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8: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

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摇滚歌手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 (演示导言)“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自从中国步入近代。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完这课后,我们将会很明白,这世界为什么变化快。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原因:

(1)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2)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3)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

2、表现:衣、食、住、风俗 (1)衣(服饰): 1)特点:

①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②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

③是手工产品,历代服饰既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2)变化:

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

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

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2)食:

1)传统饮食——中餐 2)变化:西餐

【合作探究】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 (3)住:

1)原因: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 2)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3)代表:北京四合院、圆明园 (4)风俗:短发易服、废止缠足

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 ②辛亥革命前后:

③民国时期:

④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

小结: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演变?原因是什么?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人民当家作主是建国后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社会风尚的主流。 (2)表现: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①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凭票证供应,定量供应(计划经济的特征)

【合作探究】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

②政府下令取缔了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丑恶现象;

③改革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婚姻自主,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妇女,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④朴实而又带有革命色彩的衣着:

2、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

(1)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2)表现:

①服饰: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②饮食:

●经济体制改革后,粮食产量增高,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取消实行了几十年的票证。

●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饮食多样化。

③住房:人民的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普通平房→简易楼房→90年代以后国家启动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福利。

④社会风俗: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五一”“十一”长假,成为人们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黄金周。

●休闲方式多样化:休闲度假、郊区游、出境游以及娱乐健身等逐步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内容,体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

●新的社会时尚: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等社会风尚,正在逐步形成。

小结: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哪些演变?原因是什么?

★课堂小结:(略)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2)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由此导入新课。

一、铁路与公路:

1、古代传统交通运输工具:

(1)特征:因地而异、路途遥远

(2)表现:

①南方——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②北方——旱路:以乘坐马车为主;③平民百姓外出:步行。

2、近现代铁路交通运输业: (1)近代铁路交通的起步:

1)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淞沪铁路; 2)19世纪80年代,清府修唐胥铁路; 3)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交通的发展:

1)在“一五”期间——宝成铁路; 2)“二五”期间——兰新铁路; 3)到“九五” ——京九铁路全线通车。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3)机车制造有进展:

1)近代中国: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

2)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第一台内燃机车(1958年)→第一台电力“韶山”号机车(1958年)

3)改革开放以来: ①2003年,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在上海投入商业营运;②1997~2007年全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的效率。③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公路交通的发展:

(1)近代: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

1)原因: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等;

2)表现:

①20世纪初: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②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一些公路,发展受限制。 (2)新中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发展快

①建立汽车制造厂:②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③黄河、长江等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④偏远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近代:起步

1)原因: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 ②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3)作用: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2)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萎缩、改制

2、航空:

(1)近代:序幕

①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 (2)新中国成立后:

①成立初期:乘飞机有限制,民航发展有限

②改革开放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四种交通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优缺点各是什么?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电讯业的变迁: (1)电报:

①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立电报机房②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③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

①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②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③清政府在南京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的发展:

①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②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③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通讯事业变迁与发展的影响: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②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略)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就能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由此导入新课。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的起步: (1)外国在华办报:(19世纪中期前后) 1)代表:

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②《中国丛报》(183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③《万国公报》(1868年):当时中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报刊④《申报》(1872年):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内容:介绍中国、时事述评、传播西方宗教与文化、侵略中国喉舌等; (2)国人自办报纸:(19世纪70年代起) 1)代表:《昭文新报》(1873年):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

2)内容:

①初期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②戊戌变法前后,多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思想;(主要报纸:《时务报》、《国闻报》等)③辛亥革命前,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主要报纸:《民报》)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主要报纸:《新青年》)

3)作用: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2、中共领导下报刊的繁荣: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2)建国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②《光明日报》、《文汇报》等综合性报刊: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3)改革开放后:

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3、报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⑴基本职能:报道新闻、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⑵主要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 (1)基本线索:

①1905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③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蜚声中外的进步电影;④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涌现出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2)主要代表:

①中国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定军山》(1905年),标志中国电影的诞生②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③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1935年获奖)④率先吹响抗战号角的影片:《风云儿女》(1935年)

2、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

(1)电视的出现:

1)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

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1)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②科技的进步;③国家政策的支持。 2)特征:电视作为信息媒介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表现:

①观众人数增多:②电视品质提高:③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4)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③增加了信息量,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2006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达到1.23亿。

2、网络的优势:

【合作探究】互联网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介而言,都具有哪些优势?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②集声、像、文字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便于沟通;④使人们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3、互联网的影响:

(1)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如网上购物、网络学习、电子信箱、个人博客、论坛、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2)但也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加上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

【合作探究】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作为四大传媒各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略)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必修三第五单元

端午节简案2

教学简案

教学简案

教学简案

教学简案

教学简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教学简案(人教版)中国古代政治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教学简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