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三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3: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诗三首》教案

高一语文组

鲍树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言诗的基本特征;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欣赏诗歌的语言美、艺术美,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涉江采芙蓉》中的游子思乡之情;曹操思贤若渴及统一天下、自强不息的精神;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①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②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对诗文中传神语句的体会与鉴赏。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五言诗起源于民间,从中国诗歌史来看,《诗经》中已经有五言诗的萌芽。至秦及西汉,民间歌谣已较多五言。发展至东汉,乐府中所保存的五言歌辞已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到汉末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在初期,五言诗被认为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此,早期的文人五言诗多佚名。但随着五言在民间的发展,也就引起了文人的重视,并开始仿作。文人五言诗最早具名的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诗》。至魏晋时期,五言诗真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五言诗不仅数量多,而且佳作如林,影响深远,并逐渐成为文人诗歌创

1 作的重要形式,进而取代四言诗占据文坛的重要地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三首》,共同品味一下这一时期的诗歌。

二、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五言诗大发展的阶段,五言诗代替了四言诗,超过了辞赋,在文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的《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写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与相思。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大魏武皇帝”。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曹操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诗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曹操留有两首《短歌行》,本文为第一首。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抒写田园生话的恬静和谐。他的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自然,诗味醇厚绵远,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此后,田园诗不断充实、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三、初读课文 1.注意朗读节奏

(1)汉魏五言诗的朗读节奏

五言诗文中较少使用虚词,诗句讲究韵律节奏,读来朗朗上口。诵读时要抓 3 住韵律特征,如: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2)四言诗的朗读节奏与《诗经》一样,二二节拍。 2.疏通重点字词句

(1)遗.谁wèi

朝.露zhāo

子衿.jīn

何时可掇.duō三匝.zā

阡陌..qiān mò

吐哺.bǔ

羁.鸟jī

荫.后檐yìn 暧.暧ài

墟.里xū

犬吠.fèi (2)通假字 契阔谈䜩.。通“宴”。 (3)词类活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状,向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使动用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意动用法。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意动用法。 (4)文言句式

何以解忧?

宾语前置

开荒南野际

省略介词“于”,省略句兼状语后置。 狗吠深巷中

同上。 鸡鸣桑树颠

同上。

四、鉴赏与品味

呦.

呦yōu 守拙.zhuō

《涉江采芙蓉》

1.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这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没有送出去了没有?没有。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5.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 5 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也是汉民族表达情感的一个特点,以含蓄为美。这不同于西方的情感表达,直接而热情奔放。西方文学影视作品中一见钟情的故事很多。

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

6.五、六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其中“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7.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相爱却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短歌行》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作者忧从何来?又如何解忧?

明确:“忧”是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以“朝露”做比,极叹人生的短暂,而人生理想没有实现,更加深了作者的忧思。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收刘表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在兵营中宴请众将士,作得此诗。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表面上是以酒解忧,借酒消愁,但作者心中并不是这样想的。(曹操一直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实现人生理想,建功立业,需要的是“贤才”,“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只有贤才佐助,成就统一天下的霸业才能真正解作者之忧,“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这首诗用了那些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文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7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中的话,以山高海深为喻,作者要以博大的胸怀招揽天下贤士。

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鲁周公世家》作者以周公为自己的榜样,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3.找出诗文中的“比兴”句,结合诗文分析其作用。

明确:“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此两句深切地表达出作者对贤士的热情呼唤,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表达出作者招贤纳士的诚意和决心。

《归园田居(其一)》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写诗人弃官归田,决心归隐躬耕,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创作背景: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 2.哪些诗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请谈谈感受?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8 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山野的心志。“误落”写出了诗人对曾经入士的一种反省,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一去三十年”写出了对着这些年混沌官场流失时间的惋惜。“复得返自然”则是一种超脱的喜悦。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3.再来看文章当中间接抒情的句子。“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八句,按什么顺序来写田园生活?

明确:从远到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4.写景就是为了抒发情感,这八句写景的诗句是怎样抒发作者情感的?

明确: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没写人,你可以想象出人民这里生活的情景吗?

明确:虽没有写人,但写了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想象出,生活在这里的人必定和平安宁,生活古朴,怡然自得。

6.“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出了诗人此时的生活环境与状态。实际上拿田园生活的什么特点与官场对比?

明确:这两句诗写诗人所感,具体写到诗人田园生活之乐。它的两个特点可 9 与官场对比,一是“无尘杂”,没有官场上乱糟糟的事,看不到今天恶心的“官场现形记”;二是“有余闲”,可以不必作官场上的那些客套应酬之劳,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做诗。这“一无一有”正是诗人求之不得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

五、小结

1.古时候有许多的“士”,如:侠士、方士、术士、隐士、壮士、义士、志士、烈士、游士等等。我们可以为结合三首诗的内容为三位抒情主人公定位。他们分别属于什么“士”。

明确:采莲人——游士;曹操——志士;陶渊明——隐士。 2.再试着为三位“士”的前面加上一系列的定语。

明确:

采莲人是(

思念家乡与恋人、渴望团圆

)的游士。 曹操是(

求贤若渴、抱负远大

)的志士。

陶渊明是(

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热爱自然

)的隐士。

六、作业 1.背诵三首诗。

2.根据自己所学的诗歌知识,以及情感的表达技巧来创作一首五言诗。

诗三首 教案

诗三首教案

《诗三首》教案

《诗三首》教案

诗三首教案

杜牧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教案

《外国诗三首》教案

杜诗三首 教案

《诗三首》教案
《《诗三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