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5: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氓》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积累字词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重点:

1、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和重章叠句。

2、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二、补充: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即被奉为经典,从此称为《诗经》。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

6、《诗经》的六艺

风雅颂赋比兴。解释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如:“氓之嗤嗤,抱布贸丝。”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桑树的繁茂,比喻未婚男女情意浓厚;以斑鸠贪食,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以此物比彼物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找哥哥。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 注:比和兴常常连用,故称比兴手法。

三、教师初读课文,正音。

四、学生齐读,进一步熟悉课文。

五、作业:

1、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教师提示本文的一些重要词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没有提到这点。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1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三、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四、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1、抽生讲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心贫困,日夜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

全文结构 一段:定情。

1、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氓急躁而任性。

2、婚姻方式:自由恋爱,自主婚姻。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段:恋爱。表现热恋女子的痴情。终于答应结婚。

三段:懊悔。叙事中断,劝告所有女性,暗示婚后生活并不幸福。

四段:被弃。简述婚后的辛苦生活和氓的无情。两人关系破裂的原因在“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二三其德,喜新厌旧,感情不专一。(色衰爱弛)

五段:劳苦。具体叙述婚后的悲苦生活。表现女子的善良和勤劳。 六段:决绝。表现女子的清醒和坚强。 结论:全诗结构为

一部分:相恋(

一、二章)

1、基调:热情,幸福

2、手法:赋——直接铺陈叙述,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 二部分:婚变(第

三、

四、五章)

1、基调:怨恨、沉痛

2、手法:比兴和抒情。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兴: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同时又是比,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 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比: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神伤。 ◆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女子婚后表现:境遇悲惨,生活艰辛,但勤劳持家。——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男子婚后表现:朝三暮四,甚至动用暴力。——专横暴躁,三心二意。 三部分:决绝(第六章)

女子清醒坚定地分手。

1、基调:清醒、刚烈

2、内容: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

3、手法:比。抒情。

五、

合作探究:

(1)

女子答应嫁给氓,是不是太草率? 答:不。①青梅竹马。②婚前通过氓进行了占卜。 (2)

女子被遗弃,责任在氓还是在女子?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甘心贫困,辛苦操劳,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 (3)

氓为什么要遗弃女子?(色衰爱弛)

(4)

女主人公从这场失败的爱情中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2 “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男子沉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子却往往朝三暮四。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5)

女子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从诗中哪里可以看出? 清醒果断的决绝。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6)

从全诗看,女子内心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 (7)

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不是。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8)这场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讨论。 虽然不是很草率,但是对氓的人品还是缺乏深入了解。有点仓促。 在家里太勤劳

(9)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讨论。 (10)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女:温柔痴情,清醒刚烈。 男:用情不专,没有责任心。

这时阜新男子的典型。补充:历史上典型的负心男子有哪些?

第一,战国时人吴起。吴起为卫国人,妻子为齐国人。鲁国国君看中吴起的军事才能,想拜他为将,但又担心其妻为敌国之女,恐吴起立场不坚定,因此一直犹豫不决。为表心迹,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吴起竟然伤心病狂地杀掉自己的结发妻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吴起身为一代名将,深通韬略,战功显赫。名气够大,行径又极其恶劣,故排第一。

第二,三国时人刘安。刘安本一猎户,某日,他心目中的大英雄刘备兵败,逃跑途中偶然投宿他家。因刘安家贫如洗,又正是兵慌马乱的时候,拿不出什么招待刘备。他就把自己老婆杀了,煮给客人吃。事出《三国演义》。这小子最不是东西,为了追星,竟干出这等伤天害理之事,本该列入第一,但考虑到他本人身贱名微,所以屈居第二。

第三,战国时人平原君赵胜。赵胜为赵国公子,为增加自己的势力,平时养了一大群门客。某天,他的小老婆在楼上看到一个驼背瘸腿的人从楼下路过,样子很滑稽,就笑了起来。谁知这个跛子,却认为自己受到侮辱,径直找到赵胜要求斩掉美人以谢罪。当时遭到拒绝,后来门下食客越来越少,经打听方知,与门客们认为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重色轻士有关。于是平原君下令斩了这个小老婆的头,门客又重新多了起来。这个故事原来是被当作轻色重义的美谈讲的,影响极坏,为正视听,将其列为第三。

第四,唐明皇李隆基。他与杨贵妃之间的感情,几乎被当作自古以来帝王真爱的典范。可是,一旦大祸来临之际,他却为了平息兵变,保护自己,不惜将自己的爱妃交给叛军去处置,演出了一场“三军不发可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悲剧。后来的许多文人想以事出无奈为他开脱,杜撰出什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缠绕于杨贵妃颈上的一丈白绫无情地宣示了李隆基极端自私的负心汉面目。因杨李的故事流传千年,影响甚巨,同时杨贵妃之死毕竟不是李出于主动,两相考较,位居第四。

第五,宋人陈世美,戏剧中的人物,由于他的典型性,在国人心中陈世美三个字几乎就是负心汉的代名词。包公戏《铡美案》使他与秦香莲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就不再饶舌了。他为世人所痛恨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普世性。古往今来,男人有钱就变坏,几乎成为一种定律。历朝历代,陈世美们从未断绝,逮至今日,又呈蓬勃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陈世美对家庭的背叛,合乎人们内心中的常情,未到不可饶恕的地步。如非他后来利令智昏、狗急跳墙,欲指使别人杀掉老婆孩子,他本来罪不至死,也没有资格列入这个排行榜中的。

第六,唐人元稹。元稹是中唐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

3 不是云”,千古以来被人们引为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名句。但他在现实中却是一个玩弄女性的浪荡子,欺骗女性感情的负心汉。在他年轻落魄山西时,曾处心积虑地勾引良家少女“崔莺莺”,弄到手后,又将其抛弃。这段经历在他自己撰写的《莺莺传》中有详尽的描写。元人王实甫据此写出了《西厢记》,将原本始乱终弃的一段悲剧(相对崔莺莺来说)演绎成一出“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大团圆式喜剧,从而,开创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符合市民欣赏习惯的才子佳人戏的传统。《西厢记》里的张生的多情,更反衬出生活中的元稹的无情。鉴于以元稹实事为原型的《西厢记》的影响力,元稹被列为第六位。

第七,明人李甲。李甲与杜十娘之间发生的事,又是一段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出于明人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落魄书生李甲遇到当红妓女杜十娘,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杜十娘以为遇到知己,遂毅然脱离青楼,随李甲回乡。谁知还在途中,李甲便贪图钱财、背叛誓约,私下将十娘卖给富商,导致十娘投江自尽。妓女从良,自古以来,有好结局的不多。李甲的可恶之处在于,不但贪色,更加贪财,而且他背叛的时间也太快了些,故列为第七。

第八,三国时人刘备。这位刘安心目中的大英雄,与他的先祖刘邦一样,每到危急时候,总是抛下老婆不管,只顾自己逃命。而且,他的那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千百年来,流毒甚广,不将他列入,不足以平女民愤。所以,在这里让他屈尊坐了末位交椅。

(11)本文三处提到淇水,其用意是什么?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郑笺《毛诗正义》)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人。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在这里,淇水就是这位负心汉的见证。

六、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

1、

四言诗。

2、

赋比兴的手法。

全篇用赋。两处用兴,四处用比。 赋:全文铺陈叙述了女子的婚姻悲剧。

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都是先说桑树,继而讲述和氓的故事。 比: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的枝繁叶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华;以桑树的枝叶枯落,比喻女子红颜已老,青春不再。桑叶的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是爱情由盛而衰的象喻。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葚甜美,吃多了会上火,斑鸠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爱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难免伤神。

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

《诗经.氓》教案

一 教学目标 :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二 教学过程 ㈠、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 [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㈡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 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㈢ 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㈣ 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 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 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㈤ 词汇掌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于—吁

无—毋

说—脱等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语(至于

以为

泣涕

贿

宴) 3.找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其黄而陨:黄,名词活用作动词,变黄。 士贰其行:贰,数量词作动词,有二心。 二三其德:二三,数量词作动词,经常改变。 ㈥ 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用两个字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 恋爱

婚变

决绝(板书) ㈦ 自主 合作 探究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1. 学习“恋爱”部分(一二章)

⑴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 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布置作业:将这一部分改写成现代文,加入合理想象) ⑵品味“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这也预示两人今后的悲剧婚姻生活。 集体背诵一二章

2. 学习“婚变”部分(三 四五章)

⑴ 请一学生朗读,提问: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⑵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5 [明确]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⑶集体朗读这部分。

3. 学习“决绝”部分(六章)

⑴自由朗读,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⑵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出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反映其清醒 刚烈的性格特征。

4. 从文中可以看出年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教师强调概括人物 性格特点,要从课文出发。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加以总结) 特点:勤劳

温柔

善良

坚强

5. 体朗读课文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背诵本诗 6.板书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氓》

《氓》

氓
《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氓详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