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0:27:02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意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生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会数数吗?咱们一起从1数到10吧!(兴致勃勃地数数)l—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教师一边范读诗题一边板书诗题)这就是诗题,谁来读诗题? (指名读,齐读诗题)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老师还有个小小的要求,读完之后不懂的可以同桌之间交流。(学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学习情况

1)抽读卡片,重点引导读“

四、

十、三”,注意平翘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借助画面,感悟诗意

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老师要奖励大家,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小山村看看,好吗?(好)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山、房子、树、亭子、花)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想不想去看看那美丽的小山村?(想)

1、那我们就走进些看看,你看到了什么?(两个小孩在走路)

2、我们往前走了二三里远的路,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你们真会观察,这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飘出袅袅炊烟呢!(出示卡片“烟村”)谁愿意把“烟村”这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

3、往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亭子)在这样的亭子里,游人可以休息,还可以看风景呢!(出示卡片“亭台”)谁愿意把“亭台”这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

4、再看看近处,你又看到什么?(鲜花)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朗读介绍给大家。(读得较投入)我听出来了,你站在亭台上欣赏远处美丽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大家再想象一下,这些花都有哪些颜色?(指名几个学生回答:黄色、红色、粉红色、蓝色„„)真是五颜六色,多美呀!谁再来读一读?

5、你们一个个都成了小诗人了,将小山村四周的美景都读出来了,我也想和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师、生齐读)

6、范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背诵古诗

五、总结

同学们,虽然我们不能真的到那个宁静的小山村去看看,但是今天我们通过读、看、想仿佛已经让自己置身于那幽静、美丽、古朴的小村庄中,体会到诗人的感受。有的同学还试着将它背了下来,像这样的课就叫做古诗诵读(教师板书:古诗诵读)。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在古诗诵读课中学会更多的古诗。

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古诗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推荐第2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 3.初步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4.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 3.初步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语文书、学生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汉语拼音我们已经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认汉字了,开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一去二三里》,生齐读课题。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认读,你们看,这是在数学上用的数字,大家认识吗?那么在语文上又是怎么写的呢?(师生共同找朋友)播放《找朋友》的音乐,活跃气氛。

二、认读生字

1、“小朋友们真会找朋友!老师把你们找的朋友出示在黑板上,快看,你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好他们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自由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同桌互读)

2、,老师要给你们加大难度了,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打乱顺序读

3、小朋友们学习能力真强,这么快就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老师相信你们有更大的本领,谁能够给这些生字宝宝找找朋友呢?生扩词说句子

4、刚才小朋友们表现真出色,个个本领大,老师忍不住要夸夸你们,奖励你们玩yh 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y一个游戏:摘南瓜

过渡:小朋友们真厉害,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老师知道你们也学累了,放松一下,听听音乐,欣赏一幅美图!你在图中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谁想说一说?(指名说,相机评价)

你们知道吗?古代有位诗人,他也看到了这美景,于是写了一首诗,而且把刚才我们学的十个数字写在了一y 7 nh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快读一读诗吧!

三、初读古诗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准字音,读yyyyn通诗句,有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字和同桌交流一下

3、老师来检查一下小朋友们的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注意评价和纠错)

4、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听一听老师在读每句诗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师范读,学生听)

5、想不想和老师一样读古诗? [出示课件:分句的古诗]“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古诗。”

四、再读古诗

1、这首古诗美吗?你喜欢吗?让我们带着喜欢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古诗吧!老师建议你们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美景,老师相信你们这一遍能读得更好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这一遍又进步了,你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觉得这个山村美吗?(齐答)是呀,这个山村的确很美。村里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和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们喜不喜欢这首诗啊?”(齐答)“谁已经会背诵了?让我们一起把古诗背诵一遍好吗?”

五、指导写字

1、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作用。[出示课件:田字格] (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个小格的名称。)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一”应怎样写。

3、[出示课件] 认识笔画“横”,讲解“一”的写法。(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4、“除了‘一’我们还要来写其它两个字。[出示课件“

二、三”]这几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都是由“横”组成的)

5、在课本上练习写“一”、“二”、“三”这3个字。

六、布置作业。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推荐第3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安阳开三小 张艳芳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

老师把一至十的生字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连线。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平翘舌音的区别,读准确。)

三、学习古诗

这十个数字手拉手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游玩去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打开课本观察图画,并朗读小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四、写字

(写字之前和学生一起做一个手指操,用以放松手部的肌肉。)

出示田字格,用儿歌来介绍: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来帮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

一、

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1.都是由“横”组成的。

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

推荐第4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联系生活识字,结合图画识字学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识字的快乐,喜欢识字。

2、感受乡村风光的美。

【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图中事物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感悟儿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数字卡片

生字卡片

“四线三格”和“田字格”样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巧识生字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大家欢迎!)

1、创设情境:同学们,数字王国里有十大元帅,你们已经认识它们了。今天,老师把他们请来作客,来,看看老朋友吧。(教师随即贴出数字卡片。) 师:请同学们读一下黑板上的这些数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些数字宝宝都有同胞兄弟,读音和它们一模一样,只是长相不一样,你们想认识吗?

2、做“找朋友”的游戏,将汉字“一”至“十”与数字对应起来。师:现在我把“一”至“十”十个汉字发给座位上的同学,你们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朋友,站到与数字对应的位置。看看哪些小朋友找得又对又快。

(播放歌曲“找朋友”,游戏开始。)

3、表扬顺利完成游戏的同学,要求学生借助数字自读生字。

设计意图:孩子欢欢喜喜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就应该让他们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喜欢学习语文,喜欢识字。充分利用师生手中的卡片,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结合课文插图二进一步识字。(幻灯片出示插图) 同学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4、抽读。重点强调“四”和“三”的声母是平舌音,“十”的声母是翘舌音。

5、全班齐读。

6、去掉拼音读。

设计意图:让课堂生活化,活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巧妙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借助数字的读音认识生字,让学生学得轻松。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师:小朋友,10个数字娃娃的同胞兄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0个生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教师板书诗人名和朝代),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师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师:多美的图画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吗?(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练习说话。)

师: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美丽的插图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我会写。

1、认识田字格(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 出示“四线三格”样板和“田字格”样板,让学生选择。

2、今天,我们帮“

一、

二、三”安个家。

3、出示“一”“二”“三”。设问: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由“横”组成)

4、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5、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6、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7、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⑤这三个字怎么写才最漂亮呢? ⑥学生描红,临写。

⑦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红星”。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无需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醒、强调。学生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四、拓展训练,丰富积累

1、出示《咏雪诗》,学生自读。

咏 雪 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2、老师指导朗读。

3、猜一猜。

4、游戏:我会说。(学生自由选择本课的生字说话。)

设计意图:补充小诗《咏雪诗》,旨在复习巩固生字(因为诗里含有本课的生字),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五、巩固练习

1、找一找。(找找周围哪些地方有我们今天学的生字。) (班牌、日历等)

2、我会对。

(教师在黑板上画动物或植物简笔画,学生数数并指名把对应的汉字贴在下面。)

设计理念:通过“找一找”、“我会对”的实践活动,既复习巩固了生字,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

六、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推荐第5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难点是分辨“八”和“入”。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用学会的汉语拼音本领去学习汉字和文章,你们有兴趣吗?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拼音,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中有哪些数字?用铅笔圈出来,拼拼拼音读准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自由读诗歌。

5.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同桌一起读一读。

6.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刚才脑子里看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巩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

2.巩固字形:和生字说再见的游戏。(读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领奖游戏。老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上台领奖。

一生说:我得了第—名。

众生说:对对对,你得了第—名。

3.读《咏雪诗》。

二、写字。

1.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认识笔画“一”。

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师范写。

3.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4.指导写字。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5.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推荐第6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一去二三里)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一篇古诗诵读。这首诗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短短的20个字中,就有10个数字,这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清远、恬淡、秀美的山村风景画。

全诗描绘的意境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村子里有几户人家,山顶上有几座小亭子,路旁盛开着美丽的鲜花。

诗中的“

二、三”虚指方圆之地,“

四、五”泛指村落之小,“

六、七”体现亭台之隐约可见,“

八、

九、十”形容山花烂漫,多而绚丽。

整首诗朴实有趣,琅琅上口,令人回味不已。

[教学目标]

1.会认“

三、台、

六、

十、花”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l

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变“逐字逐句地说文解词”,为“以情激情,情中导学的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步人诗境。低年级古诗诵读的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引人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突破学生思维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时情景与思维脱节的难题。

2.自读自悟,了解诗意。让学生不断地在自主朗读、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诗意。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加深对古诗的了解,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相机纠正“二”“三”的发音)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要读准字音哟。(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几个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读读这5个宇。读准了,一起夸夸他;没读准,一起帮帮他,好吗?(学生分组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出示“台”、“六”、“花”)这3个字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快快开到——”(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带读,提醒学生读准后鼻音)

(5)(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写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在花儿的反面,藏着一个字词宝宝,如果你能正确、大声地读出它的名字,这朵花就属于你了。

①(请学生上台随意翻卡片认读)读对了,大家鼓鼓掌;没读准,大家摆摆手。

②请读对了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一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5.(出示第

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2)谁愿意把第

一、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

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出示第

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2)请把你看到的美丽景色介绍给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一个读第

一、二句,一个读第

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看吧.

(配乐齐读)

四、借助游戏,背诵古诗

1.过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2.(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卡片盒,在盒子里有这首古诗的每个字)每组四个人,共同将卡片摆成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然后,第一个人朗读古诗的第一句,第二个人接着朗读第二句,依次类推,看哪组摆得快,读得好。(学生练习)

3.请你当个小小宣传员,介绍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学生自由背诵,用击鼓传花的方式指名配乐、配画背诵)

4.小结:听了你们的诵读和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五个整体认读音节和三个三拼音节。

2.激趣导人: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工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二里。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4.摆-摆。

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男女生分别齐读。

六、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七、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学生练写。

八、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

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

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

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

认真学,常练习,十

四、四

十、四十四。

教学追记: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㈠、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㈡、看图说话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㈢、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2、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3、学生自己练读。

4、指名读,集体评价。

5、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㈣、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㈤、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

一、

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推荐第7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知识。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3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让学生学会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学会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3、通过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并学会赞美美景。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认识一种笔画“-” 教学难点:

能在田字格中端正、匀称地书写生字,并能辨认“

八、入”和“

九、儿” 学生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没有识字基础,今天第一课识字,主要提起兴趣。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语

教师拿出1根粉笔问学生: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几根粉笔?然后又拿出2根、3根问学生,学生一一作答,教师及时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学得棒极了!这一节课啊,我想同大家一起学习用我们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数字,好吗?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出示本课插图

1、教师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2、介绍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是这幅画。板书课题:1.一去二三里

3、学生自读课文题目,说说怎样认识这几个字。重点指导认读“去”和“里”。

三、朗读儿歌

1、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横线。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5、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四、指导朗读

1、再看图,学生评论:你认为这个地方美吗?你能不能把你看作画中的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指名发言。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表达。

4、再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第二课时

一、全班朗读童谣

二、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

(二)的读法。

(二)了解字义

1.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

2.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 练习书写生字:

1、认识田字格。教师介绍各部分名称。

田字格,田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竖中线,横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生字:

一、

二、三。(1)学习一。

①指导书写一

教师在田字格中间写一,并提问这个笔画叫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告诉他们叫“横”。

②观察横的写法,应该怎么写,写在田字格什么位置?(从左至右,起笔稍重,写在横中线上。)

③教师边说写法边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仿写。

④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中出现的错误。 ⑤请学生上台书写,看谁写得正确、漂亮。 (2)学习二。

①学生仔细观察“二”,说一说“二”是怎么组成的,两笔有什么不同,各在田字格中占到什么位置。

②学生自由讨论:“二”有两横,上横短,下横长,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③教师指导书写。

④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写“二”,教师及时纠正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学生自己学习书写“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总结书写“横”的规则。

①学生自由讨论。

②教师引导归纳:尽管笔画都是横,但在写横时长短要根据字而定,而且写时要从上写到下。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在家庭作业本上练习书写“

一、

二、三”,并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2.互相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实践活动。

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班级牌、黑板报……

五、作业布置。完成字帖相应练习。

推荐第8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难点理解诗歌的意思,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汉字的艺术美。 课前准备:

ppt,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拼音,激趣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同学们,请看看图中画了哪些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要求把一句话说完整。

2、指名说。师述说:有一个山村,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1”。(板书课题)

4、指名读课题,齐读。

三、认识生字,激发情趣:

1、孩子们,在学习儿歌之前,我们还需要认识几位汉字朋友,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才可以进入汉字王国。

2、那你们想不想交这些汉字朋友啊?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

四、

十、三)

4、摘苹果的游戏(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读。

2、(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自读)。

3、你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听一位老师给我们读吧。

4、(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5、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6、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去感受这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A.闭上眼睛B.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五、认识田字格,学写生字:

(一)、认识田字格。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宝宝的家是四线三格,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二)指导书写“一”。

1.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2.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跟她一起说(边写边说)(书空)。

3.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书空)。

4.我们来学写“三”一起读。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电脑老师写一遍(书空)。

5、学生先描红,再写生字,教师巡回指导。

六、升华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儿歌《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以后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结交更多的汉字朋友。

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推荐第9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大致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乡村景色的美好以及生活的快乐。

3、学会读诗、喜欢读诗,注意体会诗的节奏感,学会停顿。重难点:

正确、有感情的课文,学会停顿,注意诗的节奏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本插图 教师准备的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故事一边想象,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星期天,有两个小朋友出去玩。他们走了一二里路,来到一片山坡上,他们往远处一看,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冒着烟呢,数一数,有四五家呢。他们又看见远处的山头上有几座凉亭,数一数,有六七座呢。他们往路两边一看,呵,好美呀!路边的树上开满了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好多呀!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看到什么?

1 生:两个小朋友、几户人家、凉亭、花…… 师:同学们,这幅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课件出事这幅图(课件出示)

师:想一想,这幅图说出了哪一首是的意思? 生:一去二三里。 师板书课题,同学齐读。

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生:小红花。

师:老师今天看了谁在课堂上表现最好,就把小红花奖给谁,想不想得到它们?

生:想。

二、初读诗,整体感知

师:相信同学已经提前预习过这首诗了,现在有谁想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诗,教师或同学评价,奖励小红花。

师:看到同学们读诗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了,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有感情地读诗,同学认真听。

师:老师读完了,我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老师读的比较慢……

2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读诗的时候,在某一个字或词语后面就要稍微慢一些,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也就是停顿,这就是诗的节奏感,大家以后读诗也要这样,好不好呀?

生:好。

师:老师现在再把这首诗读一遍,同学们在下面小声跟着读,看看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了?

师生合读。

师:现在有谁能按照老师刚才读的方法给大家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读诗,教师或同学评价,奖励小红花。 学生齐读。

三、结合图片,联系生活,了解诗意

师:现在大家都会读诗了,都是小诗人了,但还要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好了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师:大家看看这首诗写了那些美丽的景色? 生:烟村、亭台、花。 师随机板书。

师:真棒呀!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 师指导学生说出这些景色的具体位置。

1、烟村四五家

师:这两位小朋友走了二三里路,看到了烟村,亭台和花等等

3 美丽的景色,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师指出课件上的烟村这块。

生:几户人家。

师:对了,这里有几户人家,为什么作者不说人家而是烟村呢?大家想想烟村到底是什么烟?

师课件出示三幅炊烟袅袅的图片。

生:是村子里的人们做饭时从严村里冒出来的烟。 师:真聪明呀!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我看见烟囱了。

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村子里的人们做饭时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叫做炊烟,跟着老师读,(炊烟),被这些烟所笼罩的村子就叫做烟村。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既然在做饭,老师看到一桌香喷喷的饭菜了,大家想想人们吃饭时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师:谁能用高兴的语气给大家读一下这句诗? 师课件出示烟村四五家。

生读诗,教师评价并奖励小红花。

2、亭台六七座

师:近处的烟村我们看到了,那么同学们往远处看,看到了什

4 么?

生:亭台。

师课件出示亭台的图片。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亭子。 生:塔。 生……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些就是诗里面所说的亭台,现在人们叫它亭子,古代人们叫它亭台。

你们在哪见过它们? 生:在公园里。 生:在高山上。 生:……

师:看来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了,那么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生:用来乘凉。 生:用来休息的。

师:说对了。那么谁想把这句读给大家听呢? 师课件出示亭台六七座。

生读诗,教师评价,奖励小红花。

3、八九十枝花

师:大家在看看这首诗,仔细观察,这首诗里出现了大量的什

5 么?

生:数字。

师:那么大家在想一想,诗里写的这些美丽的景色哪个最多? 生:花。

师课件出示五颜六色的花。 师:这些是什么? 生:花。

师:这些花美不美呀? 生:美!

师:不仅是花最多,而且花的什么也最多? 师指出课件上换的颜色并适时提醒。 生:颜色。

师:你们还知道什么颜色的花吗? 生:紫色、白色、蓝色……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词语,课件出示。 生:五颜六色。

师:五颜六色就是各种各样的颜色,谁会做这个小练习? 师课件出示五颜六色的( )

生:五颜六色的彩笔、花、彩虹、衣服…… 师课件出示其他有关数字的词语,加强学生记忆。

师课件出示《咏梅》,让学生借助拼音慢慢读出来,它也是关于数字的一首诗。

四、再读诗,学会停顿 师课件出示整首诗。

师:现在老师已经把这首诗该注意停顿的地方已经标出来了,学习了诗的意思,读起来就更容易了,现在有谁想读呢?

生读,教师与学生评价,奖励小红花。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呀!现在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一去……

生:二三里。

师生合读,男女生合读,同桌互读,齐读。

五、谁想当小小导游?

师:现在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商量了要想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村美丽的风景,要求就是把这首诗美美地读给大家听,谁想当?

学生赛读,争先恐后。

师:大家读得都不错,老师犯难了,现在我要和他们商量一下。 ……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村子里的人们决定让咱一一班的所有小朋友都当他们的小小导游,大家高不高兴呀?

生:高兴。

师:现在大家把后面的听课老师当做大家的评委,把这首诗美美地读出来吧!

学生齐读这首诗。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不错,看看今天谁拿的小红花最多,

7 大家以后都向他学习好不好呀?

生:好!

师:真不错!下课!

六、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烟村

亭台 花 课后反思:

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我教的是第一课的第一课时。 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太过于追求课的完整,使细节不细。课堂上,仍然有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开小差,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很好的倾听习惯。朗读时还要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增强朗读的趣味性等等。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拼读的能力。由准确、熟练的拼读音节逐步过渡到直说。

2、利用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遵循已知到未知到规律。

3、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还要多向老师们学习,不断更新与提高新课改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

推荐第10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 认识笔画“——”,能在田字格中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生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初步感受童谣中表现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 教学课时:二课时 ? 第一课时 ?

一、拍手游戏导入新课学习

1、? 做数字拍手游戏

2、? 导入新课

师说:这些数字宝宝真是太可爱了,他们不但可以编进游戏中,还可以编进诗里去呢!请听 (课件播放|配图诗朗读)

3、? 点明课题、出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谣《一去二三里》,它就在我们的书上

二、读准字音,学会正确地朗读童谣

1、提出朗读要求

小朋友一定很想读了,但是等一等,先听听要求,把每个音节都拼读准确,特别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遇到不会拼读的可向附近的同学请教,也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辅差

3、了解学生读童谣情况 谁会读童谣了?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听,要特别留意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读得怎样

(有读得不准的,请生指出帮其正音,全班读读易错的字,特别是“烟、村、亭、

四、十”等)

(2)把易读错的字集中起来再读读 (3)拿起书本,一起把整首童谣读一读

三、进一步认识生字

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拼读音节,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已经会读这首童谣了。

1、找出数字宝宝

拿起笔把躲进童谣里的十个数字宝宝圈出来再认一认

2、按顺序认读带音节数字

利用课件有顺序地出现带音节的数认字宝宝,开火车跟这些宝宝打招呼

3、打乱顺序读去音节数字

自由读,不会的看看书中的音节。 两人抢读

4、找朋友游戏 规则:事先老师已经发给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是以不同文字形式表示的十个数字宝宝,有中文、阿拉伯、英文的。大家离开位置自由组合,找到表示同一意思的数字拉起手,然后一组组汇报。

5、课件出示“先、里”学习这两个生字

师:还有两个字宝宝要和你们打招呼,它们是谁? (11)组词比赛 师:“先、里”说他们的用处可大了,可以组成很多词,我们男、女同学比赛一下,看看他们谁组的词多。(帖出男、女生头像,在下面划“正”字,以决出胜负) (2)用“先、里”说话

6、进一步认识数字的意义

师:十个数字宝宝又来了,他们说:“我们啊,跟人类的生活联系最紧密了,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我们的存在,不信,你看看自己,看看周围,想一想,一定能找到我们的。(钟、日历、电影院、门牌号,引导学生发现人体组成部分的数量,自己学习用品的数量,教室里各类物品的数量以及听课老师的数量。不但能发现显性的数字,还能发现隐性的数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字宝宝,加深了对数字意义的认识,又进行了数字的运用,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作用和魅力,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四、再读无音节童谣,巩固识字

课件出示被脱掉了帽子的童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学写字(重用课件指导)

1、认识田字格(横竖中线,左右上下格)

2、指导“

一、

二、三”书写 (1)认识笔画“——”,书空一遍 (2)讲解笔顺

(3)跟着电脑博士在空中写一遍 (4)描一描 (5)?师范写

(6)?生练习书写生字

提前写好的读读老师送给你们的诗歌 《数字歌》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生字

课件出示看图填字题,请学生做一做

二、再读童谣,深入体会童谣意境

1、读书指导

师:我们读书啊,不光是用嘴巴读,还要用心去读,怎么样是用心读呢?就是我们啊,读到什么想到什么,边读边想,仔细领会,这样子读,才会读得更有味,更吸引人。

2、自由读读,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你读时想到什么了? 释疑:“二三里”(点击图片解释绕操场跑道四五圈) ??? “亭台”:亭子 ??? “烟村”:冒着炊烟的村庄

4、看课件情景朗读童谣,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中去朗读,披文入境,更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内涵,感受语言文字表达的魅力,初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

5、配乐朗读童谣(站起来读)

三、知识链接

朗读诗歌《咏雪诗》谈谈体会

四、做做随堂练习?

第11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诗意,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 【教材简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这篇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他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书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古诗巧妙地把一至十10个数字镶嵌其中,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学生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课文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古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初步认识田字格,认识笔画“一”。

2、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3、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

1、四朵花、五条鱼、六支笔……的图片,1——10的数字卡片。

2、课件。

3、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1、抽读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这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迁移出相应的十个汉字的发音。

2、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可真聪明。古时候有位诗人还把这十个数字都写在了一首诗里呢!想学一学吗?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1、学生自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评议正音。

3、再自由读古诗,用笔圈出1——10十个汉字,并想个好办法把这十个汉字记住。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和用字情况,提示“四”和“十”的发音。

5、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字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并交流记忆。

6、齐读生字。

7、在学生把十个汉字都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引读法师生共读古

诗。教师读前两个字,学生接后面的部分。

8、同桌互相练读,然后男生、女生互读。

三、了解诗意,诵读古诗

1、你觉得这个小山村美吗?古诗里是怎样将它的美景写出来的呢?

2、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呢?你是读哪一句诗看到的?(课堂交流,随机出示相应诗句的课件,训练朗读)

●一去二三里

这个美丽的地方离我们不远,二三里路就到了。相当于我们学校到广场的路。

●烟村四五家

(1)解释“烟村”。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理解。 (2)指名读,齐读。 ●亭台六七座

(1)看到这些亭子,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自由说) (2)朗读。 ●八九十枝花

出示课件,喜欢这些花吗?为什么?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3、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书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你觉得这个地方美丽吗?把它的美丽读出来吧。

4、读得不错,要是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生加动作读古诗。

5、背诵古诗。

四、巩固认字成果

1、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生字卡片填空。(四贴到四朵花的旁边,五贴到五条鱼的旁边)

2、布置课外作业。请学生在自己周围找一找本节课的十个生字。如:班牌上的标志,教室里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找出来认一认,读一读。

五、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知道田字格的作用。用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和各小格。

2、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一”应该这样写。

3、教师范写,边写边讲“一”的写法。

4、学生练习书写。

5、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认识了12个汉字宝宝,学会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古诗,现在,我们要离开了,你舍得离开吗?那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读出来吧。

生齐读古诗。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

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可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礼物、生字果、小乞鹅等,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

第12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识字教学的第一课。本课是继汉语拼音之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课识字课,课文由一首儿歌和两幅插图组成,儿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而且巧妙地把一至十这十个数字镶嵌在儿歌中,富有情趣,读来琅琅上口。第一幅插图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儿歌的意境。第二插图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认识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学习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从“一到十”十个数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不集中,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们学会了汉语拼音,在数学中认识了10以内的数。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因此,这节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积累,借助汉语拼音和数的认识学习生字,利用图画学习儿歌和生字。 【教学理念】

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编写图文并茂,体裁利于朗读的特点,从观察入手,从朗读中寻求突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生趣,在乐趣中学习,在读书中提高。同时组织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再现生字,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朗读课文,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3个字;认识一种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联系生活识字,结合图画识字学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识字的快乐,喜欢识字。

2、感受乡村风光的美。【教学重点】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把图中事物和所学词语联系起来,感悟儿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数字卡片 生字卡片 “四线三格”和“田字格”样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巧识生字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大家欢迎!)

1、创设情境:同学们,数字王国里有十大元帅,你们已经认识它们了。今天,老师把他们请来作客,来,看看老朋友吧。(教师随即贴出数字卡片。)

师:请同学们读一下黑板上的这些数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些数字宝宝都有同胞兄弟,读音和它们一模一样,只是长相不一样,你们想认识吗?

2、做“找朋友”的游戏,将汉字“一”至“十”与数字对应起来。师:现在我把“一”至“十”十个汉字发给座位上的同学,你们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朋友,站到与数字对应的位置。看看哪些小朋友找得又对又快。

(播放歌曲“找朋友”,游戏开始。)

3、表扬顺利完成游戏的同学,要求学生借助数字自读生字。

设计意图:孩子欢欢喜喜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就应该让他们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喜欢学习语文,喜欢识字。充分利用师生手中的卡片,让学生动一动,演一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结合课文插图二进一步识字。(幻灯片出示插图) 同学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

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

4、抽读。重点强调“四”和“三”的声母是平舌音,“十”的声母是翘舌音。

5、全班齐读。

6、去掉拼音读。

设计意图:让课堂生活化,活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巧妙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借助数字的读音认识生字,让学生学得轻松。

二、初读儿歌,随文识字

师:小朋友,10个数字娃娃的同胞兄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0个生字。宋代有位诗人叫邵雍(教师板书诗人名和朝代),他把这些数字串在了一起写成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一去二三里》。(师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打开书,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师:多美的图画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吗?(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练习说话。)

师: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美丽的插图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课后双横线中的字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生:(自由谈。)

师:看来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呢!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要用到这些方法,认识更多的字。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把这几个字圈出来。(师在黑板上示范用圆圈圈出生字)

生:(学生圈划生字)

师:你们瞧老师也把生字圈出来了,你们圈对了吗?圈对了就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

生:(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师:看来大家都会圈生字了,真了不起!那么你们以后再碰到条形格中的生字也能像今天这样圈得又快又好吗?

(生回答。)

师:同座之间互相读读这5个字。他全读准了,夸夸他;如果他没读准,就请你帮他。

生:(学生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师:(教师巡视指导。)

师:全读准了的同学请举手,真了不起!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师:(出示“去”)谁来读?

生:(大声读。)

师:声音真响亮!

生:(读得准。)

师:字音读得真准!生活中有哪些词语和句子里面有“去”字?老师请同学说说看。(指名回答)

师:好极了。

师:(出示“里”)谁来读?

生:(指名读,齐读。)

师:边音读得真准!同学们知道“1里”有多远吗?

生:(摇头)

师:老师告诉你,我们的操场上红线画起的直跑道一条是100米,五条这样的跑道就有1里了。上体育课的时候去跑跑看。

师:让我们给它组词语吧。

生:(学生组词)

师:“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随机抽生字卡)

生:(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字音都读准了,相信大家再读古诗,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赶快自己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古诗)

师:大家看(师手指每行诗句),这首诗一共有这样四行,分别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行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顺。

生:(分行读古诗)

师:哪个小评委来评一评。

生:(积极地举手)

师:你真会听!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四行诗可以分成几句呢?

生:(回答)

师:你真会学习,还能结合以前学到的知识总结出规律呢!对了,每两行是一句,这首诗一共有两句,下面就请男生读第一句师,女生读第二句诗。比比谁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生:(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看画面,说感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儿歌的意境,感受乡村风光静谧的美。既感悟了儿歌内容,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语言。多种形式的朗读内化了学生的语言,积淀了语感,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三、学习古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

7、闭目感受小村庄的美,口述诗意。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三)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象,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

四、我会写。

1、认识田字格(我们知道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 出示“四线三格”样板和“田字格”样板,让学生选择。

2、今天,我们帮“

一、

二、三”安个家。

3、出示“一”“二”“三”。设问: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由“横”组成)

4、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

5、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

6、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

7、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

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

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

⑤这三个字怎么写才最漂亮呢? ⑥学生描红,临写。

⑦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红星”。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无需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醒、强调。学生们的潜能是巨大的,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合作交流,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获得发展。

五、拓展训练,丰富积累

1、出示《咏雪诗》,学生自读。咏 雪 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2、老师指导朗读。

3、猜一猜。

4、游戏:我会说。(学生自由选择本课的生字说话。)

设计意图:补充小诗《咏雪诗》,旨在复习巩固生字(因为诗里含有本课的生字),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六、巩固练习

1、找一找。(找找周围哪些地方有我们今天学的生字。) (班牌、日历等)

2、我会对。

(教师在黑板上画动物或植物简笔画,学生数数并指名把对应的汉字贴在下面。)

设计理念:通过“找一找”、“我会对”的实践活动,既复习巩固了生字,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

七、总结

你学到了什么?

第13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果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卡片) 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同学们,请看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小组进行讨论,要求尽量把图画意思说完整)

2、各小组派代表说。

师述说:有一个山村,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山上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山下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鲜花,你觉得这充满生机的村庄美不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3、作者把这个美丽的村庄写成一首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学?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1”。(板书课题)

4、指名读课题,齐读。

三、图文结合,学习课文

1、这么美的村庄,这么有趣的童谣,老师情不自禁地想读读,去感受这乡村美丽的风光,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A.闭上眼睛

B.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这么有趣的童谣,你们想不想去读?边读要边和童谣中的生字交朋友哦。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一”的变调)

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

(二)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还有什么问题?

(三)认识生字

1、再读课文,找出生字。

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出示要认的字,指名读,齐读。

3、你觉得这些字中哪个音或字形难读,难记的,给同学们提个醒。(

四、

十、三)

4、抽取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5、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去读。

五、指导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

2、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 (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

(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一)、认识田字格。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七、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一.揭示课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识字了.识了字我们就可以读书看报学到很多知识,大家高不高兴啊?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在齐读)

(过渡)要想知道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就跟着陈老师一起参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1.(出示图)首先看远处有那些景物?(房屋\袅袅的炊烟)

2.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一起说一遍“亭台”

3.我们再往近处看,近处有那些景物?(蓝蓝的天空\开得正艳的桃花\无忧无虑,快乐飞舞的小鸟)

小结:炊烟袅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组成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课文用一首诗把它描写了出来.你们想读吗?

(过渡):要想读好读对就必须把音节读准

二.复习音节

1(出示课文音节)请一位同学们又快又准地找出其中的整体认读音节.(yi si wu shi zhi )齐读一遍.

2(出示er )你们认识这个由特殊韵母组成的音节吗?请 读,读时注意舌头由平到卷,领读.

3(出示ting san cun)你能分辨两组韵母有什么不同?请你读出他们的不同.请XX读,领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拼音学得都不错,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三.读课文

1.(出示课文拼音)下面陈老师要求把音节连起来拼成一句话,先请小朋友自己试一试.(少量时间自由读)

2.你读熟了吗?那位小朋友敢来试一试?请四位小朋友一人读一句.

3.他们读得真棒,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请第一小组读第一句,依次类推.准备好了吗?起――

4.(出示拼音加汉字)下面我要求你们联系拼音读课文,这有一定难度,但陈老师相信这么聪明的你们只要认真读肯定会读.我先请四个同学试试,每人读一句.

5.他们读的真好,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还是每一小组读一句.

6.(出示古诗)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先跟老师读一遍,读诗的时候要加入一些感情,想想刚才那副美丽的图画,看见标点稍微停顿,不能拖声拖调.(领读)

7.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学生字

1.(课文显出生字)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生字了,这篇古诗要求我们学会的生字是“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读了这么多遍书有人肯定已经认识他们了.(出示卡片)我请小朋友带着大家看陈老师的卡片再拼读一遍.(请小朋友领读)

2.我折去拼音你们还会读吗?我们来开火车.(请两组小朋友)

3.我们重点来学习一 二 三,先看“一”一起读.你能用一组词或说个句子吗?

4.我们来学写“一”,“一”是由笔画“横”组成从左下格靠近横中线的地方起笔,向右横,当左右相等时在横中线上收笔,收笔要停顿.看陈老师写一个.跟我一起说.(边写边说)

看电脑老师给我们写一遍.

打开习字本(学生唱儿歌)试着描一个写一个.

5.我们再来学习“二”一起读.

你能用“二”说句话或组词吗?

二有个特点,第一笔比第二笔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二的两笔住在田字格的那里?

你们说的很对,看老师写,(板书)(二也是由笔画横组成,第一笔横短应该写在横中线上面,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的下面比较长.)

拿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6.请 XX 读(出示三)齐读.

你能用“三”组词或说句话吗?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有什么特点?(“三”由三笔横组成,第一第二笔比第三笔短.)他们分别写在田字格的那里?

看老师写一遍,再看电脑老师写一遍.

在习字本上描一个写一个.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和三个生字“一 二 三”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希望你们能以同样的态度上每一节课.

《一去二三里》教学实录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故事一边想象,在听故事中,你看见了什么?星期天,有两个小朋友出去玩。他们走了一二里路,来到了山坡上。他们往远处一看,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正冒着烟呢。数一数,有四五家呢。他们又看见远处的山头上有许多凉亭,数一数,有

六、七座呢。他们往路两边一看,呵,好美呀!路边的树上开满了花,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好多呀。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两个小朋友。) 生:(我看到了几户人家。) 生:(我看到了亭子。) 生:(我看到了花和草。)

师:同学们,这幅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课件出示这幅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图画出了哪首诗的意思? 生:(一去二三里。) 师:《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同学们都已经背过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看同学们认识里面的字吗?

二、板书课题,读诗认字

师: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学生书空写。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齐读课题。

师课件出示这首诗。让学生根据拼音读诗。 生自由读诗。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那些字你感到陌生,就请你根据拼音多读几遍。 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诗中的字。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认为难认的字? 生:去、里、家、烟、村、亭、座、枝。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字多读几遍好吗? 一起读这几个生字。

师:同学们,看老师变魔术了。 师点击课件,诗中的拼音消失了。

师:现在诗中没有拼音了,同学们还会读吗?试一试。 学生练习读诗。

老师找几名学生读诗。

师:同学们,诗中的生字宝宝跑出来了,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 生:想。

师课件出示本课要认识的生字:

一、去、

二、

三、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师: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能认识几个? 学生自己读生字。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你认识哪些生字? 生:我都认识。

生:我有两个不认识。

师: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看谁认得多。 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学习。 师:谁愿意自己读一读? 生站起来读生字。

师:同学们说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都读对了。

师:好,让我们把爱的鼓励送给他。 生:爱、爱、爱,你真棒,耶!

三、结合插图,理解诗,训练读诗

师:同学们把师中的生字都认识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欣赏一下诗中的美景,并读出来。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诗中哪个字的意思? 生:“去”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告诉他? 生:走的意思。

师:说得很正确。谁还有不明白的? 生:烟村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看看插图,想一想烟村是什么意思? 生:做饭的人家。

师:真聪明。我们可以根据插图理解意思。谁还有? 生:亭台呢?

生:亭台就是凉亭子。

师:对,同学们可以看看图,认识认识凉亭的样子,像什么? 生:跟伞一样。

师:观察得很仔细。同学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没有了。

师:那么老师问一下大家:一枝花与一朵花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一枝花和一朵花不一样。

师通过简笔画向学生介绍一枝花和一朵花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同学们,你们说这首诗描写的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哪里美?

生:有花、有人家、有亭子。 生:还有大山和大树。

师: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读诗时要用什么心情读? 生:高兴。 生:面带笑容。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读诗时要面带笑容,同时还要把诗中美丽的景物:烟村、亭台、十枝花读得重一点。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自由练习读诗。

师:谁愿意自己读一读,展示给同学们听? 生读诗。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读得时候很高兴。 生:他读十枝花得的很有劲。 师:同学们愿意听老师读一下吗? 生:愿意。 师范读古诗。

生鼓掌,并把爱的鼓励送给了老师。“爱、爱、爱,老师真棒!耶!” 师:下面同学们再练习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诗。 师:谁愿意读? 生独自读诗。

同学们都争着读诗,师便要求同学们一起站起来读诗。

四、课中休息

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活动一下。请同学们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看谁能把今天学得古诗背出来或唱出来。

师放活泼的音乐,与学生一起活动。师做的动作是一边跳一边唱古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融入了活动中。

五、课外延伸

(一)课件出示儿歌: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花,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师范读儿歌,然后领读儿歌。 学生自己练习读儿歌。 学生齐读儿歌。 分小组读儿歌。 师生和读儿歌。 师:一什么牛? 生:一头牛。 师:两什么马? 生:两匹马。 师:三什么鱼? 生:三条鱼。 „„

(二)师:古时候有一位画家叫郑板桥,他用数字写了一首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师范读古诗。

师:同学们,知道芦花是什么吗?芦花就是我们校门外边沟里的芦苇,它上面毛茸茸的花是什么颜色? 生:白色。

师:同学们想一想雪花飞入芦花为什么就看不见了?

生:他们一个颜色,就看不出来了。

师:下面同学们一起读故事,老师听听同学们能不能读下来。 生齐读古诗,老师随时指导读。 师与同学们一起读古诗。 六: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详细学习了古诗《一去二三里》,还接触了一首练习量词的儿歌,和一首用数字组成的诗《咏雪诗》。同学们学得很高兴。《咏雪诗》就作为我们今周要背诵的古诗。 ? 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简笔画:一枝花和一朵花) 《一去二三里》教学实录 ?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在学生通读诗文后,让学生结合新课伊始所播放的关于诗文的视频,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有许多花!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八九十枝花,说明话很多。

师:这里的八九十就是说花开得多,并不是就只有八九十枝,对吧?你真聪明!

生:老师,我看到了许多宝塔!

师:你又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亭台六七座。

师:你认为亭台就是宝塔,回放了视频,还的确像宝塔(但自己也不能用语言文字具体告诉学生两者的准确概念),只得告诉他这是亭台,而不是宝塔。

生:老师,我知道(小孩和他的妈妈)所去的地方不太远。

师:大约有多远?

生:有二三里路。

生:我知道那儿还有房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从“烟”看出来的,有“烟”就说明有房子。

生2:我是从“村”知道的,“村”就是村庄,村庄里?就一定有房子。

生3:我是从“家”读懂的,有“家”就有房子。(当时我头脑里就想起《家》这首诗,白云的家、鱼儿的家也没房子啊,但想到学生是想的狭义的家,也就点头肯定了。)

师:那你觉得这个村庄热闹吗?

生:我觉得这里不很热闹,因为只有几户人家。

师:对,“四五家”就是说住的人家不多。

生1:我觉得这里应该很热闹吧,这儿有山、小河,小草,亭台,燕子啊。 生2:老师,这应该叫美,而不是热闹。

师:我也有同感,那你们觉得这儿美吗?

生:美!

(学生只简单说出了山美,小河美,草美„„)

师:是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美,但老师并没有从你们的语言表达中感受到美。

(学生逐渐说出“小河清清的,好美!”“嫩嫩的小草,美!”“高高的山上都是绿色的小草,真美!”)

生:老师,我觉得那里的河很清,不像我们这儿的人随便扔垃圾,那里的环境很美!

师:(竖起大拇指)你观察的角度与众不同。是啊,一个整洁的环境确实很重要!

(当时就觉得很轻松地理解了一首诗,而且学生的兴致空前的高涨。)

师:这么美的地方,这么美的诗文,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读得更美!

(今天学生的朗读,一改以前学汉语拼音时读儿歌的拖腔拖调,还真读得挺投入的。)

接着我补充了一首也含有1-10这十个数字的诗——《咏雪诗》。

师:小朋友,你知道“咏”是什么意思?

(学生摇头默不作声,有两名学生声音很小的说了什么,我都没听清,反正不正确。)

师:“咏”是赞美的意思。那你能说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生:这首诗是赞美雪的。

师:你来读读诗题。

(学生还没有脱离刚才读《一去二三里》的意境,读得没有赞美的语气)

师:小朋友们想想平时老师是表扬你们的语气,再读读。

(这一次学生终于能大声表达出了对雪的赞美之情了。接着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这首诗,再指名读,觉得学生读得快而过于响亮,)

师:小朋友们,闭上你的眼睛,想象雪花正一片一片飘飘悠悠地从天而降,看到了吗?好,让我们来数数看。(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个个仰起小脸,轻声地数着,诵读着: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总不见。

第14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的】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教学方法】

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⑴师范读课文。

⑵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⑶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2、看图说话:

⑴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⑵(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⑶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⑷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⑸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⑹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⑺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⑻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⑼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⑽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⑾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⑿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3、生练读:

⑴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⑵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⑶学生自己练读。 ⑷指名读,集体评价。

⑸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4、自学生字:

⑴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⑵出示课文插。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⑶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5、检查自学情况: ⑴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⑶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五、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

一、

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第15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2个生字

2、难点:理解意境,有感情朗读

三、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朋友的名称(师出示课件)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ou、er、un (2)复习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 (3)复习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课件出示后,先指名读,再小组赛读,最后全班齐读。

2、激趣导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汉字王国里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汉字朋友最喜欢与上课专心听讲、爱动脑筋的同学交朋友,看哪位同学在这节课中交的汉字朋友最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汉字王国出发吧!打开书第44页。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一到十看谁数的准。

真厉害!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名字就叫(生齐读课题)——《一去二三里》。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谁知道“里”是什么意思?里是一个长度单位,1里就是500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围着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里了(课件出示操场。)

三、初读感知

1、大家肯定都非常想读读这首诗了,那就请小朋友自由拼读古诗,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周围的同学,也可以举手问老师,开始吧。生自由拼读。

2、检查指导

老师发现,同学们都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一下,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将它读正确。(指明学生读)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听听他读正确了没有。如果听到他读错了,先把他错的地方记在心里,等一下我们一起来帮助他改正。

(提示“一”的变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学习生字

小朋友读了这首古诗,有没有什么发现啊?它有很多数字。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了,今天它们变成了文字,现在我们赶紧在书上把他们勾画出来。

(1)出示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指名读,全班齐读);出示汉字: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这些汉字和数字相对应,目的是想让学生由认识的数字联想到不认识的汉字)

(2) 谁认识这些汉字朋友?指名读

提前认识了这些汉字的小朋友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没有认识这些汉字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们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好吗?

(3)出示拼音。提出要求:不认识汉字的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读汉字,已经认识的小朋友也可以借助拼音在巩固一下,好吗?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指名读;去掉数字指名读;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4)(课件出示:去、里。)这首古诗里还有很多生字,你们会读吗?自己先读一读,老师指导正音后指名读,组词,用自己组的词说话。 (5)游戏:帮喜羊羊过河

出示生字,学生读对一个,喜羊羊过一个石头。

4、同学们个个都很厉害,现在老师相信你们都能把这首古诗读正确了,我们拿起书,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读。注意读书的姿势(借表扬一位同学,来调动全班积极性:瞧:

小朋友坐得真端正,背挺得直直的。)生齐读古诗。

5、去掉拼音,听电脑范读,(听的时候,老师提个要求,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听,看看在哪个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咱们比比看谁的耳朵尖。

男女生赛读,齐读。

四、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1、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2、(出示课件: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3、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7、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8、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9、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0、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一树盛开的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12、多美的山村呀!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13、生练读

(1)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自己练读。 (4)全班齐读。

五、扩展练习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试着用自己的话把你从这幅图上看到的东西说给朋友听一听。

第16篇:《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

一、

二、三3个字。认识笔画一(横)。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

分辨八和入。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拼音,激趣导入

1.复习拼音

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很多的拼音宝宝,老师这里呀!有一些可爱的拼音宝宝又忍不住跑出来和小朋友们见面了!瞧!他们来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1)整体认读音节:zhi、shi、si、yi、wu

(2)复韵母ai、iu、an、un、ing

(3)特殊韵母:er

(4)音节:huā、jiā、zu、sān、cūn

2.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

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顺序,可用远处有近处有左边有右边还有) 。

2.揭示课题

(1)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1 一去二三里)。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识字(一)中的第1课。

(2)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长度单位,一里=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操场走大约三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一去二三里》,要求听仔细,说说听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拼音朋友,也可以问同学、老师。

5.检查生字

(1)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

四、

十、三。

(2)不带拼音认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抽查读。

(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

(4)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门牌、报纸。)

6.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意

过渡: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导一的变调: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3)朗读时,句中适当停顿,句末稍稍延长,数词可读得略重些,突出山村虽小,景色却很美。

2.了解诗意,指导朗读。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理解诗意。

a.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出示挂图:亭台)

师: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师: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花)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c.烟村四五家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师: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师: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d.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说: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e.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3.诵读背诵。

(1)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师指图生读诗)

(2)同桌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过渡: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能背的可以背诵,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五、认识田字格,书写笔画一(横)

1.认识田字格。

(1)激趣:小朋友,我们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宝宝的家在哪里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谁认识它,说一说?(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田字格)

(3)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上。

2.欣赏(已写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汉字的美。

3.书写新笔画一

(1)出示笔画─(笔画名称:横(hnɡ))

(2)观察所在位置。

(3)教师示范,学生书空。边写边说─的起笔和收笔:一只有一笔。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4)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脚放平

(5)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练习组词。

3.学写笔画一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巩固生字

1.检查朗读、背诵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

3.巩固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重点认读

四、十。

(2)说说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十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与数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较(出示插图二)

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

这里有十个篮球(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

(3)在哪里见过去、里?有什么办法记住?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厶=去;二+甲=里 曰+土=里

(4)比较区别: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5)组词练习。

(6)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二、指导书写

1.复习田字格的知识:

2.指导书写

(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看看他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横这个笔画)

(2)指导书写一:(写法同笔画横, 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a.学生观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样?有几笔?

b.观察书空描红练写。

c.学生书写时,提醒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3)指导书写二。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要居)

(4)指导书写三。(三有三横,第三横长。要从上到下书写,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5)结合书写

二、三两个字,让学生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3.展示、评价。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读儿歌(巩固量词)

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练习用生字、说话。

如:一 一个 我有一个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i tin pin ɡuā tio y

( )块田 ( )片瓜 ( )条鱼

duǒ huā ɡ qi

( )朵花 ( )个球

4.出示《咏雪诗》,巩固一至十。

咏雪诗

郑板桥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

一、

二、三及分解笔顺。

2.绕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

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

第17篇: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12个生认识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认识12个字,第一次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分辨“八”和“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童谣、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2. 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3. 认识10个生字,认识笔画“一”,会写“一”。

教学重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6个韵母,5个整体认读音节,3个三拼音节。

2、师:小朋友在拼音王国里已经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的帮助下,到汉字王国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现在,让我们出发吧!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童谣。

3、(出示课题)谁能读一读?你是怎么认识的?联系实际,理解“里”:不是“里面”的“里”,它表示一段路的长度。如:学校到大荆场大概就是二三里。

三、朗读儿歌

1.两个小朋友走了二三里路,来到这个小山村,他们又看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出示童谣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

(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五、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了解这是汉字的家。

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四小格,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书写

认识笔画“一”,认读3遍:横。

师示范:起笔要重,向右行笔稍快,往上斜,收笔停顿。

生书空:一横一,共一画。书上描写,师点评。

六、作业

找找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生字,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二、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找朋友:12个小朋友手拿生字卡片,其余发数字或拼音卡片,进行问答游戏。

比较:几-

九、云-去、八-入

3、你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生字?(钟、日历、课程表~)学生充分畅谈,随机引出书上的篮球运动员图。

4、补充练习:《咏雪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男-女-全班读课文。

3、5分钟学生试背。

4、各种形式背诵。

三、指导书写“

二、三”

1、观察范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三的字型及横的长短和位置)

2、师范写,边写边讲述要点(匀称、居中)

3、生书空——描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一横,二横,二共二画)

四、补充儿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

第18篇:《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副郊外的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

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境。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识记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

难点:分辨“八”和“入”

四、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

五、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数字导入

师:刚才大家的拼音操做的非常好,看来我们班的同学记性都是一级棒的。那老师就来测试一下,从1到10谁数得准,会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同学都举手了,那我们大家一起数好不好)

(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很能干呢,拼音学得好,连数数都这么厉害,那今天的学习对大家来说肯定很简单了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一《一去二三里》。

二、讲授新课

1)师:大家一起来读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生读课题)这几个字大家认识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呢?(看来小朋友们都很爱学习呢,居然在课外就认识了这么多字,希望大家以后继续保持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师:大家看一下(出示“一”)是什么字?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这句话中他却变成了第二声,看来“一”还是个魔术师呢,可以把头上的帽子变着法的戴,而我们的同学却比他更厉害,就算他换了帽子,依然能一眼就认出他来。那么这个(出示“里”)字谁能帮他找找朋友,组词一下呢?(里面) 那这里它也是位魔术师,虽然它的读音还是“li”,可是它在这句话中却表示长度单位,一里有500米,也就是绕着我们操场上的围墙走一圈。

2)师: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想一想,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的眼前好像看到了哪些景物?谁读的越仔细,那他看到的东西就越多。 3)(出示图片)师: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4)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5)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6)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7)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8)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

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9)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10)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11)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12)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13)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14)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 15)学生自己练读。 16)指名读,集体评价。

17)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三、自学生字

1、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2、出示课文插图2。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3、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3、做游戏:找朋友。

五、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六、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

一、

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教给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5.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6.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

八、

六、四”

(1)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教师边写边强调:第一笔“竖”,书写时稍微往里收一点,注意横中线上边的“竖”和横中线下边的“竖”应一样长。第二笔是横折钩,横不要写得太长,要看清楚竖中线左边的“横”和竖中线右边的“横”一样长时,顿笔写折钩,折笔画也稍微向里收一点,要与竖对称,“钩”不要太大。接着写“撇、竖弯”。注意两个笔画不仅写在竖中线的两侧,而且写在横中线的上边。最后写横。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2)书写“八”字

①看板书“八”,观察占格位置。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二笔“捺”,起笔在右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注意“撇和捺”收笔处应在一条线上。

③学生修改“八”字后再写一个“八”字。

(3)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教师可在起笔和收笔处轻轻画两条横线,表示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7、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

(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第19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我把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主动识字的习惯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环节,由于本课的12个生字中一至十这十个汉字不少孩子已经认识,我利用有趣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认知,鼓励孩子在生活中自主识字。而在学习“去”和“里”时,采用老师讲解与学生扩词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认识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在巩固阶段,围绕童谣内容,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多种方法反复再现生字,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效率。书写指导时,我按照:

1、引导学生观察范字;

2、看老师范写;

3、描红;

4、独立书写;

5、教师评价;

6、学生修改;这几个步骤进行,力求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认真修改;从而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的朗读。

3、会正确端正地书写一和二。

4、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5、初步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重点:认识12个字,书写一和二。

教学难点:体会童谣的意境读出语气,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拼音卡片及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开学到现在,同学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你们看这些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拼音内容)

[复习和本课生字有关的音节,降低识字难度。] 你们拼音学得真不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读书、看报、学到更多的知识了。

二、教学数字汉字:

1、看,学校篮球队的大哥哥们也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了。大哥哥衣服上写的数字你们肯定早就认识了,现在老师这有10个篮球想发给大哥哥,(出示课件篮球图)每个篮球上都有一个汉字,这些汉字可是我们没学过的生字,你们能把这些汉字和大哥哥身上的数字对应起来吗? 师指示第一个篮球,如:教师指“四”问:这是几?那我们应该发给几号运动员?(生:4号)(找学生说,教师随机演示课件)

[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

2、你们真聪明,没学过的字好多同学都认识,你是怎么认识的?(教师根据孩子回答及时评价)

[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教师小结:其实平时我们多向爸爸妈妈学习,在生活中留心观察都是识字的好方法。

三、揭示课题,读文识字:

这十个字可能还有些同学不太认识,那也没关系,古时候有个人把它们编进了一首童谣里!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语文书44页。

(学生看书,老师实物投影介绍课文布局)

1、你们看:44页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童谣:1是题号,这是题目,这是童谣的内容;再看45页,这是本课的认读字,认读字可重要了,这里的字我们必须记住他们的样子,今后不管在哪儿看到,都能读出来。认读字下面田字格里的字是要求我们必须会写的,看明白了吗?

2、我们先来看这首童谣的名字“

1、一去二三里”。(板书课题,一起读读。)

3、这两个生字你们认识吗?

学生读“去和里”(教师写拼音),谁来拼一拼。(指名拼读)

4、讲解“去”和“里”。

(1)讲解“去”:你们知道这个去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老师告诉大家:“去”的意思是离开。

[“去”的意思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结合语言环境简单讲解,让学生初步感知题意。] (2)讲解“里”:谁能用“里”组一个词?你们知道“一里”有多远吗?(一里就是500米,从物美超市到学校大概就是一里。)

[“里”的意思比较抽象,通过让学生组词,降低理解难度;通过教师举例,使学生对一里有多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5、讲解题目导入:这两字大家都记住了,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学生齐读)师:有一个人离开家一路走去,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6、请同学们读读这首童谣,把认读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借助音节多读几遍。[让学生圈生字的过程,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哪些;其次引起学生有意注意;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 (1)指名读童谣,正音。(两个人) (2)你们发现了吗?这首童谣里有一个生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是哪个字? (师要及时评价)教师讲解:如果“一”后面的字是第四声的话,那么我们就把一声读成四声,比如:“去”是四声,这句话我们就读“yí去二三里”。像“yí个人”、“yí辆车”、“yí座山”一字都读成二声。(课件)(此处教师一读而过,学生不必齐读)

[让学生在自我拼读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让学生把童谣读正确,学生印象深刻;通过拓展,了解一些语文知识并且能够在多种语境中识字。]

7、刚才咱们已经把童谣读得特别正确了,现在老师把认读字的音节去掉了,你们还会读吗?(课件:去掉音节的诗句。) [去掉音节复现生字,巩固字音。] (1)自己练习读读; (2)指名读(一个人)

(3)(课件出示画面 如不好操作,可用实物投影)教师:你们看这幅画就是我们这首童谣描写的景象:

谁能指一指哪里是烟村?那亭台在哪呢?花你们看到了?(指名指) 师:是啊,作者和他的朋友走在悠长的乡间小路上,展现在眼前的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还有路旁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多美啊!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在优美的音乐中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体会童谣所描绘的宁静悠远的乡村美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1)、学生自由读;(2)、老师范读;(3)、指名读;(4)、全班齐读。 (此处朗读指导要及时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表情)

8、同学们把童谣读得这么好,老师真高兴!童谣里的生字宝宝也特别高兴,大家赶快帮老师手里的拼音宝宝找个朋友吧! (游戏:找朋友,复习生字)

[脱离语境再现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

9、一首童谣里就用到了这十个数字,真有意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了这十个数字,你们看:(课件出示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10、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带数字的诗呢!(课件出示诗句:香山红叶: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读。 (3)齐读 [通过拓展阅读,在新的语境下复现生字,巩固本课生字的同时,还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多认识一些字;并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教师小结,课中休息:

看来生字大家都认识了,可是今天我们还有个新任务,那就是写生字,你们有信心写好吗?四线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里呀? 其实田字格我们早就熟悉了,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和田字格打打招呼,一起来做田字格课中操。

[通过做田字格课中操使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复习田字格各部分名称,为写好字打下初步基础。]

五、指导书写:

(一)、指导写“一”。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字:

(1)你们看我们要会写几个字?(生:三个)(展台出示)

(2)自己读一读。这三个字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生:横) (3)红颜色的字是在告诉我们这个的笔顺,我们叫它笔画跟随,写字的时候要按这个顺序写。跟老师写一写。

师过渡:这三个字都是由“横”组成,这些横有什么不一样呢?(不回答)先看“一”字。

2、学生观察:“一”是由几笔写成的?伸出小手,边说边在空中写一遍。(老师带着书空)看看横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师:同学们观察得真准确!现在看老师写。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写前认真观察,看清字的笔画、位置、高低、长短。]

3、老师范写:横要从左向右写,起笔怎样?(学生:顿笔)写在什么地方?(生:横中线上)在横中线左半格中间偏左一点起笔、顿笔,向右行笔要稍稍向上翘一点,看,到了右半格中间偏右一点收笔顿笔。

[学生第一次动笔写汉字所以老师要详细讲解怎样起笔,怎样行笔,怎样收笔,使学生知道怎么把字学端正。]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降低独立书写的难度]

5、学生自己写一个,教师巡视。(老师提示学生边写边想起、收笔位置)。

6、在实物投影上订正。

[教师订正过程中,展示书写好的,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发现不足,进行再次强调,使写字有困难的学生知道怎样修改,认真写好字。]

7、学生修改,再写两个。

(二)、指导写“二”。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老师范写: 师:接下来我们来写“二”,二是由两笔写成的,这两个笔画都是横,你们看看这两个横有什么不一样?(生:上短下长) 伸出小手跟着老师边说边写。我们先写上边的横,看看这个横写在田字格什么位置?(上半格)先看老师写:从左上格右下脚起笔,顿笔,向右行笔稍稍上翘,穿过竖中线当写到和左边同样长的时候收笔、顿笔;再看第二笔横写田字格的什么位置?(生:下半格)看老师写:从左下格中间偏上一点起笔、顿笔,和第一横比较一下,比它偏左一点;向右行笔稍稍上翘,(左低右高)穿过竖中线向右行笔,写到比第一笔横偏右一点收笔,顿笔。

2、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3、学生自己书写,教师巡视,订正。

4、学生修改,再写两个。

六、教师小节: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歌谣,认识了12个字,并且会写了两个字;同学们学得都特别认真,回家之后:把今天学得这首歌谣读给爸爸妈妈听,如果能背下来就背给他们听;

2、我们还可以到生活中找找哪里还有这些汉字。

[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载体,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的愿望,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

第20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让学生学会把字写端正,匀称。

2、能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观察图画,引导学生欣赏美景并学会赞美美景。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

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教学难点: 能在田字格中端正,匀称的书写汉字。理解”里”和”去”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拼音字母

指名读

咦?有没有哪位同学会唱带数字的歌?或者会背带数字的诗歌呢?(数鸭子,咏雪诗)哦,老师也知道古代有位很了不起的诗人叫(邵康节)把十个数字串起来写了一首诗,现在还可以唱出来?想不想听啊?(想)播放歌曲《一去二三里》歌曲

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叫《一去二三里》

二、在古诗中随文识字

1,问题导学:课后的生字都藏在古诗的哪些地方呢? 2.互动探究: 自由读诗歌并用铅笔在书中圈出来。 3.交流展示:学生代表展示,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三、图文结合,领会诗意,背诵古诗 (1)指导看图说话

过渡:把这些生字宝宝放在古诗中,大家边读边看图,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问题导学: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乡村景色) 2.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互动探究:

同桌互相看图边看看说说导学中的问题。 交流展示:

找学生试说,教师补充。

(二)了解诗意

问题导学: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 互动探究:谁读得越认真,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举手发言)

1.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 2.理解”去的”意思?请学生试着用“去”造句 交流展示:学生回答,并试着了解整首诗意。师讲解。

(三)背诵全诗

过渡:大家了解了古诗的意思,也认识了古诗中的生字,你喜欢这首古诗吗?现在请大家背背这首古诗。 1,自由背诵 2,指名背诵 3,男女生比赛

四、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2.指导书写“一”。 五,达标检测:

1.在正确的生字读音后面打钩。2.比赛认生字 3.数数填填

六,小结: 本文以童谣的形式巧妙地将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等景物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秀美的山村风景。并学会了在田字格里正确的书写汉字,“一”“二”“三”,并学会了用“去”造句。

七、板书设计

识字一: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