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3: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氓 说课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

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

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

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

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由教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

《氓》教案

一、导入新课:

古老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这个国度里飘出的第一缕诗魂。她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远古迷人的气息,滋养了我们一代代的文人和文学。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经·氓》去领略一下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是如何以质朴美丽的语言记录他们简单而又丰富的生活的。(多媒体出示课题) 出示目标:生明确目标。

二、关于《诗经》

请同学说说各自搜集到的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 (生回答,师生总结,多媒体出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或者《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就内容而言,赋比兴是就手法而言。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通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大意,理清思路。

(多媒体出示字音,生读)

1.请说说本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生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这是一首叙事诗,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的婚恋悲剧。全诗从俩人定情写起,写了女子面对男子的求婚虽然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是情意绵绵地劝慰男子;既而女子陷入了热恋,并很快结婚了。婚后女子勤恳持家,任劳任怨,可男子却‚二三其德‛,女子无奈伤心之余,又清醒而坚决地与男子决绝了。

2.请以女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用几个词语概括本诗的情节。 恋爱-----结婚----婚变----决绝

四、在自主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大概也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典型。 请每小组在以下问题中任选至少一题,对诗歌进行欣赏探究,并背诵相关诗节。

1、读

1、2诗节,看看女主人公对“氓“的称呼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指导朗读)

明确:男主人公的称呼变化:氓――子――复关――尔,称呼的变化说明他们的感情在一步步加深,直至女主人公的‚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他们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第一章里,先是称‚氓‛,不知哪儿来的一个野小子,说明女子对他毫无认识。接着称‚子‛,‚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这时,女子已经把男子当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称‚尔‛了,这是两人感情很好以后的亲昵的称呼。

第三、四章而称之为‚士‛,视其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经淡漠了。

最后两章连‚士‛也不称呼了,心里积攒的怨气使她连提也不想再提这个人了。

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叙述中,由于感情的变化,不自觉地选择、转换指称,从她对男子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感情的发展,很有意思,耐人寻味。 个性化解读:(1)对‚子‛的解释。课文注释指‚你‛,根据俩人感情变化,此处是否可译为带有感情色彩的‚您‛呢?

(2)关于对‚复关‛的理解:课文注释‚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此处有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在里边呢?据我了解,在咱们临沂农村有个习俗,订婚以后,女方家人称呼男方的时候习惯于称呼其居住地,以示亲近。同学们可以就此做一个小小的调查,然后写一篇小小的文学评论,谈谈你对本文涉及到的对‚氓‛的称呼变化的感情色彩。(此点淡处理也可不处理) 明确:‚士‛(第四诗节),甚至到诗的最后连称呼也没有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由此理出女主人公感情变化曲线。 请背诵

1、2节。

2.第3诗节似乎与所叙故事没有关系,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桑叶、斑鸠”等意象与女子有何相似? 不可以去掉。理由:

(1)本诗节属于议论部分,预示情节的发展。

(2)比兴的手法,使整个故事情节迂回曲折,又承上启下,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知识点积累:生根据预习和查阅资料,说说什么叫比兴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拟女子容颜的衰老。(此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比如认为是俩人爱情的由浓情蜜意到感情枯竭的暗示)

3.诵读第5诗节,十句诗中出现了6次“矣”,朗读时应分别用怎样的语调?从这个词中可以读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十句诗出现六次“矣”,所表示的语气不尽相同。 指导六个“矣”的朗读。

重而缓——加重而高——更重——更高——高重达到极点——平缓、低沉。

文字说明:起调诉说多年生活的艰辛,应该重而缓;岁月的车轮一圈又一圈,曾经美好的面容也应该被无情的生活剥蚀掉了,所以语气越重;这种付出,应该是收获幸福吧?可是她得到的是什么?家庭暴力!‚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应该更重,更高;但是,更让她伤心的,是自己亲人的不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悲情到了极点,也高到极点了;最后,一声长叹,趋于平缓、低沉。

感情:无奈、心酸。请同学们再读读并试着背下来。 4.鲍鹏山曾说本诗的女主人公是“《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结合她在本诗中作为恋人、妻子和弃妇三个角色,谈谈她美在何处。 作为恋人的她浪漫,多情、温柔 ——性情美

作为妻子的她贤慧、勤劳、善良 ——性情美

成为弃妇的她自尊、自爱、自强(或:刚烈、清醒)——人格美是最美的。 指导朗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体会感情。

5.本诗所用突出手法是什么?试结合全诗简单分析。 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鲍鹏山语:女性的美德与可爱,往往与男性的恶德与可恨的对比中,才更显得鲜明。 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

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6“淇水”这一意象在本诗出现三次,请谈谈你对这一意象的理解。

《诗经》总是离不开水,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比如‚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比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本诗也是这样,一条淇水多次出现,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景,伴随着女子成长。在诗中,淇水见证了女主人公的爱情来了又去了,在‚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时,淇水默默地流淌。在女主人公被弃回家时,淇水‚渐车帷裳‛,在丈夫遗弃,兄弟咥笑的冷漠世界里,只有淇水悲其所悲。从小伴随她长大的淇水成了她的知己,因此也兴起了她内心的感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一条‚淇水‛,在诗中不停地出现,一则说明淇水给她的印象太深,承载着她许多的欢乐和悲伤的记忆;二则我们也可以料想,从今往后,她生活在淇水边上,想要忘记与‚氓‛的种种,怕是永不能够了。

7在赏读本诗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解读和发现。

五、根据小组对所选问题的学习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本环节处理可以灵活机动,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当点拨。第6题课堂也可以不处理,作为课下研究内容。

六、课下延伸: 1.推荐诵读《静女》《伐檀》,阅读关于《诗经》的一篇美文——洪烛的《横穿诗经的河流》。 2.改写《氓》,根据你的兴趣可以改写成一个故事,可以写成一首现代诗歌,也可以写成一个剧本。

3.搜集源于《诗经》的成语,做一个小小资料库。

《氓》

《氓》

氓
《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氓详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