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班型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07:06: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班型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的时代,而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渐减少,集体式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 。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即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知与情感、能力与方法的结合,以塑造教育对象完整的人格,另一方面又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提供给最适当的教育。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时间、精力相同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个别化辅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小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示。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而,现代教育呼唤着“小班教育”这一反映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新的追求。而教育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行独生子女的政策,入学适龄孩童的数量日益减少。家长希望子女在学校生活中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得到教师的更多的个别化教育。因此,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新的增长点。而“小班化教育”以独到的教育组织形式,优异的教育活动方式,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以及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条件,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将有助于孩子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小班化教育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它克服了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其目的是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在法国,1981年学生在24名以下的班级占65.1%,1990年每班均不超过25名;在英国和日本,小学与初中每班人数不超过35人。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简单讲其基本内涵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小班教育”,指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此项实验,就是探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上述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小班化教育”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论”的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一个动态演变过程。亦即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小班教育”的过程,小班化教育为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思想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与大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校提出研究课题,探索小班化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途径,充分寻觅和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深入、持久的研究和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更全面的提高,使小班化教学无差生,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让小班化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国内学者从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个性优化以及班级社会心理气氛等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开展了“协同教学”、“合作学习”等实验研究。目前,国内研究对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主体发展为核心的小组合作学习与美国和前苏联倡导的合作学习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等理论问题还未取得共识;对如何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的关系,如何处理教师、学生集体、学生个体间的相互关系等实践问题,还未形成一个立论点高、方法程序明晰合理的基本思路。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

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为理论根据,以小班化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在本模式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学龄人口特点,把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0以内,并考虑到小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博采众家之长,力求为学科教学的应用做贡献。

在小班中采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但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习经历和经验的性质,是接受学习的经历,还是探究学习的经历,是获得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带领学生走一条认识的捷径,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高效,以至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直接经验太少,更谈不上学生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为儿童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儿童在活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

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结合本地及本校的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迎难而上,使“合作互动”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与大班相比,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实现。

首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到真正的技能,通过试作及巩固练习的训练,学生掌握以主题为中心的结构性基础知识。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另外在学生评价反思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坚持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并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自主创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严谨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素质。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团结、合作、竞争、交往的道观念和现代意识。

另外,发挥小组活动互动功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照顾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被试)

此课题选取本校三年级一班学生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的内容

我们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作出了如下定位: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分类

(1)我校三年级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2)影响三年级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因素

(3)针对不同学科怎样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2、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2)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根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六、研究的过程、人员分工、保证措施

(一)准备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08年9月—2010年3月):

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2、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积极探索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

4、研究策略:

(1) 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文环境

(2) 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合理调配小组成员

(3) 处理好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适时有效指导的辨证关系

(4) 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7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案例集、评价标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杨 静,负责课题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的报告。

协作人员: 卜朝辉,负责指导实施,聘请有关专家,全面指导协调。

李忠宇,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全面监控。

课题组组员:

于淑艳,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卢秀启,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王 芳,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贾俊龙,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课题研究相关理论资料的搜集。

刘海军,参加课题的实践,分发活动表格,回收活动资料。

安海青,参加课题的实践,课题档案的管理。

保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支持。

2、收集相关资料供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研究。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举行一些讲座,提高研究水平。

4、争取一些研究经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

(一)准备阶段(2008年6月—2008年8月)

2008年6月—8月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方案,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08年9月—2010年3月)

按计划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各阶段目标的实施,课题组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理案例,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学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写出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1、2008年9月—2009年2月:分析现状

2008年9月:设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

2008年10月: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单元认知水平检测分析,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008年11月—2009年1月:收集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相关因素的论文,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

2、2009年2月—5月:探究方法

2009年2月:教师充实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明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2009年4月: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各年级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

2009年5月:收集案例,集体交流研讨。

3、2009年6月—8月:初步设计评价标准,总结方法,组织中期汇报。

4、2009年9月—12月:验证实践,进一步探究方法

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具体化如每周一课,每人一课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

2009年9月: ①针对某一学科进行教学设计,②进行实践,③组织交流研讨,探究应用方法。

2009年10月:对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整方法。

2009年11月—12月: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对调整的方法进行验证,收集应用方法和途径的有关论文,继续完善评价标准。

5、2010年1月—2010年3月:总结方法和途径

收集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总结出有效方法及途径,完善评价标准,组织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

2010年4月: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2010年5月:编印《论文汇编》、《案例集》、《各年级段评价标准》。

2010年6月—7月: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最终成果:

1、论文集。

2、案例集。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4、《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

八、经费预算

分项费用预算 费用项目 查阅复印文献 上 机 费 差 旅 费

任务型教学研究

小学英语游戏型教学研究计划

任务型游戏教学研究论文(优秀)

小学英语游戏型教学研究计划

徐正权实践性课型教学研究

国外任务型语言教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观察认识型——桔子宝宝小班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研究论文(材料)

小班型教学研究
《小班型教学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