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爱莲说》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3: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文共2段,第1段集中笔墨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美,并赞美莲的内在品质美,从而写出了爱莲的缘由。第2段用菊和牡丹来衬托,借花喻人,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到结尾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本单元有两个的教学重点: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成诵的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能熟读成诵;

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二十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积累了许多文言文词语,因而形成一定的文言文语感。

2、要教学的班级学生已有一年的写日记的习惯,整体语文素质较好,全班学生考试平均分达80分。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感知法、品味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想象联想法等教学方法紧扣“美”组织教学,整节课由六大环节构成,分别是:环节一:美美地看——导入新课,明确目标;环节二:美美地读——朗读感知,读通文意;环节三:美美地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环节四:美美地思——探究写法,感悟主旨;环节五:美美地说——驰骋想象,直抒胸臆;环节六:美美地写——整理润色,创作散文。通过看、读、赏、思来感悟莲的外在内在美和作者“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品德美,探究写作特色美。

2、课前印发学案,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把在翻译的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集中课堂解决,提高课堂效益。

3、初一的文言文篇目基本都是叙事性的文言文。但像这种内涵丰富而意境深远的小品文,对于理性分析能力弱、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要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安排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外在形象美和内在品质美。

3、能理解和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4、学习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学习重点】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品味赏析莲的形象美和意蕴美。

【学习难点】

能理解牡丹、菊花对表达主旨的作用。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上课前播放音乐,上课开始停止播放,营造一种古典文雅的氛围,开始导入。)

环节一 美美地看——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图片导入,激发情感,出示课题。(幻灯片1—9) ★导入语:先请同学们美美地看一组图片(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莲的图片逐张展开,背景音乐柔柔响起„„)看完图片。

教师提问:美吗?喜欢吗? 学生回答:美、喜欢。

导出课题:这表明大家与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心有灵犀,他特别喜欢莲花,为官时曾率领属下在官衙侧挖池,种满莲花,美其名曰:“莲花池”,今天我们要学的《爱莲说》就是周敦颐面对满池摇曳多姿的莲花,触景生情写下的名篇,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美的心情、美的笑容来赏析这篇传诵千古的美文。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悠扬舒缓的古筝曲《高山流水》欣赏清新美丽脱俗的莲花图,有意识地创设美的情境,为后面品味赏析莲美作铺垫。

2、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10)

教师通过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出示目标并叫学生朗读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二 美美地读——朗读感知,读通文意

★过渡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美文要多读。

1、一读读准:,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由朗读一遍,并举手上讲台在黑板上给生字词注音: 蕃(fán)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2、二听范读:(幻灯片11)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示出来,在需要重读的词下面加点。 教师进行配乐朗诵(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学生活动】学生听读,要求注意老师在读的过程中的停顿和重音,以及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设计意图】模仿就是一种学习,对于这样一篇文辞优美的精妙短文,教师进行激情朗读,就是吸引学生的好方法。

3、三读节奏:

【学生活动】全班齐读,要求读出节奏美。

4、疏通文意、检查预习

【学生活动】拿出学案,以开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并提出在翻译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点拨】在幻灯片上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等重点语句要做重点讲解。(幻灯片12)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好学案,让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把疑难问题集中课堂解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5、四读读出美:

【学生活动】女生齐读,配乐为古筝《古筝笛子 中国古典名曲 荷塘月色》。

【教师点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长句要读出莲的美,要读出对莲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和多方式的诵读,有个人读、教师范读、全体齐读和女生朗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

三、美美地赏——放飞想象,品味感悟

★过渡语: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相信明眸善睐的你们一定有一双聪慧的眼睛,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诵第一自然段,全体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从哪些语句发现莲的美?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教师提问】写莲的语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莲?

【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莲花图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思考探讨分别从哪些方面写莲。(幻灯片13)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生长环境、茎、香气、整体形态和观赏者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图片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悟出莲的外在美。

【教师提问】莲有哪些内在品质美?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幻灯片14)

★过渡语:作者爱莲难道仅仅是因为莲的外在形象美吗?不是,而是外在美的背后蕴涵着哪些值得让人赞赏、喜爱的高尚品格美?(教师板书“外在美”“内在美”)

【教师点拨】教师应补充作者周敦颐生平和写作背景,以开启学生思维:

※①周敦颐24岁出仕为官,,当时的宋朝建国已80余年,国力日强,但官场腐败之风也渐长、奢靡之风盛行,但周敦颐不选择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未曾放弃读书治学,著书立说,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意识;②周敦颐为官31年,政绩显赫,可他的官位升迁缓慢,主要是周敦颐无后台,而且他并没有如当时有些官员那样想办法找“靠山”、抱“粗腿”,而是依然故我、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③周敦颐待人处事秉持公心,从不畏惧权势和强暴。任参军时,宁肯辞官也要力阻上司滥杀无辜, 做判官时身遭不白之冤却处之泰然,绝不低声下气去求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作者及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推选一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代表小组发言。

要求教师提出要求:用“我从‘ ’一句感悟出莲具有 的品质”句式来表达。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纯真自然朴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方正、绝不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仪态端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学习成果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活动】因为莲美,所以爱莲。让学生饱含赞美之情来背诵这一描写莲的长句。 【设计意图】在赏析品味莲的内在外在美后进行背诵,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实现“厚积薄发”。

环节四:美美地思——探究写法,感悟主旨(幻灯片15)

一、探究: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渡语:作者所以爱莲,是因为莲内外皆美,可见莲在作者心目中地位很高。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诵第二段,全体学生思考问题。 【教师提问】作者把莲比作什么?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从“莲,花之君子者也。”中知道作者把莲比作君子。 【教师提问】君子是什么样的人?莲是谁的化身?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指品德高尚的人;莲是君子的化身。

【教师提问】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说自己君子之志,结合学过的《陋室铭》,说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托物言志。(教师板书: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突破了重

点。

二、质疑:菊和牡丹的作用。

★过渡语: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但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地是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文章题目为《爱莲说》,说说爱莲的缘由,可课文还写到与莲无关的内容,你的发现是什么?

【学生活动】一学生朗读第二段,全体学生质疑。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发现是还写到牡丹和菊。

【教师提问】写牡丹和菊有何作用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独立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

★过渡语:同学们一时难以想到,那我们不妨把这个问题分化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解决了三个小问题,就接近了我们想要的答案(幻灯片16)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推选一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讨论,负责记录讨论结果,代表小组发言。

【教师提问】

1、菊代表是哪类人呢?牡丹代表哪一类人呢? 【教师点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前面学习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了解陶渊明为何爱菊,为何隐居。

※陶渊明:东晋时著名田园诗人,做官时不满黑暗统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长期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又因为菊花是在百花凋谢之后的秋天才开放的,像隐士一样,陶渊明喜欢菊花,实际上正因为自己和菊花有着一样的品格。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菊代表的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的真正隐士。 【教师点拨】教师需补充唐朝人追逐牡丹的世风等史实,以开启学生的思维。 ※牡丹,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那也就是追逐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而牡丹由于它的雍容华贵,历来就被当成富贵的象征。唐朝初年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植到长安,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白居易的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和“花开花落三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刘禹锡的诗“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都描写过这种现象。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牡丹代表的是追逐功名利禄,贪图荣华富贵的人。

【设计意图】

一、让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二、相关的诗句的引入,让语文课堂凸现 “语文味”。

【教师提问】

2、再读第二段,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①从“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探究出对菊花是欣赏肯定的,对牡丹是否定不屑的,对莲是高度赞美的。②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感叹真隐士少,觉得惋惜;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叹爱富贵的人很多,是对社会现实的嘲讽;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有道德的人更少。表明作者要做像莲花一样的君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领悟作者字里行间的对爱菊者、爱牡丹者的情感态度,为理解文章主旨做了铺垫。

【教师提问】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结尾写到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表明作者生逢浊世,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到结尾就水到渠成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教师小结】写到牡丹和菊的作用就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三、深情背诵:

让学生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对莲的赞美、对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高贵品质的钦佩之情背诵课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幻灯片17)

【教师点拨】教师在学生背诵之前结合幻灯片的关键词进行背诵方法指导:

让学生明确有两段,第一段是四句话,第一句“水陆草木之花”是总提句,接下来三句分别写爱菊爱牡丹爱莲的人,重点是我爱莲的缘由,又分别从生长环境、茎、花香、整体形态来描写莲花。第二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分别把三种花比喻成不同的人,把菊花比作“隐逸者”,把牡丹比喻成“富贵者”,把莲比喻成“君子”。第二句是由一个感叹词构成。第三句感叹爱菊者鲜,爱莲者无,爱牡丹者众。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提高背诵的效率,幻灯片的关键词对于引导学生的全文背诵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五:美美地说——驰骋想象,直抒胸臆

★过渡语: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是运用了托物言志,下面有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 “我特别喜欢„„,因为它„„”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内在联系有新意。 (幻灯片18)

【教师点拨】第一所借之物:例如有花中四君子:梅花、竹子、兰花、菊花;学校的榕树、小草;教室的黑板、粉笔等等。第二教师做示范,在示范的感染下,学生也会有了想展现自己才情的欲望和勇气。

【教师示范】我喜欢兰花,因为它的样子刚柔并济,香气清新飘逸,更重要的是我喜欢

兰花的品德:默默地生长,悄悄地开花,从不张扬,幽幽的香气源源不断地送给身边的朋友。我喜欢兰花,更喜欢兰花的高贵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和巩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情搭建了平台。

环节六:美美地写——整理润色,创作散文

【布置作业】刚才同学们用托物言志的方法所说的话富有哲理,课后请同学们再美美地稍加润色,整理后就是一篇很美的散文。那今天的日记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要求字数600字。

【设计意图】此写作活动的主要意图是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促使他们观察身边的平凡事物,发现它们的美,启迪学生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思考,这观察体验的过程其实也是引导学生保持正确良好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