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桐城教研例说阅读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全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2:14: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例说阅读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朱桥学校

张垂虎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新课标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在教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毋庸置疑,选入课本中的文章,自然都是名篇。但这些文章大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初中生年龄偏小、见识偏少、心智不成熟,很难在两三个课时里较理想地理解课文,得到有益的东西。这时,用情境感染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才可能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学有所得。 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创设情境方法主要有六种:联系生活、运用实物、观摩图画、播放音(视)频、扮演角色、用语描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情。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余映潮老师认为情境导入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设计与课文情感氛围一致的、紧扣课文内容的富有诗意的导入;

(二)是抓住课文内容或课文标题的特点,设计自然轻松而又别出心裁的能紧紧吸引进入课文的导入;

(三)是根据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学生的理解有困难的特点,设计知识性趣味性比较强的导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表达”的境界,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

如《散步》一文可以优美的语言,真挚、深情的语调这样带学生走进文本:我们每个人都有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快乐时,它与我们分享甜蜜与美丽 ;痛苦时,它与我们共担困难与挫折!在家的怀抱中,我们幸福地成长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先生一起去那春风荡漾的田野中散步,去感受家的温暖吧。 有教师在教学《山中访友》时是这样导入的:“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广为流传,同学们会背吗?(生背)诗人到山中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的名士。今天,我们要学的《山中访友》一文的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又是谁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文一起去山中看个究竟吧。”这个导语非常朴实,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是简单地导入课题,而是导入了新课学习研讨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去整体感知并概括课文。

张国生老师在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针对说明文难教难学,学生对这一话题陌生的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导入新课:“水葫芦,看起来鲜嫩可爱,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引入我国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每年,国家都需花费巨资打捞水葫芦,清除它的危害。(多媒体展示图)这就是生物入侵!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学习《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把我们领到这一特殊的“战场”,让我们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接着又出示了一组关于各地发现生物入侵者的网络新闻标题。这个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创设情境,换位感知。

在引导学生感知整体内容、作者情感方面时,可以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引导揣摩。首先介绍文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充当”“角色”(作者或文中人物),身入其境、“感同身受 ”地揣摩:彼时彼地状况下“其人”会产生何思何想?会做出何种行为?„„倘若“其人”是会说会写的最终又将如何付诸笔墨?

郭荣武老师在教学《春望》一诗时采用了这一策略:先将杜甫当时处于安史之乱中,孤身一人被叛军俘虏滞留在沦陷京都长安等情形介绍后,让学生联想所学过的杜诗,了解杜甫爱国爱亲友的情感以及杜诗的写实、沉郁的风格。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假设自己是杜甫,当时站在长安街头“春望”,会有哪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揣摩情景,综合整理为:杜甫站在长安街头,满眼是一片战乱后的荒凉颓败。残垣断壁,人烟稀少。战乱前春光明媚、莺歌燕舞、繁华锦绣的京城如今却是荆棘满院、花残鸟惊„„前后对比,对国破家散的惨状,诗人如何不感慨万千。恨叛乱,盼统一,思亲友,愁满腹!更何况自身仍陷于乱军控制的京城,真的是让人愁白了头啊!接下来师生共赏《春望》已是水到渠成。首联乃诗人“所见”,颔联为诗人“所感”,颈联即诗人“所盼”,尾联见诗人“所忧”。至此,《春望》所表现出来的诗人“感时忧国思亲念家”之情及其运用的“情景交融,以乐衬悲”的艺术手法,杜诗现实主义的风格一一明了。

三、巧设情境,选点突破。

阅读教学千头万绪。正面强攻,面面俱到,往往不得要领,成效不彰。这时教师若能深入研究文本,选取一二精微处,巧妙创设情境重点突破,往往可以取得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朱则光老师在教《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时,故意在屏幕上将“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一句中的“已”、“只”、“该”字省略,然后让学生品读比较。这看似简单但却饱含感情的几个字,使学生在自由朗读反复对比中体会出了诗人无限的悲愤、惋惜之情,更在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对侵略者蹂躏我领土之恨。

余映潮老师在《狼》一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朗读“少时,一狼径去„„盖以诱敌。”一段时,在文中某处加进一个表示非常惊讶的“啊”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边读边体味在哪个地方进“啊”字为好。当把这个“啊”字加在“转视积薪后”读出来时,学生没有一个不读得绘声绘色的。这真是一处神来之笔,直接带动了学生对课文情节,对课文情境,对人物境遇的深刻理解。

有位老师在上《赫尔墨斯与雕像者》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课文第一句“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可以看出赫尔墨斯怎样的性格特征?学生表现得很困惑,不能很好回答。最后老师只好自己回答“妄自尊大”。其实,教师如能钻研教材,把句子前半部分改成“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是否受到尊重”,比较一下,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因为后一个句子表明赫尔墨斯对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尊重心中没底,而课文中的句子表明赫尔墨斯对自己在人间受到尊重毫不怀疑,所以看出他的妄自尊大。

四、创设情境,体验提升

真正的阅读教学,离不开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依据作品语言的描述,适时地引导学生或质疑提问、或点评得失、或展开辩论、或联系生活,反思体悟„„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这里仅举两例。 有教师在上《“诺曼底”号遇难记》拓展训练时设计了这个环节:今天,为纪念哈尔威船长,我们要在英伦海峡上建一座纪念碑。你想在碑上写些什么呢?教师示范仿写一句“凡人逃避死亡,英雄挑战死亡”,要然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尝试使用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富美感。创设这样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表达的平台;鼓励创新,让学生迸发出言语的火花。

袁卫星老师在《大厦书系·听袁卫星讲课》中举过一个《背影》教学阅读训练的例子:

1、你能否在理解下面一些词语在文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选择其中的若干个词语造句,形成一段富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惦记、嘱托、交卸、奔丧、踌躇、蹒跚、颓唐、琐屑、晶莹、祸不单行、触目伤怀、);

2、并不仅仅只有“背影”能够打动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节让我们感动,你能写出一两个这样的细节吗?关于父亲或母亲的;

3、在生活中,你有“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眼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等这样的时候吗?若有,把它说出来,带着上面的一些句子。

这三道训练题紧扣文本,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与思维,更有陶冶情感的功效,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本质,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自主阅读教学例说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例谈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

试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例说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

主题阅读教学例谈

桐城教研例说阅读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全文]
《桐城教研例说阅读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