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学研究的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7: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注用心收获更多

———引进人才、植保学院单卫星教授谈科研积累与论文发表

今年7月23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以我校为第二单位,题目为《膜外3-磷酸磷脂酰肌醇分子介导真核病原菌效应蛋白进入动植物寄主细胞》的论文,这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日前,记者就有关科研积累与论文发表采访了论文通讯作者、植保学院单卫星教授。

单卫星教授介绍说,《细胞》是在生命科学界深受关注并具有很高学术声誉的期刊,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发现。它要求每篇文章必须要叙述一个系统完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每期《细胞》的文章总数一般不超过15 篇。这次论文在《细胞》发表,一方面是对他们科研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可以引起更广泛领域科学家的关注,有利于植物真菌和卵菌病害,特别是他们课题组晚疫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单卫星介绍说,这次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在揭示卵菌效应蛋白的转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现并研究证明3-磷酸磷脂酰肌醇作为卵菌RXLR效应蛋白的受体分子促进其向动植物寄主细胞的跨膜转运;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真菌效应蛋白也存在类似RXLR的功能结构域,并且也通过与3-磷酸磷脂酰肌醇结合进入动植物细胞,从而揭示了真核类病原菌致病关键的效应蛋白进入动植物寄主细胞的一种普遍的机理,这对药物和杀菌剂研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同时,这些发现为进一步认识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单卫星说,论文在《细胞》发表,得益于他们长期科研工作积累的结果,表明了科研小组的基本研究能力,以及对科研关键问题的把握。正如法国著名思想家、数学家笛卡尔所说:“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谈到科研的感受,单卫星表示,科学和技术的差别还是很大,就生物类科研而言不一定需要很大的实验室,高效率的创新研究群体(团队)一般是由水平相当、独立的课题组(实验室)组成,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分工、协作和攻关;从创新的角度讲,自由探索很重要。研究要有假设,要有信心。如果通过实验验证了假设,那是创新;如果与假设相反,可能是更高层次上的创新。

对于自己回母校从事科研,单卫星感到很庆幸。1995年在我校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以疫霉菌为模式材料,开展卵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基础研究,在病菌的寄主特异性、毒性变异以及病菌效应蛋白转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5年9月他作为学校高层次引进人才回国工作,被聘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才基金、科技部以及农业部多项经费资助,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我回国就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而且国内和学校的条件改善也足以支持我继续自己的研究兴趣。学校领导给予的自由宽松的环境、鼓励立足长远开展原创性研究给我印象深刻,也深受鼓舞。从2005年至今,在我校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我只发表了5篇论文,数量不多而且集中在今年,我十分感谢学校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研究上的宽容态度,这在鼓励原始创新方面十分重要。”单卫星这样说。

谈到与国外研究的差距,单卫星说,目前,我校和国内其他许多单位无论是实验条件还是仪器设

备都不亚于国外,主要差距在科研思路、想法和研究积累上;我校同时还存在比较欠缺具备一定研究经验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博士后的问题,实验室人力结构方面差异较大。国内实验室多是博士生或硕士生从事科研,导师花费很大精力培养的博士生毕业后离开学校,老师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培养新的学生,影响实验室成果产出。希望今后学校采取更为有力的政策,招收更多扎扎实实开展研究的博士后人员,鼓励青年科教人员参与教授课题组,改善实验室人员现有结构。

关于国际合作,单卫星说,实质性的国际合作首先基于互惠互利的平等合作,来源于研究水平的相当。这次发表的论文主要由我校和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共同完成。其中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Brett Tyler与我们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和许多共同的研究兴趣,自我们实验室启动以来他先后来我们学校两次,我的博士生顾彪也专程赴美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Brett Tyler教授的实验室做了一年合作研究工作。

在关注基础研究的同时,单卫星将视角也拓展到马铃薯重大病害晚疫病的防控上。他说,经过150多年,作为马铃薯头号病害的晚疫病至今仍没有解决。针对重大产业问题开展研究有许多优势,研究目的很明确,容易得到科研资助,相关的研究积累比较多,研究成果也更有可能及时地用于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马铃薯薯块膨大期往往是晚疫病的发生期,如果遭受晚疫病,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在薯块膨大期,一亩地每天可增加50-100公斤的产量,在病害防控中即便将晚疫病发生期推迟,也可显著增产。目前,晚疫病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我们的研究目的之一就是减少这种依赖,探求晚疫病防控的新途径,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单卫星说,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实验室建立的研究技术体系和遗传资源,响应国家需求,针对产业发展的重大病害问题,特别是一些病害共性问题,开展病菌遗传变异和植物-病原识别机理研究,包括病菌的群体生物学和毒性演化、病菌致病关键的效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效应蛋白的跨膜转运机理以及病菌新型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鉴定等方面。

单卫星表示,希望近期在病菌致病关键的效应蛋白跨膜转运的遗传解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他说,由于病菌效应蛋白在序列上极度多样,鉴定其跨膜转运进入寄主细胞的关键寄主因子,在探索新型病害防控途径和思路方面潜力很大,这次《细胞》上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我们这一研究工作的可行性。

单卫星表示,希望近期在病菌致病关键的效应蛋白跨膜转运的遗传解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他说,由于病菌效应蛋白在序列上极度多样,鉴定其跨膜转运进入寄主细胞的关键寄主因子,在探索新型病害防控途径和思路方面潜力很大,这次《细胞》上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我们这一研究工作的可行性。

单卫星表示,希望近期在病菌致病关键的效应蛋白跨膜转运的遗传解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他说,由于病菌效应蛋白在序列上极度多样,鉴定其跨膜转运进入寄主细胞的关键寄主因子,在探索新型病害防控途径和思路方面潜力很大,这次《细胞》上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我们这一研究工作的可行性。

勇于创新 不怕失败

———植保学院博士生顾彪(一篇论文在《细胞》杂志发表)

作为学校的一名博士研究生,我有幸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于2007至2008去美国弗吉尼亚生物信息学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独自的留学生活使自己对那些早已“知晓”的为人处事的哲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新的思考。

一、目的明确,目标清楚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起步阶段最重要的便是将明确的目的与奋斗的目标在自己的头脑中时刻保留。了解了目的,知道了目标,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制定出计划并开展工作。

二、积极主动、珍惜机会

一年多的留学经历,让我对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教育体制的差异有了自己的理解。作为教育对象,我们需要继承不同的文化精华,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我觉得学习态度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决定学习成果。积极的态度意味着主动去摄取,自然会处处留心,学习、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必然不一般。

三、计划有序、松弛有度

作为学生我深知计划性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美国所结识的朋友在学习工作中所展示出的计划有序、松弛有度,给我很大触动。制定出详细合理的计划是实现高效学习、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可以使计划实施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坚持不懈

记得父母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努力,肯定会有收获。”可是这句话中的收获却不是唾手可得的。有的时候努力过,奋斗过,但是得到的往往是失败,失败,再失败。然而,若要证得“信心+勤奋=成功”这个数学等式,确实需要失败的打磨,需要坚持不屑地积累作为通向成功的砖石。

五、开放自我广交朋友

留学生活初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既兴奋又寂寞的。结识朋友,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有助于自己融入新环境,获取新信息。

六、自己创造机会提升自身价值

一年的留学生活我比较成功地将自己融入了当地生活,融入了世界顶级实验室快节奏的研究工作。最终我参与的研究工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全球很有影响力的《细胞》杂志。我们是幸运的,毕竟在世界顶级科研杂志发表论文并不容易;在不断的经历退稿、修改、重投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放弃,一直坚信自己工作的特色与创新,并不停地融合审稿专家的建议,完善自己的工作,直到论文被《细胞》杂志接收。其中感悟,简而言之:

1、实验室课题组必须有长期的积累。

2、实验出发点新颖,设计巧妙。

3、态度积极、不怕失败。

4、相信自己、善于交流。

不断追求 收获梦想

———动医学院博士生李佳(一篇论文在《细胞代谢》杂志发表)

美国留学生活给我印象深刻的第一课是“独立”。不管你以前做没做过,一本分子克隆手册就是实验的指导老师,基本的实验手段完全包括,指导老师仅仅会在你出错或者做不出实验结果时跟你一起解答问题。分子克隆上查不到的实验,只能自己上网搜索实验方案,或者查询商品试剂盒内附带的说明,总之一切都要自己身体力行。

除了实验方案要自己决定,购买新的试剂、寻找合适的仪器,也得亲力亲为。好在美国这边比较讲究资源共享,甚至有时人员也可以共享。第一次要做real time PCR的时候,我们实验室没人会用PCR仪,导师带我去找本系的一个研究生帮忙,这个老美非常好,不厌其烦讲解得非常详细,末了还主动送了试剂让我做初步测试,这让我这个初到异国他乡的人多多少少有点感动。到了后来胆子变大了,打听到其他系里某某某那里有需要的实验仪器,就立即写email自报家门并给这个PI说明情况,基本上万试万灵。有一次我们虽然经过训练但还是不熟练,楼上的一个同事非常善良地帮我们操作仪器,忙了一天,一下班就走了。我们只说了几声谢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不好意思。

我们实验室的管理情况可能跟国内差不多。我的导师每个星期分别跟每人谈话一次,内容包括汇报上周工作和本周的工作安排。实验任务频频,我们一次开两个实验那是家常便饭,每天8小时是最基本的工作时限。不但实验时间安排见缝插针,遇到有时实验时间长,晚上、周末加班也是正常,在这里做实验的高强度和高效率在国内是罕见的。好在美国订货时间短,快的3天就能到货,不用担心试剂短缺问题。去年夏天的时候,我们实验室的两个课题组都进入到了中期阶段扎堆做western blot,不分昼夜轮流跑蛋白胶,很是忙碌了一阵。

当然,实验总有不顺利的时候,这就得查笔记、看资料,一步一步地解答问题。这时候耐心、恒心、细心这些宝贵的品质就出来保驾护航,否则一旦死机影响的不是一个实验,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心情。好在本系高手如云,大家讨论讨论基本上就能解决问题。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数据终于积累得越来越多。

懵懵懂懂不知不觉之间,我的课题基本完成了,文章也投出去了,经过几次痛苦又漫长的投稿修改过程之后,《cell metabolism 》杂志来信说可以发表时,让我长期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下来。要知道杂志社说基本接受的时候我已经在臆想接收和拒绝的拉锯战里挣扎了5个月,要知道我当时都打算发不了文章就回国开书店了。

坦白地说,这篇文章能够发表凝聚了很多人的辛勤劳动和心血,尤其是我在美国的导师史裕光教授。首先,他想出了这个很好的想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搭建了实验骨架,认真审查了我们的实验设计,最后在论文的写作和修改上征求了很多教授的意见,付出了巨大努力。还有在我之前已经有两个博士后做了一些基本的工作,其中一个给实验室留下了一套很成熟完整的线粒体功能检测方案,让我受益匪浅。和我一起在实验室工作的同学们也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我也很感激他们。国内的导师也经常给我发邮件打电话询问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在放假的时候过来看我们,让我觉得格外温暖。

纵观我在美国这两年,努力过、期望过,伤心过、无奈过,但是有所收获。学习上收获的是两年的勤奋刻苦——实验技术的成熟和文章的发表;生活上收获的是珍惜,感恩,不服输,忍耐——心性的磨练。忆及于此,我想说,谢谢学校给了我交换学习的机会,让我在大洋彼岸接受了专业的训练,感受了不一样的文化,丰富了人生阅历。我想说,无论未来有多么的不确定,无论有多么困惑和迷茫,

都不能轻易放弃,要积极努力。我想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资本去享受生活,但是通过奋斗,我们可以为以后的生活争取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一路走来,更让我坚信一个道理:只要你明确目标,只要你不断追求,你一定会收获梦想,品味多姿多彩的生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几点随想

———引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理学院王进义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一类竞争相对激烈、又强调科学前沿性与创新性的基础研究项目。承蒙学校厚爱,希望我能在这方面写点自己的感想与认识。我也非常希望能在这方面与各位老师交流,相互学习,互相进步。我结合自己在面上基金申请方面的粗浅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希望大家都能如愿以偿,争取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展自己的科学研究,为学校、为国家作自己的贡献。

一、准确把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资助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其中有纯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纯基础研究强调其科学意义、前沿性和探索性;应用基础研究除注重其学术价值外,还强调其应用前景。

二、慎重确定拟申报课题

在把握好国家基金定位与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如何确定申报内容至关重要。说实在,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诀窍或秘籍,有的只是勤劳加动脑。在基金的申请中,非常注重申请人或项目团队的前期研究基础。一个好的课题,一定是长期从事该方向研究的老师的知识积累与辛勤劳动的体现。因此,在确定拟申报课题时,我个人认为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工作基础之上。同时,要很好地把握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位置,明确其研究的重要性与价值。知己知彼,方能取胜。

三、认真仔细撰写申请书

申请书的撰写是项目成功获批的保障,一定要逐项认真仔细地书写,因为它是申请人与项目评议专家之间交流的载体,也是申请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虽说不能过于拘泥形式,但提交一份格式规范、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申请书是对申请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申请者对申请课题重视程度的体现。

四、保持良好心态,科学对待同行评议

科学研究本来就是在辛勤劳动中寻求快乐的工作,而且成功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之上。同样,在基金的申请中也没有常胜将军。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不可能没有收获。所以在面对同行评议时一定要客观。同行看见的也许正是我们的不足,我们应一边修改项目书,为来年做准备,一边加紧前期工作基础,切忌不经慎重考虑而为来年项目申报增加没有必要的烦恼。

端正申请心态

———引进人才、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食品学院刘学波教授

在总结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经过一年认真的准备,2010年我申请的青年项目得以顺利获批。这里,我想从基金申请过程的心态上谈两点个人体会:

一、在选题和撰写申请书方面,谦虚、严谨必须贯穿于思维与文字的始终,这个是青年基金申请的首要条件。较好的研究基础固然重要,但深入地凝炼思路和踏实严谨的写作永远是国家自然基金申请的根本,这点特别希望和新近回国的引进人才及青年朋友们共勉。

二、要有今年必须争取获批的紧迫感,清醒认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年轻学者成长的重要性,给自己加些压力,才能促使自己更好地围绕基金申请去思考和准备。

基础工作要先行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园艺学院逯明辉博士

奋斗了三年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于被批准了,这不仅为自己争取到了一笔可贵的科研经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思路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如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基金项目所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相信自己一定能在本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在这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过程中,有几点对我的帮助特别大。首先,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尽管青年基金不要求工作基础,但没基础是万万不行的。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聘请校外专家评阅申请书的机会,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长期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与评审工作,往往能指出问题的核心所在。第三,要多和校内相同或相近研究领域的老师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起到相互借鉴的作用。第四,在填报学科领域时要注意策略,尽量避开热门学科,尤其是你的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时。比如,我这次申请的是辣椒花器官耐热分子机制方面的内容,由于研究刚起步,所以我没有填报蔬菜分子生物学这一热门领域,而选择了相对冷门而又比较重要的蔬菜栽培与生理领域,最终获得了成功。

汗水与智慧浇灌出胜利果实

———生命学院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纪实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近日揭晓,生命学院获批14项,其中面上项目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位居全校第一,获批经费总额373万元。申报项目命中率达24%,实现学院国家自然基金获批项目历史性突破。

近日,记者深入生命学院了解到,这是经过长期艰辛的努力,用汗水与智慧浇灌开出的胜利果实。

人才强院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生命学院近年来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有了长足发展。最近几年,学院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选留优秀博士毕业生27人。

学院也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赛马”场地,激发“千里马”的创新热情。学院办公房屋一度靠临时借用来解决当前的困难,就是在这样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兼职领导把自己的行政办公室腾出来作为引进人才的科研用房,为引进人才创造温馨的工作环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引进人才工作已初步在国家基金的申报中产生成效。刘西平、郁飞、罗志斌等高层次国外引进人才陆续获得了支持,同时龚春梅、潘传英、刘杰、程金凤等国内一流高校优秀博士毕业生也获得了基金资助。

“作为引进人才,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科研条件和良好的生活待遇,我们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发展、西部建设作贡献,特别是要把从国外学到的先进思想和实验技术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来自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郁飞博士坦诚地说。

前期准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生命学院国家基金项目能有今天的成果,是经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其中充足的前期准备必不可少。

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进基础研究纵深快速发展,自2007年起学院作为学校首家利用自主创收经费设立小额实验室建设项目,用于资助经费相对缺少的导师进行科研实验室基础建设,目前已连续三年出资57万元资助66项。

学院注重加强学术交流。近年来,学院坚持组织召开全院科研项目进展报告会,对于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成果、进展及经验,组织全院教职工进行交流,同时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广大教师走出去拓宽视野,促进学院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能够获得国家基金也得益于学院设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资助,一方面起到了督促检查作用,另一方面为申报大项目做好了铺垫。”第一次获国家基金的金伟波博士这样说。

“学院加强内外学术交流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科前沿,了解别人在做什么,对于明确自已的研究目标和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近年新进博士刘杰感慨地说。

重视过程是成功的必备因素

学院领导重视基金申报,及早动手,精心准备。学院从每年后半年开始着手动员、组织撰写,要求所有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职称的科教人员必须申报项目。同时组织国内专家来院就如何撰写好基金申请书与科研人员进行座谈交流,依不同申报领域邀请中科院微生物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百人计划获得者刘双江研究员等知名专家逐一审阅,申报人及时与专家沟通,听取修改意见和建议,提高了项目申报书质量。

高水平研究团队和研究体系的建设是学院科研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支持的方向。学院一直在凝炼学科发展方向、整合资源上下功夫,几经努力,在这方面也获得了突破。韦革宏教授指导下的研究团队围绕豆科植物根瘤菌与重金属及植物的关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近年来已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他指导的在读博士研究生结合学位论文工作获批2项青年基金,他指导的青年教师获批1项面上项目。

“我自己都没有信心申报,是学院为我在基金申报中做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有利的监督管理机制让我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作为植物教研室多年来唯一申报成功国家基金的程金凤博士喜悦地说。“学院近年来积极在项目申报上加强引导,同时为我们创造各种便利条件扫清一切障碍,使我们在生命学院工作很开心。”已经两次申报成功国家基金的青年教师刘华伟说。

科学研究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论文

科学研究感想

科学研究2

科学研究之我见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十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体会
《科学研究的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