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校本课程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00:10: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校本课程计划

* * *

中 学

2013.8.25

***中学校本课程计划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的指导性文件精神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规定:在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至少获得6个学分。这样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都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要求学校将校本课程列入学校整体课程规划中,确保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质量。

2、我校的教育哲学及办学思想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学校发展遵循“三高三新”的办学原则,即“高起点、新体制、实行现代化管理;高标准、新思想,组建高素质队伍;高质量、新方法,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学生的需求评估 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通过在学生中的调研,已形成了学科提高、学科拓展、体艺技能及方法讲座四大类。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还要再次调查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进行调整和重组,构建新的校本课程体系。

4、学校、社区课程资源的评估

校本课程的设置还必须考虑到课程资源的问题,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的保障。没有这种可能性的保障,再好的课程也是一种理想。学校社区的公共资源、人力资源,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条件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要每隔一个时间段就对课程资源进行一番评估,及时进行课程资源重组,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和有序地进行。

二、我校校本课程课的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6、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防事业。

7、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学校为本。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根据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校本课程必须反映学校的办学特点,利用学校现有的和社区可开发的资源与条件,表现学校师资教学特长,从而形成校本课程。

2、学生优先。校本课程是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个性要求的课程。教师开发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切忌开发远离学生需要,不切实际的课程或国家课程已有的课程。

3、开放合作。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教师潜力,形成合作互补,使课程开发特色突出,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体现开放性。

4、集体审议。教师开发的课程必须通过备科组、教研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等三个层次以上的审议,通过认真修订,严格审核后方课开课。

四、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结构

1、开发方式:一是对国家或地方课程的改编与整合,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校本开发;二是对学科课程的拓展与提高;三是对体、艺、劳活动的课程开发;四是对学生学习、做人、处事的方法的课程开发。

2开发课型

(1)学科提高类(I)-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英语等在内的兴趣提高课。

此类课程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科研能力。通过活动和辅导,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这样可培养一批参与各级竞赛的学科尖子,为国内、国外名牌大学输送精英人才。

(2)学科拓展类(II)-此类课程是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要求和发展需要所开发的,是学术性课程的拓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体艺技能类(III)-此类课程旨在增强学生体制和运动协调性,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国际教育的经验上看,学生在运动方面的交流,在艺术欣赏、器乐合奏及合唱方面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4)方法讲座类(IV)-此类课程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以及自律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进取、开拓、创新精神。

(5)交流协作类(V)-此类课程以演讲为基本载体,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此类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它现实的意义,在国际教育的视野下,演讲能力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手段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我们的学校校本课程应该给一席之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锻炼、提升沟通交流能力的平台。

3、开发流程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特点,以备课组为单位参与开设选修课或活动课。课程开发流程为:需教评估——目标确定——框架建构——课程申报——课程评议——选课指导——班级组建——评价反馈。具体操作为:教师拟订目录,写出《课程纲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经备科组、教研组初审,报送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列入选修课程,提供给学生选择。

4、课时安排及学分分配 各年级每周为5课时。

五、我校校本课程的评价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是否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导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1)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3) 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4) 学生家长的反映;

(5) 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1) 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教师在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3) 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4) 学生家长的反映; (5) 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备科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

2、学校聘请中心校的相关领导来校担任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导处、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绩与教师的各项评聘挂钩。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等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