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学考试

发布时间:2020-03-01 17:2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讲

课堂上学生扔纸飞机,如何处理?

冷处理:收了纸飞机,继续讲课,课后批评处理。同学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价值等,老师要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制止不良行为,杀一儆百。

一、天性和教养(遗传与环境)在发展中并非对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的

(1)在发展的不同领域,遗传和环境的相对作用各不相同。

·一些领域主要受大脑系统主导,这些系统是由基因控

制的,如深度知觉、语音辨别能力先天具有,只需环境刺激

即可发展;

(2)遗传天性或许使儿童对于某些特定环境的影响更敏感。

(3)当处于两极条件而不是中等条件(一般的环境条件)时,环境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4)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某些环境经验可能会产生更大的作用。

(5)儿童并非消极接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相反,他们作出选择,挑出他们已经理解的知识和事件,修正不能理解的知识和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不断地发展对人对事的看法,不断积累和提炼。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量变和质变)如,由走——跑,身体的长高

三、普遍性和多样性(差异性)如,所有儿童都能学会坐、爬、走、跑,且具有相同的顺序,但儿童在力量、敏捷性和耐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四、发展的外因与内因(主动性与被动性)

把儿童看成是主动的个体,必须要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重视鼓励和表扬,重视开发儿童的“优势领域”,充分发挥儿童自身的积性和主动性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

儿童早期:基本自主感——羞耻感:孩子的需要或行为: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和限制。如果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受到家长支持及尊重,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自己对世界有一份影响力。如果家长未能满足孩子需要,反而受到批评嘲笑,则会产生害羞或惭愧的感觉。长大后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不相信自己的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倚靠别人的人;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学前期:基本主动感—内疚感。任务:发展良心,获得性别角色。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注意行事;发展出主动性。若家长满足孩子需要,给予积极支持,孩子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情绪,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如果不能满足孩子需要,或不予支持,对孩子的新尝试进行惩罚,孩子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或停止主动性或偷偷去尝试。长大后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害怕犯错,感到无助及内疚,只懂得安慰别人,回避风险,隐瞒错误。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对感情关系上负过分的责任;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学龄期:基本的勤奋感—自卑感。孩子的需要或行为: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此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使孩子感受到自己与他人有同样的能力,孩子会因鼓励而变得有活力。如果孩子常常受到严厉批评,或被忽略,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不会自觉做事,会产生不配做某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长大后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避免参与任何竞争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觉得不安全、不如别人;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凡事要求完美;经常拖延及耽搁;不知如何达到目标。

青年期:自我同一感——同一感混乱。孩子的需要或行为: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个世界,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界定自己对异性以及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找出人生应该怎么过。在此阶段满足孩子需要,容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如果不支持、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强迫他进入某一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变成一个毫无主见的人。

评价:

1、把儿童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2、以辩证思想看待儿童的发展,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一阶段都有冲突和矛盾,发展有两种可能,或解决矛盾或不能解决,发展也不是一次完成…

3、重视教育的作用,父母、同伴、教师、社会等的教育;

4、仍未能摆脱本能说的影响;

5、描述了人格发展各阶段中社会要求与自我的冲突。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正强化:增加愉快刺激而增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增加或者刺激强度的增加,导致了行为的增强。

负强化:减少厌恶刺激而增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发生,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刺激的消除或者刺激强度的降低(厌恶刺激), 导致了行为的增强。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

几种强化: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替代强化:学习者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赞扬或惩罚而产生增强或削弱(抑制)同样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依存于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

第三节 青少年期的一般发展特点

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身体生理的过渡;心理的过渡;社会性的过渡

一、青少年期的生理特征——生理发育高峰

二、青少年期的心理特征——矛盾性: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其他领域,更多依赖于环境的支持,如传统的课程领域(阅读等)、富有挑战性的艺术和体育方面的高超技艺的发展„

1.生理和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自我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自我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1.反抗性一依赖性 青少年情感状态和行为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1.高敏感性2.情绪波动3.行动倾向:冲动行为 反社会行为4.行为抑制,可能出现退缩行为 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1.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肤浅、缺乏深刻性) 2.自主独立,表现欲强

3.对权威的认知发生变化

4.同伴影响力增强5.价值观多元化

第二讲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与智力开发

第一节

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少年期-初中生:

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从初二开始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作用。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在高中阶段,辩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两种思维形式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抽象逻辑思维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1.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2.思维具有预计性3.思维形式化 1.抽象与具体获得较高的统一

(三)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期和成熟期

1.各种思维成分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基本上到达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2.个体思维水平,包括思维类型(形象型、抽象型和中间型),趋于基本上定型。

3.成熟前思维发展变化的可塑性大,成熟后可塑性小,与其成年期的思维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也有一些进步。

三、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1.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日益明显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3.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四、两性思维差异发展的年龄特征

1.学龄前男女思维差异不明显,从幼儿期开始显现差异,女孩略优于男孩,但是不明显。

2.从小一到初一,男女两性思维差异逐步明显。3.初二以后,青少年出现明显的具有两性特色的思维优异发展的差异。

第一,形式逻辑思维发展水平比辩证逻辑发展水平的性别差异明显。在形式逻辑内部的推理能力上,演绎推理比归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智力早出(早慧) (2)智力晚出(大器晚成) (3)一般发展 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年龄阶段看:婴儿期:几乎无差异 幼儿期:女孩性略优于男孩

小学-女生青春期(10-13):差异明显,女生优于男生

1.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培养元认知技能 4.因材施教,发掘潜力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

5.给学生提供机会练习智力技能

智力强化训练(反应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

思维训练(逆向思维、纵深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综合思维)

青少年的智力开发

从男生青春期(13-15-20岁:男生后来居上,逐渐优于女生,且越加显著。

20以后男生女生差异逐渐减弱。 智力的结构差异:

(1)一般智力的差异:如知觉、表象、记忆、思维 (2)特殊智力的差异:如音乐、运动等 纳推理明显。

第二,性别差异并不显示思维发展上的男优女劣,而是各有其发展特色。推理能力男生优于女生;而逻辑发展运用能力女生优于男生。第三,在形式逻辑思维的推理能力上,男生得分的离散型大于女生,表明其思维发展呈两极型;女生思维发展则较均衡。

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的明显化。 5.思维能跳出旧框框,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 2.辩证思维获得明显的发展 青年早期-高中生:

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成熟期。高二年级,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初步完成,标志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于成熟。

(二)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是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地位

第二节 青少年的智力发展

案例分析

小东是个初中二年级学生,智力正常,小学时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自初一下学期后成绩开始下滑,初二时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无所谓。小东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

第三讲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

第一节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觉察。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征

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更多地进行内省关于“我”的问题;

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一方面认为自己正确难以接受他人意见,另一方面,感到别人总是在评论自己、挑剔自己,容易感到压抑孤独且神经过敏。 青少年的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进入青春期,青少年逐渐摆脱成人评价的影响,产生独立评价的倾向。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自我评价的抽象性、原则性和批判性及稳定性随年级增高而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自我体验的发展

1.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逐渐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2.自尊感——是社会评价与个人自尊需要(自我尊重与社会尊重)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 青少年的自尊感的体验容易走极端,或沾沾自喜或自暴自弃。

3.从闭锁性到自卑感:随着闭锁性的发展,青少年到了高中时期容易出现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轻视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自我体验。此种体验萌芽于少年期,容易产生于青年初期。自卑的人常常有着强烈的防卫心理,如伪装、转嫁、回避、和自暴自弃等。 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发展

1.自我控制随年龄增大不断增强。

2.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着较大差别:初中生的自我控制是初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不够。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方法开始转为内部归因为主,另一方面,他们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与形象。高中生开始较稳定而持久地控制自己。高中生对主观自我和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思考,促进了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如何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

(1)在学业、社会交往和体育任务中激励成功(简单含糊的“你很聪明”意义不大)。

(2)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别人表现怎样上。(应减少竞争,避免不恰当的比较)(3)给予建设性和鼓励性的反馈。(恰当的批评也是必须的)(4)要考虑性别差异 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自尊?

(1)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优点轰炸”

(2)进行归因训练:鼓励学生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以外的其他因素

(3)建立自信与合理解释: “我能行”“你可以做到”与“做不好,也不意 味着我很差” (4)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接纳:安全的人际关系可以创造归属感与掌控感(高自尊的特征) 自我意识与青少年心理异常

(一)逆反心理: 成因有三点:

一是由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容易使他们产生固执偏见; 二是由于家长、教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处理不当使矛盾激化; 三是父母粗暴的管教方式

(二)蔑视纪律和规范 逃学与离家出走的成因:

惩罚过分严厉,挫伤了情感与自尊; 一些社会团伙的诱惑学生的个性心理:娇惯、任性、敏感、易激怒且责任心差反社会人格成因:

由于在集体中感到孤立,多余,无用,受侮辱,而自暴自弃。用消极的方式与人交往,在街头闲逛、吸烟、酗酒消磨时光 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反抗父母到相互尊重 2.自我意识的成分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3.强烈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关心自己个性的优缺点 4.自我评价逐渐成熟:逐渐能够独立评价,逐渐达到主客观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1.通过认识他人(同伴群体)来认识自我。

5.有较强的自尊心 6.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教育措施:

首先,理解、关心、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改变胡涂观念; 其次,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耐心、灵活、对症下药

(三)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病态人格,有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两种类型。反社会人格者缺乏道德情感,缺少内疚,没有同情心,对别人的痛苦漠不关心。

反社会人格教育:首先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断绝不良的人际交往;其次要加强他们的文化学习,养成良好的品德;另外,学校、社会、家庭要积极配合,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

2.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学习正确归因)来认识自我。 3.通过自我观察(与他人评价结合)来认识自我(I-ME)。

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个性的发展,以上三个方面的途径是密切联系的,在自我教育中,应该把三个方面获得的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取得最大的成效。 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首先写出10条你喜欢自己的理由,其次写出你的10个不足,最后写出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 对待那些无法弥补的短处,我们要学会:

1、自我解嘲

2、代偿;

3、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和自己的短处;

4、学会改变评价自己的标准,

第二节 青少年的人格发展

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因素 四种典型气质的在心理行为上表现:

胆汁质:情绪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多血质: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强;其弱点就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黏液质: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忍耐性高、外柔内刚;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其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

第四讲 青少年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与辅导

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些情绪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情绪的功能

1.适应功能:婴儿饿了就哭,获得大人照顾

2.动机功能:积极情绪对活动具有增力作用,相反具有减力作用 紧张和应激

紧张是在压力状态下的一种情绪体验。

适度的紧张对身心具有积极的作用。长期过度紧张有损身心健康。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情况下引起的情绪状态。应激状态下的身心反应:

积极反应:急中生智、超常发挥消极反应:过度紧张、束手无策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情绪表现方式上由外在冲动性向内隐文饰性转变。情绪持续时间增长,出现心境化趋势

情绪体验的内容更丰富,理解能力更强。对别人情绪表现出较高洞察力,社会情绪展现主导地位。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表情认知能力得到很大发展。 心境的变化

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心理整合的持续性和统一性环节出现了暂时的混乱,因而出现了一系列消极心理。(一般认为一个人要到25岁以后才能达到心态的稳定和平衡)

1.烦恼突然增多(公众形象困扰、亲子关系、同伴关系)2.孤独3.压抑 人际关系(情感)的两极性 1.对父母的矛盾情感:孝顺与顶撞

2.在朋友关系中:友情与孤独、亲切与冷漠、参与和旁观 反抗情绪

A.心理性断乳(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成人过分关心 B.自主性被忽视,感受到被妨碍:仍然被成人支配 C.人格的展示受到阻碍 自卑感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过多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体验,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看不起自己、担心自己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自卑的极端表现形式是自暴自弃。 焦虑抑郁

D.当成人欲强迫其接受某种观点时他们拒绝盲目接受。

3.组织功能:考试时不兴奋或过于兴奋不利个体水平的发挥。 4.信号功能:微笑表赞赏,点头表同意

制力强;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挂断。

气质与职业

胆汁质的人适合:导游、野外勘探、推销员、监督员等。适应热闹烦杂的工作环境,面对长期安坐细心检查的工作很难适应。

多血质的人适合:外交人员、管理人员、驾驶员、社会服务、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新闻记者、演员、侦探、公安干警等。不适合做过细的工作和单调机械的工作。 粘液质的人适合:外科医生、法官、管理人员、出纳员、保育员、会计、播音员等。

抑郁质的人适合:校对员、计算机编程及录入、排版检查员、化验员、雕刻工作者、刺绣工作者、库管员、机要秘书等。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优势或成功的方面去讥笑别人,也不能由于自己不足或失败而感到自卑。

第五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与辅导

青少年的异性交往 中学生早恋现象分析

早恋是青少年性心理的外化,是一个极不确定的概念,属于社会历史范畴;把早恋界说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属于一种不适时的失控行为。习惯上以下述两个标准作为参照:一是生活自立程度,二是与法定最低婚龄相差的程度。 青少年学生早恋的影响因素

1.孤独2.挫折感3.空虚与迷茫4.摹仿5.好奇6.从众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分析维度:亲密性、反应性和冲突性 青少年的亲子关系:

初三女孩向母亲下宣战书:没有自由宁可当小偷

第六讲青少年性意识、性别角色的发展与教育

性别角色是指一定社会文化对男人或女人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男孩或女孩获得性别角色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就是性别化。 性别角色差异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基因2.性激素3.大脑

性别角色的形成和获得实际上就是在个体生物学基础上的社会化过程:出生前的期待—出生后的区别对待—角色认同

(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教育因素:

1、家庭教育

2、学校教育

3、社会教育(大众传媒)

性别的双性化结论: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很多情况下能做得更好些,因为他们既具有女性气质又具有男性气质。其实,两性气质的区分仅是相对的,从本质上说,它们并存于每个人身上。一个刚强的男人也可以具有内在温柔,一个温柔的女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刚强。一个人越是蕴含异性气质,在人性上就越丰富,在人格上就越完美。 为什么中学生必须进行性教育?不教育行不行?性教育的内容你认为有哪些?怎么进行? 青春期教育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青少年手淫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性心理活动的外部行为表现。要克服这个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转移。 性安全教育

建议设立3道\"防火墙\":不要越轨;学会保护自己身体(避孕与预防艾滋病); 一旦怀孕必须马上做人流,不能耽误。 性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家庭中推行性教育时步履维艰;2.性教育对象局限;3.教育内容过于狭窄。 性教育的误区:

(1)性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无师自通论”、“诱发论”、“封闭保险论” (2)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3)性教育内容上的误区

第七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而且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均能保持最高、最佳的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 3.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另外一种说法 1.智力发展正常 2.情绪稳定乐观 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心理健康“灰色区”概念(第三状态或亚健康状态)。 3.偶尔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心理不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目标明确

2.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情绪

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判断的常见问题

一是对学生交往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是把一些道德的标准、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混合。 影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环境

(四)学校教育

(五)个体心理因素 我国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充满自信 5.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3.意志品质健全 4.行为协调适度

5.人际关系和谐 6.人格完整独立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冷静面对现在,吸取过去经验,策划未来 6.能真实地感受自己的情绪,能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一)学习障碍:1.厌学2.考试焦虑3.学业不良

品行问题的原因遗传因素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贯穿一生;低水平的皮层唤醒和自主反应似乎在早期发病的品行障碍中起中心作用;社会-认知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二)人际交往障碍:

1.与教师的交往障碍——中学生总是希望被老师关注、理解,支持、平等对待

2.与同学的交往障碍——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交往障碍——专制式、放纵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孩子孤僻、冷漠、专横等不良性格。同时家庭的种种伤痕,也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情绪障碍:

1.焦虑症。这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害怕、心跳加快、手足发抖,并常伴有睡眠障碍。

2.强迫症。这是一种包括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情绪心理障碍。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思考的问题。而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地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不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3.恐怖症。这是一种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物或情景的恐惧)、广场恐怖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怖症。中学生的社交恐怖症较为多见。

4.抑郁症。这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显著特征的情绪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并伴有疲劳、食欲不振、失眠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四)人格障碍

(五)青春期心理障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学习心理指导;人格发展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 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1、角色扮演法

2、信心训练法:焦虑倾向严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卑感,凡事缺乏自信,常给自己以消极的“自我预言”。如果用

“我能行”代替“我不行”规劝自己,就会打破恶性循环,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3、合理宣泄法

4、注意转移法

5、灵活幽默法

6、换位思考法

7、巧妙安慰法

考试心理学

《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考试心理学

心理学考试总结

心理学考试总结

心理学考试参考答案

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

广告心理学考试试题

辽宁省心理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与生活考试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考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