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4: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本课教材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4课内容。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次事件之一。辛亥革命从反侵略、求民主的角度来讲,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知道主要过程及其重大事件(武昌起义,中国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正确评价辛亥革命。通过看图阅读材料等培养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归纳,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合作探究再现辛亥革命的过程,通过分析《临时约法》的具体条文,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图片、史料等加深对辛亥革命意义的理解,教会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并加工处理,掌握历史学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通过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理解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学会全面看待历史问题和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这节课的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必然,因此对革命爆发的背景要进行重点分析。辛亥革命更加深层的意义应该是以武昌起义为起点所带来的一系列近代中国政治的变革,而以中华民国的建立,尤其是《临时约法》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所以将其确立为重点。我主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并加以概括总结以此突出重点。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的分析。依据:辛亥革命的失败,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从史实中分析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再加上因为局限性的认识较难理解,所以将其确定为难点。对于难点的突破,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启发引导来调动学生的思维,领悟难点,再加上老师的分析加深理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辛亥革命,但初中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一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但高一学生又处于知识与生活阅历增长的阶段,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此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积极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

2、教法:

采用创设情景、设问质疑、小组探究、教师点评等探究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验交流。

3、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法。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和新课改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三位伟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20 世纪对中国来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从而导入今天的课题。联系上节课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明确农民阶级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而刚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又将如何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呢?

(二)讲授新课 1.革命背景:

通过历史图片材料和慈禧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完成表格。 时 代 背

景 根本 国际 国内

直接

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概括能力,通过图片资料,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并能直观地掌握革命爆发的背景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革命过程: (1)准备:

多媒体播放图片、资料,并通过启发式的谈话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出革命党人为革命高潮的到来所做的准备: 物质准备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准备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准备是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成立。

军事准备是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宣传和一系列武装起义。

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阅读书本,培养学生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过程:武昌起义

多媒体播放武昌起义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创设这样的历史情境,增加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然后结合书本,试着自己来报道一下武昌起义有关情况,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观察相关图片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

(3)高潮: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下面我将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多媒体出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体条文:

第一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选举被选举权利。

第三、

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活动设计: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组负责分析一段“临时约法”条文,各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该条文体现了什么内容?有何进步意义? 设计意图:以《临时约法》颁布为背景,通过分组讨论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探究精神;理解《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展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结局:宣统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用课件展示两幅照片,指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3、革命意义: 讲完这些内容后,提出问题:有史学家说“辛亥革命即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怎么理解?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采取讨论的方式,一是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讨论,二是教给学生如何做到论从史出。提高学生大胆思索的积极性和探究的勇气,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讨论及观察图片和阅读课本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得出辛亥革命成功之处。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失败的?这时出示两则材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引导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探索,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客观上是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上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得出结论: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学生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不能带领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最终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肩上,下节课我们来学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做好本课与下节课的连接。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的内容采用由学生结合板书自我进行总结的方式,由学生反馈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巩固练习:

做一些基础选择题,当场答题反馈,目的是让学生加强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有一种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五)课外探究 2011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峡两岸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有何现实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体现古为今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根本:必然结果 国际:帝国主义

背景 国内:晚清政府、民族资本、改良之路失败 直接:新政与宪政客观促进 物质

辛 准备 思想 组织 军事

亥 过程 武昌起义 过程 中华民国成立 高潮

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帝退位 结局

命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历史功绩 意义 局限性

结构式板书,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同时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学生认知特点,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鼓励学生大胆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但在教学设计中也有困惑:究竟该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