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连除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14:42: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连除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连除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引导充分感知,自主总结归纳规律。

3、引导灵活运用规律,增强数感,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回忆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然后做题(重点复习减法的简便运算) 868-52-48=868 (52+ ) 1500-28-272= -(28 272) 415-74-15=

二、讲授新课

出示:篮子里有16个苹果,平均分成2组,每组平均分成4份,每份平均几个?(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汇总结果)

思考:请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16÷2÷4 16÷(2×4)

=8÷4 先求每组几个 =16÷8 先求2组一共多少份 =2 再求每份几个 =2 再求每份多少个 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师:既然结果一样,算式又会有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从这个例题中再次寻找一下

师:在连除的算式中是否能这样的方法计算,我们来看例题3,看能否验证一下。

1、解决问题、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思考:请你们用一种或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活动:列出算式后,反馈活动结果(把学生的解答过程呈现在黑板上) 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 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生:先求每个小组的树苗花了多少钱生:

再求一个小组中的每棵树苗多少钱? 方法二:1250÷(25×5)

生:先求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树苗

再求每棵树苗多少钱?

师:同桌两个各选择一种方法计算一下结果是否相等。 生:结果相等

2、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教师引导小结:在解决上面两个问题过程中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120÷4÷6 = 120÷(4×6) 1250÷25÷5 = 1250÷(25×5) 生借助情境看图理解。

生:先求每个小组的花多少钱再求每个小组的每棵树苗多少钱和先求25个小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再算每棵树苗花多少钱,都能求出最终的问题,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

师:看来前面我们提出的算法是正确的 师: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简便? 板书课题:连除简便计算

3、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师: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一下吗?或用一些算式、字母表示一下? 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 a÷b÷c=a÷(b×c)

三、运用规律,深化理解

第一层次练习:根据规律填空,使等式成立。

1、2000÷125÷8=2000÷( ○ )

2、500÷ ○ =500÷(25×4)

3、840÷( 21 ○ )=840÷ ○ 4 第二层次练习: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90÷13÷3 4000÷25÷8 160÷5÷16 第三层次练习:解决问题 明明用3个星期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连除的简便计算

120÷4÷6 = 120÷(4×6) 1250÷25÷5 = 1250÷(25×5)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

郗丹丹

2014.4

《连除简便计算》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引导充分感知,自主总结归纳规律。

3、引导灵活运用规律,增强数感,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简便运算。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材的编排意图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简便运算的教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和生活的有机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 抓住“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这一个主题图,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质疑,议论,探究,比较,归纳,总结等教学活动。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 “五让”的特色:

(1)让学生观察;(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现; (4)疑难让学生研讨;(5)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部分:通过回忆前面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完成填空题,检查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探究部分:

1.分苹果,小组讨论利用学具完成任务,列式,分析思路,计算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两种不同的列式方法,找出其中的联系,初步总结除法的性质。 3.讲解例3.用例3来验证上面初步总结的性质是否正确。根据问题列式、解释、计算、比较。

4.通过两个算式的比较,发现结果相同。证明前面的除法的性质是正确的。

5.用公式表示性质。

(三)设计练习,巩固提高:

新课程指出“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填空题、计算题和解决问题。填空题主要考察性质和公式的掌握情况;计算题主要考查性质和公式的运用;解决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做到灵活运用。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受?“的提问,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起到梳理概括,提炼升华的作用,以促进他们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郗丹丹 2014.4

《连除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个人以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2、在分层次的验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是举具体算式验证,二是通过生活实例验证,一般而言,做为新课教学应该先借助实例进行算理理解再引导学生举例验证。但基于我对学生“类比迁移”的期望值比较高,所以让他们先举具体算式进行验证,这是属于模仿性层次的。然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思维上的一个提升。

3、有意识地强化了“要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这一数学思想,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在巩固除法运算性质的同时,通过“哪种填法可以使计算更加方便?”让学生再次感受在“多样”的算法中,还要进行“优化”。 4.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实感受到,对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老师总是放不开,那么孩子永远不能独立思考完成任务,所以今后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

由于教学设计的不足,细节的考虑不够周全,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有遗憾就会有收获,“追求课堂实效,重视课堂节奏”还需要在平时不断历练。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1

六下数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除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除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