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9: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生字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1) 指名读。

(2) 齐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长句子。 (1) 指名读。

(2) 分小组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孩子的记忆大多是瞬时记忆,为了加强对生字的印象,在学习课文前复习生字,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朗读水品的提高。

二、读文引疑,重点练读

1.师:大家对课文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吗?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2、老师发现你们今天表现都特别好,大家都是这个(竖大拇指),同学们这是什么?我发现同学们还不够自信。同学们你们就是最棒的,最行的,词语读的正确,句子读的流利,课文读得好听!不信,不信后边的听课老师可以作证。老师们,我们二一班的孩子棒不棒?(棒)你们瞧,老师们在表扬大家呢!今天我们课文中的三个妈妈也夸奖了自己的儿子,请同学们默读二至六自然段,用“——”画出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消弱孩子们的紧张心理,以免部分学生因为有听课老师在而害怕出错,不敢积极发言。

3、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语气词恰当,再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

(1)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另一个妈妈______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第三个)妈妈______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学生加的语气词不恰当,教师可问:为什么是这个语气呢?说说理由。纠正后,请学生再试读)

4、演一演

假如你就是三个妈妈中的一个,你会以怎样的语气夸自己的儿子呢?(指名读一读三个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通过读和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三个妈妈的心里及语言,从而为后面理解老爷爷的话做好铺垫,弄明白什么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三、读读演演,体会“孝敬”美德

1、师: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三个妈妈也打完了水,往回走。她们三走走停停,走走停停(加重语气),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找一找文中体现“水桶重”的词语或句子。

3、指名读。

4、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5、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

6、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7、同学们,看到这样三个儿子,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身边,你们想对其中哪个孩子说些什么呢?

8、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9、演一演

(1)正如你们跟这三个儿子的对话一样,其中一位妈妈还跟老爷爷有一段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个读老爷爷的话,一个读妈妈的话。

(2)演一演回家路上的情形,指名上台演。

10、理解老爷爷的话。

掌声送给这些小演员们,(师随机采访)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你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在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适当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体会此时三个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从而弄清楚“只看见一个儿子的原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自由发表对三个儿子的看法,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达到了情感熏陶的目的。

四、总结课文,深华主题

1、是呀,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懂得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什么水都有了,水是没你们提的了,那么从今天开始你打算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3、我们应该以一颗怎样的心来对待爸爸妈妈呢?(孝顺的心、充满爱的心、感恩的心)

4、播放《感恩的心》,发卡片,学生在歌声中把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5、朗读自己的心声。

6、孩子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此时一定感应到了你们对他们的爱,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呼喊——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学会孝顺自己的长辈,懂得如何孝顺长辈,把孝顺长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歌曲中书写爱的篇章,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爱的力量,在生活中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五、作业

从今天起,我们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你还可以把做这些事的感受写在日记里。

设计意图:不光使孩子们懂得要做个孝顺的孩子,还必须让他们付诸行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的教育目的。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提水

(孝顺父母) 教后反思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 从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内容浅显易懂,重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体会三个妈妈的心里,及三个儿子的行为,谁的所作所为才是此时妈妈最需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涵,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抓住三个母亲对儿子不同的评价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读出情感体验。然后再抓住“明明有在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带着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去读书讨论,明白事理,并从中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自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朗读时,结合当时孩子们的情况,夸奖孩子们此时的表现,说二一班的孩子是最棒的。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同时为导入妈妈夸奖儿子这一环节做了铺垫。 “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挚情感走进文本,并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只要学生有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朗读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便能比较准确地读准语句的语气,找准感情基调。本课不需要学生逐句朗读,只要求学生读准三个母亲在说到自己儿子时的不同语气以及老人在看见三个孩子后说的话语。这部分的朗读铺垫为后面孩子参与讨论做好了铺垫。

2、阅读教学自主化

情感体验阅读方法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自主体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察情感体验方法应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展示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确立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张扬个性,多元解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往往“走过了头”,把尊重等同于“放纵”,把张扬等同于“随心所欲”,更把多元理解等同于“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而老师没有主观意见,没有核心理解,学生说什么都对,都给予肯定,从绝对的“书本中心”完全走向了绝对的“学生中心”。为解决这一矛盾,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对于三个儿子的表现,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为什么?学生大都认为第三个儿子做的好。这时,我问学生:难道其他两个儿子就不优秀了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们理解正确的价值取向,理解三个儿子其实都很优秀,但是只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儿子”,在学生心里激起情感的火花。同时也做到了正确处理“多元解读”与“尊重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辨证关系。

“真正的儿子应该关心和爱自己的妈妈。”

“第三个儿子很懂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帮助自己的妈妈。”

“我们要学习第三个儿子,为妈妈多做事!”

„„

听着这些感人的话语,看着那一张张美丽而可爱的脸庞,身在这动人的语文课堂中,我感受到一种来自于放手给学生所创造出的幸福和愉悦中。 最后,为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的心愿,我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每天至少为长辈做一件事,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使文本转化成一个基于真实的环境,在还原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完成生活交给的任务,在生活中、在体验中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为课文的学习提供生活的保证。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活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 老师的语言也变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其次,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角色,对感情朗读课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由朗读以后,让大家都来体会别人是怎么读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4、深化主题

总结课文,深化主题,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抓住学生此时的热情,及时的发问“从今天开始你打算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呢?”通过学生的自由表达,从而将文本和生活联系起来。一曲《感恩的心》,将学生的情感拉入到了顶点,正在学生激情澎湃之时,要求把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此时不仅使学生的情感有所寄托,同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使阅读教学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展示所写地感恩卡,课后让他们把自己制作的感恩卡送给爸爸妈妈。听部分家长反映,孩子们写的很真实,也很令他们感动,觉得自己的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和爱父母了。听到这些,我觉得孩子们在这节课上不仅仅收获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熏陶,懂得了如何去孝顺父母,这岂不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吗?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中,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体验阅读情感,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指导朗读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课堂上的情感调控,对新的生成及时予以正确引导,每个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组织等等都存在缺陷,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改进,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在情感体验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3《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3《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

三个儿子 第二课时教案反思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