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30 08:33:3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2017年春六年级毕业复习研究课

课题:简便运算的复习

厚禄乡中心小学 陈阳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自主总结小学阶段的简便算法,进一步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2、进一步理解算法多样化,形成较好的简算策略,并能够灵活应用简便算法计算。【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通过拆、分、移数据进行简便运算。 【自主学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运用了什么定律。4×0.25+8×0.25 786÷12.5÷8

5.06-(3.06+1.3) 25×

2.说说学过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来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6)除法的性质:

89××

2598 (7)减法的性质: 【合作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任选4题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59×101 2.8÷2.5÷0.4

12.5×8÷12.5×8

24×(

【课堂总结】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当堂检测】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任选4题) (1) ×[

14(3)12.5×32×0.25 (4)(15893414578+6–

) 7.32 –(2.32+

234)

-(-

716141)] (2)1.8×4+7.2×25%+0.25

66×73.6 - 5.4 (6)12.5×98

推荐第2篇:“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9页例1及练习。

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2 在探究、发现和讨论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难点: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做凑数游戏。

(1)老师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使两个数的和是整百数。

师:我说59。

生:我说41。

师:59+41等于――

生:100。

师:375。

生:25。

师:375+25等于――

生:400。

(难度可逐步加大,也可以学生说教师接或学生说学生接。)

(2)接下来换个游戏规则,你们说的数要与我说的数的差是整百数。

师:我说173。

生:我说73。

师:173-73等于――

生:100。

师:265。

生:65。

师:265-65等于――

生:200。

(依照前面的方式,适当变换说数与接数的对象。)

2 下面我们口算几道题(课件出示口算题)。

第一组:76-3-7=

85-4-6=

158-20-80=

(指名学生快速口答,边答边用课件出示结果。)

第二组:76-(3+7)=

85-(4+6)=

158-(20+80)=

(学生口答,课件出示结果。)

问:你们喜欢哪一组的算法?为什么?

〔引导比较两组题中对应题目的异同,如76-3-7与76-(3+7)〕

师:同学们都喜欢减整

十、整百的数,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这就是减法中的简便算法。(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解决问题,探索规律

1 教学例1。

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是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你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他在旅行之前要阅读《自主旅行指南》,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助解决。(多媒体出示例1:一本书一共234页,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请同学们说说,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回答。)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算式?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教师巡视,留心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

(小组汇报)说说你们小组这样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板演。(以下是可能出现的算法,也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

方法一: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234-34-66

=200-66

134(页)

请学生说说这三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分别是怎样的?有什么区别?结果怎样?

师:不同的算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134,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比较,达成共识:

通过解决问题看出,在计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时,简算方法有:(1)从左往右按运算顺序计算;(2)用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3)先减去第三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

我们在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连减的简便算法也能用字母来表示。

学生回答,师板书:

(1)a-b-c=a-(b+c)

(2)a-b-c=a-c-b

请思考: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一种方法简算?在什么情况下用第二种方法简算?

2 把例1中的234改成266(出示改编题),想一想,我们该选择哪种方法计算才更简便呢?说说你们的想法。(学生说后用课件出示两种做法。)

三、巩固训练,拓展运用

1 灵活运用

(1)数学小医生:指出错误,算出正确结果。

389-35+65

=389-(35+65)

=389-100

=289

764-146-46

=764-(146-46)

=764-100

=664

247-(147+64)

=247-147+64

=100+64

=164

(2)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学生独立完成后板演,集体订正。

2 解决问题。

奶奶参加小区居委会主任的竞选,有效票共计425张。其中赞成376票,反对24票,弃权有多少票?

四、课堂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者单位

宁洱县宁洱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推荐第3篇:简便计算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 乘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 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2.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

2、乘、除法计算的灵活应用。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述: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计算下各题: 125×25×4×8

673+245+327+755 826-273-227

426÷2÷3 (1)小学生先独立计算。

(2)抽前4名学生板演,并要求口述计算方法、计算时运用哪些定律。

125×25×4×8 生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125和

8、25和4同时相乘,计算起来很简便。683+245+327+735 生述: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683和

327、245和735同时相加,计算起来很简便。

826-273-227生述:一个数连减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426÷2÷3 生述: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上下两题为一小组,口算。560÷8÷7=

720÷9÷8=

1800÷3÷6=

6200÷62÷10= 560÷56=

720÷72=

1800÷(3×6)=

6200÷(62×10)=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述:你们真棒,能说出计算的理由,老师很佩服你们。连加、连乘、连减运用运算定律或规律把复杂的计算转化为简便的计算,那么连除有没有简便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连除的简便方法。

(二)新授

尝试交流生成问题:出示16个苹果,分苹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投影仪出示:P43的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元?

(1)学生默读题,并写出解题算式。

(2)小组交流,说一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3)抽生板演解题算式,并口述解题思路。

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

= 50÷5

=1250÷125

=10(元)

=10(元)

(4)师述:以上两种方法都正确,方法一是先算每组花了多少元, 方法二是先算一共有多少棵树,

2、观察综合算式,发现简便方法。

①问:你们发现1250÷25÷5和1250÷(25×5)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②抽生口述:

相同点,每种方法数字是相同的,解决的问题是相同的。

不同点:列式不相同,计算方法不同。

③所以1250÷25÷5=1250÷(25×5) ④问:哪个算式计算简便?生述:1250÷(25×5)

3、举例 27÷3÷3○27÷(3×3)

120÷3÷4○120÷(3×4) 240÷6÷6○240÷(6×4)

240÷8÷3○240÷(8×3)

4、通过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抽生板演:a÷b÷c=a÷(b×c)

能用语言说一说,你所发现的规律,小组讨论:

抽生口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质疑:在这些算式中,“一个数先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为什么可以转化为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数的积”结果相等的呢?(除法的意义除以25就是缩小25倍又除以5就是又缩小5倍一共缩小了125倍)

6、反向叙述

(三)巩固练习。

根据规律填空,使等式成立

• 1.2000÷125÷8=2000÷( ________)

2.500÷(

=500 ÷ (25 ×4 ) 3.480 ÷8 ÷12=480÷(

) 4.210÷(7×2)=210 ÷_________÷__________

5.420 ÷35= 420 ÷(________ ×_________) = 420 ÷(

)÷(

) 例题分析 240÷ 5÷ 8 (1)先独立完成计算。

(2)小组讨论简便方法的理由。

(3)抽生板演,并口述简便计算的理由。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 390÷13÷3

4000÷125÷8 • 880÷88÷2

650÷(65 × 2)

• 880 ÷16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连除的简便方法) 简便方法是怎样的呢?(一个数除以两个数,可用一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乘积),用字母a、b、c、怎么表示呢?(a÷b÷c=a÷(b×c)

运用:(课件出示)

做一做, 算一算,比一比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第4篇:连除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除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连除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引导充分感知,自主总结归纳规律。

3、引导灵活运用规律,增强数感,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回忆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然后做题(重点复习减法的简便运算) 868-52-48=868 (52+ ) 1500-28-272= -(28 272) 415-74-15=

二、讲授新课

出示:篮子里有16个苹果,平均分成2组,每组平均分成4份,每份平均几个?(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汇总结果)

思考:请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16÷2÷4 16÷(2×4)

=8÷4 先求每组几个 =16÷8 先求2组一共多少份 =2 再求每份几个 =2 再求每份多少个 师:从上面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师:既然结果一样,算式又会有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从这个例题中再次寻找一下

师:在连除的算式中是否能这样的方法计算,我们来看例题3,看能否验证一下。

1、解决问题、寻找规律

出示例题3: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思考:请你们用一种或两种方法列式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活动:列出算式后,反馈活动结果(把学生的解答过程呈现在黑板上) 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 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生:先求每个小组的树苗花了多少钱生:

再求一个小组中的每棵树苗多少钱? 方法二:1250÷(25×5)

生:先求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树苗

再求每棵树苗多少钱?

师:同桌两个各选择一种方法计算一下结果是否相等。 生:结果相等

2、唤起回忆,理解意义。

教师引导小结:在解决上面两个问题过程中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两组算式用等号连起来

120÷4÷6 = 120÷(4×6) 1250÷25÷5 = 1250÷(25×5) 生借助情境看图理解。

生:先求每个小组的花多少钱再求每个小组的每棵树苗多少钱和先求25个小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再算每棵树苗花多少钱,都能求出最终的问题,只是采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

师:看来前面我们提出的算法是正确的 师:相比之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哪种简便? 板书课题:连除简便计算

3、引导总结,归纳规律。

师: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一下吗?或用一些算式、字母表示一下? 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 a÷b÷c=a÷(b×c)

三、运用规律,深化理解

第一层次练习:根据规律填空,使等式成立。

1、2000÷125÷8=2000÷( ○ )

2、500÷ ○ =500÷(25×4)

3、840÷( 21 ○ )=840÷ ○ 4 第二层次练习: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90÷13÷3 4000÷25÷8 160÷5÷16 第三层次练习:解决问题 明明用3个星期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连除的简便计算

120÷4÷6 = 120÷(4×6) 1250÷25÷5 = 1250÷(25×5)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后两个除数的积。

郗丹丹

2014.4

《连除简便计算》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并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可以用这个数去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引导充分感知,自主总结归纳规律。

3、引导灵活运用规律,增强数感,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

连除的简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算的一些简便运算。教材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材的编排意图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将简便运算的教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这样既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和生活的有机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 抓住“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这一个主题图,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质疑,议论,探究,比较,归纳,总结等教学活动。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 “五让”的特色:

(1)让学生观察;(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现; (4)疑难让学生研讨;(5)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部分:通过回忆前面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完成填空题,检查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探究部分:

1.分苹果,小组讨论利用学具完成任务,列式,分析思路,计算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两种不同的列式方法,找出其中的联系,初步总结除法的性质。3.讲解例3.用例3来验证上面初步总结的性质是否正确。根据问题列式、解释、计算、比较。

4.通过两个算式的比较,发现结果相同。证明前面的除法的性质是正确的。

5.用公式表示性质。

(三)设计练习,巩固提高:

新课程指出“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个环节,我设计的练习题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填空题、计算题和解决问题。填空题主要考察性质和公式的掌握情况;计算题主要考查性质和公式的运用;解决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做到灵活运用。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个环节上,我设计了“你在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受?“的提问,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起到梳理概括,提炼升华的作用,以促进他们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郗丹丹 2014.4

《连除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个人以为,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2、在分层次的验证,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一是举具体算式验证,二是通过生活实例验证,一般而言,做为新课教学应该先借助实例进行算理理解再引导学生举例验证。但基于我对学生“类比迁移”的期望值比较高,所以让他们先举具体算式进行验证,这是属于模仿性层次的。然后通过具体实例验证,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实现思维上的一个提升。

3、有意识地强化了“要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方法灵活计算”这一数学思想,并将这个难点分散与各个环节。在巩固除法运算性质的同时,通过“哪种填法可以使计算更加方便?”让学生再次感受在“多样”的算法中,还要进行“优化”。 4.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着实感受到,对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老师总是放不开,那么孩子永远不能独立思考完成任务,所以今后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

由于教学设计的不足,细节的考虑不够周全,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有遗憾就会有收获,“追求课堂实效,重视课堂节奏”还需要在平时不断历练。

推荐第5篇: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

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加减法简便计算.(教材第39页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灵活地掌握计算技巧和策略.

3.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简便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我们每天在学习,在看书.小明有一天在看《格林童话》,他对我说:“这本书我昨天看到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你知道他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吗?

学生汇报:要知道还剩下多少页,就必须知道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本书有234页,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列式.

汇报:234-66-34

二、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你能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吗?

3.这道题你可以怎样计算呢?

4.学生自由地计算.

5.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法尝试:一般先用234-66,再用差减去34,顺着依次计算.我发现66和34是互为补数的数,所以,66和34都要减去,我可以将它们一齐减去,也就是用234-(66+34)=234-100=134,说明小明已经看了100页,剩下134页.针对这道题,因为234和34是同尾数,如果将它先减去,会得到整数,再减去66,也很简单,也就是234-34-66=134.]

6.你总结出了同尾数,大家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同尾数.如果是同尾数,若做减法,可以简便,若做加法就不能简便了.

7.在加减简便运算中,如果两个数是互为补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将是一个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也就是互为补数的数做加法,会使计算简便.但如果是两个补数相减,就不能利用补数凑整.

8.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先观察每道题中的数的特征,并观察符号的特点,然后确定计算的策略.

(2)学生演板,说一说我是怎么想的.

(3)老师点评.

9.第39页“做一做”第2题.

(1)因为票只有三种:赞成、反对、弃权,所以求弃权票,应该用减法.325-276-24.

(2)学生独立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

10.多媒体出示例2.

四本书的价钱分别为56元、31元、19元、24元,哪三本书的价钱在100元左右?

11.引导学生分析有几种可能性.如果用A、B、C、D分别表示四本书,取三本的可能性有如下四种:A+B+C、A+B+D、A+C+D、B+C+D.这四种里面分别是取三种书,不取A、不取B、不取C、不取D的情况,因此用总价分别减去A、B、C、D,也可以求出三种书的钱数.

12.引导学生分别计算,看哪些数接近100.

13.如果小明只买48元和47元的两本书,付出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学法尝试:我可以列出以下几个算式:100-48+47,100-48-47,100-(48+47),50-48+50-47.]

14.同学们相互交流.

15.组织学生讨论,该如何添括号?如何用符号连接两个算式?50-

48、50-47之间为什么用“+”号连接呢?

16.课堂小结.

17.学生看书,质疑.

[学法反思:我刚才的列式中100-48+47是错误的,47也应该减去.在加减的简算中,注意补数和同尾数的处理.在符号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学会带符号搬家.]

三、实践应用

1.练习七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交流,重点说明为什么可以减去它们的和.

(3)注意形式的把握.

2.练习七第2题.

(1)学生读懂题目的含义,理解

416、284的意义,然后列式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七第3题.

先让学生理解平均身高的意义,如何求平均身高,然后列式解答.

4.练习七第4题.

学生理解题意,获取信息,然后列式求原价.

5.课堂作业:练习七第5~8题.

四、创新拓展

一列火车从A开往B,途经C、D、E、F、G五站,其中AC间距离为1 800米,CD间距离为2 100米,DE间距离为3 700米,EF间距离为2 300米,FG间距离为3 200米,GB间距离为1 900米.你能算出AB间的距离吗?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七第5题:引导学生注意:672-36+64=672-(36+64)的错误,25+75-25+75=100-100=0.注意这里只有25作减法.第6题:学生填表,看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第7题: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较多,首先要让学生理解,4390是6月11日上午10时之前已经出院的总人数,表中的人数是6月11日上午10时以后各时段新出院的人数.第8题:145+263+55-198=263+(145+55)-198=265 127+133+184+240=(127+133+240)+184=684 487-187-139-61=300-(139+61)=100 300-123-75-77=300-(123+77+75)=25.

思考题:结果有两种情况:1 963×4=7 852 1 738×4=6 952

补充习题及解答

1.口算下列各题: 15×18 13×19 17×12 13×14 12×19

2.计算下列各题: 576-(132-76) 83-17+52 73-27+73-27 56+42-56+42

[解答:1.270 247 204 182 228

2.576-(132-76)=576-132+76=520 83-17+52=66+52=118 73-27+73-27=146-54=92 56+42-56+42=84]

简便计算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材第43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绳子,苹果.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1.口算.

(1)上下两题为一组. 560÷8÷7= 720÷9÷8= 1 800÷6÷3= 6 200÷62÷10= 560÷56= 720÷72= 1 800÷18= 6 200÷620=

(2)你发现了什么?

2.动手操作.

(1)出示16个苹果的教具.

先将它分成2份,每份几个苹果?

把每份中的8个苹果,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苹果?

刚才的过程,怎样列出算式?

学生汇报:16÷2÷4=2(个)

(2)老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把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依次表述出来.

(3)从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6个苹果先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几份?

(4)这个8份是怎样来的?

(5)现在每份几个,怎样列式呢?

(6)算式16÷2÷4与16÷(2×4),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

(7)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式子连起来?

(8)学生用小棒操作.

[学法尝试:先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再把每份中的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我可以这样计算:12÷3÷2,还可以这样想:12÷(3×2).]

比较两个算式,能用等号连接吗?

(9)学生自由地折绳子,体会连除的意义.

二、自主探究

1.观察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6÷2÷4=16÷(2×4)

12÷3÷2=12÷(3×2)

2.交流并小结.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3.出示例3.

(1)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4)为什么改变计算顺序会使计算简便?

(5)学生交流并点评.

[学法尝试:比如说1 250÷25÷5=1 250÷(25×5),改变运算顺序后,相当于1 250÷125,就可以口算出结果.如果说改变运算顺序不便于简算,那么这种顺序的改变就没有必要了.]

4.学生小结.

[学法反思: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计算中,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使计算更加简便.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这种改变都会使计算简便.]

三、实践应用

1.第43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改变计算策略为什么会使计算简便.

(3)这种改变的依据是什么?

2.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读懂题意,自由列式,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2)体会420÷3÷7与420÷(3×7)这两个算式表达的不同意义.

3.练习八第3题.

(1)先求出每本相册可以放几张照片,32×6=192(张).

(2)判断900张照片5个相册够不够用,有几种方法?

(3)如果有5个相册可以放:192×5=960(张),如果以900张相片为主:900÷192=4„„132.

(4)根据计算得出结论.

4.课堂作业:练习八第

1、2题.

四、创新拓展

李汝珍是清代“学无所不窥”的才子.他写的《镜花缘》是流传很广的一本书,其中描写了一个才女叫米兰芬.一天米兰芬和众姐妹在宗伯府聚会,来到小鳌山楼上观灯.楼上的灯形状有两种,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缀六个小球;一种灯是上面三个大球,下面十八个小球.楼下的灯也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球缀二个小球;一种是一个大球缀四个小球.知道楼上有大灯球396个,小灯球1 440个,楼下有大灯球360个,小灯球1 200个.请你算一算,楼上楼下的四种灯各有多少盏?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八第1题:引导学生用除法计算,350÷14=25(本).第2题:引导学生先求出一天共花2.40+0.6=3(元),再求一星期花的钱,3×7=21(元).

补充习题及解答

1.自编一道用连除计算的应用题.

2.5头牛8天共吃草160千克,30头牛20天要吃草多少千克?

3.(24+48+72+96)÷4

[解答:2.(160÷5÷8)×30×20=2 400(千克)

3.原式=24÷4+48÷4+72÷4+96÷4=6+12+18+24=60]

简便计算

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乘除法综合题的简便计算.(教材第44页例4,练习八第

4、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够灵活选择.

2.对于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灵活变换的意识.

教学重点

乘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对除法简便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元旦快到了.为了庆祝元旦,我们班要开展元旦庆祝活动,准备购买一些物品,请大家每人造一份购物预算.

学生汇报:

1.扎花纸5卷,每卷4元.

2.各类水果,花销80元.

3.各类点心,花销100元.

4.游戏活动奖品要三种,每种分别是10元、8元、5元的标准,各准备15个.

5.其他花销50元.

通过大家的预算,可以看得出大家对购物很有经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生活问题有哪几个基本量呢?

学生汇报:单价、数量、总价,这三者之间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要求某个量,就必须知道相关的另两个量.

你对生活中的单价、总价、数量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法尝试:在我的理解中,生活中的单价是单个数量物品的价格,而总价足相对于单价而言,数量不是1的物品的价格,单价和数量之间有种对应关系.]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4.(多媒体出示)

2.你从例4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1)羽毛球拍的数量与总价.(2)羽毛球的单价和数量.(3)“副”和“打”的生活含义.

3.通过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掌握对条件定性的能力,看到数据就明白它是什么.

4.通过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1)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2)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3)每个羽毛球拍多少钱?(4)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5.探究问题(1):

(1)学生独立尝试解答:一共买了25筒,每筒12个.

(2)列式:25×12.

(3)怎样可以简便计算?哪个数是特殊数?

(4)简便计算方法1:25×12=25×4×3=100×3=300.

简便计算方法2:25×12=12×100÷4=12÷4×100=300.

(5)重点理解:一个数×25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学法尝试:一个数×25,因为25×4=100,一个数乘以100可以很简便计算出来,因此,把25扩大4倍为100时,要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就必须缩小4倍.]

(6)把一个数×25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一个数×

5、×1

25、×15等计算中去.

(7)学生自己联想.

6.探究问题(2):

(1)求羽毛球的总价,必须知道单价和数量.

(2)列式:32×25=8×(4×25)=800(元)

(3)明白方法的实质是分解:把32分解为8×4的积,因为由25联想到4.

7.探究问题(3):

(1)每副羽毛球拍等于两个羽毛球拍.

(2)要求单价必须用总价÷数量.

(3)列式:330÷5÷2=330÷(5×2)=33(元).

8.探究问题(4):求一共花的钱等于两种物品价钱的和.

9.学生自学教材第44页例4.

10.学生质疑、总结.

[学法反思: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如果有特殊的数,如

25、

5、1

25、

4、

2、8等数,根据它们的特殊性,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扩大,另一个因数缩小,并由此可以推广到

37、

3、15等一些数.]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八第4题.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符号感.

2.练习八第5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策划、组织语言来阐述理由.

(2)对于重点题要求同桌的同学相互检测、过关.

四、创新拓展

鸡兔共有100只,共有240只脚.那么鸡兔各有多少只?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八第5题:(1)运用加法结合律正确.(2)将16分解成2和8,是正确的.(3)是错误的,因为32是作加法,添上括号后,就变成减了.(4)是错误的,102×56表示的是102个56,包含着100个56,另外的2表示的是2个56.(5)错误的,这里的3没有表示3个12的意义,而是自然数3.

补充习题及解答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5×125×64

825÷25

23 400÷900

17÷8+19÷8+21÷8+23÷8

2.计算下列各题:

37×18

15 000÷125

34÷628÷68×1 256

349 965÷35

3.计算下列各题:

44 442 222÷6 666

33 333×33 334

[解答:1.200 000 33 26 10

2.666 120 1 9 999

3.6 667 1 111 122 222]

简便计算

第四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教材第45页例5及练习八第6~8题.)

教学要求

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3.渗透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用分段的方法掌握时间的计数.

教学准备

日历.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时间的变化,时间一去不复返.那什么叫一个月,什么叫一年呢?有谁能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

(1)7月1日到8月1日这是一个月.

(2)7月15日到8月15日这是一个月.

(3)7月15日到8月15日这是一个大月.

(4)2005年的10月25日至2006年的10月25日叫一年.

学生议论,刚才大家说得对吗?

[学法尝试:这些说法不正确,错在对月、年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什么叫月呢?从1月的1日到31日是1月的31天,如果是从1月1日至2月1日,就应该分两段:1月1日到31日,另外加2月1日这1天共32天.年的计数方法依此类推.]

二、自主探究

1.快速算出下列日期的天数.

(1)7月2日至9月2日.

(2)1月8日至1月31日.

(3)2005年7月8日至2006年7月8日.

(4)2006年10月17日至2007年11月1日.

2.学生自己用分段的方法分别算出每个时间段的时间.

3.集体订正.

(1)7月2日~8月1日,31天;8月2日~9月1日31天;9月2日1天,共31+31+1=63(天)

(2)1月1日至1月31日共31天,1月8日至1月31日,从8日开始,要减去前面的7天,因此共31-7=24(天).

(3)2005年7月8日至2006年7月7日是一年,到7月8日,是一年多一天,共365+1=366(天).

(4)2006年10月17日至2007年10月16日为一年365天,从10月17日至10月30日有30-16=14(天),再加上11月1日的一天,共有365+14+1=380(天).

4.关于星期的计算.

(1)每个月至少有几个星期?

(2)3月1日星期三,3月29日星期几呢?

(3)一年有几个星期,余几天?

(4)2005年8月11日星期四,那么2006年8月11日星期几呢?

5.学生练习.

6.集体订正.

(1)每个月至少有4个星期.

(2)3月1日星期三,3月29日星期三,这是因为1日至28日均分为四个星期,那么29日与1日对应星期数相同.

(3)一年有52个星期余1天,记住364这个数.

(4)2005年8月11日周四,那么到2006年8月11日一共有366天,减去364天余2,因此是周五.

7.出示例5.

(1)学生获取信息.

(2)从3月1日到7月26日一共经历了多少天?

(3)学生独立练习.

[学法尝试:我们按月算:3月1日~31日,31天;4月1日—4月30日,30天;5月1日~31日,31天;6月1日~30日,30天;7月1日~26日共26天,因此有31+30+31+30+26=148(天).简便计算为31×2+30×2+26=148(天).还可以简写为(31+30)×2+26=148(天).如果我们按星期算一共有21个星期多1天,因此共有7×21+1=148(天).]

8.学生相互讲述,掌握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9.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3月1日从日历上看出是星期三,那么经过148天,为什么还是星期三呢?

10.集体讨论:

148÷7=21„„1,这余1天说明第148天与第1天的星期数是一样的.如果改为再过148天,那就是星期四.

11.学生质疑,小结.

[学法反思:经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天数的计算关键要学会分段去计数,这样就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三、实践应用

1.练习八第6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观察每道题中的数和符号,有什么特点?

(3)明确每种模型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2.课堂作业:练习八第

7、8题.

四、创新拓展

周末到了,小红帽又要去给奶奶送面包.一路上,她要走一个下坡和一个上坡.小红帽在下坡时飞快,速度是120米/分,一看表,用了8分钟;而上坡的时候非常吃力,速度才有40米/分,用了16分钟.想一想,她离奶奶家有多远?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八第8题:36×25=9×(4×25)=900(张)或者36×25=36×100÷4=900(张).

思考题:从前两个算式得出:△+△=○+○+○+○,得到△=○+○.从第3个算式得到,△+□+△=400.由第1个算式得:□+□+□+□=400,□=100.因此:△=150,○=75.

补充习题及解答

1.计算下列各题:

999×23+333×31

777×9+111×37

2.计算下列各题:

2 005×20 062 006-2 006×20 052 005

1 998×19 991 999-1 999×19 981 998

3.计算下列各题:

8 457×8 457-8 456×8 458

2 353×2 353-2 352×2 354

[解答:1.33 300 11 100

2.0 0

3.1 1]

推荐第6篇: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1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目标

1.巩固整数,小学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灵巧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运算定律使四则混合运算简便.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的特点,恰当、准确地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3.8+1.2

2.5×4

1.5×8

1.5÷0.3

0.64+0.16

7.6+0.24

5-1.8

1.25×80

3.6÷4

6.3+2.45+3.7

3.56-1.57-0.43

0.8×7×125

(2.5+0.9)×4

(1.5+0.25)×4

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说出依据)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结引入

我们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8×2.58+1.8×1.42

1.观察算式特点

2.学生试做

方法一:1.8×2.58+1.8×1.42

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

=4.644+2.556

=1.8×4

=7.2

=7.2

3.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一种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只是根据一般的运算顺序)

4.练习

1.8×2.58+1.8×1.42+0.5

=1.8×(2.58+1.42)+0.5

(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对简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题:填同一个数

□-□+□+(□÷□×□-□)=10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二)新兴煤矿七月份产煤4.85万吨,八月份产煤5万吨,九月份产煤5.65万吨.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推荐第7篇:六下数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运算总复习》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很常见的一种。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简便运算中渗透变换、转化、优化思想,“变整化”“凑整化”的数学思想。比如在计算“125×16”时,都是通过把16经过变换,转化成8和2的积,,再把125与8相乘结合凑整,从而达到优化的数学思想。

【学情简析】

对于简便计算,六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且掌握,也不排除一些学生有例外。这里的例外是指一些学生学习掌握的特别好;一些学生学得特别差。但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深入和计算能力的增强,上面的简便计算的学习情况将可能发生变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中要强调运算顺序,针对错误,针对学生容易上当的、容易混淆的计算题,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要求,学会正确的利用数和运算符号的特征合理灵活进行简算,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从而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地位。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学习,并且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为此设计时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问题情境,用复习提纲指引学生自主整理复习,以学生的整理成果带动课堂教学,从而初步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因此,基于上面的想法,我预设的复习是一个动态的复习课。动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前置复习。我用复习提纲指引学生自主整理复习。

2、复习反馈。在课堂上以学生的整理成果带动课堂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适当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反馈,一方面实现学生复习信息的交流,巩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解决疑难。另一方面便于老师掌握简便计算现在的学习情况和有针对性地引导下面复习活动的进行。

3、巩固简便计算练习,夯实复习成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系统掌握运算定律,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性质的含义,能按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的方法;在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体验学习的价值,并养成自觉简算的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享受复习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前完成《复习指导提纲》:

1、自主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要举例;

2、搜集一些典型的简便运算式题;

3、自编特色简便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小组组织交流《复习指导提纲》1(约10分钟)

1、学生交流。教师巡视,选择全班交流的素材。

2、全班交流。

(概念梳理: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结合律:(a×b)×c= a ×( b×c)

5、乘法分配律:(a+b)×c= a×c+b×c

6、连减的性质: a-b-c=a-(b+c)

7、除法的性质:a÷b÷c= a÷c÷b, a÷b÷c= a÷( b×c),a÷( b×c) = a÷b÷c)

3、随堂练习1:(在自备本上完成)

4、你想说点什么?

二、学习小组组织交流《复习指导提纲》2(约10分钟)

1、学生交流。教师巡视,选择全班交流的素材。

2、全班交流。

3、随堂练习2:(在课作本上完成)

4、你想说点什么?

三、学习小组组织交流《复习指导提纲》3(约10分钟)

1、学生交流。教师巡视,选择全班交流的素材。

2、全班交流。

3、随堂练习3:自己创编简便运算式题4道。(在自备本上完成)

4、你想说点什么?

三、课堂总结(约2分钟)

通过刚才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四、提升拓展(约8分钟)

1、易错题练习点评

2 7.4-5.4÷0.9= 24÷8×125=

你想说点什么?

2、定义新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下册P81例1及相关的运算定律和性质 教学目标:

一、口算训练,引入探究

2.5×4 12.5×8 57×16+43×16 11.5-8.7-1.3 3/7+1.25+4/7+0.75 2×7.3×0.5 1300÷1.25÷8 1 六年级数学讲义

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衔接

二、教学内容

(一)概念梳理:

1、加法交换律: a+b=b+a。

2、加法结合律: (a+b)+c=a+(b+c)

3、乘法交换律: a×b=b×a

4、乘法结合律:(a×b)×c= a ×( b×c)

5、乘法分配律:(a+b)×c= a×c+b×c

6、连减的性质: a-b-c=a-(b+c)

7、除法的性质:a÷b÷c= a÷c÷b, a÷b÷c= a÷( b×c),a÷( b×c) = a÷b÷c (1)一个数同时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2)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同时加上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差。 用字母表示:a-b+c=a-(b-c)

7、除法的性质: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二个除数,再除以第一个除数。 用字母表示: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8、积不变的性质:在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缩小同样的倍数,他们的积不变。

(二)例题讲解: 例1:直接运用公式法

25×65+75×65 167×69-67×69 99×7.8+7.8 36×78+39×78+25×78 25.28×73+73×78-3.28×73

例2:含有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题

例3:运用积不变的性质的题

175×0.55+42.5×5.5+4×55

99999×77778+33333×66666

推荐第8篇:《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

2、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征,合理选择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连除的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125×47×8 13×99+13 366-75-25 278-(178+45)(学生板演,学生纠正)

二、新课教学

师: 同学们,正确使用简便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简单,不仅加快了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咱们继续简便计算!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师: 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师:怎样列式?(25×5=125)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

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棵树苗多少钱?”,你们会列式吗?

师:请大家声音响亮的把题目读一遍。

师:会做吗?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和同桌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师:(请两位学生板演不同的列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250÷25÷5 1250÷(25×5) 1250÷5÷25 =50÷5 =1250÷125 =250÷25

1 =10(元) =10(元) =10(元) 请板演的学生讲解自己做法的理由

生1:我是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1250÷25,也就是5棵树苗多少钱,再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50÷5,每棵树苗是10元。

生2:我先算出一共买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的价钱。

师:这两种方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同学们猜想一下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

生:相同。

师:真的吗?现在我们动手算一算,来验证一下吧!

师:结果都等于10元,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好,答:„„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想一下,在计算这两道算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师:大家都是这样觉得吗?好,现在咱们再来做一道题目试试看。请

一、二组的同学用第一种方法计算,

三、四组的同学用第二种方法计算

(1900÷25÷4)

师:两种算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同学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 师:不错,这道题目用第二种方法确实比较简便! 明确1900÷25÷4=1900÷(25×4)简单

师:那同学们还能举例出与这两个算式形式相同的式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进一步说明连除的简便计算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谁能把聪聪的这句话补充完整呢? 学生补充,师纠正后板书a÷b÷c=a÷(b×c)反过来依然成立

三、巩固练习

1、2000÷125÷8 1280÷16÷8 (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四、拓展延伸

(1)540÷(54×2) (2)600÷24

师:计算时,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征,来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除的简便计算”(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收获吧!

推荐第9篇:《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

2、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征,合理选择方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3、在思维碰撞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125×47×8 13×99+13 366-75-25 278-(178+45)

二、新课教学

师: 同学们,正确使用简便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简单,不仅加快了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而且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咱们继续简便计算!

(课件出示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师: 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师:怎样列式?(25×5=125)

(课件再出示一个条件)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

1 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棵树苗多少钱?”,你们会列式吗?

师:请大家声音响亮的把题目读一遍。

师:会做吗?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和同桌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师:(请两位学生板演不同的列式,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250÷25÷5 1250÷(25×5) 1250÷5÷25 =50÷5 =1250÷125 =250÷25

=10(元) =10(元) =10(元)

生1:我是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1250÷25,也就是5棵树苗多少钱,再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50÷5,每棵树苗是10元。

生2:我先算出一共买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的价钱。 师:这两种方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同学们猜想一下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

生:相同。

师:真的吗?现在我们动手算一算,来验证一下吧!

师:结果都等于10元,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好,答:„„ 师:同学们,请你们回想一下,在计算这两道算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2 师:大家都是这样觉得吗?好,现在咱们再来做一道题目试试看。请

一、二组的同学用第一种方法计算,

三、四组的同学用第二种方法计算。(1900÷25÷4,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师:两种算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同学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 师:不错,这道题目用第二种方法确实比较简便!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43页,谁能把聪聪的这句话补充完整呢?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就用刚才的发现再来做两道题怎样?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一,2000÷125÷8 1280÷16÷8

2、课件出示练习二,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看来要出点难题才行了,敢接受挑战吗?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1)540÷(54×2) (2)600÷24

师:计算时,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征,来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连除的简便计算”(师板书课题),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收获吧!

3 小课题

《连除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渠口九年制学校

俞军梅 2012年6月

推荐第10篇:小数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数的简便计算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的计算技能, 进一步培养简算意识。

2、能迅速地根据题目的特点,准确地、灵活合理地进行小数乘法简便运算。

3、通过计算、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计算策略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口算:

0.98×0.1= 1-0.99= 1.25×0.8= 0.6÷0.01= 6.37+4.63= 4.9÷7= 0.24×5= 0.1-0.01= 8÷0.125= 相机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重点提问:8÷0.125,你怎么想的?你还能想到类似的题目吗?(÷0.5、÷0.25……)

2、过渡: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恰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可以使计算变得更加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复习“小数的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二、整理:

(一)复习运算定律及性质:

1、我先出道题来考考大家。

(1)出示:12.5×6.7+12.5×3.3。

指名口述方法,提问:你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如何用字母表示?(板书字母式)

(3)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性质)?同桌间交流一下。汇报,板书字母式。 (4)说明: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强化:其实这些运算定律就是我们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我们需要牢牢地记住。(记忆)

(二)归类复习简算方法

1、直接简算: 出示:

2.5×6.8×0.04 15-2.68-7.32 3.5×2.7-3.5×0.7 4.35+0.17+0.65+0.85 35÷(0.35×4) (2.5+0.25)×4 ①分组在作业纸上完成。(指两人分别在白板上写) ②交流、汇报,相机提问: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③小结:刚才我们完成的这些简算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板书直接简算)

2、巧妙变形:

过渡:有时候,一些简算题并不能直接简算,还需要我们施点儿小魔术,给它变个形。

(1)出示:3.78×99+3.78 5.6×101-5.6 ①分男女完成。②指名汇报。③小结:这两题的简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板书:添) (2)出示:

2.5×12.5×0.32 102×0.87 3.5÷1.4 2.6×9.9 ①分四组完成。②指名汇报。③小结:这四题的简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板书:拆)有什么要注意的?(不可改变数的大小) (3)出示:

5.23×4+4.77÷0.25 63.2×0.1+6.32×9 ①任选一题完成。②指名汇报。③小结:这两题的简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板书:改)有什么要注意的?(不可改变数的大小) 小结:我们刚刚训练的这些题目能直接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吗?我们可以怎么做?(认真观察,合理变形)

4、随机应变:

过渡:当然,我们的题目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中,你只要掌握了方法,仔细观察,就一定能应付自如:

出示:30.34+9.76-10.34 (带符号搬家) 5.12-(3×0.04+3.3)(边做边观察)

复习过程中随机小结:

(1) 我们要找出能凑整的数时,要根据它不同的“藏”法,采用不同方法把它“找”出来。 (2)在不同的情况下“拆”的方法也会不同,但无论怎么拆都不能改变式子的大小。不同的拆法可能会用不同的定律进行计算,往往解决一道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观察中思考,选用优化的解题策略不但正确率高,而且能为我们节约许多时间。

(3) 利用积因变化规律进行变形,出现了相同因数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在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技巧把数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方法始终一样是利用简便运算的定律。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简便计算,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会归类,选择恰当的方法:观察数字特征和式题结构特征,恰当地给式子变形,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四、辨析:

8.45+3.67-8.45+3.67 4.3×0.1÷4.3×0.1 2+8÷0.4 41-7.7+2.3 说明:简算要有依据,不能为了简算而任意改变运算顺序或是数的大小。

五、提升:

除了运用运算定律以及巧妙变形以外,有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找规律来进行简算。 出示:0.3×0.3=0.09 0.33×0.33=0.1089 0.333×0.333=0.110889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第11篇: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有限个例证明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自学,通过观察对比掌握简算方法,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会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创境激趣,

谈话引入,还记得我们班参加学校冬运会是接力赛时的成绩吗?咱们来看看这四位男生在跑4× 50米接力赛的成绩。

三、自学: 出示课本例4

1、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 50米 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 50米 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四、展示

(1)8.42+8.46+8.54+8.58

(2)8.42+8.46+8.54+8.58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五、巩固拓展

=(8.42+8.58)+(8.46+8.54)

=17+17 = 34(秒)

第12篇:《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人民路小学刘长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简便算法中,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感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重点: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

难点:在简便算法中,把一个数改成两个合适的数的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介绍高斯是如何解决1+2+3+…+100 的。

问: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增加了学生探究的乐趣,让学生明白只要勤思多想,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为新课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

1、出示问题:25 7 4 问:如果按照计算顺序,会先算什么?简便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25和4是什么关系?25×4 =100 。所以可以列式为: 25 7 4 =25 4 7 =100 7 =700 25和4是一对好朋友,还有哪些数互为好朋友?125和

8、2和5。我们把这种方法命名为:找朋友法。 练习:125 5 2 8

2、出示问题:

567+55 -67 问:哪两个数之间有关联?可以先算。计算时,我们可以将有关联的放到一起,就是给数字搬家。此法叫:搬家法。 练习:123+65+267+35

368—49+32—51 (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

共同探索方法: 123+65+267+35368—49+32—51 =(123+267)+(65+35)=368+32—(49+51)

=390+100 =400—100 =490 =300

3、出示问题:137+98 问:98接近哪个整百的数,还差几?可以如何列式。加100会多2,就应该减去2。

137+98 =137+100-2 =237-2 =235 讨论:这种计算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可以给它命名为?(借来还去法。)

练习:999+99+9

4821-998

4、出示问题:

16125 讨论:125的好朋友是8,这里有8吗?

小结:可以把16拆成82,这样计算就会很简便。 16125 = 28 125 =2 (8  125) =2 1000 =2000 你会给这种方法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吗?拆分法。 练习:25  32

810÷ 18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和获取数学信息的过程,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趁热打铁,加深巩固: 你会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吗? 123+456+877

573 +699 490 ÷14

1259 8

(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

小明一直想要一个滑板、一双耐克牌运动鞋及一把玩具冲锋手枪。妈妈到商场咨了一下,这三样东西的价钱分别是17

3、38

2、18元,你能帮小明妈妈算一算,要想买到小明的所爱,得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注意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为使学到的知识能为解决问题服务,我注意极力选取与本节课知识联系紧密的、又是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示。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简便计算给你的生活会带来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回忆本课所学知识,发现不足,认识自我。】

板书设计: 简便计算 找朋友法搬家法 借来还去法拆分法

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基于以上的理解,这节课我确定了“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简便计算作业纸

1、)

125 5 2 8

2、) 123+65+267+35

3、)999+99+9

4、) 25  32

5、综合) 123+456+877

490 ÷14

368—49+32—51

4821-998 810÷ 18

573 +699

1259 8

第13篇: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这道题吗?7.65+3.72+6.35+6.28,自己试试看。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2、师:我发现咱同学主要有两种做法,下面请两个代表来交流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交流。

一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二是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3、比较一下这两种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小结:看来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也同样适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小数加减简便计算

三、复习旧知。

1、回顾一下,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怎样用字母表示?(学生交流,师板书)

2、你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来简算吗? 说一说怎样简算,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37+56+63+44 168+(250+32) 256+98 432-123-77 728-(350+228) 256-98 在这几题中,哪一题容易出错?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运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

1、既然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中也同样适用,那么你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简便计算吗?自己试试看。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9.1+1.26+2.74+0.9 13.75-5.28-4.72 13.65-3.65-8.5 15.66-3.98

2、集体交流订正,说一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15.66-3.98 这题。

五、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是否对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交流一下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

六、课堂检测。

第14篇:《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减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安岳县李家镇中心小学

郭启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前一个数这两种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正是春游的好时节,你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这次李叔叔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到百味书店买了一本《自助旅行》的书。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买完书后就迫不急待地看。瞧,他在看自助旅行的书呢,现在他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他解决,能帮帮他吗?

1、学习例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道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自由说说,再请个别回答)

生的回答可能有:我了解到李叔叔正在阅读《自助旅行》这本书。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你们能把你们的想法列成算式吗?请大家在自己的堂上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1

(完成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大家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小组交流) 随学生汇报,板书: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134(页)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列出了三个算式。

师:那么这三个算式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可以适当引导,即解题思路是怎么样的。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引导观察:三个不同的算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你选择的是哪一个进行计算的?

生:我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有目的地去选择学生回答) 师:选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哦,这么多同学都选择这种方法,理由是什么呢?请你来说说吧。

(用这种方法算起来比较简便,66+34正好得100) 师:谁还有不同的选择?

(选第三种方法,是因为算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234-34,正好得200)

(选第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学生回答后

明确:方法二和方法三比方法一更加简单易算。 师:为什么会简便一些呢?

师:对了,方法二里因为34和66可以凑成100,先把它们加起来再去减,而方法三34和234的尾数相同,所以先去减34。 师:方法

一、方法二和方法三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它们之间可不可以用等于号连起来,好,我把它们连起来。以上的这三个算式是相等的,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现在,咱们就马上来练习几道题,看大家能不能学以致用吧!( P41页练习七 第1题) 868-52-48=868○(52+ ) 1500-28-272= -(28+272)

2

415-74-26= ○( ○ )

(在评讲时,注意贯穿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转化成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这一思想)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掌握得较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进行连减计算时,有几种不同的算法: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它们的和;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前面的。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根据数据的特点,找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我们原来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的时候已经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运算定律,现在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减法的运算定律吗?

学生回答,板书。 a-b-c=a-(b+c) a-b-c=a-c-b 师:大家学会了吗?

师:大家学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做几道题检查咱们学习的情况吧!

(三)练习。

1、课件出示: 528-53-47 470-254-46 545-167-145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完后)

评讲528-53-47时,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完整地说一次)

评讲470-254-46时,问:为什么要把254与46相加? 评讲545-167-145时,问:这道题为什么不把后面两个减数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它们的和这一方法呢?而是用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第一个减数这一方法?

在计算连减时,首先观察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简便。

2、现在我们学校也准备组织同学们去春游。老师征求大家是否愿意去粤晕园的意见,请同学们用投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有325名同学参加投票。其中,赞成276票,反对24票,弃权 票。

3

师:弃权的有几票,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呢?

3、大多数同学都赞成去粤晕园,我们就现在出发吧!

来到粤晕园大门口,我们先去买票,售票员阿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冲过关,就可以免大家的门票呢!大家有信心冲关吗?来,现在咱们一起来冲关吧! 第一关:我来判断:

901-109-91= 901-(109-91) 586-78-186 =586-186-78 638-(438+57)=638-438+57 3456-(481+519)=3456-481-519 103-75-25=103-25-75 请大家先判断正误,如果是错误的,请大家当当小医生,把它治好。

第二关:我来算:书P41页 第2题

(在评讲练习的时候,不断强化在遇到连减计算时,首先观察题目中数据的特点,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总结:

师:今天我觉得同学们真不简单,比老师想像的更棒!以后如果我们遇到连减的计算时,应该要注意什么?(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学以致用,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吧!

第15篇:《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两数相乘的两种简便计算,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使得运算简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另一种是通过将其中一个数转变为两个数相除的形式是的计算简便,这是学生理解起来的一个难点。而将哪个数变,变为哪种形式,又变为哪两个数合适是本节课的重点加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与事先料想的完全一样,学生对于两数相乘替换一数理解起来没有问题,对于两数相除的形式就不太理解。连在班级中很突出的学生也不能回答到点子上,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但是对于其作用都能理解,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对于两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有多种,由于先前学习的乘法分配律,学生大多更习惯于将其中一数转化为两数相加的形式,其次是两数相乘的形式。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没有用两数相除的形式。

在巩固练习时,对学生的要求是比一比谁的算法数量更多更简单,学生对于这种带着比赛性质的活动明显更加热衷,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许多平时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学生也能够踊跃地举手发言,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尽量多的采用这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16篇: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这些日子学习简便算法,教材第三单元是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方法,紧接着是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有关乘、除法运算的简便算法,教学中我把这两部分内容归结在了一起,统称为“简便算法”。

关于计算方法的教学,我始终认为不能只靠老师讲解方法,还是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那种熟练程度,才能使学生形成数感、形成技巧,才能够运用自如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但青版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写上更加注重一些问题的解决,而对计算的练习编写却比较单薄。

例如对于乘法分配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材安排了4课时的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学习乘法分配律及课后第

1、2题,第二课时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的计算方法,第

三、四课时解决自主练习中的一些问题。

但在教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时,课本中的例题是12×105和135×6+65×6,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不太大,但自主练习中却出现了48×

25、85×199+8

5、98×

34、56×(20-3)等几种类型,以及由它衍生出来35×99+

35、101×83-83等题目,由于班级里有60多个智力不同、接受能力不等的学生,所以要想能够熟练地计算就不是一节课两节课能解决的了。

课本中的练习题数量极少,每种类型的题只有一道两道,在教学中我就针对一种类型的题目出几个同样的题目进行反复练习,用两节课时间把这几种类型题目的解决方法和学生共同探究出来以后,就开始进行一些乘法分配律混合题目的练习,练了两节课后,又把所有的简便计算混合在一起进行试做,学生一开始颇有点“葫芦搅茄子”的意思,可经过几节课的练习,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我又针对练习题的类型编了一百多道简便计算的题目,十几道题分成一组当做每天晚上的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集中练习和课后的独立作业,终于把这些简便算法区别开来了。

简便算法学了三个星期,虽然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但看到每天的作业错误量越来越少,也挺有成就感的。

第17篇: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听课心得体会

屈明霞

2013年3月26日,有幸享受了名师的“教育大餐”,听取了名师的精彩课堂展示,时间虽然短暂,但能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精彩展示,从中领悟了名师的教学风格及精湛的教学艺术。现跟大家交流我听课后的一点心得:

一、精彩的导课。王老师精心设计了精彩的课堂导入,设计的精彩导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而且还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必须面向全体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可参与。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活动的设计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和能力以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在学习能力上的体现也不同。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真实化,生活化。

课程标准提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并积极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们尽量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发展。把活动的设计拉进了学生的生活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会持久。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教学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更完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断努力,我们一定能拉近与这些优秀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听课学习中,除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是自我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想这次学习引发的反思能成为我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成为成功的敲门石,能成为我坚定航向的指路标。只有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前进的内驱力,我才会在教学中有所成。

回首听课的内容,他们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分析,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如果没有苦和累的磨砺,怎会有这么夺目的表现呢!成果的背后更承载着她们的努力与收获。现实是残酷的,适者生存。现今的教育模式早已不是一本教科书、一根粉笔、一个教杆就能存活的课堂模式了。多媒体教学也早已取代了单

一、古板、老旧的老式的上课体系。而她们却能提前跃出“龙门”,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联想到自己,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更应不断的加强学习,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凭借自己实力也将脱颖而出。我觉得自己有了压力和动力。尤其是通过这次学习,更感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差距,名师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震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看似他们呈现给我们的都是精彩,其背后必有汗水的挥洒。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经历了就会感动,行动了才会有收获。”。所以为适应现状需要我去学习,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需要我去学习。

第18篇:《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便计算》教学反思。我的理解是:简便计算应该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等,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这几周我一直在教学简算,开始时学生对简算还挺感兴趣,毕竟简算可以摆脱那些繁琐的四则混合运算了,也不用竖式计算了,可是随着简算类型的不断增多,学生开始对一些类型混淆了,随着简算方法的多样化,简算的准确性也大打折扣。于是,我开始困惑、开始思考、我开始发现:简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特征,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于是,我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直接简算的题。(我认为计算达不到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可以简算的对象,如:“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5与任何双数相乘”以及其他的可以凑整的数,同时使学生对简算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是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根据以前的教学我发现,其实学生在真正的生活情境中还是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的。比如算几套课桌椅价钱的问题,学生会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也就是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教学反思《《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内容这部分时,学生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学生对于计算的目的是得到答案,而忽略了计算的过程,这也跟我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有这样一道题(80+8)×25,学生完成后,我随即将该题改为“88×25”让学生做,学生做出了两种答案:①、88×25=80×25+8×25=2000+200=2200;②、88×25=11×(8×25)=11×200=2200。我请学生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想法,他们说:第①种是把88分成80+8,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让他们分别同25相乘;第②种则将88分成8×11,然后利用乘法交换率和结合率,先把8与25相乘,最后再乘11。

听完学生的介绍后,我进行了总结,首先肯定了两种答案的正确,然后对两种答案进行了分析:两种答案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发现了8与25相乘非常简便,可以凑整。于是想方设法对88进行分解,因此都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关键,所以都是正确的;两种解法的区别是,分解的方法不同,第①种解法是用加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分配律。第②种解法用乘法进行的分解,所以使用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方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最后强调: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只要把握“凑整”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就是正确的。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单纯的简便运算,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学以致用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必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道理

第19篇: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连减运算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减运算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对口令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我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出的数加上老师说的数的和是整百数 。

师:78 生:22…… 师:和是多少?

师:换个游戏规则,我说的数减去你们说的数差是整百数。 师:278 生:78 师:想想:怎样的两个数相减差是整百数?(被减数和减数个位与十位上的数相同) 师:光玩游戏可不行!接下来我们来口算几道题。(开火车) 第一组:72-6-4= 第二组:60-(38+12)= 85-8-2= 143-(55+45)= 126-70-30= 200-(35+65)= 师:你们喜欢算哪一组?为什么?

预设生:喜欢第二组,因为第二组是减整十或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减整

十、整百的数,因为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减法中的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运算(齐读两遍)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一本书 ,共有234页,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生: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共有234页,要解决的问题是,还剩多少页没看?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师;你会列算式吗?请你们在草稿纸上列出算式,我请两位同学在白板上列。 预设生1:234—66—34 预设生2:234-(66+34) 预设生3:234-34-66 (任选其二)

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然后看看你列式的方法跟演板的两位同学一样吗?(不一样) 师:谁的不一样?把你的方法写在白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 (3)学生汇报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计算。

师:我们一起看白板,这里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列式方法。我们请刚刚那三位同学来给我们解释下这样列式的理由。

生1:从总页数里先去掉昨天看的页数再去掉今天看的页数,就能算出还剩的。 生2:先算出今天和昨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去掉看过的页数,就是还剩的。 生3:先去掉今天看的页数,再去掉昨天看的页数,就能求出还剩的页数。 师:他们解释的你们听明白了吗?解决同一个问题同学们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并且讲得很有道理,下面同桌之间把这三种列式的理由,再相互说一说。

(1分钟后找三位学生上黑板计算)

师:老师再请三位同学把这三道算式算出来,我们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4)讨论交流,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师:我们来看这三道算式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等号) 师:先来看看这两个算式:234-66-34=234-(66+34)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预设生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和。

师:真棒!这条规律其实是减法运算的一条性质,我们在做连减运算时会常常用到它。想想我们能不能用字母把减法的这条性子表示出来:

预设生:a-b-c=a-(b+c)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两个算式:234-66-34=234-34-66,你又发现了什么?同桌相互说一说。

生: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师:这是减法运算的第二条性子,我们也来用字母把它表示出来。 生:a-b-c= a-c-b (5)整体比较,选择方法。

师:从刚才的计算看,你们觉得哪种方法你最喜欢?为什么? 预设生:第二种或第三种。计算简便。

师:在计算连减运算时。可以用被减数里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

师:是不是每道连减运算,这两种方法都能同时使用呢?我们通过接下来的练习来验证一下。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学生计算)

528-53-47 545-167-145 师:说说你计算时用了哪种计算方法和理由?

师:看来,在做连减运算时,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的选择算法,才能使计算简便!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回顾知识)

(五)、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六第1题、第3题。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减法的性质一: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达式:a-b-c=a-(b+c) 减法的性质二: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先减去第二个数,再 减去第一个数。

字母表达式:a-b-c= a-c-b

第20篇:《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 刘 洋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有关简便计算类型,梳理简便计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巩固练习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和解方程的几种特殊类型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小学阶段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

2、小学阶段,你都知道哪些简算的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对简便运算的几种方法进行回顾与梳理。

二、回顾整理

1、原则一:凑整、凑

十、凑百

请你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0.23+0.34+0.77 3.2-1.09+1.8  0.125×3.5×0.8 1.25×32×0.25 小结:进行小数和分数的相关运算时,可以运用相关的运算定律把能够凑成整数或能够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相结合,先进行运算,使运算方法变得简便。

2、原则二:运用减法或除法的性质

25473527 请你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1 6.8-2.4-0.6 13.5÷2.5÷0.04 小结:当遇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或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运用减法或除法的性质,先算后两个数的和或后两个数的积,这样也可以使运算方法变得简便。

3、原则三:乘法对加法的分配率

请观察这些算式,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9.2×2.3+2.3×0.8 3.2×1.01 (2.4+3.2)×0.2 小结:当遇到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正向或反向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运算,这样可以使运算更简便。

4、原则四: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谁能说说,下面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 1()

小结:当遇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时,我们可以按照分数加减法运算法则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运算,这样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便。

三、巩固练习

总结了这么多简便运算的方法,看看下面这些题应该怎样计算。(7.6 -3.6÷2)×1.5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52×78+3.52×22

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53729973583453414×3.2×25 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四、回顾与小结

我们一起总结了小学阶段所学习过的简算方法,希望你们能够运用这些简便计算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运算速度。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简便计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