展。四是选派优秀讲解员外出考察学习,或是在市重点项目、景区景点挂职锻炼。实地考察学习是协会取得的宝贵经验,协会将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重点培养精英讲解员,给讲解员提供到外地考察学习的机会。针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在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会安排在市重点项目、景区景点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市政府办公厅

2013年,市政府办公厅按照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对照《黄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2013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等要求,进一步立足服务、强化举措,创新机制,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近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立足服务,积极履行成员单位职责。作为市政府综合办事机构,本办围绕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及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职能,积极履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所承担的相应职责。一是精心做好办文服务。制定有关人才政策时,主动参与,尽快完成审核把关,多方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及时向人才主管部门反馈。今年以来,先后拟文及代拟制发《关于2011~2012年度黄山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黄政〔2013〕16号)、《关于申报国家“智慧”城市的函》(黄政函〔2013〕32号)等上、下行文10余件。二是细致做好办会服务。涉及人才工作的议题,及时安排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予以研究;有关人才工作的会议,本办会务处坚持做到倾力指导、优质服务。三是优先办理人才事务。有关人才的政策及资金等文件资料优先呈送市政府领导;有关人才评选、推荐、表彰的具体工作首先征求人才主管部门的意见,并充分尊重。四是积极做好人才调研、督查服务。服务和协助市政府领导做好人才工作调研等活动,出主意,提建议,拟方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参与督促检查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等。

二、强化举措,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本办始终高度重视自身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实化举措,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切实打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政治生态。一是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坚持集中与自学、专家辅导与座谈讨论、网络学习与知识测试等相结合方式,充分激发干部职工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热情。今年以来,办公厅组织集中理论学习、观看电教片、专家辅导、知识测试、道德讲堂等共18次,自行编辑了一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章、市情及相关业务知识应知应会百题的学习材料,积极开展了“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精读一本书”读书活动,安排3人脱产参加市委党校集中培训等。二是积极拓宽选人视野。在选人识人上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以德为先、唯才是举原则,2013年,公开遴选1人,市直选调2人,区县选调1人,该批同志很快进入工作角色,迅速成为业务骨干,普遍受到好评。三是健全完善成长机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按照竞岗演讲、群众评议、组织考核、研究决定等程序,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以德为先标准,2013年,市政府(办)有1人提拔为副科级干部,3人提拔任用为正科级干部,2名副县级干部提拔为正县级,1名正县级领导提拔为副厅级,另有1位科级干部交流到市直单位;继续坚持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制度,严格遵照程序,奖优汰劣,激励先进,在办公厅持续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四是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坚持把后备干部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交任务、压担子、加责任,使其快速成长,发挥和磨练其能力和水平等。

三、创新机制,切实关注社会人才成长。通过指导市直及区县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业务、提供大学生见习岗位及联系落实爱心志愿者到扶贫联系点开展暑期支教等方式,切实关注社会人才的培养锻炼。一是倾力服务指导基层。本办综合、文电、会务等处室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寓规范指导于服务协调之中,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区县及市直部门公文处理、综合调研、精细办会等业务的集中培训及现场指导,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积极提供大学生见习岗位。2013年提供大学生见习岗位7个,经过在本办的见习锻炼,工作经验、能力等能得到跨越式提升,目前已有2人分别被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等招考录用,本办充分发挥了社会人才培养锻炼的“孵化器”作用。三是接力促成爱心支教活动。从2012年起,本办积极创新扶贫共建方式,尝试开展“扶贫又扶智”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经多方联系,牵线搭桥,在去年促成南京大学“山月支教”暑期实践团队赴扶贫联系点歙县金川乡长源村、偏远山区祁门县闪里镇港上村开展爱心支教的基础上,今年暑期又接力促成了该组织爱心志愿者赴歙县金川乡仁和村和祁门县古溪乡西源村的爱心支教之旅,让深山中的留守儿童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也使支教大学生在农村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市 发 改 委

2013年,在市人才办的指导下,市发改委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培养,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我委人才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我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认真贯彻人才强市战略,将人才工作纳入《黄山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从规划的高度引领全市人才工作。同时,为确保对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及时成立了市发改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委党组书记主任汪义生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副主任丁士礼、程泽兵、程胜群、郑利华、吴涛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全委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在此基础上,委党组会坚持不定期专项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注重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委高度重视培养年轻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进行锻炼。本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委党组、市发改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我委各级岗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高涨,理论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分级培养的模式加大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采取挂职、培训等方式进行锻炼,着重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统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为改善人才的年龄梯次结构,今年我委通过遴选,录用原黄山区发改委优秀年轻干部王飞到我委办公室工作,下属节能监察中心、世行办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录用了3名高学历专业人才,分别为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1名,仪器仪表专业硕士1名,英语专业硕士1名。

三、加大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委坚持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区分不同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除组织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党校干部培训,网络培训外,还针对我委工作实际情况,先后组织发改系统人员参加了全省国家投资工程招投标业务知识培训、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培训、国债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培训、节能督查工作培训、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参加培训35人次。通过学习培训,机关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市 旅 委

2013年,我委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围绕市“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做好旅游人才的吸引、培养和使用工作,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保持了全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一年来我委旅游人才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委机关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13年,先后4次召开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布置全市旅游人才使用、培训等工作。尤其是对如何加强对全市专职导游员和景区讲解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先后2次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具体的培训方案。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工作文件精神,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旅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旅游人才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我委围绕“抓素质、抓形象、抓提升”,大力组织开展了旅游人才培训工作。

1、开展专职导游员日常培训工作。今年以来,我委高度重视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借助市电大黄山市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基地平台,坚持落实每周三导游员固定培训日制度。培训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法律法规、新型旅游业态、导游业务知识等为培训重点,共设置十八大精神解读、《旅游法》与旅游行政处罚办法解读、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介绍、徽派建筑讲座、美好乡村建设专题讲座、百村千幢专题讲座、养生旅游专题讲座、齐云山道教文化专题讲座、佛教文化专题讲座和优秀导游员演讲10个专题,共完成培训23期2400多人次;完成导游员年审培训七期14批3745人次、新导游员岗前培训1期597人次。

2、开展旅游行业专题培训工作。一是开展《旅游法》宣贯培训:7月29日至31日,联合市法制办分3期对全市836名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旅游法》培训。9月4日,组织市旅委机关、各区县旅游委(局)负责同志和执法人员和全市A级景区负责人、旅行社负责人和计调人员共400余人,举办了两期《旅游法》宣贯培训班,解读《旅游法》出台的背景、意义、内容以及国家旅游局出台的相关解释,强化我市旅游从业者的法律意识;9月27日,联合市司法局对全市“六五”普法骨干人员及旅游从业人员130余人开展《旅游法》专题培训;10月18日,我委联合市地税局、市文明办和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一次以《旅游法》和《税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活动,共有来自全市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的一线员工和导游员等9支代表队参加了竞赛。通过深入宣贯《旅游法》,我市成功经受《旅游法》实施后首个黄金周“大考”,顺利实现“安全、顺畅、满意”目标。二是开展旅游管理专项培训:为科学规范旅行社组团、接待行为,准确有效掌握全市旅游团队运行情况,通过规范旅游团队运行程,屏蔽“黑社野导”。根据省旅游局统一安排,举办了一期“旅游团队电子行程单管理系统”培训,市旅委及各区县旅游委(局)分管负责人,市及各区县旅游委(局)管理科、旅游质监所、黄山管委会综合执法局负责人和相关执法人员,黄山管委会经济发展局旅游办负责人和各旅行社主要负责人及具体操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三是开展行政执法、统计、安全管理、旅游营销等相关专题培训:旅游质监业务和企业质监员培训2期270人次,旅游统计人员专题培训1期27人次,旅游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专题培训1期206人次,旅游营销高潮专题培训1期103人次。同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委机关人员进行了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旅游业务知识等培训。通过加强日常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3、选拔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参加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认真执行国家局和省局的有关规定,6月份,从全市饭店行业选拔34人,参加了2013安徽省旅游星级饭店部门经理岗位职务培训班,34人取得岗位职务资格证书。7月份,从全市经营出境游业务的旅行社选拔60人,参加了安徽省出境游领队业务培训,48人取得了出境游领队资格证书。

(三)做好人才引进和使用工作。

1、积极开展“百名专家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活动”。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百名专家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活动”的统一部署安排,由我委牵头负责的需要旅游专家服务的中心村有44个,主要包括乡村旅游规划策划、营销、项目编排和乡村旅游管理专业培训等,任务十分繁重。为把这项活动组织开展好,委党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党组会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并分别从北京华汉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市城建设计院和黄山市巅峰旅游研究中心5个单位,组建了由20名旅游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团,明确了每名旅游专家服务的中心村。自3月28日起,我们先后集中组织了5批次专家深入中心村,在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策划等多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其中,北京华汉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市城建设计院还采取组团形式,一个村一个村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受到了村两委的好评。

2、引进境外专家授课。10月30日,为了全面推进旅游、旅游文化、旅游地产整体营销工作,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委邀请了国家外专局特聘的外国专家、新加坡华鼎集团总裁李良义先生,为我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举办了一场“用文化创意,打造城市旅游新品牌”的专题讲座。这次专场讲座,既是我市掀起旅游营销高潮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旅游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收到了良好效果。

3、为挂职干部营造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8月份,陕西省旅游局选派两名处科级干部来我委挂职,我们坚持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合理安排挂职岗位,并认真细致地做好组织服务工作,对挂职干部的工作、生活等情况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关心,使他们满意而来满意而归,受到了陕西省旅游局的好评。

4、加强机关干部管理使用和人才引进。严格执行中组部关于选拔任用干部的五个规定和省市出台的选拔任用干部的规定,今年以来,我委先后公开招聘了两名事业编工作人员,委党组都始终依据中组部关于选拔任用干部的五个规定和省市出台的选拔任用干部的规定,认真组织了考察工作,确保了程序到位,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委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第18篇:人才工作总结

市 统 计 局

今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进一步强化领导,狠抓人才目标责任制的落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解放思想,创新机制,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用考试引”的办法,积极开展人才工作。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市统计局党组始终把人才工作摆

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定期召开党组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工作。通过召开干部职工学习会、专题讨论会、座谈会等,深入贯彻落实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积极参与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政策的制定,认真做好相关统计调查。按照《黄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要求和职能分工,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狠抓贯彻落实。积极发挥统计部门专业特长,认真搜集人员统计相关数据,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根据国家及省统一布置,在2013年首次在全市20家企业开展了企业用工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的样本选定、宣传动员、人员培训、问卷填报等环节,结合各环节特点狠抓工作质量,圆满完成2013年全市企业用工调查工作任务。

三、引进清华博士协助项目。利用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来黄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契机,申报探索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体系项目,借力高层次人才对服务业统计进行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为服务业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不断充实统计人才。继去年公开招聘2名工作人员、1名选调人员后,今年我局又通过全市公开招聘了3名工作人员,招才引智,为统计工作注入新的血液。不断充实统计队伍。

五、以培训教育为保障,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我局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工作的管理意见》,规范培训流程,严格培训纪律,拓宽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监督。开展培训效果测评,确保参训人员能够真正掌握培训内容;建立统计业务培训备案机制,定期对各区县(科室)业务培训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市 总 工 会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年初以来,黄山市总工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工作精神,着力加强对职工人才队伍的培训培养,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管理机制。2013年以来,黄山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人才工作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讨论,在班子成员中确立了人才是全市工会工作发展之本的理念,加强了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在5月份召开的专题人才会议上,研究部署全年人才工作,要求将全年的人才工作与工会中心工作,与工会组织“双走访,三服务”活动结合起来,严格按照计划,有力推进职工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多法并举,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市总组宣法律部承担全市职工宣传思想、职业道德培训、职工队伍素质提升等职责,2013年以来,市总组宣部一如既往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培训,要求参训干部职工回来后要举行了学习汇报会,将先进的工作和管理理念通过生动的形式向全体工作人员汇报;另外,还邀请其他地市区县工会上门传经送宝,传授工作经验。

三、紧密结合工会职能,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力所能及的人才培养工作。

1、围绕发展,组织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继续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活动,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抓手,要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围绕黄山“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选择具有社会影响的重点工程,突出抓好“强技能、当先锋、保质量、促转变”重点劳动竞赛,推动各项劳动竞赛向非公企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各区县工会和市直各系统工会根据市总的部署,深入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动员广大职工为企业节能减排、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增收节支出谋献策。共组织开展“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等岗位练兵比武活动260余场次。

2、发挥劳模先进示范作用,引导职工提升素质、创先争优。4月28日,市总举办“庆五

一、话发展、做贡献” 劳模、先进代表座谈会,邀请了30位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参加。11月6日,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总副主席许振超做客黄山职工“道德讲堂”,在徽州大剧院为我市职工做了一场主题为“中国梦,劳动美——当代工人爱岗敬业”的精彩报告。来自全市各行业的劳模代表、市直及各区县基层工会干部、职工800余人聆听报告。报告会后,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提升精气神,集聚正能量,把“振超效率”、“振超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3、关爱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开展第16届育才关怀活动。8月23日,市直困难职工和困难农民工子女 “育才关怀金秋助学行动”资助仪式在市总困难职

第19篇:人才工作总结

整合区域人力资源服务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来,**镇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这一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整合人力资源,扎实推进人才工作,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人才产销衔接、人才服务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全镇人力资源质量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作用发挥日益明显,人才工作为推动**镇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夯实人才工作基础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镇7个村(社区)建立了人才服务站,20个村(社区)建立了人才联络点,做到了职能、机构、人员、工作、制度、场地“六到位”。完成人才实名制调查,积聚了像胡世勋、谭金鱼、邓草花、王杜鹃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并根据调查结果建立了**镇人才信息库,将在**工作、创业的专家、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以及**的“土专家”“田状元”一并纳入人才库管理。积极引进人才,建立了引进人才落户、子女就学、组织关系接转、购房租房等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制定了来**创业人员优惠政策,认真做好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充分人才作用,借脑兴业

一是精心培育和引进优秀人才,壮大了**的优秀人才队伍。近年来,**镇政府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培育,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力扶持一批“土专家”。引进和培养了胡世勋、邓草花、王杜鹃、易网花、谭金鱼等一批省、市拔尖人才。

二是依托人才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在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镇成人校牵头,建立了三邑园艺、邓草花、易网花、王杜鹃、红专观赏鱼养殖基地等5个省、市、区级专家服务基地,在14个村(社区)建立了专家服务站,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优秀人才辐射带动网络。 三是依托基地,借智益智,壮大**的人才队伍。2008年,依托专家服务基地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人员3212人次。231人通过培训拿到了专业资格证书,423人通过培训成功创业或就业;通过培训,**镇新增花木种植示范户183户,观赏鱼养殖户12家,花木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了512人,成功地壮大了**的人才队伍。 四是辐射带动,借脑兴业。通过培训和专家服务基地的指导、服务,**镇的花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特色不断强化。2008年花木种植面积增加了2千亩,在受5.12汶川大地震冲击绿化工程不景气的情况下,花木销售额依然达到了1亿元。仅三邑园艺就带动了152户农户成为了花木种植专业户,其中48户年销售额超过10万元;在红专社区王杜鹃的带动下,全社区60%的农户种上了杜鹃,并打响了“买杜鹃,到红专”的品牌;谭金鱼除自己养殖观赏鱼外,组织周边村民参加观赏鱼养殖协会,积极发展观赏鱼养殖,养殖规模两年来翻了两番,占领了成都市观赏鱼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

三、立足就业培养人才,切实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人才的产销衔接

为提高农民集中居住区失地失业人员择业能力,**镇积极实施劳动者素质工程。一是针对农民的特点进行分类培训。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就业特征(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等),有针对

性地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受训人员的需求。二是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培训。结合用工单位对所吸纳劳动力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培训。三是根据失地农民的自身就业需求和愿望开展培训。通过培训,力使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升适应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需要的竞争能力。同时,建立了“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买单”的三方培训联动机机制,以社区搭台,镇成人教育学校、公司配合的形式,实施农民创业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初中级人才培训工程;依托“国色天乡”、“大庆蜀苑”等企业,实施订单、定向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工程;积极利用镇内花木产业、旅游行业和服务企业的产业优势,区级农业拔尖人才胡世勋以及“邓草花”“王杜鹃”和“友平吊车”的技术和劳动力吸纳优势,实施就地就近培训就业工程,将培训课堂移进园区,搬入基地,置入项目,就地就近帮助群众务工就业。四是建立有意愿外出务工人员的资料库,完善劳务输出信息网络,畅通劳务输出通道。及时传递外地用工地域信息、工资福利信息、技术技能要求等信息。对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培训、全程服务和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针对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完成了就业引导性培训87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306人次、创业培训96人次,通过培训切实提升了劳动者素质,使126人因此找到了工作,对外输出劳动力128人,实现了就业人才的产销对接。

四、抓好抓实借脑集智工程,引智助农。

一是努力调动下派干部和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下派干部和驻村干部作用。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下派干部和驻村干部

管理办法》,坚持定期与下派干部谈心,定期组织驻村干部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及时了解和排除下村干部工作困难,充分信任和支持下派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工作,落实下派干部、驻村干部考核和奖励,努力为下派干部和驻村干部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在这些措施和政策的激励下,下派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二是管好、用好、用活大学生助理,充分发挥大学生助理聪明才智为农服务。镇政府建立了大学生助理工作站,负责管理协调大学生助理的工作,专门为大学生助理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工作安排上,注重发挥每个大学生助理的特长。红专社区大学生助理朱冰普通话比较标准,镇大学生工作站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其搭建了发挥特长的舞台,多次安排其主持创文明城市文艺宣传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新河村大学生助理李彬有计算机操作特长和一定管理能力,镇政府专门安排其兼任全镇远程教育协管员。在他的带动下,全镇20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远程教育规范化管理,并且建成了幸福、金星、长石、天乡路等一批有特色的远程教育站点,其在工作中展示出来的敬业精神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2008年10月,李彬同志被推选为新河村支部书记。依靠大学生助理的智力资源,目前全镇已成立了6个新型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6个村(社区)分别创建成功了市、区级文明村(社区)。三是充分发掘学校人才服务地方。充分发挥辖区内高校和周边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院地联建的方式引智助农,集智富农。今年以来,先后在长石社区建立了四川电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吸纳大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实践,定期为居民组织科普宣传、文明宣传,上门为居民服务,并提供捆

绑式培训服务,帮助社区普及用电知识,培训电工;天乡路社区与西南财大联合,在社区开办了社区居民“放心班”,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社区居民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让居民放心上班。协调三邑园艺与成都市第二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发“无土小盆景”生产项目;积极寻求四川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在红旗、先锋等村建成了近300亩高效蔬菜种植基地,为成都绿大地与四川中医药大学搭桥,开发了药用苗种植新业务。镇成人校与镇内3所学校联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活动。一年来学校教师亲自到村(社区)进行远程教育授课、文明礼仪宣讲、文艺演出和举办科普讲座、家庭教育讲座106场次,丰富了村(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了村(居)民素质。

五、抓好人才管理服务制度,固才施治,集智惠农。

一是落实激发人才工作动力的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2006年4月出台的《**镇关于对来镇创业人才的若干优惠政策(试行)》,鼓励各类人才(特别是重点发展产业旅游服务、花木)带技术、带项目进入本镇创业,对来镇创业人员予以场地租金、地方税收财政补贴。二是出台人才激励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了《**镇优秀人才评选及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人才奖励政策,进一步规范抓好人才引进工作。三是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相关待遇。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予以生活工作方面最大的关心,并妥善安排引进人才子女的就学问题,认真做好引进人才和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户口迁移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服务效率,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还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由镇人才工作站直接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人才“一站式”服务。四是定期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了解人才的工作、生活困难,帮助其解决,让其安心在**工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600多人的花木人才队伍;农民集中居住区人才产销衔接形成较为稳定的机制,失地农民就业率达93%,成功地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社会服务人才队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31个百分点。正是由于重视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了人才的作用,全镇GDP才得以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并在发展的同时保持了镇域内治安稳定,社会和谐。

第20篇:人才工作总结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a街道党工委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处人才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汇报如下:

一、全面学习贯彻各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倡导科学的人才观从去年年底起,中央、区、州、市分别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总结交流了人才工作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我a街道办事处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集体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同时把传达会议精神做为中心组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处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全处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已体会到加强人才工作是我党和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三个观念”也已牢固树立,牢固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观念。

二、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情况,好的做法

1、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展活跃人才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的观念已充分被我处实践所证实。如在我处a村、党支部书记xxx在90年代初头办砖厂、发家致富,成为了党员致富带头人,98年我处党委将其放在支部书记的岗位,发挥出他敢拼、敢闯、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建小康村,建市场等一系列举措,突破农村转变成为城区难的瓶颈。又如:今年我处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和人才工作相互促进,a大卖场、b酒店项目、c乳制品加工、几个市场的改扩建等不仅拉动了辖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我辖区带来了大量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科技人才。

2、以提高科学素质和强化技能培训为手段,培养自身人才除辖区各村组外,办事处机关更是重视干部职工的培养,目前我处共有干部职工5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73 %,大部分在职人员都有很强的进取心,通过参加自考、成人、电大等形式提高学历和业务能力。办事处也常选派人员参加各类岗位培训,敢于放手压担子加强工作人员的实践锻炼。可以看出我处工作人员已初步树立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村组,学习型科室也都积极推动了人才战略。

3、采取岗位竞聘和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管理考核人才办事处是今年新成立的单位,根据街道办事处岗位设置和行政职能的不同,年初我处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进行了大幅调整,调整中我处充分考虑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特长和自身意愿。现处领导干部的学历全部在大专以上,其中还有两名研究生,领导年龄层次有所下降,平均年龄为38岁。人员配置齐全、岗位职责明确后,今年我处以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在环境卫生、信息报告等方面都明确了奖惩标准,同时办事处还完善了各种制度20余项,通过制度进一步管理人才、约束人才、奖惩分明的机制已初步激励了人才的干劲。

三、制约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障碍重重,用人亟需革除弊端。仅从我处开展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深挖,我们看到受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影响,也受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法制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我们认为当前摆在展开人才工作面前的障碍主要有以下:

1、观念方面的障碍:在用人上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封闭保守现象很难完全转变,这使人才开发工作力度与第一资源地位相差甚远。同时人才自身观念也存在安于现状、怕冒风险。表现为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转移力度不大,科技人员领头创办企业的氛围不浓。

2、机制方面的障碍:人才选拔机制框框多,门槛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取向,特别是从我们机关和事业站所来说,和其他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在人才流动上缺乏活力,普遍存在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现象,急需的人才不能安置,混日子的人员不能打发。社会保障机制也不配套,导致单位改制难、人员分流难。加之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财政全额拔款,干多干少所得相差无几,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使人才的贡献与其报酬不对等,人才的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体现,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

3、体制方面的障碍: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部门、单位之间缺少沟通、协调,不能形成统一的人才保护政策。

共2页,当前第1页12

4、环境方面的障碍:人才的创业环境包括金融保障,项目支持,风险投入,教育培训等,目前我市为了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是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如:土地征用、贷款、户籍等,但各类政策优势不够明显,法制环境也有待改善,缺少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专业示范基地。

四、明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打算和工作思路

1、强化“四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街道党工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来抓引才引智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达到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四是“人才大开发”意识,采取“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等多种方式,如:进行合理性岗位调整,加大中小额贷款力度,建立乡士人才库,建立科技示范户,强化机关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等,以各种方式来推动辖区整体性人才资源的大开发。

2、营造“四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达到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市场环境,创建本辖区的人才市场,发挥劳动保障事务所作用,通过周到服务、规范运作,科学指导,有力监督,来完善本辖区人才市场体系;四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四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四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二是建立淘汰机制,打破人才管理的终身制,在街道办建立起人员绩效考核档案,以动态管理解决有进无出的问题;三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如在我机关今后将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站所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入股分红制等;在村组干部中量化、细化考核,扩大奖优罚劣的范围和标准,使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才先富起来;四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改变选人用人上的随意性,明年我处将对下设事业站所进行相应的人事改革,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坚决按照“进人必考、竞争上岗”原则用人。

共2页,当前第2页12

www.daodoc.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人才办工作总结
《人才办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