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5: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泥土的歌

(一)说课稿

一、说课程标准:

1、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2、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3、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4、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机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第五课《泥土的歌》的一课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教材选取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具有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的丰富多彩,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根据本单元内容和课程目标,我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小学阶段有明显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一.导入

导语:让我们在视频中,跟随船工们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

1.观赏视频片段。(1分钟)

2.交流:在视频中你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3.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4.体验: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设计意图】感受“弱缓、强急”声音表现方式。 二.新课教学 劳动号子

1.湖南《澧水船夫号子》 ①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

②听赏:聆听《澧水船夫号子》,提问:乐曲有着怎样的变化?请在听赏时用“弱缓强急”的手势感受作品的变化。(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③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种类和歌曲的结构。

④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号”部分。

⑤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

⑥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2.劳动号子的基本特点及代表作听赏

①介绍:简介民歌中的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②欣赏:聆听东北《哈腰挂》和湖南《打歌》两种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在听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所产生的劳动号子的分类。)

③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实际意图】在听赏时用手势表现自己感受的乐曲的变化,提升学生的专注力。通过感受、体验、表现、探究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劳动号子特征的理解,建立学生对作品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山歌

1.创设情境:山林的呼唤

邀请学生冥想,一起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的感受。(可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 2.云南《放马山歌》

①听赏:聆听《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②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着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间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大自然中的感觉。)

③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演唱吆喝的部分。(引导学生注意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

④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

⑤学唱:由老师演唱正词,学生配合“吆喝”的部分,然后请掌握了歌曲旋律的同学逐渐加入老师的演唱,反复几遍,直到能完整演唱整首作品。

⑥表现: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并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添花(比如骑马、甩马鞭、拍膝盖等动作。)

⑦总结:山歌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在“山林的呼唤”的情境中,学生趣味性的体验劳动人民在大山中原汁原味的声音来源,并为后面“喊唱”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唱环节环环相扣,大大降低了学生学唱的难度,拉近学生与民歌演唱的距离。

三.课堂小结:民歌的传承

1.思考: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

我国的传统民歌浩如烟海,除了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劳动号子和山歌,还有动人的小调。面对这样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光国家在进行大力的保护,音乐家们也不断的将民歌素材运用到新的创作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传唱民歌依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保留至今的民间习俗。而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呢?

2.让我们在《澧水船夫号子》声中结束本节课吧,踩着音乐走出教室。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