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教育学二三六八九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8: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 经济对教育的作用:①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③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人才和知识的需要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④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 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①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②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意识形态)

③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④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3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②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③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④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④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1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化;2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3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4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教育在科技中的作用:①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总之,科技与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5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②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③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④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1995年就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6 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 ②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③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7 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①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②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8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①教育观念现代化。 ②教育目标现代化。 ③教育内容现代化。 ④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 ⑤教师队伍现代化。 ⑥教育管理现代化。 ⑦教育设备现代化。 ⑧教育制度现代化。 9试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A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B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地位;C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D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②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对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A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B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C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D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E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F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③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

- 1

传、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来实现)

8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9.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主动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

10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1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性2环境对人的发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1辨析遗传决定论。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为: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②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胜利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12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① 社会环境对人发展作用的表现:A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很大。B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和机遇等。C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②主要社会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A家庭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B大众传媒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个人们带来丰富的信息,开阔人的视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13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这是由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

①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②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③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①加速人的发展 ②发掘人的潜力。 ③提升人的价值。 ④健全人的个性。 14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①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②只有正确处理超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 ③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5辨析教育万能论,此框架还适合遗传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等话题。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是视为人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他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16如何把握人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在同样的智力水平与环境、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发展不一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再好的条件,多不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中如何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17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过度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温暖理解型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1 1681年,法国基督兄弟会神甫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培训学校,成为师范教育的开端。

- 3

③教师要懂的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④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

⑤ 教师自己要善于自主学习,努力保持心里的健康和身心快乐,在指导时才有说服力和示范性。 10教师如何才能成为好的研究者?

教师要成为好的研究者,需要发挥优势,弥补劣势。具体说,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收集与研究有挂的文献资料,注意研究过程和使用方法的规范性,尽可能与专家合作开展研究,或者争取专家的指导,结合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究,这样就能逐步成为教育研究者。 1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协调员?

教师之所以要成为协调员,主要是由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教育活动不只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而是家庭、学校、社区及其他社会机构共同的事业。在这个系统中,教师由于是教育专业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因此他应该成为各种教育的中心人物,成为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发挥主要作用。 12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集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A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过程,是在明确发展目标,做出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应是一个自主的过程。

B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

C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体现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展阶段的递进。 1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教师参加工作后,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专业的发展:

A参加培训。B专业阅读:读书阅报仍是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C网络学习D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 E教育考察与观摩F校本教研与培训 G行动研究 14学生的本质特点:①发展性②差异性③主张性④独立性 15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

二、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③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16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首先,从教师方面说,由于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就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其次,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也具有了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3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7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里?

A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基本的表现 B独创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C创造性,这也是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18辨析在教育史上,关于学生地位的两种不同观点

持教师中心论的人,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教师的指挥,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只是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略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过分扩大了教师的作用。持儿童中心论的人,观点也是片面的,他强调了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忽略了学生也是教育的客体,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扩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9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进行的

- 5

9论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以获得间接的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辅。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必须以学习经验为主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这也是由学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已有的认识成果,把他人的转化为自己的,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考试、学习参观等实践方法,获得直接经验。总之,我们既不能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直接经验;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而忽视间接经验,要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10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A他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B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思想修养,而且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如何组织进行教学,能够发挥主导作用;C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思想行为尚不成熟,缺乏人生经验。

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A学生是有主动性、积极性的人,他们能够反映客观事物;B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才能把老师所传授的变成是自己的。总之,我们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11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

教学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智力的过程,两者是相互统一的,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素材;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水平。

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从教学活动结构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3)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采用启发式教学。 (4)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既不能只强调教学训练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只重视向学生传授实际有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12论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是: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做基础;其次,学习知识本身是一项艰难的劳动,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发展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3)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要注意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3 教学原则: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4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教学原则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提出有一定的依据。首先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其次,教学原则还受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相关学科发展的影响。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原则:①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 ③巩固性原则 ④循序渐进原则 ⑤因材施教原则 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6论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 7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作业法

4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美国的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是这类方法) 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31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32 讲授法的优点:①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短时间内就能获得大量系统地科学知识;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点: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33 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②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灌输;③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形象、要清晰、准确、精炼、有条理,语速适当。

34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法。①引起学生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②分析、比较并提出探究动机 ③从事操作,验证假设

二、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设计适当,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②教师对学生的不断提问要在思路上给予引领,并耐心等待;③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5 教学手段:是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第九章 德育

1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 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A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B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C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灵魂和核心的作用,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照亮一切的光源。

4德育的任务: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地政治方向 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5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6德育过程的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德育内容4德育方法

7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过程,矛盾是其运动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存在三个矛盾:①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②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③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得培养提高的过程;②德育过程四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9主要的德育原则:①方向性原则 ②知行统一原则 ③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④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⑤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10 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要求: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11德育的途径:①教学 ②社会实践活动 ③课外活动 ④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⑤班主任工作 ⑥志愿者活动 12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①说服教育 ②榜样示范 ③指导实践 ④陶冶教育(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⑤品德评价

- 9 -

《教育学》逐章逐节梳理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二三六八九章
《教育学二三六八九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