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虞美人教案朱妮娅

发布时间:2020-03-02 21:43: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虞美人 朱妮娅

教学目标:了解李煜生平及影响;体会《虞美人》一词所蕴含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教学预想:

1、诵读本词,引出李煜之死。

2、借昆曲《南唐遗事》中李煜一角的唱词引出李煜生平,其间穿插李煜的几首代表作。

3、回到《虞美人》,谈此词牌的来历,品读该词。

4、分析李煜词作的特色,探讨其对后世诗词创作的影响。

5、歌曲播放结束本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Ppt1本课题目)学生齐读《虞美人》,教师点评学生诵读的特点,解释这首词创作的背景,即李煜之死,引导学生把握本词情感。(Ppt2《虞美人》全词),教师范读。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类对宫娥。

10、(ppt尼采)“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引出《虞美人》这一血泪之词。

三、《虞美人》

1、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楚霸王一生戎马,有拔山盖世之勇力,然而英雄末路,在西面楚歌声中,只留下拼死突围这最后一条路,项羽的女人虞姬为了不拖累他,毅然自刎殉情。这便是双调《虞美人》的由来。在这样一个由英雄美人的鲜血涂抹而成的词牌下,李煜用自己的血泪和生命完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囚徒眼中的春花秋月,和君王眼中的春花秋月,是不可能一样的。李煜不是刘阿斗,可以身为俘虏而乐不思蜀,纵使物质生活还过得去,但精神上的绝望,尊严的沦丧使他无法忍受继续一年年地看着花开花谢,月圆月缺。

②“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为何于“月明中”不堪回首?为什么词中连续两次出现“月”这个意象?

月有思想故乡,牵挂离人等寓意,人于宁静月色中最易被触动感性的神经,故易有离国离家之思。

⑤“应犹在”应如何解释?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应该还在吧”,用一种犹豫不定的语气作出揣测,表现出李煜依恋故国却不得不痛苦地面对江山易主的事实,与下句“朱颜改”相对照,表现出物是人非的苦叹。 ⑥总结: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怅,衬托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真切而又深刻地描写出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心境。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三度对比】

宇宙之永恒不变: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多少、故国回首、朱颜已改 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虚实结合】

实: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月明中、朱颜改 虚写:往事多少、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 哪些是问,哪些是答? 【问答呼应】

问:何时了?知多少?

几多愁? 答:又东风,不堪回首,应犹在,

一江春水 这首小词,一共只有八句。从开头以来六句,都是两两相对,都是永恒和无常的对比。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的浪潮翻涌叠叠传出,最后,悲慨之情无法抑制,终于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他才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的纸醉金迷和贵为国君的尊宠,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这样,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总结: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音调凄楚激越,文字流走自如,滔滔江水般的愁思贯穿始终,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心头的恨意,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

四、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

1、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花间派词多为樽前花下的娱乐品,美女的娇娆,相思的柔情,以及脂粉味浓的浅斟低吟,表现形式上则极力追求藻饰,充满香艳辞句,且常有假借于女性抒己情怀之作,形成“词为艳科”的局面。代表人物即为词坛大家温庭筠。词发展到了晚唐,作者依旧多由诗人兼差,而专职写词,且赫然成为一代宗匠的人物,便是温庭筠。温词的风格,我们可用“艳丽”二字概括,温词中,无论写容色、写服饰器皿,写景物,大都用华美辞藻,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等,而在五代十国时期,大多数文人写词多仿温庭筠的词风,故形成“花间”一派,影响深远。受其影响,李煜前期创作的反映宫廷享乐生活的词中也尽显香艳之格,描绘精细、生动、富有情趣。后期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尝尽苦辛,借词抒发亡国悲痛,其词则多用白描手法直抒心意,且常蕴人生哲理,反映出人类普适的一种悲悯情感。

李煜的诗词直抒胸臆,略无讳饰,表现从生活里得来的真情实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明白率直,改变了晚唐以来不少词人惯用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通过具体的意境、形象,表现出人生中某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感受、意绪和体验(主要是愁和恨),因而能引起异时异地虽然具体的生活遭遇不同却同具愁和恨感情的人的共鸣。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写人、写景、写情,不流于空泛,使读者读来可感可触,特别是对一些抽象而难于捕捉的思绪情怀,因为写得非常具体生动,就能触发读者的联想,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乌夜啼》其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其二起句的“无言”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在宋朝廷特意打造的囚徒府第中的李煜是没有人能随便探视的。这个寂寞清秋的紧闭深院中只有梧桐树陪伴在李煜身边。上片纯用白描手法,凄凉夜景已经将人逼入难逃的孤独、哀愁之感中,接着下片直白的抒写出心中真挚情感,原来不光是小院清寂,小院里的人更是愁寂难赖。如钩新月却偏喜照离人,怎不让人引起对故国的思念,这扰人的不是别的东西,“是离愁”。那千丝万缕的离愁正笼着这个深锁的小院,透过寂寞的新月缠上李煜的心头。以丝麻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李清照在其词《武陵春》中就有相似的句子“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将愁情比喻成有重量的物件,也采用的同样的手法。结句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直白抒发这种情感由于纷繁而难于自求解脱,这种化特殊为普遍的真挚情感剖白,使读者自然而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首句借欧阳修《蝶恋花》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借用三个“深”字,藏国仇家恨于忍气吞声之中,第二句不仅以窗门常关加重“深”的意境,更以“云雾”作比,再次增添缭绕不清,层层隔阂之意,作者孤寂之心,忧愤之情全聚于此,吞声踯躅不敢言,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柳梢梅萼渐分明一句,写景却不设色调,如淡墨勾线,借一“渐”字,点明了“春归”之时,一度春光又来了,可人已老去,南宋统治者偏安建康已经三年了,北人将老死南地,统治者却不思复国救民,大有人生至此,情何以堪的悲慨。下片“感月吟风”与“如今老去”形成鲜明对比,此时的李清照,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美丽少妇了,也不是被丈夫呵护宠爱的幸福女人了,她老了,贫穷了,丈夫也死了,丧国丧家,丧失了人生所有美好的东西,如今谁怜憔悴呢?没有人理解她,没有人在意她。元宵佳节,本是官民同乐欲赏华灯的好日子,可是踏雪登上石头城,北望中原,大势已去,恢复无望,怎能再有心情赏灯赏雪?

南渡以后,李清照的词风,从清新俊逸,变为苍凉沉郁,这种转变,很容易让人拿她和李煜作比。一个先是闺中少妇不知愁,后历经磨难,用千疮百孔的心唱着宋朝的末世之音;另一个先是贵为皇子,继而登基为王,在深宫美人的簇拥下享尽人间声色,后遭遇亡国,身为囚虏。文学修养上,又同为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大家,很难说李清照没有从李煜的词作中汲取过营养,产生过共鸣。尤其是两人身逢变故之后的创作,有着同样的不事雕琢而撼动人心的效果,有着同样阔大的愁天恨海,而每一个普通的读者,都极易从他们的词作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孤独和痛苦。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情感真挚,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寒砧】寒夜捣帛声。砧(zhēn):捣衣石。古代秋来,家人捣帛为他乡游子准备寒衣。 【栊】窗户。

【赏析】秋风送来了断续的寒砧声,在小庭深院中,听得格外真切。夜深了,月光和砧声穿进帘栊,更使人联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绵绵的离恨和相思。因而长夜不寐,愁思百结。“砧声不断”、“月到帘栊”,从景中透露出愁情,情景交融,轻柔含蓄,耐人寻思。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兼有刚柔之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即使说愁绪,“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在晚唐五代词中也是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五、引出歌曲作结

回头再想想这首愁怨绝代的《虞美人》,我们不得不承认,李煜不是项羽,英雄末路,兵败乌江,没有一丝的奴颜婢膝,没有片刻的胆怯犹豫,所求无非一死,这一死如慷慨悲歌,气壮山河,李煜做不到。李煜也不是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最终复国,“三千越甲可吞吴”,李煜做不到。有人说,政治是艺术的天敌,太感性,太注重自己内心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当我们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尘烟,落在李煜忧伤的脸上时,除了同情他断送江山和性命的结局外,也免不了感叹,这深重的苦难,才成就了这位词坛帝王,成就了这一段千年来让世人轻声吟唱的,宛若一江春水的愁绪。

(歌曲加图片播放)

校本课程计划朱妮娅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 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朱妮娅
《虞美人教案朱妮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