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9双曲线及其标准方教学设计1

发布时间:2020-03-02 10:15: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江猛

435100

型:新 课 课

时: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双曲线的概念及其标准方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类比椭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问究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享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欢悦,收获情感的升华。引发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双曲线定义的准确理解及标准方程的建立。 学法指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类比猜想。 教学方法:探究体验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探究体验、小组合作、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幻灯机实物投影。

课堂构思:课堂结构分为三部分,其一,动手实验,折出双曲线,并从折纸过程中探究其内涵,这是主体总分;其二,方程指导;其三,实际应用。以巧设情境,妙立问题,以问促究,问究结合,师导生演的方式演绎课堂。 教学过程:

折纸实验导入:

1.1 T:大家经常做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可是你们做过数学实验吗? S:没有。T: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做一个数学实验。请拿出刚发下来的印有定⊙F1白纸,按如下步骤操作:第一步:在⊙F1外取一定点F2;第二步:在⊙F1上任取一点P1;第三步:将白纸对折,使P1和F2重合,并留下一条折痕;第四步:连接P1和F1,并延长交折痕于点M1;第五步:再在圆周上任取其他点,将上述步骤2~4步重复4~6次,便可得到一个点列M

1、M

2、M3„等,这个点列能连成一个很美的图形,大家想欣赏它吗?请迅速动手折纸,看谁折得又快又好;(5分钟后)第六步:请大家将所得点列,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1.2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高效参与。 1.3 预期成果:(5分钟后用幻灯机展示学生成果)第一位同学将点列连成的图形是开口向左的一支曲线(如图1)、第二位同学将点列连成的图形是开口向右的一支曲线(如图2),噫,怎么不同呢?T:第三位同学怎么又连成了两支曲线(如图3)?第四位同学怎么也连成了两支曲线(如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1.4 探究“问题1”: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同学连成了其它图形?(全都拿上来。)这些不同的图形到底哪个更准确呢? 预案1:学生沉默,T:“是不是拿不准?”预案2:学生都说自己连的图形才是正确的;对预案1或预案2老师可引导如下:我们知道对于知式作图问题,取点越多,所作的图形就越精确。要能知道正确答案,我们就只有遍取圆周上所有的点,但这非人力所能及,我们还是请电脑帮忙检验结果。(出示动画如图5)看来S

3、S4同学连成的两支曲线更全面。那么,以第

一、第二位同学为代表的其他作图结果,为什么不够全面

图5 呢?我们对比这四位同学的作图痕迹, S

1、S2在⊙F1上取点时,把所取的点都密集在⊙F1的一段弧上,不象S

3、S4同学那样在圆的四周都取了点。

预案3:学生都说第

三、第四位同学连成的图形正确。则老师可设问诱思如下:那么,以第

一、第二位同学为代表的其他作图结果,为什么不够全面呢?我们对比这四位同学的作图痕迹,S

1、S2在⊙F1上取点时,把所取的点都密集在⊙F1的一段弧上,不象S

3、S4同学那样在圆的四周都取了点。那么,S

3、S4同学的结果是否就不具有片面性?我们知道对于知式作图问题,取点越多,所作的图形就越精确。要能知道正确答案,我们就只有遍取圆周上所有的点,但这非人力所能及,我们还是请电脑帮忙检验结果。(出示动画如图5) 2

定义:

由课件显示的图形看,连成两支曲线是对的,引导学生对比两支曲线的特征,并给它们取个名称。

2.1 探究“问题2”:类比椭圆定义,用一个数量关系来刻画双曲线上动点M的属性。

2.2 探究方式: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参与;教师主导,营建探究氛围,引导学生思维方向,调控探究过程。

2.3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奇数排同学向后,偶数排同学不动,4~6人一组,回顾折纸全过程,从中挖掘出动点M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展示探究成果,小组间相互补充,充分进行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预案1:若学生回答:设双曲线上动点为M,则|MF2|=|MF1|+r。则老师可分步问究如下:

第一问:好!说说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第二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预案:面对全班提示:差是有顺序的,是不是双曲线上所有的点到定点F2的距离比到定点F1的距离都大r?稍停:当动点M位于双曲线左支时呢?)

第三问:数学讲究简洁、和谐、统一,能将以上两位同学的结果统一成一个等量关系式吗? 第四问:请回顾折纸全过程,在折纸活动中,还有什么位置限制吗?(预案:面对个别提示:我们已经分析了折纸第

2、

3、4,甚至第5步,得到了(1)式,还有哪步没分析?S:第一步。T:由第一步可知点F2的位置有什么限制呢?)

预案2:若学生答不出或直接答出定义,又答不出原由,则T:你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好,但数学定义光靠死记不行,要了解它的形成过程,理解定义的本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则可分步问究如下:

第一问:回顾折纸过程,由折纸第三步可得到动点M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 第二问:回顾折纸过程,由折纸第四步可得到动点M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 第三问:综合以上两步,可得到动点M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

第四问:折纸前,我们任取了一定点F2,它的位置特征能用一个怎样的数量关系来刻画? 2.4 预期结论:|MF1|-|MF2|=r„„„„„„„„„„„„„„„„„„„(1) r

2.5 “问题2”延伸:我们已经揭示了双曲线的内涵,下一步该轮到我们给双曲线下个定义了,谁来试一试?

(预案:学生的回答若不妥,则由全班学生评判、补充,用学生来教育学生!)

预期结论: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2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2.6 教师讲解:板书定义,这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记作F

1、F2,两焦点的距离叫——双曲线的焦距,记作:2c,这个常数记作2a。

2.7 定义延伸1:请同学们对比双曲线定义与椭圆定义的差异。 2.8 定义延伸2:课后思考:在折纸“实验”中,我们若将定点F2取在圆周上,则动点M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若将定点F2取在圆内,则动点M的轨迹又是什么图形呢?科学既要异想天开又要细致入微,当我们将定点F2取在圆外时,虽然,第三第四位同学连成的都是两支曲线,但在我看来,它们仍然有细微的差别,你们能看得出来吗?(老师辅以手势,提示开口大小)S:开口程度不一样。T:我发给大家的是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相同位置印有一个相同的圆,即具有相同的圆心和相同的半径。可是用它折出来的曲线,为什么开口程度却不一样呢(摊开双手)?作为一个思考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研讨。 3

方程推导: 3.1 探究“问题3”:求双曲线的方程。

3.2 探究方式:自主探究,充分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3.3 学生活动:自行推导双曲线的方程。 3.4 分层问究:

第一层问究:求双曲线方程,你准备如何建系?是怎么想到这样建系的?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举手枪答。

第二层问究:请同学们自行推导双曲线方程。 学生活动:独立推导双曲线方程。

第三层问究:用幻灯机展示学生推导过程,并追问其思维过程。 第一问:你对„„(3)式是怎么化简的?

第二问:为什么要平方?为什么要移项后再平方?

第三问:移项平方得:(c2-a2)x2-a2y2=(c2-a2)a2,这就是双曲线的方程,却不够简洁,有谁能帮忙作一个技术处理? 预期结论:可令c2-a2=b2。

第四问:你是怎样想到的?为什么可以这样令?

预期结论: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2c>2a>0,∴c2-a2>0,可令c2-a2=b2,其中b>0。

第五问:为什么不令c2-a2=b,其中b>0呢?这是因为同椭圆一样令c2-a2=b2不但结构优美,而且还有其优美的几何意义。 预期结论:求得双曲线的两个标准方程:

(a>0,b>0)„„„„„„„„„„„„„„(4) (a>0,b>0)„„„„„„„„„„„„„„(5) 3.5 方程延伸1:双曲线标准方程的特征。它们都是两个完全平方项的差等于1的结构形式,如此简洁的形式正源于我们依据对称美来建系。

3.6 方程延伸2:同学们课后还可以比较椭圆与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异同。 4

应用

4.1 探究“问题4”: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双曲线?这些地方应用双曲线有什么优点? 4.2 探究方式: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比如利用互联网、电子图书等,体会这些地方应用双曲线有什么优点?

4.3 学生活动:课后分组合作,利用互联网、电子图书等查阅资料,并分析整理。 4.4 应用举例(多媒体显示):

4.4.1工业生产中:这是双曲线型冷却塔;将物理的流体力学与数学完美结合。 4.4.2城市交通中:这是北京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正准备修建双曲线形通道。

4.4.3建筑艺术中:这是法国标志性的建筑,埃菲尔铁塔,每个面都是双曲线形线条,简洁而又壮阔的气势征服了全世界。

4.4.4军事战争中:据资料记载,在抗美援朝早期,我志愿军某炮兵团冒着生命危险,侦察出美军阵地,我方当机立断,火速炮击,可不久美军就会将炮弹比较准确地打到我军阵地,美军为何能这样准确呢?

原来他们在阵地旁建有如多媒体显示的A、B、C三个固定的观测站,根据听到我方阵地位置D处打炮声的时间差及声速就能确定我方位置,而不需要冒任何生命危险,大家能用已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请分组讨论,保持上次分组的组员不变。

4.4.4.1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保持上次分组的组员不变。合作交流3分钟后,展示学生探研成果,小组间相互补充,师生相互交流。

4.4.4.2 预期结论:我军阵地应在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上,同理又在以B、C或以A、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上。所以这两支双曲线的交点就是我方的准确位置。 4.4.4.3 探究延伸:(爱国教育)要是有大家在场,我志愿军就不致如此被动,因为当时我志愿军战士都是工农子弟兵,没有美军士兵的文化程度高。这充分印证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名言。试想,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技术都是世界第一,你看美国还敢不敢来干涉我国的台湾问题!小泉还敢不敢不顾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屡次去参拜靖国神社! 同学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读书吧!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双曲线教学设计

双曲线教学设计

双曲线教案[1]

2.3双曲线 教学设计 教案

2.2 双曲线 教学设计 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优秀教学设计评价标准(.9)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9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1

9双曲线及其标准方教学设计1
《9双曲线及其标准方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