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7: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什么是以人为本?怎样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当前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深入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指出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理解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最佳配置。如果说,以往经济体制的改革更强调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则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飞跃相比,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飞跃更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人们所面临的一切难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仅仅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如何发展以及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尤为重要。传统的发展观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即把发展等同于经济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严重失调;发展以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特征和代价,直接损害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急剧恶化。这些局限性直接导致了制约发展、违背发展本意的全球性发展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发展观包括三个基本点: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在发展观上坚持以人为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克服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执政兴国的新理念

执政理念,是指导执政治国活动的基本观念。执政理念是执政理想、执政准则、执政思路的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蕴涵着以下三个基本判断:

人是目的。即人是人的活动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和归宿。这里强调的是人的活动与社会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人的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活动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促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根本动因,就是人们的需要。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目的,也是执政兴国的目的。

人是关键。与技术、自然资源、资本等物的因素相比,人这个因素最活跃、最重要、最根本,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综观人类文明史,影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真正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的因素就越重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也是根本的治国兴邦之道。

人是主体。人的地位和价值是不可比拟的。相对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人作为万物之灵,永远处在中心和优先的位置。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人总是扮演主体的角色。强调人是主体,树立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仅对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促进社会进步非常重要,而且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基本内容之一。从根本上说,任何真正的发展与解放,都是使人们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确立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地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都是要使人民成为社会和历史真正的主人。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为重,以民为先,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倡导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及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也是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近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人民仅仅是统治者维持统治的手段或工具;近现代的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学说,强调人是目的固然是对的,但由于从根本上否定人同时也是手段,人作为目的就变成了无法实现的空想。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为基础,不仅克服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历史局限,而且坚持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三、重要的工作原则

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把以人为本体现在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体现在实际的工作成效上。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要把维护人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从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做顺民心、谋民利、得民心的事,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从人的需求与发展出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说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先做好人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最终都要靠人来完成的,而且要依靠大多数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没有人,没有大多数人的努力,再简单的工作、再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案,也不可能做好。做好人的工作,首先要相信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团结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后还要依靠人,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真正为人们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创造必要的条件。

做好人的工作,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文明和财富的真正创造者。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处处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正确的群众观,包括在认识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在工作中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依靠群众,真正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代表群众利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群众的力量与才能,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

人是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最终目标就是要解放人,发展人。是否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是衡量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成败得失如何,从根本上说只有一个判断标准,这就是看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不断提高,看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看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看是否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人不仅是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各级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工作要求,也是各级干部的行为准则。干部考核,关键是政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政绩不是以牺牲人的生存质量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发展环境为主要指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讲政绩,就是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衡量政绩大小的根本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得到维护、实现和发展。在这里,生产力的标准、社会进步的标准、实践的标准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标准是一致的,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这个标准上。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不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这样所谓的“政绩”或“业绩”必然要大打折扣。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基本关系:一是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以人为本是经济建设的目的,不仅应当体现在经济建设的结果上,也应体现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经济建设是满足人的需要、落实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如果脱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人为本就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证,也难以使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和价值。因此,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二是人们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但是人的利益是多方面的,只顾眼前利益、具体利益、个人利益不行,只讲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公共利益也不行,把它们对立起来或忽视其中一个方面,本身就是对人们利益的损害。坚持以人为本,既要着眼于未来,致力于对社会现实的改变和超越;又要着眼于现实,以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寻求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

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正确理解党的性质

正确理解投诉

正确理解省情

正确理解人性化管理

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
《正确理解以人为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