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一章: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使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2、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3、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4、【教育技术 定义: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

1、促进学生学习。

2、表明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是过程与资源。

3、基本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4、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理论和实践。

5、教育技术的发展:70-80年代,系统化阶段,录像卫星CAI。90年代,数字化阶段,多媒体、人工智能、因特网。

6、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是:

1、视听教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7、戴尔的经验之塔(填空选择):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 做的经验:

1、直接的有目的经验。

2、设计的经验。

3、演习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1、观摩示范。

2、见习旅行。

3、参观展览。

4、电视电影。

5、录音、无线电、静态图画。

抽象的经验:

1、目视符号。

2、言语符号。

8、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

1、经验有具体和抽象之分。

2、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

3、抽象经验是教学目的。

4、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的学习更为具体。

5、视听媒体和具体经验的重要性。

9、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解释:首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其次,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其一,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成的;其二,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再次,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10、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11、学生的学习过程,明显地是属于动态系统。

第二章:

1、交互式媒体的教学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或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路径。●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判断哪类是模拟型媒体,哪类是数字型媒体: 模拟型: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

数字型:CD,数码相机,多媒体投影机,VCD,DVD,LD,MPC系统。

3、媒体的教学功能和特性(填空):表现力,重现力,接触力,参与性,受控性。

4、视频展示台在教学中应用方式主要有:●用于实物的展示、演示实验等●用于书写和展示印刷资料和图片●展示各种透明胶片,如幻灯片、投影片等

5、学习环境的三种类型:

1、以PC为基础的学习环境。

2、以教室为主的学习环境。

3、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虚拟的学习环境。

6、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也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7、(填空)信息技术核心是(计算机)、(通讯)以及两者结合的产物——(网络)。

8、(问答)数字化学习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工具。

9、数字化学习的实施方式——资源利用的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

第三章:

1、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名词解释)是指对音像信息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形成数字信号,将音像信息按某种规律编成一系列二进制数码,即用0和1来表示音像信息。这种数码表示的音像信息可以方便的储存在光盘上,也可以不失真地进行远距离通信传输,有利于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填空)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或视频信号。

3、(填空)数据压缩的根本依据是:保证数据量小于信息量,以方便信息传送和保存。判断好坏有三个指标:一是压缩比要大,二是实现压缩的算法要简单,三是恢复效果要好。

4、数据压缩有两个过程:编码过程和解码过程。

5、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标准:JPEG(静止图像压缩标准)、H.261(视频通讯编码标准)、MPEG(运动图像的压缩标准)。

6、VCD系统是视音屏信息采用MPEG-1压缩标准,DVD视盘机对图像压缩采用了MPEG-2技术。

7、多媒体投影机的几项技术指标:明亮度,分辨率,散热结构和灯泡的使用寿命。

8、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比较:感光载体(数码的好),影像质量(传统的好),拍摄的敏捷性(传统的好),影像处理(数码的好)。

9、CCD是半导体器件,是数码相机的核心。

10、数字卫星广播的优点:

1、传送更多的节目。

2、经济效益好。

3、节目传输质量高。

4、所需发射功率小。

5、能提供多路多声道的优质音频信号。

6、能提供多种服务。

7、便于实行节目的有条件接收。

11、C波段卫星的下行频率为3.7到4.2GHz,Ku波段的下行信号使用12GHz。

第四章:

1、电视节目播放系统是最基本的视频应用系统。它是由节目来源(载体)、播放设备和收视设备组成。电视节目的收视设备是电视接收机和监视器。

2、录像节目的节目录制设备:录像机,摄像机,计算机。(填空)

3、在利用电视接收机呈现录像机播放的教学节目时,电视信号输入可以有以下两种途径:●射频信号输入方式。 ●视频信号输入方式。

4、微格教学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的实践系统。它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视听技术,通过反馈评价,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为目的,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系统训练的方法。

5、微格教学具有如下特征:

1、有少数学习者(5-10人)组成“微型课堂”,以真实的学生或训练者的同学充当“模拟教师”和“模拟学生”,使课堂微型化。

2、把教师教学技能分解为若干个环节,学习者根据训练目标,选择一小段“微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案。

3、被训练者利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小段“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中训练某一两项教学技能。

4、在进行“微型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将实践过程记录下来。

5、通过视频系统重播已记录的内容,进行反馈评价和分析,可以是自我批评也可以是他人评价。

6、微格教学的基本程序:

1、确定训练目标。

2、学习和研究教学技能。

3、观摩有关教学技能的示范材料。

4、编写微型教学教案。

5、角色扮演——微型课堂教学实践。

6、声像记录。

7、重播录像、自我分析。

8、讨论评价、修改教案。

9、再实践。

7、卫星广播电视系统有发射站、测控站、星体及地面接收网等四大部分组成。

8、电视教材制作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期素材摄录部分,二是后期录像编辑部分。

第五章:

1、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包括以下内容:●文本 ●图形和图像 ●动画 ●视频 ●音频

2、交互界面包括各种按钮、图标、菜单,对话,文本等。

3、超文本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由节点和链组成的信息网络。节点是储存数据或信息的单元,又称为“信息块”。链表示不同节点中存放信息间的联系。

4、早期文本系统中的节点仅仅是文字,后来在节点中引入了图形、图像或动画等,这就成为超媒体系统。

5、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的类型:

1、简易型。

2、标准型。

3、多功能型。

4、学科专业型。

6、标准型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设备系统相比简易型主要多出了视频切换器,调音台,功率放大器和音箱,大屏幕投影机。

7、(名词解释)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8、(大题目)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序:

1、课题确定。

2、课件的教学设计。

3、软件的系统设计。

4、脚本的编写。

5、多媒体信息编辑加工。

6、教学测评。

9、(填空)屏幕画面的描述一般包括(屏幕版面),(颜色搭配),(字体形象)和(修饰美化)等内容。

10、多媒体课件脚本主要包括文字脚本(教师)和制作脚本(设计人员)两类。

11、(大题目)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1、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学习。

2、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探究学习。

3、多媒体个性化自主学习。

4、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第六章: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再配有相应的支撑软件,以实现计算机间的相互通信,(资源共享)的系统。

一个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两部分。

2、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有形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

3、(填空)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网络分布规模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间网)。

4、Internet信息传送的基本原理:

1、TCP/IP协议,不同网络的互联通信需要依靠路由器,还需要通信协议的保障。IP协议保证数据的传输,TC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

2、IP地址,地址前三位是110,则为C类,分配给小型网络,如大量的局域网和校园网。

3、域名,域名和IP地址是登录主机地址的两种方法。将域名转换成IP地址是由域名服务器(DNS)来完成的。

5、(问答题)网络技术在教学(学习)中具有下列良好的特性:●同步和非同步,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线交流,也可以非同时交流 ●多方向,交流可以多方向 ●个别化,学生可以依据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进度来学习●自动记录,网络任何的学习行为和交流都可以记录下来,利于查询和追踪。

6、(名词解释)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7、(填空)网络课程包括两个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8、(填空)网络课程应是一个遵循自主学习“提出问题——情境设计——学生自学——协商讨论——评价——总结——练习巩固”设计模式的开放性系统。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

9、网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客服强调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片面性。

10、(填空)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协作学习环境)。

11、(名词解释)在线学习是指学习者在Internet的环境下,利用网上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系统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七章:

1、远程教育也称为远距离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依赖远程传播技术而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形式。

2、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三个阶段的发展:

1、函授教育。

2、广播电视教育。

3、现代远程教育。

3、(问答)实现远程教育采用三种方式及主要特征:

1、基于视频会议系统的方式。采用H.320标准,通过租用ISDN、DDN专线,实现教学现场的直播。不足在于时空限制和学生无法自主按需点播学习。

2、基于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技术成熟、覆盖面广,不足在于存在单向、时空限制、不适合自主学习。

3、基于新特网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因为Internet是一个双向交互式网络,没有时空限制,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并可以有效地实现同步实时授课、异步按需点播、辅助工具、教学资源管理等应用的有机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学系统。

第八章:

1、(名词解释)教育信息资源: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材料,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

2、教育信息资源按资源的组织形式分类:

1、媒体素材。

2、题库。

3、案例。

4、教学软件。

5、网络教程。

6、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7、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3、教育网站是网路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主要体现形式,是指通过收集、加工、存储教育

- 45 -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提纲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小炒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3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各章重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