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2020-03-02 06:33: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征,理解由总到分多方面说明事物的顺序。

2、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

3、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进行语言训练。

其中,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和从反复诵读、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把简明扼要的说明性语言扩写成具体形象的描写性语言是教学难点。 〖设计思路〗

一、激趣以导入

多媒体投影课前搜集校园园林的图片,通过创设情景,激发起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二、披文以感悟

1、由头开始,逐段分析,把握要点。

2、巧妙过渡,研读第

三、四段。

三、合作以探究

以“先找短语,后讨论”的方法,集中探究第

四、五段的语言,让学生试着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代替文中概括简洁的介绍。

四、巩固以拓展(含作业)

布置写“校园园林”的课堂练习,学以致用,使学生初步学会鉴赏园林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介绍描绘身边的园林之美。

1 【教学过程】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这苏州园林,大家去过吗?

(生摇头不语,又充满期待。)

师:那么,你印象中,“园林”是什么东西?

生1(较为积极):有山、有水,种植着草木的地方。

生2:那山应该是假山,水是湖水或喷泉。

生3:还有凉亭、房屋。

„„

师:园林就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地方。来看一幅照片,这算不算园林?

生点头,齐声肯定。

师: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 (生感觉似曾相识,但无法确定。)

师:我们再来看这个地方的其他照片,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出示一组幻灯图片,边听音乐边欣赏。看至后面,学生顿悟,原来这些照片就来自宁中校园)

师:近在咫尺,是我们宁海中学的园林。宁海中学的园林和苏州园林哪个厉害?

生(笑):当然是苏州园林!

师:口说无凭,文字为据,我们看第一段中有哪个词可以展现苏州园林很厉害的地位?

生速度课文第一段 生:应该是“标本”。

师(点头):对,“标本”。我们就用这个词来讲讲宁海中学园林和苏州园林有什么关系。

生1:宁海中学的园林是参考苏州园林而建成的。

生2:苏州园林可以说是宁海中学园林的典范。

师:苏州园林可以作为园林界的泰斗、翘楚,肯定有其独特一面,快速阅读第二段,用文中的话回答其总体特征。

生: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重读:务必、无论、总是)老师读的和刚才那位同学读的有区别吗?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谁来点评一下。

生1:老师的普通话很标准,声音洪亮。(学生笑)

生2:老师在朗读过程中有几处读得特别重。

师点头:能不能指出是哪些词语,重读后有何效果?

生:务必、无论、总是。这样一读,可以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苏州园林能处处入画的效果。

师:为了实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并在此段中找出答案。)

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师:很好,课文先总的介绍四个方面的特点,之后便分开具体介绍。每一方面都有相应的段落与之对应,分别是?

生齐声回答,是

3、

4、

5、6四段。

师:请同学朗读

7、

8、9三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在介绍苏州园林时,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概括为第五方面。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

生1:讲究图案色彩的美。

生2:讲究图案的设计美。

师:这两位同学都能在文段中概括出自己的想法,这很好。不过,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统一起来,合二为一,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参考答案。

生3:讲究图案色彩的设计美。

师:苏州园林的这五方面一概括,大家发现这语言上有何特点?

生:句式整齐,结构相似,语言排比。

师:苏州园林在安排建筑、布局亭台时是否也像这些文字一样堆砌得整齐划

一、对称美观? (生摇头。)

师:园林的亭台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这里我们能不能在第四段概括出一句与“亭台布局不重对称追求自然”结构相似的句子。

(提示:可从假山或池沼的角度去思考)

生1:假山池沼绝不雷同任其自然。

3 师:上句的第二个词语是“布局”。而刚才同学给出下句的第二个词语是“池沼”,这两个词语结构相似吗? 学生摇头

生:我觉得是“假山堆叠”比较好,而且后面也要做修改。

师:怎么修改呢?(学生笑着摇头)我们可不可以把此段的第二句来读读看,说不定有意外的发现。

学生齐读。

生:假山堆叠不是技术而是艺术。

师:很好,那么这“技术”与“艺术”有何区别?

生1:“技术”就是难度较低,大家都可以学,而“艺术”则比较难学。 生2:“技术”往往可以大量复制,“艺术”带有原创性。

师:一个是盗版,一个是原创。(学生笑)我们可不可以从产生的效果上来讲讲两者的区别?

生:技术,由于是批量生产,美感有缺失;而艺术带有独创性,所以颇具美感。

师:回答得很有艺术。说话需要艺术,写文章同样也需要艺术。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这样一个语言训练:仿照例句,找出

四、五两段中的关键短语,展开想象,使文章的语言更富艺术。

(例句:天上的云,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奔马„„令人感觉变幻莫测,美不胜收。

小组内交流,选择一个短语,展开合理想象,组长负责记录)

小组1: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又像几位老人,在闲暇低语,也像趴卧在地上的雄狮,活灵活现„„

小组2:假山的堆叠,重峦叠嶂,有的像骆驼,有的像拔地而起的高楼,配合着竹子花木„„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小组3:苏州园林盘曲嶙峋的枝干沉默不语,流淌着岁月的光辉。犹如弯曲的盘龙,仰卧在大地之上,沉淀着历史的尘埃,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

师: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使老师感悟到了两个字——“穿越”。既是空间的穿越,犹如身临其境,品赏苏州园林;又是语言的一次穿越,说明性语言和描写介绍语言的隔阂,在大家的发言中就被轻轻捅破了。

下面就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关于鉴赏园林的方法,以及前面训练的富有艺术气息的语言,来写写“宁海中学的园林”。

4 (把课堂开头的一组图片再次播放。分发白纸,当堂书写,完成后交流点评)

生1:宁中的园林也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池中水波荡漾,印下我们开心的笑脸,假山耸立其中,仿佛是一位老者,注视着孩子们的点滴,记录着同学们的成长。经过岁月的积累,假山上长出了青苔、绿叶,留下了青葱时光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

生2:宁中的园林也讲究花草树木的布局,教学楼台阶旁全种着一丛丛矮灌木,一片片的书带草簇拥着它们,老远就闻见了飘忽的桂花香,一路走去,香气袭人。几株广玉兰隐匿在金桂之中,巨大的叶子挡住风带走的花香,使得馥郁的香气在这儿汇集,几瓣桂花洒落在草坪中。在绿色的掩映下显得妖娆迷人。清晨夜晚,感受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走过这一条短暂却漫长的小路。

生3:宁中的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虽然那些蜿蜒的碧绿中的回廊没有“琼楼玉宇”的华丽,也没有宫殿的富丽堂皇。但是却弥漫着一股幽静的气息,凉风习习,细柳飘丝,夹杂着青草气息。使宁中学子们在这宁静的氛围中学习、休憩。 „„

师:昨天,我在校园里用相机收获了秋天的意外与惊喜;现在,我在课堂上用心灵感受到大家的睿智与才气!谢谢大家。

苏州园林优质课一等奖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案例

苏州园林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