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周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8 13:06:44 来源:教案模板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始业教育

2、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4、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5,古诗词三首

5、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6、国庆放假新-课-标-第-一-网

7、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9,鲸

8、9, 松鼠10, 新型玻璃 11,钓鱼的启示

9、12,假设没有灰尘 1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0、落花生 16,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

11、回顾·拓展四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12、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13、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怀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15、21,圆明园的毁灭 22, 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

16、24,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17、25,七律·长征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18、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19、复习迎考

推荐第2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读读讲讲问问。

可分三步:教师串讲字面上的意思,学生当即背诵全诗整体把握诗的内容;分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串讲: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学生练习背诵

整体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好,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

三、总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推荐第3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二、学法指导


话说当年曹丕对曹植苦苦相逼的时候,曹植曾语惊四座,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诗作是什么?对,是《七步诗》。
本学期的古诗学习,我们也来个《七步来学诗》。不过此七步非彼七步。这七步是读古诗要过的七关:
文字关
文意关
文理关
文趣关
文采关
文学关
文化关

三、学习新课


(一)读背第一首《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而是愤世嫉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七关:

【文字关】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家信)。

16.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文意关】


1、文面的解析: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2、背景的探求


(1)作者为什么客行他乡?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2)这种背景下的思乡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次北固山下虽是写羁旅乡愁,但只有淡淡一缕,更多的显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

【文理关】


全诗各句与“思乡”有何关系?

1、文题与思乡 次:

2、分析首联与思乡的关系

(1)首联的重点词语是第一句中的“客”与第二句中的“行”。关于这二句,自古就有这样的句子:
①“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②“客行长苦辛”(《春过函谷关》 唐 于邺 几度作游客,客行长苦辛。愁看函谷路,老尽布衣人。岁远关犹固,时移草亦春。何当名利息,遣此绝征轮。)
③“客行朝复夕”
(始平晚息 王勃 观阙(亦可见城阙非长安)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由此可见,一个“客”字饱含着羁旅他乡之苦,一个“行”字道尽作者漂泊无定的怨思。
自然侧面写出了思乡之切,同时也为下文写思乡做了最充分的铺垫。

(2)首联另一组重点词语是“青山外”和“绿水前”。
①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

②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③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④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小结】
诗人们喜欢以“青山”意象入诗,其原因除了山性的深隐旷达、山色的亘古不改,也不排除他们对“青”字本身的喜爱。在汉语表示颜色的词汇中,“青”是最抒情、最富于诗意的颜色之一,甚至在很多时候被用来暗示一种缠绵哀婉的情感:“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绵绵表草牵惹起离人绵长的思念,以致于梦魂萦绕;“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小雅•苕之华》),凌霄花嫩叶青青,自己的青春生命却在苦难中虚度,诗人甚至痛苦地希望自己从未出生!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其中就常用来暗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绿水,大体相同。

3、分析颔联与思乡的关系。

朝平二岸阔,风正一帆悬。


[起承转合] http://blog.sina.com.cn/


起,引领的作用(引领主题)“起”就是开头,好的开头往往能起到承题启下、统领全篇的作用。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主题)承的方式大致可分为顺承和转承。顺承是指随着上句或上联所述意思的发展延伸来承接。“转承”是指选择服务于主题而又区别于前边所述的内容来承接的方式

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相对于起承的转变)

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合是突出主题、深化意境、晓喻事理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转的三种类型]
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


[转的要求]
在转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定要选择不脱离主题而又要服务于主题的内容来转,形象的说,就是不要刀断式转,而要藕断式转。否则,就会与上联脱节,与主题背道而驰,写成不知所云的作品了。另一方面就是在什么地方转。律诗一般认为是在颈联转,但这也不是固定的,根据思想内容表述的需要,既可以在颔联转、边转边承,也可以在尾联转、边转边合。绝句皆在尾联转,词的转折均在下阙进行。

【文趣关】

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推荐第4篇:次北固山下__教案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案一:同学们小学时候学过李白的《静夜思》,大家还记得吧?(请同学齐声背诵

该诗)诗歌体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思乡之情)

古时候通讯、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许多诗人将这种思乡的感情倾泻于笔端,留下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而乡愁也成为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乡愁的诗歌---------《次北固山下》。 方案二:

以回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导入

二、自学指导一: 先学:

(一)简介律诗文学常识。

(二)简单介绍作者。

(三)多角度诵读,感受语言之美并正音,注意朗读节奏。

(四)理解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意思。后教:

(一)略。

(二)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其作品存世不多,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却成为千古名句,为天下人所传颂。

(三)略。

(四)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诗题即停泊在北固山下,点明诗歌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中,诗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三、自学指导二:.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该环节由老师边读诗边讲解,并与学生互动学习)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意:旅客要走的道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延伸,“我”正在绿水中行船向前。

提问:在这里,诗人为什么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提示:“客路”即驿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劳苦。)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常用来形容社会安定繁荣)

诗意:春到江南,雪消雨降,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顺而平和,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天空。

提问:“阔”字好在哪里?

(这里的“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诗意: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东方碧空与海水相接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提问:这句诗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绝妙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提示:①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两个动词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在旧年将尽时闯入人间,将赶走严冬。(语言上炼字炼句)

②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时间过得真快,美好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事情总会向前发展。) ● 拓展

诗句与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抒思乡之情) 诗意:思念家乡的舒心,不知现在到达什么地方了?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提问:此时此刻诗人为什么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心中十分惆怅。正好此时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于是诗人触景生情,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了。在此,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乡之情得到了最好的升华。)

四、小结

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包含着自然的理趣。

五、作业设计(四选二)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搜集五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3.课后研讨与练习一(2) 4.赏析颈联。

推荐第5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二)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投影: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

(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诗》、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播放:欣赏配乐朗诵诗flash动画《静夜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四)拓展达理

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我们语文七年级下册里,还推荐了这样一首诗,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投影: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的内容表述: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千家万户大大小小的灯盏,也渐次熄灭了,偌大的城市已经进入了睡梦。然而就在这个万籁俱寂的、灯火阑珊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传出了一阵玉笛之声。在一开始,诗人并没有注意到笛子吹奏的是什么曲调,但是慢慢地细听,这凄清婉转的笛声随着春风在夜幕中听得越来越清楚了,原来是一曲思乡怀家的《折杨柳》呀!诗人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杨柳》的情调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是谁人在这连空气中都蕴含着无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这令人感伤的曲调呀!这笛声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这就是“暗飞声”,是“随风潜入夜”,也许有的人会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她或他,此时正在与家人同处一室,甚至已经安然入梦,当然无由听得,但是“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自由问答:你是如何认识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的?

理解参考: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方便,出外做官或他乡游玩,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使得那时人们的思乡意识很浓。乡情像亲情、友情和爱情一样,是人类自身正常而又独特的一种情感,但可以这么说,乡情是放大了的亲情,是加深了的友情,是变化了的爱情。

这种由乡情而转变成的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中国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超越时空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中国诗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2.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

现在我想让大家先欣赏一首著名诗人于光中先生写的现代诗,题目叫做《乡愁》

投影:

乡愁

于光中

小时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插播于光中的《乡愁》朗诵)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如果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

《乡愁》诗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

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教师的理解: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daodoc.com/ 资源全部免费

推荐第6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

教学流程:

1、导入:我们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我们在小学学过他的诗歌有《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独坐敬亭山》、《静夜思》等等。那你喜欢哪一篇?

甲:《赠汪伦》,因为它传达了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情谊,令你十分感动。

乙:《静夜思》,因为它写了在外漂泊游子的孤独愁苦,抒发了对家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思乡之作,在我们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许多多。那么,当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漂泊在外的诗人王湾会有怎样的感概?我们今天通过《次北固山下》来倾听他的心声。

2、老师泛读。(我们都说题好一半文,其实古代诗歌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从诗题上获得哪些信息)

动词:次,停留;名词:北固山下,江苏镇江之北(地点);主人公:王湾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件: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

3、学生大声朗读(思考: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他总有事做。那么请同学们归纳出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思。)

所见(客路?,青山)(行舟,绿水)(潮,岸)(风,帆)(海日,残夜)(江春)

所感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所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从新整合:王湾(乘船)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的所见、所感、所思。 整体感知:那么作者的心情是高兴、喜悦还是愁苦、失落了?

4、古代诗歌体裁了解。(这首诗歌属于什么体裁,同学们不知道,那么老师给

同学们补充介绍)

形式上:

1、古体诗:以五言、七言居多。特点,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太讲平仄,用韵自由。

2、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律诗,包含五言、七言律诗,其中每首律诗共8句。单句为出句,双句为对句,合起来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局叫尾联。其中,颔、颈两联一般讲究对仗。 绝句,包含五言、七言绝句,每首共四句。

(不仅要记住这个顺序,还要注意颔和颈联的写法)

其次,老师再补充一下5字诗句的停顿,要么是2/3,也可2/1/2,还可2/2/1,当然一首诗歌也可同时采用这3种停顿

5、活学活用,现学现卖。

次/北固山下(无言律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尾)

(学生再次朗读,去体验划分的停顿节奏)

6、诗意梳理。(自由朗读,4个小组讨论,推荐1个代表说明疑惑之处,每个小组梳理2句)

① 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② 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③ 旧年:过去的一年。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④ 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旧年”。

老师展示:

行客前进的路在青山之外,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回的家书不知到达何处,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7、诗句赏析。(学生分角色朗读,前4句女生,后4句男生)

问题设置:A、文中共有三联写景,一联抒情,请找出。

B、你喜欢文中的哪一联,请做简要分析?

首联,虽然作者想象客路在青山之外,但是青山与绿水以及行舟都是实在的,具有画面感,它们构成了一副美丽的青山绿水图。

颔联,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这两句勾勒出了一副美丽壮观的大江行船图;其次,就是感觉特别工整,读起来容易上口。(老师补充)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为啥特别工整,读起来容易上口。引入对仗:它是古代诗歌中很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它体现了诗歌工整、均衡相互映衬的美感。)[对颔联的对仗解析给学生看,示范]

潮与风名词,平与正形容词,两与一数量词,岸与帆名词,阔与悬形容词。并且对应之处平仄相反。

引申:文中除去颔联以外是否还有对仗?(有,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让学生分析对仗)

C、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你说你觉得这句最好,为什么?)

答案设置:

1、一是正如刚才强调的对仗的作用,工整、音韵和谐。

2、启下的作用。“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正是因为时间推移,才让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愁绪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生”与“入”字的巧妙运用。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残夜生海日,旧年入江春”,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突出了蓬勃的生机。

D、尾联,因为运用家书、归雁等意象,点名了主题,升华了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本诗中,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诗句,请再次朗读全诗】

8、本诗思想主题:(先引导学生总结,老师在归纳)

在外漂泊的游子在初春来临之际,经历停留在江苏镇江之北的所见、所感、所思之后产生的孤独愁苦之情以及对对家乡和亲人浓烈的思念之情。

9作业要求。A、以“我在远方”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关于表达对家乡思念的文章。

B、背诵并默写本诗。

推荐第7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王湾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内容并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色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板书)

二、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

(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①节奏停顿②轻重缓急③抑扬顿挫④感情充沛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 出来才抑扬顿挫。下边把这首诗的前两节标上符号示例(“/”表示节奏,有“/”

线的地方应该适当的停顿或舒缓;“—”表示中重,“·”表示重读),没有符号 的地方可以读得轻一些。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4)师范读、练习读、分组读、齐读。

四、细读揣摩:

1、请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3位同学起来说说)教师归纳: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便,一叶白帆好象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2、整体把握。

五、思考讨论:

(1) 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你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

本诗传神的描写了北固山下绮丽的景色,首联点明题目,诗人漫游在外,到北固山下,而要走的路还很远,颈联、颔联写水涨江阔、日生春暖,本是寻常的江南景色,但诗人以一个北方人的眼光来审视这司空见惯的景象,便观赏出种种奇异的美。

(2)领会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学生可以主动的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重点引导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七、背诵课文。

推荐第8篇: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 上册)第68页。

教材简析:《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设想:以学生诵读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过程以“思乡”为主旨,紧紧抓住诗里流露出的思乡情感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抒情——拓展达理——背诵体悟四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印证了“人以诗传”的道理。

(二)朗读明义

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串讲: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

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

[译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三)感悟抒情

1.氛围创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播放:欣赏配乐朗诵诗flash动画《静夜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

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

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

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5、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6、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讨论明确: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4、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诗人产生浓重乡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学生凭想象自由发言。)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但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是吗?说说道理。(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5、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

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参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此处加了“外”“前”两字,将北固山的位置,确定得不能用于别处,见得旅程介于水陆之间,因此和下联“两岸”“一帆”描写水陆发生密切关系。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诗人一落笔写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

显然这里是诗人的想象,这就隐含了诗人并没有到达终点,可见旅途是艰辛的,而走得越远,离家乡也就越远,乡愁也就越浓,这为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缘由。此外,这里首句对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诗的要求,也是诗人的匠心独运,把“青山”和“绿水”分别镶嵌在诗句中,更显得色彩明亮,意境优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完全是写景,其中“平”“阔”“正”“悬”都是诗眼。潮平两岸即阔,风正一帆正挂着,表明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的因果呼应,一是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二是承接首联、引发下联的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这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生”和“入”的选用的第一妙处,在于诗人把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关联,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处,又在于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处,还在于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两句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那一个,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这一联在此诗中起转折作用,诗题为“次北固山下”,“次”当“停驻、停泊”讲,此联刚好写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赶路,“海日”承上联“潮平两岸阔”而来,“生残夜”从将尽未尽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旧年”一句写作者情绪陡转,眼前景色使作者乡情陡生,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无奈情绪便很自然的产生。

4.最后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点名了诗的主题,你是怎么理解这种乡愁的?(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作答,参考理解要点:古代交通的限制,运用了雁的意象,乡愁人人有,人的情感归宿)

(四)拓展达理

1.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我们语文七年级下册里,还推荐了这样一首诗,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诗人笔下的乡愁吧。

投影: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的内容表述: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千家万户大大小小

的灯盏,也渐次熄灭了,偌大的城市已经进入了睡梦。然而就在这个万籁俱寂的、灯火阑珊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传出了一阵玉笛之声。在一开始,诗人并没有注意到笛子吹奏的是什么曲调,但是慢慢地细听,这凄清婉转的笛声随着春风在夜幕中听得越来越清楚了,原来是一曲思乡怀家的《折杨柳》呀!诗人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杨柳》的情调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是谁人在这连空气中都蕴含着无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这令人感伤的曲调呀!这笛声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这就是“暗飞声”,是“随风潜入夜”,也许有的人会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她或他,此时正在与家人同处一室,甚至已经安然入梦,当然无由听得,但是“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自由问答:你是如何认识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的?

理解参考:古代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方便,出外做官或他乡游玩,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使得那时人们的思乡意识很浓。乡情像亲情、友情和爱情一样,是人类自身正常而又独特的一种情感,但可以这么说,乡情是放大了的亲情,是加深了的友情,是变化了的爱情。这种由乡情而转变成的乡愁,时时陪伴着远离故乡的中国诗人,于是他们很自然地用笔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缠绵悱恻的思乡诗歌。这些诗歌超越时空传达了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凭着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构成了中国诗歌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2.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

现在我想让大家先欣赏一首著名诗人于光中先生写的现代诗,题目叫做《乡愁》

投影:

乡愁

于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插播于光中的《乡愁》朗诵)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

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如果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

《乡愁》诗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

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教师的理解: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

教师小结:

我们读古诗,既要认真领会诗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某些新的东西。例如“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这样才能把古诗读“活”。

(五)背诵体味

自由朗读背诵。

(六)拓展作业

到图书馆找一首表现思乡主题的诗,并把它背下来。

推荐第9篇:娃赛幼儿园下期周次计划

娃赛幼儿园周次计划(2012—2013学年度下期)

第一周2月25日——3月1日(开学安定情绪) 第二周3月4日 ——3月 8日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3月11日——3月15日 3月18日——3月22日 3月25日——3月29日 4月1日 ——4月 5日(清明节放假)4月8日 ——4月12日4月15日——4月19日4月22日——4月26日(

27、28上班)4月29日——5月3日(

29、30、1放假) 5月6日 ——5月10日5月13日——5月17日5月20日——5月24日(择日六一汇演) 5月27日——5月31日6月3日 ——6月7日6月10日——6月14日(进入复习阶段) 6月17日——6月21日6月24日——6月28日(放假准备)

推荐第10篇:ayjky14044《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

教学目的:

1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

教学设想:

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杨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次北固山下》,诗题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次,停泊,诗题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说明这首诗是旅途中所作。

明确:停泊在北固山下。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的内容是写人在旅途。如果你离开父母,离开家乡,身在旅途,你会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谈感受。

好在现在交通发达,即便你在天涯海角,飞机也会很快将你送回家。可古时候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那只有任由思乡之情流淌心间了,许多诗人将思乡之情倾泻笔端,留下了流传千古的佳句。今天所学习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唐代诗人王湾在旅途中表达故园之思的佳作。

简介五言律诗知识

二、朗读

1、散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三、理解诗句大意

1、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集体解疑。

3、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意思

4、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这首诗的意思说一遍,语言要优美。

四、理解主题,品味诗歌语言,指导朗读。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

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愉快,舒畅 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2、品味颈联

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

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和夜晚,旧年和新春,为何这般匆匆啊?

请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请听老师读,注意声调、重音。强调生,入。为什么不用“升”?

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朗读时声调可高一些。

请用这种情绪朗读。

男女重读,女感慨,男乐观。

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提示: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请学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

3.品味尾联:

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

齐读最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请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

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提示:诗人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乡愁,是归意。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

五.小结: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学生齐读品味。

试背。

在插图上默写。

板书:次北固山下

王湾

停泊

首联:旅途之思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风正帆悬,潮平岸阔

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生,入)

尾联:思乡之情

第11篇: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24节次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班主任:吴长贵

第一节:养成习惯心理主题班会

2014年3月3日

【教学目的】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了解,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的一些学习养成习惯,让学生介绍其学习的一些新方法,让学习不得法的学生从中学到可以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授课形式】以介绍及交流的方式进行

【教学思想】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交流中学习

【教学步骤】

导入:今天我们借班会课做一次关于养成习惯心理主题班会 大家都知道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个步骤:请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一说平时他们是怎么来让自己学习的。如何在课前预习?如何在课堂上听课?如何回家做复习?一天的学习安排?以及一周的学习计划?

(由学生进行发言,列举学习方法)

林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个方面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课的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或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或电视机。。 王文坚: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翁勇: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儿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将、玩游戏机或保龄球,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史秀玲:良好的习惯,当然也包括学习习惯。就连智力超群的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周峰,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 000多个汉字和3 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周峰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儿便准时打开收音机。

第二个步骤:当学生讲完后,可由其它学生进行提问,也可以进行自由辨论。

在自由辩论时,大家可以举手发言,也可以由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列举) (一般由学习提出疑问,进入互动交流阶段) 第三个步骤:最后由学生或老师归纳。 (可由一个学生归纳) (再由老师做出总结) 拓展思维:

1、

如何使学习在养成习惯心理的主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板书) 提示:根据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可随机回答。 总结:由班主任做最后的养成习惯心理班会的总结

第二节:网瘾的危害心理主题班会

2015年3月10日

活动主题:网瘾的危害 地点:班级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常见上网和网瘾的区别。

2、网瘾对人的危害。

3、网瘾为什么会有成瘾性

4、青少年如何学会正确和科学地使用网络 活动准备:

1、班委讨论如何实施

2、购买必备的东西

3、班级布臵 活动方式:

1、通过案例分析

2、联系自己周围的耳闻目睹的人和事。

3、学生分组辩论。

4、进行小游戏

5、老师小结归纳 实施过程: 开场白:

1、青少年迷失与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这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许多地方以得以常见。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聊天等的泛滥正在改变、侵蚀着一代人的生活……

2、各位同学我想大家对网络电脑都很熟悉了吧!在做的各位可能都去过网吧吧!那么大家说说看上网是好还是不好呢?

3、用案例分析来直观展示网瘾的危害

★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网民占80%,青少年上网大多以玩游戏和聊天为主,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14岁~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整个网瘾青少年的90%。

★因为上网,全国的青少年犯罪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济南在押的1500名少年犯中,70%是‚网瘾‛造成的,北京更是有90%

的青少年犯罪案与‚网瘾‛有关。

★北京市约有20余万中学生迷恋网络或游戏,平均一次持续玩5小时以上的占72.9%。有65%的人认为上网很容易上瘾、很难控制。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0%的中学生有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倾向。

★上网的大学生中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者占12%,网络色情是导致大学生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浙江大学开除了120名学生,他们大都沉迷于网络不知归路……

★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 ★一位清秀文静的孩子,因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

★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

★一名优秀学生,偶然一次光顾了一个色情网站,起初还感到面红耳赤,但却禁不住好奇多次打开那些赤裸裸的画面,最终导致犯强奸罪而被判刑。

★一位女生在与和她聊天达一年之久的一网友见面时被对方强*;而另一位女生则在与男网友第三次会面时被杀害了……

★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进学校时曾拿了新生入学一等奖学金,但是后来沉迷于电脑游戏,旷课成了习惯,已经有10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退学的危险。

陶宏开教授曾经说:‚中国千万个青少年的堕落,千万个家长的不幸都是从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开始…… 辩论题目

提问:从上面的案例大家认为上网和网瘾有什么区别? 小结:上网要看是干什么比如说是查资料啊、找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啊、名箸啊之类的都可以。而网络就是真个人象吸毒品一样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甚至发生各种悲剧!

提问:我们应该对游戏下‚逐客令‛吗?玩游戏就不行吗?

小结:不应该的!现在许多家长都认为玩了游戏就会导致本性或学习下降,也有人会这样,因游戏的吸引力太大了没有意志的人是无法摆脱游戏的。当你和你掌握游戏时间就可以益脑,有一句话说得好‚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啊!我还是希望大家根游戏隔上一句话: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提问:为什么有人会染上网瘾呢?

小结:因现在孩子只喜欢玩只喜欢玩提起写作业就烦躁,或学习感到被动所以导致厌学。

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当下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不能顺利沟通;

☆目前学校只重分数、流行的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使孩子进一步迷失理想,厌恶学习;

☆大量低级媚俗、光怪陆离的文艺作品和电视节目。\"这些都使得孩子们更容易沉溺于那些怪异刺激、虚无缥缈的电脑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陶宏开教授指出,\"孩子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非常容易着迷。\"……..4迷恋网瘾的人会怎样?

小结:会有孤独症、抑郁症、分裂症、焦虑症等严重症状。性格脾气暴躁、感情淡漠、不和家长讲话

5、吸毒者为什么以青少年为多:

小结:☆青少年多单纯无知,有强烈的好奇心,且从众心理强,

☆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挫折,逆反心理强,精神空虚更经不起诱 惑,在网瘾中求刺激。

☆盲目追求时髦。

☆自我控制力弱。

☆轻信偏言…… 游戏:

准备材料。(铜丝长6厘米16根、硬纸板3-4张、长棍4根、线长1.5米6根)(班会所有节目完后颁发礼品))

1、钓绿色。

池子里有10个纸牌,好的意思6个不好的意思4个。

用长棍钓上好的一个加一分,不好的减0.5分,累计分数最后谁最多随赢。

2、碰运气。

在天花板上垂钓10个气球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去选气球,(有好有坏)好的加1分,坏的减0.5分。 摆脱网瘾的方法

提问:那网瘾危害这么大,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者是摆脱它呢?

小结: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耐心细致地作好这项工作。

☆反面堵正面疏。\"堵\"就是孩子在戒除网瘾之前最好不要碰电脑,或者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开始每天以不超过两小时为宜,然后慢慢减少。网络成瘾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隔离期,这个时间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一个星期有的一个月。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尝试采用各种办法,耐心地打开他们心中的一个个死结;同时还要借助反面教材,让学生知道网瘾的巨大危害,努力消除他们对网络游戏的好奇心,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远离网络游戏。\"疏\"就是要加强正面学习引导,多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交流活动,使学生们把精力尽可能多的放到学习、健康的文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无暇顾及网络游戏\"让他们感到\"原来除了上网,世界也是如此精彩。 ☆配合家长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解决几个问题。针对已经有\"网瘾\"的学生,

班主任找其谈话时往往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是难以凑效的。结合一些成功的戒除网瘾个案,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步进行:第一步,应该解决孩子对家长、老师态度问题。要让他们认可家长和老师,并愿意把父母和老师当成朋友看待,而不是当作训斥者。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放下师长的架子,也试着去理解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合作。第二步,解决孩子对网络游戏的态度问题。正面可以从人生的理想谈起,让他重新认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价值的体现以树立其对生活的热爱;反面再谈网瘾的危害,这样的反例举不胜举。同时还要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在新时代没有网络是不行的。网络是用来工作、查资料、进行正常的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玩具。 第三步,解决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问题。老师要能够切中要害的指出其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鼓励其逐步实现一些小的进步,逐步找回自信和学习的兴趣。并发动其他学生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第四步,抓反复。家长应在时间、金钱上加以控制,最好能看在身边,让他真正回到生活学习的正轨后再慢慢放手。班主任应及时关注其细微的变化,及时的给以帮助和细致的心理工作。

☆联系公安,文化等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容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加以重罚,通过严格的执法,坚决打击网络犯罪,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规范,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环境。

☆结合学生心理和身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 转移注意法:在其他活动中寻找快乐,如欣赏一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去运动场跑步、打球 读一些轻松愉快、有趣味的书刊,或与朋友逛街、散步、看电影、郊游等等。对于一些因过度上网而产生孤独、忧郁等情绪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大脑中神经肚物质的释放。只要不放弃,总有一次爱的付出能让孩子回到你的身边! 班长代表全班同学提出倡议:

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让我们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做网络的奴隶,让它更好地为我们学习生活服务! 总结

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经过刚才同学们的辩论和游戏可以知道它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追求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创造美好的人生。让每颗星星都闪发光彩,让每颗心灵为戒网瘾呐喊,是本次主题班会课最突出的亮点。

第三节:‚压力‛主题班会 地点:五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2015年3月17日 活动形式:小品表演、讨论相结合 活动目的:

当今大多数中学生由于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导致的一些心理压抑现象较多,这已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压力,化压力为动力,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活动过程: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一个主题班会——如何面对压力?

一、引题

师:出示两张‚人‛字卡片。 提问:这两个字念作什么? 生:‚人‛

师:对。但是大家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问题吗?

生:一个右边的一捺太短太细,另一个字的一捺又太粗太长了!

师:很好。这两个字从整体看,给人的感觉是不协调。 哎!有的同学已经在嘀咕了,我们今天又不是来上写字课的,怎么跑题了呢? 不!没跑题。谁能说说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与这两字有什么关系吗?

生:(刘东山同学)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就会出现不平衡的发展,从而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就像这两个字一样。 师:请坐。说得很棒!

出示另一张卡片‚人‛。这是人字的正确写法,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身心都健康发展的人。当一个人承受了太大的压力,而又得不到适时的疏通,往往会出现心理压抑,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像刚才那两个字一样,内心失去平衡,甚至于会出现心理问题。

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压力所造成的心理压抑已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事实上,近几年,一些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离家出走、自残、甚至自杀的现象是时有耳闻。

以广东为例,2005年3月22日,高明市某中学的5名女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在教室里用刀片集体自残,其中一名女生竟在手臂上割了28刀!

5月9日,深圳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也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在留下了一份遗书后,爬上自家楼上的天台,跳楼自杀身亡。

除此以外,每年由于压力大而在中考中发挥失常者也不在少数。

可以说,由于压力大,尤其是学习压力大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我们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面对压力,我们该怎么做?这也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如何面对压力?‛

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得先弄清什么叫‚压力‛? 生:(发言略)

师:对于压力,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定义: ①物理学指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如气压、血压等。 ②制服人的力量、强迫人就范的力量。如舆论压力。 ③承受的负担或过重的负担。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 既然太大的压力会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我们为什么不来讨论一下如何‚消除‛压力,而要讨论如何‚面对‛呢?把压力消除掉,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甲):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生(乙):没压力会使人变懒散、会堕落的。 ……

师:其实,压力无处不在。

很简单的一个事实是:人都生活在大气中,一呼一吸就是压力在发生作用,你说这种压力能消除吗?而要想逃避这种压力,只有一种人可以做到,那就是——死人!

所以,人活着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对压力是可以‚免疫‛的,不管你喜欢与否,压力每天都会陪伴生活、陪伴你我。

好了,既然不能消除它,那如何面对它呢?我这边就有一位同学碰到难题了,请大家一起来帮她出出主意,也来当回心理医生。

二、小品表演(双簧形式) 表演者:龙飞 张书梅 第一幕:考前两周

灵臻坐在桌前,翻了翻日历,心想:糟糕,还有两周就要期中考试了。我这数学怎么总也做不完呀!哎!烦,烦死人了!(打哈欠)怎么总是这么困呀!不做了,睡觉去。突然,看到墙上的挂钟,想:不行,还是继续努力吧。要不然,又要考砸了。哼!这回再考不好,我就不活了! 第二幕:考前半小时

完了完了,再过半小时就要考数学了,我怎么还有这么多题没看完!怎么老口渴呀!都喝两瓶水了。得抓紧时间再看几题。糟!怎么又想上厕所了,这可是第三趟了!

(叮铃!)不紧张,不紧张。深呼吸。吸……呼……吸……呼……

第三幕:考试中

深呼吸。然后稳定清绪,开始答题。 糟糕!怎么才第三题就不会做了。

没关系!老师说过:先易后难嘛!对!先做后面,呆会儿再回过来做!

(继续答题)哎呀!又一道题不会做(开始紧张)然后抬起头环顾一下周围(突然显得很紧张)想:完了。别人怎么都做到第二面了,我不仅第一面没做完,而且还有两题不会做,这下可完了! 第四幕:考试后

战战兢兢地、闭着眼睛接过老师发下来的卷子,经过几次深呼吸后,才缓慢地睁开眼睛,瞄了一下卷子。突然揉了揉眼睛,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才考了42分。气得把卷子揉成一团,塞到抽屉里。痛苦的趴在作者、桌子上,哭了起来。想:为什么每次我的付出与劳动总不能成正比呢?看来我根本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回家怎么向妈妈交代呀!

这时,拿出一张纸,伏在桌子上写了起来:‚遗书……‛

三、讨论:

师:大家说,这个小品演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能真实反映我们考试前后时的心理活动。

师:那我们来交流一下。当你碰到类似小品里四个场景中的某一个时,你的心态或表现是什么样的? 生:(学生积极发言) ……

师:看来在压力面前,特别是考试前,大部分同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那么同学们,当你也像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样考砸了,你是怎么办的呢? 生:(学生发言略) 师:很好,同学们都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并积极备战下一次考试。

可是,我们小品中的主人公最终是如何解决压力的呢? 生:自杀。

师:大家说这种逃避压力的方式可取吗? 生:不可取。

师:为什么?死了不一了百了吗?

生:(甲)就因为数学考试考了42分就自杀,那太不值得了。

(乙)死了就看不到美丽的明天了。 (丙)如果死了就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

师:对,你要是死了,真正痛苦的是你的父母。想想他们的养育之恩,你不仅没 有报答他们,反而让他们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中,于心何忍呀!所以,日后无论你承受多大的压力,你都要坚强地活着,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说不定拐个弯就能见到太阳。

既然不能自杀了,那么大家来帮她分析一下:当数学考卷发下来时,她该怎么办?

生:她应该先找找原因,为什么会考不好。 师:对!那同学们说说她为什么会考不好呢? 生:(甲)她考前太紧张了,心理素质太差了。

(乙)数学是不能突击的。但她在考前五分钟还在突击看题,这样只会让她更紧张。,

(丙)她应该在平时加强数学练习,而不是一作数学题就心情烦躁。

(丁)她对自己太不自信了,她一看到别人做到第二面了就那么紧张。其实说不定别人前面的题目也有很多不会做呢! ……

师:大家讲得都非常好。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小品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考不好的关键原因是她很不自信。所以,当你面对巨大的压力时,首先,应树立自信心,才能战胜压力。而这种事例相当多,我们课前让大家各自找一些例子,现在来交流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面对压力的。 学生发言:

生(甲):英超级富翁理查德〃布兰森少年时患有读写障碍症,他很难将精力集中在书本上,学业毫无进展。布兰森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他想读书不适合自已,但这个世界肯定有自己乐意干而且能干得很好的事情。于是,16岁的他选择退学,去伦敦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用母亲给的4英磅创办了《学生》杂志,几年以后,《学生》成了当时全英最具影响力的青年杂志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因自己某方面的缺陷而自卑时,不妨对自已说:‚我知道自已的缺点,但这个世界上肯定有自己乐意干而且干得很好的事情。只要你充满信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生(乙):我讲的是一篇寓言故事。从前一位老翁和一个孩子牵一头驴子驮着货去卖。货卖完后,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路人责备孩子不懂事,叫老人走路。他们便换了一下位臵。但旁人又说老人心肠太狠,让孩子在地上走。于是老人急忙把孩子抱到驴背上。后来看见的人却说,他们太残酷了,两个人骑在毛驴上,两人只好下来牵着毛驴走。走了不远,又有人笑他们,说他们是呆子,有现成的驴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到:‚我们只好抬着驴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理智的人,对别人的建议应认真分析,吸取其中有益的、合理的部分,不可道听途说,盲目照办。别人的规劝无论其出发点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我们都应深思慎取,但如果一律‚从谏如流,‛非出‚抬着驴子走‛。

生(丙):1926年,刚刚进入三菱集团的大村文年就立下了豪言壮语,一定要成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他凭着旺盛的斗志与惊人的体力,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工作。他在毫无背影的情况下,完全凭借个人实力,终于在35年事当上‚三菱矿业‛的总经理。在三菱集团,未到60岁就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大村文年的就职使日本工商界大为震惊,人们纷纷为他的魄力和精神所折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压力要学会自我激励,而高度的自我激励正是指引大村文年登上总经理宝座的法宝。 ……

师:你看,这些人要都像我们这位主人公一样,那不就……

在压力面前, 除了要树立自信心,大家觉的还应该怎么做呢?

生:(甲)找朋友倾诉。 (乙)她应该行动起来,更发奋学习,而不是大哭,更不应该自杀。 ……

师:很好。当你碰到难题时,不应该自己钻牛角尖。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如果我把两个不太协调的‚人‛字并排在一起,会成为一个新字——‚从‛。如果再把‚人‛字放在‚从‛上面,就会变成另一个新字——‚众‛。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

师:很好。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经调查发现,那些心理压抑者往往是一些不合群、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人。所以,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能够起到缓解压力、战胜压力的作用。你可以找一个与你同病相怜的人倾诉,互相勉励;也可以求助于一个比你优秀的人,往往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压力面前,你首先要自信、要坚强;其次,碰到难题时要懂得向他人求助,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除此以外,在学习上不要给自已的定位太高,也就是你的期望值与你的现实水平之间的差距不要太大。否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最后,考试时应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战时如平时‛;而且适当的紧张是有好处的,毕竟‚有压力才有动力‛嘛!

战胜压力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以外,同学们应该因人而异,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但我相信要战胜压力,有两个最重要的法宝——自信与合作。 第四节:跌倒了,爬起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逆境是人生的必然,应坦然面对;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价值,调整应付挫折的心态。[教学重点]: 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对待挫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故事磁带、每人一张纸卡、[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走路时曾跌到过吗?跌倒的滋味是什么样的? 在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走一条平坦的道路,但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又成功,也有失败。也就是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这时,你是被挫折吓倒,一蹶不振;还是勇敢地走向成功呢? 对,我们应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二、新授课:

1、引出故事。

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苦难对甜菜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出示两则故事:

‚保尔的故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小说中这样一段描述:保尔一次对朋友说:‚人应该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当时就有人潮笑他爱说漂亮话,举例说保尔明知抽烟不好,但还是戒不掉。保尔听了当即把口中的烟卷拿了下来说:‚从今天起,我决不再抽烟。‛保尔说到做到,从此,戒掉了几乎在孩童时代就养成的抽烟习惯。

‚马加爵的故事‛

相信大家从保尔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就是这样一个意志坚强的硬汉子。其实,无论是保尔还是马加爵,两人的事例都给我们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如果遇到困难与挫折,应该怎样做?

2、讨论做法。

‚如何面对挫折‛(参考) (1)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2)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4)想一想。经历挫折,换个角度讲,是对人的意志、决心和勇气的锻炼,是对人综合实力的检验。失败乃成功之母,楚汉之争,刘邦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终于在垓下一战,十面埋伏,将项羽打败。人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成熟起来的,重要的是吸取教训,不犯或少犯重复性的错误。

(5)比一比。与同乡、同学、好友相比,虽说比上不足,但可能比下有余。及时调整心态,不因小败而失信心,不因小挫而失锐气。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想想是否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了;找找别人的长处,以取长补短。人生的转折点往往始于失败,失败会使人猛醒、冷静、理智和振作,使生命之帆重新扬起。

(6)放一放。如果不是急事大事,索性放下不去管它,过几天再说,或许会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合理的打算。重要的是把握好眼前的时光,莫让它白白流逝。必要时可放弃原来的打算,重新安排其他事情。有得必有失,想在方方面面都有建树很难,经过慎重选择后,得到的会心安理得,失去的会心甘情愿,没有紧张和焦虑,没有沮丧和失望。 (7)让一让。常有这样的现象:狭窄的街口桥头,几辆汽车挤作一团,互不相让,谁也过不去。若有几辆车风格高一点,先退出来,则所有的车辆都可畅行无阻。人生也是这样,姿态高一些,眼光远一点,从长计议,不在一时一事上论长短,退一步会海阔天高

3、讲故事。

你们还知道那些文人或名人受挫折的故事,讲一讲。

4、联系实际. 伟人在困难面前,都能以坚强的意志面对,勇往直前,直到取得成功。那么,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是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5、总结归纳.正确认识,勇敢面对,付诸行动。

6、解决现实问题。

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都可能遇到困难,请大家把你最近遇到挫折写在纸卡上,可以不写姓名。

7、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8、资源共享。

请同学们把课前搜集的有关克服困难的名人名言汇报一下,让大家共同欣赏。

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菲里浦斯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俾斯麦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

——博 维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爱迪生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 ——林 肯

暂时的失利,比暂时的胜利好得多。 ——阿卜〃法拉兹 音乐《真心英雄》

三、总结。

歌词中‚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挫折,从失败中走出来,重新树立自信心。虽然跌倒了会痛,但它能教会使我们走得更快更稳,相信大家一定会越走越好!

第五节: 走近父母

2015年3月31 班会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班会准备:调查问卷、课件制作 开展方法: 讨论法,说说、议议。 班会程序 :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 亲密 B 比较紧张 C 疏远和一般 填完马上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况,

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现在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内容是

1. 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 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 经常‚煲电话粥‛

除了以上情况?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况?

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四.从父母角度看

投影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请一个同学朗读全文 五.从自身找原因 是的,打与不打都是爱,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没有做错?请曾经被父母惩罚过的同学,说说自己做错了什么? 六.小组活动

写一写,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时间?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没有分担父母的艰辛? 议一议,对自己父母不满意的同学,说一说你认为谁的父母最理想?

说一说,拥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学说说自己父母的不是。 说说,可以调换父母吗? 七.怎么与父母交流

既然父母不能调换,我们就一定要包涵、接纳自己的父母,并尽量和父母多一点交流。那我们该怎么和父母交流呢? 1.老师说说自己与父母孩子交流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交流的情况。

3.选出一些写得比较好的‚给父母的一封信‛,请同学读出来,并把父母的回信也读出。

由此可见,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并非不能改变,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们也在关心我们,也在想办法走近我们。那我们就该主动走近父母。 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主动承担家务;

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 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 多倾听父母的话;

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八.布臵作业

1.做一个表格,列举父母工作之余为家庭做了什么事,花多少时间?

2.给父母送一张卡片,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3.平常多为父母倒杯水或分担一些家务。

第六节:做一名有教养的学生

2015年4月7日

【班会目的】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同学见相互出口成脏、对家长不够礼貌、对老师不够尊重等行为。开展\"做一名有教养的中学生\"的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改正,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教养\"的内涵,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组织形式:多媒体、讨论、诗朗诵。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网络或书本上了解有关教养的资料,收集一些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教养的事例和有教养的言语行为,并在班会课上讨论。 班会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清华大学电机系4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在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了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3只黑熊、1只马来熊和1只棕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严重伤害。这名大学生年仅21岁,已通过研究生考试。上述3种动物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国际一级保护动物。

主持人:头上有无数荣誉光环的刘海洋竟然做出如此缺乏教养的事情,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请大家就刘海洋的行为展开讨论。对我们中学生来说,什么是有教养的行为?什么是没有教养的行为? 学生讨论并发言

主持人:教养的内涵: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行为,应该是有爱心,懂礼貌,知道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心胸宽阔并发自内心,正派真诚,光明磊落等等。如:人见面要打招呼,因为这可以表达关切和尊重;公众场合说话声音要低,因为避免妨碍别人;做错事要说对不起,因为这样能弥补给别人造成的不快;要温文尔雅,因为恶语会伤人;要光明正大,因为行为不端将损害他人利益。

二、关于教养的得失 分组讨论

一组:教养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自己的教养能带给自己什么?

二组:如果我们没有教养,会失去什么? 学生讨论并发言

主持人:教养能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自己的教养能带给自己什么?

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到尊重和信任,有人缘。会使更多的人愿意接近、关心爱护你。而来自老师、同学、朋友的信任、理解、支持和宽容,又会让自己有满足感、喜悦感和幸福感,由此带来对自己的认同感,增添自信。 没有教养我们有可能会失去什么?、

失去良好的同学关系和朋友,失去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有可能失去尊严,有可能失去很多机会,有可能失去成功感和幸福感。

三、我们怎么办

主持人:怎样做一个有教养的中学生? 学生讨论并发言

主持人:首先要理解教养的内涵,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同时要学习表达教养的种种形式,要使有教养的行为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否则教养只是一句空话。有的人心地很好,人也很善良,但却给人缺乏教养的印象,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习课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见到老师不问好,进他人寝室前不敲门等,就是因为他没有学会表达教养,没有学会注重他人感受。 全班学生一起朗诵: 教养,是一种美丽的高贵

与人交谈,理智而不乏幽默,自信而不显张狂; 与人交往,优雅地说‚请‛‚谢谢‛‚对不起‛; 面对无礼的非难,宽容地付之一笑;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得意淡然,失意坦然; 淡淡地对自己一笑; 教养,是一种美丽的高贵。

有教养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宁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有教养的人不会在美丽的校园丢下极不谐调的垃圾; 有教养的人不会在狭窄的甬道里拥挤; 有教养的人不会拿别人的痛苦开心; 有教养的人不会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 有教养的人不从不唉声叹气,自怨自艾; 有教养的人从不为了出风头而标新立异; 有教养的人不会哗众取宠、奴颜婢膝; 有教养的人会随手关掉白白浪费的电灯; 有教养的人会为同桌捡起掉落的书本; 有教养的人会有独立的见解; 有教养的人会衷心地为别人的成功赞美; 有教养的人会微笑着向老师、同学问好; 有教养的人心中不仅仅装着自己; 我希望

明天早晨我见到的大家,都将是绅士风度、淑女风范!

四、任务布臵:

以教养为主题,出一期板报,班干部讨论一下,写一份倡议书,以班委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每位同学以‚做一名有教养的中学生‛为题,写一段感想,抄录在板报上。

第七节:责任

2015年4月14日

班会背景:常有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学校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许多行为,不能主动承担责任,在学习上,很多同学表现出来的被动性,很大部分也是因为缺乏责任感造成的。 班会目的:

1、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

2、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委;

3、让学生了解学习与责任感的关系;

4、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负责任会对他人、集体、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班会准备:

1、将班级同学分组,并收集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事件;

2、选取代表分组以‚学习与责任是否有关系‛为题进行辩论。班会过程:

1、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参会的老师代表与同学代表,介绍了班会召开的背景;

2、各组代表展示介绍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事件与相片,可设臵同学提问环节;

3、就‚学习与责任是否有关系‛进行分组辩论,可设臵同学提问环节;

4、可邀请参会的老师发言;

5、主持人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并发出倡议:

(1)对父母怀有感恩的心,培养责任感从孝敬父母做起; (2)培养责任感,从认真学习做起,从关心班级做起。 班会教学设想 :

安排这节《责任》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做‚责任‛,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第八节:如何解决厌学问题

2015年4月21日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针对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过明确,且有部分同学厌学不自信的现象,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分析。增强其责任感,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要靠自己创造。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 路,就在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梦想之颠! 班会形式: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分别由学校心理咨询室林主任和高二(9)班心灵委员林心猷阐述现阶段高二(9)班同学厌学的心理原因及其表现形式。使同学明白有厌学心理是普遍现象,但是如何用实际行动去克服厌学心理,去战胜自己的惰性才是是重要的。

班会主题设计: 以多媒体课件与主持人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凤凰涅槃》的主题。社会上存在的厌学现象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同学更清晰的记住了班会的主题,达到预期效果。 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凤凰涅槃---如何解决厌学问题》为主题。 2:收集资料:围绕《凤凰涅槃---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 3:确定主持人陆长青

4: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室林主任参加演讲;邀请范主任,段长及其学校老师来(9)班观摩 5:设计多媒体课件

6:利用星期二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附学生心理测试题)

教室布臵:将桌椅转移位臵,使之在讲台的两侧。留出中间的空位,以便行走。 班会过程:

1: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努力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所进步。但是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少多的存在着厌学的现象。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主持人发言:‚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高中阶段是一个正值身心迅猛发展的黄金阶段,高中生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苦楚,有追求的充实,有友爱的温馨,也有挫折的迷茫。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愉快的体验往往给我们带来信心与前进的动力,不愉快的体验往往使我们沮丧与烦躁,然而,日积月累就形成了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心理疾病。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高中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今年3月11日晚,林某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坐在林某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

睡觉 ,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对其家长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心理,最后一气之下,选择了向这世上最亲的家人投毒。‛ 某日晚上,他用牙签瓶装了甲胺磷,趁母亲切土豆时,将甲胺磷倒进烧肉的铁锅中。最后导致一死一重伤。

‚从上述两例血淋淋的铁证告诉我们,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面对社会上普遍的厌学现象,再针对我们同学们的厌学现象,对同学们进行厌学解压。 ①单一学科厌学 典型案例1 某中学三年级学生,其问题是该生物理学习严重困难,并且曾经在最近一次物理考试只得了27分。而该生却是努力学习的学生,并且曾经在班里是学习相当不错的学生。班级按照成绩排座位,该生曾经排在第三排的好位臵。由于某次考试成绩下降,老师把好的座位向后排了一排,到第四排。该班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励她:重视物理,别骄傲! 但这导致该生的消极情绪,一上物理课或见到物理教师都情绪低落、无精打采。过一段时间以后该生对这件事似乎确实已经‚消气了‛,不那么在乎了,可却出现了一上物理课就心情沉重,容易疲劳的现象。在下一次考试到来时,她的物理成绩又下降了。于是,老师又把她的座位向后排了一排。她的情绪更低落了,终于有一天,她的座位排到了最后一排;她的考试成绩也降到了班级最低分――27分。

此类厌学学生在思想上都能够认识到自己当前努力学习与自己未来前途、命运等方面的关系,有的甚至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性厌学只对某特定学科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往往是由于某些偶然刺激导致消极情绪反射形成的。如:师生感情冲突、课堂情绪挫折、考试严重失利等刺激都可能导致其对该学科的课堂学习、作业练习等厌烦反应,严重者连听到这个学科的名称都心情烦躁。 ②过敏性厌学 典型案例2 范某本来是班级的学习尖子生,成绩最好时曾经排在班内第二名,后来该生语言成绩莫名其妙地大幅下降。于是,班主任老师一再地督促她的语文学习,但仍无济于事,语文成绩还是一降再降。后来班主任在一次长谈中得知,原来范某只是因为看不惯语文老师上课爱笑的习惯,就使得她不爱上语言课。后来她过敏性地厌烦语言老师上课时爱笑的行为,越来越怕这位老师笑,偏偏这位老师越来越爱笑,在初中毕业考试时,她的语文成绩刚刚及格。

范某这种过敏性情绪反应,从表面看,似乎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障碍形成得有些过于敏感,事实上,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类学生身上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某些特征,并把这种消极情绪投身到某些不易为别人注意的小事上,因而就对这些小事产生焦虑情绪反射。 过敏性,即一种在学习情境刺激下产生的下意识的较强烈痛苦的情绪反应行为。有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对上学接触老师、提问、父母唠叨等,常常是过敏的。

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在其所厌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一般都能体验到极大的过敏性痛苦情绪。多发生于上进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身上,其中又以女生居多。她们一般是那种积极努力学习、急于取得成效的学生,当其产生厌学行为后,一方面感到很深的恐惧、担忧,另一方面总是逃避对自己厌学的学科的学习。而恐惧担忧与逃避行为又加深了这种厌学行为的痛苦体验。 ③潜意识条件性厌学 典型案例3 某初中二年级学生,身高体健、性格开朗、精神饱满并情绪乐观。就这样一个身心健康得让人羡慕的学生,上课从来不能专心听讲,每到自习做作业时,总是连十分钟都坐不住,频频地动来动去,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摆弄东西,一会儿打扰别人……晚上做作业时,只要一看见书桌上的台灯时,便开始感到心慌,感觉两肩沉重,背部酸痛,肩膀总是不停地动来动去。

我们从任何一个常规刺激下一形成厌学或恐惧行为的学生,或在整体心理健康方面,或在早期经验方面,有某种潜在的其他因素的互相配合,才导致了严重厌学或恐惧学习行为。那些早期情绪挫折经验的人,他们的早期情绪挫折经验更容易作为原有情绪经验的固定点,来同化新的情绪挫折,形成新的更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④非过敏性厌学 典型案例4 李某在小学时就是那种典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第10名到第24名之间波动。上初中跌到班级第29名,最后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其父母托人帮忙,又多花了一笔‚特殊学费‛,才勉强地进入私立高中就读。起初她想要奋起直追,可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后来成线连连下跌。大大小小几十次考试,都是失败!分数一次比一次低。 非过敏性厌学不只是对某个学科表现出轻度的不适反应,多以心烦为主要体验,但体验不到极端的痛苦。这类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长期学习落后并比较认同现状的学生;另一类是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进步不明显或有所退步,信心不足而情绪低落者。

6:主持人发言:‚看到心灵委员总结的几条厌学的种类,似乎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我们都心痛与沉重。而且现在距离高考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该以怎么用的状态去迎接高考呢?是继续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还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经过老师和班委的商讨,我们总结出了几条缓解厌学情绪的措施。现在与大家分享:

①如何缓解学业焦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②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3.不妨制定阶段性目标。

4.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5.增强自信心。

6.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③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第一步,当出现某种厌学情绪时,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

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 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

8:班主任评价班会,肯定学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九节:你快乐吗?

2015年4月28日 班会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心智健全的人。人一生的幸福并不取决于地位,财富,学历等外在条件,而在于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大到人生价值取向的原则问题,小到日常琐事的判断决定,心态不同,选择自然不同;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带来不同的后果。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却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人们去学会快乐,培养快乐的能力。通过学习产生快乐的心理学原理,了解快乐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快乐的境界有高低,引导学生追求高层次的快乐,逐渐摆脱低级趣味;了解学习的艰苦及人生其他一些痛苦的经历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必经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并培养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细节之美,学会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创造出快乐的人生。 班会形式:讨论法,情景法,演示法 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今天主题班会的内容与一本书名有关。(多媒体出示‚快乐的科学‛字样。让学生解读书名.得到本书的内容重点是讲 ‚快乐‛而非科学.通过解读书名导入今天的课题---快乐)‚快乐‛的科学,快乐是有学问的。它的作者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尼采。(多媒体出示尼采的头像,简介。)这本书是从宗教信仰,责任,及其他美德等方面来阐述快乐的根源.二.分享快乐 (1)孔子三乐 今天我们不从哲学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快乐这个话题。尼采是西方的哲学家,他分析了快乐,那么我们东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有没有教我们如何快乐呢?(提示学生回忆初一的语文课本,学生答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多媒体出示孔子画像及以上三句。)

(2)孟子之乐

另一位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也有三乐。他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稍作解释.)

(3)同学之乐

圣人有快乐,那么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又如何呢?下面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的快乐。请大家回忆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学生准备一分钟,然后发言。约有十至十五位同学发言。教师将学生的发言归纳为亲情,友情,获奖,解难题,帮助别人,被表扬等方面的快乐。)

三.快乐溯源 刚才我们讲到自己的快乐,对比一下古代圣人的快乐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古今

相差几千年,快乐却惊人地相似,这说明快乐是人性共同的一种追求与需要。心理学上

说‚快乐是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心产生的喜悦满足幸福的感觉。‛既然快乐是人

性的基本需要,那么我们应当了解人究竟有哪些基本需要,从而了解快乐的根本来源。

第一层也是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人的吃喝拉撒,健康等均属于这个层次的需要。

第二层:安全需要。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处于战争中,这些国家的人民连这两层最基本的需要都被剥夺了,这就是战争的罪恶。

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吃饱喝足了,就想到成家了,因为人需要爱与被爱,亲情,友情,爱情都属于这个范围。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

这个需要包括自尊及尊重他人两层意思。所谓自尊就是了解并相信自己,不因他人而随意否定自己。尊重他人呢,就是首先了解人与人是不同的,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不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举个例子:(在桌子上写一个‚6‛,问对面一个学生)这是几,(学生会回答) ‚9‛,(老师问)谁对呢?谁都对.这就是因为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所以平时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为什么别人会跟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容易理解别人了.这就是尊重他人. 第五层;认知的需要。认知在心理学上泛指一个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能力等。认知需要包括学习的需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背起书包来上学,来求知,就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有求知欲,有认知的需要. 第六层:美的需要。我们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最高境界.音乐,美术,舞蹈,摄影…都是反映美体现美的载体,所以大家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这些艺术素质;而人的外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是这些美好素质的具体体现. 第七层: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或为他人付出实现自我价值。刚才很多同学提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得奖,是帮助了别人,都是因为你通过努力取得了自我价值或者为别人付出使别人得到了帮助从而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你会特别快乐. (再出示需求分层次的图片,解释这些层次的意义.)一般来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起‚进攻‛.也有无法满足低层次却能坚守高层次的追求,就更加难得了.比如战争中不为利诱坚守气节的人,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刻苦求学的事迹,比如身患重病或绝症还坚守岗位的人…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就是因为他们的难能可贵.综上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了我们人性的几个基本需要。并且告诉我们这些需要是有层次的高低之分的,因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快乐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时产生的快乐是不会很长久的,只有当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长久的快乐。下面检验同学们对需要层次论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孔子三乐反映了人的什心理需要?‛。学生回答出:‚学而时习之‛:反映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朋自远方来‛:反映友情及社交的需要‚人不知而不愠‛:反映自尊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多媒体出示答案。其中对‚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尊重自我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进行解释:)人家不了解我甚至中伤我,但我了解并相信自己,不生气,也不会因别人的不了解而自我否定这是自尊;别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不同,比如刚才那个‚6‛和‚9‛的例子,就是因为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

四.‚痛并快乐着‛

人们追求快乐就是希望避开痛苦。可中央电视台有个著名的主持人叫白岩松,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痛并快乐着》。讲述的是他从一个青涩的少年经过艰苦的磨练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主持人的故事. ‚痛苦‛和‚快乐‛本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可为什么会‚痛并快乐着‛呢?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是什么?(同学们开始小组讨论,约两分钟。每个小组给出一两个例子。小组代表发言。) 下面我也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飞人乔丹一次比赛时高烧39°8,但他坚持比赛并在比赛结束前一秒钟内奋力一投,全取三分使本队反败为胜。这个过程,乔丹痛并快乐着;

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七年卧薪尝胆终于重新捧回斯韦斯林杯,这个过程他们痛并快乐着;

白求恩,一个富裕的加拿大名医不远万里来到战火连天的中国,身负重伤却臵之不理,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中国的八路军,最后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个过程他痛并快乐着;

居里夫妇整整四年住在一间四处漏风的小房子里,完全靠一双手,从8吨矿渣里提炼出了一丁点的镭,并无偿地把它捐献给了全世界人民,这个过程,他们痛并快乐着; ‚铁达尼号‛中的杰克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他所爱的人,自己却葬生海底,他痛并快乐着;

同样是‚铁达尼号‛中的四个乐师,不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且在渐渐倾斜的甲板上镇定优雅地为惊慌失措的人们演奏优美的乐曲,他们也是痛并快乐着;

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斑羚飞渡》,老羚羊为了小羚羊的安全,甘当‚羊‛梯,从容赴死,这些老羚羊是痛并快乐着的;

有一年十一月,深圳南山区一幢居民楼发生火灾,小孩子均安然无恙,可人们看到母亲的遗体时,她还保持着双手上举的姿势,母亲到死的那一瞬间还在奋力地抢救孩子。。。这个母亲临死时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吧…… 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

快乐其实有很多种,简单地说,饿了,吃饱,困了,睡觉,就快乐;听个笑话哈哈一笑,快乐,可刚刚这些令我们感动和流泪的例子中,快乐无一不伴随着巨大的痛楚,也正是这些‚痛‛,令这些‚快乐‛变得如此珍贵,这些‚痛‛是人性最美好的东西在闪闪发光!这些快乐是最高层次的快乐。快乐和痛苦的辨证关系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只有不怕苦怕累,艰苦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快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五.寻找快乐捷径

当我们了解到快乐之源,我们就可以去主动追求和创造快乐。可人生的不如意是很多的,有时还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说明快乐与每个人的内心有关。因此如何快乐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心理学家有以下的建议:

⒈ 培养乐观的心态----懂得事物的两面性,要积极寻找光明面

(多媒体展示漫画‚半瓶油‛)第一个人开心地说;呀,还有半瓶!第二个人则愁眉不展:哎,只有半瓶了!同一个事实面前,前者乐观,后者悲观,完全因心态不同。乐观者,能不断发现生活的亮点,开开心心;悲观者,总怨天尤人,庸人自扰。乐观心态者,总能发现生活细处的美好,看到希望。能苦中作乐,生活渐入佳境。心态消极者总在吃烂苹果,永远无法品尝生活的甘甜。 ⒉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说希望就是人积极的自我暗示,它可以增强自信与自制力,从而激发人的潜力。而消极的自我暗示将导致自卑乃至绝望,危害相当大。保险公司的员工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喊出:我能,我行,我可以!用以鼓励激发自己。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就应该采用这个方法不断增强自信心。

⒊ 树立坚强信念,并努力奋斗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她的人生充满了光明。试想如果不是凭信念支撑,她的人生将毫无快乐可言。快乐是一种性格,一种思想,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它都会在你的心里发出一种声音:扼住命运的喉咙!催你进取,引你向上。

⒋ 音乐疗法:不同的音乐给你不同的心理暗示,并通过调节你的神经来缓解你相应的心理问题.5.阅读疗法:音乐和阅读将引导你进入心灵的宁静状态 6.运动疗法:在运动中可以极大地感受力量带来的快感,产生精神愉悦,并通过大量流汗排解体内毒素,从而调节心理健康.⒎大自然疗法:广阔的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大海教会你包容与宽容;高山教会你庄严与坚毅;辽阔的草原使你心胸宽广,而森林的神秘与丰盛,或柔美或壮阔的江湖无不让你心旷神怡.在大自然面前你会忘却一己之忧,学会悦纳自己,学会抛开私见,从而得到心灵的洗涤与无穷的启发,得到健康积极的心态.所以多去旅游或者闲暇时出去踏青郊游都对调节心理健康很有帮助.⒏ 倾诉疗法;外国人经常去教堂向神父祷告,忏悔,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神父‛----心理医生。另外,通过与朋友聊天,写日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⒐ 食物疗法:深海鱼,香蕉,菠菜等。通过调节生理机能

第12篇:水满中心校支教队第十五次周例会

水满小组第十五次周例会记录

一、时间:2013年06月22日 17:00-20:00

二、水满中心学校支教生宿舍

三、主持人:肖玉凤

四、记录人:潘卫波

五、出席人员:潘卫波、肖玉凤、詹丽莉、冀宏伟

六、会议内容如下:

1、本周小结

2、本周讨论

3、布置下周任务

会议内容记录

一、本周小结

冀宏伟:这周要进行毕业班的考试,所以其他年级都在星期四下午放假。临近期末,又少了一天的复习时间。我已经赶在放假之前完成了这一周的复习计划。所有的老师都在积极地备战期末考试,这几天的学习氛围特别的浓厚。我也给我所带的三个年级五个班进行了测验,并对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讲解,还就这些重难点再一次的练习,我对我的学生很有自信。虽然说工作比较多,比较累,但是我们老师下午放学后还会跳一个多小时的舞,既是为了娱乐放松,也是因为我们要参加比赛。到了晚上我们还会去幼儿园唱红歌,学校的许多老师都参加,这是市里面举行的,所以水满乡很重视,我们每天晚上都要练到10点以后,也算是工作后的放松方式吧。这个周因为临近期末考试,而且面临支教的收尾工作,所以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但还是以教学为重,期望孩子们能在考试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詹丽莉:支教,将我从象牙塔里带到了五指山市水满乡。渐渐地,我爱上了这里单纯的生活。来到这里生活有3个月了,还有一个星期就结束了支教旅程,才发现与孩子们即将要分别了,更没想到到现在自己会如此不舍,虽然还没真正的离开,但总有一种不能相见的悲伤。

这个星期已经开始进入复习阶段了,第一轮复习也结束了,但效果不是很好,再加上这段时间活动比较多,下个星期五就是期末考试,时间比较紧,希望孩子们能自觉点。

潘卫波:时光飞逝,已经本周已经进入支教生涯倒计时了。支教的收尾工作是繁忙的,每天除了吃饭时间,几乎都在忙,但这样的生活是丰富而充实的,一个人一旦闲下来久了就会思想迟钝,无所事事久了就会腐蚀其思想的纯洁性。所以支教生活每天的充实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向往。这周比起上一周还要忙得多,除了忙着教学上的事情,还要帮助学校整理录入学生学籍信息,这是个高精度的工作,事关学生一生的档案,马虎不得。下午还要练习学校排练的舞蹈,晚上还要练习红歌。回来已经是深夜。在教学上,我每天都准备资料充足给学生期末复习,希望学生考个好的成绩有个愉快的暑假!

肖玉凤:支教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懂得了教师的荣誉和责任,和以往不同,这次是切身的体会,而以往只是站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老师这种职业。在整个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的是让人兴奋的,也叫人感到了责任,正如有句话所说,“当有人叫你老师时,你所应该感到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应该是责任。”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好好做好复习工作。

在水满,生活过得简单而充实。和组员一起,早上上课,下午辅导,周末一起做饭,一起吃饭,一起讨论,感觉幸福来得就是这样简单,做着自 己喜欢做的事,收获着满满的感动!

二、本周讨论

我们本周的讨论的问题我今天中午已经写好了,现在发给大家看看,除此之外,大家都可讨论自个教学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以下是我给出的主题:

做好支教收尾工作和交接下一批工作

1、时光如飞箭,一个学期的支教很快就接近尾声,我们应如何做好支教收尾工作?

2、下一批的支教生马上要过来了,接替我们的工作,我们在交接期间应注意些什么?

3、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马上快结束了,我们想对孩子们有些什么样的寄语?

冀宏伟:当然是以教学为重。我们来支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学,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在我们快要结束的支教生活后面画上圆满的句号。对于交接的工作,我会认真完成所有的交接任务。

冀宏伟:我会把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交接的学生说一下,并把工作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到。在班级里面我会特别提醒一些调皮的学生,这都是在讲课和管理班级需要注意到的。还有就是生活上的一些事情。

冀宏伟:半年的相处时间,我已经觉得自己就是水满人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时候,当然,也有一些很调皮顽劣的学生,有时候也会生气。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认认真真听课,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好好完成作业。当然也要吃好玩好,在快乐中成长。

詹丽莉:学期末到了,支教收尾工作也正在进行中。主要的收尾工作是首先完成教学工作,接着是清理宿舍卫生,最后是做好下一批的交接工作。 詹丽莉:交接期间注意的问题,我觉得有几点:

1、尊重当地民情风俗。

2、在工作期间,不得自行做饭,要在学校食堂上灶吃饭。

3、要高度重视交通、饮食和住宿等安全工作。

詹丽莉:孩子们,冬去春来,又一季节轮回,在半年的变迁中成长着,个头长高了,知识丰富了,礼貌懂事了,孝敬体贴了,自控增强了,生活调理了……而老师的总结和寄语,也是对孩子在校一学期各方面的总结,希望孩子扬长避短,在新的一学期有新的突破。 有几条寄语想送给孩子们:

1.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人生最大的失败,是扼杀自信心。给自己足够的自信,成功就在你脚下。

2.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远不会进步。孩子,踏踏实实走好自己成长中的每一步,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3.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远离虚无缥缈,与真诚交朋友,那样你身边的益友会越来越多。

4.抬头看看头顶的天依然很蓝,低头看看脚下的路仍旧很宽。这点小挫折算什么,应该感谢它又帮你在成长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

潘卫波:时光飞逝,已经本周已经进入支教生涯倒计时了。支教的收尾工作是繁忙的,每天除了吃饭时间,几乎都在忙,但这样的生活是丰富而充实的,一个人一旦闲下来久了就会思想迟钝,无所事事久了就会腐蚀其思想的纯洁性。所以支教生活每天的充实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向往。这周比起上一周还要忙得多,除了忙着教学上的事情,还要帮助学校整理录入学生学籍信息,这是个高精度的工作,事关学生一生的档案,马虎不得。下午还要练习学校排练的舞蹈,晚上还要练习红歌。回来已经是深夜。在教学上,我每天都准备资料充足给学生期末复习,希望学生考个好的成绩有个愉快的暑假! 潘卫波: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涯很快进入尾声了,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小心翼翼的去完成,收尾工作多而繁,具体怎么做,我们需要听带队老师的安排,服从带队老师的指示,不可以自己擅自做主,不然会影响下一批支教生的支教工作。在我们所支教的学校,需要服从学校领导给我们安排的工作,认真的去完成,有什么不懂的应该及时反馈大家一起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需要汇报给带队老师帮助我们解决,带队老师其实就像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整个支教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有问题解决不了的当然要去请教我们的“父母”。

潘卫波:这是个很实在的问题,这个做的好了会对下一批支教生支教带来方便,如果做不好了会对下一批支教生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应该注意什么带队老师给的《第七批五指山支教交接工作前准备须知》已经明确告我们,我们只要认真执行,相信不会出什么大问题。除此之外,我们各个组员尽量将学校一切情况、班级管理,教学、当地老师等等相关知识告知下一批支教生,这样对他们下学期支教工作就会方便的多了。一切取决于我们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把每一项工作都用端正态度对待,我相信一切都不会难倒我们的。

潘卫波:这是个伤感的话题,支教接近尾声,不仅我们舍不得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更舍不得这里的老师领导。更让我们舍不得的就是和我们接触最多的每天朝夕相处的那帮孩童们。但我们这是工作,必须面对现实,不能和那些孩子一样感情用事,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情绪,告知他们下批老师过来会想我们一样或者比我们更爱你们,告知他们下批老师多么优秀。让他们对下批老师拥有个美好期待。我们把内心的伤痛隐藏起来,开开心心的孩子们过完最后的一个周支教生活。

肖玉凤:我觉得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好期末的考试复习工作,还有快要离开了,我们和孩子之间都有不舍,要好好珍惜最后支教的日子。其次,下一批的支教生马上要过来了,接替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提前做准备。

肖玉凤:让下一批的支教学生在没有进到实习支教点前就对当地学生及学校情况有所了解,帮助即将参加实习支教的学弟学妹们获得更多有关当地学校、老师、班级的情况。还有需要的生活用品、市场的各种物价等等。

肖玉凤:我和你们本不会有交集,但因为这几个月的支教,我们成为师生,更是朋友。这过去的几个月,我收获了太多太多,我会把这一切的一切牢牢记在心里。不论有多么的不舍,我们就要分开了,我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尽可能地多读书,多学习,不要轻易放弃读书!当然,更希望大家都能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尽管有再多的留恋,依然阻挡不了时间的流逝,在这里只想最真挚地祝愿我所疼爱的孩子们都能实现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肖玉凤:嗯!我同意大家的说法!以后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周末到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三、布置下周任务

1、落实本周会议内容。

2、协助学校认真做好练红歌、舞蹈事宜。

3、按照学校规定做好期末复习计划。

4、帮助学校做好期末考试相关工作

第13篇:于都五中届高三第十五次周练

于都五中2017届高三第十五次周练(2016.12.29)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

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1.下列关于原文第

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B.在庄子看来,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所以人们若想得到他人的爱慕,就要成为形体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

C.庄子《德充符》中的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他认为“兀者叔山”虽被砍掉了一只脚,却也因懂得自然无为之道而比形体健全却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可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之所以让他笔下奇丑人物得到许多人的爱慕,是因为他看到了人“形骸之内”的美是要高于人的“形骸之外”的美的。

B.禅月大师贯休笔下的人物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反映出禅宗与道家思想的联系。

C.与贯休所画的人物迥乎不同是,画家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形态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

D.贯休笔下那些罗汉群像的庞眉大目、孕颐隆鼻、怪异丑陋,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庄子的眼光来看,那些汲汲于名利,一旦仕途多舛,怀才不遇便要呜呼哀哉的士大夫们也是可悲的,还不如《德充符》中某些外貌丑陋、甚至形体不健全之人。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浪漫主义美学的特色。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D.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对后世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5.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鲍勃·迪伦几次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2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景祐元年,礼院奏用冬至日册后,沔奏:‚丧未祥禫而行嘉礼,非制也。‛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被劾。沔奏:‚加罪安世,恐杜天下言者,请勿治。‛黜知衡山县。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所在皆著能迹。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居两月,迁礼部郎中,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高,军士有语,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明日,给特支,士无敢欢者。迁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罢。服除,为陕西都转运使。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英宗即位,迁户部。帝与执政议守边者,难其人,欧阳修奏:‚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今虽七十,心力不衰,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遂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庆州,徙延州,道卒。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节选自《宋史·孙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

一、

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社稷,我国古代称谷神为社,土神称为稷,粮食和土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的根本所在,故而人们也用社稷代指国家。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接待等事务,科举取士、学校事务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

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

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

(2)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8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 ”。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3)在《逍遥游》中,庄子引“汤之问棘”,说鹏背翼巨大,“ ”,穿越云气,背负青天到南海。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③研究表明,WIFI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且随距离不断减弱,一米外的辐射值就已微不足道。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

④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⑤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其中,一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谈到文学作品影视化时,周大新表示,作家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应该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绝不能为改编而写作,更不能只是粗制滥造一些大家看完就忘记了的作品。

B.受台风“海马”影响,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

C.10月23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D.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并非第一次引发社会的讨论。 ①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 ② 演员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成本, ③ 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艺术质量。大牌明星的加入, ④ 有利于吸引眼球,演员获得片酬多少, ⑤ 主要是靠市场调节来完成, ⑥ 当“天价片酬”现象引发由行业内外的争议,对其合理性进行审视就必不可少。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如果 最终 虽然 也 但 B. 假如

必定

不仅

C. 如果 而 并且 虽说 / 如果 D. / 只要 / 确实 也 可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出不超过15个字。(5分)

西方古代很早就有关于抑郁症的记载,直到20世纪末,我们才有了百忧解这种神奇的抗抑郁药。 ① 。著名的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即使是对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行为—认知‛心理疗法的功效都不啻于抗抑郁药。研究人员随机挑选了11个患有严重抑郁症的患者,分别采用抗抑郁药物和‚行为—认知‛疗法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方式在治疗效果上没有明显区别。 ② ,‚行为—认知‛疗法被证明比抗抑郁药更为有效。因此,法国健康管理局也建议,抑郁障碍初期,在症状尚属轻微的时候, ③ 。

21.下面是广西桂林的两个城市标志设计图,请选择一个,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及你选择的理由。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

图标一

图标二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 于都五中2017届高三第十五次周练(2016.12.29)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B.(变成丑人不是得到他人爱慕的必要条件。)

2.A.(正确表述应该为“是因为他看到了‘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要仔细对照原文理解重要概念。)

3.D.(原文提到在魏晋时期美学得到发展的是庄子“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而不是“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4.C(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的是《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 5.①“谜”在于鲍勃·迪伦拥有多重身份,虽被不断研究、剖析、定义,但从来没有被人弄明白过;“谜”还在于他拥有“最多变的灵魂”,他永远在追求艺术的真谛,对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而不断地改变自己。②“迷人”首先在于他的创作成就斐然,引领了当时的音乐漫游,许多人听了他的作品便为之倾倒迷醉;更在于他忠于自我,呈现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无论是辍学出走,还是从“抗议歌手”成为“民谣的叛徒”,又是可回归行吟歌手的传统都体现了他对自己的内心与灵魂的忠诚。(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①鲍勃·迪伦喜好阅读,拥有深厚的文学传统。阅读训练了他的思维,也使他能沉静下来关注自身的灵魂深处,使他在创作的遣词用句时颇受启发,他被称为是“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②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好似呼应文学传播的源头,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③鲍勃·迪伦的创作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5分。写出一点得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

10.D 11.B(古代称土神为社,谷神为稷)

12.A(“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错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的是孙沔) 13.(1)孙沔曾经驻守环庆,供养训练士兵,招安异族,恩德信义最突出。 (5分。“蕃夷”“著”各1分,大意3分。)

(2)孙沔做官凭借才能闻名,刚强正直,很少有忌惮的,可是喜欢宴饮游乐和美女,所以任职中因为(这些喜好)被免官。(5分。“强直”“坐废”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孙沔,字元规,是越州会稽人。考取进士,补任赵州的司理参军。景祐元年,礼院上奏在冬至日这一天册封皇后,孙沔上奏说:“丧礼还没有举行完,就举行婚礼,这不合乎规制。”李世安上书指责朝廷,(结果)被弹劾。孙沔上奏:“(如果)加罪于李世安,恐怕会拒绝天下上书言事的人,请不要治他的罪。”(孙沔)被贬为衡山知县。他在路上上书谈论时政大事,第二次被贬为永州监酒。

他治理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政绩。当时的宰相吕夷简请求罢官,仁宗颁下褒奖他的诏书,没有允许。孙沔上书说:“自从吕夷简把持朝政以来,废黜忠诚的言论,废弃正直的道路,等到他凭借使相的身份出任许昌的长官,才推荐王随、陈尧叟代替自己。这两个人才能平庸可是要担负的责任重大,谋划事情不相互协商,在宰相位上相互怨恨争斗,嘲笑众多的贤士,政事被搁置荒废。又让张士逊位居宰相第一位,张士逊本来就缺乏深远的见识,以致于破坏国家大事。吕夷简不提拔贤才,为国家作长远的考虑,却引荐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巩固自己地位的计谋,想要让陛下您知道辅佐朝政的职位非他自己不可,希望您能够再次想起他自己而被召用。”过了两个月,孙沔升迁为礼部郎中,主政庆州。元昊死了,诸位将领想趁这个机会,一举灭了他。孙沔说:“乘人之危,在别国举丧之时攻打他,不是我中国的作风。”三司给予的特别赏赐,东西质量不好但是价格很高,士兵有埋怨之语,艺人于是嘲弄这件事,(孙沔)下令斩杀艺人来示众。第二天,给予特别赏赐的时候,士兵没有敢欢呼起哄的。孙沔升迁为枢密直学士,主政成都府,孙沔还没到任,因为母亲逝去,所以罢官归去。守丧期满,任职陕西都转运使。调任秦州,当时侬智高谋反,孙沔入宫觐见,皇上用秦州政事勉励他。孙沔回答说:“虽然我年老,但是秦州不足以劳烦陛下您担忧挂虑,陛下您应该把岭南地区当做忧心的事情。我看反贼势力正在扩张,朝廷军队早晚会有失败的消息传来。”第二天,听说蒋偕死了,皇帝告诉执政说:“南方战事果真像孙沔预料的那样。”英宗继位,孙沔升迁为户部。皇帝与执政讨论守边的人选,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欧阳修上奏说:“孙沔曾经防守环庆,供养训练士兵,招安异族,恩德信义最突出。如今他虽然七十岁,精神体力没有衰减,任职中曾经因为罪行被废免,然而应该不追究缺点和过错。”于是又让他担任观文殿学士,主政庆州,调任延州,在路上去世。孙沔做官凭借才识能力闻名,刚强正直少有忌惮,可是喜欢宴饮游乐,沉迷美色,所以任职中被废免官职。

14.C.(不是拟人手法,“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15.本词表达了诗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不仅表达了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更表达了自己想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①诗人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②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④虚写(或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登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我江南一枝梅,更能显出迟暮怀人的深深情谊(念友情深)。

(8分。情感3分,每点1分。抒情手法分析5分,写出一种3分,写出两种即可得5分。其中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

【译文】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着高寒的云天,远远飞去。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楼远望,盼望我的归来。江南春来早,请赠我梅花一枝,让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明媚。

5 【注释】芙蓉:指荷花。涵:包含,包容。沧:暗绿色(指水)。阑:栏杆。

合:应该。尊:同“樽”,酒杯。

【参考赏析】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芙蓉,即荷花。荷花落尽,时当夏末秋初。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这两句视野开阔,而所见秋风残荷、落日沧波等外景,则透示出一派苍茫萧索的情调。“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

“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长安,借指京城。“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顺势而出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这两句是虚写,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用情颇深。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以寄范晔的故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如此,更见其情深而意切。

16.(1)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分。每空1分。)

17.A.(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严霜烈日: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与此句语境不合。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与此句语境不合。危言耸听: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慧眼识珠:慧眼,佛教所说的“五眼”之一。今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

18.B.(A.成分残缺,残缺介词。应在“把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前加“对于”。C.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D.搭配不当,“提升”与“普及”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普及”。)

19.A.

20.①但并非得了抑郁症就要服用药物 ②对于轻度或中度的患者来说 ③应首先采用“行为—认知”疗法

(5分。答对一空1分,答对两空3分,答对三空5分。)

21.示例一:图标一的主体是拼音桂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G”,外层的圆环两端化为山峦和溪水,中间一横则化作桂林的地标“象鼻山”,城市特点鲜明,山水间鹭鸟飞过,寓意着桂林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

示例二:图标二由汉字桂林演化而来,中间一横贯穿整个图标,像是平直的河岸,而竖则化为直立的山峰及其水中的倒影,其余笔画化为云与影萦绕在山水之间,整个图标是字又是画,突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秀美。

示例三:我选图标一。其主体是桂林的象鼻山,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桂林,山外围有一道圆弧,圆弧两端像是桂林秀美的山水,圆弧与象鼻山又组成了桂林拼音的首字母“G”,图标鲜明地表现了桂林的城市特色。

(6分。写出其构图要素2分,说明图形寓意2分,说明选择理由1分,语言通顺1分。) 22.作文 1.梳理要素:

语文学习,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

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2.分析比较:

语文学习,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一一说的是个人语文学习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一一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 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的构建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继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孙绍振说“课外和课内的关系,在时间上,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但是,课内是精读,课外是泛读。精读的优长在深度,泛读缺乏深度,但是有广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外阅读更符合语文素养潜移默化的积淀。但是,课内精读的深度是课外所不能及的。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对例子的精深理解,对于课外阅读的广而不深,积以时日,则不难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如果能上升到一定层次的理论,如比较、还原、具体分析,进入历史语境等,则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泛读无疑有促其深化的功能。”“精读泛读,都属于书本知识(认识范畴)。”我们知道知识只有通过社会生活实践的检验和运用,才有可能转化为创造性的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于社会生活,两者是目的关系。

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与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是条件关系,只有语文素养提升了,才能有终身发展、才有软实力、文化自信。

3.分类有序:

(1)课堂有效教学与课外大量阅读都是吸收知识,是输入。 (2)社会生活实践是运用知识,是输出。

(3)终身发展、软实力、文化自信是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意义。 4.分层表达: 开头:

叙述材料,提出论点 主体:

(1)课堂有效教学:在提升语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侧重语言、思维,抓住课堂教学的特点、作用。

(2)课外大量阅读:结合自身阅读经历、收获,谈文化经典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侧重文化、审美。

(3)小结过渡,课堂、课外合起来对提升语文素养是全面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学习的如何还需实践的检验。

(4)社会生活实践:是知识的运用,也是一种学习。举实例。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兼顾。 (5)三种途径之间的关系。提升语文素养离不开这三条途径,各有各的独特作用。

(6) 提升语文素养是为了终身发展,为了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文化自信,为了实现中国梦。从我做起。

结尾: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第14篇:王湾《次北固山下》教案

王湾《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师九团中学王志琼

教材简析:

《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5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二首,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淡淡的思乡之情。

诗歌的首、颔、颈联的1—6句属于写景。尾联

7、8两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其中还用到了互文、对偶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整首诗笼罩着淡淡的乡愁情绪,但又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其中还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理趣。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易品味。 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初一(1)班的孩子,初一(1)班的孩子已有基本的认知规律,能够背诵许多古诗,但理解不透彻;能够读诗,但情感不到位。对古诗只是机械的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我必须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亲身参与了,获得了亲身体验,尤其是成功的体验,孩子们才能真正领会古诗学习的乐趣。

初一(1)班的孩子学习本课的困难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创造性的景物描写,对于一些学生可能仅局限于诗的内容,思维空间的拓展、想象有待长时间的训练。 教学设想:

为了贯彻我校 “少教多学”模式课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我以学生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品味,以朗读作为整节课教学主线,设置情境。通过“朗读明义——感悟诗情——背诵体悟——拓展达理”四个环节,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注重对诗歌进行感悟教学,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为一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及理进行学习活动,并由此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

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教学难点: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搜集古今中外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

2、查找一些关于“思乡”的感人故事;

3、学会唱一首游子思乡的歌曲。

4、预习王湾的《次北固下》。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朗读法: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自主、合作、探究法: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和小组合作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实录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思乡的作品,如,歌曲诗词等。请孩子们回忆一下有关思乡题材的作品。今天,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思乡的诗”,题目是:生:齐说,《次北固山下》师:今天就让我们架起轻舟,荡起艺术的双桨。共同去探索、品味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师:人生无目标就会迷惘,学习无目标就会事半功办。请孩子们看大屏幕,齐读“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2、品味精美的诗歌语言,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3、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诗文进行拓展描写。

4、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朗读明义

1、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朗读两遍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要求: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模仿古人,仿佛时空交错,自己现在是一个远行的游子即诗人来吟读。)

2、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师:咱们先不点评。老师再请出一位“大诗人”读,认真听,并试着划分停顿节奏。(播放诗歌朗读的视频)欣赏完了,咱们来点评一下刚刚四位诗人的吟读吧!谁来点评呢?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指名再读

4、结合注释,同桌互译诗句,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自己再读课文。

5、齐读

思考:体会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学、质疑、小组合作、问师)江上美景,思乡之情

四、感悟诗情(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理解诗人的感情。

1、思考: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先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每小组派代表登台讲述。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①品读首联

师: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

生:老师,“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就在青山的外面”,我觉得它的背后隐藏着“我家乡的路却早已看不见了,不知在何方”。他要去的是前方,前方是离家的地方。所以他有点想家了。

师:你发现了文字背后的深层意思,看似旅途轻松,实则心情沉重。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真好!

师: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愉快,舒畅。理由:从青山、绿水景色秀丽看出来的。板书:青山、绿水(景色秀丽) 师: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全班学生再齐读。 ②品读颔联

师: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生:和风吹拂,春意融融。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知道的。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

师: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生: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师: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生:愉快,舒畅

师:请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诗人可能正在欣赏美景,但宽阔的江面,初涨的江水却让他感到了孤独,想念起了家乡。所以前后之间有一个转变。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我们可以称之为“波澜”,这是情感的“转折”。那你觉得两句之间情感应该各是怎样的呢?

生:“潮平两岸阔”这句诗写的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在这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只有诗人独自一人,他“四顾皆茫然”,内心涌起的是无边的孤独与寂寞。 师:好漂亮的感觉。你是第二个曹文轩。大家读过《青铜葵花》吗?曹文轩是怎样写葵花的孤独的?

生:好像把它比作鸟儿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飞翔,只听到气流划过的声音。 师:对的。两者异曲同工,都在借助无边的宽阔写无边的孤独。 师:还有新发现吗?

生:这两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江面的景象,构图精美,意境开阔,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陆地风光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诗。(生读的速度有点快) 师:要读出一种宽阔感,孤独感,将语速放慢,字与字的距离拉开,情感放得深沉。(示范读,生读)

师:有人发现“风正一帆悬”的秘密了吗?(生沉思)

生:“风正”说明这个风儿很静,很平,一点声音也没有。在宽阔的江面上,除了孤独,诗人一无所有,甚至连风声也没有。

师:好漂亮的感觉,此时诗人在做什么? 生:他在看帆。

师:看一眼吗?他怎么看? 生:盯着帆看。

师:此时读出什么来了?

生:他盯着帆,内心涌起的却是无尽的思乡之情。 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有。例如:小学毕业,和好朋友分开的时候,很想他。孤独时,我会看着我们的照片发呆,想着我们曾经的故事。

师:当有一天你们毕业的时候,当眼前的教室空无一人的时候,人去楼控,我一定会盯着眼前这块黑板发呆,想念着我们之间的故事的。让我们读一读这两句诗歌,体会王湾的孤独、寂寞的乡愁吧。(生读) 师:还有新发现吗? ③品读颈联

师过渡: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 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师: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生: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诗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旧在外奔波,不能回到家乡,面对这个时光流逝,新年又来的时刻,却独自一人漂泊在外,这怎能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师:万家相聚时,独我飘零日。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所以应该以怎样的语速和语调读这两句诗呢?

生:低沉,缓慢。

师:我为你的发现点赞。请你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

孩子们,让我们反复地三次诵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比一句低沉,最后一句拉得更长一点,感受一下诗人无尽的乡愁。语调要深沉、舒缓。(生读) 师:这两句诗还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绪?继续我们的探讨。还有新发现吗? 生: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 师: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师:朗读时声调要——高一些。请用这种情绪朗读。男女生重读,女生感慨,男生乐观

这两句诗与刘禹锡的哪两句诗有有异曲同工之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师: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生:岁末腊残之夜。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彻夜未眠。

师: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生: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师: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请孩子们齐读这两句诗,语调要忧伤一点。 ④品味尾联,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请孩子们齐读最后两句诗。师: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生:四顾茫茫,我的家乡,你在哪里啊?我的家书该送往何方?归去的大雁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请你把我这封信送到洛阳边上我的家吧!

师: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应该以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惆怅、无奈

师:请孩子们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体悟(学生诵读 教师诵读)

师: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师: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以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相比,就显得开朗一些,给人以新的希望。 感谢王湾,让我们领略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乡愁。让我们在马思聪的《思乡曲》美妙音乐声中,以哀而不伤,明朗而又深沉的语调再次诵读诗歌,再次体悟乡情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马思聪的《思乡曲》(或音乐背景《送别》)))

六、拓展达理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五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思乡情感又怎样呢?有还是没有?多还是少?淡还是浓?

讨论:信息社会中的我们还拥有乡愁吗?

教师的理解: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应该要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甚至树立宇宙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

七、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诗中美丽的景色,品味了诗人的情感,用情感诵读的方式体味了古诗的深远意境。更希望在这情感的释放与体味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在今后的学习中拓展思维、展现自我。

八、作业

1、今天欣赏的古诗进行再创作,改写成一篇景物描写短文。(用散文的手笔描绘诗的意境改写成一篇景物描写短文。)(完善课堂创作)

2、积累表现思乡主题的古诗词不少于五首,并背诵。板书: 次北固山

唐 王湾 .停泊,停留,停驻 首联:旅途之思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风正帆悬,潮平岸阔) 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生,入) 尾联:思乡之情

第15篇: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教案

《活了100万次的猫》推介课教案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猫吗?你们见过的猫是什么样子的? (请三四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介绍主人公: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猫,同学们看图,说说这只猫与你们所见过的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三四个学生发表看法。。。。。。)(从它的外表、神情、动作出发)

2、进入读本: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都发表了自己看法,到底谁说的更接近这只猫呢?我们都不知道,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这只猫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看到阅读卡上的第一段,

(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

3、读了这段文字,我看到有的同学用奇怪的、疑惑的目光看着老师,那现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吗?(请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疑问(猫为什么能一万年也不死?

什么说它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 “100万个人宠爱过这只猫,”他们是谁? 猫为什么没有哭?

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只什么猫?(虎斑猫)是一只什么样的虎斑猫?(漂亮的虎斑猫)。

5、发挥想象一一来解答这些问题。。。。。。

三、进入故事:

1、(展示图片)看看这幅图,图上都有谁?(一个戴着皇冠拿着刀的男人—国王,一只--刚才的那只虎斑猫,旗子—打仗,

2、看看这幅图,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看能不能解答刚才这么多的问题?(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3、现在老师蒋这幅图配上文字,把它串成故事,看看刚刚哪个同学的猜想与它更接近。

4、展示第一个故事,让学生读阅读卡,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故事: 这个人是谁?(国王) 他干什么?(爱打仗,把猫带在身边) 发生了什么事?(猫死了)

这是第一个故事,这是它第一次死亡,那往下第二次、第三次、第100万次死亡是在什么情况下呢?老师先不说。

5、我们再来看阅读卡的第二段(学生读)

(展示出图片)这只猫太喜欢自己了,排出一副舒服的姿势,它不再属于国王,不再属于其他人,不用再死亡了,按照这样的情况,这样的状态,虎斑猫应该就这样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但事情的发展是不是这样的呢?

六、留悬念:

(出示虎斑猫抱着白猫哭泣的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幅画,虎斑猫在干什么?(在哭泣)这就奇怪了,刚刚无忧无虑的虎斑猫为什么会哭泣呢?这只白猫又是谁呢?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不说。

七、介绍读本:答案全在这本书里,要靠同学们自己去找答案。

日本作者

佐野洋子

这本书曾获过2005年日本学校图书“好图画书”将。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

第16篇:《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教案

-绘本阅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2、体验《活了100万次的猫》深刻人生哲理。提升对“爱”的理解。

3、学会深入思考和结合生活谈感受的方法。教学内容: 阅读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体会爱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提升阅读兴趣。

1、今天,张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只猫,就是这只漂亮的虎斑猫,你对这只猫有怎样的期待呢?你希望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温顺的,可爱的,活泼的,勇敢的,贪吃的„„) 本性,理想化身,符合猫的性格

2、这可是一只“活了100万次的猫”,意外吗? 再看这只猫,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神奇、威武) (幸运的,传奇的,令人羡慕的,活的精彩,太丰富的经历)”幸运” 你们可真会看图,读绘本故事就要学会看配图。(板书:看配图)

二、走进故事,初步感知故事。

1、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猫呢,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话,你们看图,我来读.这样的讲述,哪里最吸引你呢?(100万次,真是个好大的数目呀!) 而且这一百万个人无一不在这只猫死的时候痛哭过。真是一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猫,你愿意成为谁的猫呢? 可是就是这只猫,他很不满意,对每一个主人都不满意,所以在主人们伤心的时候,他没有一点反应,再看看这幅图,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冷漠的\\无情的„„)

2、出示画面,讲述: (1)国王的猫 虎斑猫啊虎斑猫,你真是一只幸运的猫,国王的宠爱是多么难得,连打仗都带着它,平时过得怎样?一定是锦衣玉食,多么安逸,为什么离开了权势显赫的国王你不哭? (国王爱打仗,战场上充满了血腥与危险,国王把虎斑猫带到战场,却不问虎斑猫爱不爱打仗——他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了虎斑猫。离开国王,就是离开了战争与血腥,离开了自己不喜欢的生活。) 看看图中的这只猫呢? 随时面临死亡,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笼子里的金丝鸟),整天担惊受怕,提心吊胆。 想一想:成为国王的猫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风光\\幸运的事情,国王也不是真正爱虎斑猫,看样子我们平时看问题可不能只看表面,应该看本质才行.我们要学会边读书边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故事,有收益.(板书:勤思考,获收益) (2)水手的猫 水手能够周游世界,成为水手的猫? 虎斑猫啊虎斑猫,这次你不必困在战场之上,而是周游和水手走遍世界各地,可你似乎还是很不满意,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水上的生活不适合猫的生活习性;海上有风浪,猫不会游泳,很危险;晕船等等 生活空间太小,太不自由. 绘本作家是如何通过插图,来表现虎斑猫对自由的渴望呢?羡慕小鱼,自由自在的在谁中游戏,谁是乐园„„) 对比,你看出水手和国王有哪些类似的地方呢?(只顾自己,自私)

3、看图,再读文字,你看见这只猫的命运了吗,你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哪一次复活?

(3)魔术师的猫 看,魔术师是多么伤心呀,主人的伤心也没能够令这只虎斑猫有丝毫改变,这是为什么? (太危险,整天提心吊胆,魔术师知道吗?那为什么还要令自己喜爱的猫置身于这样的这种危险呢? 原来魔术师并不是真正的爱猫,他只是把猫当成了一个道具,一个魔术时的道具而已。) (4)小偷的猫 看看这只在小偷肩膀上的样子,这是太可怜了.(明明知道自己是被主人利用,却无法摆脱,所以它更期待什么?反正死了还能复活.) 虎斑猫啊虎斑猫,为什么你不想成为小偷的猫? (小偷鬼鬼祟祟,不够光明正大;小偷为了偷到钻石,不顾猫的安全——只偷养狗的人家,而猫又是怕狗的。) 你觉得小偷为什么会哭? 看问题很深刻 是呀,有时我们有了重头再来的机会,就不会再去在乎现在拥有的一切了! (5)老太太的猫 虎斑猫啊虎斑猫,为什么你不想成为孤独无依的老太太的猫? (虽然安全,但老太太的生活太沉闷了,猫在她那里丧失了它的活力和生机) 你在老太太眼里看见了什么?(渴望、被拯救)( 6)小女孩的猫 虎斑猫啊虎斑猫,为什么你不想成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猫? (小女孩和猫一起玩,但却不会考虑猫的感受——背在背上,那种姿势猫不喜欢;紧紧地抱着睡觉,猫会觉得喘不过气来;后背擦眼泪,就更加离谱了。总之,小女孩只是把猫当成玩偶。)

1、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你是否考虑过别人的感受,如果一心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是会很严重的伤害别人,这样你身边的朋友可就越来越少了。

2、细心的同学在这段表述中是否会发现一点变化?“猫已经不在乎死亡”

说说你的心情。(一再的伤害,让这只猫丧失了信心,丧失了希望,即使再活多少次,在同学们看来是传奇的,可这只猫是什么态度呢?“不在乎”)

3、此刻,你还觉得这是一只幸运的猫了吗? (多灾多难,不幸的,集中爱于一身的,不懂得爱的„„)多么可悲呀! 4、你能学着这样的句式补充省略号的部分(后面加上这只猫不幸的原因) 真是精彩极了,你还可以给这段话配配画,让读书变得更有意思.

5、但是你如果是这只猫,你有什么想法?你对生活有怎样的期待? (小结:自由地生活,成为自己,不做任何人的宠物。) (7)成为野猫 出示画面,讲述: 怎么说呢,漂亮的虎斑猫终于变成了漂亮的野猫。 讨论:虎斑猫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自由,这个故事是否可以到此为止? (它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爱,宠物似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要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并且顾及对方的感受;它还没有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仅仅拥有了自由,心里还是空荡荡的。看作者如何为它编织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三、情感体验,感受故事内涵。

1、故事的发展进入了高潮,作者要为虎斑猫安排一个真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请六个同学读这个故事。2、讨论: (1)虎斑猫为什么不喜欢那些母猫而喜欢白猫? (白猫的独立,白猫的矜持和美丽,白猫的温柔无语) (2)谁你能够给故事加个结尾呢? 为什么虎斑猫没有重生,它不想再活过来了吗? (没有了爱,浑浑噩噩地活一百万次,又有什么意思?虎斑猫一次次地活过来,是死得不甘心,他没有自己,也没有自己所喜欢的,而当他成为自己,有了自己喜欢的,虎斑猫觉得活一次已经够了。) 看问题不是浮于表面,看得很深刻,明白故事在和我们谈论如此深刻的人生话题? 学会生活,学会对待这仅有一次的生命。 幸运,尊重,真爱„„ (3)出示: 真正地爱过,真正地活过,一次就够了。 有爱的日子,一日长于百年。 仅仅拥有长度而没有意义的生活,是不值得一过的。 联系作者,启迪人生

1、介绍作者。(1)2007年5月27日下午,佐野洋子在首都图书馆与中国读者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佐野洋子出生在中国,此次来到中国,是重回故里寻找童年的足迹。照片中的她,姿势挺拔,气质典雅,正微笑着回答读者的问题,让人难以想到,这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 (2)讨论:一个六十九岁的老太太,一个到了癌症晚期的病人,为什么脸上还能带着如此灿烂的微笑?她离死亡已经那么近了,为什么能如此安然? (3)介绍佐野洋子: 日本著名绘本作家,曾创作过《我的帽子》《绅士的雨伞》《请等一等》等大量的儿童图画书作品,《活了100万次的猫》是她的代表作,累计销量达150万册。由于对图画书的杰出贡献,她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以艺术家为对象的紫绶褒章。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论对“爱”的理解

第17篇:《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教案

《活了100万次的猫》教案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猫吗?你们见过的猫是什么样子的? (请三四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介绍主人公: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猫,同学们看图,说说这只猫与你们所见过的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三四个学生发表看法。)(从它的外表、神情、动作出发)

2、进入读本: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都发表了自己看法,到底谁说的更接近这只猫呢?我们都不知道,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在这只猫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看第一段。(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

3、读了这段文字,我看到有的同学用奇怪的、疑惑的目光看着老师,那现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吗?(请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疑问(猫为什么能一万年也不死?猫为什么没有哭?)

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只什么猫?(虎斑猫)是一只什么样的虎斑猫?(漂亮的虎斑猫)。

5、发挥想象一一来解答这些问题。

三、进入故事:

1、(展示图片)看看这幅图,图上都有谁?(一个戴着皇冠拿着刀的男人—国王,一只--刚才的那只虎斑猫,旗子—打仗,

2、看看这幅图,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看能不能解答刚才这么多的问题?(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3、现在老师蒋这幅图配上文字,把它串成故事,看看刚刚哪个同学的猜想与它更接近。

4、展示第一个故事,让学生读阅读卡,然后引导学生概括故事: 这个人是谁?(国王)

他干什么?(爱打仗,把猫带在身边) 发生了什么事?(猫死了)

这是第一个故事,这是它第一次死亡,那往下第二次、第三次、第100万次死亡是在什么情况下呢?老师先不说。

5、我们再来看第二段(学生读)

(展示出图片)这只猫太喜欢自己了,排出一副舒服的姿势,它不再属于国王,不再属于其他人,不用再死亡了,按照这样的情况,这样的状态,虎斑猫应该就这样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但事情的发展是不是这样的呢?

六、留悬念:

(出示虎斑猫抱着白猫哭泣的图画)同学们看看这幅画,虎斑猫在干什么?(在哭泣)这就奇怪了,刚刚无忧无虑的虎斑猫为什么会哭泣呢?这只白猫又是谁呢?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不说。

七、介绍读本:答案全在这本书里,要靠同学们自己去找答案。

日本作者

佐野洋子

这本书曾获过2005年日本学校图书“好图画书”将。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

第18篇:VB 教案 第 11 次课教案

第 11 次课教案

2005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节:

第四章 常用控件

第一节 复选框 第二节 单选按钮

第三节 框

架 第四节 列表框 第五节 组合框 上机实验4 常用控件应用 教学任务:

掌握:复选框、单选按钮、框架、列表框、组合框的常用属性及常用方法和事件

理解:相关控件间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控件的其他事件

重点及难点:

重点:复选框、单选按钮、框架、列表框、组合框的常用属性及常用方法和事件

难点:复选框、单选按钮、框架、列表框、组合框的常用属性及常用方法和事件 教学内容提要:

一、复选框的常用属性介绍

二、复选框的Click事件的介绍

三、单选按钮的常用属性介绍

四、单选按钮的Click事件的介绍

五、框架的建立及常用属性介绍

六、框架的事件介绍

七、列表框的常用属性介绍

八、列表框的常用方法介绍

九、组合框的常用属性介绍

十、组合框的使用

十一、上机实验4—常用控件的应用

十二、布置作业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

1、对于框架内复选框和单选钮,在使用时有何不同?

2、组合框和列表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可以二者有相同的用法。课后小结:

第19篇:《次北固山下》微型课教案

《次北固山下》微型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朗读诗歌,体味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朗读明意 1.学生自由朗读。 2.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句意。

三、品味炼字

1、诗歌语言凝炼,古人作诗讲究炼字,注重一字传神。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来历的故事。

2、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赏析:

(1)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2)“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顺一帆悬”?为什么?

(3)“悬”是笔直地高挂的样子,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波平浪静等大景。 (4)“生”为什么不用“升”?“生”、“入”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四、归纳方法: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如何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一)方法:含义+句子描述+表达作用

(二)具体步骤:

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词不离句)

步骤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 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 步骤

3、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感情)

(三)温馨提示:

1、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做到结合全诗的情感与意境来分析它的效用,在句中炼字,在篇中炼字。

2、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

五、学以致用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中“涨”字用得极其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六、小结

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课后运用所学方法鉴赏一首诗歌。

七、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炼字:阔、正、悬、生、入 方法:含义+句子描述+表达作用

八、“一课一得”反思

这节课我着重指导学生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字,对诗歌中的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进行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语言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我首先指导学生对诗中的几个字进行鉴赏,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方法,然后归纳方法,最后迁移运用,逐步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在品味炼字上学有所获。

第20篇:VB 教案第 6 次课教案

第 6 次课教案

2005年9月14日

星期三

节:

第三章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

第1节 运算符和表达式

教学任务:

掌握:Visual Basic提供的五种运算符 理解:表达式的书写规则及结果 了解:运算的优先顺序

重点及难点:

重点:Visual Basic提供的五种运算符

难点:Visual Basic提供的五种运算符中的逻辑运算符和位操作运算符

教学内容提要: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介绍算术运算符(+、-、*、/、\\、Mod、^)的功能以及表达形式

三、介绍逻辑运算符(Not、And、Or)的功能以及表达形式

四、介绍关系运算符(=、>、>=、)的功能以及表达形式

五、介绍字符串连接运算符(+、&)的功能及表达形式

六、介绍位操作运算符的功能以及表达形式

七、介绍运算的优先顺序

八、介绍表达式的书写规则

九、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和结果类型

十、布置作业

复习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

作业:

1、运算符“/”和“\\”二者之间存在哪些不同,分别用于何种问题的解决?

课后小结:

教案模板周次
《教案模板周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