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人为本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6: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人为本

摘要:以人为本思想是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其思想渊源可上溯到中国思想史上的民本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祖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大学思想教育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是故民为天下之根本。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首先应弄清楚其中“人”的基本含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包含所有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范畴。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应包括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一切社会成员。二是指人民。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它所包括的范围有所不同;但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人民始终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最广泛的人群共同体。因此,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在我国现阶段,人民是指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所结合而成的最大群体。“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而是“根本”的本。这个“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另一方面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发展“依靠谁”

的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以人为本”,就是要使人成为社会发展真正的主体,使人居于本位,处于万事万物的核心,人是万物之灵,永远处于中心和优先的位置。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人总是扮演主体的角色。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是实现发展的根本性和决定性因素。革命、建设、改革都离不开人,其目的都是为了人。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的发展史,是社会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

一。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社会和自然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任何真正的发展与解放都离不开人,都是使人们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确立人作为历史主体的地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革命、建设和改革,最终都是要使人民成为社会和历史真正的主人。“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以人为主,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经济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视为人发展的条件和手段。

在邓小平的思想理论中为我们总结出了很好的以人为本的理论观点。改革之初, 百废待兴, 广大人民群众缺衣少食, 直接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 发展经济, 改善自己的生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邓小平知道, 农民最多, 农村最穷, 农民最苦, 改革的愿望也最强烈。只有先发展农村经济, 使农民心安, 使农村稳定, 城市改革才能顺利开展。实践证明, 改革之所以取得喜人成功, 正是建立在邓小平体察民情、了解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基础之上的。他还指出: “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 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 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1】只有造福于民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直到完成最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共同富裕!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也迈起了太空步,在这物欲横流,经济膨胀的社会,做好以人为本显的尤为重要。

第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

民,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在人与组织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各级组织既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舞台,又要努力做到使人们各得其所。

第四,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以人为本”就是既要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体的能力和贡献,不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从我国传统的民主政治文化中汲取了合理内核,赋予民本观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与现代政治理念相结合,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有中国特色并适应中国国情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讲到坚持以人为本时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

【2】 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就科学发展观而论,坚持一切以人为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主张把人民放在首位,确保人民在新社会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同时承认人的主体性和主导地位,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人民群众分为不同的阶层和利益群体,所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要首先从最大多数人的利

益出发,即从占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农民这两大主体阶层的利益出发。一个是要维护好各个阶层的利益,协调好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谓以人为本, “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3】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既不应讳言改造自然,更不能停止对自然的改造。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是通过自然的持续发展而保障和促进人的持续发展,因而不能仅仅着眼于自然的状况而顺其自然,而应通过对自然的改造,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并非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原生态或现有状态的维持,而是着眼于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们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消极无为的顺应自然,而是积极有为的持续发展。

以自然适合于人作为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不仅是因为人相对于自然而言具有价值优先性,还因为自然适应于人内在地包含着人适应于自然。要使自然适应于人,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就必然要求人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自然发展的要求,保障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反之,破坏了自然,就破坏了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就背离了人自身的利益。进一步说,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中,有利于人的行为也应是有利于自然的,破坏自然的行为也将危及人的利益。因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最基本的、第一的原则应是有利于人的发展”【4】。

四,大学思想教育

学校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以学生的学习成长为基础,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当代大学生主要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 他们成长于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中, 具有自主性、现实性、独立性、多样性等特

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普遍存在着过于理想化、绝对化、单一化, 人本价值缺失的先天不足, 已经难以适应这一群体的个性需求和特征。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层出不穷, 这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薄弱环节的现状。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深入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找到打开他们思想症结的钥匙, 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鼓励学生主动去尝试、动手、发现、交流、创造,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责任感、进取性、创造性为具体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德育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发展自治能力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我规范、发展自制能力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坚定“人民利益第一位”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积极的可持续发展观,贯彻实施“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380.163.373.382.108.

224.

【2】 刘肃.科学发展观研究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5年5月

【3】 郑永廷.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 6)

【4】 陈新夏.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定位[ M ] 1006-0138(2002)03-0061-03

【5】 王晶梅 杜广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卷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