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2: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相关文学常识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掌握重要词句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情感,能对主人公爱情失败的原因做点理性分析。

3.结合语境揣摩诗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品味其内涵和作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导学案。

一、导语设计:

爱情,是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题材。诗歌作为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自然有众多表现爱情的优秀作品。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氓》一起回到两千年前,来感受一位温柔多情却遭遇不幸的女子,那忧伤又怨恨的爱情。

二、《诗经》简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板书)“风”指“十五国风”,属于各地方的乐歌,即指当时15国的诗歌作品,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课文所选的三首诗作均出自“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即王畿地区)的乐歌,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有“周颂”、“鲁颂”、“商颂”,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3)《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4)《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5)《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检查预习:字词正音。(请学生散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感受·鉴赏

1、在预习的基础上重新感知,学生齐读课文。 【诵读提示】四言诗诵读的节奏:“

二、二”节拍

2、诗歌解析: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诗经》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3、朗读感受

①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诗文一遍。

②老师范背,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 ③学生齐读一遍。

4、疏通诗义

四、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在较为扎实的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尝试翻译。

五、合作探究

1、根据故事内容,列出情节提纲。

1 恋爱(1) 结婚(2)

婚变(

3、

4、5) 决裂(6)

2、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从中可看出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 恋爱、结婚——热情、幸福 婚

变——怨恨、痛苦 决

裂——清醒、坚强

象:勤劳、痴情、忠贞、坚强

(1)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主人公情感的一句话。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诗眼:怨

(2)全诗的主要情感是一个“怨”字,这种深深的怨恨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位女子是如何从相恋到被遗弃的,从中感受一下这种深深的怨恨如何慢慢地产生。

①恋爱阶段男女双方的表现是怎样的?

氓:嗤嗤,抱布贸丝,谋,怒

女:送,乘,望,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总的感受:甜蜜

②婚后男子,女子的表现如何?她为何被弃?

女子婚后表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女也不爽”(勤劳可爱,令人敬佩)

男子婚后表现: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通过对比,把男子负心背义的形象刻画得更加突出,从而更突出了女子的怨恨和控诉。 对比的手法:氓之蚩蚩——至于暴矣

信誓旦旦——反是不思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③面对被遗弃的现状,女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躬自悼矣,老使我怨,亦已焉哉。 毅然离开,并对负心的丈夫提出控诉。

(3)结合以上的分析,大家讨论下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恋爱时,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结婚后,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女子; 被遗弃后,是一个坚强、刚烈的女子。

探讨:大家认为造成这场婚姻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 。 提供几种说法,供大家参考: ①、士之变心说 ②、伦理道德说 ③、社会制度说

④、年老色衰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氓》中的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到最后主动请弃,她的一系列婚姻过程无不具有明显的现代婚姻特点。女主人公有其传统贤良的一面,也有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悖的独立人格,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她依然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魅力。也许正因为她的这种性格的两面性,才使其具有永恒的文学价值,为人们所千古传颂。

3、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机动)

2 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对于这篇诗歌有着很深刻的见解。我们要关注男女平等、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更要对自身问题关注,明白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当面临困难时,当机立断。我们还可以由此感受到女主人公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这堂课就到此结束了,相信大家对这篇课文以及对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看法。

4、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了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六、引导学生把握这首诗的写作手法(赋、比、兴)

(1)为什么作者能把女子的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整个文章的主题如此鲜明,文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赋,铺陈直叙,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触物兴词

(2)让学生找找诗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赋、比、兴手法。

明确:第

1、

2、

5、节是用“赋”的写法,直接叙写了恋爱的经过和劳苦的婚后生活。

3、4节用了“比、兴”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的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比)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斑鸠贪食就会昏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若迷恋则容易上当受骗。(比)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比) 第三四这两章以抒情为主,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兴)

思考:为什么用桑叶来打比方?

明确:桑树是农村常见的树木,用桑叶作比非常切合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劳。

第6节用了“赋、比、兴”的手法。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痛苦使我恨一切背信弃义之人。(赋)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既是兴,又是比。 (3)总结“比兴”手法的作用。

结构上: 叙事中插入比兴句,避免了平铺直叙; 起过渡作用。

内容上: 比兴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了诗歌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以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

(4)拓展延伸 A、《诗经》中其它诗句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如: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 / 窈宨淑女 / 君子好逑

B、现代流行歌曲以及陕北民歌中比兴手法的体现,比如: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

打碗碗花儿就地开 / 你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七、请大家再次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

《氓》

《氓》

氓
《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