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发布时间:2020-03-03 12:43: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章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任务

教学内容:

1、学科的性质

2、学科的特点

3、学科的目的任务

第一节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一、语文的涵义

A、解放前:小学“国语”——强调“读”

中学“国文”——强调“写” B、解放后对“语文”的不同理解

语文是:“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语言文学”

“文字”——字、词、句等到教学内容

“文章”——篇章结构教学

“文学”——文学体裁,作家、作品知识教学

“文化”——文化精神、文化风格熏陶 C、权威解释

语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统一

语——口头语言

文——书面语言 避免两种倾向:

其一,只重读写(书面语),不重听说(口头语) 其二,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或文章课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2001年版“语文新课标 ”明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交际工具”——语文的本质属性

A、外部语言——交际工具

B、内部语言——思维工具

语言能力——显性知识

思维能力—— 隐性知识

语言——思维综合训练

2、“文化的一部分”——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

人性:自然人的欲求

文化性:社会人的要求 新课标中有关语文“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

▲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教育

▲理想人格教育

▲审美教育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

1、技能性和实践性

技能掌握过程:知识——技能——技巧——习惯(能力)

语言习得的模式:“模仿——实践”

2、思想性和人文性

3、社会性和综合性

第二章

语文学科的理念和教学目标

一、语文课程的理念

(一)课程理念——指人们对课程的价值追求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1、教育民主

2、国际理解

3、回归生活

4、关爱自然

5、个性发展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素养——先天的素质天赋与后天的修养训练 “能力”与“素养”的区别

能力:重在功用性、表现性,主要靠训练形成 素养:包含功用性与非功用性,靠涵养、薰陶形成 (2)语文素养的内涵 A、热爱祖国语文

B、具有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 C、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 D、具备较强的语文能力 E、具备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F、发展思维能力 G、形成良好个性 H、有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重视语文学习的个性特点 B、强调实践性

C、遵循汉字、汉语的规律

3、注重语文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

4、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课程的目标

教学活动是一种在目标控制下的特殊认识活动,确定目标,以克服教学中盲目性和随意性性

(一)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法规(如:大纲、课标)

2、社会需要

3、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文水平

4、语文学科的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2)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3)学习民族文化传统,传承民族文化

(4)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元文化

2、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直接参与认知活动,如:记忆、思维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对认知活动起推动、支持、调节作用,(如:情感、态度、意志、习惯)

(1)树立学习的信心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识字与与写字能力

(2)阅读能力

(3)写作能力

(4)口语交际能力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结构和表述

(一)结构

★四分结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智力、语文人格 ★三分结构:语文德育目标、语文智力目标、语文能力目标 ★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教育目标

(二)目标表述要求

1、把握总体,形成阶梯

总目标——阶段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要点

2、分类分级,科学安排

3、目标表述要准确、具体,尽可能显性化

A、行为性目标:用可观测的行为变化和可测量的结果来描述目标 B、表现性目标:以学生从事某种活动后的结果为描述对象 C、展开性目标:以学习过程为描述对象

第四章 教材

教学内容:

1、语文教材的历史沿革

2、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及编制体例

3、新教材的特点

4、教材使用和处理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历史沿革(略)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和编写体制

一、概念

1、“语文教材”:

▲泛指——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

▲特指——教科书、习题集、教学挂图、教参、音像资料等一个系列

▲专指——教科书

二、教材的构成要素和编写体制

(一)构成要素: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助读系统

1、范文系统——课文

2、知识系统:★听说读写知识

★语言知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文体知识

★文学知识

3、作业系统——练习题

4、助读系统:★单元提示

★预习提示,阅读提示

★常识、字词注释

(二)编写体制

1、分编型:

▲两分法:文言与白话分编

文学与汉语分编

阅读与写作分编

▲多分法,如2001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课内部分),分为《文言读本》(高一)《文学读本》(高二)《文化读本》(高三) (课外部分)《现代文选读》《文学作品选读》《文化著作选读》

2、合编型:一般是“主次配合”的格局、即以范文为主、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为次相互配合

※单元编排的首创——复丐尊、叶圣陶《国文百八篇》

故,处理单元教学内容要以单元知识为纲,以范文教学为例,以自读课本为举一反三,结合练习巩固应用

第五章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

1、阅读的性质

2、阅读教学的任务

3、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模式

4、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

一、概念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义务课标)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高中)

二、阅读教学的作用

1、开发智力

2、丰富知识

3、陶治性情

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 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因素

1、认读感知力

认读能力的表现:量、质、速度

感受——对读物的体验(艺术敏感)

感受:文——语言文字、文章形式

象——文章的材料(人、事、理、景)

道——文章的主旨或意图

三者关系:文以载道、文道相依、意(道)以象尽、象以言著

2、阅读理解力——阅读能力的核心

理解的实质——能“据言会意”、“因言悟道”、“依言入情” 培养方法:

★在一定语境中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理清思路

★分析表达方法

理解能力的形成: 其一,知识 其二,生活经验 其三,心智技能

3、阅读欣赏力——指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上升到对作品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审美,要求发挥想象,反复涵咏,实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欣赏要求:调动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再现文章中写的各种情景事物,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4、筛选能力(围绕阅读目的筛选精彩句段的关键字词)

5、评价能力

评价——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得失进行理性的鉴别与评价。

理解——因文悟道

鉴赏评价——因道解文

三、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

培养阅读兴趣,传授阅读知识,传习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一)培养阅读兴趣

1、广泛的兴趣

2、专一的兴趣

3、浓厚的兴趣

4、高尚的兴趣

5、新奇的兴趣

(二)传授阅读技能

1、阅读感知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要求:初识文章框架,粗知课文思路,抓住作者运用了哪几项主要材料。

(2)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感受课文思想感情的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2、阅读理解技能:

(1)揣摩词句。要求:选择关键语句。运用揣摩方法,一是联系语境,二是调动生活体验,三是比较揣摩,四是实践揣摩。

(2)读解语段。选准一篇课文的重点语段(标志:中心明确、集中体现了本文特色、知识点比较集中)

3、阅读探究技能:

(1)课文意旨——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态度、观点和看法。

求旨要求:第一寻找显性意旨,第二体会隐性意旨(方法:看事料,识褒贬;读语句,寻意蕴;探曲笔,明寓意)

(2)课文写法——选词、炼句、剪材、布局、谋篇以及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艺术技巧

4、阅读评赏技能: (1)欣赏评价语言

内容要求:优美语句,精辟语句

方法要求:一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二是运用是否得体,三是运用是否机智。 (2)欣赏评价形象

内容要求:欣赏评价人物形象

欣赏评价景物形象

欣赏评价事物形象 (3)欣赏评价技法

(三)传习阅读方法

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

1、朗读

★现代语文课堂中的朗读分类

(1)、宣读

(2)、表情朗读——美读

(3)、吟诵

★朗读基本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 ★郎读技巧训练重点:重音,停顿,语调,节奏 ★训练方法: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诗歌等节奏强)、单读,学生分角色读(戏剧)

2、默读(速读) 默读训练的方法:(1)速度:努力扩大视野,减少回视

(2)理解:能迅速把握材料的意义,方法:读前提要求,读中动手动脑,读后检测效果

(3)习惯:认真专注,边读边记边思、不出声读、唇读、喉读、指读。

(4)、阅读程序模式化:

文章标题

作者

出处和出版时间

文章的基本内容

文章所涉及到的重要事实

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和有争议之处

文章中的新思想及读后的启示

3、精读

精读训练的一般步骤:

疏通文字、粗知轮廓——研究文章结构——深入重点段落,剖析语言,分析内容——综合归纳 例:“五步精读”模式

第一步:审题

第二步:理清结构

第三步:咬文嚼字

第四步:整体总结

第五步:发散思维

(四)培养阅读习惯 读书用脑的习惯 读书用笔的习惯 读书用工具书的习惯 读书讲卫生的习惯

第二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阅教学过程包括:

单元教学过程、单篇教学过程、单节课教学过程

一、一般文章阅读的心理过程:

感知认读——理解——鉴赏评价——存贮——应用和创新

二、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

(一)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教学过程

1、中国古代的阅读教学过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庸)

2、凯洛夫“五环节过程”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二)目前大多数教师使用的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凯的变式) 王尚文推荐(三环节):导读——研读——运用

(1)导读过程——阅读活动的准备时期,目的在于引起注意、激发动机,确定目标。 ★主要内容:预习、解题、介绍有关资料(作者、写作缘起、时代背景、社会影响),课前谈话(向学生交代学习内容、要求、方法)

(2)研读过程——中心环节,其中分三个阶段:感知、分析、综合

★感知:主要任务是整体认识。具体内容:生字词,通读,了解内容概要和辨认文体,批划评点质疑发问。

★分析:主要任务是各个局部的具体认识,具体内容:结构分析,内容要素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语言分析,重点分析(要点、难点、疑点)

★综合:主要任务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整体概括。主要任务是概括中心和写作特点。 (3)运用过程——基本任务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模式

1、50—60年代语文课堂模式(凯模式)

解题——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技巧——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

2、八十年代以后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模式 (1)、魏书生“六步阅读教学过程”

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定向——确定学习的重点 自学——学生根据重点找答案 讨论——学生讨论寻求答案

答疑——各组将在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交由教师

解答 自测——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拟一组自测题 自结——学生总结自已的收获 (2)、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模式”

初读感知——辩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

●初读感知——对文章内容、语言获得整体的感受

●辩体析题——辨文体,析题意,把握文章的形式和内容 ●定向问答——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顺序自问自答 ●深思质疑——围绕重点,质疑问难,把理解引向深入 ●复述整理——复述学习重点,整理阅读心得

3、新课标课堂教学模式

(1)导入新课、激情入境——诵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反思小结——研究性作业

(2)导入——初读——析读——品读——小结 推荐“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导入定向——整体认读——分析研读——整合评读——巩固练习——外向迁移 ★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必须遵循两大规律: 其一,学生认知活动的心理规律::感知——理解——鉴赏评价 其二,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整体——局部——整体

第三节

各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一、记叙文的阅读教学

(一)、记叙文的特点:

1、内容的真实性

2、选材的典型性

3、语言生动形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二)、记叙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引导学生依据文体特点进行学习

(1)抓要素——写了什么?

(2)寻线索、明结构、理思路——怎么写?

(3)找意图、拎中心——思索为什么这样写

(4)分析表达方式和语言艺术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1)创设情境、激起情感体验

(2)品味人物,体验人物的悲欢离合

(3)品味语言

3、立足课堂适时拓展

(二)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1、任务:

(1)理解和掌握一般说明文的知识

(2)丰富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3)学习说明文写法

2、说明文教学的一般方式:

▲认识说明的对象

▲明确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三)议论文的阅读教学

▲古代的议论文:论、说、对、表、疏、序

▲现代的议论文:政论、专论、评论、报告、演讲稿、读后感

专业论文、序跋、杂文、小言论等 ▲议论文教学的任务:

1、学习一般议论文的知识

2、利用议论文发展学生的智力

3、学习写议论文 ▲教学方法:

1、明确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与方法

2、理解和评价其思想内容

3、理解和学习议论文的语言

(四)应用文的阅读教学

中学阶段的应用文大致有:新闻报道、广播稿、计划总结、合同、协议、说明书、广告、书信、小传、调查报告等 教学任务:

1、掌握应用文的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学习写各种应用文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一)诗歌的阅读教学

任务:

1、认识诗歌的体栽特征,获得有关诗歌的基础知识

2、利用诗歌的节奏、韵律,训练学生的朗读

3、利用诗歌高度凝炼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方法:

1、调动感情,发挥想象,

2、反复吟咏、记诵

3、善于抓住关键字眼(诗眼),点拔启发。

(二)、小说的阅读教学

任务:

1、认识小说的体裁特征,获得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

2、利用小说所反映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认识社会,了解历史

3、丰审美体验

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评作品主旨,赏析语言和写作技巧

(三)、散文的阅读教学

一般的散文:指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报告文学、游记、回忆录,还有明确标志的叙事散文、抒情散文

任务:

1、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获得有关散文的知识

2、优化审美情趣,促进语言能力

方法:可借鉴诗歌的教学方法,多做总体把握,少做细致分析。对于语言和技法,可抓住精彩片段和关键词句,进行重点赏析。反复朗读。

(四)、剧本的阅读教学

任务:

1、认识剧本的体裁特征,获得相关知识

2、认识生活

3、开发语言能力 方法:

1、分析剧中矛盾冲突

2、分析人物的台词

3、理解主题

4、分角色朗读,分小组表演

(五)、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任务:

1、感受古今汉语的差异

2、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了解古代文化知识 方法:

1、熟读背诵

2、串讲和语译

3、深入研讨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六章

作文教学

教学内容:

1、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2、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方式、序列

3、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

4、作文教学的教案编写

第一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一)培养写作的专门能力

1、作文的专门能力:

★审题能力

★立意选材能力

★谋篇布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行文能力)

★修改文章的能力

2、作文的基本能力——智力 观察力 思考力 联想力 想象力

(二)培养写作的良好习惯 “好文风”

1、真情表达

2、回归生活

3、自由抒写

4、勤于练笔,乐于发表

(三)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观察积累能力 思考分析能力 联想与想象能力

(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 作文教学的原则

1、先放后收的原则

2、由模仿到创造的原则

3、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勤思多练的原则

5、重基础与重创新统一的原则

二、作文教学的内容

(一)写作知识的学习

(二)写作方法的实践

1、记叙的方法

2、描写的方法

3、说明的方法

4、议论的方法

第三节、作文教学的过程

一、作文教学的过程

制定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作文课后辅导

(一)命题(略)

(二)指导:

作文指导的目的:开拓思路,激发写作灵感,解决写作的材料和方法等问题

1、指导审题,

审题要求:审清内容,辨明体裁,明确题材范围,弄清行文角度

2、指导立意

立意要求:正确、深刻、新颖

常见的立意方法:以小见大法,多角度立意法 作 文 指 导

1、指导审题 :确定写作的题材范围、体裁、行文角度

审限制

审不限

2、指导立意

以小见大立意

多角度立意

创造性立意——打破阅读期待、重视错位技术 要求:立意集中、鲜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