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听课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15:21: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听课体会

名师们“另类”的设计,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艺,无不让我由衷的赞叹与钦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以及人生境界让我仰叹,使我不知不觉的陶醉在他们的教学艺术旋律之中。专家们的报告观点鲜明,视角独特,耐人寻味,引领我们朝着课堂教学所蕴含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度的理性思考。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其也只是一知半解。现在就我就翻转课堂的一知半解谈谈我从刘老师的课堂学到的知识。

刘松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混合运算》,说实话一开始上课,作为听课老师的我觉得有些纠结,因为我小学的老师以及包括现有的在一线奋斗的老师都会直接告诉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就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老师会这么解释:这是国务院规定的,或者说乘除法有优先权,或者说乘除法相当于vip。但是我以前的老师以及我自己教学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刘松老师的这堂课上面他先从:为什么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开始放手,要学生去讨论去说去总结。当然当他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其实也有些一头雾水的感觉,此

时此刻感觉自己的专业素养真的有待提高,到底是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呢?所以作为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刘老师这时不是急躁不是慌张,而是充分的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刘老师循循善诱,教学机智和素养体现的淋漓尽致。终于下面的老师恍然大悟,原来结论就是:

1、简便性的原则。

2、生活实际的需要。这些个结论是由我们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的,学生多么的了不起!

在这节课中刘松老师请学生根据115-15×4这个算式,学生编出这样一道应用题,我有115元,买了4个杯子,每个15元,还剩多少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如果违背了运算顺序先算115-15的话,那剩下的钱就是400元,我原有115元,却剩下了400元,显然不符合生活实际。接着老师又出示了生活中比如买票、配椅子、扎风筝等题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得出为什么这么算的理由是:因为数学要符合生活实际,从而挖掘了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本质。最后刘老师总结:虽然3个题目不一样,但是数学模型都是一样的。重视了一个数学建模的思想。由此,我听课的思绪回到了读书时,记得那时候老师曾说过,在你做数学题目的时候,不要老是死做,要学会总结。很多题目都是同一种类型,万变不离其中。只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学会总结,不仅是自己总结,还是要学生学会总结,这样才可以在不断地建模中要学生夯实数学的这座城堡。

最后引出小括号,对于为什么先算小括号,学生就不会胡乱的说这是规定的,有优先权。学生马上就回归到了问题的本质:要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况。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所有问题都一目了然,原来所有的问题都回归了生活。数学,原来如此!

刘老师设计的练习也是非常挑战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只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他就下课了,觉得还是很可惜,因为有一道题目1 2 3 4 5 6 7 8 9=100,这道题目是二年级数学书的一道智力题,很想知道特级教师会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解题。

在这堂翻滚模式的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一直都是在磨合,在交流。最终得出结论。

后来听了刘老师的讲座,也是非常精彩。从中的三教三不教,以学定教,有效教学。这些理论,我亦是受益匪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加油!卿!

华应龙老师在《找次品》一课中,以学生为主体,不怕出错,以错纠错,大气磅礴。一般的课堂,为了早点让孩子们感受到“要分成3份,尽可能平均分”,因而总在乒乓球的数据上做文章,总是先从“3个”入手,然后是5个、9个„„。而华老师的课堂却是反其道行之,从2个开始,而后是对“8个”的讨论,再是“9个”。这样的教学“序”,无疑会让路程走“远”一些,但离学生近了,更符合学生的直觉与经验。这节课把他的“融错教育”演绎得精彩绝伦,当学生说出各种从8个乒乓球中找1个特别的都需要3次时,华老师只

是问了学生还有想出更少次数的吗?所有学生均认可最少3次后,开始探究从9个乒乓球中找出1个特别的,却研究得出最少2次可以找出来。这时候全班同学都开始质疑,陷入了思考,为什么球多了1个次数却少了1次?这时,学生们如梦方醒都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原来8个乒乓球一样可以2次找出特别的那个,体会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优越性。华老师艺术地处理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促进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创造性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植入学生的生命活动之中。更让在座所有老师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回传闻已久的华应龙语录,掌声、笑声不绝于耳,在华老师抛出呼应课伊始比尔盖茨招聘职员题后,许多学生高高举起小手,他笑着对没有举手的学生说:“研究证明,憋得住不举手的人,因为心中有他人,更能走向成功。”此时,屏幕上打出:期待您更精彩……课戛然而止,学生们一个个张大嘴巴,要求华老师继续上下去。 华老师的课堂非常完美地演绎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学本课堂。以学为本,需要追求一个“真”字,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只有让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疑惑),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去思考与表达,只有真正包容学生的差异,而后,才有可能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在第二天的观摩过程中,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这一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仲老师介绍说,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叫做“助学”,而不是“引学”,“导学”或是“领学”,他解释道:因为那些词的含义,是老

师在前面拉着孩子走,而“助学”,是老师走在孩子的后面,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仲老师说,我们要为学生制造一个“放松的警惕状态”的课堂氛围。为了学生的进,老师要尽可能地退。印象很深刻的,仲老师在课上首先介绍了这堂课的“游戏规则”——“与同伴交流时这样说”,然后问学生,这节课给老师分配什么任务呢?学生们七嘴八舌,最后给老师安排了一个写板书的任务,仲老师就真的退到了黑板旁边上。课上,仲老师除了与学生一同完成课堂的板书,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每次学生有新问题抛出后不断地“带头举手”,孩子们一个个更加无所畏惧地参与到思考与辩论中来。

平常老师们会有这样的感觉,越到高年级想要回答问题的孩子越少,愿意举手的孩子越少。因为他们在等别人说,因为等待没有风险,而发言有风险。有的孩子就觉得,反正快下课时老师一定会告诉我们答案,那我为什么还要去思考呢?这样的想法对吗?自然是错误的。那我们为什么要让它发生呢?是时候改变这一局面了。学生为什么不会表达?我们有没有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机会去表达呢?如果老师像一个权威一样地站在讲台前,要求学生说出想法,等着老师去评判,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等着老师去评论,学生真的会愿意这样做吗?他们不会,因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只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辩论才是真正平等,无所顾忌因而畅所欲言的。

《找次品》这节课属于一节思维训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掌握“找次品”的最优方法。华应龙老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完美的诠释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以生为本,共享成长

这次“现代与经典”的主题是“学本课堂”,也就是要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找次品》这一课就体现了这个教学理念。

华应龙老师用课件出示完课题《找次品》后,紧接着就问:你有什么问题吗?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之中,当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时,华应龙老师出示了比尔盖茨公司招聘的题目:81个球,其中有一个稍重,用天平称,至少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球。乍一看题目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华老师察言观色,随即出示老子的话来进行激励。启发学生选择个数少一些的就容易些,从简单容易的研究易于寻找方法,解决问题。于是学生们通过探究交流终于发现了天平以外的第三个盘子,这时华老师又及时地给予肯定:第三个盘子虽然看不见,

但总是存在的。同时用第三个盘子,要尽可能平均分成3份。在找学生回答问题时,华老师在黑板的右边写下了“如果······那么······”,“接下来是······”用这样的关键词语来引领学生表达清楚明白,培养学生思维缜密。课堂总结时华老师问:比尔盖茨为什么选这道题来招聘他的职员呢?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问题时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提升的课堂,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以成长。

二、以生为本,享受精彩

华老师以其精美的语言、博学的内涵在课堂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的课堂细节处理,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儿童的情感”去体验,用“儿童的兴趣”去爱好,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收获成功。

华应龙老师在《找次品》这节课中,只是用课件出示了一个天平中平衡与不平衡的两种状态。提出了让学生解决81个球中如何找出一个次品的问题,然后再引导让学生用简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接着让孩子们在脑海中用天平称出从2个球、3个球、8个球、9个球中找次品。最后,全班学生都能在脑中用天平称4次就找出了次品。学生在华老师的引导中,自主的去探索如何用最优化的方式最快的找出这个次品,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讨论,总结出了找次品这一类问题的最优解决办法。在华老师的课堂中,教师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进行实践活动,乐于质疑、探索,互动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实践、

积极思维,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自然而然地发展数学素养。从每一次的探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师生彼此都享受到了获得成功的乐趣。

在《找次品》这一课中显现出华老师独特的色彩,对学生的深刻认识,有丰富而深层的意蕴。聆听名师的课堂,总能感受来自教育的魅力和欣赏思维碰撞的火花的绚丽。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听课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