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杨修之死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4:3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虚伪奸诈、老谋深算,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题材类小说,取材于史实但又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作者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艺术加工,因此不受史实限制。研究本文应注意作者表现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创境激情: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4、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1、导语:《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首《临江仙》以其特有的雄浑悲壮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暗淡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峥鸣、荒芜的烽火边城……历史的天空闪过无数耀眼的星星: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意气风发的周瑜……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其中的两位:一代枭雄曹操和才高八斗的杨修,一睹这两个艺术形象的风采。(板书:标题) 过渡:我们这篇文章节选自《三国演义》。同学们对《三国演义》和他的作者有什么了解吗?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全书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作而成。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对军事斗争的描写则注重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描写。(请学生说出其中熟悉的故事情节。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赔了夫人又折兵”、“千里走单骑”、“三顾草庐”、“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等)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借叙述魏蜀吴在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愤怒的抨击,提出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4、背景: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时间:公元219年夏

地点:阳平关外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西山一战,蜀国老将黄忠手斩夏候渊,曹操一怒之下出兵为夏候渊报仇。当时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5、人物简介:

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马腾之了,其父为曹操杀害。他为报父仇曾进兵长安,大破曹军。后投靠汉中的张鲁,最终归降刘备,为蜀汉五虎将之一。

夏候惇:字元让,是曹操的同族兄弟,勇猛刚烈,深得曹操器重,但恃勇少谋, 曹操继王位后,被封为大将军。

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第三子。因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喜爱,后终因行为放任而被疏远,曹丕继位后,受到很大打击,一再变迁封地,最后受封在陈郡,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4.曹丕:字子桓,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的长子。博学多闻,善于骑射。曹操死后,嗣位为丞相、魏王,不久即代汉称帝,史称魏文帝。

5.魏延:字文长,原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后投刘备,屡建战功,被封为汉中太守。诸葛亮说他脑后有反骨,死后遗计除掉了他。

6.庞德:字令明,原是马超的心腹校尉,后归附曹操。他英勇善战,在樊城大战中射伤关羽,后因关羽使用水攻,被俘不屈而死。

朝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份,故地在今河南境内;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万户以下的小县长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事前拟好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篇文章的语言半文半白,

疱(páo)官 (bǐng)禀请 簏(lù) 谮(zèn)害 麾(hui)下 惇(dūn) 绰(chāo)刀 佯(yáng)怒 谁敢阻当通“挡” 却密使人分付门吏通“吩”“咐”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4--9):杨修之死的原因。

第三部分(10--12):曹操兵败厚葬杨修。

• 全文叙述属顺叙

本文的回忆部分是插叙。 教学目标 能够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能够从细微处品评人物 分析概括杨修曹操性格特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总结一下文中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速读文章)

(有改门事件、分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揭露曹丕阴事、斩门吏事件、教曹植作答、鸡肋事件) 杨修死因:鸡肋事件

生活之事 :园门阔—心甚忌之 一盒酥 ——心恶之 梦中杀人—愈恶之

政治之事 :藏吴质—愈恶之 试才干——亦不喜植 作答教 ——大怒,有杀修之心

2、杨修因为哪件事才被杀的?

3、那么通过这些事情,请大家说说对杨修的初步印象?,认为杨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很聪明,但是他却聪明反被聪明误。逞能,应该是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数”应该读shuò,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恃才放旷

非常有才华的人

四、精读课文,理解揣摩。

过渡: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请找出来——

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你真了解魏王的内心啊! 师:你能带着佩服的口吻读一下吗?

师:请同桌评价一下,生5读得怎么样?生6:还好,就是重音应落在“真知”上。 师:你也来读一遍。生6读——

师:让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像生6一般饱含深情、带着佩服读一遍这句话。 【幻灯片展示】

真知……

师:那么杨修的“真知”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来?

生7: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杨修便知道是花园修得太阔了。 师:曹操在门上写“活”字,别人知道意思吗?生7:不知道。 师:从文中的哪个句子可以看出?生7:人皆不晓其意。 师:喔,众人皆迷,惟修独知啊。

生8:曹操在酥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就明白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酥”。 生9: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看出来了。

师:嗯,曹操“梦中杀人”的真相被杨修参透,那么其他人知道吗?请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印证。 生9: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

师:别人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像医院的X光、CT那样将曹操的五脏六腑照得一清二楚。 生10:杨修知道门吏阻止曹植出城,是操在测试儿子的才干,所以杨修教他“竟斩之可也”。 师:“竟斩之可也”可以看出杨修怎样的个性? 生10:处事果敢。

生11:第9段,曹操以“军国大事”试探两个儿子,杨修为曹植选好答案,做“答教十余条”。 师:嗯,老师看到一则材料,说的是杨修把曹操提问的顺序都料到了。真是“料事——生凑和:“如神” 生12:关于鸡肋的问题,杨修是“见传‘鸡肋’二字”就知道丞相意欲退兵。 师:鸡肋和退兵有关系吗?

生12:把攻打的地方比作“鸡肋”,“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现在是“进不能胜,退恐人笑”,简直与“鸡肋”无异。

师:杨修是了解曹操的心事,你呢又悟透了杨修的心理,你真不简单!现在请让我们看大屏幕: 【幻灯片展示】

破解门中“活”

破解一合酥

破解“鸡肋”口令

破译操梦中杀人真相

破译操试子才干

破译操问军国大事

师:杨修的“真知”体现在善于破解、破译上。杨修既能猜心事,又有洞悉才能,处事果敢,料问如神。所以后人有诗赞曰:

【幻灯片展示】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师:难怪夏侯惇感慨——生:“公真知魏王肺腑也”!师:“公真知魏王肺腑也”!然“公真知魏王肺腑”吗?

【幻灯片展示】真知?

生13:杨修对曹操对他的忌讳一点也不知道。

师:何以见得?生13:文中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数”字应读“shuo”音,“多次、屡次”的意思。请同学们一起将这句话读一遍。生齐读—— (杨修以何罪名命赴黄泉,被押上断头台的 ? (惑乱军心)

漏泄言教

,交关诸侯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泄露国家机密罪、结党营私罪、妖言惑众罪。

若没有这一事件,曹操是不是就不会杀杨修?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 依据: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师:文中的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杨修的“恃才放旷“呢?

生14:课文第2段开头第一句:“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这里的“便”字,可以看出。

师:“便”什么意思?生14:“便”的意思是“就”,体现了杨修擅作主张。 生15:第5段,“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中的“竟”字。 生16:第7段,“修知其事,径来告操”中的“径”字。 师:“径”作何解?“其事”指的是什么事?

生16:“径”就是“直接”,“其事”是指“曹丕用大簏装吴质进内府”之事。“径”可以看出杨修做事草率,根本不考虑后果。

生17:第6段,“惟修知其意,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句中“指而叹”。 师:很好,我们读书要善于从字缝中去读,确实,刚才同学们所谈到的“便、竟、径、指而叹” 这些字眼体现了杨修的放旷。同时,我们读书还要从不经意处去读。文中杨修的语言共出现了5次。罗贯中老先生在写作时注意到了用词的简练,做到“惜墨如金”,把杨修说话时的神情动作都省略了。请看屏幕…… 【幻灯片展示】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_________ 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

师:现在我们想把文章拍成电视小剧,如果让你当导演,请你给杨修的扮演者指导一下说话时的神情动作,来体现杨修的“放旷”。

生18:让杨修的扮演者两手背腰,矫首昂视,捋捋胡子,大笑曰……这样就更能体现杨修的恃才放旷。 生19:杨修的扮演者应该迈着方步,环顾四周,在其他人面前来回地踱。

师:正当杨修洋洋自得,被旁人誉为“真知魏王肺腑”之时,想不到死神却悄悄地向他走来,杨修的恃才放旷招来曹操怎样的态度? 【幻灯片展示】

杨修的表现 破解门内“活” 分食“合”中酥

道破梦中杀人真相 密告簏里藏人事件 教授曹植斩杀门吏 预设答条蒙欺孟德 破解口令,擅自行动

生21:破解门内“活”——心甚忌之。 生22:分食“合”中酥——而心恶之。 生23:道破梦中杀人——愈恶之。 生24:密告簏里藏人事件——愈恶之。

曹操的态度

生25:教授曹植斩杀门吏——大怒,亦不喜植。 生26:预设答条蒙欺孟德——大怒,已有杀修之心。 生27:破解口令,擅自行动——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问:抓住了曹操的心理描写,而且这种恨是逐步升级的,最后把杨修杀掉。那文章又为什么安排曹操先杀掉杨修,后作出解释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这是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方法,因为文中所写的事件都是发生在“鸡肋”事件之前,后文又谈到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所以是插叙。这样可能会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有几个词可以看出来是插叙。在“改门”事件这一段,第一句有 “原来”一词,可以猜测出要么是插叙要么是倒叙,还有在杨修教曹植作答一段,最后有“曹操既杀杨修”一起连起来看应该是插叙。这样写可以使情节跌宕起伏。

★如果平铺直叙,文章显得有些平淡,运用插叙,可以使情节跌宕起伏,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师:杨修曾慨叹曹操的近侍是“梦中人”,想不到他自己也成了“梦中人”。表面上杨修是“真知魏王肺腑也”,实际上是“真不知魏王肺腑也”。恃才放旷的杨修碰到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待他的只有断头台。关于杨修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你认为他的死因是什么?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关于杨修的死因,如果深入探究,你觉得根本原因有哪些呢?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因为杨修恃才放旷、卖弄才华,狂妄轻率。(恃才)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因为曹操多疑奸诈、虚伪残忍、妒才忌能。(忌才) 其三: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

——杨修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和处理政治斗争的能力,在政治思想上与曹操不同。 【幻灯片展示】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明 李贽

“太祖(曹操)既虑始终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 陈寿《三国志》

“祢衡之死,是因为他太不了解人;杨修之死,则因为他太了解人。而且,他们又都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 易中天《品人录》

对于杨修的死历来众说纷纭,聪明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后果。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要三思而行。所以,易中天说:杨修之死是因为他太了解人,却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人与人之间究竟应如何相处。 对于杨修的死因,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在这里,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对此一争高下,而是要学会能够以人为镜,以史为鉴,学会如何来认识、解读人物。

师:假如你是才华横溢的杨修,如何与曹操相处,才能做到相安无事,真正体现“大智慧”? 【幻灯片展示】 真知!

生28:对自己的言行收敛一点。

生30:做人要谦逊一些,不要太张扬。

师:这不是和我们现在的“张扬个性”相矛盾吗?

生30:我说的是在曹操这样的上司面前不能太张扬,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忌才。

师:老师很喜欢你刚才所说的“太”字。不要“太”张扬,因为张扬过了头就成了张狂!

(师板书:张扬不张狂!)张扬引导成功,张狂导致失败。个性要张扬,做人不张狂!

我们做人应该张扬个性,但不能张狂;人格应该独立,但不能特立独行。(师板书:独立不特立) 拓展思考

从杨修之死我们得到什么人生的启示?

• 做人要谦逊

不可恃才放旷

更不可狂妄自大

师:假如杨修身边有朋友经常在他的身边提醒,也许杨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岁就命丧九泉。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华山脚下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凄凉地,古今行人少问津,不免让我们产生无限的伤感。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杨修和纪晓岚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做法?

1、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纪晓岚是一个怎样的人?与杨修的恃才放旷是否一样?) 审时度势

2、对于杨修之死,同学们一定深感惋惜,也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说。下面就请同学们依照这一句式跟杨修说几句话:杨修,你才华横溢,聪颖过人,可惜身死因才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六、总结。

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杨修的死因,品评了人物形象,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韩非子说:“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杨修之死不仅在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更在于个人不拘小节,缺乏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明于知人,暗于知己,希望学习这篇课文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做人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

(恃才)

(忌才)

杨修---------------------矛盾冲突------------------曹操

鸡肋事件

恃才放旷

改建花园门事件

心忌之

妒贤嫉能 才思敏捷

分食酥饼事件

心恶之

残忍歹毒 卖弄才华

杀近侍事件际

愈恶之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告发曹丕事件

愈恶之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教植斩吏事件际

操大怒

刚愎自用 无视军纪

教植作答事件

欲杀之

阴险狡诈 目中无人

厚葬杨修

师:假如杨修身边有朋友经常在他的身边提醒,也许杨修就不至于才活到34岁就命丧九泉。可怜、可悲、可叹啊!他死后葬在华山脚下的河湾村附近。华山脚下仅存墓碑一块,墓碑上刻的内容也只有:“汉主簿杨修之墓”七个字。千古风流人物,死后葬身荒山野岭凄凉地,古今行人少问津,不免让我们产生无限的伤感。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选角度在杨修的墓碑上写点东西,可以是墓志铭,可以是挽联,还可以是打油诗……(学生为墓碑写文字)

生32:可怜可怜……可悲可悲……可叹可叹……

师:你是一咏三叹。

生33:才华横溢做主薄,恃才放旷保命难。

师:你有杨修之才,短短时间就拟了一幅对联,而且包含了两个成语。 生34:假如看透不说透,怎会无端断了头? 师:不错不错,启迪后人要多用眼少用嘴。

生35:为人不可恃才放旷,做事定须三思后行。

师:你从为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警戒后人,很有哲理啊。

师: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老师心情很是凝重,我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常情不能自已。思考了很多,比如“假如宽容和谦逊握手那该有多好”,比如“杨修遇到刘备又会如何?”……老师把在备课中的思索感悟形成了文字,并作了配乐朗诵。现在我想把她献给同学们——

【幻灯片展示】(一段已经配好音乐的朗读文字随朗读的速度自动缓缓上移) 曾经的风流才子,当年的刀下冤魂,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厚重的书卷一页一页地翻过去,鲜活的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过场,是非功过、善恶得失、进退荣辱,成败臧否,聚讼纷纭,我们为杨修恃才放旷遭身死而扼腕,为曹操奸诈狡猾灭人才而悲愤。

杨修悲剧性的命运,昭示了性格即命运的真知,斯人已逝,作为生者,我们可以选择才华毕露、放旷直言的张扬个性,我们也不应该回避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看着那些渐行渐远的先人们,我们不妨让“才”与“智”握手,让我们的生命更行更远,成为重持久又重进取的大写的“人”。

音乐声止,宣布下课。

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用人唯才,抑制豪强。

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

精兵法,善诗歌。

鲁迅语: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至少是一个英雄。

C、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为什么不杀夏候惇? 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曹操决不会杀他的爱将夏候惇,但也要装装样子,以遮盖众人耳目,表示自己能公平地处理这件事情。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 2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说课稿

杨修之死教案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杨修之死原文 之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