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

发布时间:2020-03-02 09:33: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答案】D。

2.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答案】C。

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狼孩生活狼群的环境中,没有接受到社会活动,他成长过程中没有教育引导,因此没有社会性刺激。 4.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 )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答案】D。

5.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答案】C。

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答案】A。

7.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转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心理现象产生的方式对现实世界的反射。 8.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答案】C。

9.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答案】C。

10.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建立的。 1.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答案】B。

2.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答案】D。

3.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 )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答案】C。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答案】B。 5.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一般能力是指智力,包括逻辑力、观察力、记忆力等等。

6.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 ) 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答案】C。

7.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 )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主观能动性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程度。

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答案】D。

9.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答案】B。

10.“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1.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勤奋和懒惰都属于一种行为方式,也就是性格。 2.《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3.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变式是指通过运用不同例子,变换非本质属性,来突出本质属性。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答案】C。

5.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答案】C。

6.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答案】D。

8.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展 D.改革形式 【答案】B。

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B。

10.(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答案】C。

1.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长时记忆属于深度加工 ,所以提取性失败是长时记忆遗忘的体现。

2.“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A。

3.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 )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答案】A。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C。

5.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答案】A。

6.听觉中枢位于(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答案】C。

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答案】B。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D.考试 【答案】B。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答案】D。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答案】B。

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答案:C 2.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答案:D 3.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D 4.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答案:D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答案:A 6.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7.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D )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D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答案:B 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答案:C 1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A 2.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答案:B 3.“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答案:A 4.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5.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答案:C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答案:B 7.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答案:A 8.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答案:B 9.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 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答案:C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答案:A 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答案:A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3.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答案:A 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答案:D 5.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答案:B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答案:C 7.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答案:B 8.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答案:D 9.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答案:C 10.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D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答案:B 2.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答案:C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答案:C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D 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答案:C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答案:C 7.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答案:B 8.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答案:A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答案:A 1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C 1.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答案:D 2.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 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答案:A 3.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答案:B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答案:C 5.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答案:B 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答案:B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答案:B 8.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答案:D 9.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 ) A.学校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成熟、环境 D.遗传素质 答案:D 10.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C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发展教育学 教育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