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川东竹琴在学校的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别:小学管理

川东竹琴在学校的实践探究

胡奇星 电话:13594783540 重庆市万州区孙家中心小学

我校是万州区唯一一所位于西部高速路旁的学校,与梁平县接壤。2012年学校把川东竹琴引进校园,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学校,开办至今,老师们努力探索川东竹琴教学方法和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三至六年级学生都掌握了竹琴的打、讲、唱的技法,个个能歌善舞;2014年6月在区教委的指导下进行了精彩的竹琴展演;同年11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大手牵小手》摄制组到我校拍摄竹琴节目《山里花》,受到全国观众好评。成功原因是我校走出了一条科学的竹琴实施之路

一、认识竹琴,明确意义

川东竹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先后传承了七代弟子共300余人,是渝东地区最具特色的曲种之一,是川东(今渝东)地区民间说唱艺术的缩影。竹琴由琴筒和简板构成,琴筒长约三尺,直径约二寸粗。筒的一端蒙上猪的小肠膜和猪的护心油皮,手指敲着肠皮能发出“磅磅磅”的声响。简板是两块一长一短的竹板。表演时,根据剧情节奏或疾或缓地敲打,做到敲打自如,心到神到,琴筒和简板就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种敲打的技巧有助于烘托环境和气氛,丰富表演内容。

在品种繁多、数量惊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川东竹琴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及社会价值,在竹琴即将濒临失传的情况下,将竹琴引进课堂尤为重要。通过营造竹琴文化,积极推进学校课程辅助活动和“2+2”项目的实施,创办学校艺术特色。把川东竹琴与学校教育融合起来,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丰富学校音乐形式和内容,传承非遗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分层实施,普及提高

学校主要采取从老师到学生、从普及到提高、从传承到创新的实施方法。

1 即学校邀请竹琴第八代传人潘光正到校指导,先教会教师,教师再去教学生,在三至六年级实施竹琴教学。首先,老师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参加,先培训一部分老师,再挑选优秀的老师承担竹琴课堂教学任务。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年级特点,每个年级所教内容同。然后,发展竹琴兴趣班,由特别优秀的学生组成,在每周两节课程辅助活动课中实施,从时间、课时、师资上为竹琴教学保驾护航。

三、创编教材,竹琴生声

学校自主创编了《竹琴生声》校本课程,教材按学段、学生年龄特征进行编排。教材内容的编排与选取,既有政治要求,又有时代要求,还有学生年段要求,此教材成为师生学习的依据和资料。

教材共5章26节,严格遵循竹琴“一打、二讲、三唱”的特点,按照打、讲、唱的步骤,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教材中既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梁山泊与祝英台》、《白蛇传》等传统曲目,又有《叹人生》、《松柏与花》等奉劝为人处世的曲目,还有《说三峡、唱三峡》、《赞孙家》、《家住棉花地》等富有时代气息和本地特色曲目。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曲艺的独特魅力,熟练完成“九板十三腔”的联唱和10首名曲的演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放光彩。

四、把握教材,提高效率

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我们把竹琴排入课表,严格按照教材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分课时进行教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考核任务。

利用教学设施增加音乐色彩。利用多媒体,播放音响和视频,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能把学生带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利用简板和竹筒,手脑并用,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五、动静结合,营造氛围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而作为学生本身就是最大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竹琴的兴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心诱导,方式多样

老师组织学生听竹琴音乐、看竹琴歌舞视频,充分欣赏音乐,来诱发学生 2 学习竹琴的浓厚兴趣。

(二)精心布置,渴望音乐

适当装点竹教室,人人一把竹琴,课前课后开启音响系统,课中适时播放音乐视频,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竹琴展演,实践体验

在竹琴教学中,重组音乐课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特征,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组织学生个体或集体展示,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构建模式,提升成效

竹琴教学与音乐教学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学发展需求,学校构建了竹琴课堂教学模式。在竹琴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工作实际与学生内在学习需求、社会发展形势等,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培养手段,让竹琴老师充分学习领悟、贯彻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学改革工作,强化学生个性培养,为学生提供素质化竹琴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七、提高素质,确保质量

首先,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把优秀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其次,提高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我校把音乐教师专职起来,定期送老师参加竹琴学习和培训,定期邀请第八代竹琴传人潘光政老师到校指导竹琴教学,使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

此外,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断加强心理辅导,使他们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美化学生心灵。

八、课题引领,合作共进

为了确保学校特色项目的实施、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学校申报了区级课题----川东竹琴在学校的传承和创新研究,通过研究提炼成果。由于本课题研究是重庆市唯一,传承和创新川东竹琴,足以影响万州区、乃至重庆市对非遗的传承和研究。期间,中央电视台、万州区电视台、重庆市腾讯新闻网频频报道,各级领导、同仁到校考察和观摩,使得少部分学校把非 3 遗---金钱板引进了校园。

总之,川东竹琴教学在我校已经成功起步,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传承和创新研究,激发我校广大师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川东竹琴在学校的实践探究

川东坝坝宴

中职学校实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探究论文

川东地区婚嫁风俗

川东沿途讲解导游词

探究实践题型讲座

探究实验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实践

重庆川东电力集团公司工作总结

川东—阆中古城(导游词稿)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川东竹琴在学校的实践探究
《川东竹琴在学校的实践探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