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成都实习个人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6:27: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前言

实习目的:通过参加这次实习,一方面来具体落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模拟导游实习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熟练掌握导游员带团的全过程和讲解技巧,同时对成都的著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详细的认识,以此来强化对素质教育,使我们能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进一步有机结合,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熟悉旅游调查的内容,掌握旅游调查的基本步骤、方法,熟悉旅游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与技巧,掌握旅游调查报告编写方法,培养专业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导游工作以及旅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实习时间: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的第11周开始进行为期3 周(2011年5月9日-2011年5月27日)

实习安排:

(一)第一阶段:

2011.5.9---2010.5.14

实习内容:

1)导游业务实践内容

参加实习动员大会;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景点讲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写导游词;

景点一:半坡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

景点二: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

景点三:大雁塔及其广场——武侯祠及锦里

赴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及其广场进行实地导游讲解;两班共分为6组,每景点2组分别带领大家实地讲解。

赴成都的准备工作。

2)旅游开发规划实习内容

a.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与分配调查区旅游调查的内容;

b.以小组为单位在室内搜集调查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资料;搜集调查区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方面的相关资料;

c.以小组为单位赴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及其广场进行实地旅游调查。

(二)第二阶段

2011.5.15—2011.5.21

实习内容:

1)导游业务实践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赴成都进行景点实训讲解;

景点一:四川省博物馆

景点二:金沙遗址博物馆

景点三:武侯祠及锦里

两班共分为6组,每景点2组分别带领大家实地讲解。

2)旅游开发规划实习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到成都的四川省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武侯祠及锦里进行实地旅游调查。

(三)第三阶段

2011.5.22-2011.5.27

实习内容:编写旅游资源开发与导游业务实践报告

二.导游业务实习报告

1.资料准备分析

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而设立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

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和园林区等部分组成。因为它所涵盖的内容广泛,所以我们小组将其分为六部分讲解,我负责的是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厅:《王国剪影》。以下是我准备的讲解词部分摘要:自2001年以来,考古人员已在金沙遗址范围内50多个地点,进行了17000平方米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区、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址区、墓地、陶窑等重要遗迹,出土了6000多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精美器物以及数以万计的陶器。

金沙遗址内广泛分布着各种居住遗迹,其间散布着大量房址、灰坑、窖穴、水井、水塘、陶窑等生活遗迹。

这是一个在遗址生活区里发现的陶罐,陶罐的下部已被打烂,它的上面还倒扣着另一个陶罐的上半部。原来这个陶罐是一个水井圈。当时水井的做法是在地面上先开挖一个较深的坑,坑中埋入一个无底的大陶罐作为井圈,周边再用卵石进行回填,起过滤水的作用。在生活区内房屋周围发现的一些水井,表明金沙人已开始了凿井而饮的生活方式。

在居住区中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座小型的房屋建筑,它们都是以木(竹)骨泥墙形式修建而成。金沙发现的小型的房屋有方形、长方形两类,面积多在20平方米左右,以单间为主。这类房屋在修建时由于没有直径较大的木柱支撑,很容易垮塌,重建的次数较多。

在它的对面是在“三合花园”内发现的一处大型房屋建筑的遗迹。这处房屋建筑基址是由5座(有的资料写的7座)房址组成的大型房屋。这5座房址经过3000多年的历史沧桑,地面部分都已经不存在了,仅仅残留下了基槽,基槽内留有较密集的小圆洞痕迹(考古人称为柱洞),由此推测仍然为“木(竹)骨泥墙”建筑形式。“木(竹)骨泥墙”式建筑是成都平原古老的房屋建筑形式。其修建方式为:先平整地表,开挖基槽,并于基槽内竖插圆木(或竹子)作为木骨,后于木骨上抹草拌泥,再经火烘烤成红烧土墙。屋顶一般是盖草。这组建筑群的面积有多大,由于没有完全揭露,目前还不清楚。从发掘的情况分析,面积至少在2000平方米以上,其中以6号房址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发掘长度在54.8米以上,宽近8米,至少有五个开间,面积在430平方米以上。这处建筑气势宏伟,规模巨大,布局上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在西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很可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金沙遗址的宫殿建筑,极可能是金沙遗址上层人士或贵族的居所。

这个灰坑(H272)出土时只见到一大堆陶器的碎片,经过技术人员三个多月的拼对,竟然修复出了两件高达1米多的大陶瓮,还有七件小的陶器。这一方面说明金沙人当时可能有着丰富的物品,因此才需要如此巨大的陶器来储藏。另一方面也说明金沙人可能也有了一些大型的陶窑,才能烧制出如何巨大的大陶瓮。

这件长80厘米的木耜,2003年1月24日出土于“芙蓉园”北地点的一个水塘中。其形状很像现在的铲子,通体由一块整木制成。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一件农具,可以说它是我们的农耕之祖,也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的重要物证。

耜是一种农作翻土工具,有木耜、骨耜、石耜等。耜是伴随着农业的产生而产生的。成都平原自然环境优越,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出现稻作农业。在公元前2500----前2300年的都江堰芒城遗址中,就发现有水稻硅酸体的存在。

金沙遗址内已发现了176座陶窑,有的零星分布在居住区周围,有的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居住区的附近,由此推测金沙时期除了少量的家庭制陶外,可能还是以集中制陶作坊和集中烧制的窑场为主。金沙时期的陶窑,大多形似撮箕,窑室前低后高呈斜坡状,面积只有6平方米左右。从窑壁的烧结程度看,使用的时间都不长。

在金沙遗址居址区里,已出土了上万件陶器,还有数亿片陶器的碎片还在拼接中。陶器的种类十分丰富,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瓶、盉、尖底盏、尖底杯、尖底罐、高领罐、圈足高领罐、圈足罐、圈足盆、圈足钵、圈足杯、瓮、高柄杯形器、束腰形器座、圈足杯、扁壶等。这些器物大多是粮食盛器,有的是酒器,还有的可能是陶质礼器。

金沙遗址出土的200余件黄金制品,种类丰富,工艺精湛。金器以金箔、金片为主,它们大多采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通过对金沙遗址出土的14件金器样品进行的成份分析,发现金沙遗址的金器主要由金、银、铜三种元素组成,含金量从83.3%至94.2%不等,其中以太阳神鸟金饰含金量最高。从金器元素含量组成分析,这些金器是用采集而来的自然金加热锻打而成。在制作上采用了锤揲、剪切、打磨、刻划、錾刻、模冲等多种技法。金沙遗址的金器是目前我国商周时期发现数量最多,器形是为丰富的一处。

金沙遗址已经出土了铜器1300余件,多数是小型器物,似乎都不能独立成器,极可能是大型礼器上的附件。铅锡青铜是金沙铜器中的主要材质类型,铅作为主要合金成分在金沙遗址中使用较多。金沙铜器铸造工艺技术仍沿袭三星堆时期的传统技法,大多为一次浑铸而成,多双面合范而成。有的器物可能为分段铸造,然后浑铸为一体,或采用附件、主体分铸之法,然后再将附件插入主体焊铆固定而成形。金沙铜器装饰技法有素面、墨绘、穿孔、铸纹、立体附饰等,以素面最多。铜器的铸后加工手段较为先进,许多范缝都经过打磨,很难寻觅。有的器物表面还经过抛光处理。

金沙遗址已出土玉器2000余件,数量巨大,种类丰富。金沙玉器多就地取材,在制作上常融合多种技巧,精雕细琢,光润细腻,闪耀夺目,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最大程度地凸显了玉器的坚毅、细润及自然之美。

“玉不琢不成器”。远古时期制作一件玉器,需经过采料、选料、开料、切割、打孔、刻纹、镂空、掏雕、打磨、抛光等多项工序,耗费经年累月的功夫,才能完成其制作。

这是金沙遗址祭祀场所中发现的一件奇石,器内外均有似水墨画般的图案,通过矿物学鉴定,确定它是一个水冲石,由于长期埋藏在水中,受周围水藻等有机物质的吸附影响而形成,古蜀玉工在选择玉料过程中发现它本身就是一件大自然的杰作,因此对该器未做任何加工,而是完全保留了其自然的形态,直接用于祭祀活动。金沙玉料自然呈色丰富多彩,玉工在开料加工时,便依此特点因料施工。

这是一件未完工的半成品玉料,它上面残留有对剖玉料的痕迹。它的另一面则保留下了一些网格状纹饰。

这是一件保留片切割的玉璋。器中间残留下一道切割台痕,两侧切割的末端线非常平直均匀,台面仅高出低面0.1厘米,可见切割工具极薄,应是采用铜质的片状工具来完成。该器在加工完后曾做打磨抛光处理,但是在较低的一面上还是残留了少许深浅不一的擦痕。这些擦痕与切割线平行,应是片状工具来回快速拉动解玉砂锯切割玉料而形成的。

这件标本极为重要。该器为两件尚待分离的璋。器至主阑部断开,柄部尚未切割完毕,璋向内的两面上清晰地保留着呈抛物线的线切割痕迹。线痕中间略高,两边较低,切面上凹凸不平,深浅平一,是利用线切割方法剖玉的结果。这件玉璋成为研究我国商周治玉工艺的极为难得的一件重要标本。这件标本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它还反映出玉器加工中的一种特殊技艺-----成形对开技术,就是把两件玉璋同时制作,做完两外侧的纹饰以及两侧突出器外的扉牙装饰后,从中间用线切割的办法将玉器一分为二,由于此器尚未完工,其内侧阑部则无纹饰。此种方法使琢玉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也省工省料,大大提高了制玉的效率。这件环链形器,三个小型玉环,环环相套,说明玉器加工中已出现活环掏雕的技艺,极为精巧。在江西新干商墓出土的一件侧身玉人头顶后部有采用这种工艺加工的套环。由于古代玉料来源稀少宝贵,因此古人对玉料十分珍惜,常把使用过的或有损坏的器物改制成另一件器物。这是一个凹弧刃玉璋的上部,刃尖一角残损。器上有三个穿孔呈三角形排列,上端孔较大,下端两孔似尚未穿完,就出现故障,于是便用黑色物质填补,又在器上端中部重打一孔改作为一件佩饰。

下面请大家和我一起来观看一段关于金沙制玉工艺流程的小短片,它是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幻影成像技术制作完成的。

了解完金沙人的生活生产情况,让我们来看看金沙人的丧葬习俗。远古时代的人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故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逝者的安葬十分重视。金沙人又是如何埋葬他们的亲人呢?考古人员在居址区附近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墓葬,说明有一部分人死后就埋在居住区的附近。但是更多的时候金沙人则是埋入了集中的墓地。这些墓地中的墓葬都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墓葬之间很少有叠压和打破的关系,说明每一个墓地是有一定规划的。这些墓葬都为土坑墓,墓坑都为西北----东南向,(这与房屋、祭祀堆积方向一致),头朝西北或东南,或许这种形式与金沙人的祖先崇拜或某种宗教观念有关吧。过去成都平原新石器晚期的宝墩文化中发现的墓葬以及三星堆遗址发现的墓葬也都是这个方向。这个现象应该不是偶然的。传说中蜀族的祖先是从西北方向的高山中一步步走进了成都平原,然后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北的高山可说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古蜀先民的福地。也许三星堆人和金沙人的这种方向性的选择反映了他们希冀灵魂不死而追溯先人的迁徙路线返归故里的观念吧!大家看,这里有三座成人墓葬,其中一个人的墓里一件物品都没有,而且从人骨情况看,应是二次葬,估计他生前可能是一个穷人;旁边这个人的墓葬里有了两三件陶器,财富的拥有可能比上一个好些;但第三位墓葬里的随葬品却很丰富,无论是数量与种类都远远超过了这两人。随葬器物的种类有玉器、铜器、陶器等,总数达上万 件。其中他下身放置的这件铜钺非常精美,代表了墓主人生前崇高的地位。从这几座墓葬我们知道当时社会已有较强的财富观念及贫富分化现象。这里还有一座小孩的墓葬里,从他的身形上,这个小孩可能只有十几岁,现在我们仍能感到他的稚气与活泼。金沙还发现了一些合葬墓,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金沙人的婚姻状态,推测当时可能已进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结构。

目前金沙遗址已经发掘的墓葬已超过2000座,发现金沙人的葬式大都为仰身直肢(可能为一种代表睡眠的姿态,含有请死者放心安睡之意),流行双手抱于胸前。也有少量屈肢葬。盛行二次迁葬。除少量船棺葬具外,未发现其他的葬具。约半数的墓葬有随葬品,但数量都不多,随葬品一般是陶器和石器,仅个别墓葬有少量玉器和青铜器。从目前已发掘的墓葬情况看,规格都不高,随葬品数量、等级也不算高。但仍可看出金沙遗址内已有明显的社会分层与等级划分。

当我们浏览过金沙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后,可以看到,群体化的建筑体系,大规模的手工业制造等,勾勒出一个城市设施齐全、使用功能完备、生产力布局规模庞大、社会组织结构严密、权力高度集中的古蜀文明社会的风貌。

在资料准备上,我们通过书籍网络等,搜寻到许多关于金沙的资料,但大多比较书面化,读起来也十分拗口,完全不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我们经过集体讨论,加入了一些比较富于生活气息的话语,用自己的话将书面资料转化,中间再传插入一些互动问答,来提起大家的兴趣,所以在资料准备方面还是比较充分,导游词的编写也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囊括了关于金沙我们所能搜集到的所有资料,但不足之处就是还是太书面化了。

2.实地讲解分析

平时在课堂上我们也都练习过导游模拟讲解,这方面的知识老师也都讲了不少,但是在实地讲解时,我们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因为是分部分讲解,所以未能掌握导游带团的整个操作流程,熟悉该过程中的经常注意事项,做好全面的事故预防工作;其次,那天金沙游客量非常的大,展馆里面非常拥挤,未能将大家集中带领,几名讲解员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顺畅,比如轮到第二展厅时,我就没有和讲解第一展厅的张波接洽好,以至于中间出现了掉链子状况。最后就是我个人的讲解了,资料虽然准备的充分,但是因为到了成都之后对导游词熟悉不够,讲解的时候数次忘词,有些重要的部分讲解的不到位,本来计划好的与游客互动,也都一激动忘记了,这样整个讲解就变得枯燥乏味,还十分生疏。可见,理论与实践是差别很大的,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是不能够满足的,需要将理论转化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还要善于沟通交流,富有亲和力,这样才能做

一名真正的导游员。

3.实习总结

这次为期三周的实习,我们共参观了六个景区,了解到了许多不同与陕西的人文风情,对四川一些景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知识内涵。同时,也加深了我对导游这样一个职业的认识。导游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它更是一门技术,它需要认真的去准备,多练习,这样在实地讲解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井井有条。想要成为一名导游员,仅是知识丰富也是不够的,优秀的导游招人喜欢,受人尊敬,在导游过程中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掌握节奏:该快就快,该慢就慢,快慢接合。要顺着潮流:看大趋势,要因势利导,适时引导,不能照搬导游词。要跟着感觉走:感觉好时,尽情发挥;感觉不好时,及时调整。要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要掌握分寸,不能乱了方寸。要一专多能:要多才多艺,会说会唱,会跳会喝。如会一些摄影、摄像,书法,绘画等更好,对导游工作将大有帮助。要扬长避短;要即兴发挥,发挥自己的强项,往往能超常发挥。

其实,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导游,需要的是智商、情商与口才的完美结合,懂得多,懂得专,会和人打交道,嘴皮子溜是很重要的。这次实习让我发现自己,知识匮乏,教条主义,照搬书本主义,也不善于交流,离一名正式的导游员还差得很多,需要更加努力。

三.旅游开发规划实习报告

1.两景区概况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而设立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和游客接待中心五部分组成。建筑总面积3789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8000多平方米,地下约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38000多平方米,绿地率达70%,栽种有银杏、水杉、桢楠等古老树种。金沙遗址博物馆总投资3.89亿元。

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 半坡村北,1957年在半坡遗址上建成,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对两个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的经验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1.1半坡博物馆旅游开发经验

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东岸半坡村北,1957年在半坡遗址上建成,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

首先,作为一座体现史前文明的遗址博物馆,半坡的建筑风格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半坡遗址的大门是由几根木架支撑起来的,很有半坡时代感,完全写实风格,整座建筑主次分明、散中有聚、恢弘大气,突出古朴半坡民风。

其次,半坡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遗址大厅是就地发现、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住过的一部分,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半坡先民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窖穴、陶窑、墓葬等先民遗迹,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我们祖先开拓史前文明的艰难足迹。这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展览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广泛称赞和欢迎。

第三,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文化受到猛烈冲击,世界各国掀起重新评估古老文化传统、保存民族文化遗产的热潮。其中以兴建户外博物馆(即露天博物院、博物馆、民俗村、民族村)为代表的各种民族、民俗类博物馆尤其引人注目,成为世界民俗应用科学领域发展的新动向。1993年,香港新勇公司与半坡博物馆联合开发了氏族村,将原始狩猎、歌舞、生活等融入其中,可以说是西安旅游产品开发的最早萌芽之一。1994年至1997年氏族村成果颇丰,作为场地出租方的博物馆每年也能获取不少收入来补贴文物保护和综合开发等。

半坡的“华夏第一村”,依次走过石器作坊、骨器作坊和编制作坊,目睹了“先民们”不同

的劳作、娱乐的情形后,使人对远古社会的生产和文化艺术有了一个鲜明直观的印象,很好地体现了黄河中游文化的悠久历史,体现了我省原始文化的深厚积淀。寓教于乐,改变了以往博物馆单调的学习氛围。

第四,进入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建成,因为国外游客多,而且兵马俑和华清池与半坡同在一条线路上,因此门票收入等一直增长。事实上,这段时间也是博物馆经营上最辉煌的时期,年接待游客40万--50万人次,经营收入也相当可观。

1.2 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在如今的半坡博物馆内,基本上都是1958年建馆时的格局和规模,就连现在的领导办公楼也有20多年的历史。以馆内的遗址保护大厅为例,在2000年曾发生好几次自燃现象,危及馆舍安全。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年代久远,包在铁皮内的木头因腐朽热量散发不出去而导致的。建筑陈旧,科技含量低,在现如今,陕历博、秦兵马俑博物馆的对比之下,半坡已失去市场竞争力。

半坡的服务设施也不到位,停车餐饮购物均不具备特色,周边环境也不符合博物馆气氛。政府应加大对半坡的资助,改造博物馆硬件设施,对周边也进行大规模改造,将半坡修建为现代科技含量高、可与陕历博媲美的新型博物馆。

2.1金沙遗址博物馆旅游开发经验

首先,金沙遗址博物馆建筑既充满现代建筑的宏大特点又极富有古朴韵味。还原了3000年前的房屋、植被、水系、坡地,外墙以石头装饰,顶棚用茅草搭成,充满古蜀特色。博物馆的其他区域主要为生态环境园林区,设有摸底河、太阳神鸟雕塑、玉石之路和乌木林等文化景观,将现代文明与古蜀文明、博物馆建筑、生态环境达到了有机结合。在这一点上,半坡遗址博物馆因年代较早,建筑上就略逊一筹,牡丹园等馆外建筑也不具备半坡特色。

其次,金沙遗址博物馆展馆内部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第一展厅的二十余米长的声光电半景画还原了古蜀先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面前还设有四座红外感应定向查询系统。第二展厅使用幻影呈现技术再现古蜀制玉全过程。另外,陈列馆还设有四D影院,以现代科技文明再现消失的古文化场景。而在这一点上,半坡遗址博物馆设施陈旧,高科技手段运用极少,其自身都快接近于“文物”了。

第三,全新的音乐剧场为音乐剧《金沙》量身定做,剧场可容纳四百人观看。游客中心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集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其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馆内全面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地面地下两个大型停车场,游客进馆后,既可步行也可乘观光车,还可以自己租自行车游览。考虑到国际游客需要,有中英法德韩日多种语言讲解。半坡遗址博物馆面积较小停车不便,餐饮便利,休闲娱乐不完备,景区购物方面也不具备特色。

第四,金沙遗址周边环境治理完全配合整个金沙片区形象,全长1500余米的沿街建筑全部包装具有古蜀建筑风格的青砖。半坡遗址博物馆外部环境与博物馆极不相符,周边脏乱差。 第五,金沙博物馆与杜甫草堂 武侯祠之间的联系紧密,比如在杜甫草堂购买金沙门票即可免费乘车。

2.2 存在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1) 金沙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稍高,可采取相应优惠策略,比如,周一至周四门票价格低

于周五周六周天。

2) 展馆内部灯光较暗存在安全隐患,可增强部分展馆的照明安保设施。

3) 馆内休息区较少,卫生间不能满足游客量,开拓游客休息区,在馆外修建卫生间,满

足游客需求。

个人生产实习报告成都名望

成都公交实习报告

成都师范学院实习工作总结

成都理工认识实习

在成都实习报告

成都理工舞蹈选修论文

成都燃气公司试用期实习总结

成都考查实习报告[材料]

会计实习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铁路车辆段实习总结

成都实习个人论文
《成都实习个人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