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4: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育学

1、构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点: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即学科知识的产生方式;理论体系,即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

2、教育学既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3、写于战国晚期的(公元前403--前221)《学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4、165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发表的《大教学论》,奠定了近代教育学理论的基础,被认为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论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他的《普通教育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赫尔巴特主张的以班级授课为基础,在教师主导下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5、关于什么是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改造”的教育本质观。其理论被称为现代教育学或实用主义教育学。

6、1939年出版的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7、杨贤江是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比较系统的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理论的人,他的主要著作《教育史ABC》(1927)和《新教育大纲》(1929)是我国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著作。

8、教育定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上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9、从教育活动发生的场所,即空间特征,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形态。 家庭教育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社会教育指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专业的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并完整的社会活动。

10、美国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史学家孟禄在他撰写的《教育史课本》中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类教育的起源作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原始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

11、教育的交往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是叶澜。交往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12、古代教育:①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③教育内容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①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②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③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④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14、个体发展的含义:广义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全部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和完善过程。 个体发展的三个特征:全面性、整体性和积极性。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遗传(①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个体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发展有一定影响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环境(①环境影响遗传可能性能否得以实现②环境制约个体发展的性质和方向③环境制约个体发展的速度和水平④环境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①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②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③学校教育能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其缺陷④学校教育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个体的自发影响);主观能动性。

1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个别差异性。 P48

16、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在:①教育通过劳动力的再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教育通过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教育通过创造新的科学知识促进经济的发展

17、教育的个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筛选功能和享用功能三个方面。P57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特征的发展③教育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18、学校教育制度概念: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为不同年龄阶段设立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各种职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要构成部分。

19、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单轨学制;介于两者之间的学制结构——分支型学制。P63(分析各个对应的例子) 2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诞生于1902年,即“壬寅学制”。该学制未及实施,清政府又于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12年9月,中华民族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学制系统”——“壬戌学制”,这是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学制”。

21、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利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要求国家、社会和家长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22、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又重新修订了。

23、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对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的要求。 教育目的可分为广义的教育目的和狭义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的社会(国家或地区)为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具体反映了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24、教育目的的结构:一是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的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功能做出的规定。P82

25、教育目的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调控功能③评价功能

26、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P87

2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情感等方面充分、自由、和谐统一的发展。

29、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0、我国现行的教育内容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能教育组成。

31、德育概念:广义即思想品德教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和体验,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部分。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亦即西方教育理论所讲的“moral education”。

32、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3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的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34、德育的原则: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②德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③循循善诱的原则④热爱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⑤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⑥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3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36、专职教师是在学校产生后出现的。

37、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38、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全面的教育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

39、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①学生是主体性的人②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③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40、师生关系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怎样建立:教师自我了解和了解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1、课程类型是按照课程设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形成的课程门类。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42、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等,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3、根据课程开发、设计、管理的主体不同,课程又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44、课程内容的三种不同取向:“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学习者的经验”。

45、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和结构以及教学进度和教学法方面的要求等,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

46、教科书俗称教材,又称课本,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47、新课程标准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以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48、教和学是教学这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是辩证统一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4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P169(理解掌握) 50、对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理解掌握相关知识P175——177。

5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方面。

5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3、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54、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55、按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将教学评价划分为:①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③总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

56、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教学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德育管理;班级课外活动管理;班级文化管理;班级生活管理。

57、班主任工作是班级管理的主要途径。

58、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教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组件和培养班集体(班集体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组建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统一各个方面教育力量;写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评定学生操行。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