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11:35: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六章 教学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理论是在人们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概括、总结人们的教学经验,逐步形成的有关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导、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构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规定或处方,以指导课堂实践的一门学科。

2.广义的理解,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的理解,教学限定为学校中的课堂教学活动,即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教与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3.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5.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含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6.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的基本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并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7.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概念辨析题

1.教学与教育 2.教学与智育

3.班级授课制、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1.教学不等同于教育。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说来,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除教学外,还有其他工作,如德育工作、体育工作、后勤工作等。

2.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将教学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和教学的功能产生狭隘化甚至唯一化的片面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

3.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优点:(1)扩大教育规模,加快教育普及的进程,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2)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3)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 。(4)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1)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不利于因材施教。(2)教师、书本居于中心地位,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容易使学习生活脱离学生的实际。

小组(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组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校内分组制和班内分组制。小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修正和补充。优点: 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英才教育”;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足: 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个别教学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 :(1)真正意义上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和“英才教育”。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缺陷:①降低教学的成效,代价高,不经济。(2)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3)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不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填空题1.教学 教学 2.感知和理解3.程序教学4.发现教学5.掌握学习教学模式6.暗示教学模式7.范例教学模式8.非指导性9.谈话法10.备课、上课

1.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为主。 2.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 教材。

3.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称为

4.布鲁纳的 模式由四个阶段构成: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

5.布鲁姆的 的教学目标旨在使95%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学习内容,通过“反馈”,保证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完成新的学习任务的条件,使随后的学习不会发生困难。

6.洛扎诺夫的 主张,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情感统一,有意识功能与无意识功能统一,暗示手段相互作用,调动学习者大脑的无意识领域中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信息。

7.瓦根舍因的 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守“基础性、基本型和范例性”三个基本原则。通过对范例的研究,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践理解、掌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原理。

8.教学模式建立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础,教师是促进者,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达到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目的的教学模式。

9.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由此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1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评价。

四、单1.A 2.B 3.C 4.D 5.D 6.A 7.B 8.C9.D 10.D 11.A 12.A 13.B 14.C 15.B 16.A 1.教学要以一定的感性认识做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理解所学的书本知识,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关系。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 D.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2.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经验。但是,知识不等于认识能力,知识的多少并不标志能力发展的高低。发展认识能力同样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它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关系。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 D.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人们的思想品德、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他自身所占有的知识,都要以一定的自身经验和理性化知识为前提。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他们的学习态度与理想对他们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关系。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 D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4.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渗透。首先,智力因素活动是非智力因素活动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活动又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关系。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 D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5.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总体认识过程在条件上的根本区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这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方面积极的配合,才能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 )关系。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C.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的关系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6.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反映了( )教学原则的含义。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7.教学要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尽可能地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既懂又会,学以致用。这反映了( )教学原则的含义。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8.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从而正确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发展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这反映了( )教学原则的含义。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自觉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反映了( )教学原则的含义。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学记》中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提出“产婆术”,这说明运用( )原则非常重要。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教师教学应按照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养成系统、周密思考的习惯。这反映了( )教学原则的含义。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学记》中提出“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荀子《劝学》中主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运用( )原则的重要。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3.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当需要时能正确及时地再现和运用。这反映了( )教学原则的含义。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4.教学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反映了( )教学原则的含义。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5.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思维,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6.我国古代《论语》中说的“温故而知新”,它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五、多项选择题1.ACD 2.ABCD 3.AD 4.ABCD 5.ABCD6.BCD 7.ABC 8.ABCD 9.ABCD 1.教学过程的特点有( )。

A.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 B.教学是学生自学的学习过程

C.教学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 D.教学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根据主要教学任务来分,课的类型可分为( )。 A.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 B.巩固知识课(巩固课) C.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 D.检查知识课(检查课) 3.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 )。 A.单一课 B.讲授课 C.练习课 D.综合课 4.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课的类型可分为( )。 A.讲授课 B.演示课 C.练习课和复习课 D.实验课 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和评价 6.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A.备演示 B.备教材 C.备学生 D.备教法 7.教师的备课要落实到写出以下几种计划上( )。 A.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单元计划) C.课时计划(教案) D.课程计划 8.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

A.讲授法和谈话法 B.讨论法和实验法 C.演示法和参观法 D.练习法 9.我国当代主要教学模式主要有( )。

A.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B.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C.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D.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六、判断题1.( √2.×3√4.×5.×6.√7√8 × 9.√10 √11.√12.×13.√14.√15.√ 16.×17.× 8.×

1.学校工作应该在保证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全面统筹,合理安排。 ( )

2.行政领导掌握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学校工作应以行政领导工作为主。 ( ) 3.教学的总任务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 ) 4.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学生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而进行的观察、记忆、思维、联想等心理因素; ( )

5.教学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指学生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兴趣、情感、情绪、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 ( )

6.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启动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 ) 7.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 8.备教材就是钻研教科书。 ( ) 9.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 ) 10.运用演示法的关键在于能否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周密的观察和思考。 ( ) 1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 12.备课就是备教材。 ( ) 13.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即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 )

14.讲授法的运用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配合其他方法或有适当的变化。 ( ) 15.教学方法的选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师生状况、条件地点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确定。 ( )

16.“学海无涯苦作舟”,练习法使用的基本要求就是练得勤、练得苦,作业布置多多益善。 ( )

17.教学原则是学校领导确定来要求教师的。 ( ) 18.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 )

七、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哪些?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课的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 4.简述课堂教学行为策略。

(1)课堂呈示行为 (2)课堂对话行为(3)课堂指导行为 (4)课堂强化行为(5)课堂管理行为

5.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几条?(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6.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6.(1)指向性(2)操作性(3)完整性(4)稳定性(5)灵活性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发展教育学 教育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