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业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3:10: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温州瓯柑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瓯柑(Citrus reticulate CV.ougan)是浙江省温州市特有的柑橘地方品种,种植历史1000多年,曾被唐、宋列入贡品。温州瓯柑主产地集中在瓯海的梧田一带(现茶山、三垟、梧田、白象等),由于风味独特、汁多化渣、营养丰富,特别是具祛热降火生津之功效,一直深受生产者消费者喜爱[1]。近十年来,随着温州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使得主产地瓯柑园面临着被征用、树龄老化,以及因污染而失管或抛荒的生存危机,同时周边的丽水市以及福建省大面积发展瓯柑与之竞争,形成了显明的市场危机。经过瓯海区政府与科技部门的共同努力,现已申请成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瓯柑、中国瓯柑之乡等两张“国字号”金名片,指导主产区瓯柑品质提升的同时,开辟西部新区3000亩,扶持一批瓯柑产业企业,使其成为瓯柑产业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正视瓯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应对策略,成为当前和今后温州瓯柑产业新的可持续发展中一项紧迫的任务。

1 温州瓯柑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

1.1瓯柑主产区面积在减少且品质也在下降

温州瓯柑主产地集中在瓯海的梧田一带,主要位于瓯海东南部,离温州市中心较近,城市化使得瓯柑园大面积被征用且面积迅速减少,地处市郊区受工业企业污染以及环境条件恶化的影响,瓯柑品质下降明显;与此同时,由于地处市区近郊经济发展较快,多数农户忽视瓯柑管理,使得瓯柑园抛荒或失管,品质也在下降。

1.2瓯柑主产地难以形成种植规模

由于温州瓯柑主产地梧田一带土地资源紧缺,平均每户仅2-3亩且都有温州瓯柑种植,土地少难以流转,种植大户得不到土地难以形成规模种植,而分散经营户所带来的管理、流通、销售等均诸多不便。

1.3规模种植与经营瓯柑的企业少又缺乏技术

温州瓯柑规模种植大户与企业,目前主要集中在瓯海西部,而西部又是一个瓯柑种植新区,广大农户缺乏瓯柑种植管理经验;由于经营瓯柑产业的企业主,多数也缺乏管理技术,因此,上规模的瓯柑专业大户与经营瓯柑产业的企业较少。

1.4周边浙江的丽水以及福建省的瓯柑均进入温州市场形成竞争格局

温州的消费者对瓯柑情有独钟,瓯柑销售的大市场均在温州。由于周边浙江的丽水与福建省北部各县种植的瓯柑,也主要销往温州,与温州瓯柑形成市场竞争格局。

1.5从事温州瓯柑产业的农技人员缺乏

温州瓯海各乡镇农技在编人员尽管较多,但真正从事农技指导的人员却非常少, 1 [2]

特别是瓯柑产业的农技人员,使得瓯柑种植的实用科技知识得不到及时应用。

2 温州瓯柑产业的发展策略

2.1抓机遇促引导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和瓯海区农林渔业局,抓住国家对农业特别是对具有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政策的有利时机,把瓯柑产业发展列入我区主要果树产业。对经营和发展瓯柑产业的企业和种植大户,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在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积极引导瓯柑产业化发展。

2.2抓龙头促农户

切实抓好从事温州瓯柑产业的企业,建立优质瓯柑示范基地,加快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使经营瓯柑产业的企业成为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促进温州瓯柑产业的发展。

2.3抓示范促发展

逐步扩大温州瓯海西部瓯柑基地的面积,抓好现有温州丰伟瓯柑种植场、温州丰盛瓯柑合作社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温州瓯柑产业。

2.4抓品牌促地位

实施名牌战略,狠抓现有“丰伟”、“南仙垟”两个温州瓯柑品牌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柑橘评比活动,打造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标志产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确保温州瓯柑的市场地位。

2.5抓品质促效益

实施“沃土工程”改变瓯柑园土壤,按照瓯柑国家农业标准规范瓯柑管理,抓好现有温州瓯柑品质的提升,不断提高温州瓯柑的市场经济效益。

2.6抓宣传促名牌

通过电视、报刊、新闻广告、中国瓯柑网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温州瓯柑食用略带苦味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提高温州瓯柑的市场知名度,让温州瓯柑名牌产品走出温州、走出浙江,逐步形成国家级的农业名牌产品。

2.7抓培训促科技

加快科技在温州瓯柑生产上的应用与推广力度,抓好乡镇农技推广站的网格体系建设,每个乡镇配备专人指导专项工作,并与“农科教”结合“农涵义”培训,邀请省、市柑橘专家对温州瓯柑产业企业人员与种植大户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温州瓯柑果农的科技含量与管理水平。

2.8抓育种促质量

尽管温州瓯柑种植历史悠久,但在瓯柑育种上进展不快。抓好现有温州瓯柑品种的选优与评优,并建立相应的苗木基地,以选优良种确保温州瓯柑产业的发展质量。

2.9抓精品促销售

改变传统的果品销售习惯,抓好温州瓯柑精品、一等品、中等品与下等品分级工作,不断提高温州瓯柑的精品生产质量,提升精品果比例,促进温州瓯柑的销售。

2.10抓包装促市场

改变传统的散装销售习惯,抓好温州瓯柑不同规格的精品与礼盒包装,突出温州

瓯柑品牌,以精美包装赢得温州瓯柑销售市场,提高温州瓯柑的市场占有率。

总之,温州瓯柑产业发展具有独特优势,且瓯柑国家地理标志以及瓯柑大市场均在温州,面对产业存在的问题,重振温州瓯柑产业的雄风,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只要紧紧依靠科技抓好应对策略,定能推进温州瓯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温州瓯柑产业存在的问题

(二)

1.1品种结构不够合理,优新品种缺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中熟品种比例过大,早熟和特早熟温州蜜柑和杂柑等比例偏小,造成成熟期过分集中,果品供应期短,市场销售压力较大。除了熟期结构不合理外,还缺乏优新品种的补充,致使品种结构单一,基本以温州蜜柑和桠柑为主,在市场上难以形成亮点,同质竞争的结果就是柑橘的价格始终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丰产难丰收甚至是卖橘难的现象时有出现。

1.2产后商品化处理薄弱,加工能力低采后贮藏和加工能力薄弱,省内柑橘主产区缺乏大型的冷链贮藏库,已有的贮藏保鲜设施陈旧落后,根本不能满足目前柑橘产后的需要,导致大量鲜果集中上市,供应期缩短,销售压力增大。产后商品化处理率低,仅有少部分经过选果、清洗、打蜡、分级和包装后投放市场,且已有处理多不符合国际市场的销售要求。加工能力薄弱,加工产品单一,市场销路不畅,附加值不高。柑橘加工量只占柑橘鲜果总产量的20%。目前,加工产品中仅橘瓣罐头一个品种尚有市场竞争力,而象胡柚茶、蜜饯、饮料类产品还处于量少、质量平平的境地,市场占有率低。

1.3市场体系和产业经营不完善温州柑橘生产、经营方式还是以个人或家庭种植经营为主,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产供销分离,橘农由于缺乏信息、资金和市场,在市场行为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利益经常受到损害,影响了果农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柑橘产业的发展。销售网络仍不健全,已建立的果品市场规模小,设备简陋,贮藏保鲜体系不健全,缺乏冷链运输系统,导致果品流通过程损耗大,品质得不到保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比较滞后,橘农对果品供求动态和价格行情不能及时掌握,营销无序、相互压价和优果难优价等现象经常出现,区域性卖难和结构性过剩现象时有发生。橘农经营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发展不平衡;柑橘合作组织生产发展后劲不足;同时,技术培训、质量标准推广制度不够完善,整个柑橘产业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4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温州良种繁育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适应生产正常发展的需要。种苗管理大多处于无序状态,缺少必要的管理机制和法规,特别是近年来柑橘黄龙病在一些产区普遍发生,对柑橘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5果品质量低,品牌知名度不高虽然通过开展全省性的柑橘优化改造工程建设,柑橘果品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优质果率仍然较低,大路货过多。温州柑橘品牌虽然不少,但品质参差不齐,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在国内知名度高的品牌,竞争力不强,不能发挥品牌效应和整体优势。

2对策及措施

2.1加快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柑橘的品种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特别是柑橘的消费正朝着精品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选育或引入新的名优特色品种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单纯追求规模转向结构调整、品种改良、提高品质、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淘汰品质低劣、市场竞争力弱的老品种。在稳定现有总体规模的基础上,坚持“鲜销为主,加工为辅”的发展策略,走品种多样化道路。调整柑橘熟期结构,重点发展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鲜食品质优良的中晚熟杂柑品种,早熟无核桠柑、自选良种株系。改良柚类、胡柚、本地早和瓯柑等地方特色品种。

2.2调整品种区域布局结合农业部宽皮柑橘优势产业带和温州优势柑橘区域规划,继续调整全省柑橘品种区域布局,科学规划,做到适地适栽,重点建设浙东南温州蜜柑、地方特色宽皮柑橘优势柑橘带和浙西南桠柑、杂柑优势柑橘带,逐步形成以衢江区、柯城区、莲都区等为中心的桠柑产业区;以象山县为中心的优质杂柑及高糖宽皮橘产业区;以黄岩区新前、澄江为中心的黄岩蜜橘产业区;以临海市涌泉、桃渚为中心的无核蜜橘产业区;以瓯海、乐清为中心的瓯柑产业区;以常山、玉环、苍南、永嘉为中心的优质特色柚类产业区。在已有的生态区划基础上集中发展优质品种形成拳头产品。

2.3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广无病毒种苗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省柑橘种苗繁育体系,建立相配套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和采穗圃,禁止私拉乱调、乱引滥繁。强化质量检测和病虫检疫,实现苗木管理规范化,可有效防止黄龙病和病毒病等检疫性病害的发生和扩散,利用现有台州、衢州和象山三个柑橘无病毒良种繁育基地,加快无病毒苗木的繁育和推广,在生产上全面推广无病毒容器苗,从源头克服品种纯度、苗木质量等问题,适应现代水果生产的要求。

2.4加强新品种引进和选育新品种是保证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柑橘优良品种引选,重视地域特色品种选育开发,形成引育一批、研究一批、推广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格局,重点引选鲜食品质优良的宽皮柑橘、杂柑品种;开展柚类、胡柚、桠柑、本地早、瓯柑等地方特色品种的选育与开发。

2.5推进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果品质量构建完善的柑橘技术服务系统,为广大橘农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一要加强生产技术服务专业队伍建设,特别是柑橘重点产区县、市的专职专业推广人员,加强乡镇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在主要乡、镇或合作社建立柑橘生产技术服务队,同时可以利用各类果业专业合作社定期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形成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二是推行橘园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对病虫害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三是加强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建立基地生产记录档案,加强农药源头管理,实现果品“生产过程安全,产地出货安全,运输销售安全”,提倡完熟采收,提高精品果率。

2.6加强精品基地建设,提升果品档次在重点产区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精品示范基地,示范柑橘现代生产技术,打造效益显著的精品果,带动区域柑橘产业快速发展。

精品基地要选择生态良好、良种集中、规模较大的专业村来建设,由专业果农和大户来种植,这些果农要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建设,鼓励支持生产基地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基地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国际市场准入要求建设出口基地,示范带动更多的橘园开展精品化生产。

2.7加强技术研究,建立柑橘质量标准体系加大对柑橘产业的科技投入,提升生产水平,注重精品果生产。探索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果品质量标准,实现果品生产技术规范化、对果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进一步加强高品质柑橘关键生产技术研究,建立树体管理、肥水调控、病虫害防治和设施栽培等技术研究体系,开展长期专业化研究,不断推出优新技术提升生产水平。对柑橘高接换种技术、大枝修剪技术、疏果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优化防治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完熟栽培技术和商品化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和完善,同时加强科研推广部门协作,注意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现有栽培技术组装配套,提高果品质量。

2.8提高产后商品化处理率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是提高果实商品性的重要环节,是柑橘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是缓解柑橘采收期鲜销压力和调节市场供应的有力措施。针对目前我省柑橘商品化处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快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的步伐,尤其是光电智能选果机,在主要产区建立大中型冷藏保鲜库,提高中晚熟品种果品的保鲜质量,延长上市期,减缓上市集中的压力。培育果品加工龙头企业,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适当倾斜,在管理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便利。加强柑橘罐头加工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大型加工企业,巩固温州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导地位。加强柑橘采后处理、贮藏、加工技术研究,完善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范和加工品标准体系。实现果实分级、包装、储存、运输以及果品加工一体化,通过产后处理提高果品的商品性。鼓励、新建一批适合不同消费层次、不同品种的果品加工厂,重点支持一批生产高档、适合外销的加工品大型加工企业,增加温州柑橘加工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9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知名度以优势品牌建设为中心,集中优势,做大做强现有优势品牌,进一步整合培育自主品牌。积极探索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合作社)自主品牌有机结合的品牌培育机制,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切实改变柑橘商标多、品牌杂的局面。要探索建立品牌柑橘进入市场的查验制度,健全品牌保护机制。开发柑橘果品营养保健功能、柑橘文化等潜在资源,改变产品营销理念,定期开展优质精品柑橘展销、推介,提高知名度。创新品牌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改革品牌农业管理方法,走“品牌+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合品牌规模经营之路,着力推行“母子商标”双商标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借助区域品牌的优势,又能正确引导销售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竞争。

中央电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

美术学毕业论文

音乐学毕业论文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农业学毕业论文
《农业学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