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展示课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2 08:36:41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口算》展示课教学设计

《口算》展示课教学设计

绥棱县第五小学

林秀军

教学内容: 复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和口算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训练教学的口算能力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图片,挂图 教学过程:

1.师:开心

生:学数学 复习

多样化 你学

我也学 大家

真快乐 2.下面我们进行课前3分钟 每人说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 3.出示青蛙王子图

师:青蛙王子想带我们到数学王国玩一玩,但必须扫清障碍才

能到达,同学们口算吧!

70+8 =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 +6= 师:真能干,青蛙王子在鼓励我们了(鼓掌)

4.师:出了聪明屋,我们又要登智慧山了,大家认真观察每座小山旁的数,你能用巧妙的方法很快的说出三个数的和吗?

80+7+0=

60+0+5=

70+0+8= 0+6+50=

40+0+3=

2+70+0= 5.师:登山成功,这时数学王国里的小鸟也欢迎我们,它们衔着树叶当彩旗,树叶上有题你会做吗?

40+30=

90-50=

100-80+ 80-80=

60+6= 6.师:小朋友完成的真不错,青蛙非常满意,所以它要奖励小朋友好多的小礼物,可是小青蛙是有要求的,每个小礼物上面都有一个算式,只要算式算对了,就把礼物送给你,小礼物是藏在花瓣里的,你们想知道花瓣里有什么秘密吗?接下来的游戏就是击鼓传花。

师: 这节课同学们玩的都非常开心,并且还得到了礼物,那你能不能联系身边的事编一道数学应用题呢?

师:这节课快要结束了,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青蛙王子对我们的学习很满意,愿意留下来做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你高兴吗?

推荐第2篇:弟子规展示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 无心非

沈尚娟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六课是第五章《信》当中的片段,文字浅显,读之琅琅上口。韵文前部分“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描述了人犯错误是两种情况,后部分“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概括了人对待错误的两种认识与态度,旨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知错能改。文后《割发代首》的故事取自经典,在思想道德教育和拓展延伸方面意义深远。

二、设计理念

1、以读促悟。首先借助注音,读准韵文;用多种朗读促进学生理解含义;再是读熟练,读出韵文的音律感;最后是品读,读出韵味。以上步骤,层层推进,紧密相连,并以教师的合理评价与有效指导穿插其中。

2、故事、名言、生活相结合,互促互化。以教学故事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至理名言丰富教学情境;以内容生活化夯实践行训练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朗读韵文,对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的积极影响。

2、能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习知错能改的品质。教学重点:感悟韵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话说东汉末年,丞相曹操统领三军,他的军队军纪十分严明。一次,曹操率大军出征,经临一片麦地,曹操便传下令去,谁要是 践踏麦地,格杀勿论。正不巧,途中,曹操自己的马却因受惊窜入了麦地,践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即刻叫来执法官,要求按军法处置,此事,执法官十分为难。

2、执法官会如何处理呢?你会原谅曹操吗?他会原谅自己吗?请同学们想想故事的结尾会怎样。(生汇报,师揭示《割发代首》的故事)

3、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印证了那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指名读,师解释含义。

4、人犯错误是必然的,关键看你对错误的认识与态度。揭题。

二、诵经典,悟经典

1.师课件出示教学内容(带拼音的),让生借助拼音自读,不会的同桌互相帮帮。要求:字正腔圆

2.去掉拼音再读一读。要求:读熟练 3.展示读。

4.多种方式读(变换节奏读,拍手读,同桌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2.故事激情,引导理解文意,明理辨非 3.欣赏视频动画理解意思。

四、拓展

1、请同学们欣赏动画《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2、指名:你想对廉颇说一句什么话?(生…

…)用今天学的一句话说。(过能改,归于无)

3、师讲述故事。(小错不改酿成大错,后悔莫及)

4、出示课件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的图片。指名一人评价他的行为,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

5、老师自己犯错时常用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出示,生读) “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我把这里的福理解为幸福,你有过这样幸福的体验吗?

五、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你犯过什么错误吗?是有心还是无意?之后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汇报。

2、小小芝麻官:(课件)

议一议,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小明和小军在陈阿姨窗前踢球,不小心打碎了玻璃,他俩立即向陈阿姨认了错,还给陈阿姨送来了玻璃。 从此以后,小明再也不在别人家的窗前踢球了。小军仍在那儿踢球。

六、诵读

1、快板诵读

2、配乐自由诵读

推荐第3篇:病毒展示课教学设计

病毒展示课教学设计

湘波中学 廖治年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病毒的种类、营养方式、繁殖方式。 (2)能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3)能列举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主动学习、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注病毒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2)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利用,树立辩证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病毒的结构和生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学习难点:人类如何利用病毒来造福人类

三、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完成本节内容的预习:认真浏览课文,标注重点;完成文中、课后习题(如“想一想,议一议”、“讨论”、课后“练习” 等) 2.PPT课件

3.导学案人手一份 4.课本剧剧本

5.仪器:显微镜1台、烧杯2个、玻璃棒1根、滤纸2张,漏斗1个,条桌2张,伊万诺夫斯基照片和实验室照片若干,写有表演对象的A4纸若干,透明胶。6.培训小组长、主持人、演员

四、教学过程(含流程)

(一)导入2分钟

电影《末日侵袭》主要讲述了在2008年,苏格兰出现了一种靠皮肤接触就能够传染的致命病毒,感染了数百万的人口,使苏格兰直接陷入了瘫痪之中。英国的政府机构想不出任何良策来控制病毒,只能宣布苏格兰为疫区,隔离了那里所有的平民,期望能借此控制住病毒的传播。

但30年后,病毒再次爆发,这次竟然发生在了人口高度集中的伦敦,看来政府30年前做出的那次所谓“保护大多数人生命”的如意算盘,是彻底落空了。正当政府官员焦急万分之际,(国家安全局的长官比尔·纳尔逊受到首相迈克尔·卡纳里斯的召见,他向比尔展示了卫星拍到的照片,)他们得到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张卫星照片显示,“疫区”里仍然有生命存活的迹象(就意味着那里有抵抗病毒的办法)。为了找到对抗病毒的办法,政府派出了以(作风颇为强悍)伊登·辛克莱为首的科学队伍进入隔离区„„,

问题探究:病毒的感染性极强,它是如何繁殖的?为了弄清楚病毒的奥秘,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吧!(板书课题)接下来,就请大家按预先分配好的任务分组讨论吧。

(二)分组合作交流8分钟

讨论的内容:展示形式、参与人员,答案校正,留足2-3分钟预演时间,未参与展示的要完成导学案。

(三)展示提升28分钟

病毒的发现、种类

1-4

一组

病毒的结构、繁殖

5-8

二组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12

三组

合作探究

13-14

四组

达标检测、中考链接

15-17

五组

内容系统总结

六组

(四)课时小结2分钟

点评同学们精彩表现,作业布置,感谢

结束语

今天各组的表现都很精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在各位专家、同仁亲临指导下又得到了成长 ,娄底四中的学生是优秀的!我感谢你们,我也为你们感到庆幸,因为优秀的学生后面必定会有优秀的领导和老师!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学们课后要把导学案上的内容巩固一下,做一下教材上92页的课后习题。下课,同学们再见!

一组课本剧

课本剧表演(主要参与人员6人,群众演员3人)

1.患病的叶片(表演者:

):大家好,我叫烟草,小名叶子(表演出患病的样子:如走路不稳,无精打采),对不起,我这几天感冒了,只想去休息了!(说完,就往桌子上躺)

2.一组主持人()19世纪,伊万诺夫斯基(D.Iwanowski,1864--1920)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推想这种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3.伊万诺夫斯基(以下简称伊万,表演者:

)实验室里,伊万正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自言自语:怎么观察不到呢?如果是细菌的话,我应该早就找到它了啊!

4.细菌过滤器(表演者:

)nice to meet you!我的中文名字叫“细菌过滤器”,英文名字叫“xijunguolvqi”(细菌过滤器的全拼,读的时候要变调)

5.伊万诺夫斯基(以下简称伊万,表演者:

):我先把这患病的烟草叶片(指着患病的叶片)榨成汁液(大约三个人上去和伊万一起对患病的叶片扮演者做出重压状,不一会儿,伊万直接就从患病叶片躺的桌子下面拿出一烧杯榨出的汁液),然后用它(指着细菌过滤器)来试一下吧(伊万用一个过滤器过滤刚才的汁液,得到过滤后的烟草榨出液)

6.烟草榨出液(表演者:

):(身体转一圈,做穿越茫然状)唉,我竟然来到了这里!嘘(手与嘴配合做动作,脸上有表情),我发现我喜欢的猎物了! 7.正常叶片(表演者:

):(很高兴)我长大了,我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了!(马上又有点忧愁)我就要被人类„,唉![烟草榨出液(表演者:

):拿着一个能喷水雾的物件如能为头发打摩斯的器物对着正常叶片(表演者:

)喷几下]。正常叶片(表演者:

)马上表演出非常痛苦,患病的样子 8.一组主持人():就这样,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通过上述实验就发现了“滤过性病毒”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烟草花叶病毒”。伊万诺夫斯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病毒的人,被后人誉为“病毒学之父”。刚才的表演是我们组为“病毒的发现”而进行的课本剧表演,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巩固一下自主预习的成果,一起来看关于“病毒的发现、种类”的PPT。 9.(看完与一组展示任务有关PPT后)一组主持人:请问大家有什么质疑或补充,如果没有的话,有请下一组展示

二组展示

1.二组主持人:大家好,下面请看我们二组的展示,我们要展示的内容是“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2.(山东快板)(1) 病毒/结构/很简单(表演的同学一起有节奏的拍手)

要用/电镜/来观察

外面/裹的/是蛋白

里边/装的/是核酸(第一位同学表演快板的同时安排1名同

学去播放PPT——图片)

(2) 它比/细菌/小得多

不能/独立/来生活

只能/寄生/活细胞

寄生/活/细/胞

(3) 病毒/怎么/来繁殖

利用/细胞内/物质

依靠/自我/去复制

一旦/离开/活细胞

就会/变成/结晶体

(4) 大家/都要/听明白

马上/就要/说拜拜

见到/各位/很开心

谢谢/大家的/掌声

3.二组主持人:我们来巩固一下刚才表演中涉及到的一些知识(播放与二组展示任务有关的PPT后)请问大家有什么质疑或补充,如果没有的话,有请第三组为我们带来展示

三组展示(可六人表演,至少5人)

1.三组主持人:刚才二组的快板表演让我们一下就把他们展示的内容记住了,我们三组会为大家带来怎样的表演,让我们一起期待 2.(新闻访谈)主持人甲(女):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主持人乙(男): 大家上午(中午或下午)好

主持人甲:欢迎大家收看由“爱死你”手机冠名播出的大型健康与科学栏目“大话健康”节目,我是主持人宋小米(走上前去热情地与“观众”一一握手) 主持人乙:我是主持人陈德柱 (稍慢地讲,说完就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主持人甲:今天我们邀请到现场的嘉宾是国际知名生物专家屠教授(屠教授上场) 屠教授: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与主持人一一握手,然后坐下) 主持人乙:首先我们通过一条新闻链接来开始今天的话题

主持人甲:30名中国公民在新感染寨卡,下面请听来自新浪新闻的报道 主持人乙:京华时报2016年9月7日电(记者马金凤 ) 主持人甲: 新加坡卫生部和国家环境局2016年9月6日晚联合发表声明说,截至6日中午,新加坡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总数增至275例。记者从北京卫计委获悉,目前已有30名在新加坡的中国人感染此病。

观众(下面的学生1):寨卡原来是病毒啊!我还以为是可以吃的零食呢! 主持人乙:据了解,病毒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又营寄生生活,可给人类、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主持人甲:那人类对病毒就毫无办法吗?

屠教授:人类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 主持人乙:那如何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呢?

屠教授:病毒为人类造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来防治人或动物的病毒性疾病

观众:(下面的学生2)(兴奋地站起来抢着说)这个我知道,疫苗就是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和无毒的病毒。

观众:(下面的学生3)(举手后马上站起来)我来补充一下,接种牛痘疫苗可以预防天花病毒引起的天花,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病毒病也可以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

主持人甲:谢谢观众们积极参与互动,那么病毒为人类造福的第二个方面呢? 屠教授: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能够让某些病毒携带动植物或微生物的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如乙型肝炎疫苗,抗癌的新疗法等。在这一领域,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过也充满了危险。 主持人乙:病毒这么神奇啊!我迫不及待的想听下一个方面了!

屠教授:前两个方面都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有的已用于我们人类身上了,第三个方面就进展缓慢了,科学工作者还在寻找利用某些病毒来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这就要靠所有科学工作者以后努力了。

主持人甲:今天的节目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屠教授参与今天的节目, 主持人乙:感谢观众朋友们积极参与互动, 主持人甲、乙:谢谢大家,再见!

3.三组主持人:观看了前面的节目,你有何感想?还是我来带领大家梳理一下吧(播放与三组展示任务有关的PPT后),如果您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等,请您拨打我们24小时开通的服务热线:808012580。

四组展示

1.四组主持人:前面三个组带领我们学完了整节内容,可是我们组的同学还有一些地方没弄明白,就在那,正争得面红耳赤呢!你们看,

2.学生甲:我认为病毒不是生物,理由有三:第一,它不具有细胞结构;第二,它不能长大,没有摄食、排泄等生理活动;第三,它的结构太简单,自身没有不能为繁殖后代提供营养和场所。(学生甲开始展示时,四组安排1人播放PPT) 学生乙:你说的大错特错。生物是一切具有新陈代谢的物体。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病毒虽然不具有细胞结构,但是它仍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自己的后代,只是要在宿主体内进行。

学生甲:哦,原来是这样!本来,我认为病毒对人类只有危害,看了刚才三组的节目,听了屠教授的话,我了解到病毒还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我还点有一点不是很明白,到底病毒对人类的有害方面具体体现在哪儿?

学生乙:这个我来告诉你,病毒的危害是:给人类、饲养动物、栽培植物带来极大危害。使人类患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使动物患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鸡瘟;使植物患病:烟草花叶病、萝卜花叶病(课本第90页)。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还有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等引起的疾病。 3.四组主持人:同学们,你们现在都明白了吧,病毒它是生物,它的危害挺大的,你们注意卫生,重视食品安全喔!有请下一组展示!

五组展示设计

1.五组主持人甲:前面的组引导我们学完了病毒的有关知识,四组还为我们解答了疑难,我们就来巩固检测一下吧(安排一人播放PPT)!我们来搞一个抢答赛。2.五组主持人乙:同学们,如何来进行抢答呢?我们没有抢答器,只好这样了:每组派一个人带着平常写字的笔(这一点很重要)上台来,(若有条件,为每人一张空课桌,否则,只能为每人准备一条坐凳了)坐在课桌前答题,禁止有任何形式的舞弊行为,把答案写在我们发给你们的A4纸上。把PPT屏幕上每一次显示的题一次性答完,记得写清题次,答对一题记+10分,答错记0分,最后得分多者及相应的组为获胜者。

3.五组主持人甲:我们请老师来对你们的答题情况予以评分和对你们的表现做出评价,并对每一题作出分析

4.五组主持人乙:每一小题的答题时间为10秒左右,下面开始第一轮答题(PPT上显示五个判断题)

5.五组主持人甲:(选手答题1分钟左右后)时间到,请选手们亮答题板,请老师评分,请记分员计分

6.记分员:(只做事,不说出来)记在某一黑板上(或纸上)亮给大家看

7.五组主持人乙:记得每一小题的答题时间是10秒左右,下面开始第一轮答题(PPT上显示2个选择题)

8.五组主持人甲:(选手答题1分钟左右后)时间到,请选手们亮答题板,请老师评分,请记分员计分

9.重复前面的步骤,直至把所有的题答完

10.五组主持人甲:请问大家对我们展示的内容有什么质疑或补充,如果没有的话,有请第六组为我们带来本节课最后的展示

六组展示设计

1.六组主持人:接下来是我们六组为大家展示,我们要展示的是为大家系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请认真倾听。

2.(可有音乐伴奏,踢踏舞或街舞等形式的伴舞,可手舞足蹈)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有蛋白质外壳 和内部遗传物质 (2)只能寄生 在活细胞里 一旦离开

就会变成结晶体 (3)繁殖方式 是自我复制 需要依靠 自己遗传信息 和寄主细胞物质 (4)它的分类 动物植物噬菌体 它对人类 既有危害 又有益处

(5)这些知识点 请大家务必记住 感谢各位的关注

我们的展示就到这里 衷心祝愿

大家有一个好身体 健康又美丽 把快乐进行到底 谢谢

3.六组主持人

到这里,我们六个组的展示就全部完成了。接下来,请廖老师点评大家的表现,进行最后的总结。

推荐第4篇:大江保卫战(展示课)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展示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裕安区江家店镇挥手辅导区小学

谈婉玉

教材简析: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98年的那场洪水离五年级孩子的生活较远,面对这样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仅靠文本,学生难以想象洪水肆虐的场面,更难以达到军民鱼水深情这种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课文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深刻感受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并通过深入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体会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形象和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前谈话。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保大堤,惊心动魄,品读第二—四自然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视频导入,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带同学们找一找,官兵们的动作、念头都用了同一个——“一”。从“一”中体会到什么。(例: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精神。学生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4、自由读课文,找出受感到的句子,具体体会。

5、带着对人民子弟兵的崇敬之情,我们再来读一读。(配乐朗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走进黄晓文,找一找描写黄晓文动作的词。

2、介绍抗洪英雄。

3、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4、再次朗读课文。

三、勇救群众,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找出排比句,放开声音再读一读,相信你还会有新的体会。

3、指名读。

4、男女生轮读。

四、情感升华,铭记人民子弟兵

1、出示万人送别人民子弟兵的图片。教师相机介绍。

2、读最后一段,感受军民鱼水情

3、出示对联,总结全文。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面对牺牲的人民子弟兵,面对被解救的人们,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课下请在日记本里留下自己的心声!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保大堤 救群众

推荐第5篇:常春作文展示课教学设计

作文评改课 教学设计 —细节传真情

单县黄堆中学 常春

作文批改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劳心费神、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按照老师的指点去修改作文,让批改作文变得真有实效呢?今天我想通过一节作文评改课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课前,让学生以《真情》为话题写了一篇作文。并提了两个要求:

1、通过具体的事件描写真情

2、通过典型的细节刻画体现真情

一、由人间真情的探讨,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愫

二、赏细节 悟真情

目的:通过欣赏优秀作文《雨中的那顶破草帽》点明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1、欣赏优秀作文《雨中的那顶破草帽》找出文章中感人的语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分析人物的情感,进而指出:“赶紧摘下、小心翼翼、脸上漾起的幸福的暖流和质朴的语言”。这些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情感,这就是细节描写。

2、由草帽下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去设想:“那块破塑料布下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学生自由的发言。

3、展示老师补充的句子,师生共同欣赏。从而指出:一个经典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细腻的眼神„„都可以让人的情感陡升,这就是细节刻画的作用。

4、点明细节描写中要注意的事项 细节描写要注意:

﹙1﹚、生活中细致观察感悟

﹙2﹚、写作中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这种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文的同时就对细节刻画及其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

三、补细节 现真情

目的:让学生学会发现文段的缺点并进行修改,在修改中加深学生对细节刻画的理解

1、展示作文片段《父爱》

2、读文段谈感受

3、补充细节让父爱凸显

4、通过以上两个文段的赏析和修改,学生谈个人的一点小收获

5、回顾过程,感悟收获

描写真情不架空 借言借行传真情 神情、心态可以表 处处无“心”处处“心

四、改细节

获真情

此环节让学生现场批改作文,学生的作文在上课前老师已经粗略的批改过,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目的: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他们在赏析,评改中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从而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修改要求:在文中找细节描写,欣赏一处,修改一处。 我欣赏_______句,它通过描写人物的_____写出了___

我修改_______句,改为_____

五、小结收获,提出希望。

补充说明:

这样的作文评改形式一般需要两节课,前提是:课前老师把学生的作文粗略的修改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并根据作文要求确定本次作文修改的方向。

第一节课先欣赏学生作文中优美的文章,包括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段,恰当的词语,细致的刻画„„。再利用多媒体师生共同修改两篇作文——一篇1般的,一篇差的。这样学生在下一步修改作文时就有据可依了。 第二节课修改作文,可以采用各种灵活的形式。独立修改、同位换改、

小组换改、小组交流、小组推荐

个人展示等形式。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相互交流,每人都有展示的机会。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对这种形式特别感兴趣。这样,每个学生每节课可以赏析和修改不同类型的作文,而且还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别人是怎样修改的,增加了共同学习的机会。

作文修改课结束后,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这节课的收获和反思。用以指导以后的作文写作。

此种方式我已经运用了2年多,感到作文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成了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在这样的形式中,我和学生都乐在其中,也收获在其中。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写,更关键的是他们学会了赏析和修改。

作文写作和作文修改都是一个大的范畴,都是分阶段和步骤的,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我们就一定能找到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 假如我们能把办公桌前的作文搬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赏析修改,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正是得益于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我才有了这样的变革。谢谢大家。

推荐第6篇:异域风情展示课教学设计

《异域风情》展示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展示课 教学目标:

1、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交流学习感受,分享课外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诵读单元导读

教师导入: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陌生而又神秘的外国风光、异域情调。今天我们围绕“异域风情”来上一节展示课! 板书:异域风情

1、出示单元导读:荷兰的田园诗情,瑞士的满眼碧绿,西班牙斗牛的匪夷所思,威尼斯的恬淡与安逸,密西西比河的秀色可餐,北极的原始和神秘……乘上文字的风帆,带你周游世界各地,定会留下最美丽的回忆。

2、指名诵读单元导读

二、师生共同进入第二版块——走进异域 (意在回顾课文内容,畅谈学习感受)

1、欣赏图片回忆课文内容(课件出示) 1) 谈一谈语文书中的四篇课文给你留下的印象? 2) 谈一谈《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文章留下的印象?

2、阅读分享,汇报总结

教师引入:优美的文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在学过的文章中,你积累了那些雅句佳段,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播放课件)

三、我们一起我进入第三板块----异彩纷呈

请同学们将自己或小组课下搜集的资料不拘一格的展示出来。 (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个人展示,有导游形式介绍,有图文结合的展示小报介绍,有的小组九人共同展示,有舞蹈、朗诵、唱歌等等。)

四、全班共同吟诵《在别康桥》结束本课讲解。

推荐第7篇:展示课《望月》教学设计(推荐)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莲寺小学 陈绍平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图画等多种情境创设,在朗读、欣赏、吟诵、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感受散文、诗歌、童话等不同视野下月亮的风格。

2、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下江景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创境,激趣引情

1、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月光曲》片段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2、谈话导入教学主题,揭示课题:《望月》。

二、理读清障,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聆听课文朗读,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情?文中写了哪些内容?

3、师生互动交流,结合课题说说主要内容。

三、研读质疑,互动探究

1、出示课文

1、

3、13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他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看看这三段话会不会使你产生些什么疑问?

2、再读课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探究。解决大家提出的

1 疑问。

3、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赏读生情,品词析句 (一)走近月下江景,沐浴月色清辉

1、轻轻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赏析: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3.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种意境读出来。

(二)步入古诗殿堂,品味优雅意境

1.分角色朗读,一起把月下背诗的内容读一读。读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在怎样的气氛里?他们吟诵的每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

2.请学生扮演舅舅与小外甥吟诗。全班同学评点。男女同学一起扮演舅舅、小外甥对诗。

3.参与到他们的背诗中去,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三)、迈进童话乐园,唤起纯真童心

1、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谈谈会跟月亮说了些什么呀?

2、自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

3、请学生扮演小外甥。在评与读中体验小外甥纯真的童心,神奇的话语。朗读小外甥充满童趣的话。

五、拓读延伸,开阔视野

1、伴随着美妙歌声,用散文的语言、诗的语言或者童话的语言,去抒发自己对月亮的情感。

2、向学生推荐描写月亮的诗文。【板书设计】

24 望月

眼中月 诗中月 幻中月 散文 诗歌 童话

推荐第8篇:展示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英语教学设计和反思

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

Unit1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The first period )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 Unit 1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在本课中我们以学校为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视频展示未来学习导入将来时态,使语言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初一的中学生富于幻想,鼓励他们描述想象他们心目中的未来学校,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及七年级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熟悉部分学校事物的英语名称。本模块则是在进一步学习有关如粉笔、计算器、有线电视,无线卫星等的名称的基础上引入到谈论自己心目中的未来学校等话题上,这是学生很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在设置的任务中应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动态生成,学生有话可说,乐于合作分享。问题和任务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状况分析

1.来自农村的中下生,由于受地域和环境等因素限制,知识面较窄,加上有的在小学学得“不汤不水”,连最起码的兴趣都失去了。当然,有的学生因环境的改变,开始阶段的学习热情还是蛮高的。但是,随着内容的增多,困难也在增大,一旦困难接踵而至,日积月累,厌烦和反感又会逐渐生成。特别是一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学习的自觉性相当差,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是他们的“通病”。就算有家长在家,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周围环境等因素,学生走出校门去谈“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可能性也不大。

2.一部分学生是内地的外来民工子女中途转学过来,由于有的学生小学只学了一点英语,有的小学根本没学英语或者教材不同,要同这里的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相衔接有很大的困难。加上这些学生的居住条件较差,他们主要是靠租房或居住在工厂集体宿舍。大部分家庭是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回到家根本没有学习的空间,早读课、自习课抄袭作业是他们的“首选”。

三、教学目标 1.知知目标:

1).掌握本单元单词: cable TV, calculator, cell phone,

email, Internet, chalk,no one, everyone

2).学习一般将来时,掌握一般将来时的结构will+ v

3).学习和掌握含有will 的一般将来时;。

2.语言知识目标: 能听懂谈论未来的简短对话,能有will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3.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

4.学习策略目标:自我检测与小组检测相结合。让学生能独立以及合作完成任务。图文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记忆和理解。 5.文化意识目标:扩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认识面和视野。

四、突破途径

以话题为核心,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及班级活动等不同途径,在听、说、读、写中使单词和句型以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在足够的输入中,达成有效的语言输出。

五、教学重难点:

1.Key words: Calculator, chalk, Internet, satellite, everyone,no one,Life, in the future, will, cable, cell phone, paper, ruler 2.Key structures:

1) The teachers won’t write on a blackboard with chalk.

2)No one will use paper, pencils and pens!

3.Ability goal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briefly make a conversation about animals.

教学难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掌握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作主语的疑问句及其回答。

六、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 –in(8’)

1.Greeting and tell students the module task about it.

2.Enjoy the video from the movie Life in the future.Then

let students imagine and talk about the school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3.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lay a game.设计意图:通过谈论本模版的学习任务,借助电影《机器人》播放有关未来生活的视频,及结合图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问题“学生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家学习?”并通过图片直观教学引入要学的新词汇,激发学生对未来学校是怎么样的产生兴趣,为引入新课做好了铺垫。最后通过一个训练口语发音反应能力的单词游戏巩固所学单词。 Step 2.Speaking(10’) 1.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it in groups.2.Ask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key structures to say what they use to study English.设计意图:借助有关未来学校的图片,进行图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小组谈论未来学校的模样,给出

例子,引导学生模仿例子运用一般将来时will+v的结构。 Step 3 Listening and reading(15\')

1.Ask the students to close their book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recording twice time

2.Then they are required to have a discuion to finish the

Activity6.

3.Invite some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answers .

4.Let the whole cla read the conversation by role play /in

groups/together.

5.Analyse the language points.

6.Let some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带着问题的前提下做第一遍听力时,降低了学生的听力难度,又巩固所学的单词,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再通过第二遍听力,完成活动6的选择题。充足的输入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目标语言的输出。其次,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操练对话,并以角色扮演、分组读、全班读的形式操练对话。最后,在操练对话后,要求其以小组形式找出对话中的语言点,即重点、难点。这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他们用团队力量,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Step4.Consolidation(8’)

1.Work in pairs.Talk about what your school will be like in 10

years.It means let then to make a speech.They can start their

speech like: \"In ten years, everyone will study„\" 2.Show the key structures about this unit ,and let the students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and role play.

3.Invite some students to make a speech or conversation in

front of the claroom.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该节课所学内容,要求由学生来总结一般将来时“will+V”的这个结。并给学生总结出本单元的主要句型,要求学生自主组织对话或者做个一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未来学校说说自己看法的小演讲。 Step5 Exercises 设计意图:针对本节重点及时进行巩固、反馈。 Step6 Summary 1.Let the Ss say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this leon.设计意图:归纳、巩固所学,以增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

面的梳理。 Step7 Homework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 Unit 1 Every one will study at home.我在设计的任务前也是征求了学生意见,问他们对什么话题比较兴趣,是未来生活还是说用比较级对两个城市的认识比较。而他们给予了我肯定的回答:未来生活!本模版是以学校为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引入到谈论将来生活这个话题上,这是学生很熟悉也是较感兴趣的。七年级的学生富于幻想,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动态生

成,乐于合作分享。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描述想象中未来的学校,这样就有利于他们更好的运用课本知识,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本课主要从感知语言、强化操练和交际运用三方面来完成。

一、在感知阶段,通过电影视频《School life in the future》,直接导入本课话题,创设情境教授新单词blackboard, national flag, clock, light, desk, picture, chair.然后,让学生在问答,两人做reporter以及小组讨论“What will the school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过程中,运用will+v.phases进行真实语境的交流。通过设计话题谈论,让学生有所感悟,也为下面的听力作好铺垫。

二、强化操练阶段,由Betty和Daming对学校未来的畅想导入对话。在第一遍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是否抓住对话的核心内容和掌握新语法表达形式。再通过完成表格,不仅可以考查听完对话后对于细节问题的理解程度,更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will和本课单词。之后,运用点读笔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章。最后,我设计了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给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三、交际运用阶段,我以弘文建校史为契机,让学生畅想our dream school,形成完整的语段,以小组形式展示。学生们在思考过程中,不自觉的反复使用will+v.,使语法学习不是在枯燥的说教中进行,而是在真实的使用中掌握。最后通过作业的反馈,巩固本课的重难点,以及新学语法结构。

这节展示课是我人生中的第三次公开课后,感谢我校初高中英语科组及其他科组的数十位老师莅临观摩与指导。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获得了不少的经验以及教学方法,而且还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分析如下:

1.整节课节奏有点快,恐怕教学没有照顾到中等偏下水平的同学,今后要注意针对这部分的同学设置些容易点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2.教学环节过渡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小细节处理缺乏经验,比如单词拼写这样的小错误要尽量避免。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设计好。备课时,我只注意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精心制作课件,但对于各个环节的时间上的处理不是是很完美,所以导致上课时教师头重脚轻的感觉。因此,把握好各环节时间的分配是十分重要的,这在以后的备课中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4.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各教学环节过渡得较流畅,用图片形象直观很好地引入和操练了所学知识,特别是单调的语法通过看图说话和小组讨论而变得有趣些。用操练口音发音单词游戏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并能根据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反馈、激励及时。做得不够的是第二的听力部分,应该安排听3次听力。因为有个别同学单词掌握得还不够熟,因此在做听力时会比较吃力;小组合作时指令不够明确,后面给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因此使得后面的练习做的时间仓促些。

通过本课的公开教学,我深有感触,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

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这一观点。相对我的上两次公开课,第一次公开课,学生害怕突然班里出现了那么多教师听课,他们拘谨,而作为引导者的我没有很好的调整班里的学习气氛,整节课,学生学习拘束,不自然,并且带着害怕的学习心理。而第二次公开课,我与学生公共得到经验,并且通过第一次公开课的学习,我根据初一学生的活泼可爱的性格特点,以幽默、轻松活跃地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而让我最为感动的正是学生们的那份热情。而这第三次公开课,不仅是教师,而且学生也是抱着十足信心,毫不吝啬地为莅临的各位老师展示自我的风采。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配合,大胆展示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所得。这一连串成功配合,充分地体现了师生之间默契的重要性。他们说展示课后还开玩笑的说:“这次课莅临的老师不够多,太不够意思了。”七年级作为起始年级,学生都是相对的小孩子,他们遇到比较“大的场面”紧张是难免的,而如今他们却如此的自信,这是让我感到惊喜的。公开课让他们成长,更让我这名新教师成长了不少。而他们的话虽然是有点童言无忌的感觉,但却是我专研教学的动力。他们的自信便是我自信努力的源泉。这次展示课上,我的孩子们充分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我见证了他们从上学期的\"要我学\",发展到现在的 \"我要学\"到现在的“我们要把英语玩出来”的这个过程。因此,他们是让我十分的欣慰与感动。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

我所接触的学生是七年级的起始年级,掌握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了解学生爱玩的性格,结合课堂游戏气氛烘托的英语课堂内,相信我们的学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智慧。作为教师队伍的我们,让孩子们玩起来吧。让他们真正的体会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孩子们真正地领会、掌握玩出来的英语知识。这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小小经验总结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无论怎样构思教学,总要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考虑好每一环节,这样每一节课才会是高效率的。

推荐第9篇:展示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自己去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鸭和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课文内容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能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课的教学以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为主要设计理念,可把语文课堂变成编演童话剧的舞台。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创新体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编演童话剧的实践中学习课文。感悟课文、拓展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是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或者出示课文挂图,配上背景音乐──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2、师:森林里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文《自己去吧》,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个生字宝宝吧!

3、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字,指读

2、去拼音读

3、组词(男女分读 领读:请大家跟我一起读 齐读)

4、识字游戏

(二)训练朗读

刚才这些生字宝宝都认识了,现在我们送字回家,看看大家在课文中都认识了吗?

1、自由读课文,出示第一段课文,现在看看小鸭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分角色读 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呢?鸭妈妈说什么?一人读一句 谁来读读他们的对话,体会“您 ”商量和鼓励的语气练习读。

3、在“你”字下面加一个“心”就变成了“您“,小鸭子这么有礼貌,可为什么妈妈没有答应它呢?难道妈妈不喜欢它了吗?

生:不是,是妈妈在鼓励小鸭子自己去学习本领,谁能再把鸭妈妈和小鸭子的对话读一遍,把小鸭子商量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读出来?

(三)、小组讨论 1.师:“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4、再回归课文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过渡语:小鸭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游泳,但是在森林里还有一只同样很困惑的小鹰,它现在也很苦恼,让我们一起去帮帮它吧!

5、出示老鹰图片 ①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自学这一段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记一记。

②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 ③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四)、拓展延伸

1、小鸭子和小鹰在学习本领时妈妈都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生:自己去吧!

小动物们都可以自己去学习本领,那我们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去做呢?

2、那现在老师请大家说说你最近自己学会了做什么事情?是怎么学会的?

3、学生汇报

大家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我们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我自己干》 妈妈别帮我穿衣 爸爸别帮我穿袜 爷爷别帮我洗脸 奶奶别喂我吃饭 我都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自己干

大家读的真棒,老师更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事情自己去学会!

推荐第10篇:青年教师展示课《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30* 电脑住宅

教学目的标:

1.学习课文,了解电脑住宅为人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感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5.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栋你心目中的电脑住宅。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电脑住宅所具有的其他功能的资料。

教学重点:感受科学的神奇,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乐于探索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像,自我设计电脑住宅。 教学方法:以读带悟、层层深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导入:孩子们,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脑网络的发明,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家庭连接到一起。有了网络,咱们的地球就变成了一个小村庄。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科技的产物——电脑住宅之中,再次感受科技的无穷魅力。

2、师:(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读完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让我们赶紧走进这幢电脑住宅吧。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课文。

2、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情况。

cāng

chǔ

pēng

rèn

dào zōng pàn

仓库

储存

烹调

烹饪

防盗

综合 判断(指名读,齐读)

3、那我们再看看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指名回答)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齐读。

三、体会写法,感受神奇

1、小组合作完成填表内容:教师只作简单的点拨。并对学生给予肯定或否定,对答得对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板书:安全 方便 舒适)

2、小结: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幢先进的电脑住宅。让我们把这幢电脑住宅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吧,齐读2-7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

1、或许这座电脑住宅设计得并不令你满意,那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设计属于你的电脑住宅,你理想中的一个部分。

2、学生自由练笔。(5分钟时间)

3、交流反馈,合理安排顺序。

4、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了它的神奇,还体会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利用先进的本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神奇”。

五、作业延伸,提高要求

模仿《电脑住宅》的介绍方法,想象设计未来的智能化学校,并把自己的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30*、电脑住宅

一切 电脑 指挥

(门外──门口──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

神 奇

(安全 方便 舒适)

教学反思:

第11篇:《坐井观天》生本展示课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生本展示课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科所郭思乐教授倡导并主持实验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从而使教育教学在实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自主的课堂”,是学生积极探究的“学生的课堂”。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将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拓展思维,多角度、多途径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达到掌握知识、情感悟深刻效果,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寓言故事。文章通过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三、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或书本搜集资料。

2、让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想结合的方法学习课文。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一个“牧者”,适时“收”、“放”、“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坐井观天”的含义。(重点)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难点)

五、教学准备

前置性作业:

1、熟读课文,圈出生字,标注识字方法。

2、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字词句或者内容),积极提出,班里共同解决。

3、读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我读懂了什么?

4、在预习中,你收集了有关成语寓言的哪些资料?

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了思考的习惯,又能把自己查找的资料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把一篇课文的阅读变成共享“知识大餐”,让学生的学习激情在生本课堂上飞扬。

六、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预习检查、读文展示——开火车学生字——自主学习、提出疑问——揭示寓意、明白道理——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预习检查、读文展示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的情况。

(二)开火车学生字

以“开火车”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生字,让学生感悟“在玩中学”的乐趣。 采用自由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可能会提什么问题呢?

(三)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1、我有不懂的字词,全班共同解决。

2、我来猜本节课老师会提些什么问题呢?带着疑惑,走进课文。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想充分结合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

(四)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2、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青蛙为什么会错?

4、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教育?

续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1、我收集的成语寓言,我能说出内容或寓意。 例如: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狐假虎威

2、通过学习,这节课我知道了? 这一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六) “ 以读引读”环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的成语寓言并不是无边无际的世界,老师给大家介绍四本好书,去感受下美妙的世界吧。

七、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天只有井口大 天无边无际

见识少

见识广

第12篇:高效课堂展示课:《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猫》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基础字词,揣摩文中生动的描写。

2、学会快速筛选重要信息,在此基础上学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通过解析作者因冤枉第三只猫而感到愧疚这件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甚至辩论,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

教师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

“猫,是一种讨人喜欢的动物,同学们喜欢猫咪吗?嗯,老师也非常喜欢猫。而且老师还曾养过一只可爱的猫咪,它的名字叫萌萌,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和萌萌之间的故事呢?”

“好!那我们来看一个短片”(播放短片,片长一分钟)

“这就是我和萌萌之间的故事。后来,当我再一次在校园中看到萌萌时,它已经是三个小猫崽的妈妈了。看到这一幕,老师的心里有一点淡淡的愧疚。因为,我觉得我没有尽到把它一直养下去的责任。从这以后,对于如此爱猫的我来说,要不要养猫,敢不敢养猫,这都是一个重大而又慎重的问题„„其实,每一个养猫的人都有一段只属于他和猫咪之间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来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

(二)基础(3分)

(转身书写“猫”字和作者)

“作者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请大家再课文下的注释中画出来。同学们一定要注意‘铎’字的读音—(给‘铎’注音。)”

“课前呢同学们都已经进行了预习,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热热身(展示PPT),我们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以接龙的方式给这些字词注音,同一个小组的同学可以相互提醒,我们看哪一个小组最积极,最迅速,最准确?(示意同学们举手,小组完成任务后,可提示同学们给他们掌声鼓励)

“我们这一小组表现得好不好?好,让我们掌声鼓励!”

“好,老师来起个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每个词读两遍,声音要洪亮有力!预备,读!” 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小活动:从四个小组中各找出一个同学, 从屏幕上的字词中至少选出两个,来说一段话,我们看一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字数最好不超过100字。 (三)梳理模块(12分)

“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非常认真,不仅掌握了字词的读音和意思,而且体现出非常好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内容部分。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一共写了几只小猫呢?(三只) 对,而且这三只小猫的性格风貌有很大的不同,对不对?(对)

那它们的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生:来历、毛色、性格、地位、结果、心情)好,那我们就针对三只小猫这六个方面的不同,把他画成一个表格,然后小组分工合作,从文中画出相关信息。

老师来给大家分一下组:前后桌四人为单位,第一组负责第一只猫,第二组负责第二只猫,第三第四组负责第三只猫。划好的四人小组以最快的速读举手示意,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我们将分别挑出每个大组中最快的那一个,把你们的成果写在黑板上。时间是3分钟,现在开始!”(7分)

(老师巡视指导,当学生陆续举手的时候,要及时报出来,以此激励其他小组提高速度。请出代表,上黑板写出相关信息。同时,教师在同学中巡视答疑,了解其余学生的学习情况)

“好,时间到,现在,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三个小组的完成情况。” (依次梳理,并请其它同学来评价 )

(四)探究模块:(10分)

通过同学共同的努力,我们来看一看,三只小猫的相关情况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啦!

(1)从表格来看,作者和他的家人对于第一只和第二只小猫的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呢?(很明显,是喜欢)

追问:那么,你从文中作者的哪些描写中能够看出这种喜爱呢?(请学生回到文本中去,找出相关文段,朗读,并简单赏析文段)

(2)和前两只小猫相比,作者对于第三只小猫的感情态度又是如何呢?(仍然启发学生回到文本中去找-不大喜欢)

(3)虽然作者喜欢的是前两只小猫,不大喜欢第三只小猫,可是就作者所用笔墨来说,用笔墨最多、最详细去写的又是哪一只呢?(第三只)作者和第三只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以致于让作者悔恨不已,发出了“永不养猫”的誓言。(请大家思考一下,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件事)

(五)辩论:(12)

“嗯,通过同学的概括,我们能看出来,站在作者的角度,因为自己冤枉了第三只猫,导致了它的死亡,而且毫无补偿和改正的机会,应该感到愧疚。可是站在读者的角度,你认为作者到底该不该感到愧疚呢?”

(请同学们说自己的观点,强调每个观点都应从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两拨同学交替辩论。教师注意把握时机,适时收住。)

“好的,我们同学们争论得非常激烈。尽管意见不同,但是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们却在一点上做得特别好,就是每一句话都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在激烈的辩论中,看起来两方似乎都有道理。可是,辩论越深我们就越会发现:作者该不该感到愧疚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猫是不是被作者冤枉的问题。对不对?(是的)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这几个问题: (1)李嫂亲眼看到黑猫吃第二只鸟,有没有亲眼看到黑猫吃第一只鸟?(生:没有)

(2)李嫂和作者看到第三只小猫嘴里吃东西,这东西是鸟腿吗?(生:不一定)他们有没有亲眼看到第三只小猫吃鸟?(生:没有)作者家人看到的这些是真相吗?(生:不是)

(3)对,而且有可能是假象!根据非真相来下结论,这样的做法合理吗?(生:不合理)

可见,第三只猫有没有吃黄鸟的嫌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根据假象下定论的做法是不对的。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下结论,用我们刚学过的一个成语,这叫什么?对,是妄下断语,是臆断!”

(4)那作者除了臆断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或者更深层的原因导致作者一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断定是第三只猫干的呢?

(倘若学生犹豫则继续追问:“那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是前两只小猫作者会不会做出这样的判定,并且如此惩罚它呢?”)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对待,这说明作者对于第三只小猫带有什么?”(生:偏见)

“对,是偏见、妄下断语,造成了这样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才使作者产生了无尽的愧疚!发出了永不养猫的誓言”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像作者这样误解了别人的人都会感到深深地愧疚并且想要去道歉吗?(请同学说,如果你误解了你的同学、朋友乃至父母、老师,你也一定会这样吗?)

可见,作者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自我反省、善良)是啊,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每一个生命。

(六)感悟总结(5)

“好了,到这个地方,我们这堂课也将进入尾声了,学了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

(请学生谈,建议引导学生从感情主题和写法两方面谈)

结语:三只小猫,三个故事,三种命运。作者的得与失,喜怒哀乐,自责反省,都给予我们深深的启迪。在我们与其他的小生命或弱势群体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他们,以一颗善良的心尊重他们,不主观臆断,不带有偏见,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作业:

(1)以作者的口吻,给小猫写一封道歉信 (2)推荐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

第13篇:路程问题教学设计 展示课(优秀)

教 学 设 计

认识路程、速度和时间 马 艳 领

广平县十里铺乡中心小学

认识路程、速度和时间

广平县十里铺乡中心小学 马艳领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 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时间、路程、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 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季青着我们出去走走呢?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

三、探索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 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多媒体出示可爱的蓝灵鼠并由蓝灵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三)、认识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问题。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体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四、自主尝试

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并提出问题。

五、当堂训练

根据两条铁路路线(例题和试一试中的2题中的路线)请同学们 选择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来 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第14篇: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学设计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设计

执教: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一小 谢晓静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课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和“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的探究活动组成。第一部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教材中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第二部分:认识风化。教材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流程图或文字、图画表示这个过程。教材最后还安排了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地形形成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有更多的了解。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经过了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地表地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平时知识积累中,他们对于岩石以及岩石的形成也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这种感性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的高度,没有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因此,本课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可以在他们自身的努力和探究下,在实验和学习中构成一定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希望利用学生对岩石与生俱来的兴趣,通过老师的引领,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利用 “冷热的作用”和“流水的作用”两个模拟实验,同时整合利用各种学习途径,经历多通道经历岩石变化原因的探究过程,多角度寻找支持自己解释的证据,培养学生的推理、求证意识。同时在探索岩石变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2、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做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3、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2、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3、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求证冷热变化、流水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酒精灯、水、镊子、岩石、玻璃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谈话引导主题:同学们,我们在哪里见过岩石?你印象最深刻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描述。

(二)图片引领观察:教师课件出示连续六天拍摄的一组岩石的照片:要求学生先观察,这6天里,这块岩石的模样有没有发生改变?学生观察汇报。

(三)触发学生矛盾:那7天后呢?8天后呢?模样会改变吗?那八年后呢?八百年后呢?八千年后呢?

(四)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又改变模样了呢?这其中,什么发生了改变?(板书)

(五)激活实验动机:是不是这些因素作用下,岩石模样就会发生改变呢?(板书)就这样一直争论下去?(由学生提出实验求证)

二、实验求证

(一)冷热实验

1、我们就用这块小石头模拟校园里的岩石(出示小石头),那阳光和雨水用什么代替?

2、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讲解实验单的填写。

4、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样的?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7、小结:这些现象告诉你一些什么信息呢?

(二)水流摩擦实验

1、过渡:当然,咱们这块岩石在雨水的冲刷下,肯定还会受到水的摩擦和冲击,那么岩石会不会因此改变模样呢?我们照样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

2、怎么去做这个实验?

3、温馨提示:同样的,我们也需要完成这张实验单,通过刚才实验得到的经验,你觉得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这个温馨提示请你来提。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收获。教师相机追问:你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如果继续实验下去,这块小石头又会变成什么样?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6、小结:这个实验,又告诉你什么信息?

(三)实验总结

1、课堂当中,我们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去模拟了岩石受冷热、水流摩擦影响后发生的现象,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大自然当中,现在你认为这块岩石在这六天里,它的模样发生改变了吗?那为什么难以发现它的变化?如果经过很长时间以后,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你这么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2、是啊,这种变化是细微的,缓慢的,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但这也是一种改变。试想,现在是六天的时间,那经过六年后,六百年后,当这种变化经过时间的累积以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另外的一番情景了。

三、推测与解释

(一)课件展示另外一些岩石的图片。它们以前长这个样子吗?

(二)科学推理:联系刚才的实验,说一说这块岩石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三)在你们的讲述中,还有什么因素也能使岩石的模样发生改变?学生讲述,教师板书。(教师相机出示“石生树”图片:这棵树长在什么地方?一直长,岩石会怎样变化?植物的根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另外,动物、大气污染等对岩石的破坏也很厉害,大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其它因素对岩石的作用。

(四)明确风化概念: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四、实践强化

(一)再次出示六张照片,留白第七张照片,问学生:如果真在800年后拍到了这块岩石的第七张照片,你觉得会是怎样的画面?请你画一画!这么画,你的理由是什么?

(二)学了今天这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谢晓静,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一小,2001年,她以《空气在哪里》一课代表温州市参加省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温州市科学骨干教师、瓯海区第二轮名师、瓯海区教坛新秀、课改之星。从教十余年,分别在省、市、区各类论文、案例比赛中获奖共40余次;多次应邀在省、市、区级做观摩教学;近年来主持《小学自然教学中科学基础启蒙教育之研究》、《问题意识的培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实践研究》、《立足农村教育现状,强化家校同向合作,优化学生学习环境》、《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延伸小学生的探究空间》等省、市级课题,更荣获19届浙江省“春蚕奖”称号。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执教:舟山市定海小学

袁优红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

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

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

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

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

?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课件。

?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老师搜集了两个城市的一些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欣赏完后,请说一说是什么城市?(北京、乌鲁木齐)

2、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这两个城市,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一样吗?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

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1、模拟实验

2、汇报: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情况?

3、但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可能有两种,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研究。

三、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

1、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

(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

(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3)乘坐旋转木马,大转盘,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你们能得出什么规律呢?每个同学把规律记录到记录单二中。

科学记录单二

上面的几种运动现象,我们能得出的规律是:

(4)推想:乘上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是在顺时针旋转,你的转椅应该往哪个方向旋转?为什么?再请几位学生在转椅上体验。

(5)现在我们假想这是一把地球大转椅,我们每天看到地球周围有哪些星体在运动,它们的运动方向如何?(自东向西),由此,你们推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自西向东)

四、认识世界时区图

1、确定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现在你们能判断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再次让地球仪自转起来。

2、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也就是说,北京迎来黎明了,乌鲁木齐要再过几小时才能迎来黎明呢?

3、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从图上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几小时?

4、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图呢?)

五、课堂总结

总结地球运动的几个特点:运动方向和方式、周期、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袁优红,女,大学本科学历,于1993年参加工作开始一直致力于小学科学(自然、常识)教学,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分会常务理事,区小学科学学会副会长。2007年获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小学科学教学先进个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市课堂教学能手、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区先进工作生产者、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中,以踏实、求真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学生为本”,力求让学生全面主动探究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担任各级公开课、观摩课达30多节次,在省小学科学教材培训上作讲座,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区多次获奖或发表,优质课连续四届获市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辅导学生撰写的科学小论文在《研究性丛书》中发表。主持、参与《小学科学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科学教育灵魂——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之探索》、《大班额教学班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等课题的研究,分别在省、市获奖。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执教: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林志 教材版本: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月相变化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月球以及月球的运动又有哪些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过月亮是有圆缺变化的,能够知道农历十五是满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也了解了月球是自身不会发光的,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球在绕着地球逆时针运行等。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又规律性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再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同时通过模拟实验,对原先的月相变化规律进行一次检验。

对月相变化的规律的认识,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仅仅靠记忆画和模拟实验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真实的记录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这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是有利的。促进学生开展课后观察活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课后观察活动进行指导,让学生明了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留下争议的问题,需要学生用事实去确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持记录的习惯。

2、初步形成观察月相的兴趣。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侧;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侧。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和相应的农历时间。

【教学准备】

上半月月相绘制图、模拟实验记录图、模拟月球的黑白球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苏轼的《水调歌头》引入,引出月相话题。(圆缺变化)

2、出示月相的若干个照片,使学生了解圆缺变化中看到的亮的部分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3、学生画一个印象中的月相。

4、提问:所画的这些月相都真实出现过吗?

(二)月相的规律

1、提问:这些月相的出现是否存在一定的先后持续?

2、每生画一组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图。

3、在小组中先讨论交流:所画的月相规律是否都一样?有哪些不同之处?

4、全班交流,达成对月相规律的初步共识。

(由缺到圆,亮面的方向、位置,初七八后明暗交界处是凸还是凹)

5、讨论:农历下半月的月相规律

6、小结:指出学生对月相规律还存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这些月相是大家凭平时的印象得出的结果,并不是对月相进行观察记录的结果。

(三)模拟月相变化

1、学生带着以下三组问题自学书本“模拟月相变化”P49大标题开始到P50第一自然段。

⑴用什么模拟月球、地球上观察月相的人?还要模拟什么?

⑵月球是如何运动的?

⑶进行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哪些?

2、讨论交流上述三组问题,重点强调“模拟月球运动的同学进行‘运行’时要注意什么”。

3、分小组内进行月相模拟活动,观察者记录观察到的“月相”。

4、根据模拟实验的记录结果,重新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纠正前面所画月相规律图中存在的问题。

5、小结:月相模拟实验不能等同真实的月相。

(四)课后观察月相

1、在课堂内我们无法观察到真实的月相,只有记录下真实的月相才最具有说服力。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5、说说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问题或困难。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林志,男,1976年6月10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校科学教研组组长,台州市椒江区教研大组成员。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科学(自然、常识)学科的教学工作,本着“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的信条,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地学习。2006年执教的《蜡烛能燃烧多久》在浙江省首届小学科学新生代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获一等奖,1999年获台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多个科学教学课题的研究,撰写的论文、案例已有近10篇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制作的CAI课件多次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其中一个作品省电教馆发行的“优秀课件集锦”。2007年——2008年被选拔为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执教: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

陈芬红

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个是地球内部的力量,主要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在其作用力下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特别是今年的汶川大地震让学生对地震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等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教学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火山地震等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本课主要通过是资料阅读、讨论交流和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特别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在设计时采用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了解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增强避震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板块平移学具等。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这些地形地貌是不是永远不变的?

2、观察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图,感受地震使北川地形地貌发生的变化。

3、借助多媒体资料认识火山也能使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4、讨论: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二、地球内部运动与地形变化关系

1、尝试解析: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教师讲解: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促使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的构成。

(2)地球深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会对板块造成什么影响?

(3)观看模拟实验录像:用两张纸表示两大板块,把两张纸靠紧平放在水面上,再用一根吸管插入水底,向两纸中间吹气,使水运动起来,表示地球深部不断运动的物质。多媒体演示板块分离形成裂谷、海洋的过程。

(4)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书本的变化。图片展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体会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脉。

模拟实验二:用泡沫块模拟两大板块的上下、水平移动,观察地形发生什么变化?如抬升的地方会形成山脉或高原,河流会形成瀑布等。

4、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造成地球表面的地形也在不断变化。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总结延伸

1、小结所学知识并揭示课题。

2、避震知识介绍。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陈芬红,女,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为衢州市柯城区鹿鸣小学科学教师。自1995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科学教学,曾获柯城区第八届教坛新秀,浙江省首届“新生代”(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市、区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承担市、区教学观摩课及送教活动;有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获奖。

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执教者:浙江省龙泉市教研室 陈永飞 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

 教材分析

“我们来造环形山”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三课。让学生造环形山,是让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本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环形山,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如何造一个相似的“环形山”,在“造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能做出有根据的推测。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造环形山,让学生在造环形山模型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2、过程与方法:认识月球表面环形山的特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经历月球环形山的模拟实验过程;了解有关月球环形山的成因的假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地想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合理地运用多种手段,创造性地制作“环形山”;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模拟实验和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 教学重点、难点

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 教学准备

沙、石子、玻璃球、注射器等。

 教学过程

一、认识环形山

1、呈现图片:这里有一张月球表面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2、播放视频:这里还有一小段有关月球环形山的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过程中请你留意一下,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有些什么特点?

二、模拟造环形山

1、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月球环形山的这些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模拟造环形山,看一看,哪个小组造出的山跟月球上的环形山最相似?

2、分小组讨论:那你们又会怎样去造“环形山”呢,你有多少种造山的方法呢?

3、模拟方法的选择:看来同学们很有方法,在这些模拟方法中,你认为哪几个是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的?

4、同学生又需要哪些模拟实验材料呢?

5、指导模拟实验的注意事项:怎么样做好这个实验,才使得我们造出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6、分小组造“环形山”。

7、师生评价“环形山”。

三、交流,并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提出假说:你现在是否能推测一下环形山的成因了呢?你推测的依据又是什么?

3、如果让你到月球上去考察,你认为有哪些证据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的?

四、呈现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老师这里还收集到了一些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环形山的成因你了解了吗?

3、科学家提出假说时用了哪些证据?

4、我这里还有一点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影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5、你需要重新修改你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

6、是的,科学家对环形山的形成也只是一种猜想。他们也还在不断的寻求证据,证明这种猜想。我想总有一天,科学家会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课后,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找资料,求证我们的猜想。

上课教师个人简介:

陈永飞,男,1975年出生,浙江省龙泉市水南小学科学教师,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丽水市教坛新秀,丽水市学科带头人。2003年获省小学常识(科学)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

第15篇:湖阳小学骨干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

湖阳小学骨干教师展示课教学设计

执教:邢鹏

2011年11月22日

课题: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直径为4厘米、6厘米、8厘米的硬纸圆片、绳子或透明胶带、直尺。 教学方法:

实践感悟、协同探索、抽象概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2、

3、

1、什么是圆的周长?请指出

亲手摸一下手中圆的周长,想想与之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怎样知道圆的周长?(绕、滚)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小组合作

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准备好的圆的周长、直径并记录下来。仔细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没有什么规律?

2、反馈,师总结板书: 周长有何不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周长

直径 12厘米多

4厘米 15厘米多

5厘米 18厘米多

6厘米

3、

圆周率到底是什么呢?总结板书: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3.1415926……≈3.14(保留两位小数)

三、探索周长公式

1、

2、

3、如果知道了圆的直径,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用字母怎么表示? 板书:C=∏d 如果知道了半径呢? 板书:C=2∏r

问题:圆形花坛的直径为20米,它的周长大约是多少米? 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能转动多少周?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d=10米 r=10米

A 自练 B反馈 C为什么数据都是10米,周长却不一样呢?

2、解决问题:课本P64做一做1

3、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 )

圆越大圆周率就越大,圆越小圆周率就越小 。( )

∏=3.14 ( )

四、拓展延伸

钟表的分针长40厘米,45分钟针尖所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

第16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展示活动方案

九三第二高中“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加强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引导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特举办教师“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展示活动。

二、参评人员

各学科任课教师

三、程序、要求

(一)程序

1、6月9日—6月15日全体教师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准备设计。

2、6月16日上交教务处。

3、6月18日学校教务处抽调评委进行评选。

4、6月20日进行优秀教学设计展示。

(二)要求

1、同学科教师按学校指定课题进行设计。

2、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3、教学设计应有完整教学过程。

4、学校统一下发纸张,全部为手写稿。

5、对教学设计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制订)。

(4)教学重点、难点: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5)教法和学法: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6)教具、学具准备:为创设情境、增强密度、直观展示、保证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7)教学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对导入环节、问题设计、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都要做到精心设计。

(8)板书设计:板书要醒目,能突出重点,布局要合理,整体感觉规范。

(9)教学反思。

6、严禁上网照搬或抄袭现成教案。

四、评奖办法

1、由教务处抽调学科评委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

2、评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奖。

3、评出优胜奖。

4、对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17篇:田丽萍展示课教学设计、反思

27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 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重点:

通过理解描写陶铁罐动作,神态的词语体会他们的情感,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

14、17段,分别齐读。(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预设: 谦虚、友爱陶罐←———→铁罐骄傲、自大

↓ ↓

易碎 坚硬

↓ ↓

永久 氧化

↓ ↓

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

陶罐用泥巴做,容易碎,不会生锈;铁罐用铁做,不易碎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每次讲课前,我都会把教案备的滚瓜乱熟,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可是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感谢岳校长和老师们的耐心细致的帮助,她们的指导大大提高我的课堂教学能力。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18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本节课,学生以不同形式分组交流各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此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此活动,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他人的视角正确评价自己的实践成果与实践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此环节,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学会与他人共享研究的体验与体会,科学合理的评价实践研究成果。

二、活动准备:

1.通过亲身体验,写好体验日记。

2.根据同学的感受和爱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组内回忆、交流实践活动过程。

(三)分小组上台汇报。

1、互助小组汇报。

小组长吴爽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本组搜集到的纸样及纸的不同用处。

2、快乐小组汇报。

小组长公付鹏熙向大家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和生产纸张的过程。

3、进取小组汇报。

组长闫意超向大家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及油纸伞、春联、纸风筝、纸灯笼文化特点。 4.、学习小组汇报。

组长路倩介绍小组活动情况,展示折纸作品,介绍作品折叠方法。

5、.群星小组汇报。

组长刘小坤向大家介绍小组调查纸张浪费情况及调查数据,提出节约用纸倡议。

四、评价交流。

1.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

学生们在成果展示完成之后,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在研究小组中的具体表现,对自我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评价。 2.学生互相评价:

可以同一研究小组内组员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评价其他小组的表现。

五、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成果展示课让我和同学们更加喜欢综合实践活动了,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各个小组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同学们认真的态度让我感动。希望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你们能更好地锻练自己,发展自己。

第19篇:作文展示课教学反思

作文展示课教学反思

作文展示课教学反思

作文展示课上完了,这次作文教学改革是在2008年我真正接触到快速作文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作文课我采用的新概念快速作文课型“两课时八环节”,在两节课上圆满完成了写作准备、快速写作、修改反馈环节,效果较好。

上完这节课,有几点收获如下:

1、作文课的目标要明确

其实以前的作文课教学的目标非常模糊,经常会有临时定题的情况,评讲作文是面面俱到,结果收效甚微。新概念快速作文要求作文课上目标必须明确清晰。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学会多角度观察和细致描绘生活。明确地告诉

学生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写作、批改、反馈等环节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就能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2、备课时要了解分析学情

其实定好目标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记得教师节前,学生的写作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的目标定位是要求学生学会选择典型的材料,可是当评讲时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结构安排不恰当,有严重的头重脚轻现象,而且还有人称问题。分析原因就是对学情不够了解,所以在定目标时需要充分了解学情。今天的作文主题是《寻觅秋天的踪迹》,多角度观察与细致描写是学生写作弱点,这个目标是符合学生的学情的。

3、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写作前,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搜集描写秋天的段落和诗词。这是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为快速成文做好准备。

备课时,我精心准备,在学生写作前的10分钟时间内,快速打开学生的思

维,进入秋天的境界中,所以我特别在挑选图片上下了一番功夫,图片的内容有蓝天白云、片片红叶、灿烂菊花、五谷丰登、喜迎丰收的笑脸和秋游的脚步等等,有的图片和他们的生活较近,有的较远,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秋天的含义。另外,我还准备了精彩的解说语,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耳边听到诗一般的语言,进入一个美的境界。

4、课上要营造快速写作的氛围

为能达到快速写作的目的,除了营造写作氛围以外,还要给学生“我能行”的信心和必要的办法。在公开展示之前的课上,我明确地告诉大家30分钟写一篇好作文不是神话,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能做到。所以这节课学生们是带着必胜的信念来的。写前我展示了快速写作的四点要求,还在黑板上写了“快速作文小能手”几个字,要求写得最快的10名学生停笔后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姓名、用时和字数,这样学生就有了一种写作的紧迫感。事实上,最快的一

名学生21分钟完成了750字,全班在30分钟内全部完成了600字以上的写作任务。

勇于向自己挑战,就会有成就感。这次作文展示课是我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因为这是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不好解决,从来没有这样展示过,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参考,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备课的过程是艰辛的,但上完课后老师们达成了共识,我自己也有了成就感。可能很多事都这样,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即便尝试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问题,但一样有成功的感觉。

第20篇:英语展示课教学反思

英语展示课教学反思

本周在穴坊中心中学上了一节英语展示课,上完课后,各位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点评,让我受益良多。现反思如下:

1、课前没有与学生交流,导致学生不能主动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要加上课前Greeting环节,比如询问学生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How’s the weather ?,以此拉近师生距离,促进教学活动的实现。

2、学生对pair-work以及group-work 流程不知如何进行,没有提前找学生示范小组合作。以后在教学中一定会请volunteer 帮助一起展示教学流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由于多媒体安装时间过长,设备老化,导致Survey表格颜色不清晰,对学生产生困惑,以后会将survey 表格画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使用投影仪来展示调查报告,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4、课堂参与度不高,只是提问部分好学生,对后进生重视不够,以后会对学生按小组提问,每一组四名学生,编号1,2,3,4,回答对问题的学生,分别加1,2,3,4,分,以此吸引后进同学参与课堂,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5、语速过快,有的学生不适应,以后再展示重难点,如最高级est,比较级er等语法时,一定放慢语速,让学生听的明明白白,提高教学成绩。

6、指令过多,用英语说完指令后,在用汉语说一遍指令,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是学生厌烦,以后简单的问题发指令,如Yes or No,复杂的问题用汉语解释,让学生按指令参与活动。

7、在小组合作练习对话时,屏幕上只展示了简单的英语,应该使用图片展示词组,如go shopping ,visit the museum 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

8、学生的口语有待提高,应该加上录音机跟读这一环节,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在考试的听力部分保证少失分。

9、没有writing 设计,弱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写一个与vacation有关的作文,然后投影仪展示,完成新课标要求的英语谢作能力的提高。

10、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没有到下面巡视学生,导致课堂秩序较差,同时学生碰到问题也无法解决,弱化了教学效果,以后要多巡视课堂。

11、重难点内容没有板书,因此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认识不清晰,应该让学生sum up what we have learned,然后板书复习知识点。最后一点,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示课教学设计
《展示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