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安听课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1: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安听课体会

岱岳实验中学王纪荣

暑假我有幸观摩了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我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于2009年7月26日~28日在名扬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隆重举行。32位选手参赛,上千位听课代表现场观摩。“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和语文报社联合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现已成为中语界规格最高、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赛事,其宗旨是“弘扬课改精神,倡导新型理念,奖掖优秀教师,推广成功经验”,终极目标是“促进语文教改,传承中华文化,复兴民族精神”。自1995年开始,该项大赛先后在太原、大同、昆明、南京、杭州和沈阳举办过六届,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前六届大赛推举出一大批中学语文教学战线的中坚力量,(从我校走出去的李卫东就是首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为全国上万名语文教师提供了现场观摩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全国各地的语文教改,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届大赛的32位参赛选手,分别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惯例,东道主陕西省选派了两位选手;北京市选手因故未能参赛),他们都是各地层层选拔出来的教学能手。14位专家评委均系全国中语界权威人士,初、高中组各7位;与此同时,每个赛场每个单元还现场随机抽取了10位听课代表,担任群众评委。上千名听课代表冒着酷暑从全国各地前来观摩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共有6位选手获得高中组一等奖,9位选手获得高中组二等奖;6位选手获得初中组一等奖,11位选手获得初中组二等奖。我省淄博市张店一中的苗文芝老师荣获初中组一等奖。

初中组共有17位参赛选手,提供了17节优质课。我全程观摩了这17节课。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深感自己的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深感不虚此行。现将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返璞归真的课堂教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的教育真谛。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追求真实。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我觉得这次大赛在还原课堂的真实面貌上,做到了以下三点:

(一)追求简约。像这样的大赛,以往的课,就是音光电齐上,花里胡哨,又唱又跳。这次听课总体感觉,就是课上得很本色、很自然、没有做作,没有雕饰。

像课堂导入,这次大多是直接导入。《送东阳马生序》的导入就是:同学们,我是来自广东的徐老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关于作者,你有哪些了解?《亲爱的爸爸妈妈》导入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美籍华人作家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大家想一想,一个人会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端午的鸭蛋》的导入是:(投影“端午”)大家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什么?大家联想得很好,作者汪曾祺想到的是什么?

再就是教学内容的简约和教学结构的简化。教学内容的简约,就是教学目标定得集中一点,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时,还要抓住关键,避免无限制的拓展。教学结构的

简化,就是要还语文课堂教学的本来面貌,尽量减少课堂教学的环节,让语文教学体现真实、朴实、扎实,这样的教学才不会肤浅空洞,流于形式。苗文芝老师在执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时,就是三个内容三个环节:读诗、品诗、用诗。读诗时,首先正音释词,然后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反复的读,范读指名读重点读齐读,读熟读透,熟读成诵。品诗时,列出话题:作者是怎样写雪的,寄寓了什么样的感情。让学生在文中找字找句,分析品味。用诗时,让学生写一个描绘雪景的片断,至少用上一个诗中写雪的句子。课上的简洁,没有矫揉造作,也没有故弄玄虚,上出了语文的真滋味。

(二)、允许“缺憾”

完美、无可挑剔、甚至是滴水不漏的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极致追求。现在,让我们透过这些精致的外在形式,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我们不难发现,有时,过分“完美”的课,是以牺牲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代价的,难免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主旨相违背。

我们得承认,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也不是一个划上完美句号的手稿。成尚荣先生说:“课堂是出错的地方。”人们常把课堂教学称为艺术,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完美,而这种不完美,这种缺憾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因为有了这些缺憾,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失本真,才会变得更美丽,更精彩。

还是苗文芝老师执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时,他告诉孩子们古诗词有它自己的韵律,有平仄之分,随后他就伴着音乐给孩子们示范吟诵了一遍,孩子们都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也想来试着吟诵一遍,他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孩子们依葫芦画瓢,摇头晃脑地读起来,可能是他们较少接触诗词,听起来总觉得不是很自然,有一种做作的感觉。虽说这是朗读上的缺憾,但他还是尊重他们的这种体验。然后通过教学,学生领会了词的意思,读起来才精彩纷呈,学生经历了从拙劣到精致的过程,展示出学习的过程,体现了教学的本真。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藏起拙劣,只露精致,哪怕是公开课。

让我们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一些缺憾,无需刻意做作,也无需打扮装饰,带有缺憾的课堂就像断壁的维纳斯,就像倾斜的比萨塔,虽然不完美,但它同样具有一种独特而真实的审美意义。应该说,我们在课堂中“放弃完美”并不是不要“完美”,而是让学生尽情获得真正的心灵关照,实现真正的生命满足。

(三)、留下“空白”

时下的语文课堂“感悟”、“体验”渐成一种时尚。我们常常发现,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还没有读几遍课文,教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说说你的体会”、“谈谈你的感受”,有时还一阵穷追猛问:“你还有什么与别人不一样的体会与感受?”

中国语言讲究“模糊性”,学语文重在培养语感,其中的“直觉”非常重要,这种“直觉”有时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中国画中讲究“空白”艺术,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个中趣味又怎能说得清、道得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时过多的表述也是虚情的,这时的语言是苍白的,“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但也有它特有的局限性,过多的表白会弄巧成拙,把本来很清楚的事物,越说越糊涂,甚至离题千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例如云南的陈亚丹老师教学《我的母亲》时,就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读相关语句,自己去

体会母亲对胡适深深的情意。孩子们看着母亲憔悴的脸庞,读得更投入了,这里教师有意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填补,比泛泛而讲要有效得多。

语文教学要留有空白,学语文是学生一生的事,我们不必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就感悟许多,尽管放心地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相信时间能够解决一切。

二、注重基础知识、注重积累的课堂教学。

这次所听得十七节课,无一例外的,都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了积累。都有处理生字词这个环节,正音书写解释无一例外全部都有,重点句子,精彩段落,名言警句,经典诗词,要求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与会专家余映朝点评时说:看到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注重积累,我很欣慰。积累------课堂教学之魂。在语文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做试题,但每次考试,失分最多的还是阅读部分。可见,为考试而进行的讲和练,都是为考高分而进行的,过于功利化,不能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原因,还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教学方法依然偏执于重思想内容分析,重理性说教的“満堂灌”和“满堂问”,忽视感悟的积淀,忽视语言材料的积累。所以,语文老师的教学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各位老师这样做,做这样的尝试,真是抓住了要害,抓住了重点。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也毫无意义。数理化上课时懂不懂,“懂”字至关重要;语文课没有听不懂的,全靠课内外多多积累,关键在一个“积”字。近年来,大家特别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却忽视了语文最重要的特性:工具性。首先是工具,然后再来谈人文。我们学校,申校长分管语文以后,就大力倡导要注重基础知识、注重语文积累,大会小会的讲,给我们灌输这种思想。打造这样的课堂。课前五分钟的积累,就是申校长大力倡导的。和专家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文课的积累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我认为,语文的积累实际上包括两大类,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二是语文素养的积淀和培养。先谈谈语言材料的积累。历代语文教育家,教学老前辈都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郭宗明先生认为学习语文的规律是“早起步,死记硬背”,吴忠豪先生认为是“读和背”,朱作仁教授说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说法不一,但都同样地突出了积累的重要。所以,学习语言类学科,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要有积累的意识,这是符合语言类学科的学习规律的。我国古代私塾中的语文教学就很重视背诵,尽管学生当时是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但能为其以后的学习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良好的语感,从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记忆的高峰期,我们应该鼓励并督促他们去多记、多背。

总之,这次听课,真是大开了眼界。如果不是学校给我提供这样的机会,我怎能一睹语文大家的教学风采呢?又怎能感受到他们的教学魅力呢?听了他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己这二十来年的语文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己虽然也算极其敬业,但跟语文大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的内容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介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达到我意想的效果。听了专家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己一定将所学到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辜负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望。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听课体会

西安听课体会
《西安听课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jqx听课体会 西安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