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学《一去二三里》教案照片反思.6.1

发布时间:2020-03-03 01:26: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学教案《一去二三里》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2.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2.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3.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谈话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基本部分

(一)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 \"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分组学习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三、结束部分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四、延伸部分

动作创编

五、活动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饮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的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我们班的孩子对小写的1致10数字比较熟悉,对于大写的一致十比较陌生,所以我通过“手拉手”让孩子加深对大写数字的认识。这一设计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孩子很愿意参与,也学到了知识。上课时还特意配上两幅插图。图一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让幼儿更好的从视觉上感受古诗的意境。在幼儿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后,我先念了数遍古诗,让幼儿初步感受,再让幼儿轻声的跟诵,紧接着再让幼儿跟着老师的后面开始大声诵读这首古诗,最后我们为这首古诗配上动作,和幼儿一边读古诗一边做动作,这样便于幼儿记忆。幼儿念得很起劲也很开心,似乎融入了古诗那优美的环境之中。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国学《一去二三里》教案照片反思.6.1
《国学《一去二三里》教案照片反思.6.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